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最新新闻当代最权威专家

来源:《产品安全与召回》1997年第02期 作者:照格申
化学物质蒙文命名科学化的基本途径──记当代蒙古族术语学专家王太平和他的《命名规则》
一、引言化学科学,作为系统的现代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及其微观组成和结构。因此,它首先必须从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的角度去命名每个化学物质。例如,日常用“食盐”,在化学上命名为“氯化钠”(NaCl)。这表明化学命名的名称与日常用普通名称有很大的木同,它要求必须把所命名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准确地表达出来。“氯化钠”这一名称,不仅表达了食盐的组成元素氯和纳,还表示了食盐是由钠的阳离子(名称中放后边)和氯的阴离子(名称中放前边)以1:1的比例构成的。所以,对数目庞大的化学物质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命名,是化学科学的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1892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会议上首次拟定了一部系统的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后来,国际化学联合会(IUC)和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等组织先后多次对上述《命名原则》进行修订和补充,于1979年成功地制定出一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的《系统命名法》。这部《命名法》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所命名的化学物质名称完全能够反映出相应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也就是符合“名物相符”(即知其名就可写出其结构式,知其结构也......(本文共计3页)
相关文章推荐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7年02期
《乡镇企业科技》1998年08期
《成才与就业》2013年19期
《农村.农业.农民》1994年01期
《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09期
产品安全与召回
主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出版:产品安全与召回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蒙古国的比较法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蒙古国的比较法研究
比​较​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德乐黑Delehei安达音乐节现场《Mornii Magtaal》,乐从草原来
《草原记忆》,舞的魅力 美的记忆
[提要]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生困难,3000名上海孤儿的生命受到饥饿威胁。《草原记忆》留下的,是古老的勒勒车,是镶银的雕花马鞍,是母亲锡林河般流淌挚情的目光,是汉蒙大草原般宽厚深广的团结&&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生困难,3000名上海孤儿的生命受到饥饿威胁。在总理周恩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的关怀下,他们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由额吉、阿爸领养,抚育成人,被称为&国家的孩子&。多年前到驻内蒙部队采访时,听当地人讲起这件事,心里很激动。所以今时再观看根据这一史实创作演出的舞剧《草原记忆》,那浓浓的民族血缘和灿灿的人性光芒,又在眼前映照出一片绚丽的天空。  《草原记忆》属叙事性舞剧。全剧除序和尾声外,依时间顺序,分为认领、出走、寄情、成长、荣誉、记忆等6个部分,在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托娅原本是一个正在恋爱的少女,她领养了亲兄妹巴特尔和乌兰(上海孤儿新起的蒙古族名字),当起了抚养孤儿的妈妈。然而,孩子们最初并没有把广袤的大草原当作家、把额吉当母亲,新奇之余更多的是陌生。性格倔犟的巴特尔不习惯新环境,借心爱的口琴倾吐心中的抑郁苦闷,后又赌气领着妹妹乌兰偷偷出走,路上遇到狂风暴雪和凶恶的狼群。危急时刻,托娅及时赶到救出兄妹,又为其缝制新的蒙古袍,鼓励他们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在托娅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巴特尔很快成长起来,在那达慕大会赛马中扬鞭飞驰,夺得第一。托娅为给巴特尔买一只新口琴,被突然袭来的暴风雪掩埋,再也没有醒过来。这一个个情节,犹如一粒粒闪亮的珍珠,被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编织成一条多彩耀眼的珠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摇颤着人们的心旌。  虽着重于叙事,但《草原记忆》中的一些重点舞段,又有着特别浓重的诗意抒情。托娅因为领养上海孤儿,推迟了和宝音的婚期,又没有更多的时间约会,宝音心存不悦。可当托娅从风雪和狼群中救出巴特尔兄妹后,宝音却不声不响地送来了一副雕花马鞍。托娅为得到恋人的理解而情不自禁地欢舞起来,透出心中的欣喜和激动。转场路上,托娅掏出宝音送给她的红纱巾,在新搭的毡房前翩翩起舞,是少女心中幸福陶醉和思念柔情的外现。巴特尔对着再也唤不醒的托娅狂舞,倾泼的是悔恨交加、悲痛欲绝,表达了对草原母亲发自内心的爱,把情潮推向了最高峰。在这些舞段中,舞剧独有的艺术魅力,是其他形式的艺术都难以达到的。  舞蹈艺术,是用有组织、有规范、有节奏、有表情的人体动作传达思想感情、生活情趣、人生哲理等丰满的精神内容和诱人美感。但也或明或暗、或显或隐地使用一些道具,以起到或连接或象征的作用。《草原记忆》中的口琴即是如此,它是巴特尔上海身份的代表,也是他成长的见证,还是汉蒙民族情谊的证明。初到草原时,巴特尔用口琴排解心中的郁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无奈时气愤地摔坏口琴,表现了心中的茫然绝望。托娅为给巴特尔买新口琴而冻死,闪烁着蒙古族人民的真诚善良。同时,口琴还有象征意味,即蒙汉两个民族的和谐和两种文化的交融等。一只贯穿全剧的口琴,时时牵扯着人们的思绪,它流淌出的&夕阳下,勒勒车走过天边&的主题曲,更是长久鸣响在人们的耳边和心头。  大凡能留下记忆的,都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心动内容。《草原记忆》留下的,是古老的勒勒车,是镶银的雕花马鞍,是母亲锡林河般流淌挚情的目光,是汉蒙大草原般宽厚深广的团结&&&
《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王景志 著
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
王景志老师签名
莫德格玛回忆排演舞蹈史诗《东方红》若干片段
莫德格玛回忆排演舞蹈史诗《东方红》若干片段
