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4月8号投得13200元、不是说每天读点投资学反144元吗?可到现在才240元、让我怎么相信呢

《“大肚子”风波》(官场轶事系列小小说)1(13200字
 《“大肚子”风波》(官场轶事系列小小说)1(13200字)
  作者:万俊华
  1 祸福
  唉!唉!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呐?老同学气馁地说。
  老同学,近来你怎么老是这样唉声叹气的?有什么大事值得你这么想不开呐?说出来听听。也许,我可以帮上你一点什么忙呢。我说。
  还说呢,都怪你。老同学没好气地说:我这次算是让你害惨了。
  你出了事,怎么能怪我哟?我假装不解:说来听听。
  算了,不怪你。怪只怪我运气不好。老同学自认倒霉:好不容易轮到我赏月了,月光却不亮了。
  哦,我知道了。我直奔主题:你老兄官运不济了?
  你怎么知道?唉!老同学有气无力地说:怪只怪我祖坟没葬好呀。
  我一猜就中。你信不信?我歪着头说:上次我们同学聚会时,我说了个“跑官”的故事,你都听得入迷了。
  这一下可触到了他的敏感神经:我比那“炮弹不集中”的那小子还要惨。他还戴了个“拖斗”,可我却真正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上次我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乡书记提拔当副县长,乡长接了书记。而乡党委党群书记、政法书记和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三人把眼睛都盯上了乡长的位置。最后是,一个当了乡长,一个调外乡当了乡长,只有一位老兄在原地、原位没动,上面只是给他戴了个“拖斗”,括号:享受正科级待遇。究其原因:10万元送了好几位领导。得出结论:“炮弹不集中”!经验教训:要跑官,就要“集中炮弹”对准一位能拍板的领导“开火”!
  听完这个故事,这位老同学茅塞顿开。回家后,就与老婆商量好,集中家资5万,跑到银行贷款5万,用10万元“炮轰”了一下县长。县长立即答应:提拔一级并安排个有权的位置。看来,炮弹集中轰炸果然是个绝招。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位老同学即将走马上任之际,县长出事被“双规”了。
  原来,公安局在一次突击行动中,抓到一个诈骗犯。他供出,前不久,他写了5封诈骗信,分发给了5个县的县长。要他们汇款10万元,到他的帐户中。否则,要到纪检问门举报他们犯罪事实。其他4县县长都没汇款,就老同学的县长如数汇了款。诈骗犯被抓,结果可想而知。
  想不到我的一个“跑官段子”,就让你白白损失了这么多钱。我同情且自责地说:都怪我。
  这怎么能怪你呢?怪只怪我运气不好。老同学想了想说:我真后悔没早些时找县长。也许我今天早就是一方“诸侯”了。
  老同学,你也不要太难过。不是说你,也许你就没有掌大权的命。我劝说老同学:凡是还是想开些的好。
  一月之后,新县长产生了。又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本来就属于老同学的位置——梅花乡乡长,让团县委一位副书记“高薪”夺标!
  一个百年未遇的汛期来了。梅花乡境内倒塌了一段河堤:冲毁稻田十几万亩,房屋数千幢,淹死5人,伤者无数。
  出了件这么大的事,乡长再拼命也无济于事,终因失职罪被判了5年徒刑。
  【导读】本文通过两位同学的对话,道出了一段官场无常,祸、福难料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新版故事。具有较强的警示性。人生亦然。
(原载《文学与人生》2007年第6期、《现代女报.社会周刊》日、《微型小说选刊》2007年第24期转载)
  评论:看《祸福》谈祸福
  &&&&&&&&&&&&&
  万俊华的《祸福》(载《微刊》2007年第24期)是一篇反映现实社会中官场腐败现象的微型小说,但同时又是讲述人们关于祸福的故事,读来很受启发。
  小说中,老同学因为一次同学聚会时听说了个“跑官”的故事,顿时茅塞顿开,吸取了上次“跑官”炮弹不集中的教训,决定出资10万元“炮轰”一下县长。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眼看着就要走马上任了,可这时候县长却出事被“双规”了。结果,乡长的位置就这样与老同学擦肩而过,却让团县委的一位副书记“高薪”夺标!可是好景不长,一个百年未遇的汛期来了,使得乡里损失惨重,乡长也因为失职罪被判5年徒刑。本应该到手的乡长的这把交椅,却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的屁股坐在上面。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不愉悦!但当听说乡长因为乡里遭遇汛期被判刑又幸灾乐祸。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啊,看了《祸福》,我深有感触:生活就像是一个大商场,对我们都有太多的诱惑,而人活着又总是会有太多的欲望。正好这些诱惑与欲望一拍即合,所以常常会使得人们抱着侥幸的心理做出一些令人后悔的举动。小说通过同学的几次对话,表面是在揭示现实社会官场中的丑恶现象,而深层意思却是要告诉我们:许多人做事采用同样的方式,却常常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让人们在高兴的时候千万要悠着点儿,失落之余也要不忘保持乐观的心态。因为是福是祸,我们谁都无法预料。
  &&&&&&&&&&&&&&&&&&&&&&&&&&&&
(《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7期用稿)
 & 2 池鱼
  你知道吗?老朋友神秘兮兮地说:中院的何院长出事了!
