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学《一天的生活用水》调查报告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_百度知道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我有更好的答案
网上都有,搜一搜
网上有很多呢
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1、物质的变化分(
)变化和(
)变化,比如(
)变化。(
)变化。2、(
)变化只是形态发生变化,(
)变化不仅(
)发生变化,而且还(
)。3、食盐在水中融化,但我们还可以把水加热生成盐,这种是(
)变化,你还知道什么变化是这种变化(三种):4、大树可以制成座椅,但座椅不能再成为大树,这种变化是(
)变化,你还知道的这种变化有(三种):5、举例说说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 影响:6、根据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举例说说我们该做些什么?7、铁生锈的条件有(
)。8、铁钉在水中、醋中、盐水中生锈情况分别是(
)。9、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不容易生锈的环境(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
)。10、金属生锈的利与弊是什么?11、人的一生身体会发生那些变化?12、(
)、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连续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
)。、13、根据你的记忆,参考上册19页的内容画出你的身高变化图:14、青春期应该如何搞好卫生保健?15、(
)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16、生物体都是由(
)构成的,(
)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17、显微镜都有那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画出一个简易显微镜。18、最早观察到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
),草履虫是(
)原生动物。19、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你知道的动物细胞有(
),植物细胞有(
)。20、细胞是怎样生长的?21、(
)叫遗传,你的身体特征有的遗传特征是(
)。22、(
)叫变异,你的身体特征变异的地方是(
)。23、你所观察到有遗传的现象是(
),有变异现象的是(
)。24、双胞胎兄弟特征会完全一样对吗?为什么?25、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实会一样的?对吗?为什么?26、根据你所知道的资料,你对上册第一、二单元还有不明白的有?你还出的题是?
六下复习资料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杂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沙子)和(豆)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类别 食物名称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1/4),它的引力是地球的(1/6),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欧州人称它为(Galaxy),它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 填埋的方法 焚烧的方法优点 比较方便,成本较低,促进垃圾分解。 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热量可以利用问题 占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较慢,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消耗电能,留下残余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减少垃圾的方法有:(1)减少丢弃;(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简答题:日食成因?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P54图要求会画)日食发生的几个特点:(1)、太阳被物体给挡住,(2)、挡光物体是球形(3)、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4)、挡光物体在运动。日食一般发生在初一,总在太阳光轮的西边开始。月食成因?答: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日面,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就会发生月食。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会画图)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日食、月食的出现都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所决定的,同(天体的影子)有直接关系。现在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答:1、垃圾污染;2、水污染;3、大气污染。另外还有:白色污染、物种数量锐减、土地沙漠化、酸雨等。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答:1、洗手洗脸用水盆;2、淘米水用来洗碗;3、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的环境问题,你会怎么做?答: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少领取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买菜时带上菜篮子、布袋子;在单位或学校就餐,自带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将废旧塑料制品收集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回收炼油。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18、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实验题: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的?减少水分,即把某种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得到晶体的步骤:先制作食盐的溶液,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1—2滴在玻片上。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时玻片离火焰要远一些,慢慢烘干。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手或器物触摸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特征:(1)材料,口杯、清水、滴管、镊子、小刀、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培养皿、吸水纸。(2)制作切片标本的步骤,a、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上滴一滴水b、用镊子把要被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要折叠c、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d、需要染色的标本,可以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e、将做好的载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的位置:&&>>&&>>&&>>&&>>&课件信息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生活用水》ppt课件2
课件名称: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生活用水》ppt课件2
创 作 者:佚名
课件添加:admin
更新时间: 8:34:50
课件大小:217 K
课件等级:★★★
授权方式:免费版
运行平台:Win9x/NT/2000/XP/2003
◆课件简介: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生活用水》ppt2br4-5 一天的生活用水 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存的必需品。 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我们一天要用掉多少水? 我们用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 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拧开水龙头,水哗哗地流出来,我们每天都在用水。 估计一下,我一天要用掉多少水? 查看家里的水表,我们一家一天要用掉多少水? 把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的人口数,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平均用水量。 用水量的比较 开着水龙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还有什么原因使不同家庭之间一天的用水量不相同?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制定我的节水计划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我的节水计划 1、淋浴时,抓紧时间。 2、把洗脸水存起来,用于冲厕所、拖地。 3、 * 早上洗脸 估计用水量 上午喝水 早上刷牙 用杯子接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其他下载: [] [] [ ]
◆关键词查询:[查找更多关于的教学资源]
◆相关课件下载:
〖专题栏目导航〗查看: 3827|回复: 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一天的生活用水》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义务教育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
第四单元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 &
作者及工作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小& &朱金梅& &
教材分析& &
《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本单元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本课是第四单元第5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淡水资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再通过学生个人每天不同用水量的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用水习惯导致用水量差别大,从而辨别哪种方法比较节约用水资源,具体而详实的数据有着极强的说明力。一系列数据、图表和案例等说明我国及至全世界的水资源短缺危机,从而激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进而顺理成章地提出节约用水的号召,倡导学生投入到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去,也为下节课《污水和污水处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
学情分析& &
汉中市自古以来就是“陕西的小江南”,水资源比较丰富,学生节水意识淡薄,虽然“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说起来容易,但实际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通过学生不同家庭间用水量的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用水习惯导致用水量差别大,从而辨别哪种方法比较节约水资源,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并能落实到行动中。& &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量,发现用水习惯不同是导致用水量差别大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能积极有效地落实到行动中。&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08:13 编辑
预设学生行为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天生活的开始就是用水的开始。
2、揭题: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从一天的生活用水开始。(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交流。
2、明确学习内容。
从学生生活切入主题,易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1、我们每人每天究竟要用多少水呢?听取各小组长将本组成员一天的生活用水量进行汇报,投影显示学生的汇报数据
2、引导思考: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个人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板书学生说到的原因关键词。
小结:同学分析出来的原因有很多,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记录、统计不准确;也有同学认为用水特别少同学可能卫生习惯不好,还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这些同学的用水习惯不同,才导致了用水量之间这么大的差距。
3、提问: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
1、小组长汇报统计数据,其他学生认真听取并观察数据。(各成员一天用水量,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2、学生分析并交流。
3、学生思考并自我归纳。
1、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一天中用水资料的测量与统计,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不同家庭用水量进行比较,促使学生探究产生用水量差异的原因。
2、用水量的差距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反省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
三、“刷牙”的对比实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用水习惯确实是不一样的。书上79页为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用水量对比实验。
开着水龙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毫升
用杯子接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毫升
1、请两位有着这两种不同刷牙习惯的同学在课堂上来做一做这个对比实验,让我们看一看一个小小的刷牙习惯的不同会导致用水量多大的差异。
2、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看来用水的习惯对我们节约用水真的是很重要的啊!
