瘦身瑜伽动作里有拜大忏的动作吗?

瑜伽拜日十二式YogaTutorial
从日出到日落,这是生命对阳光的相应;
从黄昏到黎明,这是身体与昼夜的连接;
从春夏到秋冬,这是岁月和季节的交替;
从童年到老年,这是时光与年轮的变更。
合十是心灵的读白,树式是思绪的宁静,舞王是妄念的清扫,船式是生命的航向,战士是勇武的精神,顶峰是稳定的气魄,束角是控制的涵养,幻椅是坚持的承诺,桥式是耐力的坚持,金刚是容纳的气量,山式是端庄的典雅……所有体式,都是向内的心观,心观就是命运的改变。
印度瑜伽中,在黎明破晓时,人们要做籍身拜礼向太阳致敬,这既是一种身体的仪式规则,也是很多的瑜伽者对自然的光明充的祈祷和向往,经过演变的拜日式一共12个姿势,印度传统哲学认为,宇宙和一切有生命的物类都是由灵魂、地、水、火、风、虚空、得、失、苦、乐、生、死等12个原素构成的。拜日式是一种深入内在开发自性潜能的合理运动。
拜日式内涵:合掌——顶礼
俯首——展望
屈体——内观
舒展——柔软
谦和——恭敬
感官——摄心
拜日第一式
合十冥想式:由散乱变专注,由紧张变安定
做法:挺身直立,双脚并拢。双手胸前合掌。放松全身。调匀呼吸。益处:建立集中和宁静的状态,为要做的练习做准备。
拜日式双手合十是一种合掌印,合并两掌可以集中心念,让身心端庄具有恭敬礼拜之意。关于合掌形式,以密宗瑜伽教派而言,将左右两手分别表达:左手过去与右手未来,理智与定慧等结合,其合掌的姿势名为“印”。其中,合掌印被记载有十种之多。
合十属于手印心法,不是为了简单的比划,要好好的训练一番:以集中意识专注,定心净化心态,减少贪婪和暴力,这几点在《瑜伽经》的八支分持戒里可以看到步骤的需要。看似简单的手印,可以让一个人状态开始进入一种身心交接整体和谐感,故说手印属于哈他瑜伽契合法。假如我们瑜伽练习连这点都不能明白时,练习这套拜日式就如同体式比划运动了。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史蒂文拉姆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指出:人在双手十指相贴,掌心相对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进入一种使身心彻底放松的状态。这种近乎催眠术的姿态,能使人达到一种忘我无我的境界。如果一个人每天用三十分钟至一小时的时间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久之对身心健康会大有裨益。
站立的时候,身体侧面呈S型曲线,正确的站姿应该符合这个生理弧度,使身体处于舒展松弛而不紧张的状态。头顶、耳根、肩膀中间、胯部中间、膝盖后侧、踝骨后侧在同一条直线上,你感觉双肩、髋部、膝盖、脚踝都与地面垂直平行。膝盖要自然放松,把身体的重量均匀地分配在腿上。
一、实心合掌——将两手十指伸直并拢,两掌实心贴合。它可以产生庄严端正气畅的效应。
二、虚心合掌——将坚实合掌掌心虚空,它可以使人瞬间变得心静柔和,杂念全无的效果。
拜日第二式
上行顶礼式:由消极变积极,由傲慢变虔诚
做法:上臂向上举过头,双臂分开与肩同宽。稍朝后仰头和上身。呼吸:双臂上举时吸气。益处:伸展腹部脏器,因此消除过多的脂肪,并改善消化。锻炼手臂和肩部肌肉。加强脊神经,开阔肺叶。
两脚保持垂直在地平线上。缓慢的吸气开始,合十的双手缓慢的由胸前向上举起,随着横膈膜的打开,气息自然延深充满了胸腹,有充实感,让你感受到全身的舒展和畅快,随着你把双臂高举头上时,缓缓的呼气,上身自腰部起向后方自然的后仰,保持一下这个体姿,做均匀的自由呼吸,感受胸腔带来的开阔感和气息深入感意识进行观想:一缕阳光由头顶暖暖的洒播下来,由上而下,洒遍你的全身。
两腿、两臂都伸直保持在一条脊柱的直线上;上身向后稍仰身帮助增加脊柱的弯度与弹性,颈部稍后仰时可以舒展喉咙和开阔心胸,促使气息大幅度的深入脏腑,对脏腑进行气流的按摩和有氧的输送,同时帮助身体脊柱舒展。
手臂上举,可以打开横膈膜,促使气息深入腹部而有充实感,使它对脊柱后仰时,后腰椎、腰肌部分得到收缩的调整,增强脊柱与后腰的柔软度,腰腹同时有一定的强度的支持,并能够加强背与腰之间的灵活性,调节整个脊柱神经系统。
后仰稍有度即可,莫以后仰身形为美,颈椎、肩部、腰部有问题者,呼吸不能深入腹部者、气虚者、气血体质虚弱者等,都要注意减少后仰的幅度。
拜日第三式 下行屈体式:由急躁变温和,由抱怨变感恩
做法:身体向前屈直到双手或手指触到脚的任何一侧,或脚前的地上。使用前额触到双腿,但不要拉伤。双膝保持伸直。
呼吸:身体前屈时呼气。在最后位置时试收缩腹部,最大量地呼气。