莫德格玛正在表演《盅碗舞》(资料图片)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们来自祖国大江南北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舞蹈家崔美善(朝鲜族)、阿依吐拉(维吾尔族)、莫德格玛(蒙古族)、刀美兰(傣族)相聚在举世瞩目的东方歌舞团。让我印象尤深的是1964年,我们在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和歌唱家才旦卓玛(藏族)相遇。我们同在一个舞台上各自表演本民族音乐舞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献礼演出,至今相隔45年了。我从草原深处来到祖国首都北京近半个世纪了,也就是那部家喻户晓人们百看不厌、经久不衰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六场民族团结,成就了我们几位不同民族同胞的友谊。陈毅副总理推荐我和崔美善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难忘参加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我和崔美善参加音乐舞蹈《东方红》之前,我们1963年底至1964年初随中国艺术团赴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西德欧洲六国访演了半年之久,日回国的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当天陈毅外长在锦江饭店接见艺术团部分主要演员,陈毅外长满面笑容地说:&中国艺术团倾倒了巴黎,轰动了欧洲。为中法建交打开了一扇门。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了一份报道,上面写着&莫德格玛表演《盅碗舞》谢幕6次,返场演出2至3次&,我以前在东方歌舞团晚会上看过莫德格玛表演《盅碗舞》,在这之前我在内蒙也看过她表演《盅碗舞》,确实民族风格浓郁,这次还想看看你表演的《盅碗舞》啦&。还鼓励我们说,&年轻人嘛,接受新事物快变化大,在实践中成长要经受住种种考验嘛,要让她(他)们多见见大世面喽&&&。接着,在上海锦江饭店,陈毅为艺术团接风设宴,我坐的座位正对着陈毅副总理的座位,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与中央首长同桌进餐,不免有点拘谨。一来我的辈分小,在主要演员里年纪21岁算最小,大家都把我当成是后起之秀;二来我最怕张扬,比我大很多的前辈艺术家杜近芳、崔美善、张美娟等都在艺术团里,我当然是小字辈了。我们在欧洲啃了半年洋面包,连续了半年多的巡演后,飞机终于把我们带进了祖国,当时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看见来的首长像看见亲人一样。在锦江饭店的宴会厅里,菜肴一盘接一盘地端上来,可我只尝了一口第一道菜,筷子再也拿不起了,听到陈毅同志要看《盅碗舞》,我马上站起来向在座的首长们一一行礼,但现场没有道具,我又小跑着追上端菜的服务员,跟她进了饭店的厨房,讲明情况后向厨师要了三个碗顶在头上试了试,又找到了类似酒盅的小作料碟,当做《盅碗舞》道具,躲在一个像幕布一样的落地窗帘后头顶着碗活动了几下,赶紧抱着一摞碗碟返回宴席座位上,陈毅见到我这个模样子,仰面大笑,说了一声:&真可爱!先吃饭嘛&&&,此时同在艺术团的&东方团&的成员齐俊江、汪永生、雨虹和艺术团团长助理王黎等一拥而上给陈毅首长敬酒!雨虹和汪永生、齐俊江还特意对我提醒着&小玛呀,赶紧吃点东西,每道饭菜可好吃呐,咱们在欧洲啃了半年面包呀,回国的第一顿饭先吃点吧&,她们几位看到我紧紧抱着一摞作道具用的碗和盅子端坐着的样子,又过来补充了一句,&要不然我们给你打包吧,你给首长演完《盅碗舞》再吃吧&。其实此时的我心里非常满足,一心想着向首长汇报自己这半年随中国艺术团赴欧洲的演出节目,这顿饭菜再丰盛我也吃不出味道了。当时我的简装演出似乎胜过了盛装演出,餐厅服务员很快把餐桌收到一边,进行了联欢会场的布置,艺术团安排我表演《盅碗舞》,我头顶着上海锦江饭店的碗,手持酒盅,身着练功衣,脚穿练功鞋(当时演出服装道具还没托运回国内),就这样,我在艺术团乐队伴奏的精彩配合下,表演了《盅碗舞》。陈毅外长观看后,面带喜悦不停地鼓掌,我深深地鞠躬行礼。一抬头见到陈毅站着鼓掌,我急忙跑到他的面前单腿深深地跪下,说了一声,请首长落座,谢谢!乐队再次演奏要我返场表演&&我起身投入乐曲之中返场演绎。这回在音乐结尾跑下场的时候,把碗和酒盅道具头巾全部塞给正观看表演的演员中的长者雨虹老师,然后汗水淋淋地直奔饭店电梯,回到房间冲洗,换上了最喜欢的刺绣衫和裙子后又返回联欢场地。崔美善拉着我的手走向陈毅副总理,陈毅副总理嘱咐道:&莫德格玛你回北京要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大型歌舞,崔美善你也要参加的嘛,她们已经开始集中编排了,周总理调动了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工作者&。把善良的田雨团长惹生气了回到北京,团部通知我和崔美善立即向《东方红》导演团报到,我们立即赶到导演团驻地。到了导演团驻地,负责舞蹈方面的总指挥胡果刚同志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安排我先看已经编排好的蒙古舞蹈,我看完这段编好的蒙古舞蹈之后,什么也没说就返回东方歌舞团了。没想到田雨团长批评我这是无组织、无纪律,不请假擅自撤离,&王昆是你们几位的组长,你不能自作主张。&我听这样的严厉批评一下就慌啦。一来我不知道王昆是我们的组长,二来我不知道这位大艺术家在哪里。但我意识到这件事的确事关重大,崔美善、阿依吐拉见到我就开始责难,莫德格玛你真不像话呀,昨天下午《东方红》第六场民族大团结排练蒙古舞蹈空场了,你怎么不来呀!有什么事跟我们商量,别自作主张嘛。就这样,我被大家围住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尽管这是开诚布公的批评,但我感到大家的这种方式是一种饱含肺腑之言的温暖。遇上了有军人气质的胡果刚第二天一大早胡果刚派人把我接回导演团驻地,他十分和蔼地对我说:&莫德格玛你怎么能什么也不说就走啦,现在我要听取你的意见,咱们大家为了把事情做好,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千万不能有顾虑啊。&听了胡果刚老前辈的话,我开始冷静下来,几乎是有点毫无顾忌地说:&我不喜欢已经编排好的那段蒙古舞蹈,它不是内蒙古舞蹈的风格,没有什么技艺,动作也不美,我没看上,反正不适合我演。&话说到此,我停下来看了看在座的人,觉得可能有点失言了,吐了一下舌头双手捂住了嘴。胡果刚笑了,并鼓励道:&说下去,这样很好!&,我接着又说,&《东方红》这么重大的内容,我觉得自己在这里原原本本地表演《盅碗舞》也不合适,因为它的音乐是鄂尔多斯地区性的,不能完全代表蒙古族音乐舞蹈的典型特点。再一个,光我一个人恐怕担当不起,我建议邀请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蒙古长调的主要独唱演员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还有马头琴演奏者桑都仁&。胡果刚把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的姓名一一记在本子上,当下就表示:&莫德格玛,你的建议和想法很好,我们军人喜欢明确直接,我立即向导演团总部报告,放心吧,我马上落实。&我记得仅仅隔了一天,哈扎布从内蒙古赶来向《东方红》导演团报到了,马头琴演奏也有了,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马头琴手阿拉坦桑。这一回,我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我真的很幸运,在这件事情上遇到了刚毅真挚胡导演。从此,我特别痛快地服从导演团安排,在第六场程玳璋和王世奇导演的安排下,我在排练场上就像公开演出一样尽职尽责,每次排练都要求自己做到一丝不苟。