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锻炼苦练三伏身体更健康会更健康那为什么李小龙死的那么早?

李小龙(Bruce Lee,—)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他是一位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双节棍之父,著名的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世界武道改革先驱者,截拳道武道哲学的创立人,在全球各地具有极大影响力。他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永不磨灭,在香港的4部半电影,3次打破空前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全亚洲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总票房达2.3亿美金。1964年与琳达·埃莫瑞走入婚姻殿堂,婚后生有一对子女。
  日,李小龙首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
  1948年,李小龙宗师首用艺名“李小龙”,在《细路祥》等片中演出,从此在香港参演二十二部粤语片,在《细路祥》、《雷雨》、《人海孤鸿》等片中表现突出。1970年,李小龙携妻儿从美国回香港度假,为香港嘉禾主演了《唐山大兄》,也是李小龙的第一部功夫电影。在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已达350万港元,破香港纪录,从此掀起功夫片的新热潮。
  李小龙,本名李振藩(英文名 Bruce Lee,日-日),国际著名华人武打演员、导演、武术家、哲学家及截拳道创办人,著名香港粤剧丑生李海泉之子。生于旧金山唐人街,年少时期在香港九龙生活,并且参与演出过多部香港电影。1959年,18岁的李小龙到美国升学、主修哲学,留学期间,他边开展武馆授徒边磨炼武术,又客串演出过多部美国电视剧。1970年,李小龙获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邹文怀邀请,回流香港主演以功夫为题的动作电影《唐山大兄》而大获好评,李小龙迅速展开其知名度。此后他主演了包括《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死亡游戏》,此5部动作电影震撼了整个影坛,而且在国际上急速冒起。
  32岁的李小龙于日参与演出《死亡游戏》期间,猝死于丁佩的家中,事件引起极大震撼,其死因至今依然充满争议。然而,李小龙去世后其声威依然不减,他的银幕形象对全球华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响力,他的名字是武打电影甚至是中国武术的象征。李小龙亦带领了香港电影冲出世界,为香港电影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技术和观众,使到香港电影在1980年代开始风靡全球、为成为东方好莱坞奠定了基础。
  李小龙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中占有一席位置,是黄柳霜和成龙以外的3位华人之一;在香港星光大道中更竖立了一座铜像及纪念牌匾。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李小龙的一生不得不说是个传奇,开办“振藩国术馆”,自创截拳道。在逝世接近30年后仍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21世纪廿大偶像人物”之一,对世界影坛 有着不凡的影响力,没有他也就没有现在的成龙、李连杰问鼎国际,没有他,港台动作片仍然停留在地区性的拳打脚踢,他的早逝也为影迷们留下了传奇式的遗恨。 李小龙在三十二岁那年离奇去逝,死因至今仍是一团疑雾。
  出生地:美国旧金山唐人街
  生肖:龙
  体重:140磅(64公斤)
  语言: 粤语、英语
  配偶: Linda Lee Cadwell
  活跃年代: 1941年至1973年
  胸围:41.5英寸(扩胸前)44.25英寸(扩胸后)
  腰围:29.5英寸
  右前臂围:12.25英寸 左前臂围:11.75英寸
  右上臂围:14.25英寸 左上臂围:13.75英寸
  大腿围:22.5英寸
  右小腿围:13英寸 左小腿围:12.88英寸
  爱好:练武,冥想,恰恰舞,阅读,哲学
  绝招:寸拳,搓手,李三脚,勾漏手,木人桩法
  入门功夫:太极拳,咏春拳
  害怕的东西:蟑螂
  师父:叶问(咏春宗师)
  授业师兄:黄淳梁(Wong Shun Leung)
  小学:香港九龙德信学校 喇沙书院
  中学:香港喇沙书院 圣芳济书院
  进修:1961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
  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由儿子李国豪陪伴
  讨厌的地方:虚伪的社交场合
  常到的地方:健身房,图书馆,公园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国家:中国
  嗜好:练武,冥想,跳舞,阅读
  优点:正直善良,智慧超群
  缺点:个性太急
  个人座右铭: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最喜欢的歌曲:《当我死去时》李小龙葬礼上就播了此曲,天妒英才,悲哉! 
  父亲:李海泉(李满船)(粤剧名丑)
  母亲:何爱喻(欧亚混血)
  崇拜的人: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太太:琳达·埃莫瑞(Linda)
  儿子:李国豪(Brandon Lee,拍摄电影《乌鸦》中意外丧生)
  女儿:李香凝(Shannon Lee,从影)
  弟弟:李振辉(Robert Lee)
  哥哥:李忠琛(Peter Lee)
  大姐:李秋源(Phoede Lee)
  二姐:李秋凤(Agnes Lee)
  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为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母亲何爱瑜为香港富商何东爵士同母异父之弟何甘棠之养女,文学家兼收藏家。李小龙有两姊李秋源、李秋凤,兄李忠琛(1975年香港小姐冠军张玛莉之丈夫,于日离世)及弟李振辉。妻子莲达·艾米莉(Linda C. Emery)为其诞下儿子李国豪和女儿李香凝。其儿子李国豪于1993年4月拍摄电影《乌鸦》期间中枪身亡。
  丁佩(日-),原名唐美丽,台湾1970年代女星。
  丁佩祖籍北京,舅爷是张学良,外公是军阀时代的北平警察局局长,父系则三代都是医生。她是香港电影出品人、监制及演员向华强的前妻。
  1967年加盟邵氏公司,她所主演的多为美艳角色,代表作有《应召女郎》、《一代巨星》、《双星报喜》等。
  在1980年代初脱离影圈后,便笃信佛教,行为十分低调。
  丁佩早前受访,畅谈她与李小龙拍拖及见证其死亡的过程,当年李小龙在其家中暴毙,令丁佩成为众矢之的,她说:“全世界都觉得我害死他,真是可笑,我没有把他抓来!”