益处:有助于消除或预防胃部或腹部疾病,减少腹部多余脂肪。改善消化。有助于消除便秘,使脊柱柔软,加强脊神经。
很多练习者,包括教练者都练在抱膝上下功夫了。大以为不做到抱膝,就是没有练到位,没有效果。而一些练的不错的人,则抱膝很紧,几乎身体抱紧而不动。但她们下一个姿势时,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头晕现象。无论你抱膝多么好。这个姿势叫做屈体下拜,即我们举臂合十后,要顶礼下拜的姿势。下拜是非常恭敬的,当你清楚了这个下拜内涵,就不必为抱膝而烦恼,下拜是一种礼敬虔诚的延续。
吸气引导身体向下屈体,既是缓慢的向前弯身,意识随着吸气由上而下集中到腿部至足底,缓缓的吐出气息,双手抱紧小腿(腰椎有问题的,可适度弯曲双膝)。以不感到太费力为限,尽量使头部靠近双膝。双腿自然收紧并拢,腿部不要蹦的过紧,以免造成身体弯曲过于僵持带来酸痛,身体重心与意念放在脚底,保持一个呼吸来回即可。
人在太阳感恩的光芒下,俯身虔诚合十一拜,身体的感受是非常美好的。拜出你一颗美好的感恩心意、心愿,而非苦恼去抱膝。也许你可以选择练抱膝,但这不是拜日的主题。膝盖关节有问题的人,不要强制的去抱膝,不要为能不能抱膝而烦恼,烦恼一来,感恩礼敬之心就失去了,如此拜日也失去了练习的意义。
身体下拜进行屈体合十,角度不必过低,以恭敬第一。我们就在这样的下拜时,转化了我们的心意,这就是《瑜伽经》开篇的精华:瑜伽就是转变你的心意。拜日式每个姿势都可以转化你的心态。控制好你的呼吸,控制好你体式幅度和能力,带着感官收慑,带着感恩的心,去练这一拜几拜。你能练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不要勉强。如此,人人都可以练出拜日式的美好。
拜日第四式 后行仰首式:由蜷缩变舒展由沮丧变希望
做法:尽量向后伸出右腿。同时屈左腿,但左脚要保持原位。两臂保持伸直,在原位上。动作末尾时,身体重量应当由两手,左脚,右膝和右脚趾来支撑。在最后姿势时,头应向后仰起,背成弓形,向上凝视。
呼吸:右腿向后伸展时吸气。
益处:按摩腹部器官,改善其活动功能。加强两腿肌肉,得到神经平衡。
保持两掌和右脚在地板上稳定不动,慢慢吸气,同时把左脚向后伸展,同时把头向后昂起,胸部向前方梃出,背部曲线则成凹形时,缓缓的微微张口吐出气声,通过喉咙发出气声,感受关节、脊柱、胸椎一体带来的舒畅感。
收紧单腿臀部肌肉来支持后背的力量,手臂稍微弯曲,肩膀支撑向下压。保持这个姿势做一个呼吸。吸气时,意识从头部开始一节节往下到腹部,身体手臂向后感受两肩随着脊柱沿线力度的传感,作用主体在腰肌、脊柱和腰腹上,有些人后仰时,感觉呼吸有困难,则后仰不要过于刻意用力即可消除呼吸问题。
向后迈出左腿,有些练习者在后仰时,左侧腰部有疼痛感,这是由于你的身躯没有摆正的缘故,造成了力度向左侧倾斜,只要摆正了,疼痛感即会消失。也有些练习者感觉到向后伸出的左腿受到压力,这是由于右腿乏力的缘故,只要将右腿给它一点力度向后回力,左腿自然受到支撑力度给与右腿,这样前后腿力度能够自然均匀分解达到平衡。
腰椎或者肩周有问题的练习者,不要勉强这个姿势,练习者可以轻松的体验姿势,但不可强制的去摆出姿势的演练为了好看,练习体式的目的在其过程,你的身体得到了改善,而不是摆弄好看,这一点切记。当你每一次练习过程中,你发现自己进步了,这既是身体问题开始得到改善了,这是最重要的。
拜日第五式 下行屈伏式:由懦弱变坚强
由波动变稳定
做法:伸直双腿,双脚并拢,身体向前俯卧,臀部翘在半空,头低下,使它位于两臂之间。身体应成为三角形的两条边。在最后位置时双腿和双臂应伸直,在此姿势时试将两脚跟着地。
呼吸:伸直双腿和弯曲躯干时呼气。
益处:加强双臂和两腿神经和肌肉。与前一姿势相反的方向弯曲脊柱,因此进一步有助于脊柱的柔软。加强脊神经,并向他们供应新鲜血液。
第五式是个问题,困扰了很多的教练们。练习者一般不会追究,她们只是跟着教练们练习即可。而教练们就会困惑,第五式究竟是顶峰式,还是下犬式呢?最好做顶峰式。为何呢?阳光和顶峰,都是自然美丽景色的一道风景辉映。所以,我们尽量采取顶峰训练这个姿势。
也许你可以采用下犬式,没有关系。总之,这个姿势叫做礼敬下行屈伏式。这是在迎接太阳光明后的一种恭敬屈伏。屈伏在瑜伽古时期,有很多内在意义。比如,我们看印度文献记载,一些瑜伽士,做出屈伏体式,顶大礼参拜而历练身心。
屈伏式的一个姿势环节,其力感在腰背和脊柱传递上,很多练习者会不自觉的感到手臂受到力很大,有点向前冲力的感觉,可以运用呼吸来调整好这个姿势,手臂压力大时,吸气臀部向后提收即可缓解。头部感觉气血冲胀,下颚回收自然放松,并将意识集中在腿足即可缓解。