  何院长在人们心目中是位非常廉洁、正派、严格执法的领导。我纳闷了:他怎么会执法犯法呢?他是怎么出事的啊?
  何院长到一个相好的女人家过夜,被公安盯上了。老朋友说。
我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原来不就是个小小的作风问题吗?我大笑起来:这算什么事啊?在他们那个级别里,不就是小菜一碟嘛!愧你还好意思说呢。
  你先别急嘛,听我把活说完。朋友接着说:你哪里知道其中的原因。也算他倒霉,坏就坏在女人身上。
  哦。那他到底出了什么事?又是怎样让公安盯上的呢?我心急了。
  说来话长。于是,老朋友给我讲述了一段有趣的轶事……
  这天,一位姓王的局长到一位相好的女人家过夜,被公安盯上了。
  原来,王局长相好的这个女人染上了毒品。这女人不但吸毒并且还贩毒,被公安机关监控了。这就是说,凡是与这个女人有接触的人或打给她的电话,都要受到监控。这一切,王局长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情。王局长这时到她家过夜,正好碰到枪口上了。
  于是,公安机关马上提审这个女人。这女人一下子就把这位王局长给她买房、买车的事以及其它一些违法之事全都抖了出来。这样,王局长也就理所当然地被监控了。
  又一天,有一个拍卖行的女人打电话给这位王局长,叫他晚上到她家去,说是老公出差了。于是,这位王局长就兴致勃勃地来到这个女人家过了一夜。
  经过提审王局长,他又把非法为这个女人弄到第一桶金,如何运作开办企业以及拍卖行的罪状,一五一十地交待了出来。
  顺藤摸瓜,这个拍卖行的女人也被监控了。问题是,这女人还浑然不觉。关键是,这女人还和何院长交往甚密,有一腿。
  偏巧,这晚何院长鬼使神差地来和这个女人幽会,结果同样也被享受到了监控待遇。经过突击审查,拍卖行的这个女人,又将何院长曾帮她接单法院拍卖业务,从中牟取非法所得二百多万元的犯罪事实和盘托了出来。
  哦,原来如此。听了半天,我终于弄明白了这个新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
  唉!老朋友感叹地说:红颜祸水呀!
  唉!我也若有所思:是的,城门失火,能殃及池鱼。如果“城门”没“失火”呢?这些个漏网之“鱼”,不就可以继续在水中逍遥自在地畅游了吗?
是呀,“城门”要多少年才会发生一次“失火”现象呢?谁也无法预料。老朋友不无忧虑地说:就算“城门”“失火”了,可以殃及“池鱼”。可“塘鱼”、“河鱼”、“江鱼”、“海鱼”呢?它们不还是殃及不到了吗?!