板书:用水习惯影响用水量
1、两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看实验。
2、学生谈观看实验和实验数据对比的感想。
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用水习惯导致用水量差别大,具体而详实的数据有着极强的说服力。
四、有限的水资源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文字。
(课件出示)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特大旱灾图片,教师简介2010年西南五省大旱情况。
2、看完这些图片,你的心情怎么样?
1、阅读并观看图片,了解水资源现状。2、学生交流感想。
通过阅读和观看图片,让学生了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激起他们树立对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忧患意识,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五、我的节水计划
面对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我们应该树立起节水意识,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球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1、提问:具体怎样节水,大家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呢?组织小组开展讨论节水措施,并参与到学生讨论之中。
2、听取学生汇报
3、总结全文,发出倡议。
1、学生小组讨论并制定节水计划。 2、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能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方案,培养学生的节水习惯,倡导学生投入到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去。
一天的生活用水分析原因:(略)用水习惯 影响 用水量节水型社会 依靠 你我他
教学反思& &
水资源缺乏问题是影响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而汉中市自古以来就是“陕西的小江南”,这里水资源比较丰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缺水、断水的经历,家庭每月支出的水费也不贵,所以也没有什么节约用水的概念。因此,希望通过本课使学生由内心深处受到震憾,认识到水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落实在日常行动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本课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课前准备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准备方面主要是用水量调查,了解自己一天的用水情况,有了了解,有了数据,这节课才有话要说。如果等上完这堂课再去调查了解,意义就缺失了。安排调查活动之前,有几个事项向学生作了说明:1、即调查自己一天用了多少水,也要调查全家人一天用了多少水,因为很多学生不需要做洗衣、洗碗、拖地等家务事,只调查自己一天用水情况,并不能代表一个家庭日常的用水情况。2、调查要全面,要将每一项用水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这样的数据才有可信度,才能说明问题。3、如何估计用水量,可以借助有容量标注的雪碧瓶作用参考。
其次,除了学生的充分准备之外,教师也必须要做好大量数据的收集,所有的数据,也都是为了让学生从国家和世界的角度对水资源的引起关注,数据的呈现,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深刻意识到了水资源存在的严重问题,也引起学生思考: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从而讨论制订节水计划。有了思想上的冲击,学生在内心深处被深深震撼,达到了本课最终的教学目的,效果较好。科学老师准备教案最重要的是做好课前各方面的准备,看来此话一点不假!
这一节课,学生参与度高,人人动手、动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我自认为在学生评价上有所欠缺,以后在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第一单元:安全教育第一课 课题: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及各部分内容简析本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是对前两章以及第三章前两节内容的延续, 前面内容, 认识到自 然灾害种类、分布、危害影响,以及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自然灾害监测和人类防御灾 害所做的准备, 这一节就是让学生了解遭遇某些自然灾害时怎么做的问题, 模拟实践非常重要。
课本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从三个方面来讲授,灾前准备――防 震准备(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 ;准备是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物质基础,是本节的重点;灾 中应急――避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灾后救助――震后自救与互救(具体方法和实施非常 重要) 。震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物质准备和思想、技能准备)和震后救助的具体方法是本 节的难点。第二部分内容同第一部分模式一样,是洪水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认识并掌握地震 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三部分为阅读部分,介绍了龙卷风、台风、滑 坡泥石流等几种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二) 课标要求1.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 2.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 1.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了解防洪准备事项、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地震后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2)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3.情感目标 (1)提高防灾意识,重视生命价值。 (2)居安思危,在特定时刻,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 重点难点1.灾害前的准备工作和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与互救工作 2.震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和震后救助的具体方法 3.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五)课时安排:2 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灾害的理性认识已有一定程度,而感性认识还不足,这是一个困难;最近一段时间, 世界上高等级地震多发, 利用这一事实和学校近期刚举行的“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这一具 体情况,克服学生感性认识不足这一困难。 三.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 引导者的转变。教师充当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构筑知识探究课堂。教师的“教”是为 了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 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自学能 力、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建立全新的教学体 系。 学生自主学习――借用课本图文材料,分析、阅读归纳、生活经验总结、课题讨论研究。 教师协助促进――提供最新资料,创设情境、思维牵引、方法指导、课堂调控、总结归纳。 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材料分析、问题提出、探究教学、小组讨论、协作学习。 这教学方法的实施, 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实现人人参与、 面向全体,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掌握灾害中的自救互救技能。 四.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 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 空间, 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 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同时, 贯彻新教学理念, 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一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 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 教学的整合。 为了贯彻这一目的, 同时解决学情问题, 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问题教学型, 采用案例分析法,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在问题的促使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 习等方式分析材料,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技能。 1.课前准备 (1)在网络上搜集最新的地震灾害资料,创设好课堂情境。 (2)对学生进行分组,便于小组学习的实施。 (3)教具:图片资料、学案。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地区于当地时间 2010 年 4 月 7 日 5 点 15 分 (北京时间 4 月 7 日 6 点 15 分) 发生里氏 7.8 级强烈地震。 目前海啸预警已经发布。 地震震中位于北纬 2.4 度,东经 97.1 度。美国地震监测部门称,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46 公里。印度尼西亚地震监测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在强震发生后,当地又发生了 5.1 级和 5.0 级的余震。2010 年以来,世界已有多次高等级地震发生,从海地地震到智利地震,再到墨西 哥与美国边界处地震,再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地区地震,地震灾害频繁发生。世界上自 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自然灾害, 关键是面对可能发生的自 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在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熟悉自然灾害中的自 救和互救常识,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问题。 [师]:看课本中“图 3.16 灾害来了怎么办?” (学生看图,交流) [师]: 图中问号显示了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滑坡、海啸、地震、洪水和台风。就是说,面 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结合我们所处的区域,以及我们将来走上社会,走向不 同的地区,可能会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怎么办? [师]: (讲解)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 的自然灾害种类,也是人们最为恐惧的自然巨变。这在现代社会尤为如此,而且减少人员伤亡 的最有效手段――地震预报至今尚未达到十分准确、 足以完全信赖的地步。 因而普通民众只有 在灾前提高防灾意识,掌握救助常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震中生存的机会。 在突然发生的地震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及其周围人在地震中的 [生]:灾前做好准备。 1.灾前准备 [师]:准备什么?灾前的准备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组织各小组学生讨论,在地震灾害前,准备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加入小组讨论中。 [师]: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热烈,现在,咱们分组谈谈各组都准备了什么东西。 学生分组回答,但是大多数学生回答的都是一些物品的准备,像食物、水、衣物等。 (一般情 况下,没有学生会回答到思想准备、逃生线路研究等) [师]:刚才谈到,灾前准备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咱们一块来讨论并完成下 项 目 内 容 地 单 方区 元 法内容和目的 师生共同完成: 项 地 单 方 目 区 元 法 内容 地震危险区 以家庭为单元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防震会 ①制定防震避震对策;②树立防震意识;③清楚地震时逃生的途径;④掌握 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内容和目的[师]:阅读“家庭防震避震方案”(请每个小组的一位同学讲述其中的一两条内容) 阅读材 料介绍了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主要内容,看看是从哪些方面对防震避震作了布置? [生]: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内容包括: (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 (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桌下、床下不放杂物; (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 (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 ; (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上; (6)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 (7)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 [师]:同学们谈的都很好,其中前 3 条,非常重要,是灾害发生时逃或者躲的前提。第 4、5 条,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物质准备了;第 6 条谈到技能要求,第 7 条谈到为自己得到及时医治 提供条件;第 8 条其实就是为准备查缺补漏。同学们自己阅读“避难袋”,了解避难袋中的常 备物品、重量、体积要求等。 过渡: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的一种自然灾害, 似乎在突然之间就发生了。 如果遇到了强烈的地震, 我们应该如何躲避地震的危险呢? 2.震中――避震 [师]:地震发生时,能量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纵波先到达地表,横波后到达地表。所 以,人们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颠簸,但这时地震造成的破坏并不大。然后,横波到达,房屋前后 晃动并倒塌。 人们从开始感觉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 这是最宝贵的自救机会。 [生]:这么快呀。 [师]:在这十几秒的时间内,你要完成很多事情, (1)瞬间抉择 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发生往往需要 3 到 5 秒,所以,留给人躲避的时间只有 7 到 9 秒。 如果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 我们就获得了最后一次自救 机会。 我们必须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跑”还是“躲”。 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避震方法 思考并讨论 想一想,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或在车上、在学校、在商店、在公共场所、在剧院、在体 育馆,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各种场合下的避震方法并回答。 ) 教师点拨: (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 家是平房或一楼,可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位于高层楼房, 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 选择室内结实、 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 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 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 去后再下车。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 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 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 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 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 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 办法是躲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 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 震,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思考讨论,增强我们的防震意识,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 下面我们模拟演练:模拟演习: [师]:我喊“一、二、三,地震了”,请同学们作出避险抉择。学生活动。 [师]:大家做的不错。反应敏捷,动作迅速,躲避符合室内避震要点。 (如果是楼房)我们没 有看到有人试图要从窗子跳出去, 从门逃出去。 大家都能迅速抱头、 闭眼、 躲在自己的课桌下。 祝大家好运。 过渡:如果你逃到室外开阔的空地,伏在地上,这样避免摔倒;如果你没有逃出,而是采取了 躲,接下来,就必须懂得自救以及自救后的互救问题了。 3.震后自救与互救 [师]:地震发生后,不论救援力量是不是到达,自救与互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地震对 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简单处理外伤是必须的。 [生]:被压埋在废墟下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说明同学们在平常学习中善于思考问题。被埋在废墟下时,用毛 巾、衣袖等捂住口鼻,防止烟尘呛闷窒息。 [生]:等待救援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个问题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师]:这时候,首先要镇静,保存体力非常必要,等到听见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者敲击能够发 声的东西,与外面救援人员联系。并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同时要有坚强的信念,要有生 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当你被救出后,在你没有受伤的情况下,你应该干什么? [生]:救别人 [师]:对,救别人。