在音乐舞蹈合成排练的时候,哈扎布的蒙古长调和马头琴伴奏阿拉坦桑参与进来,提供了大家喜爱的这段舞蹈的开场引子蒙古长调,音乐衔接处四拍子&功哒哒,功哒哒,功哒哒,功哒哒&进入了方正结构的中速原本是爱情民歌《金颜玛》曲调和幽默诙谐的快板民歌《丁香伯尔》,构成了&慢、中、快&自然段落,这是我们三位蒙古族同伴在排练场上配合导演们唱出来的,在现场就像口头文学一样口唱民歌曲进行排练&&按照导演王世奇和程玳璋导演的要求,把蒙古民族长调作为舞蹈慢板的引子,把民间爱情歌曲《金颜玛》作为舞蹈的中板,把诙谐幽默的快板民间歌曲《丁香伯尔》作为舞蹈的快板排练。事实上,因王导演和程导演的现场指导和具体要求构成了三段体自然段,搭起了这段蒙古音乐舞蹈的构架。我和哈扎布不认为这是这一片段的正式音乐,是为暂时排练大型节目的架子作替代用的。但我们没想到,导演团的专业作曲家们把这三首蒙古民间代代相传的歌曲谱写成了100多人乐队演奏的音乐总谱,明确地认定和构成了三段体完整的蒙古音乐舞蹈,这就是目前称之为《赞歌》这段家喻户晓的《东方红》音乐舞蹈精彩片段。我感慨万分的是一首长调、一部16小节中速民歌曲、还有幽默诙谐的快板民歌曲,实际上这三种在蒙古音乐歌曲里完全不同的音乐旋律,不仅谱写成了百人演奏的大型乐曲总谱,而且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精彩乐章。民族韵味浓郁是成功的关键音乐是舞蹈的魂,我感谢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导演团的同志们,他们把这三首蒙古族家喻户晓的民歌,变成了一块更加金光闪烁的瑰宝。我们三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民族文化底蕴方面无需事前约定,我们自然而然地把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融进了《东方红》民族大团结的场景里,哈扎布带来的不仅仅是长调歌曲,而是游牧民族宽阔无比的草原文化,为其中精雕细刻蒙古族音乐舞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当我回想起,我们进入紧张排练时的情景,总觉得还像昨天发生的事情。当时我辅导30多位演员蒙古舞蹈动作的风格韵律,这对我而言就是要让30位演员学好、学像蒙古舞蹈,在时间上越快越好。王世奇和程玳璋导演一边观察我辅导演员蒙古族舞蹈风格特征,一边在现场切磋编排这段蒙古舞蹈组舞的结构。两位导演很快在现场搭起了舞蹈的结构框架,在深入排练过程中精雕细刻,确定了这段蒙古舞蹈《赞歌》完整结构。我有一点点得意的是,在两位导演编织的结构里,把我辅导演员们的蒙古舞蹈的动作韵律,和我本人的特长有机地合在一起,更加凸显了蒙古族舞蹈和音乐的神韵。我在其中最深的感受就是,蒙古音乐舞蹈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蒙古民族在哪里,它的文化就在那里。我清楚地记得,在《东方红》的音乐舞蹈进入排练阶段,我表演的这段蒙古舞蹈没有钢琴伴奏,只能自己哼着曲子或数着1、2、3、4、5、6、7、8教演员们学蒙古舞蹈,那实在是干巴巴地教动作,一点不轻松,更谈不上艺术享受。逼得我这个唱起歌来五音不全的人,在给演员教动作的时候,为了让她们更能尽情发挥,我随口唱了蒙古人家喻户晓的一首民歌《金颜玛》,这是一首特别深情的爱情歌曲,我把它倾注在舞蹈动作表情里去辅导演员们,没想到这么一来,演员们很快找到了蒙古舞蹈的纯净辽阔的韵味。《金颜玛》这首歌曲16小节10段歌词,是一首情歌。充满着深沉厚重的感情与浑厚的乐韵,我本人很喜欢。当时我尽情地唱,让演员们在其中尽量体会蒙古舞蹈神韵。当导演团把这首爱情歌曲的主旋律,改编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蒙古音乐舞蹈《赞歌》的乐曲前,这首内蒙古人民老人小孩非常熟悉的爱情歌曲,原来是内蒙古歌舞团独唱演员敖登高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成名作。使我感慨万分的是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个特别的大背景里提升为大型乐队演奏,于是从这种升华里就产生了另一个意义&&创新。在当时这对我和哈扎布、阿拉坦桑来讲是极其欣慰的一件大事!更让我和哈扎布赞不绝口的是这首爱情歌曲到了《东方红》导演团的专业作曲家们手里,变成了高度规范的100多人正规乐队演奏的正式音乐总谱,这是专业作曲家们赋予新意的大作!在我的记忆里,当时还有许多排练细节:第一次同乐队合成排练的时候,哈扎布唱完引子&&长调,突然停下来愣了好一会儿,又很不自在地从重叠反复的段落插进来,跟着乐队演奏哼唱着曲调而没有唱词,此时我恍然大悟:曲调是原来的民间的爱情歌曲《金颜玛》,但在这里已经不能再唱原词了。排练停下来3分多钟,乐队指挥黎国荃和严良堃在音乐总谱上切磋,如何从长调转调到16小节方正结构的《金颜玛》曲调里,再转调到快板民歌《丁香伯尔》曲调的转型。当导演让我们第二次与乐队合成排练的时候,哈扎布在现场即兴发挥用蒙古语唱词,填写了新歌词,其大意译为:&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庆贺我们的翻身解放,啊哈呼哎,啊哈呼哎,啊哈啊哈呼哎,各民族兄弟欢聚在一堂,祝福救星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这是在现场哈扎布用蒙古语即兴发挥,填写新词的蒙语主题唱词,哈扎布临场发挥的新歌词,核心内容与要点准确,符合当时的情景。导演团得知译词内容后非常高兴,不过蒙古语很多人听不懂。导演团审查之后,让我们把歌词大意翻译出来,他们特别赞赏歌词大意的主题内容,哈扎布在此后很长时间脸上都带着兴奋的微笑。后来,导演团按照哈扎布的蒙古语唱词大意,又请胡松华用汉语填词,规范整理完善取得成功!在该剧的审查过程中哈扎布克服了汉语难关,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这首歌也成为经久不衰的传唱精品。可惜,当时谱写第六场总谱的作曲家的名字,我们几位少数民族演员一直讲不出来,时间久了就只记得面孔,真的说不出名字来了。但这个幕后英雄确实应该记上一笔。从此,我和哈扎布对有关这首来自蒙古民间爱情歌曲的问题一概避讳,再也不说它原本是爱情歌曲了,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爱情歌曲等于&靡靡之音&。我和哈扎布唯恐有人把《赞歌》的曲调说成&不健康或靡靡之音&加以砍杀。于是我们俩对这件事一概保密,一直装糊涂!而且一直&装糊涂&到从舞台表演艺术到拍成电影。在周总理和导演团一次次审查《东方红》史诗全剧舞台演出的版本里,我和哈扎布、阿拉坦桑及全体蒙古舞蹈演员们同台合作演出,其中哈扎布领唱我领舞,通过了一次次的审查关口,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舞台艺术版本正式公演。我和哈扎布首演了音乐史诗《东方红》中蒙古音乐舞蹈《赞歌》,在人民大会堂连续演出了14场极其重要的场次。尤其在我们心目中的主心骨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就是这样满怀激情在人民大会堂演了一场又一场,直到1965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拍成电影。蒙古舞蹈的美与蒙古长调&气口&及&装饰音&我还清楚地记得,起初合乐、合成排练的时候,群舞演员们找不到哈扎布以浑厚嘹亮的声音演唱蒙古长调时的无限延长音的&气口&,更抓不准&装饰音&与蒙古舞蹈的韵味。群舞演员们只注重蒙古长调的无限延长音延长的节拍,而忽视了蒙古长调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蒙古长调的延长音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宇宙、自然和人类高度和谐的赞颂,也是对蓝天白云下大草原上的生命的赞美,不能用单纯节拍数据来丈量。