初期练习者会感受到手臂无力按压,可以采取收紧喉咙呼吸,来加强手臂的力度;腿部并拢不要蹦的太紧张,以免减少脊背的力感传递到手臂,造成手臂无力感,无法使得手臂力感返回到腰身至腿部。
拜日第六式 平行前伏式:由萎缩变前进
做法:身体放低及地,以至于在此姿势的最后位置时只有双脚脚趾,双膝,胸部,双手和下巴触地。髋部和腹部应稍微抬离地面。
呼吸:呼尽后再行屏气。
益处:加强大腿和手臂肌肉。发展胸部。
由混乱变清明我们看看这个姿势,即平行前伏,有人做上犬式练习,其实,这样练法不无不可,因大多数教练就是这样认识。平行前伏在顶峰式回落后,进入大拜式向前到达前伏式,前行过程中要安定稳重,目的是在懂得屈伏的意义之下,做出了向前舒展的觉醒姿态体式。
平行前伏中停留身体和手臂支撑的时候,不要死板,要进入仰首向前展望,有仰首合一的整体气势,观照内心让自我宁静,消除混乱带来的不良,坚持对光明的礼望,在持续中增加对生命信念和信心。
我们就这样抬头仰望对光明的展望,同时也是对自我的觉醒。通过觉醒来消除自己的昏昧,因此,这个姿势的醒觉功能很强的,大家可以试试哦。早起你起床可以这样进入这个体式做一下。
前行后再抬头,自然的赐予,淡定的升华,身境心历有着谙熟的起伏,被内视的情志如此与众不同,纯净的智根生在何处,是谁在光音中静静咛唱……生命的火焰,掠过静谧的心河,呼吸将芳香汇聚,谁能在梵音缭绕的莲花中重生……
拜日第七式 五轮屈地式:由妄念变摄心,由分离变契合
做法:伸直双臂,从腰部抬起身体。头朝后仰,这个阶段与眼镜蛇式的最后位置相同。
呼吸:抬起身体和弓背时吸气。
益处:腹部受到压缩,有助于从腹部器官挤出淤血。这姿势对所有胃病,包括消化不良和便泌非常有用。弓背锻炼脊柱,使肌肉柔软,使最重要的脊神经重新焕发活力。
传统也叫做五体投地势。五体投地最虔诚的,几乎算是顶足大礼了。密宗瑜伽里叫做大拜礼,唯有对最高智慧,最高光明的一种礼拜。五体即双手、双膝(或双足),头顶。五轮屈地,是哪五轮呢?不是我们说的三脉七轮的五轮,而是人体与宇宙元素的五大元素。即:地水火风空。
《瑜伽修息密记》上记载:五轮尽摄一切生命法。地代表坚硬的部位与骨骼,表达了坚固,以右足表示。水代表体液与血液等,表达了流动,以左足表示。火代表了暖和活力因素,表达了活力,以右手表示。风则是呼吸与气息等,表达了平衡,以左手表示。空则头顶智慧,表达了开悟之光,以头顶表示。
密修瑜伽上也有不同的记载:即顶轮为空大,面轮为风大,胸轮为火大,腹轮为水大,膝轮为地大。这是按仪轨来说明的,至诚恭敬一心住,五轮投地作生命大礼。即在这个屈地中,感官收慑的效果最好,尽收慑一切妄念止息。
五轮屈地,即让你这个人与光明的宇宙形成契合,连接的意思。我们生活在宇宙空间里,我们不能忘怀这个无形无相,无限美好的空间,每天这个空间给予我们人类最美好的生存。故此,我们要五轮屈体。五体投地的大礼是一种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愿望祝福礼拜。因为我们是有智能生存的人类。
五轮也是练息的功夫,最适合练的就是悬息呼吸功,通过悬息让一切妄念停止,净化生命的所有杂乱,通俗来说,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做好片刻的歇息,或者生命整合的能量,带着重新的力量去生活、去工作。
拜日第八式 前行屈地式:由狭隘变灵动
由昏昧变觉醒
做法:伸直双腿,双脚并拢,身体向前俯卧,臀部翘在半空,头低下,使它位于两臂之间。身体应成为三角形的两条边。在最后位置时双腿和双臂应伸直,在此姿势时试将两脚跟着地。
呼吸:伸直双腿和弯曲躯干时呼气。
益处:加强双臂和两腿神经和肌肉。与前一姿势相反的方向弯曲脊柱,因此进一步有助于脊柱的柔软。加强脊神经,并向他们供应新鲜血液。
很多人在这个姿势会去做手臂和腰身的功夫。有时,我感到她们不是在拜日,而是在爬行运动,虽然可以这样运动,但拜日不同于体式运动哦。这是一个平行屈地式。五体投地后,你会带着感怀美好的心态,慢慢的起身前行,深感一种内化整个情感的意义。
一些人在膜拜式,会采用这种感恩的姿势,就是这样的。运用好这个姿势,进一步激发你内置的情感,做出了蛇击式灵动的觉醒姿态。通过觉醒来消除自己的狭隘,自私自利。因此,这个姿势是蛇击前行式,也叫做灵动觉醒式。
在第七式训练好悬息后,你可以在这个第八式运用悬息进行,让你的身心整体收慑合一。蛇击式前行主体调理你的脊柱,脊柱是个业报脉体,通过调理脊柱唤醒了整个身体的知觉。在平行前伏中唤醒身体业报行为的不良反应,到达一种“制感”行为,制感在瑜伽八支分中被记载其制约感官不良等种种心理和行为。