  【导读】本文围绕女人这一主线展开,虽寥寥数语,却环环相扣,牵出了两位貌似廉洁实属腐败分子。警示作用明显。通过采取开头、结尾对话形式,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有回味。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标题定为“池鱼”,颇有寓意。
(原载《微型小说选刊》2007年第9期创作园地、《毕节日报》日、《杂文月刊》2008年8月上)
   3 回归
  石磊明大学毕业顺利考上公务员,在机关一呆就是7年。随着与他同时进入机关的人一个个都提拔带长后,当初他那点考上大学、当上公务员的优越感早就被无缘当官的阴影笼罩了起来。
怎样才能弄到个一官半职?这已成了他当前最大的一块心病。
  要想当官,这得有关系。可他,既无有权的父母亲朋,又无雄厚的经济基础。何来关系?正当他失望之至、成天唉声叹气之际,他生命中的一位“贵人”好朋友三喜出现了。
  想当官没路子是不是?三喜开导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铺路要钱,可我没有。石磊明实话实说。
  银行,知道啵?贷款,会啵?三喜越说越来劲:这也叫投资,懂啵?只要当上官后,这钱保你成倍赚回来。
  三喜有位朋友,在大医院工作。成天身边大、小官员不断,美女如云。别看他没什么官职,可办起事来,还从来没有失过手。他答应帮忙后,请了石磊明县委的一位分管干部的副书记和美媚吃饭、唱歌、打牌。当然,华去4000多元得由石磊明买单。
不想这位副书记牌技太臭,一晚上输给美媚2000多元。临行丢下一句话:说是请我吃饭,还不知道谁请谁呢。听话听音,于是,今晚石磊明又多开支了2000多元。
  从此,石磊明开始进入了一种新的烦恼。这么与你说吧,人家一年只要送三个节,可石磊明仅仅在副书记身上,就要送到8个节的礼(三节之外,副书记及父母、老婆、女儿的生日)。更有甚者,医院那位朋友,三天两头就会请人吃饭、唱歌、打牌,一次至少3000元。半夜来个电话,石磊明就要屁颠屁颠地赶去买单。
  两年之后,好不容易熬到提拔为科长了,可三位“恩人”的报答可就是一辈子的事了。那天半夜,医院那位朋友叫石磊明去买单,因他有应酬,当晚没去。等到第二天将钱送去时,早被医院那位朋友骂得狗血喷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你信不信,我可以把你托上去,也就可以把你拉下来!
  有这么多应酬,于是乎,当了科长的石磊明比没当科长前心中反而更加苦恼了:早知如此,不该当初呀。
  不错,这苦确实是他自找的。可他哪知道,这些努力,原来都是往自己脖子上套枷锁呢?看看这世上,像石磊明那样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上枷锁的人还会少吗?
  不久,因为石磊明县委那位副书记送钱给上级领导,上级领导出事了,他卖官买官的事也就暴露了。医院那位朋友,还有石磊明都受到了牵连,石磊明科长这顶帽子自然而然也就给撸掉了。
  石磊明总算熬出了头。是呀,从此,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人要送,晚上也不必半夜起来去陪人、买单。你说,人要不做违心事,他怎能不开心了呢?现如今的他,正应验了那句老生常谈:无官一身轻,万岁老百姓! 
为了当官,惹来一身麻烦。科长没当多久,最后又回归为老百姓一个。经历了这次变故,石磊明总算弄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事,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呀。
   4 真的不一样
老公,你在机关一呆就是10多年,至今还无一官半职。妻子无奈地说:你真让我好失望呀。
当不当官那是领导的事,石磊说:我只要做好工作就行了。
而与你同来的,或比你来的还晚的同事们,不一个个都走上领导岗位了吗?妻子开导起来:难道说,这么多年来你工作还没做好吗?问题不在这里。
那在哪里?石磊随意地问了一句。
活动。妻子吹起了枕边风: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
活动?石磊反问了一句:要怎么活动?
你不是有位同学在省里领导身边工作吗?妻子终于把话挑明了:找他准行。
万般无奈之下,石磊只好厚着脸皮去找一位省级领导的秘书同学,请他为自己与县委书记做个说客。
  几天之后。老同学来电:王书记说,你从来就没找过他,是吧?
  是呀,他办公室门前找他的人天天都排成了“长龙”,我争得过人家吗?石磊说。
  王书记说,你没找过他,他哪里知道你的想法呢?老同学接着说:你去找他,把自己想当什么官的愿望与他谈谈。
  不会吧?石磊不解地问:要我与书记说想当什么官?我哪好意思开口?他不会说我跑官要官吗?