对于蒙古舞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抓准蒙古长调中&气口&里的深呼吸及其&装饰音&与蒙古舞的动律&小法儿美&的契合点,这就是蒙古舞蹈精细入微、深层次动律结构美的要点所在。总之,她们没有体悟到蒙古音乐舞蹈那种乐韵、舞韵、神韵贴切入微的内在联系与文化内涵的融合。在我看来,群舞演员们当初是一板一眼地模仿,她们只是注重整齐划一的队形变化和舞台画面与调度,而没有着力于民族舞蹈的内涵。另外我教蒙古舞蹈时受汉语表达能力所限,心里明白说不出来。后来,我领舞演出了几场,群舞演员们才在慢慢磨合中体会到了蒙古舞蹈美的要点,并喜欢上了这些微妙之处,演起来也就比较自如了。还有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情,那是在周总理第一次审查《东方红》的时候,看了我蒙古舞蹈《赞歌》领舞的服装后,指示&让莫德格玛换上蓝绿色的表演服,领舞要穿与其他演员不一样的颜色,突出领舞嘛。&后来,周总理在紫光阁见到我时还说:&莫德格玛,你适合穿蓝绿色蒙古服。&,从此开始,无论什么样情况下,只要我拿起&酒盅&登台表演,我就会选择类似蓝绿颜色的服装去表演蒙古舞蹈。在我心里这是对周总理永远的纪念!通过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我和哈扎布切身体会了到民族文化在国人的心目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我们通过艺术把民族团结的根牢牢地扎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对我本人而言,表演蒙古舞蹈应该做到最优秀,是我作演员的天职。在这里最让我感谢的是我表演艺术的编导们,尤其编排蒙古舞蹈《赞歌》的王世奇和程玳璋,她们不仅编导整段的舞蹈结构,而且把我放在最显耀突出位置,无论是舞蹈的画面或是舞台调度的设计,总要把我这个少数民族演员的特长发挥出来,并把民族艺术特色凸显在其中,努力把我和民族艺术特色烘托出来,这些感人的故事已经深深地埋在我心底里近半个世纪了,她们的努力和对民族同胞的真诚相待,成为了我几十年来艺术生涯的一个动力。1965年把舞台艺术《东方红》作为电影跟踪拍摄的时候,我再次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电影拍摄。在电影里蒙古舞蹈《赞歌》仍由我领舞,哈扎布传给胡松华演唱。当年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集中了全国高水准、最优秀的编导和组织者,那时的领导和编导们对我的培养和提高,让我至今难忘。莫德格玛
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婚礼》、4日登陆中国剧院
& & &获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文华大奖特别奖&的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婚礼》将于日- 4日在中国剧院演出,为首都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魂永存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带着神秘的色彩和神奇的光环&&  鄂尔多斯婚礼,产生于蒙古远古时期,形成于成吉思汗时代,是马背民族草原文明的必然产物,是蒙古民族综合文化的璀璨结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它的全部过程孕育着厚重的人文意识和丰富的民俗风情。用艺术手法将它搬上舞台,打磨成为艺术作品,不再去简单地模拟其原始状态,也不去单纯地展示其仪式程序,而紧紧抓住鄂尔多斯人强烈的生存意识和强大的生命意识,以婚礼为切入口,深刻地体现出蒙古民族的精神风貌。  大型民族音舞诗剧《鄂尔多斯婚礼》将以鄂尔多斯古老而优美的民歌,以丰采浓郁民族风格的鄂尔多斯民间舞蹈和璀璨的鄂尔多斯蒙古服饰,融合于现代舞台灯光舞美艺术手段,采用现代意识的编导技法,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丽可爱的鄂尔多斯。  由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婚礼》由序曲《日、月、火》、《祈缘》、《迎婿》、《沙浴》、《惜别》、《婚庆》、《摇篮》和尾声八个篇章组成。美伦美焕的舞台背景,勾勒出鄂尔多斯梦幻般的草原沙漠风光;激情四射的舞蹈表演,用肢体语言叙述着古老的民俗风情,盛大的婚庆场景,集中展示了蒙古族的礼仪文化、服饰文化;经典的蒙古族歌曲音乐叙述着草原人民浓浓的友情、亲情、爱情。这台剧目把鄂尔多斯婚礼演绎得大气豪放,把传统的鄂尔多斯婚礼与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鄂尔多斯深厚独特、绚烂多彩的文化底蕴。  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婚礼》由永乐票务进行票务总代理,必定会为带给首都观众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精湛的艺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示民族艺术独特魅力和风采。  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鄂尔多斯市文化局  票务总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热线:  订票网址:.cn/ticket-.html
呼市民族歌舞团参加第三届中国蒙古舞蹈大赛
9月12日,第三届中国蒙古舞蹈大赛暨第三届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在鄂尔多斯市完美落幕。本届舞蹈大赛从9月7日开始,历时6天,参与人数多、规模大,汇集了一流的专家评委,吸引了大批优秀参赛作品及选手,是高水准的舞蹈竞技与比赛。通过内蒙古卫视、蒙古语文化频道向全国、全区进行现场直播,覆盖广泛,影响深远。   大赛分蒙古舞、蒙古族民间舞、其他舞种3个组别,共设6个表演金奖。我市民族歌舞团在参赛的148部作品中,选送了4部新创舞蹈精品:男独舞《姥姥的身影》、男女双人舞《遥远的图腾》、女群舞《丘岭踏歌》、男群舞《戈壁沙丘》。呼市民族歌舞团舞蹈演员以饱满的激情和精湛的舞技在激烈的角逐与竞争中取得了不殊的荣誉,独舞《姥姥的身影》获表演金奖,双人舞《遥远的图腾》获表演金奖,男群舞《戈壁沙丘》获表演银奖、创作铜奖,女群舞《丘岭踏歌》获表演银奖、创作银奖、最佳服装设计奖、优秀组织奖。呼市民族歌舞团参赛的四部作品获得大赛评委们的肯定和好评,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本次大赛展示了舞蹈艺术的精彩与魅力,实现了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繁荣舞蹈艺术创作,推出新人新作,促进舞蹈文化的相互交流,扩大蒙古族舞蹈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的宗旨,呼市民族歌舞团为我市争得了荣誉和光彩,为首府市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届中国蒙古舞蹈大赛参赛作品精品迭出
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艺术团演员在表演舞蹈《四勇赞》(9月9日摄)。  第三届中国蒙古舞蹈大赛已经进入尾声。据专业人士介绍,中国蒙古舞蹈大赛自2004年开始举办以来,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而本次比赛更是精品迭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歌舞剧团演员在表演群舞《一家人》(9月9日摄)。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演员在表演群舞《咪尼乌日嘎(我的套马杆)》(