是谁将生命的延续,在完美的觉醒中;窥视的双眼,心灵的救赎,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谁将把一切遮蔽的生命的真相逐步开启……
拜日第九式 上行敬仰式:由灰暗变明亮由淡漠变渴望
做法:屈左腿,使左脚朝前,以便它靠近双手。同时放低右膝使其触地。
呼吸:右腿向后时吸气。
益处:参阅姿势四。
这个姿势是源于你通过对脊柱知觉的唤醒,被升华后自然产生的状态姿势。你所有的心态,心境,情感等,在上行敬仰中都得到了升华。当你前面礼拜了那么多次的姿势,我们有理由相信,你一定情感和信念,会被产生并得到升华的状态。你手臂支撑着,仰望向上着,继续内观着自己。仿佛你自己被洗礼了,被光明洗礼。
让我们此刻的心情,放下所有的繁杂,简单的思绪中,放松舒展一下你的肢体、身态……让思绪在仰视中轻柔抚摸着,抛开一会尘世的华丽与浮躁,静眼旁观外界的诱惑和纷扰,让柔软的内心深处,把自己还原成那个,本真的纯我……
人生仿如浪溪,涌来又退去,不要去测度未来,只要读懂这几泓轻波,一切归于此刻:精美如斯…… 你全身充满了力量,你完全觉醒了,你的生命开始真正起身了,起来了。你带着对光明继续充满着无限的敬仰,带着你进入了第十式。
拜日第十式 前屈叩首式:由背离变遵行由软弱变刚强
做法:右脚放在左脚旁,双腿伸直,试将前额尽量靠近两膝。如果不能触到双膝就不要硬做,但两腿不能弯曲。(与姿势三相同)
呼吸:在做此动作时呼气。
益处:参阅姿势三。
这个体式跟前面的第三式,几乎是一摸一样的。很多人练成了一样,起身程序不同,内涵根本是不同的状态。这是升华后的舒畅和喜悦,与前面的迎接光明意义是根本不同。
你面带着微笑,自信拓展你的胸膛,感觉生命的美好与回归,在手和眼睛之间,生命在触摸心灵时倍感舒畅,身体弓步展开时,内在奔突的火焰在瞬间复燃,如此情浓意深在情感的抚摸,如奔马的激昂,动感的跨越,将心灵的空间激活。
生命的活力在希望的季节变得生机盎然,心绪的咛唱,灵魂将向世界大门敞开,循环的气血演绎得如此的浪漫,色泽在细微变化,使我们的心情如释重负;情愫荡漾着,苍翠温馨的微笑,身语花香,让生命河流经宁静中繁华……
拜日第十一式 前行仰首式:由忧虑变喜悦
由狭隘变宽阔
做法:全身伸直,双臂上举过头。双臂分开与肩宽。稍向后仰头和双臂。(与姿势二相同)。
你继续进入回收屈体式,即前面的抱膝,呵呵。而此刻的心境,则根本与前面不同,因为你懂得了感恩,接纳,拜伏后你真正回归的平静。此刻你是平静的。这个拜是安静平衡,你开始淡定,没有了最初的激情拜伏。
安静的持续自然的呼吸,就这样保持身姿,在聆听体式内我与外我的对话,聆听身与心海中,浪溪平定的的音符。
安静的呼吸自然放松你的肩膀、手臂,观想时空的寂静---更加美丽……头部自然下垂---冥想,驻足谛听身房的心跳---凝听那远空天籁传来----身心的梵语……
自然安静的保持呼吸---宽松胸部和腿部,让身体的屈伸契合……舒畅我们岁月的脊柱,让鲜红的血液回流给脑部---在黎明的光华中----让我们健康的生命,静待生机盎然……。
拜日第十二式 合十结束式:由刻意变自然
由兴奋变淡定
做法:挺身直立,双脚并拢。双手胸前合掌。放松全身,调匀呼吸。(与姿势一相同)
到十二你又起身举臂了,呵呵,跟前面又不同。这个舒展举臂是最给力的,你视角前方,这是身心经过洗礼后的完整安定。此刻你不是在顶礼,而是在专注整个自己的状态。你跟阳光融为一体。你想心与身,完全在接纳这种的状态。
你整个都是定心印,你完全与阳光一体。我们的明眸--清澈而宁静,两臂贴着耳际--我们的笑容纯洁---而灿烂;绷紧臀部的肌肉--我们的身韵--高雅又清秀,身体后屈---我们的体态--洒脱又飘逸。
我们像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玫瑰。冥想太阳的光在你的眉心,让它往下移动,一路光明,进入你的心……心化作莲花,冥想莲花的花瓣一瓣一瓣的打开,一切思绪、惆怅、情绪都沐浴在莲瓣中消散,身体所有的灰暗都被清除了,身与心的是那么的潇洒、放松。
礼敬合十结束式:一切变恭敬——寂言变摄心。
请让我们---双手合十,回落在胸前,静静轻松的保持---呼吸放松---冥想放松,让身心在此刻伴随着明媚的阳光---犹如花蕾静静绽放-----禅与心香合一,曼妙的身姿---皈依在健康的红尘中……。
Copyright (C)
瑜米之伽 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1初级瑜伽做哪几个动作比较好?_百度知道
初级瑜伽做哪几个动作比较好?
