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把调查的数字分组资料进行分组.其主要任务有哪些

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把调查的数字资料进行分组.其主要任务有哪些_百度知道
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把调查的数字资料进行分组.其主要任务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2年1月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小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2年1月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小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技术(习题参考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社会调查方法》讲义:第十三章 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是研究资料的基础,是研究阶段的第一项工作。调查阶段搜集的资
  料,有文字资料、数据资料、视听资料、实物资料、问卷资料等不同的类型。
  本章所讲的主要是文字资料、数据资料和问卷资料的整理。
  第一节 整理资料的意义和原则
  要做好整理资料工作,首先应该弄清楚它的重要意义和一般原则。
  一、整理资料的重要意义
  整理资料,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核、检验、分类、汇编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工作过程。
  整理资料的重要意义在于:
  (1)它是提高调查资料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必要步骤。
  调查资料必须在研究阶段的开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整理,以区分资料的真假和精粗,消除资料中的假、错、缺、冗等现象,以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从一定意义上说,整理资料实际上是对调查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必要时还应该组织力量进行补充调查。通过整理工作,调查资料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就会大大提高。
  (2)它是研究资料的重要基础。
  研究阶段的任务在于获得正确的结论,就必须把各种资料的差错、特别是数据的差错消灭在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之前。整理调查资料,坚决纠正或淘汰一切不合格的资料,这是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3)它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每次社会调查都应该认真整理调查的原始资料,以便于长期保存和今后研究。实践证明,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始调查资料,往往具有长久的研究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总之,如果说调查阶段是认识的感性阶段、研究阶段是认识的理性阶段的话,那么,整理资料则是从调查阶段过渡到研究阶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二、整理资料的一般原则
  (1)真实性原则。整理所得的资料必须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而不是虚假的、主观杜撰的。真实性原则,是整理资料首要的、最根本的原则。
  (2)准确性原则。
  整理后的资料,事实要准确,数据更要准确。当然,对准确性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以能说明问题为原则,而不是越精确越好。
  (3)完整性原则。
  整理反映某一社会现象的资料,应该尽可能地全面、完整,即既要有正面的、肯定的资料,又要有负面的、否定的资料;既要有主体的、主流的资料,又要有辅助的、支流的资料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全貌。
  (4)统一性原则。
  整理出来的资料要统一,包括调查的对象要统一,调查的指标及其操作定义要统一,调查的方法要统一,调查数据的计算公式、计量单位要统一,调查结果的表现形式要统一。
  (5)简明性原则。
  整理所得的资料应该尽可能地系统化、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情况。
  (6)新颖性原则。
  整理资料时,要尽可能用新的观点、新的角度来审视资科、组合资料,尽量避免按照陈旧的思路考虑问题,更不能简单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老路。只有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从调查资料的新视角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为创造性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整理资料应力求真实、准确、完整、统一和简明.并尽可能做到新颖。只有在这样的调查资料基础上,才能得出科学的调查结论。
  第二节 文字资料的整理
  社会调查中的文字资料有两大类,即实地观察、访问的记录和搜集的各种历史文献。整理文字资料的一般程序是:审查,分类,汇编。
  一、审查
  所谓审查,就是通过仔细推究和详尽考察,来判断、确定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格性。
  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可靠性审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审查,二是文字资料内容的可靠性审查。
  文字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审查,是指通过细究和考察以判明调查所得的文献资料、观察和访问记录等文字资料本身的真伪。
  它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①外观审查,即从作者、编者、出版者、版本、印刷技术、纸张等外在情况来判断文献的真伪。②内涵审查,即从文献的内容,使用的词汇、概念,写作的技巧和风格等内在情况来判断文献的真伪。