在救别人时,应该怎么救?学生相互交谈、讨论。 [师]:互救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先救近,后救远。从身边救起; (2)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轻伤和青壮年,增加帮手; (3)先救“生”,后救“人”,就是说先让被压埋人员存活下来,再想办法救出来; (4)听仔细,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最大可能寻在生存的信 (5)不要盲目乱挖、乱刨,防止意外伤亡。 总结:老师希望,咱们今天学到的技能,大家永远也用不上,但是作为一种技能,大家必须掌 握,这种技能关乎到生命。 今天的课,我们就到这里,接下来,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第二单元 活动方法导航 课题: 《展示与交流――废旧电池与环保》 研究课题确立的背景 我们又想到学生身边有录音机,还有一些随身听、手机、MP3 等,电池一用完,就被 扔进垃圾箱,在大家看来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谁也没在意。我和会珍老师商量,这是一 个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也是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切入口,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 定的实践性。 我们把这个想法和科技艺苑小组的同学们交流了一下, 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于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愿组成了五个小组,还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为本组取名为: 研究小组、调查小组、实验小组、采访小组、收集小组。从而确立了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 题为---《废电池与环保》 。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亲自实验法、采访记录法、搜集整理法。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电池中含有汞、镉、铅、镍、锌、锰等重金属物质,了解废电池危 害性。 2、通过讨论处理废旧电池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废旧电池的最佳处 理方法是再生利用,提取其中有用成份,将废物变为资源。对于所有的废电池必须优先考虑再 生利用,对于不可再生利用的电池要根据废物管理法进行妥善处置。)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4、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确回收利用废旧电池的意义,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5、提高学生与同伴、与老师、与校外的人进行交流和交往的能力。 四、研究计划: (一) :组织学生了解废旧电池的现状,师生讨论共同确立探究的主体(废电池与环保) 。 (二) :自愿组成五个小组, 酝酿、讨论选择各自研究的子课题。 研究小组: 查找有关废旧电池的资料。实验小组:亲自实验,发现电池对生物的危害性。 调查小组:实地调查学校周围各小区的废旧电池回收情况。 采访小组:采访了解环卫工人和环保部门是如何处理废电池的。 收集小组:亲手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 (三) :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倡议收集废旧电池。 (师、生共同完成) (四) 整理各种资料,小结反思活动过程。 : (师、生共同完成) 五:实施的具体过程、研究指导 一切准备就绪,孩子们俨然成了小学者、小专家。我们老师成了幕后工作者,以一个“研究指 导”的身份, 穿梭于各小组之间, 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各种途径, 查找获取有关资料, 然后进行反复的研讨。 1、 走进调查小组 几十个小脑袋凑在一块儿在干什么呢?原来在组长的带领下, 调查小组的同学们在七嘴八舌地 讨论问卷调查表的内容,在争论不下的时候老师成了他们的裁判。别小看了孩子们的智慧,虽 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1 个小时过去了,在我们看来挺有专业水准的调查内容跃然纸上。 (附 调查表) 附:对废旧电池认识的调查问卷 1、您在使用以下小电器吗?(可多选) A、MP3 写) 2、您大概一周平均要使用上述小电器多少时间?(如果在使用几个,则计总时间) 。 A、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8小时以上 B、随身听 C、收音机 D、CD 机 E、其它______________(请填3、您使用的电源是: A、一般碱性电池 B、可重复使用的充电电池4、您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方法是: A、随手扔掉 很难 找到 B、扔进垃圾桶 C、找专门回收机构处理或丢进废旧电池加收箱,但D、收集起来,没有乱仍5、您知道电池里含有有害物质吗? A、知道 B、不知道 7、下面所列物质您认为废旧电池里都含有还是部分含有: 汞、铅、镉、铜、废酸、废碱、有机溶液 A、都含有 B、部分含有●同学们通过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得出如下结果: 共调查人数 95 人,约 73%的人知道废旧电池的危害;约 41% 的人知道废旧电池应单独回收,但没 有回收箱;有 87%的居民将废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丢弃。有近八成的市民认为废电池回收活动 “与自己无关”或“没时间参加”。 ● 同学们对回收现状差感到&震惊&,他们切实的行动起来,在各小区进行废旧电池回收的宣传 工作,并上门进行电池回收,共收到废旧电池 100 多个。 2、走进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的同学们个个都是电脑高手, 不用我帮助, 只见他们熟练的在百度中收集废电池的危 害性的事例数据,及世界各国处理的方法,一边搜索,一边下载,忙的不亦乐乎。几天之后, 经过努力,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大量而翔实的资料。 全部资料分类如下: (1)电池的组成: 干电池、充电电池的组成成分: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蓄电池以铅的化合物为 主。举例: 1 号废旧锌锰电池的组成:重量 70 克左右,其中碳棒 5.2 克,锌皮 7.0 克,锰粉 25 克,铜帽 0.5 克,其他 32 克。 (2)废旧电池的危害性: 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 1 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 可使 600 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 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 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铅: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统 (3)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的途径: A:这些电池的组成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被封存在电池壳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若将 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经过长期机械磨损和腐蚀,渗出的汞及重金属 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破坏人类的生存环 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B:目前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 填埋:废旧电池的重金属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体和土壤。焚烧: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 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在飞灰中,造成大气污染;焚烧炉底重金属堆积,给产生的灰渣造成 污染。 (4)我国废电池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A:新华社大连 7 月 7 日电(记者阎平) 面对日益增加的废旧电池,一些专家大声疾呼:我国废 电池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B:目前我国生产的含汞碱性干电池的汞含量达 1%-5%,中性干电池的汞含量为 0.025%,我国 电池生产消耗的汞每年就达几十吨之多。 据了解,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大,列入危 险废物控制名录的废电池主要有:含汞电池,主要是氧化汞电池;铅酸蓄电池;含镉电池,主要是 镍镉电池. C:湖南省动力化学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毅夫博士告诉记者,尽管我国一些大型电池生产 企业已经开始生产无汞电池,但是大量中小企业生产的仍然是含汞电池,因其价格便宜,应用面 广,销售量相当大.铅酸蓄电池主要应用在汽车,电动自行车,通讯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等方面. 而镍镉电池则普遍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玩具等方面,是一种可充电电池. D:专家们认为,由于电池污染具有周期长,隐蔽性大等特点,其潜在危害相当严重,处理不 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据杨毅夫博士介绍,我国沿海某省的一些农民在回收铅酸蓄电池中的铅 时,因为回收处理不当,把含有铅和硫酸的废液倒掉,不仅造成了铅中毒,而且使当地农作物无 法 3、走进实验小组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 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 通过仪器和其他物 质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性,我们开展了以下 实验: (1)同学们将用拆除过的废电池倒入花盆中,7 个小时后,花的叶子开始变黄,第二天 早上,花瓣谢了;到了下午,花的茎弯了下来;又过了一天,根已经开始腐烂。 (2)为了证实废电池对动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同学们一时拿不定主意,到底选什么动物做 此项实验比较合适?在教师的建议下,他们准备用,对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的泥鳅做实验。但 是泥鳅不易找到,他们就用金鱼代替。第二天,他们开始了实验的准备工作:买来了金鱼,借 来了烧杯。为了实验的结果有一个对比性,他们将其中的两条金鱼放入自来水中饲养, 时间 废电池液的水中的金鱼 自来水中的金鱼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备注第 1 天 良好 第 2 天 行动迟缓 第 3 天 萎靡不振 第 4 天 昏迷 第 5 天 死亡 4、走进采访小组采访小组的同学想了解环卫工人和环保部门是如何处理废电池的。 老师与他们一起坐下商量采 访的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最终决定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1)生活垃圾中的废电池多吗? (2)你们是如何处理垃圾中的废电池的?(3)你们对废电池的回收工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等等。随后老师帮他们联系了环保局的有关人员。放学后,他们准备先去采访环卫工人,再去 采访环保局的专业人员。看着他们那一本正经采访的样子,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小记者。我不由 的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学生问: 阿姨,你在清扫垃圾的时候废电池多吗?你们怎样处理? 环保工人:垃圾中或多或少都有废电池。我们都把垃圾和废电池一起运到了垃圾回收站,但回 收站怎样处理废电池,我不太清楚。 学生问: 你们家中用过所有电池是怎样处理的? 居民 1: 我们岁数大了,不知道废电池有什么危害,所以随着生活垃圾一起扔掉了。 居民 2: 我们虽然知道废电池危害很大,但不知道回收地点,所以随垃圾也一起扔掉了。 居民 3: “长江大道”两旁有专门的回收箱,我上班的时候随手扔到回收箱中了。 学生问: 你们环保部门是如何处理垃圾中的废电池的? 环保主任: 用专门的设施分离废电池和生活垃圾,然后把废电池集中起来送到回收站,再次 回收利用。 学生感言:呼吁年龄大的爷爷、奶奶们通过我们的宣传,不再随手乱扔废电池;叔叔、阿姨们 把废电池集中起来一起放入回收箱;呼吁环保部门在小区、街道专门多设置废电池回收箱。同 学们坚持做好校内校外的宣传工作,牺牲大家一刻,保万世之清洁,绿色环境的营造等待你我 的参与,让我们携手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5、走进收集小组 收集小组的同学们负责回收箱的制作、 电池的回收及废电池的处理工作。 在制作回收箱的过程 中,有的拿剪刀,有的粘胶带,有的设计箱子的版面,忙而不乱、井井有条,这俨然变成了车 间的工人师傅,虽然个个满头大汗,但脸上透露出喜悦和幸福。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自己 联系找来了废电池的处理途径,要来了电话:。总之在这个阶段,学生参与合作、接 触社会、动手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次的调查、采访,激起了学生探索 的热情,实践中看到的、问到的,已不能满足学生求知之心。学校阅览室、微机房、便成了他 们调查、研究的天地。亲身的实践、不断的探索,让大家感受到了综合实践课的温馨与魅力。 六、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倡议收集废旧电池 这项工作在校内我们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向全校师生发出倡 议:1、不乱丢弃废旧电池,将废电池送到指定的回收箱。2、将废电池单存单放,与其他垃圾 分开处理。3、以捡拾脚下的废旧电池为荣。4、坚持长期收集废旧电池。牺牲自己一刻,保万 世之清洁,何乐而不为呢? 在校外科技小组的同学们每人坚持做好三件事 1、给家长讲一个故事,说一说废电池的危害。 2、给邻居进行一次闲聊,谈一谈收集废电池的好处。3、坚持从亲朋好友那里收集废旧电池, 绿色环境的营造等待你我的参与!让我们携手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附:倡 议 书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是否发现,在学校出口处多了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 你知道吗?干电池给我们的生活添加了不少色彩, 可因我们的不经意, 让它成了生存环境的敌 人。众所周知,干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它们是一些化学毒性极强,污染环境极严 重,持续时间极长的污染源,也许你还不以为然,请看下面一些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农业生态与环境技术实验站的调查表明:一节小小的干电池里所含的汞可以污染 1.5 亩土地, 并且可以延续 150 年之久。我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约为 2000 万公顷,直接受影响的农 民达 1.3 亿,导致粮食减产 1000 万吨。同时,被污染的粮食也达 1200 万吨。这些惊人的数据 应该能引起你的注意,震撼你的心灵吧! 1、不乱丢弃废旧电池,将废电池送到指定的回收箱。 2、将废电池单存单放,与其他垃圾分开处理。 3、以捡拾脚下的废旧电池为荣。 4、坚持长期收集废旧电池。 科技艺苑活动小组 二零零八年三月 七:多元评价是综合探究的动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 表现出的闪光点 , 鼓励学生每一步想象、 创造和实践 , 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 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重视通过评价 , 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 , 从而调适自己的学习行 为 , 提高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水平。活动中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 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等形式。 在探究活动时首先建议学生建立自己的活动档案 , 让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 , 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践体会。 例如 , 建立学生的绿色档案袋,设有个人的调查记录、 有采访 记录、录音带、心得体会、详细的资料、实验方案、图片资料、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还有教师的评语、家长的评语、小组成员的评语及采访人的评语等 , 评价时可以此为根据, 对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划出 A、B、C 三个等级。以举行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 交流和分享。 以班级为单位 , 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 、 成果及研究 中的心得体会。 八、小结反思活动过程 第三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题: 《车迷天地――汽车知多少》 活动目标 1.营造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然地去体验、探索和学习;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会整理资料; 3.渗透环保教育和安全教育。 活动评价 1.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研究; 2.是否能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地搜集资料; 3.是否乐意并且有效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向大家汇报。 过程指导 第一课时 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导入 师: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的 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汽车,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汽车。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汽车的世 界,通过深入的研究去了解有关汽车的知识。 2、出示课题课件出示题目 师:在上一节课,老师有布置大家课后收集有关汽车的资料,你们找到了吗? 师:你们找到了什么? 生:有汽车的历史,车的种类。。 。 师: 找到这么多啊, 老师有个建议, 我们先来热身运动,做个竞猜游戏,看看大家对车的了解。 3、 (竞猜比赛)课件出示竞猜题目 师:通过刚才的竞猜,老师发现大家懂得的知识还真不少,现在你们把自己找到的资料、图片 拿出来和小组的同学分享。 师:交流了相互的资料、图片、并讨论你们小组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方法去研究呢? 师:请同学来说说你准备制定汽车哪方面的活动方案? 生: 师:现在和你小组的成员共同制定一个可行的活动方案。注意:要有研究的意义或自己能解决 的问题 4、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小组要事先分好)教师要下去引导 生 可能提出的课题一般都包含在以下主题内:课件出示 汽车与环保 汽车的历史 汽车的品牌 汽车与安全 汽车的种类与作用 汽车的标志 未来汽车的设计 5、分发活动方案的表格 ( 课题名称 组长 组员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6、请一两组学生上台展示活动方案并介绍交流。 7、师:现在你们已经制订活动方案,那么接下来如何进行实践活动? 幻灯出示活动计划表:课件 交流活动计划,师生共同修改。 三、总结课堂,布置任务。 刚才我们几个小组已分别制订了活动计划。 