  丁佩又指李小龙因琳达怀了李国豪才结婚:“他们(指李小龙与琳达)都不是同桌吃饭!”她又抨击琳达第二任丈夫出书诋毁李小龙,利用已过世的人来赚钱。
  李小龙这位一代巨星殒落37年,但对丁佩而言,他的生前种种还历历在目,香港苹果日报报导,丁佩忆述往事依然感慨:“全世界都说我害死了李小龙,让我去死,我觉得可笑。我并没有把李小龙抓来,他有手有脚,自己走到我这里的。世界真的很奇怪,全世界都诅咒我,我却活得很好,而李小龙却那么快就往生了。”
  丁佩在1972年某天由邹文怀介绍认识李小龙,没多久邹文怀邀请她演出李小龙电影《冷面虎》。丁佩指《冷》片其实早已搁置,李小龙想追求她才真,两人面谈片约当日,她形容“李小龙一见到我,就在桌面下抓住我右手,紧紧不放开,双眼用力看着我,他的意思是他喜欢我。”
  据报导,丁佩称赞李小龙对她非常好,每次坐车他都礼貌地为她开车门,她说:“我觉得两人在一起很开心,所以我没有拒绝他的追求,但我也没想过要拆散他的家庭,只是做他的红颜知己就好了。”丁佩指李小龙夫妇感情一般,不会同桌吃饭,李小龙在家时大多逗留书房。
  报导指出,有传苗可秀曾是李小龙的女朋友,丁佩断言不可能:“她曾经是李小龙弟弟李振辉的女朋友,她当然很喜欢李小龙,但李小龙怎会喜欢她?拍戏的时候,李小龙会把我带在身边,她只能在一边吃醋。
  1939年,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偕妻子及三个儿女从香港远赴旧金山唐人街演出粤剧。翌年日在东华医院(Chinese Hospital)诞下李小龙,取名“震藩”,含有“震惊藩邦”之意,又因避讳祖父之名字“震彪”,故把“震”改为“振”,名为“振藩”。1940年为庚辰年,中国人称为龙年,且小龙生于辰(龙)时,后呼应其乳名“细凤”,而艺名“李小龙”为《细路祥》作者袁步云取名,在1950年公映的《细路祥》首次使用。
  二次大战结束后,李小龙跟随父母返回香港,1949年入读德信学校,及后再转读喇沙书院,读至中四因打架及旷课被赶出校,转到圣芳济书院继续学业。李小龙自幼身体孱弱,其父为了儿子体魄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以锻炼身体。
  1955年16岁时,李小龙重返校院时期,到油麻地利达街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李小龙曾因咏春练习单调而放弃,后因与街头流氓打架时使出一招咏春的日字冲拳击倒对方而重新回到咏春门下。授业师兄(相当于教练)为有“讲手王”之称的黄淳梁。半年后,叶问搬迁到李郑屋邨,李小龙比较少到这里,在拳术方面,多与同样曾习西洋拳的师兄黄淳梁练习。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功力拳、蔡李佛、太极拳、谭腿、少林拳、戳脚、节拳等拳种。1957年夺得香港校际拳击比赛少年组冠军。
  1941年,李小龙仅3个月大就在旧金山当地拍摄的粤语片《金门女》中亮相。1948年,李小龙以“李鑫”的艺名,客串参演了俞亮导演的《富贵浮云》,而该片广告亦标明“新李海泉”客串演出。翌年,他先后以“小李海泉”及“新李海泉”客串参演《梦里西施》及《樊梨花》,到了第四部客串的电影《花开蝶满枝》(1950年),他以“李敏”为艺名参与演出,当年的电影广告更特别标明“神童小李海泉客串”,可见当年李小龙的童星演出已相当出色。
  李小龙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电影是1950年公映的《细路祥》,片中饰演一个从好变坏,又从坏变好的孤儿,获得一致好评,并奠定了他的童星地位,当时广告上称他为“李龙”。翌年,李小龙参演的《人之初》再次获得好评,他在剧中饰演一名误入歧途的不良少年,影评人向宸曾在《文汇报》撰文,指李小龙“配称粤语片‘天才童星’,粤片工作者应该好好重视他。”
  在1953年至1955年期间,李小龙先后参演中联电影公司的七部电影,分别是《苦海明灯》(1953年)、《慈母泪》(1953年)、《父之过》(1953年)、《千万人家》(1953年)、《危楼春晓》(1953年)、《爱》上下集(1955年)及《孤星血泪》(1955年),大部分角色均为“乖仔”。随后先后参演《守得云开见月明》(1955年)、《孤儿行》(又名《苦命女》,1955年)、《儿女债》(1955年)、《诈癫纳福》(1955年)、《早知当初我唔嫁》(1956年)等粤语片。1957年公演的《雷雨》是李小龙参演唯一的“文艺片”,片中他饰演善良的二少爷,更是他在电影上首次有恋爱的戏份。同年公映的《甜姐儿》,客串演出的他只与女主角文兰跳了一场恰恰舞,却受到观众的注目。
  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鸿》是李小龙赴美求学的最后一部粤语片,片中饰演一个战争孤儿“阿三”,与饰演孤儿院院长的吴楚帆(他亦是本片监制及编剧)有不少对手戏,演出极为出色,影评人石琪甚至称此片“无疑是李小龙的代表作……主要是形象鲜明、迫真”。
  此外,李小龙酷爱跳恰恰舞,少年时期曾获全港恰恰舞邀请赛冠军,在港期间曾以教授名拳师邵汉生恰恰舞,来换取对方教他中国拳法,不过他却没有学。1960年代,李小龙在美国也曾教过一些当地人跳恰恰舞,据闻他的恰恰舞老师是一位名叫Terry的菲律宾人。而李小龙在《甜姐儿》与《早知当初我唔嫁》,都有跳恰恰舞的镜头,后者更是教导粤剧名伶任剑辉跳舞,令人忍俊不禁。
  1959年5月,家人决定将他送往出生地美国。李小龙于1961年考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主修哲学并副修了包括心理、戏剧等的各种科目。就读的同时,他也因此结识未来的妻子琳达。1962年4月,李小龙大二期间租用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他边教边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尤以腿法造诣更为精深。