  观察和访问记录等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还可从记录的时间、地点、内容、语言、字迹和所使用的墨水等情况来判断其真伪。实践证明,那些内容贫乏、时间重叠或不填时间、语言雷同、字迹和墨水相同的记录,则可能是观察员、访问员伪造的记录。
  文字资料内容的可靠性审查,是指通过细究和考察以判明文字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
  它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①根据以往实践经验来判断资料的可靠性,如果发现资料中有明显违反实践经验的东西,那么就应该重新调查或核实。
  ②根据资料的内在逻辑来检验资料的可靠性,如果发现资料内容有逻辑矛盾,或者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那么就应该对这些资料重新核实或做补充调查。
  ③根据资料的来源来判断资料的可靠性。一般地说,当事人反映的情况比局外人反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多数人反映的情况比少数人反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有文字记录的情况比在人群中口耳相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多种来源互相印证的情况比单一来源反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引用率高的文献比引用率低的文献可靠性大一些。
  文字资料的合格性审查,主要是审查文字资料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如果对调查对象的选择违背了设计要求,调查指标的解释和操作定义的使用发生了错误,有关数据的计算公式不正确、计量单位不统一,或者对询问问题的回答不完整、不符合要求,甚至答非所问,以及记录的字迹无法辨认等等,都应该列入不合格的调查资料。
  对不真实或不合格的调查资料,一般都应该进行补充调查,使之成为真实的、合格的调查资料;在无法进行补充调查时,就应该坚决剔除,弃之不用,以免影响整个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二、分类
  文字资料的分类,就是根据文字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的过程。 
  文字资料的分类有两种方法,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前分类,就是在设计调查提纲和表格时,就按照事物或现象的类别设计调查指标,然后再按分类指标调查资料、整理资料。这样,分类工作在调查前就安排好了。如有结构观察的卡片、标准化访问的记录等大都采取前分类方法。
  后分类,是指在调查资料搜集起来之后,再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它们分别集合成类。如文献调查的资料。
  分类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分类标准。
  正确确定分类标准的四条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即分类标准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②客观性原则,即分类标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③互斥性原则,即分类后的各种类别必须互相排斥,每一条资料只能归于某一类,而不能既属于这一类别、又属于那一类别。
  ④完整性原则,即分类后的各种类别必须完整,每一条资料都应该有所归属,而不应该有任何遗漏。
  分类的意义在于:
  ①它是认识社会现象的初步成果。
  ②它是揭示事物内部结构的前提。要揭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必须首先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分类就是根据一定标准把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因而它就成为揭示事物内部结构的必要前提。
  ③它是研究不同类别事物之间关系的基础。
  三、汇编
  汇编,就是按照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对分类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编辑,使之成为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系统、完整、集中、简明的材料。
  对分类资料进行汇编,首先,应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使汇编后的资料既能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真实情况,又能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其次,要对分类资料进行初步加工。例如,给各种资料加上标题,重要的部分标上各种符号,对各种资料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编上序号等等。
  资料汇编的基本要求是:
  一要完整和系统。所有可用的资料都要汇编到一起,大类小类要层次分明,井井有条,能系统、完整地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全貌。
  二要简明和集中。要用尽可能简短、明了的文字,集中地说明调查对象总体的具体情况,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如有必要,还可对资料的价值和作用等作些简短述评,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第三节 数字资料的整理
  数字资料的整理,一般要经过检验、分组、汇总、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等四个步骤。
  一、检验
  检验,就是检查、验证各种数字资料是否完整和正确。
  数字资料的完整性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检查应该调查的单位和每个单位应该填报的表格是否齐全,有没有漏单位或漏表格现象;
  ②检查每张调查表格的填写是否完整,有没有缺报的指标或漏填的内容。