  下了几天的决心,正当石磊准备开完会后去找王书记时,会上王书记的讲话却让他吓出一身冷汗:就在昨天,有人送我一块我见都没见过的金表,说是想当什么官。像这样成天不思工作只想跑官要官的人,我能提拔他吗?在我这儿门都没有!
  老同学,我差点被你害惨了。会议一结束,石磊就迫不急待地告诉了老同学会上情况。
  老同学,你也太不了解现在官场中游戏规则了。你就不懂,虽然都是去找领导要官,但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有人打了招呼与没人打招呼就是不一样呀。这么与你说吧。老同学一字一句解说起来:
  有人打了招呼的去找领导,那是要求进步,那是敢于勇挑重担;没人打招呼的,那不就是向组织跑官要官还能会是什么呢?
  哦,原来如此。石磊顿觉茅塞顿开,心中有数了。
  事后,当石磊还是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带上红包去找领导,提出自己想当某某副局长时,想不到领导的话语和老同学所言如出一辙:年青人要求进步,敢于勇挑重担,这是好事呀。
不久,石磊真的就如愿以偿了。
  (原载《贵州政协报》日原名《茅塞顿开》、《萍乡日报·赣西都市》日原名《茅塞顿开》、《杂文月刊》2008年12月(上)原名《茅塞顿开》)
  5 头版头条
  你怎么还在宣传部呀?一位老朋友见了面就要与我提起这句话:一个人一生没在宣传部工作过,是一大遗憾!可一生总是在宣传部做,也是一大遗憾呀!
  我倒想呀,谁愿在这清水衙门里做事?可怎么走呀?领导从来就不记得我。
  你没找过领导吧?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想呀,你不与领导说,领导怎么会知道你的想法呢?
  这倒也是。仔细想想是有道理。
  于是有一天,乘无人之机,我带着一篇刚写好的稿件,来到书记办公室:王书记,我写了篇争取上省报头版头条的稿件,请你审定。看他露出了一丝微笑,我赶紧把我想到基层当书记的意思向他表白了。
  你在宣传部也工作了10多年了吧?是应该动动了。就这要求?好,没问题!想不到书记这么爽快就答应了。
  临行,书记又交待了一句:这稿晚上送到我家看看。
  一星期后,稿件在省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那当时,书记别提多高兴,我想这次我的事算是有“门”了。
  半月后,县里调整了一批干部,我居然榜上无名!
  据内部消息:书记在定人会上提到了我,大家也都同意,可他最后又说了一句:他这么会写,要是走了这宣传工作不就要撂下来了吗?这次还是不行,等下次吧。
  会写也不让走!世上哪有这样的怪事?这不是叫人不要努力工作吗?
  又是那位老朋友一语道破天机:会写留你那是表面现象。那天晚上你不是到了书记家吗?老朋问:空手去的?
  不是,我不是还带了稿子嘛。
  就只带了稿子?老朋友瞪大着眼睛:你呀你,我说你什么好呢?
  是呀。我不解地问:还要带什么呀?
  你这人怎么就这样死心眼呢?老朋友来气了:你不送东西,人家凭什么帮你的忙呀?
  书记在大会上说了,不准给他送烟、送酒的。我理直气壮。
  说了不准送钱吗?老朋友又问。
  那到没有。我记得清楚。
  这不就结了!你知道吗?老朋友说:送那些东西已经过时了。你难道没听说过:换届换届,送钱比赛,送的钱多,提的越快,你若不送,大家莫怪吗?
  还有这种说法?我说:我是第一次听说。
  怎么没有?你还真以为领导只看你工作就会提拔你吗?你也太书生子气了。你知道官有四等吗?老朋友接着说:不收钱还办事的,是一等,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一等“空缺”;钱也收,也办事的,虽不怎么干净,但算是二等官;钱也不收,事也不办的,虽廉洁,却没有用,是三等官;收了钱不办事的,也少,是王八蛋,算四等官。
  哦,我说:你知道的还真多呢。吃一堑,长一智。又学到一招了。
  由于“政绩突出”,不久,书记提拔当副市长了。
  邻县调来的书记约法三章,其中就有一条:不准送钱送物!我接受上次教训,正话反听。送了5万过去,却没有收下。
  为这事,书记在大会上批评:有些同志把我的话当耳边风,给我送来5万元。成天不思工作,只会跑官要官,这样的人能重用吗?