  1964年,他应邀出席美国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Long Beach Karate Tournament)作表演。他被电视剧《蝙蝠侠》制作人威廉·多兹尔(William Dozier)赏识,邀请试镜。日,李小龙与美国广播公司签订了30集电视剧《青蜂侠》的演出合约,担演配角“加藤”(Kato),但只能播出一季共26集。其后以“加藤”角色演出3集《蝙蝠侠》,又在《无敌铁探长》(Ironside)和《新娘驾到》(Here Come the Brides)中客串。
  日,李小龙正式在洛杉矶中国城的振藩国术馆(Bruce Lee Martial Arts Studio),确立其武道哲学“截拳道”(Jeet Kune Do)之名称,是李小龙最后亲自开馆授徒的武馆,武馆位置在628 W College St, Los Angeles,截拳道英文拼音是李小龙请教UCLA语言学教授后确定的。在早期李小龙在洛杉矶教的主要是咏春功夫,后来开始融入一些全新的内容,比如腿法以及将格斗哲理运用于技击之中,此时他的技击术开始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简单地增加或混合某些不同的技术、方法和结果,而是使技术变得更富效率且更符合哲理。在当时拦截是李振藩技击术的基石,主动的以攻为守的拦截可运用多种方法去实现。它不是阻挡的意思,但它可作为一种积极的防御方法来化解迎面而来的打击。拦截意味着在对手进攻之当时或进攻之前阻止他,大多数技击术是建基于单纯的进攻和被动的防守之上,而在当时拦截已成为截拳道的首要技击原则之一。
  直到1968年,李小龙再次参与电影工作,先后在甸·马田主演的特务片《风流特务勇破迷魂阵》,及安东尼·奎恩主演的电影《春雨漫步》担任动作指导。1969年公映的电影《丑闻喋血》是李小龙在成年时期首部参演的作品,剧中他饰演反派角色“黄宏度”,其后他于电影《血洒长街》(Long Street,另一名称 Bloodbath on Long Street,1970年)担演一个小角色。1970年,李小龙曾创作以民初时代为背景的中国武侠片电影剧本《无音箫》(The Silent Flute),并成功觅得美国影星詹姆士·柯本合作,但因李小龙回港拍摄《唐山大兄》而搁置。
  1970年代,邵氏兄弟曾透过李小龙好友小麒麟接洽邀他回港拍片,但当时李小龙提出影片制作成本不能低于60万港元、要担任影片的武术指导、有权修改剧本,以及由他邀请的外国演员要以美金支薪等要求,令邵氏高层无法接受,最终合作未能成事。其后,邵氏行政总裁邹文怀因不满薪金制度离职出走,另组嘉禾电影,并派导演罗维的太太刘亮华到美国邀请李小龙回港发展。李小龙回港后,先后拍摄五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
  《唐山大兄》(1971年)
  《唐山大兄》是李小龙旅美回港后所拍的第一部影片。他饰演的唐山青年郑潮安,在泰国曼谷冰厂工作,与实际为贩毒分子的冰厂大老板进行殊死的斗争,片中李小龙迅猛的三脚回旋连环踢、凌空飞脚以及高亢的啸叫等武打噱头皆极具个性,令观众如痴如醉,功夫热潮因而掀起。该片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300万港元。
  当时粤语片正陷于低潮,几乎停止生产。他替罗维拍《唐山大兄》及《精武门》,原版都是国语对白,后来嘉禾重新发行才配上粤语。在此形势下,李小龙凭借著一身好武艺与个人银幕魅力,不仅在七十年代初期掀起一股电影热潮,将观众拉回戏院中,让衰退的香港电影工业重新找到一线生机,使嘉禾公司奠定基础;亦使“功夫片”复苏,赋予新的面貌与活力。他的电影也身价百倍,轰动了全球,让人们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
  《精武门》(1972年)
  李小龙在片中饰演霍元甲弟子陈真,他在追查中得知师父是被日本人毒死的,他大闹日本武馆,砸烂污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匾。
  片中李小龙不使用蹦床等辅助工具及替身,且首次将双节棍搬上银幕,并道出一句经典对白:“中国人唔系病夫”,自此成为了一大经典。该片票房收入超过400万,位列当年卖座港产片的亚军。
  《猛龙过江》(1972年)
  李小龙与嘉禾公司合组协和公司,《猛龙过江》他是唯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李小龙在片中饰演一个来自香港乡村的功夫高手唐龙,远赴意大利帮助一家中餐馆的女老板(苗可秀饰)铲除当地恶霸。主要的打斗部分被安排到罗马斗兽场,《猛龙过江》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远赴欧洲取景的影片。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创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记录,并获得第十一届金马奖的优等剧情片奖。
  《龙争虎斗》(1973年)
  李小龙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拍摄,亦是李小龙在好莱坞电影中第一次担任主角,从而使李小龙一跃成为世界级国际影星。片中李小龙扮演一个少林寺武功高手,只身闯入荒岛去收服一名少林叛徒,李小龙将角色冷漠严峻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深入孤岛地下室,与赶来的打手对打,该片打斗场面及使用武器较多,是系列中最卖座的一部。片中,李小龙展示出少林齐眉棍、菲律宾短棍、双节棍等绝技。