  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检验,就是看数字资料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计算是否正确。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检验,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1)经验判断,就是根据已有经验来判断数字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如已知某单位比较落后,而数字资料却超过了先进单位,那么,对这些数字资料就应该进一步调查核实。反之,也应该如此。
  (2)逻辑检验,就是从数据的逻辑关系来检验数字资料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正确的数据应该是符合逻辑的,而不符合逻辑的数据则可能是不正确的。比如,收入与支出。
  (3)计算审核,就是通过各种数学运算来审核数据资料有无差错。比如,各分组数字之和是否等于总数,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相加是否等于百分之百。
  通过检验发现的各种问题,或表格不齐,或答案不全,或数字不真,或计算错误等等,都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充或更正。对于一切无法补充或更正的数字资料,都应该作为无效资料剔除不计,以免影响整个数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分组 
  分组,就是按照一定标志,把调查的数字资料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分组的目的在于,反映各组事物的数量特征,考察总体内部各组事物的构成状况,研究总体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等等。
  分组的一般步骤是: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界限,编制变量数列。
  (一)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依据。常用的分组标志有四种,即质量标志、数量标志、空间标志和时间标志。
  (1)质量标志,就是按事物的性质或类别分组。例如,人口可按性别分为男人和女人,可按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按质量标志分组,可以把不同性质或类别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认识不同质的事物的数量特征,有利于对不同质的事物进行对比研究。
  (2)数量标志,就是按事物的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比例等数量特征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可以把不同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比例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从数量上准确认识客观事物,有利于对不同数量特征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3)空间标志,就是按事物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等空间特性分组。按空间标志分组,可以把不同地域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了解事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有利于对不同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内的事物进行对比研究。
  (4)时间标志,就是按事物的持续性和先后顺序分组。按时间标志分组,可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认识事物在不同时点或时期的变化,有利于揭示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
  上述四种标志是最基本的分组标志。在这四种标志基础上,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组合成多种多样的复合标志。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关部门规定,特大型工业企业的标准是:钢铁联合企业,①年产钢150万吨及以上;②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0亿元及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复合标志中质量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具体内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任何复合标志都离不开上述四种基本标志,都是在这些基本标志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
  选择分组标志,是数字资料分组中的关键问题。因为,分组标志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分组的科学性,关系到分组结果能否正确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慎重选择分组标志。
  (二)确定分组界限
  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间隔限度。确定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的确定和计算等内容。
  (1)组数,就是组的数量。组数的确定,应从实际出发。
  当数量标志变动范围很小,而且标志值项数不多时,可直接将每个标志值确定为一组。这时,组数等于数量标志值的项数。例如,调查农村7~12岁学龄儿童入学率,就可将每一岁的儿童确定为一组。
  当数量标志变动范围很大,而且标志值项数又很多时,就可将邻近的几个标志值合为一组,以减少组的数量。例如,调查人口的年龄结构,就可将邻近的5个年龄合为一组,这样可大大减少组数。对标志值项数较多的数字资料分组,以分成5~7组为宜,组数应尽可能是奇数,而避免是偶数。
  (2)组距,就是各组中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间的距离。
  确定组距后,应编制组距数列。编制的组距数列,各组组距相等的,叫等组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叫不等组距数列。
  确定组距数列时,究竟采用等组距数列还是不等组距数列,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如编制等组距数列,应先确定组数,再用全部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即全距除以组数,就可得出组距的大小。