  你说气人不气人?我气不打一处出:我到成了跑官要官的人!要不是你们这些当官的逼的,我能走到这一步吗?
  老朋友又来了:据我了解,这位书记不贪财,只贪色。如果能送个美女他用用,在他手里,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次你说什么我也不会听了。我说:我还是安心做我的老本行吧,继续爬我的格子。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那天,一不小心,我的一篇新闻稿《新风县里无白条》,在《人民日报》上发了个头版头条!
  这位书记由于“政绩突出”,也要上调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运气也跟着来了。这不?他临走马上任之前,却硬是先把我调到基层成了一方诸侯。
&&& 6 权当笑话
  在出差回来的火车上,一位外地朋友向我讲述了一段他以前那单位领导关于“讲话”的轶事——
  明天就是我们单位一个大型“民心工程”项目竣工的大喜日子。
  市里四套班子领导都要求要参加这个剪彩仪式。现在只缺一位领导到会讲话。
  请谁呢?先请了分管副市长,没空;又请了一位分管人大副主任,也没时间。局长只好硬着头皮去请分管的市委常委、农工部长。
  牛部长,局长小心翼翼、笑容可掬:明天想请你在剪彩仪式上作个重要讲话。好吗?
  王市长、何主任呢?牛部长慢条斯理地说:还是让他们其中一位讲话为好。
  他们都好忙,没空!局长一说完,就知失言了。心一下子跳到嗓子眼上了。
  只见牛部长把眼一瞪:他们都忙!就我没事干!边说边站了起来,伸出双手一推:你给我滚出去!
  这时,我挺身而出:部长,我们局长见了你这位大领导心里特别紧张,说错话了。你千万不要见怪!
  我再把局长拉了进来:你说是吧?
局长连连点头:是,是,是,你说得对。局长边走边说:我哪能不知道呢?你是常委,是全市的核心领导!其实,最忙的还不就是你嘛!
  片刻。看到局长像个三岁小孩站在那儿低头认罪的样子,牛部长考虑到工作不能受影响,加上自已也有点过火,就顺水推舟地说了句:把稿子拿来。
  第二天上午9时。在雄壮的乐曲声中,局长西装革履地像个新郎官样开始了主持人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佳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接着,局长声音洪亮地说: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各位佳宾、朋友们,为我们送来了这么多花圈!
  全场一片哗然。花篮怎么变成了花圈?
  局长自知又失言了。额头上一下子冒出10多颗豆大的汗珠:哦,不对!是花篮!
  在主持最后一项仪式时,他又说错话了:下面请各位领导下台剪彩!
  台上人好像没听到这句话似的,没一位领导起身。
  局长站在那儿呆若木鸡,一时场面十分尴尬。这时,我们一位副局长走了过去,机敏地接过话筒:下面请各位领导剪彩!大家鼓掌!
话音刚落,但见领导们一个个小心奕奕地弯腰下台,度着方步走来剪彩。
  听完这段轶事,我不太相信:世上哪有这么差劲的局长!
  信不信由你。这可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朋友说:就是因为这些个事,局长过了不久就下台了。
  嗬,道听途说的事,说得跟真的似的。谁信呢?我之所以把它记录下来,也就权当是个笑话讲给大家笑一笑、乐一乐,仅此而已。
&&&&&&&&&&&&&&&&&&&
(原载《杂文报》日)
&& 7 谁是好官
  南方一个省会城市。一年之内纠出了两个厅局级贪官。上半年一个是胡局长,下半年一个是贾厅长。虽然他俩都被政法机关绳之以法,但人们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却有着天壤之别。
  需要指出的是,他俩都是从同一个部队先后转业到地方任职的。因此,他俩都有着同一批战友、同事、朋友。
  胡局长先到地方。做了大官后,战友、同事、朋友中来找他帮忙的人络绎不绝。然而,凡来求他办事的,他一概不帮。战友、同事、朋友来到他府上,他一律做到三个“不”(尽管他确实有这个权):不受礼、不帮忙、不接待。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当他出事后,许多人拍手称快:这个无情无义的坏官抓得好!当初大家还以为他是个好廉洁的领导,哪知他是个大贪,小钱他根本看不上!