  日,李小龙在拍摄本片时曾於戏场内昏迷。
  《死亡游戏》(1973年)
  讲述一位强者为了夺得传说中的稀世珍宝而勇闯七层宝塔,经过一轮恶斗后到达塔顶,却只换来一句古老的谒语:“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岂料一语成谶,该片成了李小龙的未竟遗作。
  1978年,为了纪念李小龙,该片被用替身重新拍摄,但剧情与李小龙原意已大相径庭。由于观众对李小龙的怀念,该片同样获得了较高的票房。与其说是这部电影获得了欢迎,不如说是李小龙临终前的一段极其宝贵的武打影像吸引了无数观众。
  日的香港报纸,头条新闻皆是李小龙的猝亡,口径几乎一样:“当红功夫巨星,年仅32岁的李小龙,昨日深夜11时30分,在伊丽莎白医院暴毙。李小龙昨晚在家中突然晕倒,李妻莲达急送伊丽莎白医院急救(此处最后被证实为假),不幸不治而亡。医院方面未能确定死因,其尸已暂安放殓房,待医官开剖验尸结果……”一早醒来,港民皆被“李小龙暴毙”、“一代巨星殒落”、“猛龙归天”的报道震惊了!
  在老谋深算、善于和媒体打交道的邹文怀(李小龙合作伙伴)的授意下,李小龙的家人一致声称,李小龙是在自己的私人公寓中逝世。
  尽管如此,嗅觉灵敏的记者们还是从三人的“口供”中发现了明显的漏洞:按照三人的说法,李小龙是在家中吃完晚饭前后感到身体不适,而后昏迷不醒,而李小龙逝世是在深夜,当中相隔好几个小时,他的家人为何没有把他送往医院急救?
  记者们很快找到了整个事件的一处薄弱环节,那就是医院!最先动手的是《星报》记者,只不过记者们起先想查明的只是李小龙的死因,但却在误打误撞之下挖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李小龙并非死在自己家中,而是死在了当红明星、他的红颜知已丁佩的寓所!
  丁佩详细回答了李小龙妻子莲达的律师罗德丞关于“日李小龙在丁佩住处所发生的一切”的提问。如果把她的话与邹文怀的话相对照,再综合李忠琛、莲达的证词及其他线索,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李小龙在日这一天的活动情况:
  下午1点,莲达外出购物,与李小龙道别。李小龙说他与邹文怀有一个约会,约会的内容是一起讨论《死亡的游戏》的剧本,并告诉妻子可能不回家吃晚饭。李小龙没有向妻子撒谎,只不过隐去了讨论剧本是去丁佩寓所这一细节。
  下午2点,邹文怀来到李小龙家中,二人对《死亡的游戏》的剧本大纲展开讨论,然后一起离开,在下午4点左右来到丁佩的寓所。这次见面的主要内容是由丁佩在《死亡的游戏》中出演一个角色,还约定晚上一同前去凯悦酒店的金田中餐厅与澳大利亚著名演员佐治·拉辛比见面,讨论他在片中出演哪个角色。
  三人在丁佩家中讨论了两个多小时的《死亡的游戏》,傍晚7点前后,李小龙说他有点不舒服、头痛。丁佩就让李小龙服了一片由自己的私人医生开出的止痛药,并带李小龙去她的卧室休息。李小龙让邹文怀先去凯悦酒店见佐治?拉辛比,自己休息一会儿后就会赶去,然后就在丁佩卧室的床上睡下。
  晚上8点,邹文怀离开丁佩家,前往凯悦酒店去见佐治?拉辛比。邹文怀走后半小时,丁佩来到卧室,见李小龙睡得很沉,就没有叫醒他,并打电话告诉邹文怀说,李小龙睡得很熟,让他多等一会儿。
  9点,丁佩再一次去看李小龙,见他还没睡醒,于是又打了一次电话给邹文怀。邹文怀见李小龙没能赴约,于是在9点45分左右再次来到丁佩家,见李小龙还在熟睡,就试图把他叫醒。李小龙没有反应。邹文怀以为他睡得太沉,就推了李小龙几把,还在他脸上拍了几下,依旧无法把李小龙弄醒。邹文怀见状,开始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于是让丁佩打电话给她的私人医生朱博怀,让他立刻赶来。
  10点刚过,朱博怀就赶到丁佩家,对李小龙进行了初步的检查,发现李小龙已经昏迷,根本无法叫醒,甚至连呼吸、心跳和脉搏都已停止。朱博怀描述说,当时的李小龙神态安祥,完全没有痛苦挣扎过的痕迹,他至少用了10分钟试图使李小龙恢复知觉,但都没有效果,李小龙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命的迹象,于是他立即建议把李小龙转送伊莉莎白医院。或者说,李小龙在10点前后已死亡。
  微量大麻
  李小龙的尸体被解剖后,其肝、肾、小肠、结肠、血液及胃部残存物样本立刻被送到香港当地的化验室,由法医部的林医生进行检验,其余样本则送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化验室进行分析。不过第一批验尸报告出来时,李小龙已经下葬。验尸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李小龙体内发现的微量大麻。
  法医部的林医生和负责剖验尸体的伊莉莎白医院病理学家黎史特医生都表示:这点分量的大麻不可能是诱发李小龙猝死的主因。
  黎史特医生还指出,李小龙头部没有发现伤痕,既没有出现脑出血,其脑血管也无梗塞之处,身体的其他器官也都很正常,唯独脑部有中度肿胀,其脑肿很可能发生在死亡前半分钟,而且来势很快,但脑肿并不一定能致使人死亡,李小龙的死因很有可能与止痛药过敏反应有关。这一说法得到了伦敦大学法医学教授迪雅的认同,迪雅教授表示:李小龙的死因是急性脑水肿,原因是对止痛药中的某些成份产生了过敏反应。但这只是推测,并非结论。
  后来被大众公认的一种真实的说法是,李小龙死于脑癌。据说之所以当时不公布这个死因,是因为李小龙在电影中树立了坚强的民族英雄形象,并洗去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如果他死于脑癌的消息传开,就会对他的形象有损害。所以,这个消息一直被封锁着。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当初法医检验尸体的时候,就发现李小龙的脑子“肿胀得像块海绵。