在下一阶段希望同学们能通力合作, 以出色的表现 完成这次实践活动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已就关于汽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谁来说 说看,你们都是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的? 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给大家一起分享呢?好,请每一组汇报的同学做好准备。 )活动方案 下面进行分组汇报,看看哪一组最有合作精神、准备最充分。谁先来? 二、汇报交流 请汇报的同学大方、大胆地说。台下的小评判们也打起精神,待会儿将由你们给他们做 出评判、提出宝贵意见。 生: 1、围绕核心问题以各种形式汇报其调查结果; 2、向台下的同学发问或请他们提意见、做出评价。 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补充,并及时引导学生更深入探讨和研究一些相关问题。 三、交流、互评 通过大家的精彩汇报我们已对汽车的各方面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果同学们还想从别人 那得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你可以下位与其它小组的同学讨论。 最后将自己的“小红星” 投给合作最好,准备最充分的小组。 四、总结 1.总体评价:评出团结协作奖 2.后续延伸: 同学们, 你们是否能从自己或其它小组的研究中得到启示, 设计出一种未来的汽车呢?好, 课后你就当一回小小设计师, 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也欢迎大家把自己的作品拿来与我们共分享。我们的旅行计划课题: 《设计我们的春游活动》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旅游计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知道怎样制订旅游计划;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应变 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亲自做一个旅游计划,并且展示自己或小组的计划,为旅游做好充分 4、通过多种 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教学重点:旅游计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知道怎样制订旅游计划 教学难点:计划切合实际,详细具体,科学化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旅游点图片资料(地理历史、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计划表 教 学 过 程 批 注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旅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春游、秋游、节假日游,都是 我们非常熟悉的。 可怎样旅行才更有意义更有收获呢?这就我们这个单元 所要探讨的。板书课题。 2、让学生自学教材 P19-P23。并思考:假如让你来设计班级的春游计划, 应该考虑哪些方面?要做哪些准备? 二、发展阶段 1、议一议:采用分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出去春游,需要考虑 哪些问题(出行时间、旅游点、景区情况、出行方式、旅行物品、天气、 路线、费用、同学们的春游意愿、可以开展的相关活动等) 。 2、写一写:让学生把出去旅游需要考虑的问题按小组分工设计方案,并 根据方案课后分头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家长,把上面议论的地点情况、 路线、费用、旅行物品、出行方式等情况弄清楚,并写在设计的方案表格 内。 第二课时 3、整理交流:各小组先交流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并完善所设计表格内容。 4、汇报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把他们调查的春游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其它 组可以提出疑问。 5、意向调查:根据刚才各组汇报的情况,选出你最希望最适合去的的地 方。 6、统计结果:把同学们选择最集中的几个地点列举出来,然后投票确定 春游的地点。 7、根据春游的地点,每人设计一个详细的春游活动方案,使这次春游更 有意义,更精彩有趣。 包含内容:时间、人员、活动安排、所带物品、安全卫生保障、出行方式、 路线、费用等。 三、布置下个计划要收集的资料:假日旅游目的地的相关资料。 第三、四课时 一、导入: 师:假如给你五天的旅游时间,让你来制订一个家庭假日旅游计划??引 出主题。 二、基本活动 1、说一说:我最想去哪里旅游,为什么?那里有什么值得旅游的地方? 假若去最基本要准备哪些?要考虑哪些方面? 2、展示分享:把课前准备的假日旅游目的地的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3、讨论交流:根据制定春游的方法,制订一个比小红更详细具体的旅游 计划,并写出来:地点、时间、天气、行程、物品、路线、出行方式、住 宿、活动安排、费用预算。 4、试一试:根据教材和大家的意见提出评价的标准。然后以小组形式比 一比谁的计划做得最好,再推荐到全班展示与交流。 三、活动评价:通过设计春游和假日旅游计划,谈谈自己制订旅游计划的 收获和体会。 四、活动延伸:你还想做哪方面的活动设计?巧用废品学科学课题: 《巧用废品学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巧用废品学科学,使学生树立起节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 神和创新意识; 2、学生在校内外广泛收集有关玩具和生活废品的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社会,提高学生 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 过对生活废品的加工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利用废品学制作、做实验,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制作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做中学教学难点: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对废品的恰当利用 教学准备:范例、科学原理知识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最近,大家都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和美化生活了。我们学校还准备评选一些优秀的节 能减排小制作小发明呢。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 生:学生自由发言?? 师:太好了,大家有这么多的想法,那就制订一个制作计划吧!不过,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 在我们的实施方案中能否加入学习科学知识的内容和举行比赛的计划。 学习科学知识是指做什 么玩具前都要研究一下这个玩具的原理,组织比赛时要让更多的人参与。 二、确定主题 1、教师提供一些制作实例或图片,先让学生各自思考自己想制作的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 2、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列举几个玩具,比如反冲小船、不倒翁、陀螺等;然后让学生 按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同一种作品的合作小组。 3、按小组深入讨论制作活动方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大家提出修改意见,使各 组的方案更加合理、全面。教师也从各组的方案中知道了需要准备的工具和废品材料。 三、活动过程 师:主题方案确定后,引导学生研究各种玩具的工作原理,比如:陀螺的原理,让学生知道旋 转是陀螺稳定的基础和条件, 只要是圆盘状的东西加上一个中心轴都可以称作陀螺, 只要符合 这些条件,用什么材料都可以制作陀螺。 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材料或物品通过改造或直接运用,就可成为一个陀螺。教师再展示一些陀 螺的优秀范品或范图。 1、调查活动:陀螺、不倒翁等玩具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和种类?请学生回家通过适合的 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2、交流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比如陀螺,除了是一种非常好的健身工具外, 还是一种平衡器,它在旋转时中心轴线总是保持平衡,也就不容易倒下,所以舰船、坦克车、 人造卫星等装置上都安装了它。 3、设计制作: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制作陀螺等,老师适时指导,帮助解决制作中的困难。 4、展示交流比赛:制作完成后,让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说明使用的材料、玩法、 特点,并当场演示给大家看。其它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疑问,进行交流。然后可以开展 玩具比赛,看谁的旋转稳定,时间长或制作精美等。 5、鼓励学生制作多种玩具,在六一节的时候送给低年级的小朋友或自己的弟弟妹妹。 四、总结交流:以“我用生活废品搞制作”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要求:给玩具取一个有意义 的名字;写清楚这个玩具的玩法和注意事项;写出这个玩具的工作原理;写清楚这个玩具使用 的原料;画出玩具的草图或照一张照片;有条件的这些可用电子稿的形式展示。 有条件的话,可以收集优秀的作文,打印装订成册。 五、反思评价:整个活动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情,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指正,共同提高,并交流 一下活动收获和体会。 六、活动拓展:鼓励学生开展“巧用废品做实验”的活动。教学反思:课的主题是环保,但有关环保的问题,离孩子生活较远,容易使课堂教学陷入冷场 的尴尬,因而在教学时,我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环保事件入手,从学生身边的垃圾入手,让学 生对教室进行实地观察, 在观察中获得亲身体验, 知道教室里存在着哪些垃圾以及垃圾的来源, 这样学生便有话可说, 从而激起说话的欲望。 