第三届中国蒙古舞蹈大赛暨第三届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将于9月7日—12日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办
&第三届中国蒙古舞蹈大赛暨第三届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将于9月7日&12日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办。据介绍,本次大赛由内蒙古自治区文联、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广电局、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区政府、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内蒙古 舞蹈家协会、内蒙古电视台承办,共吸引了来自北京、新疆、云南、山西、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和内蒙古12盟市,以及来自蒙古、俄罗斯等国的37个艺术团体的 148个作品参赛,参赛人数达到两千余人,是历届大赛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大赛内容涵盖了蒙古舞、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民族舞原创、民族民间 舞蹈和现代舞、当代舞、古典舞及各民族民间舞蹈等舞种。经大赛评选委员会通过认真的初评、复评,已经有41个节目进入决赛。决赛将分为蒙古舞组、蒙古民间舞组和其他舞组三个组别。奖项设置为:创作、表演金、 银、铜奖若干;另设最佳作曲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和特别奖、组织奖若干。决赛将采取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届时内蒙古蒙、汉语卫视频道将全程直播五场决赛 和颁奖晚会,覆盖范围包括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蒙古国、俄罗斯。还将通过观众短信、热线电话等有奖互动方式评选观众最喜爱、最具人气的舞蹈作品和舞蹈 演员。另外,本次大赛还将举办蒙古舞蹈艺术学术研讨会,届时,来自各国、各地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们将通过比赛进行艺术对话,促进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共谋蒙古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国蒙古舞蹈大赛暨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是蒙古舞蹈最高级别的赛事活动,自2004年创立以来,已经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文艺品牌活动,对于蒙古舞蹈艺术的传承 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已经成功举办的前两届大赛推出了一批蒙古舞蹈艺术精品和优秀舞蹈家,其中有多个作品获全国舞蹈专业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蒙古 舞蹈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河北石家庄蒙古族舞蹈开班了 。。。
&&&&&& 河北舞蹈网 蒙古族舞蹈培训班开班了,欢迎喜欢草原风情舞蹈的朋友加入我们,4月24日&6月24日顶碗舞、安代舞 周二下午15:00。地址:石家庄市车辆厂文化宫 二楼 咨询电话: 吴老师
桑吉加执导舞剧《蒙古传说》,蒙族舞现代舞亲密接触
&&&&&&&&&&&&&&&&&&&&&&&&&&&&&&&&&&&&&&&&&&&&&&&&&&&&&&&&&& 姑娘们舞蹈
&&&&&&&&&&&&&&&&&&&&&&&&&&&&&&&&&&&&&&&&&&&&&&&&&&&&&&&&&&&&&&&&&&&&&&&&& 恋人死去
&&&&&&&&&&&&&&&&&&&&&&&&&&&&&&&&&&&&&&&&&&&&&&&&&&&&&&&&&&&&&&&&&&&&&&&&&&&&&&&&&&&&&&&&&&&&&&& 战争场面&&&&&& &大型音画舞剧《蒙古&传说》4月5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该剧以内蒙古大草原为地域背景,讲述了一个蒙古族男人的成长历程。该剧总导演藏族舞蹈家桑吉加,同时也是现代舞舞者,他将传统蒙古族舞蹈化繁为简,与现代舞相结合,呈现出新颖的舞蹈语汇。此外全剧也将蒙古族原始部落生活状态呈现在舞台上。  展现男人成长历程 蒙古族舞混搭现代舞  《蒙古&传说》由伊金霍洛旗委和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出品,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赵麟作曲、关山编剧、藏族舞蹈家桑吉加担任总导演兼舞蹈编导。除4月5日、6日于保利剧院演出外,该剧还将于4月16日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影剧院演出。  当晚演出一个半小时,分序和一二三幕,故事模糊了时代背景,讲述的是一个独立于时空之外的传奇:一个蒙古族男孩被敌对部落抢走了心爱的女孩,他勇闯婚礼,却因势单力孤被推下悬崖,九死一生的少年从悲伤中挣扎醒来,被一支迁徙而来的部落所救,并得到了部落首领母亲和妹妹的照顾,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敌手再度来袭,首领的母亲和妹妹先后死去,少年背负伤痛再度站起,成长为一名战士,与首领共盟,一起踏上振兴之路。  该剧总导演、藏族舞蹈家桑吉加,他同时也是国际知名现代舞舞者,他将传统的蒙古族舞蹈化繁为简,与现代舞相结合,呈现出新颖的舞蹈语汇。桑吉加在演出前表示,自己的编排除秉承简约与还原传统的原则外,也希望通过这些舞蹈表达出蒙古族儿女对天地自然的崇尚与敬畏,对生命万物的珍惜与尊重。  舞台空间运用丰富 展现蒙古族部落生活  当晚舞台为斜度为5度的坡型舞台,尽管这样的舞台增加了舞者表演难度,但也使观众能够更清楚的看到舞者的脚步动作。舞美设计充分利用了舞台空间,连舞台最前面的乐池和最后面的幕后空间全部用上,拉伸了舞台纵深。在展现部落迁移段落中,舞者扛着巨大的帐篷支架直接从乐池底下走上台,并一直走到舞台深处,台前姑娘们舞蹈,台后小伙子们搭帐篷,不仅层次丰富,也将蒙古族人迁徙、安家、祭祀仪式等原始部落生活状态呈现在舞台上。  此外,一个分上下两层并可左右开合的纱质围幕环抱式横贯舞台后方,除能让舞者在围幕上和围幕里表演外,它还充当多媒体投影墙。舞台中间是可起降的升降圆盘,在展现激烈战斗戏份时,圆盘以倾斜舞台近乎直角的形式耸立于台中央,并迅速旋转,交战双方的舞者跑上跑下搏斗,既挑战体力也挑战平衡能力,而此时剧场响起悠远的蒙古长调,渲染了战争的悲剧色彩。在战争结束后,圆盘后纱幕里出现战士家人慢慢走近的景象,舞台上同时下起连绵不绝的大雪,萨满法师在沙幕上方伴随诵经声跳起送别死难者的舞蹈,意象深远引人沉思。&(徐菲/文)
第九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将在满洲里市举办