  练功过度
  而李小龙的一位生前好友坚信李小龙是死于练功过度:“李小龙不断操练身体,每次连续踢脚五百下,击拳两百下,日积月累,最后导致身体无法承受。”
  在波兰的绿山城(Zielona Góra),一家文具店广告亦可见到李小龙形象
  李小龙的事业成就对影坛以至文化方面都有影响,他不仅开创了华人进军好莱坞的先河,更创立了截拳道,让西方人认识和学习功夫,同时令动作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片种之一。
对东方人的影响
  李小龙成为了亚洲人的偶像,不少亚洲人模仿他的动作及行为,有武馆“赤身、黑裤”练武。华人地区有不少影视作品都有李小龙的影子,例如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所拍摄的功夫片。
  其电影《精武门》中的名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更为华人世界所传诵。
对西方人的影响
  李小龙的出现一改“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剃发易服的形象,很多西片自此都将中国人设定为武术高手出场,使得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个个都是武术高手。
  “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是李小龙的截拳道哲学理念
  李小龙表示,截拳道是武道哲学,旨在指引人走上自我解放、思想解放、心灵解放的自由之路。
  李小龙从实战出发,以中国武术咏春拳之拳法为技术基础,吸收世界各派系搏击术之精华,以武入哲,创立截拳道武道哲学。这种武术观念,在当时专以套路为主的中国传统武术环境,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就整体而言,李小龙的武术体系虽具备务实的武术思维与实战概念,但并未具体落实,建立出一套具有完整训练体系与专有攻击技术的特殊武术方式,可供后人学习并检视。另方面,借由不断的吹捧与神化,李小龙本身的武术实力也已经被形塑为无所不能的武神象征。目前并没有李小龙公开参加各类世界武术比赛的详实记录,李氏本人亦从未谈及公开参赛的武术经验。种种李氏无敌的说法,绝大多数是旁人转述或闭门试手,是否可信,不无疑问。
  日于美国华盛顿西雅图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儿李香凝联同13名李小龙亲传弟子,5名第二代门人组成“振藩截拳道”(Jun Fan Jeet Kune Do)核心。其后,李小龙遗孀琳达夫人在《振藩截拳道与截拳道》一文中,强调对“振藩截拳道”的唯一定义是:李小龙毕生所学习及教授的技术(包括物理和科学技术)及哲学(包括心理、社会及灵性上的学问),振藩截拳道的精要所在是李小龙综合其毕生格斗的理论、技巧、训练方法及思想精神,是李小龙通过武术而达到的个人进化及自我启发的过程。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对“振藩截拳道”最精当的定义。(参阅琳达夫人论文《振藩截拳道与截拳道》)
  就当代武学的研究与创发而言,截拳道的思想与理论无疑是极为珍贵且重要的务实创见,但就李氏本人近十几年来逐渐被神化成无敌的武神信仰而言,恰好与李氏生前务实而不讲求虚幻的武学追求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不但对其武学而言是一种讽刺,对李小龙本身,恐怕也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结果。
  截拳道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有杰西·格洛弗、丹尼·伊诺山度、詹姆斯·严·李、木村武之、李凯、理查德·巴斯蒂罗、黄锦铭、艾伦·乔、莲达·艾米莉(其妻)等。
  演出《死亡游戏》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巨星天勾卡里姆·阿卜杜勒·贾巴尔也是其学生,其他好莱坞名人弟子还有史提夫麦昆、詹姆士·柯本和波兰斯基等。
  李小龙襁褓时家族从美返港,居于九龙油麻地茂林街5号。后来香港沦陷,1941年一家搬迁到弥敦道的218号2楼,该处昔日是一幢西式唐楼,当年他们李家五姊弟就在那里居住,后来该地点重建成恒丰酒店,毗连的弥敦道223号新乐酒店则是李小龙家族每周日家庭聚餐的地方,至今仍然营业。
  李小龙早期入学的柯士甸道103号德信小学,校舍保存至今。后来他转校至喇沙书院,当时喇沙原址被英军用作军营,故他就读时校舍迁至何文田巴富街。另一所是于 1956年入读的大角嘴区圣芳济书院,1973年曾应邀返该校作校运会颁奖嘉宾。
  李小龙主演电影《龙争虎斗》取景地点屯门区青山禅院,是少数在港拍戏兼保留至今的场地。
  李小龙在1972年入住过九龙塘金巴伦道41号,该独立别墅从一位美籍商人手中购得,当时命为“栖鹤小筑”。在李小龙去世后,业主邹文怀等人以85万元出售给余彭年,余氏再出租成为计时收费的“时钟酒店”,名为罗曼酒店,2008年市值计约价值1亿港币。2008年四川地震,余氏打算将包括李小龙故居等五块地皮出售,部分作为赈灾用,在李小龙迷组织及一批电影文化界人士关注之下,最终没有售出。
  日,一尊高2米,按照电影《龙争虎斗》造型的李小龙铜像在香港星光大道揭幕,以纪念李小龙65岁冥寿。
  全球最大的李小龙纪念馆于日在其祖籍顺德均安镇开幕,总用地面积3.7万平方米,分为纪念馆、演艺广场、雕塑广场等。