  如编制不等组距数列,就应根据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组距。例如,从21世纪初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对农民中的贫困户、温饱户、小康户、宽裕户和富裕户分组时,一般是按不等组距数列确定组距: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元的为温饱户;元的为小康户;元的为宽裕户;8000元以上的为富裕户。
  (3)组限,就是组距两端数值的限度。一般将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数值)称为下限,终点数值(最大数值)称为上限。
  组限有两种表现形,一种是封闭式组限,即在变量数列中最小组的下限值和最大组的上限值都是确定的;一种是开口式组限,即在变量数列中最小组的下限值或最大组的上限值是不确定的。
  划分组限后,如果某一数值正好与某一组组限的起点值或终点值相同,就应该遵循统计学中的&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将某一数值划归属于下限的那一组。
  (4)组中值,就是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组中值是根据各组组距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确定的。
  封闭式组距数列组中值的计算公式是: 组中值=(下限+上限)/2
  开口式组距数列组中值的计算公式是:
   缺下限的组中值=开口组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
   缺上限的组中值=开口组下限+相邻组的组局/2
  (三)编制变量数列
  数量标志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统计上称为变量。把数量标志的不同数值编制为数列,称为编制变量数列。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界限之后,就可编制变量数列了,即把各数量标志的数值汇总归入适当的变量数列表中。
  通常有如下几种常用的变量数列表:
  (1)按质量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3)按空间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4)按时间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三、汇总
  所谓汇总,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把分组后的数据汇集至有关表格中,并进行计算和加总,以集中、系统的形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情况。
  汇总的方法,可分为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两大类。
  手工汇总的具体方法有:
  ①画记法,就是在汇总表的相应组内,先用画点或画线作为记号,然后再汇总的方法。
  ②折叠法,就是按照相同项目或指标栏次,把表格一张张折叠、排列和对齐,然后再加总的方法。
  ③分表法,就是按照汇总,要求将调查表分类,然后分别计算、加总的方法。
  ④过录法,就是先将调查资料过录到预先设计的过录表或汇总表上,然后计算、加总的方法。
  ⑤卡片法,就是利用特制的卡片摘录有关数据,然后分组汇总的方法。
  这五种方法中,前三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易出错漏;后两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费时较多。具体运用时,应根据汇总要求和主客观条件做适当选择。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手工汇总方法正逐渐为计算机汇总方法所代替。
  四、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汇总的数字资料,一般都要通过表格或图形表现出来,为此,就要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一)统计表的制作
  统计表是表述数字资料的主要形式,它具有系统、完整、简明、集中的特点,而且便于计算、查找和作对比研究。狭义地讲,则是指记载汇总结果和公布统计资料的表式。这里讲的统计表,是就狭义而言的。
  1.统计表的结构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一般由标题、标目(横标目、纵标目)、数字、表注等要素构成。
  标题,就是统计表名称,它简要说明表中统计资料的内容,一般位于统计表的顶端中部。
  标目,标目分横标目和纵标目。横标目,在标的左面,说明总体各组和各单位的标志。纵标目,在标的右上方,说明总体各组或各单位的指标。
  数字,是统计表的主体,一般用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说明有关指标的数量特征。
  表注,对统计表的资料来源和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
  从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组成。
  主词,统计表要说明的总体或总体各组、各单位的名称,在左方。
  宾词,统计表要说明的各种指标,在右方。
  2.统计表的分类
  (1)按主词结构,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简单表,即主词未作任何分组的统计表。
  分组表,即主词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
  复合表,即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的统计表。
  (2)按宾词结构,可作两种设计,即简单设计和复合设计。
  宾词的简单设计,就是把宾词的各个指标平行排列。
  宾词的复合设计,把宾词的各个指标结合起来作相互重叠的设计。
  3.制作统计表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标题的文字应该简明,以确切说明表的主要内容为原则。
  (2)横标目和纵标目的概念要明确,排列顺序要符合逻辑,一般是先局部,后全体;如果局部项目较多,则应先列合计,后列局部,并给栏目编号,标明栏目之间的关系。跨页时,纵横标目应照原表列出。
  (3)表的上下两端画粗线,左右两端一般应为开口式。纵标目之间画细线,横标目与数字之间一般不画线或画细线。
  (4)表中的数字要填写整齐,对准位数。下行与上行数字相同时,不应用&同上&或别的符号表示,而应填写实际数字。