&&&&&&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7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6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获悉,第九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将于7月5日至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举办。
&&&&据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巡视员马永胜介绍,本届艺术节主要包括开幕式、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颁奖文艺晚会以及蒙古族服装服饰陈列展销等活动,设立传统蒙古族服装、现代蒙古族服装、蒙古族行业工作服装、蒙古族饰品等4个比赛项目,国内蒙古族服装服饰加工企业、大专院校相关专业、蒙古族行业工作服饰制作使用单位均可组织代表队参赛。
&&&&届时,艺术节还将邀请蒙古国、俄罗斯的蒙古族服装服饰代表队和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服装服饰表演队参加蒙古族服装服饰表演,重点突出中国历史上蒙古族不同部落的服饰文化内涵、体现现代蒙古族服饰的创新风尚。
&&&&马永胜说,由于文化内涵丰富、可观赏性强等多种因素,已连续举办八届的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成为广大游客了解内蒙古的重要&窗口&和内蒙古旅游节庆活动知名品牌.
古老艺术植入现代元素蒙古族安代舞活起来
迎着夕阳,人们在广场上跳起安代舞。&  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每天清晨或傍晚,只要熟悉的乐声响起,聚集在广场或街巷健身的人们就会和着节拍踏足甩巾,尽情欢歌。唱安代、跳安代,如今已成为库伦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蒙古族安代舞起源于300多年前的库伦,据传最早是用来治病消灾的宗教性舞蹈,后来发展成为一门集歌舞、曲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被誉为&蒙古族第一舞&。  作为安代舞的发源地,库伦旗很早就致力于安代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发展。1958年9月,库伦旗安代表演队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曲艺、戏剧汇演中引起轰动。1965年,民间安代艺人额尔敦巴拉进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获得成功,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88年,库伦旗乌兰牧骑创作并演出的《安代传奇》被命名为&科尔沁蒙古剧&。1996年,库伦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  安代舞植根于民间,一人唱众人和,演员就是观众,观众就是演员。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幼共同载歌载舞,场面甚为壮观。近年来,库伦旗因势利导,为安代舞曲编上和谐、进取、健康、向上的新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嘎查村广泛普及,还成功举办了3届大型安代文化艺术节,同台演出的最多时达2000余人,参与者数以万计。由民间安代艺人自发组成的安代文艺队,不时出现在各种节庆活动上,还经常在电视荧屏里&露脸&。古老的艺术因植入现代文明的元素,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安代舞依据现在的健身特点改编成&安代健身舞&,被旗内外中小学校、幼儿园和许多老年朋友当作&健身操&,纳入了每天的生活日程。  如今,库伦旗正全力打造安代舞这张递向世界的经典&名片&。库伦旗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规划了占地110亩的库伦文化街,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召开了安代舞学术研讨会,并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出72首安代舞曲目、1260段安代舞唱词、230首库伦民歌词曲,编辑出版了《安代研究四十年》、《安代文化研究集成》、《安代词曲集成》等10余部论著。  目前,库伦旗已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安代文化生态保护区。&安代的人文价值极高,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我们会尽全力把它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库伦旗委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斯琴塔日哈老师获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 /news.asp?typeid=4&id=1157
斯琴塔日哈老师获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news.asp?typeid=4&id=1157
舞剧《草原记忆》锡林郭勒盟民族歌舞团
&舞剧《草原记忆》锡林郭勒盟民族歌舞团民族舞剧《草原记忆》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真实的故事,3000名上海孤儿受到饥寒的威胁,在总理和乌兰夫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他们被送到内蒙古辽阔的草原,由额吉、阿爸领养抚育,长大成年。于是,这群孤儿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于是在蒙汉两个民族的心灵中,也因此有了一段解不开的血脉情缘。驶过天边的勒勒车,如年轮般铭刻着草原母亲的博大情怀、人性的光芒。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但是化为永恒的是母爱的力量&&舞剧以上海孤儿对草原母亲的回忆为开端,把几十年前在草原上发生的令人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通过草原风格的的舞蹈语汇、独特的音乐设计以及舞美效果,展示草原母亲博大的情怀和无私的爱,体现了深刻的人性内涵,讴歌了民族团结这一时代主题整部舞剧在草原的肥沃土壤里汲取了生命的甘泉,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和民族特色。该剧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今年又入选中宣部组织的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全国巡演活动。&
论蒙古族舞蹈语汇的美学精神