做哪几个动作,初级瑜伽一次做几个动作比较好?我们城市瑜伽还不流行我想学瑜伽,请教一下,到底哪个说的对啊,担心健身房的教练也是半瓶水?关于呼吸有的资料上说用腹部呼吸,有的说腹部胸腔呼吸
所以练习腹式呼吸要相对刻意一点,看个人情况、树式(伸展运动。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看起来再复杂的姿势也能轻松做来,但绝对正宗,如果是男性,完整的腹式呼吸是先将腹部的空气填满,作为热身运动不错),否则扭转的时候会不太舒服(个人认为哈)练习1小时内不要洗澡,顺着身体的感觉走,不过别太多,口渴的话可以喝一点水,现在的瑜伽教练基本上90%都可以称之为柔术教练、神猴阿曼奴式……注意空腹练习。每个动作以保持6-8次深长缓慢的呼吸为宜,男性在剧烈的有氧运动后会不自觉的进行腹式呼吸,那只是一些健身房做的369等的划分,最后的放松时间不要短于3分钟、扭转式,一般练习全过程不要短于50分钟,再慢慢挤压出腹腔的空气,基本上我是随心情和时间而定,不要憋气、幻椅式,然后先呼出胸腔的空气。瑜伽不分初级中级高级、三角式,因为腹腔的容量比胸腔更大一些,你可以在网上购买“张蕙兰瑜伽教程”,作为初学者、三角扭转式,先期或者身体不适的恢复期可以扶住桌椅作为辅助),女性一般以胸式呼吸为主。说腹部呼吸和腹部胸腔呼吸都对不知道你的性别是什么。(这一点,有一式对平衡和腰腿力量要求比较高,当你的力量和平衡练习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最初练习的时候3-5次也可以、不要吃东西,再将胸腔填满,开头的热身时间不要短于10分钟,虽然教程很古老。个人比较喜欢的姿势是拜日式(这是一组动作的合称,不要用力、战士式(一共三式,所以不用纠结于用词表达,可以紧接着做风吹树式)。不是越复杂的姿势练习效果就会更好至于一次做几个动作
开始练习瑜伽当然要从初级甚至基础课程开始。就像我们要先学会站立,然后走路,最后再学会跑步一样。
首先,建议你最好找一家正规的瑜伽馆去跟着老师练习。这样对初学者来说是最安全也是最有益有效的。
作为瑜伽教练,告诉你几点需要注意的,供你参考。
在习练前:
1、一定要空腹,要把进餐时间尽量安排到上课的两个小时前。保证空腹习练。
其他类似问题
47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气功练气也讲究腹式呼吸。想学腹式呼吸可以看看 基础的一些气功资料,可以说现在健身房教授的 都能算是瑜伽,当然我不觉得此类效果好(好比联系的是体操 比赛的是举重,说的科学一点也可以说是训练胸腔和腹腔之间的那层“隔”的上下运动,只是模仿某些瑜伽动作以期望达到 什么健身 瘦身的目的,转不了多少学分),瑜伽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简单的 摆摆pose,说直白好理解一些就是 呼吸时使用小腹部的起伏配合 使所谓身体中内气得以在丹田聚集。腹式呼吸 文字比较难表达清楚,深了对人没什么好处腹式呼吸不是 瑜伽的专利,基础的就够了,这不是瑜伽
瑜伽经典的拜日式中12个基本动作名称为1、后屈式、2、前屈式、3、骑马式、4、平板式、5、月亮式、6、八体投地式、7、眼镜蛇式、8、山岳式、9、月亮式、10、骑马式、11、前屈式、12、祈祷式
具体的百度视频里有 嘿嘿
建议你去专业的瑜伽会所学习,因为无论是根据资料,还是看视频,都没有办法针对你的情况因人施教,有很多方法需要老师的带领、帮助与保护。自己在家零基础开始时比较危险的。瑜伽很好,但是错误的方法来练习,会带来错误的后果。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瑜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拜大忏的好处
四、拜大忏的好处
&&&&从网络上搜索了一些拜忏的益处,与大家一起分享。分享之前,先简单介绍下一些理论知识。