  台湾邮局于日代售推出李小龙70周年典藏组,限量纪念发行。
  一家人吃饭时,常听到有古怪声响,原来年幼的李小龙一边吃饭一边捶打凳子,他解释道外面有很多挑战者,故此要尽快把拳头变硬!
  李小龙表示自己儿时是顽童一名,每当见到不顺眼的人,都很想立即和他一决高下!
  很意外地,李小龙根本不懂骑自行车和游泳!
  红色开蓬奔驰(车牌号码:AX 6521),据闻他是当时全香港第一个拥有该款汽车的人。
  电影《人间有情》将李小龙在1956年在《早知当初我唔嫁》跳恰恰舞的片段重现银幕。
  李小龙害怕蟑螂,曾将蟑螂串成一串项链戴在身上用以克服恐惧感。
  李小龙回港参观洪金宝拍片时,洪金宝曾邀请他出手见识看看,当洪一起脚时,李小龙的脚已经在洪金宝面前。
  1958年,获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
  1967年,在美国创立跨越门派限制的、世界性的现代中国功夫——“科学的街头格斗技”——截拳道(Jeet Kune Do),时年二十七岁1972年,以截拳道宗师身份,入选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这标志着李小龙新创截拳道获得国外武术界的权威公认
  1964年,他在全美空手道大赛中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夺得冠军引起轰动。
  1974年, 李小龙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美国报刊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1975年,根据李小龙武学和哲学遗稿《武道释义》编辑整理而成的《截拳道之道》一书由美国奥哈拉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后,很快被译成9种文字畅销全球,被欧美武术界奉为“武道圣经”。截止1999年,前后重印40余次
  1976年至1977年间,美国奥拉哈出版社分四册出版了李小龙另一武学专著《李小龙技击法》,也迅速以9种文字风行世界
  1992年,《黑带》杂志23周年纪念活动“国际武坛最具影响力八大武术家”评选,李小龙名列八大之首
  1998年,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巨星奖”
  1999年,入选美国《黑带》杂志“十大世纪武术家”荣誉榜,位居榜首2000年,金氏世界纪录,李小龙一拳能打出400公斤的力量,与拳王阿里相同,而阿里的体重是260磅,李小龙的体重只有130多磅
  2003年,美国《黑带》杂志推出李小龙逝世三十周年纪念专辑,专题按语“改造世界的男人:李小龙对美国武术界的恒久影响”
  2008年,国际健联官方杂志《肌肉与健美》,再次推出封面专题《李小龙:健身的传奇》,探讨李小龙的功夫健身之道。其专题文章如从评价李小龙:“在他之后,健身界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身材,但惟有李小龙的肌肉是最协调与最平衡的。这已经成为评价他人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至今仍是健身者们渴望达到的。”
  2008年,世界最强MMA(综合格斗)组织美国UFC与美国李小龙教育基金会联合,共同推介李小龙。UFC主席达纳·怀特(Dana White)赞誉李小龙为“MMA之父”,他明确指出:“李小龙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所宣扬的每一件事情,在MMA大赛从90年代初期以来的发展中,都一一得到了验证。
  2008年,被誉为世界武术大师和电影大使
  1972年,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
  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93年,美国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
  199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8年,获美国演艺同业公会“终身成就奖”
  1999年,美国政府颁授李小龙“多米尼加艺术奖”美国演艺同业公会授予李小龙“终身成就奖”
  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百年光辉之星”奖
  2005年,获“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杰出贡献奖”
  2005年,当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2007年,入选英国Total Film杂志“50大电影英雄”
  2009年,美国国家广播评选出了影视作品中的十大铁血猛男形象之一。
  2009年,美国《Total Film》杂志最近选出67部改变世界的电影,其中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入围,杂志指该片带起了七十年代的美国功夫热潮。
  1958年,获全港恰恰舞公开大赛冠军。
  1959年,获全港中学生拳击冠军。
  1964年秋季,李小龙参加全美空手道大赛,击败冠军查克诺里斯而荣登冠军宝座,并与查克诺里斯成了挚友和师生。
  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钞票.