赵林平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 蒙古族舞蹈的美学意蕴在于舞蹈语汇中发散出来的民族精神,其中蒙古民族二元归一的美学精神是不朽的灵魂。蒙古族舞蹈属于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像语言文字之于文学,舞蹈语汇是舞蹈的物质手段和独特语言,蒙古族舞蹈语汇是蒙古舞独具一格的关键,因为,它既是外在形式又超越了外在形式,成为蒙古族美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发散领域。立足本体又不拘囿于本体,品味并探究蒙古族舞蹈语汇的美学精神,不仅要得意且又不妄言,更重要的是使蒙古舞的本体韵致得以多层面、多角度的阐发,使其更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也更具有普适性和经典性。 一、从蒙古族舞蹈语汇的分类和特点看其美学精神
&&&&& 蒙古族舞蹈语汇的分类有三种方法:首先是男、女区别的性别划分;其次是以身体分段协作的类别划分,再次是展示不同情境和情思的传统语汇的划分。蒙古民族传统的以牧为主的生产方式造就着男性、女性不尽相同的社会角色。男性的勇敢、永不言败的倔强,女性的善良、无怨无悔的奉献,构成这个民族较为独特的二元式的精神传统,但二者又相依相补、相辅相成。因而,男、女舞蹈语汇既有区别,又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刚柔兼济,内敛又奔放,高贵又自然,体现着历经多重文化洗礼的丰厚的民族心理积淀。
&&&&&&& 女性舞蹈语汇尤其是独舞中手、腕、臂、肩、腰、腿、脚的连贯动作以及由此组合而成的体态、动态语言,如碎肩、硬肩、耸肩,以动律为贯穿性语汇基点的横韵、点韵,还有硬手、软手、弹拨手等等,如果说,肩部动作主要表现出蒙古族女性欢快的生活节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幽默的民族气质,那么圆韵、软手这一类语汇,则体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审美反映和女性&母亲特有的人生体验,其二元归一的哲思包蕴其中。仅以软手为例,草原是蒙古民族的生命摇篮,带有万物崇拜色彩的萨满教是蒙古族极为普遍的宗教信仰,那随着各种韵律出现的软手语汇,既像是描摹着柔波翻滚的辽阔草原,将养育生命的母亲赞美一番,又像在欣赏和抚摩大地奉献出的可爱的生命,用母亲的深情传递着爱的无限。女性情结或称为母亲情结是蒙古族艺术永恒的主题,随着软手这一特殊语汇似乎触摸到了每个人灵魂中最温暖、最柔软的领域。蒙古族女性是隐忍的,不事张扬、只做而不说的品格蓄积了沉默中的力量。因而女性语汇的突出风格就是在动作、呼吸、眼神、韵律的有机配合中达到了一种境界:平稳、深沉、有韧性,即是对最原初的爱&母爱的讴歌。 &&&&&& 男性舞蹈语汇虽然也是手、腕、腰、臂兼用,但更重要的是腿和脚上的动作。蒙古族以马背民族著称于世,骏马不仅是这个民族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娱乐工具,而且是这个民族最倚重的生活伴侣和朋友,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骏马是蒙古民族对美的确认,也是民族美的象征。古代蒙古先民的尚武精神形成了蒙古族男性特有的豪放、勇武、伟岸、剽悍的英雄气概,这成为男性舞蹈语汇的精神支柱。例如马背舞姿起码有两种,一是随骏马奔腾而奔腾的舞姿,一是骑在走马上的舒缓舞姿。前者脚腿动作激烈、粗放豪迈,是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民族气魄的写照。后者昂首挺胸、激情内敛、体态挺拔、外松内紧、潇洒而不松懈。这两种语汇交相辉映,体现出一个美学道理:在蒙古人心里,处变不惊的民族大气是一种美,勇往直前的孜孜以求也是一种美,这是民族精神的巨大张力。男性群舞的舞蹈语汇也是丰富的,既有程式化的继承,也有随机性的发挥;既有动作统一的威慑力,也有众星拱月的吸引力;既有内心节奏与动作节奏的一致,也有二者的反差与对比。这就使蒙古族舞蹈具有了多重的审美魅力。
&&&&& 从舞蹈语汇的生成上讲,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许多固有的姿态、体态、动作及其特有的神韵。人们对祖祖辈辈传承的劳动经验怀有浓郁的感情,于是从一切有效劳动和生活娱乐的动作中发现了美的存在,使现实中的动作升华为舞蹈语汇,就是把满足物质需要的对象升华为满足精神需要的对象,蒙古民族绚丽而厚重的文化也由此得以传承、发展和保存。例如《欢乐的挤奶员》、《捣茶舞》、《乳香飘》,其中贯穿性的核心语汇是蒙古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体态动作演示,是美学的表达。美学,说到底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学问。人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第一需要即生存的需要,对于蒙古民族,这种需要的对象更多地取之于自然,因而草原、阳光、羊群、牛群、骏马等就成为蒙古族舞蹈语汇,即体态符号要模拟、美化、欣赏的对象。在此对&有用还是没用&的判断逐步上升为&是美还是不美&的判断,久而久之,蒙古族舞蹈语汇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而独特的体态动作演示系统。从模仿挤奶动作的体态和舞姿到模仿骆驼跋涉沙海的体态和舞步,以及模仿骏马奔跑的体态和脚下的动作,都是蒙古族发展历程和独特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这既体现着草原民族相对稳定的审美价值取向和个性化的民族气质,又反映着这个民族所走过的历史以及由此积淀的集体审美向往。
二、从蒙古族舞蹈语汇的发展和演变看其美学精神 &&&&& 原生态的蒙古族民间舞蹈告诉我们,蒙古族和艺术的关系,就像生命和呼吸的关系,是俱存俱亡的一体。所以,伴随蒙古民族的兴旺而兴盛起来的蒙古民间舞,是蒙古人生命本能的自然表达,是心灵震颤的自然宣泄,是民族个性的顽强展现。相对现代舞蹈创作而言,它是人人参与的民间式的,不是个别人表演给大家观赏的剧场式的;是多余精力耗散中自娱自乐式的,不是刻意编撰的、追逐功利式的;是具有极大随感性和临场即兴发挥性的,不是规范的、教条的和死板的;是代代相传的公众财富,不是据为己有的私人财产。只是,从草场到剧场,从自由发泄到自觉编创,从自娱自乐到渲染节庆气氛,蒙古舞在发展变化着,但其中有一点却是不变的,那就是草原民族的美学精神。 &&&&& 古族舞蹈的魅力在于悦目、悦心、悦魂。所谓悦目是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吸引力,是通过&看&引发的快感。蒙古族舞蹈语汇的形式功能较为集中地体现出这一点。新鲜感是视觉冲击力的构成要素,人们对熟悉信号的麻木心理,对新鲜信号的兴趣,使蒙古舞备受宠爱。横向比较,它是有别于汉族舞蹈、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的特殊存在,其民族风格的鲜明之处就在于&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是&真正的全体生命的总动员&,故而能产生视觉吸引力。独特性,是视觉冲击力的又一个原因,是构成新鲜感的深层内容。有人说蒙古族舞蹈的特点就是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其实就是在夸赞蒙古族舞蹈语汇不同性别体系的独特个性,在舞蹈《鄂尔多斯》中同样是臂和肩的动作,男女语汇的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不同,就展示出完全不同的视觉对象和视觉冲击力,从而在二元对立逐渐发展为二元归一的过程中激发出欣赏者的心理平衡。蒙古族舞蹈语汇的独特性是通过动作技术体现出来的。例如《盅碗舞》的表演者就以特殊技巧的头顶银碗翩翩舞动的形象吸引着人们,加之碎步如行云流水,平稳流畅,碎肩如浮光跃金,欢快优美,就更突出了视觉冲击的力度。据史料记载,元代就有了&顶贩灯起舞&的艺术形式,《盅碗舞》是在&顶阪灯起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论是跪式舞姿还是坐式舞姿都完好地继承了传统语汇,所不同的是由顶灯盏、托灯盏演变为顶碗持盅而舞。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舞蹈理念由宗教意识、贵族意识趋向于平民意识,显现出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打下的烙印。这里,结合杂技的因素是《盅碗舞》能够一下抓住人的关键。其次,带有声韵的舞蹈也是重要特征,不论《筷子舞》还是《盅碗舞》,伴随着手和臂的语汇而发出的声响,是其他民族舞蹈罕见的。甚至在古代顶瓯而舞时也是&口噙相竹,击节堪听&的。舞者随视觉形象流动而产生的听觉冲击力,也体现了二元归一的精神。