身边的环保内容从社会入手引申到班级这个小群 体,而后再回归到社会,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饮料与生活 课题: 《喝饮料好不好》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2、使学生学会调查、比较、调查资料和有关部门咨询的方法,培养学生调查问题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 3、知道饮料的一般成分。 活动准备 1、 学生准备:有关饮料的资料和商标。 2、教师准备:学生喝饮料的情况的统计表、榨汁机和西瓜、梨、橘子等水果及茶水、牛奶、 蜂蜜、大枣水、绿豆水、白糖、红糖。 活动过程 一、 统计质疑、调查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 我知道咱班喜欢喝饮料的人特别多, 所以前几天我让班长对咱班这六个小组喝饮料情况进 行了小小的统计。请看统计表(出示统计表投影)从这三个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喝饮料的人特别多。 师:你真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经常喝饮料的人这么多,那么常喝饮料有没有好处呢?为了 弄清这个问题, 老师不但让你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而且还带你们到了饮料厂进行 调查,并记录。我们现在就来回忆下当时的情景。(放录像)你从厂长江阿姨的介绍中了解了什 么? 生:饮料里有维生素、氨基酸,这些成分对身体很有好处。 生:饮料清凉解渴,是招待客人的佳品。 生:饮料的生产过程非常安全、卫生。 师:除了这些你还了解饮料的哪些知识呢? 生: 我从网中查出常喝碳酸饮料会使人发胖。 而且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把饮料作为垃圾食品拒 之门外。 生:我从图书室找到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这本书中说儿童不益饮用可乐性饮料,因为可乐 性饮料容易导致儿童多动症。 师:是吗?原来饮料有这么多的缺点呀! 生:可《十万个为什么》里还说饮料里的二氧化碳会带走人身体里的热量,让人感到凉爽,这 可以说明喝饮料有好处。 生:对呀,广告中也这么说。像“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可以看出红牛饮料可以提神。还 有“露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这说明露露很好喝。 生:我搜集饮料商标,并对比它们的配料,发现大多数饮料里都有香精、色素。这两种物质都 有害人体健康。 生:我妈妈说饮料里绝大部分都含有对身体不利的防腐剂?? 师:经过同学们的辩论,我们知道了饮料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大部分饮料里都含有许多对身 体健康不利的物质。 二、联系生活,各抒己见 师:现在我们了解了饮料的优缺点,那么我们在选择饮料时注意什么呢? 生:要看是不是正牌厂家生产的,不是正牌厂家的不能喝。 生:要看看生产日期,过期的不能喝。 生:营养多的饮料可以常喝,但那些好喝的碳酸饮料要少喝或不喝。 师:我现在有个问题,酸奶、汇源果汁这些营养丰富的饮料能代替白开水吗?把你的意见在小 组内交流一下。 生: (组内交流) 。 师:谁愿意帮我解答这个问题? 生:饮料不能代替白开水,因为饮料里有许多糖,糖喝多了容易得糖尿病。 生: 这些饮料是有许多营养, 但它里面还是有一些对身体不利的物质, 而白开水却一点也没有。 生:老师,我不但知道饮料不能代替白开水,就连纯净水、矿泉水也不能代替白开水。因为纯 净水里含有的矿物质太少, 而矿泉水里含有的矿物质又太多了。 人体里的矿物质太少或太多都 不好。 师:谢谢同学们帮我解答了这个问题,现在我知道口渴时还是多喝白开水更好一些。 三、动手制作、活动延伸 师: 既然买的饮料中大部分都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成份, 那我们就来动手制作不含任何添加剂的 纯天然饮料好吗? 生:好。 师:作饮料之前先把手洗一洗,不要把细菌带到肚子里。 (生洗手) 师:作饮料的方法很多,我们先来学习用榨汁的方法。现在老师演示榨西瓜汁的过程,你们一 定要注意观察。 (教师制作,学生观察) 师:这种方法还可以榨出其它的饮料。老师还为你们准备梨、橘子这些水果。如果不用榨汁机 还可以用勾对的方法制作好喝的饮料。 书中就向我们介绍了勾对茶饮料的方法, 我们来看看它 的制作方法。 (展台出示书中图片)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大枣水、绿豆水、蜂蜜、白糖等材料。 师:我们学会两种方法制作饮料了,现在请小组商量一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制作纯天然饮 料。如果用榨汁机,那你打算榨什么汁,怎样分工?如果想勾对饮料,那你打算选择什么材料 进行勾对更科学,味道会更好?(生讨论) 师: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到前边来取材料了。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参与) 师:你们制作的饮料好喝吗? 生:好喝。 师:你能给他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生:我制作的饮料叫绿豆茶。 生:我的叫纯瓜汁。 师:你们能给它编个广告词吗? 生:纯瓜汁新上市,又爽口又爽心。 师:你们的饮料要想打入市场光有名字和商标还不行,还要有商标呀!回家后给你们制作的饮 料画一张精美的商标好吗? 四、总结活动、谈谈收获 师:这节综合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怎样查资料。 生:我知道了饮料里含有许多对身体不利的物质,所以口渴了还是喝白开水好一些。 师:看来你们的收获真不少,我们回家后要把这些知识讲给你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喝的 学问。第二课时: 《饮料与健康》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问卷调查这一调查研究方法的概念,知道问卷的基本结构。了解问卷 调查的一般过程,并能初步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具有初步设计问卷的能力。 【时间】 课时 :1 【活动准备】 :课件、场地布置、相关表格。 【活动过程预案】 : 一、引入:明确本课的基本任务。 1.课前热身赛:你猜我猜大家猜。出示图片,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2.情景再现: 《走近膨化食品》主题活动学生问卷调查的场景。 3.出示课题,明确任务。 二、认知:了解问卷调查的一般过程。 1.抽生说说什么是问卷调查。 2.课件出示知识大本营:什么是问卷调查。 3.大胆猜测:问卷调查的一般过程。 4.课件出示“问卷调查的一般过程”,教师讲解。 三、实践: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指导学生明确问卷调查的内容。 1.课件出示《饮料与健康》主题活动的相关研究专题和研究内容。 2.讨论、交流:你觉得根据这些研究专题和研究内容,哪些需要进行问卷调查? 3.归纳整理,出示预设调查内容。 (二)指导学生进行问卷设计。 1.出示《走近膨化食品》主题活动调查问卷。 2.课件展示问卷的基本结构并作适当展开。 3.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设计。 A.知识大本营:问题的一般类型; B.以《走近膨化食品》问卷为例子说说问题的一般类型; C.出示问题设计的要求并作适当展开; D.出示教师设计的一个问题; E.交流:围绕什么调查内容,属于什么类型; F.分组活动:选择一个调查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写在小纸片上) 。 G.交流、展示、指导、修改。 4.温馨提示:编制问卷的要求。 5.布置课外任务:编制一份问卷,为形成最佳问卷做准备。 四、提示:了解问卷调查的注意事项。 1.教师引入:问卷设计好以后就可以发给问卷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束以后,还要对 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最后形成调查结论。这样就完成了问卷调查的全部任务, 当然,这需要在课外去完成。老师现在有一个温馨提示要送给大家。 2.出示温馨提示:进行问卷调查的注意事项。 五、结课:预祝问卷调查取得成功。 1.课外延伸,留下期待。 2.预祝成功,注意安全。 附表: 《饮料与健康》主题活动调查问卷“问题”设计表我们需要 调查的内容 我们为此 设计的问题准备做一名中学生 课题: 《走进中学》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告别小学,步入新的初中校园,同学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 从走读到住宿的生活,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太多的不同,同学们适应了吗?面对更高的学习 要求,更高的生活要求,更高的行为习惯要求和更高的人格要求,同学们能接受吗?我们怎样 才能更快的适应新的初中生活呢?带着一系列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切身体验出发, 以“走进中 学”为主题,针对七年级新生对初中生活的适应状况进行调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同龄群体生活环境的变化,发现适应中的问题,生成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 2、引导学生交流新体验和遇到的问题,在深入思考中分析其研究价值,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 题 3、组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将课题细化成问题,为课后制定活动方案作准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身边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知道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课题的提出 (四)教学准备:创设情景的视频和照片、制作课件、设计相关表格 (五)教学过程: 二、试教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她让每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知道了分析问题、 解决问 题的平台与方法,开启了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一方窗口。