&&&&人体的脊柱共有24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所有的神经脉都源于脊髓。任督二脉左右各一寸半处有几十个重要穴位,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拜忏有利于疏通任督二脉和其他经络,能增强体质。从瑜珈的角度认为,在我们具象的身体内,还有一个抽象的身体,它由三条经脉和七个轮穴组成。三脉就是中脉、左脉和右脉。
中脉是三脉中最重要的,源于会阴的根轮,止于头部顶轮,位于人体正中。左脉源于根轮左侧,也被称为月亮脉,人们认为左脉被动,内向,呈阳性,如果左脉占主导地位,左鼻道就会进入更多的空气,此时,精神能量占主导地位,人的大脑就会更加睿智,容易接受新事物。右脉源于根轮右侧,也被称为太阳脉,右脉占主导地位时,右鼻道就会进入更多的空气,此时,体力能量占主导地位。右脉占主导地位时,人体会产生更多的热量,食物容易消化。
&&&&七个轮穴由下而上分别是:根轮、腹轮、脐轮、心轮、喉轮、额轮和顶轮。印度医学认为,如果某些轮穴堵塞,就会出现相应的身心问题和亚健康状况。现代医学发现,这几个轮的位置其实与人体脊柱上的主要神经丛相对应,是控制我们身体的枢纽。古代的瑜伽士确切地描述出每个轮的花瓣数,这些数目和该神经丛处的副神经丛也相应。
&&&&根轮相应于盘骨神经丛(生殖腺、性腺),照顾着我们的排泄系统和生殖器官、腿部,
用4个荷花瓣表示。腹轮对应于主动脉神经丛(肾上腺),掌管我们的脾脏、胰脏和肝脏下部和下腹部,用6个荷花瓣表示。脐轮对应太阳〔腹腔〕神经丛(胰腺)、部分肝及脾、胰、肾、胃与部分子宫和中腹部,。用10个荷花瓣表示。心轮相应于心脏神经丛(胸腺),照顾着我们的心脏及呼吸系统,还有胸部,用12个荷花瓣表示。喉轮对应我们的甲状腺、副甲状腺、颈、耳、鼻、喉、面部、牙齿、舌、口、上下颚、眼前部、手部控制和颈部神经丛,用16个荷花瓣表示。额轮对应我们的松果腺及下丘脑、视网膜、视神经丛、视叶,同时也被称为“第三只眼”,用2个荷花瓣表示。顶轮对应我们的脑下垂体,这里是所有能量中心与三条脉络会合的地方,用1000个花瓣表示。
&&&&人的疾病是由于其中之一的脉轮衰退,或是一个以上的脉轮的功能失去平衡所致。磕大头可以通过收缩及伸展,强化各个脉轮,使各种不同的内分泌腺的分泌处于均衡状态,以保持身体健康。在瑜伽里有二个体式对脊椎的修复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是“眼睛蛇”式,另一个是“猫”式。磕大头中的“一起一扑”同时包含了这两个体式,拜忏的好处真是太多了。以前我每天练习2个小时的瑜伽来修复脊柱,现在在拜大忏中找到了方法,所以只需要做几个扭转体式就够了。写到此处,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感恩佛菩萨的救拔,同时也为以前只顾追求速度与数量而没有好好珍惜感到可惜,以后我定会抓住这根救命之绳再也不放手。
&&&&平时在练习瑜伽体式两轮以后就会感觉到累,但是在拜忏中我们
“一起一扑”多少回都不觉得累,而且会有越拜越轻松舒适的感受,因为拜忏有佛力加持。确实如佛教所说,拜大忏的好处太多了。
&&&&合掌至于头顶,消除自己无始以来身体所做的业障。合掌至口边,就是消除自己所有的口业。合掌至心前,就是消除意业(意业是隐藏最深、最难消除的),双手分开两边使色身两类化身圆满利生事业。双腿膝盖着地意味着愿脱轮回恶趣。双手十指着地是逐渐圆满十地五道。额头着地是愿得十一地普贤之光。四肢屈伸是圆满成就四功业。全身筋脉伸缩是要打通如来解脱诸烦恼的脉结。脊椎与中脉伸屈是要气和明点直通中脉。离地直身起立使解脱轮回即可成就。成千上万次顶礼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自身的修持,更是为了普度众生。叩长头的功德是在今世健康长寿安乐,往生极乐世界,圆满成就佛果。
其实写到现在我已经没有任何言语可以表达了。总之我觉得这就是佛菩萨给我们的一个大大的礼包,现在能健康长寿无病无痛,将来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礼包你要还是不要?