  1986年,被德国汉堡大学选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
  1998年,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1999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将李小龙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之后的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人。
  2004年,英国传媒协会特为李小龙颁发“传奇大奖”
  2005年,获国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
  2005年,美国探索频道推出《李小龙之截拳道》
  2009年,美国历史频道推出李小龙纪念特辑《李小龙如何改变了世界》(How Bruce Lee Changed the World)
  1940年电影《金门女》
  1948年电影《富贵浮云》
  1949年电影《梦里西施》
  1950年电影《细路祥》
  1950年电影《凌霄孤雁》
  1951年电影《人之初》
  1953年电影《苦海明灯》
  1953年电影《母泪》
  1953年电影《父之过》
  1953年电影《千万人家》
  1953年电影《危楼春晓》
  1955年电影《爱》(上、下集)
  1955年电影《孤星血泪》
  1955年电影《守得云开见月明》
  1955年电影《孤儿行苦命女》
  1955年电影《儿女债》
  1955年电影《许癫纳福》
  1956年电影《早知当初我唔嫁》
  1957年电影《雷雨》
  1957年电影《甜姐儿》
  1959年电影《人海孤鸿》
  1966年电视剧《青蜂侠》
  1967年电视剧《蝙蝠侠》——客串
  1967年电视剧《无敌铁探长》——客串
  1968年电视剧《破坏部队》——武术指导
  1968年电视剧《丑闻喋血》
  1968年电视剧《可爱的女人》——客串
  1968年电视剧《新娘驾到》——客串
  1969年电视剧《春雨中的漫步》——武术指导
  1971年电视剧《盲人追凶》——武术指导
  1971年电影《唐山大兄》
  1972年电影《精武门》
  1972年电影《猛龙过江》
  1973年电影《麒麟掌》(又名《独霸拳王》)》——武术指导
  1973年电影《龙争虎斗》
  1973年电影《死亡游戏》——原《死亡的游戏》未完成,只有李小龙的片段剪辑,其他的是唐龙(原名金泰中)替身演出,1978年制作完成并上映。
  1973年电影《死亡塔》——由于李小龙的突然辞世,嘉禾只能用李小龙在《死亡的游戏》中的一些剪辑片段加上韩国演员唐龙的演出拼凑而成。
  2000年电影记录剧《勇士的旅程》收录李小龙真正的遗作
  2002年美国上映李小龙纪录片电影:《李小龙-不死的龙》,讲李小龙去世之后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电影……)
  李小龙主演的电视剧:ABC电视台(美国)播出的电视剧《青蜂侠》,该剧也是李小龙在美国的成名之作。
  1《Chinese Gung—Fu-》(基本中国拳法)
  2《Wing Chun Kung—Fu》(咏春拳)
  3《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
  4《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elf Defence Techniques》(李小龙技击法.自卫术)
  5《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Basic Training》(李小龙技击法.基础训练)
  6《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kill spin Techniques》(李小龙技击法.技法训练)
  7《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Advanced Techniques》(李小龙技击法.高级训练)
  8《Bruce Lee:Words of the Dragon》(李小龙:猛龙语录)
  9《Bruce Lee:Tao of Gung—Fu》(李小龙:功夫之道)
  10《Bruce Lee:Jeet Kune Do》(李小龙:截拳道)
  11《Bruce Lee:Artist of life》(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
  12《Bruce Lee:The Art Of Expressing The HumanBody》(李小龙:肢体表达艺术)
  13《Striking Thoughts:Bruce Lee's Wisdom for Daily Living》(醒思录:李小龙的生活智慧)
  武术哲学
  李小龙在西方受到广泛尊崇的重要原因,是他不仅有高超的武术功力还拥有武术的哲学精神。现在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以李小龙为宗师的会馆,他们一般遵循李的武学思想,把练功夫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思想,二是功夫知识,三才是技巧。有思想的拳头造就他的不凡。
  ——总是有人跑来问我:“李振藩——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说:“噢,如果我告诉你我很厉害,也许你会说我在吹牛。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我并不厉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谎。”
  ——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
  ——尽其在我,简单是美。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如果只是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对某件事视作毫无价值,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同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仅学习某门派某人之机巧,即使发挥至极限,也非真正的搏击。所谓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觉悟,而非以做观念上的俘虏。