从陌生、兴奋到喜欢,师生在指导、 交流中共同成长和进步,我们获得了比课本内容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本次活动主题是研究学生自身的适应性问题,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能有感而发,有 话可说,活动较少受时空的限制,教师也能及时给予指导,这对刚开始走近综合实践活动的学 生而言,保证了活动的操作性与实效性。在开题课上,学生要交流感性的体验,更要学会将其 提升为理性的思考。在理性的课堂中,教师的点拨、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显得尤 为重要。第四单元 可爱的家乡 课题: 《我为家乡做宣传》 一、教学意图: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发展过程中,许多好的家乡风情、风俗习惯渐渐被人们 所遗忘,所以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乡土教学来提高他们对家乡的认识。遵循“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的原则,本课组织学生通过访问、记录、观察、动手制作、义务宣传等综合实 践活动,来寻找有趣的家乡风土人情,了解一些美丽的传说、对联、吃住习惯、戏曲、手工艺 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在寻找中经历了一个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不仅学 会了简单的概括、记录的方法,而且还增强了对社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造 精神得到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经历,亲自开展调查与研究,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对于家乡的风土人情 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3、通过外出调查、采访、参观、拍照等方式,学会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源的方法。 4、通过制作图片展、办手抄报、写作、义务宣传等方式,培养学生整理资源、创新表达的能 力。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自愿结合,成立活动小组,推选小组长,确定活动内容与路线。 2.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反映家乡风情的图片及介绍,通过参观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五、活动过程: (一)行万里路――“访”风土人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街穿巷,通过访问、考察寻找家乡的风土人情,并及时做好记录。活动之 前作一些相关的安全教育。 (调查表 1) 家乡风土人情调查表 时间 美丽传说 精美对联 吃住习惯 戏曲 手工艺品 调查人:年月日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进行家乡风土 地点 具体内容 人情的大调查。带领学生实地调查,他们不仅亲耳听到了,还亲眼看到了,耳濡目染,使被动 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索取,切身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为家乡的丰富文化而自豪。同时培养了学 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 (二)读万卷书――“品”风土人情 1.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上网等查阅相关的书籍及资料,了解一些以前家乡所发生的事 情。 (调查表 2) 家乡风土人情历史调查表 出自何书(报刊) 事情发生时间 事情具体内容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有效地组织、引导作用。 2.交流调查结果 3.把调查的情况汇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交流,通过互补使学生能更多的了解家乡。 【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他们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 方法的能力,在这一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上网等活动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 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听、说、思能力,学科的综合素养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 (三)学万般艺――“展”风土人情 1.动手编写、制作 指导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一些美丽传说、对联、吃住习惯等编写成一些简短的小文章,还把学 到的一些小手艺如:编草鞋、做陀螺等,自己来制作工艺品。 2.收集整理 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办展览,编辑手抄报。展板内容分两部分: (1)活动剪影:包括学生走入社会访问、记录、观察、编写文章、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剪 影; (2)好的文章及做好的小制作:学生所编写的文章分类展示,如:美丽的传说类,对联类等, 以及学生的小制作等。 3.义务宣传 开展“小小解说员”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中午的时间,在学校中办展板、做宣传,让每一位学 生都来了解家乡,关心家乡。学生在当“解说员”的过程中锻炼了能力,丰富了情感体验。 4.问卷反馈 以中队的名义向学校的各年级进行《家乡的风土人情》问卷反馈调查,作为这一实践活动的成 调查人 事情发生地点 果,并从一个角度来反映这次活动价值。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用我们的所学去指导生活实际。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制作小玩意、 编手抄报、办科普展等手段把实践成果到家庭、社会去展示,既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又进一步 发展了实践能力。同时又能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我探究成果的喜悦。 】 (四)领万种情――“编”风土人情 将学生编好的文章装订成册并写上标题《家乡的风土人情》 ,每人一册,使每位学生都有一种 成就感。 【通过编册成书的活动, 不但总结了这次活动的成果, 还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使这次活动的意义更加深远。 】 六、活动评价: 以形成性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自评主要通过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收获,整理个人材料、活动自评表、体验日记等。 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学生自我评价表 内容 A B C1、 我能主动、 积极、 愉快地参与 《家乡的风土人情》 的活动。 2、我能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我能独立或和他人合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拟订活 动计划。 自 我 评价 4、我能独立或和他人合作完成某一方面的调查。 5、在活动中,我有进步了。 6、我能通过一些方法、手段展示我的成果。 7、我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成果。 8、我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在这次活动中,我最得意的一件事: 他 人 评价 注:A 表示自己做的很棒,很出色。 B 表示自己正努力达到预定目标。 C 表示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满意。 七、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满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 近学生现实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的非学科性综合课程。 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使学生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真正把装进学生 书包里的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 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本课《家乡的风土人情》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课前准备,课中交流,课后展 示、宣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社会,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课在这样的前提 下,以这样的授课形式使学生融入到社会中去,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动手、动 脑、动情,立体培育综合素质。通过社会的实践使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如材料的收集、义 务宣传等,使学生真正了解了家乡。本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活动体现了思想性。认识并深入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寓德育于活动中,把认识家乡、热爱 家长融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体现了实践性。通过考查走访、调查、探究、制作、创意等“做中学”样式和环节获取学 科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统一。 活动体现了趣味性。在展风土人情中,学生兴趣盎然,突出“玩”的韵味,实践“玩中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