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小女孩洪传陈式太极拳拳打得好极了!

养生太极拳与中国人民大学李德印竞赛套路太极拳的根本区别?
  作者:金定章&& ,前言我退休以后为了养生,健身开始学太极拳,当时对太极拳一无所知,为了学到真正的养生太极拳,对太极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自己学练,又做试验。发现有许多中老年人为了健身去学太极拳,因为不知情,加入了24式简化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拳的队伍,一晃,三,四年过去了,有的人练了十几年,甚至五十多年,结果没有一个人练出养生,武术功效。相反,有些人练伤了身体,甚至还练死了人。这一调查结果令我感到十分震惊?这告诉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学太极拳决不能盲修瞎练,不能随大流。我已发表了多篇关于养生太极拳与空架子太极操的调研报告,有一些网友希望我多介绍养生太极拳的学练途径和方法。现在我对各类太极拳的性质,特点,用途搞清楚了,把调研结果,社会上练太极拳的实际状况的调研报告分享给有缘的太极拳爱好者们参考。学太极拳,目的要明确,是为了养生,健身。学什么太极拳才能获得养生,健身的效果?应该学养生太极拳。现在社会上有多种多样的太极拳,怎样才能找到养生太极拳?请看我的调查研究。第一部分& 竞赛套路太极拳是太极拳吗?1,&&&&&&&& 调查研究发现李德印教授创编的竞赛套路太极拳是舞蹈,是用于体育比赛的体操运动,不是太极拳。1.1.请看下面的资料摘录:资料来源:网络查看【李德印简介】李德印教授指出:“竞技太极拳区别于健身太极拳。”又说:“太极拳是武术。”1.2,徐伟军教授用科学测定证明竞赛套路太极拳是有氧运动徐伟军教授的《竞赛套路体能检测谈话》如下:资料来源:“上善若水”太极拳碟片。“我们用遥测器对太极拳(指竞赛套路)体能强度进行检测。这项运动从开始到最初3分钟内,强度逐渐上升;3分钟后强度线开始变稳。这时强度约为人体最大强度极限的60%-70%,且一直保持下去,不会突然降低或升高,呈一条直线,这正符合我们当前所提的有氧运动的健康检测指标、对人体最大需氧量的健康要求的理论。同时它对人体是非常安全的,你不必去调整运动量,可放心地去练。这种运动的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各位朋友:练竞赛套路太极拳安全吗?为了看清练竞赛套路太极拳对普通民众是否安全,现在作如下初步估算;年轻人极限体能负重,设为100公斤,练拳时体能占65%,则相当于负荷为65公斤,训练20分钟以上;45-55岁中年人,体能下降到青年人的60%,则练拳时负荷为39公斤;56-65岁老年人体能下降到40%,负荷为26公斤。从上述数据可知,这种练习对各年龄段的人都是不轻松的。必须指出,中老年人由于体能下降、会降低拳架标准,中老年人的负荷39公斤,26公斤与年轻运动员的65公斤差距太大了,若要达标,就会比运动员更累,可以说,中老年人是无法达到年轻的太极拳运动员水平。再看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更清楚了。我国优秀太极拳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及个体通气阈的研究作者:北京体育大学三位教师【摘要】:递增运动负荷中,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心脏泵血功能,通气功能,摄氧功能较强,尤其是利用氧的能力较强,达到优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水平。赛后血乳酸恰在无氧阈水平上下,平均心率(陈式175.5次/min,42式167.1次/min,杨式155.1次/min)属有氧代谢的中等强度运动,男、女队员的血红蛋白普遍较高。认为缓慢圆活的太极拳运动能获得如此好的心肺功能反应与太极拳演练时注意拳式呼吸和运动训练强度恰在无氧阈水平及其“意气运动”的特点有关,根据太极拳运动员的氧利用率高,推测太极拳运动,对骨骼肌细胞的内呼吸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还需加强对外周机制的研究。