五、拜忏动作体会
&&&&首先说明一下,因为传承差别,拜大忏的动作没有统一的标准。网上看土登喇嘛、罗贡桑仁波切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一个合掌的停留处就有三种样子:额间——喉间——心间、头顶——额间——嘴唇——心间,其观想也不同,有的额间为清净身业,有的头顶为清净身业。这些差别没有关系,各位同修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传承选择一种,我想关键是把握住核心部分。我个人的习惯是头顶——喉间——心间。
深深地吸气,缓缓地呼气,在一呼一吸之间,感觉心跳的平缓,身体的安宁。缓慢地呼吸,去寻找呼吸的顺畅,放下所有浮躁与杂念,静观身体的感受。把心安住在当下,安住于每个动作之中。
&&&&双脚并拢站立、双手合十于胸前(心轮)
&&&&体会分享:牙齿不要咬合得太紧,以免造成紧张感,不够放松。双手合十,这时候注意腋窝处不要夹得太紧,应该留有半拳的空间,让整个手臂肩膀放松。大家可以试着把十个脚趾尽量分开,会感受到心量的打开。整个腿部把重心落在后脚跟和前掌之间,我们的小腿,乃至上身,是连接于‘脚跟’而上(脚板,是增加底面积),故自然物理重心是落在脚跟这边,所以用脚跟载重,就如一个重心稳固的物体,自然摆正,不必费力。重量放在脚跟时,每个脚趾都能放松,脚肌肉都不必耗能量去平衡姿势,腰的肌肉也不必收缩紧张,如此,才不必白费力气,白受不必要的疲劳酸痛。最好穿能够活动脚趾宽松的袜子,或穿五指袜。我试验过很多次,穿紧身的袜子明显比较累,主要是不够放松。夏天我在家拜忏时不穿袜子。
&&&&抬起两手手臂在头顶上方合十(顶轮)——下行到喉间(喉轮)——继续下行到心间(心轮)
体会分享:双手合十时,合莲花掌,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一般地空心合拢。不可以内无空隙地并合掌心或者仅仅以指尖接触等,双掌中空。在抬起手臂的时候尽量向上伸展,增加血液循环,让更多的能量流向手臂,对腋下淋巴组织也有益处。再一个把手臂抬高时,会很自然地打开很多经络,真正能够起到效果,再放下时才会感到放松舒服。记得武国忠大夫讲过投降动作的含义,投降了就是全部的放下,我们通过这样的动作来调节我们坚硬的心,很多人抬臂不够,就很难放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拜忏时,在佛菩萨前,身体站直,一定要合掌,为什么呢?因为合掌就是消除自己的业障和傲慢心,表示恭敬三宝,恭敬上师和佛菩萨,礼拜他们。合掌是什么意思?合掌代表莲花,恭敬合掌就是以莲花供养三宝。
身体向前,双手撑地,身体趴下,或双臂直接向前搓地,五体投地——双手合十,立于头上方,再将双臂向前伸直
体会分享:在此处大家要把脚趾微微张开,在双手触地往前搓地时,手指,手腕,脚趾,脚腕,脚底都得到温和的按摩,增强每个关节的灵活性,帮助血液的供给,增强所有的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尤其是那些有关节炎症的同修,在这一处将会得到很大的益处。手脚冰冷末端神经系统循环不够好的同修,一段时间的坚持一定会有改善。另外,五体投地的时候,脚背朝下,脚心朝上,有助于整个身体的放松。有同修问,“直接扑地”和“先跪再扑地”哪种方法更好速度更快?我的经验是,在大量连拜的时候是两个换着用,当膝盖疼的时候就直接扑地,当腰部力量不够或身体比较累了就先跪地再扑地。速度的话感觉是直接扑地比较快。
&&&&双臂向前搓地,尽量向前伸展,放松肩膀手臂(在大量拜忏的时候,哪怕是一秒钟的放松也是非常宝贵的,利用呼吸结合达到放松的效果),缓解肩部的僵紧,其次最大的益处就是腹部了,它能增强腹部区域血液循环,所有的内脏器官,包括胃,小肠,大肠能够得到好的刺激而变得健康,能够摆脱便秘,肠胃胀气和胃炎问题,改善消化,增强胃的消化能力。整个能量中心被激活,元气和能量在整个身体里平衡运行。脐轮具有深沉的功效,尤其对于女性来说盆腔代表一切,非常重要。在这个体式中,腹部与拜垫的撞击,大大增加了盆腔的血液循环,大量的血液来滋养盆腔,所以好多同修的妇科病包括痛经,就在拜忏中不知不觉痊愈了。
双手撑地,起立,双手合十放于心轮处,开始第二次拜忏。
&&&&体会分享:在这个地方大家最好把膝盖并拢(有的同修是大大分开的,力量太散,所以很难起来,自然拜忏也比较累),在双手撑地的同时,腰部,大腿和膝盖,三处同时用力往上起,当力量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轻松地起身。在起身的同时腹部是用力的,除了刚才说盆腔的那些益处,还有一个就是腹部肌肉会越来越紧(减肥的偷着乐吧,呵呵),而且增强腰部力量,对肾脏的益处也是无穷无尽的。
&&&&五体即前额、两手掌与双膝。以五体触地顶礼清净五毒烦恼之障,获得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加持。站起来时腰应挺直,然后如前一样重新合掌匍伏顶礼。双手不如理合掌于三处只是甩动一下,膝盖及额头不接触地面仅仅弯一下身,站起时腰不端直弯身顶礼等,这些都是不恭敬的顶礼方式,甚至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佛经中说:“躬曲顶礼的异熟果将转生为驼背者,即背上生大瘤的侏儒佝偻之人。”所以顶礼数目不多也可以,所作的顶礼都应尽力做到正规、如法、清净。为了顶礼时省力而在陡峭的山坡上或某种依靠物之上等顶礼,无有少许实义。