  (5)表注要简明。&资料来源&要说明作者、书刊名、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数字行里不应混杂文字,凡需说明的问题,一律写入表注。
  (二)统计图的制作
  统计图是表现数字资料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概括、活泼、醒目等特点,可使读者一目了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统计图可分为几何图、象形图、统计地图和复合图四
  种类型。
  1.几何图
  几何图就是利用点、线、面来表示统计资料的图形。它包括条形图、平面图或立体图、曲线图、雷达图等。
  (1)条形图,常用的有单式条形图、复式条形图、断式条形图和条形结构图等几种。
  (2)平面图,常用的有方形图和圆形图两大类。方形图,可分为正方形图、单位方形图等几种;圆形图,可分为整圆结构图和散圆结构图等若干种。
  (3)立体图,常用的有方形立体图、圆形立体图和锥形立体图等几种。
  (4)曲线图,常用的有动态曲线图、分布曲线图、依存关系曲线图、折线图等几种。
  (5)雷达图,有11维雷达图及5维雷达图。
  2.象形图
  象形图就是按照调查对象本身的实物形象来表示统计资料的图形,常用的有长度象形图和单位象形图等几种。
  3.统计地图
  统计地图就是以地图为底景,用点纹、线纹或象形图来表现统计资料在地域上分布状况的图形,常用的有点纹统计地图和象形统计地图等几种。
  4.复合图
  复合图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统计图复合而成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曲线图的复合图、条形图象形图的复合图和方形立体图统计地图的复合图等。
  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根据绘图目的和统计资料本身的特性选取适合的图形。②图示的内容应简明、突出重点;图示的标题、数字和文字说明等应清晰,一目了然。③图形设计要科学,数据计算要准确,图示表现要真实。④绘制的统计图,要美观、大方、生动、鲜明,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四节 问卷资料的整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卷调查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调查方法,因而有必要专门探讨一下有关问卷资料的整理问题。
  一、问卷的审查
  对问卷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①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
  ②调查指标的理解和操作定义的操作是否出现误差;
  ③对询问问题的回答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
  ④回答填写的数据是否真实、准确;
  ⑤对问卷中设计的检验性问题的回答是否经得起检验;
  ⑥如果是访问问卷,还应该审查访问员访谈的起止时间、对回答的评价和复核员的复核意见是否填写得完整、符合要求。
  此外,还要检查是否有漏填的项目,填写问卷的字迹是否清楚等等。
  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该进行适当处置。处置的原则是:
  (1)凡在问卷已有答案中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应该在审查过程中立即予以更正,以免时过境迁又遗忘了,留下质量隐患。
  (2)凡在问卷已有答案中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应该力争通过补充调查弥补问卷填写的缺陷,努力使这些问卷成为基本合格的问卷。
  (3)凡既无法进行补充调查、又无法采取其他措施弥补的不合格回答,可对该项目作无回答或无效回答处理。
  (4)凡调查对象的选择违背原设计方案的问卷,以及问卷中的主要内容填写错误而且无法弥补的问卷,均应作为不合格问卷坚决予以淘汰。
  总之,通过审查要努力提高问卷合格率和项目合格率,坚决淘汰一切不合格问卷和不合格项目。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问卷调查的基本质量。
  二、开放型回答的后编码
  问卷中的开放型回答,由于回答的种类及其数量事先无法估计,因而只有在调查结束之后再做后编码。后编码的具体做法是:
  (1)预分类和预编码。就是在问卷总数中任意选择10%左右的问卷,把对有关问题的回答分类罗列出来并编码,从而形成预分类和预编码。这时,分类应该尽可能详尽一些,只有这样才便于以后的选择和归并。
  (2)&对号入座&和&不断加座&。就是按照预分类的类别和预编码的代码,对另90%左右问卷中有关问题的回答&对号入座&进行分类和编码。如果在这些问卷的有关回答中,发现了预分类中没有的新回答类别,就在预分类中&加座&,即增加一个新类别;同时在预编码中也&加座&,即增加一个新代码。这样,&不断加座&的结果必然是预分类和预编码的清单越来越长,直至把开放型回答的全部答案都包括进去为止。
  (3)选择、归并分类类别和编码。按照研究需要,对预分类清单的类别进行选择和归并,即归并相近类别,保留有用类别,删除无用类别。最后,对选择归并后定型的回答类别正式编码,从而完成后编码工作。
  三、数据的录入
  问卷的数据只有录入计算机,才能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研究。数据录入是计算机汇总和整理问卷资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计算机对数据、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数据录入工作:一要高度重视,不仅计算机录入员要高度重视,而且调查研究的组织者、领导者也要高度重视。特别是要为录入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提出严格要求,并及时进行检查。二要非常认真,即要认真阅读问卷、认真输入数据,一丝不苟、一字不差地做好录入工作。三要反复校对,即要录入一段、校对一段,既可由录入员本人校对,也可换人校对,力争把数据录入的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此外,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好采取双录入方法&&既可以是一
  个录人员录入两次,也可以是两个录入员分别录入,然后互相校对、互相纠错,这样就有可能基本上消除录入的差错。 
e书题库免费下载
推荐的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分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