【正文快照】: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体育健身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它既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又是一种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因此很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在报刊杂志上时有报导关于练习太极拳后对身体的良好效应,还有人研究发现,练习太极拳的老者,身体各种机能均较一般老人为佳各位朋友:据最近科学养生资料报道,中老年人运动时每分钟心跳频率应低于170—年龄。50岁的中年人为170—50=120次/每分钟60岁的中老年人为170—60=110次/每分钟70岁的老年人为170—70=100次/每分钟。从【摘要】的心跳频率数据可看出,中老年人是无法适应练竞赛套路太极拳的。【正文快照】的内容明确指的是我国古老的太极拳,不是竞赛套路太极拳和各种没有功夫的空架子太极拳。因此【正文快照】的内容会使一些不知情的民众以为竞赛套路太极拳和各种没有功夫的空架子太极拳也有我国古老太极拳的功效,把二者混为一谈,其误导作用十分明显。1.3,听【李德印简介】的作者所讲的话:“虽然我在训练中练得腰酸腿疼,然而经过李老师指导,使我方向明确,理解提高,对今后充满了信心。李老师不愧是一名教授级的太极拳大师。各位朋友:年轻的竞赛套路太极拳运动员练得很累啊!中老年人能练这种太极拳吗?这就是T教练死亡的原因。1.4,竞赛套路太极拳冠军王二平讲出了竞赛套路太极拳的真相。资料来源:“上善若水”太极拳碟片王二平说:竞赛套路太极拳的发展方向。对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体能有更高的要求。要掌握各种传统的、现代的太极拳精华;又要把武术的一些基本跳跃动作,以及有难度的动作;还有一些迎合奥运会所需的技术类型的动作,都要一一表演出来。竞赛套路不同于一般太极拳爱好者所练的太极拳。若再编演竞赛套路太极拳,设计师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定制服装、配好音乐,各方面都要有全新的改变,才能提高技术水平,提升观赏性。”1.5,李德印教授使太极拳比赛与现代体育接轨【李德印简介】中指出:“太极拳比赛的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设计和被国际比赛接受,证明了李德印的武术观点和努力得到了普遍认同。各位朋友:竞赛套路太极拳被哪些人普遍认同?他们懂太极拳吗?有太极功夫的那些太极拳专家们认同了吗?1.6,李德印的叔叔李天骥早已主篇空架子24式简化太极拳加以推广资料来源:【李德印简介】叔叔李天骥,中国武术队第一任总教练,被评为“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他主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 ”“32式太极剑”等第一批国家统一武术教材,广泛流传世界各地。各位朋友:你见到过哪一位练24式简化太极拳的人练出了明显的健身效果,练出了功夫。据我广泛调查,推广五十多年来,没有发现一个人练出过明显的健身效果,没有一个人练出太极功夫。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急于求成的训练方法无效。1.7,我在上海蔓趣公园采访到练竞赛套路损伤腰椎的情况有几位五十岁上,下的女士跟王教练员学竞赛套路太极拳,常常出去表演,比赛,获得过第一名,现在腰椎练伤了,我看到她们坐在凳子上不能练了。经我实地采访,2013.01,他们的教练64岁的W先生在迎春茶话会上表演竞赛套路太极拳时突然昏倒,送医院抢救。1.8,我采访78岁练竞赛套路太极拳的王老太,因膝关节酸痛,已停练多年。2010年.我问:你练什么太极拳?王答:我学的太极拳有24式、36式、48式、88式和42式五种太极拳。我所在的太极拳队,参加上钢街道的太极拳表演和比赛,得过集体奖。我问:你知道太极拳的含义吗?王答:我不知道。