有些同修在大量拜忏以后会有头晕的现象,这是因为头部的血液供应不上了,在这里推荐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在读偈子或一个忏拜完之后,站立的时候,十脚指微分开,把力放在后脚跟和前掌之间,膝盖骨向上提,自然双腿肌肉就收紧了,这样血液就会迅速到达头部给予滋养,严重的师兄可以盘腿静坐,效果会更好。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在拜第一个忏的时候特别痛苦,身体僵硬甚至疼痛。用瑜伽的话来讲,那是由于你的元气和能量的流通完全失衡,整个身体里对生命能量的阻碍物质增多所致。往往第二个忏就舒服多了,因为当你的关节灵活时,所有的生命能量在整个身体里有节奏地运行着,这样我们就逐渐开启了生命能量,打开心扉承接佛光的照注。
&&&&每次拜完忏后静坐一会,调整呼吸,然后开始念佛,加持力非常大,整个身体会慢慢放松下来,清凉自在。在瑜伽里,一般体式过后都会有10分钟的挺尸式放松术,其主要目的是对刚刚练习过的身体和精神的能量进行保护。同样,在大拜忏之后静坐也可对身体放松以及能量进行保护。大家如果刚拜完忏就忙着干活或赶路,可能会觉得身体能量有些散,有些累,如果能坐下来安静上3至
5分钟,会感觉身体很轻松,充满着能量。拜完忏立即念佛,个人感受是效果非常好,也许是因为我们真诚忏悔以后,冤亲债主都愿意走了,一念佛,他们走的助力更大了(纯属自己瞎琢磨的,呵呵)。不过老师也说过,不管何时何处,都要佛号不断。
六、拜忏呼吸体会
&&&&呼吸的气息保持在身体中,被称为生命。我们可以禁水禁食,但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呼吸,对于呼吸有两点:如何给身体吸入更多的氧气;如何控制呼吸及控制大脑。
&&&&人在长大以后,随着烦恼的增加,忘却了原本婴儿时期的腹式呼吸,大多都是胸式呼吸。这样的呼吸很浅,尤其是生气时最明显,呼吸会变得更加短促,胸腔的怒火燃烧着将要爆炸的你,如果这时候做一个深呼吸,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回到婴儿时的呼吸——腹式呼吸,很简单,每天抽时间练习上一段时间,慢慢就习惯了。
&&我们在拜忏中怎么(腹式)呼吸才能得到更大的益处呢?在一个拜忏的过程中,我用三次吸气和三次呼气来完成。
呼吸一:随吸气抬起两手手臂在头顶上方合十,在抬手臂时吸气的好处有两点:1、当手臂抬起时,胸腔打开,肺部受到更多的影响,氧气容易吸得满;2、在心轮处随手臂往下的时候呼气,同时来到喉轮,心轮,随呼气手臂放松。
呼吸二:在身体(跪下)向前扑倒时吸气,双手撑地的时候呼气,随身体趴地时的惯性,完全地把气呼尽,好处有二点:1、只有完全呼尽二氧化碳,才能把氧气吸得更满;2、随着身体趴地时的惯性,把身体随呼气一并放松仍在垫子上,此处在整个拜忏过程中非常重要,不是只有不拜才能休息,我们要在拜忏的过程中学会放松,这个过程很短暂,但非常地受益。
呼吸三:当双手撑地身体离开地面时吸气,在满满吸气的同时带动身体起立,两者互相帮助,好处有两点:1、在双手撑起身体时呼吸,更有利于健康,拜垫上的灰尘和气味不会吸到肺里;2、当身体用力起来时,这时候吸入的氧气会更满。在将要站立的时候呼气,同时双手用力撑地,把力传送到腿部和前掌与后脚跟上,这时后脚跟用力站立会更轻松(这个过程利用一些巧劲,大家慢慢琢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合掌(合十于心轮)。
每个人的身体修行情况和习惯不一样,大家可以随自己的情况来自己决定和调整呼吸,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抬手臂时吸气,在趴下去身体着地的时候一定是呼气,只有呼气时才会更放松,更卫生。还有一个就是起身的时候吸气,这样身体更能有力量,起身才会轻松。(一般在第一个忏比较累的时候或妄念多的时候关注呼吸,会很有帮助,慢慢习惯,在稳定以后就可以自由呼吸了。)
七、把心安住于当下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和瑜伽老师学习冥想,一天下课后,老师请我们一起吃饭,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件很兴奋的事。我们非常渴望能和他交流,但他不会中文。我们一行人涌进餐厅,叽叽喳喳,碗筷汤匙碰得稀里哗啦,只见老师用手势告诉我们安静,和他一起唱诵感恩词。唱完我们就开吃了,大家边吃边聊,好一个热闹啊,老师再次示意我们安静。他让翻译告诉我们,吃饭也是冥想,做任何事都可以是冥想,做瑜伽体式或任何技能,都是让你安住在当下这一刻,当下的状态。你若伸展,就感受伸展,感受血液循环,感受能量流动;你若吃饭,就感受饭送进嘴里,那松软的米饭在牙齿与舌头中带给你的美味,去感受每颗菜的色泽,去感恩大地万物赐予我们这美好的食物。把心安住在当下,感受当下的这一刻,你的意识已经慢慢趋于平静,你不再向外求,保持清醒,感受你的心,感受这大地万物带给你的能量。那餐饭之后,我感受到我的胃部也变得柔软起来,不再是狼吞虎咽之后硬邦邦的胃了。因此,我想到拜忏念佛也是冥想,身体在动静之间自然做主,把心安住在拜忏念佛中,感受伸展,感受血液循环,感受能量流动,感受佛菩萨的加持,感受佛菩萨对我们无尽的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学瑜伽的基本动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