  贾厅长一来到地方,也有很多战友、同事、朋友来找他帮忙,他来者不拒。几千也好,几万也行。只要得了人家好处的,他都一一给予了帮助。所以,人们一提起他来,没有一个不说他好的。当听到他出事了,人们都不敢相信,很难过:这样的好官怎么就出事了呢?老天不公呀。
  谁也没有料到的是,贾厅长出事不久,凡是让他帮了忙的人,一个个先后被请进了检察院。不久,这些人有的被叛徒刑,有的被撤职,有的被开除党籍、公籍。
  于是,人们又开始怀疑这位好官:你怎能将我们大家送钱之事都告发了呢?弄得古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又在我们身上重演了呢,你也太不仗义了吧。
  直到有一天,一位参与办贾厅长案件的检察官,在一次和朋友聊天时,提起这件事,一下子泄露了“天机”。
那位贾厅长也真是的,自己出事就出事了,何必要牵扯上别人呢?朋友说。
  实际上,哪些送了他礼的人他都没说。检察官说。
  那哪些送礼的人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朋友问。
  你知道吗?检察官神秘地说:他家中有一本“人情帐”。
  什么?你说清楚点!朋友不解地问。
  好,你听我说。检察官说:原来,在贾厅长家中查到一本本子。内中将所有送礼人姓名,送了多少礼,一一记载在内。后面还有个备注,凡是已办好了事的均用红笔打了个勾。
  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朋友好奇地问:这不是害人吗?
  这还用问吗?检察官脱口而出:你想想,托你办事的人多了,你光用脑子记得住谁送了礼吗?送了多少礼吗?你帮人家办成事没有吗?
  哦,人多了,是记不住。朋友若有所思,他是为了还人情“债”呀。
  迷底终于解开了。为了不让送了礼的人白送,贾厅长才会有了这本“人情帐”。可正因为有了这本“人情帐”,才又害了那些送礼之人。当那些送礼者们,知道了这些情形后,都又不怪贾厅长了:他是怕忘记帮忙才记下我们的。他是出于好意。我们因之出了事,那是天意,怎能怪他?
  因此,在当地不少人们的心目中,贾厅长尽管是个贪官,但他还是位好官。至少,他比胡局长那一类贪官要好得多。
  朋友,谁是好官?你说呢?
(原载《杂文报》日、《大觉山》2008年第3期总第24期、《政工研究文摘》2008年第5期转载)
  8 原来自己是局长
  副团级干部石军顺利转业到地方任命为县档案局长。虽说部门不怎得,但不管怎么说,总还是一局之长吧。高兴之余,他本想把一些老战友请来庆贺一番,想不到他们来后所说的话,却让石军失望之极。
  档案局长有什么当头?战友A说: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去。
  到财政局当个副职,也比这正职强10倍。战友B说。
  现在这社会都讲究实惠,战友C说:你是有一仓库档案,可那又能值几个钱呀?
  战友们倒是没说错。上任之后,石军除了天天看到3个兵外,再也见不到其他人来。
  办公室的电话,除了偶尔三、五天有一、两个战友打进来一次外,再也听不到其他人的声音。
  有时实在坐的无聊,石军就好想下到基层去走走。别人不请,就自己找上门去,说是检查档案工作。
  可是等到了乡镇,书记、乡镇长,就连副乡镇长全都有事,不来接见。一位股级干部陪同看完档案后,到了吃饭时间,也不留上级领导吃饭,就此送客。
  石军这才真正体会到了战友们所说话的真正含意:原来地方上相同的官职与官职之间竟有这么大的差别。
  早知如此,还真不如到财政局去当个副职合算。唉,怪只怪自己当初没有搞调查研究,才会走上这么一条错路:唉,当官没有权,不如没当官。有职无权活地狱呀!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样呢?就当国家拿一个月几千元钱让我在这养老算了。
  每天二点一线的规定动作半年有余。就有那么一天下午,石军的手机,办公室的电话此起彼伏,响声不断。
  石局长,你好!电话中传来一个甜甜的陌生人的声音。
石军楞了好一会儿,方才想起自己原来也是个局长:哦,你是谁呀?