我问:你是怎样学会太极拳的?王答:在里弄,跟在一位太极拳学得好一点的人后面模仿着学,随后和太极拳队一起练,渐渐学会了。我问:练太极拳,身体感觉怎样,有口水分泌增强现象吗?王答:练42式太极拳比较费力,88式相对轻松些。五十多岁学练太极拳时,腿力提升比较明显,上楼梯感到非常轻松,但随着年龄增大,体质下降,我不再参加表演、比赛。五年前听人说学85杨式太极拳好,我开始学练。最近几年,发现膝关节痛,在报纸上看到练太极拳不当会引起膝关节酸痛的报导,所以我不练太极拳了。我发现,集体练24式、48式、88式、42式时不会有口水出来,因为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使自己的动作要跟上大家,与配乐的节奏合拍,因此,感到有点不自在,所以没有口水出来。当我独自一人,放松、自在地慢慢练,会有口水出来。1.9,我在采访,调查中发现一位T先生迷练竞赛套路太极操,倒在练拳场上不幸死亡。2008年有人说他本来有病。我们要问,病是怎么得的?练了竞赛套路,病是减轻还是加重?如果他练养生太极拳,会是这种结局吗?应该知道,练养生太极拳,身体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好。练竞赛套路太极操,健康人会练伤身体,有病者,越来越重。因为它不是健身太极拳。所以,不了解太极拳的性质,用途,盲修瞎练,是很危险的。T先生迷练竞赛套路太极操不幸死亡是一个典型实例。1.10,上有天安门广场万人表演太极拳,下有社区推广学习的样板竞赛套路太极拳团队。24式简化太极拳是体操运动,不是太极拳。举办天安门广场万人表演太极拳是一场大误导。下面的社区,把竞赛套路太极操团队作为样板队加以推广,进行社区门面表演活动。各位朋友: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清以下事实:一,&&& 竞赛套路太极拳是用于体育比赛的体操运动。它不是健身太极拳。徐伟军教授的讲话是针对年轻的竞赛套路太极拳运动员说的。竞赛套路太极拳是年轻运动员练的体育运动比赛项目,动作难度大,强度高。它不是中老年人学练的健身太极拳。二,&&& 竞赛套路太极拳学练方法都是依葫芦画瓢学架子,不练基本功。调查发现,一般中老年人学太极拳都象王老太那样依葫芦画瓢学会空架子太极操就算学会太极拳了。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也不知道太极拳应该怎样学练,这样的人能学到太极拳吗?2,许多中老年人把竞赛套路太极操当作科学的健身太极拳,分析探讨其原因?2.1,是李德印教授把中国太极拳改变成了西方式体操运动,并大力推广的结果。李德印为了把中国的太极拳变成国际奥运会的体育比赛运动项目,对中国太极拳进行了改头换面的组装。把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也搞竞赛套路太极拳。2.2,为什么学练竞赛套路太极操的中老年人特别多?我们要搞明白,问题的关键是太极拳前面加了竞赛套路四个字,这还是太极拳吗?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竞赛套路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太极拳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二回事。现在许多中老年人喜欢好看,好听,热闹,专家,教授,名家,科学,健身,娱乐,社交,聊天,,,,,,。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练太极拳能健身。什么是养生太极拳?知道的人却非常少。李德印教授创编的竞赛套路太极拳完全能满足许多不知情的中老年人的需要。3,有几个实例值得让人们思考,探讨3.1,为什么印会在参加架子太极拳培训班结业典礼的路上脚骨骨折?资料来源:【李德印简介】为了使更多的国际朋友了解和学习中国太极拳,从1975年开始,他和几位老师一起在国际俱乐部开办了太极拳学习班,参加的人有各国驻华使馆官员,专家,商人和他们的家属。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五十多个国家600多人参加了学练。