三、从蒙古舞蹈语汇的情愫感染力看其美学精神 &&&&& 舞蹈应当是人在强烈感情驱动下的必然表现,因而蕴涵着浓郁民族情愫的体态动作流程是蒙古舞在吸引人的同时能够感染人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民间舞蹈是以道具为其命名或以宗教词汇为其命名的,前者如《筷子舞》、《灯舞》等等,后者如《查玛舞》、《萨满舞》等等。感情的表达是因人而异、随机碰撞出来的。当代的蒙古舞创作却是以题目说明要表达的感情,例如打倒&四人帮&之后的女性独舞《牧民的喜悦》就直接表达了主题,非常鲜明。一般地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达符号形成的创造&,动作即舞蹈的符号形式,是来自习性动作和生理机能的表情达意的手段。从男性舞蹈语汇的以胯为轴、脚底生花的奔放,到女性舞蹈语汇的以腰为轴、行不动袍的庄重,都带有蒙古族特有的感情色彩:歌颂草原、歌颂母亲、歌颂爱情、歌颂生命;赞美勇武、赞美自然;表达祝福、表达愿望。这都是悦人心灵的关键。蒙古舞的体态符号系统是多样的,&形&意相对&使之更具有生命的意义。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蒙古族舞蹈的灵魂,由此派生出的语汇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外显式的,一类是内敛式的。前者主要出现在男性舞蹈中,后者主要出现在女性舞蹈中,不论语汇的区别有多么大,其挺拔的身姿、舒展的肢体、开阔的胸襟、刚劲的步伐、向上的体态是相通一致的,加之把表情、姿势、动律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表达感情的意会符号,虽然不可言传,却可以感染观众,因为这是草原赋予的真诚、自信、自豪的形体化诉说,是脱离了这一方水土、这一个民族所见不到的。其中男性的刚烈、威重,女性的温柔、坚忍同样是二元归一的表达。情,是蒙古族舞蹈之所以美妙的灵魂。
&&&& 蒙古舞的美学魅力是永恒的,因为蒙古族美学精神的内核是二元归一的尽善尽美,因此作为世界艺术瑰宝的蒙古族舞蹈语汇以其五彩缤纷、个性鲜明的视觉形象传达着其民族的美学精神而永恒!
呼日乐 12月19号晚上南艺音乐厅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闪亮之星VCR-呼日乐 12月19号晚上南艺音乐厅 我们相约啊~~~&
舞蹈教育家赵林平
《盅·碗·筷》荣获第八届“荷花奖”作品金奖
《盅&碗&筷》巧妙地融合了蒙古族盅子舞、顶碗舞和筷子舞。
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于11月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颁奖晚会,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选送的舞蹈《盅碗筷》获得群舞组作品金奖。
男女群舞《盅碗筷》由剧院青年编导呼格吉勒图创作,青年舞蹈演员朱虹、特古斯、那日素等24人表演。该舞蹈取材于鄂尔多斯古老的文化和沸腾的牧民生活沃土中,它将雄健有力、节奏强烈的筷子舞和细腻柔美的盅碗舞进行融汇创新,饱蘸深情地展现了鄂尔多斯大地上蒙古族人民乐观幽默的性情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该舞蹈前不久在全国第九届舞蹈大赛中获奖。
中国舞蹈&荷花奖&是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市、14个民族的51个作品入围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了7个金奖。
评奖结束后,歌舞剧院参赛人员响应大赛主办方号召,走进贵州农村、乡镇参加了&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
内蒙古民族舞蹈专场演出在京上演
10月14日晚,陈至立等领导与老中青艺术家合影留念。& & 10 月14 日晚, 北京展览馆剧场内座无虚席,欢快的舞蹈《马舞映画》拉开了舞悦内蒙古&&&民族舞蹈精品专场演出的序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与首都近3000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舞悦内蒙古&&&民族舞蹈精品专场演出是天堂草原&&&内蒙古北京文化艺术周活动内容之一。整场晚会由&舞悦&、&舞跃&和&舞越&三个篇章组成,通过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盅、碗、筷等舞蹈的发展来解读蒙古族舞蹈的创新和演变,诠释了&歌海舞乡&的无穷魅力。贾作光、斯琴塔日哈等老一辈舞蹈家与众多艺术工作者同台展示了不同时期的舞蹈艺术精品。《挤奶员舞》、《鄂尔多斯舞》、《搏克雄风》、《心中的歌》、《顶碗舞》、《盛装舞》等23支舞蹈在欢快的旋律、跃动的舞步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掌声和筷子的击打声响彻全场。(记者咏梅)
《马背上的女人》荣获了荷花奖编导金奖和最佳作曲奖
&&&&&& 11月5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8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颁奖晚会在贵阳市落下帷幕,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选送的独舞作品《马背上的女人》荣获了荷花奖编导金奖和最佳作曲奖。&&& 据了解,2011年第8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由中国文联、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舞蹈家协会、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选送,赵林平编导、诺敏表演的独舞作品《马背上的女人》,从来自全国各地的47个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了荷花奖编导金奖和最佳作曲奖,这是该作品继参加第6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荣获&专业院团单双三&作品铜奖后,又一次在全国性舞蹈比赛中获奖。同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选送的另一部独舞作品《月光下的萨日娜》荣获了本次大赛的表演铜奖。
本文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人的新闻主页 关注你最关心的新闻 原文地址:本文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人的新闻主页 关注你最关心的新闻 原文地址: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蒙古国最大疆域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