  我是胡家乡的王银平呀,话筒中话语仍然热情似火:老朋友了,不记得了?明天记得关照我一下哦。
  明天?石军稍为停顿了片刻:哦,好的好的。明天是个什么日子?王银平是谁?为什么要我关照?我又能关照他什么呢?从电话本中,他查到了王银平原来是胡家乡的乡长。都乡长了,还要我来关照,这不成了笑话了吗?
  还没等石军整明白究竟,刚放下的电话一下子又响了!正接电话时,这边手机又响了!还别说,今天还真是跑火!想不到的是,回到家后,电话还是跟着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最让石军不解的是,这些打电话的人,大多他都不认识。这世道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会出现这么奇怪的一幕呢?
  老爸,你的电话。刚接到女儿拿起的家中电话,手机又响了:老公,你的手机响了。老婆就像接到了什么天大的喜讯一样,高兴地把放在桌上的手机立马送了过来。
  这个晚上,石军就这样救火似的,接了电话接手机,放了手机又赶去接电话,放了电话,又去看手机信息。什么李书记、何局长、田主任......全都来电话了。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请老朋友明天一定要多多关照。 
 & 老爸,真想不到你也有跑火的时候。女儿投来欣喜的目光。
  老公,想不到档案局也有可以关照别人的地方。老婆开心地说:说不定你要时来运转了呢。
  第二天一走进办公室,石军就接到组织部的电话:上午9点到会议厅开会。
  来到会议厅方知,今天是市委组识部来县里考察干部:民主推荐10位副县级后备干部。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除现任副县级以上干部外,就是区委各单位、政府各部门的一把手。原来如此!
  这10票投给谁呢?投给那些打了电话的人,他不情愿。虽然不投给那些打了电话的人,他们也不会因失一票损失什么,该上的还得上。只不过,民主推荐仅仅少了一票而已。
  投给那些真正值得投的人,他又不清楚他们都是谁?
  石军想来想去,最后谁也没投,就这样交了一份白卷!
  此后,石军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被人遗忘的平静。
  (获2009年石牛杯.婆城廉网首届全国廉政小小说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奖)
  9 石书记的“错话”
  一年一度的全县政法工作会议正在会议厅进行。
下面请县委石书记给我们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主持会议的雪副县长话音刚落,会场上掌声一片。
  说到最后,石书记对前面政法委彭书记的讲话,给予了充分肯定:彭书记的讲话,说得很好。希望大家一定要遵照执行。
  就在此时,石书记停顿了一下,接着笑了笑,又补充了一句:彭书记的这个讲话呀,不仅对我县管用,在市里也管用呢。
  石书记这一说,弄得全场干部大惑其祥。大家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一个县的政法工作指导性意见,对全县管用,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怎么能够对全市也管用了呢?是不是领导说错话了?可看石书记那一脸严肃的表情,又根本不像!尤其是那位彭书记,更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坐在石书记身边很不自在。
彭书记知道石书记说这句话话中一定有文章,可就是不知问题出在哪儿?只见他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在石书记脸上扫描。可是扫来扫去,就是扫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散会后,有位好事者与另一位干部聊起此事:平时说话很有水平的石书记,今天是不是酒喝多了?怎么连那种低级的错话都会犯呀?