  ——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有时,尊严是不容易得到的,为了某些利益,可能会抛弃一切尊严;或为了虚名,尊严也不顾了。总括地说,世人一般所热心的是沽名钓誉。沽名钓誉或妄自尊大均不足为法,所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了解自己。
  ——自我了解是最为困难的,我们很容易发觉到想发挥自己的才干实际上是满途荆棘,所以一个有天才的人应该尽量发展他的事业,迫使自己去创造新业,所得的成就是万世不没的。
  ——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满,一味以为自己了不起,于是便缺乏上进心了。另一种人则太不知足,贪得无厌,毫无自律可言,更谈不上自我警惕。贪婪的人无法掩盖他自己丑恶的面目,他的身体是透光的,他生活在戏剧化的人生里,结果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的深渊。
  ——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严,只要多作实际行动,实际行动可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同时你会懂得和洽地与人相处。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我们还活着。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拥有使用武力的权力者,官员,军人,警察,法官等,一定要由明智的思想所控制。没有理智的武力很可能会变成暴力。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这是由于我们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旦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便会畏缩。但如果能够对某件事作明确的判断时,不论有无价值,我们都不会畏缩。
  ——让你的思维如水一般没有束缚,招式变幻的伟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启迪。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够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可以存在于任何空间,没有什么能够超越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七彩卡通老夫子》:李小龙在片里面担任主角老夫子的师父,最终得到武术大赛的冠军。
  《李小龙:三龙怒火》:外片,打着李小龙名号,但毫无内容的作品。
  《李三脚威震地狱门》:外片,打着李小龙名号,但毫无内容的作品,制作公司跟三龙怒火是同一家。
  《World Heroes》系列:日本ADK(ALPHA电子工业)公司制作的格斗游戏,其中一名角色金龙无论相貌动作还是功夫都与李小龙无异。
  《Big Bang Beat》:日本制作的格斗游戏,有一位使用截拳道的高中生掘田大悟,出招时的吼叫声跟李小龙如出一辙。
  《街头霸王》系列:日本Capcom公司制作的格斗游戏,有一位使用截拳道,来自香港的格斗家飞龙(Fei Long)。
  《Bruce Lee》,Sony Ericsson上的一款3D手机游戏。
  《铁拳》,Namco的一款3D格斗游戏,有一位使用截拳道的厨师出生的格斗家Marshell Law,出招时的吼叫声和穿着的衣服都跟李小龙如出一辙。
  《Mortal Kombat》系列,美国游戏厂商Midway的一款格斗游戏,故事大纲与《龙争虎斗》一片结构相似.男主角Liu Kang的设定以李小龙为基础。
  《北斗之拳》:日本格斗漫画,主角拳四郎的很多地方都是模仿李小龙,如格斗时的吼声,还有他使用的武器(双节棍)等。
  《抓狂一族》:日本搞笑漫画,主角之一春卷龙以李小龙为蓝本。
  《追杀比尔》:美国动作电影,女主角邬玛舒曼杀入日本黑帮的黄黑运动服造型就是参考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不过女主角手中的武器是使用武士刀,与李小龙的双节棍截然不同。
  《通灵王》:日本少年漫画,配角之一李白龙以李小龙为蓝本,及其师父沙问,与李小龙师父叶问相差一字。
  真功夫餐厅商标形象:以中餐蒸品为产品,管理模式学习麦当劳肯德基式的快餐经营,餐厅商标形象采用酷似李小龙招牌动作的剪影形象,打擦边球。
  《李小龙传奇》,50集电视连续剧,陈国坤主演,讲述李小龙传奇的一生。2008年由CCTV-1黄金档首播并创收视率新高,不仅取得了平均收视率11.25%,最高收视率14.86%的骄人成绩,还获得了八年来CCTV平均收视、最高收视、最高份额、平均份额四项第一。
  《库洛魔法使》,1996年至2000年连载的少女漫画及电视剧,剧中有位香港出生的男主角“李小狼”,被指其出身和名字皆与李小龙有渊源。
  《火影忍者》中的李洛克,除了外表跟李小龙极相似外,其出生日期跟李小龙乃同一日。
  《生死格斗》中的Jann Lee,跟李小龙神似,从小被人欺负看李小龙电影,而变强,招式也跟李小龙差不多。
  《李小龙传(1993)》由李截(Jason Scott Lee)主演,罗伯柯恩(Rob Cohen)执导, 讲述李小龙从年轻时赴美发展并结识妻子琳达, 而后回到香港成名, 开创截拳道的故事, 李截本人主演本片后也开始学习截拳道, 并且取得导师资格。
  《李小龙 (2010年电影)》:此电影亦是为李小龙诞生70周年致敬。
  《星际牛仔》:Spike Spiegel格斗技术与体型酷似李小龙,且同样具有华人世界背景。
  《假面骑士Fourze》:日起于朝日电视台放映的日本特摄剧集,里面有一位的可以变身为假面骑士Meteor,修行截拳道武术的高中生朔田流星。
重庆电影集团官方网站
Copyright (C)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159号6楼 邮编:401320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渝ICP备020001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苦练三伏身体更健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