  另一位干部说:其实,石书记是一位办事很严谨的好领导,他就是批评别人也是很讲究艺术的。我奉劝你再仔细看一遍彭书记的讲话稿,你就明白石书记为什么要这样说话了。
  于是,这位好事者再将彭书记那洋洋20多页的讲话文字,从头至尾重新认真拜读了一遍,终于有了两个重大发现:
  “——今年我县政法工作主要目标,就是要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县政法工作主要目标,应该是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怎么全县写成了全市了呢?这不明摆着夸大其词了吗?难怪石书记会说出“在市里也管用呢”这样的话来。
“——今年政法工作任务艰巨,全市政法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恪尽职守,奋发有为,千方百计巩固和发展我县安全和谐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局面。”
今年政法工作任务艰巨,应该是全县政法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恪尽职守,奋发有为,千方百计巩固和发展我县安全和谐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局面。怎么全县又写成了全市了呢?这号召不明摆着越位了吗?石书记说“在市里也管用呢”,这不仅是对文抄公、更是对那些照本宣科的官僚者们一个极大的讽刺吗?
原来,彭书记这篇讲话稿,是秘书在市委政法委王书记的讲话稿中,将全市改为全县抄袭而来。只是,抄袭者很不认真,竟然有两个“市”应改为“县”的地方,没有改到,任其漏网下来,终于造成了此类市、县不分的文件出台。
此乃石书记“错话”的由来。
  10 嘿,像个当官的
  石局长也没什么爱好,就是平时对部下总有一句口头禅:像个当官的!
  通过公务员考试进来的小张,属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样一种类型的人。一与石局长接触,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处事的压力。
  局里只有小张不是官,所以每次石局长都只能带着小张下基层指导工作。
下基层,当然要坐车。
  我坐哪儿好呢?小张心想:还是坐到后面好,可不能坐到领导前面。
  可当小张往后面一坐,石局长说话了:喝,像个当官的!吓得小张赶紧往副驾驶位子上挪。
  又有一次,局里有两位科长也与局长、小张一同下去检查工作。都是官,比他大,小张想都没想,就往副驾驶位子上坐上了。
  当最后来的石局长一看到这种情况,目光扫视了小张说话了:喝,像个当官的!
  小张虽然一时不解,但也知道,此时应该挤到后面来了。
  到基层搞调查研究,小张陪石局长听了一上午。散会时,石局长说话了:喝,包都不带一个。像个当官的!
  为此,小张专门买了一个包。心想,有了包,石局长总该没什么话说了吧?还有,有包放放基层送的香烟,倒是蛮方便的。
  想不到那天又听到了石局长这句话:喝,本子都不带一本,像个当官的!
  接受了教训的小张,凡同石局长下基层,每次都会带包,并知道用本子作记录了。
  那天,参观一个样板基地。小张夹着包一不注意,就走在了石局长前面。冷不丁后面又传来了石局长那句话:喝,夹着一个包,像个当官的!
  接待上级领导,小张一上桌,就敬各位领导。石局长马上晴转乌云:喝,像个当官的!
  后来有一次基层请客,石局长先让主人一个个都敬完了,他才开始回敬。然而,小张也学石局长这样做。弄得石局长冲他又来了一句:喝,像个当官的!
  年终时,上级领导下来检查石局长下属一个所的工作。石局长带着上级领导的车快要到达这个所了。
  通知秦所长到门口迎接上级领导。石局长对小张说。
  石局长,小张一脸尴尬地说:我没带电话本。
  喝,我是你的秘书!行了吧?石局长一边给小张电话本一边气鼓鼓地说:真像个当官的!
  第二天,当石局长带着上级领导快要到达另一个所检查工作时,石局长又一次交待小张:与王所长通个电话,叫他到门口来迎接上级领导。
  这时的小张快速拿出电话本,正要打电话,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手机没电了!老天爷呀,你可开不得这样的玩笑呀!我会被你玩死的!这下可这么办呀?
  时间不等人。他只好硬着头皮向石局长借用一下手机。
  气不打一处来的石局长,冲着小张就吼:喝,你是我的局长!行了吧?
  停顿了片刻,想了一想,石匠局长还又自言自语地补充了一句:说你像个当官的,你还真是个当官的!
  从此,石局长在基层时的身旁,再也看不到小张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科长。
  不久,这位科长就荣升为副局长。而那位小张,却叫到了老张。
  (原载《大觉山》2008年第3期总第24期、原载《百姓故事》2008年第11期C笔名骏骅、原载《姑苏晚报》日原名《嘿,像个当官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8.215.144.24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