驻华大使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赞不绝口,他说“历史上中国荔枝传到我国,成了人民喜爱的水果,今天我要把太极拳带回去,使它成为我国人民喜爱的运动”。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在北京的时候也参加了学习班,她在结业典礼上,高兴地代表学员做了汇报表演,然而谁也没有发现这时的印在路上不慎脚骨骨折,他忍着剧烈伤痛,坚持到场参加学员的毕业典礼,直到学生离去,汗水湿透了全身,他才请来医生包扎治疗。各位朋友:李德印把架子太极操当作中国太极拳介绍给外国朋友,这是不应该的。李德印如果真有太极功夫,会骨折吗?这件事不是无缘无故的,上苍有灵,38年前就提醒李德印:“你走的这条路很危险!”3.2,为什么T教练员迷练竞赛套路太极拳,不幸死在练拳场上?据调查,他参加过竞赛套路太极拳封闭式训练,练得浑身大汗淋漓,疲劳不堪。平时在自己的太极拳队练拳结束后,再到其它拳队去练。参加上海市太极拳比赛,获得上海市老年组比赛第一名。从此,他练李德印的竞赛套路太极操入了迷。搬到本小区居住后,他组建了新的竞赛套路太极操队,他从外区邀请了几个太极拳队来表演,彩旗招展,十分热闹,许多老年人纷纷前来向他学习,此时他感到非常风光,自我感觉好极了。自从他迷恋上了竞赛套路太极拳后,一直长时间练拳,教拳,结果积劳成疾。为了在比赛,表演中得到好名次,他对人说:“每次参加表演,比赛,我的心情都很紧张(有恐惧感)。”有一次在小区表演会上,他和队员们表演竞赛套路太极操,我看到他的手抖得很厉害。就问他的学员:“这是怎么回事?”那个学员说:“可能他打的是抖抖拳。”知道实情后才明白,并非如此。中医指出:“恐伤肾。”他的病情由于长期受惊恐刺激,渐渐加重,后来,常常要进行血透。在治病方面,他看错了医生吃错了药。西医血透治标不治本,他不请中医调理。在太极拳方面,他选错了拳种,练错了拳。他又说:“我没有什么其它爱好,退休后,只有练竞赛套路太极拳,教人练竞赛套路太极拳,这是我唯一的爱好。”他在竞赛套路太极拳的练拳,教拳不归路上继续走着,直到倒地死亡为止。各位朋友:他练竞赛套路太极操不是为了健身,而是为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先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影响自身健康放在后面,练竞赛套路太极操不但害了他自己的健康,还要大张旗鼓地教别的老年人,以此作为自己的乐趣。更有甚者,这个团队里一位85岁的X老太喜欢练竞赛套路太极拳,在练太极功夫扇时转身倒地骨折,住院手术,苦不堪言。3.3,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一定要练空架子太极拳到膝关节酸痛时才停下来?从科学的角度看,其实这是自然规律在起作用。我们不能糊涂啊!所以我把李德印,T教练员,王老太,金阿姨,X老太和一切坚持练竞赛套路太极拳,各种空架子太极拳的人们都看作是我的好老师,他们提供了可靠的事实和教训,告诉我:“竞赛套路太极操,一切空架子太极操,老年人练不得!”4,太极拳专家怎样评论竞赛套路太极拳,空架子太极拳。4.1,太极拳大师顾留馨对现在练太极拳状况一脸的无奈!作者:吳汝華在推广太极拳的路途上,好心犯下严重过错的人士除了杨公澄甫之外,恩师顾留馨先生也算上一个。顾师当年除了在太极界颇有名望, 同时也是个很受共产党器重的人士,毛泽东的妻子江青学太极拳,是向顾师学的。学习期间江青问顾师有否要求,顾师请江青转达:请毛泽东主席提倡人民学太极拳!江答应後,毛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了此事。当年毛泽东的说话是不得了的大事,於是全国上下都开始推广太极拳,师资严重不足,高速度培养,三个月出一大批,马上再投入教学,这些学生学三至六个月就出来做教师,就这样,会太极拳的人是越来越多,太极拳的真正内容全掏空了,就剩下一张皮了。顾师向我说到此事时,是一脸的无奈!4.2,祝大彤(全国吴式太极拳名家)评价竞赛套路太极拳“国家体委组织编排的太极拳套路,统一教练、统一教材、统一挂图,统一音乐,我说它是四统一,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全世界人人都可学练。我今天说的不是这种太极拳,而是传统太极拳,它历史悠久,我们练太极拳的目的是养生。我修学太极拳四十多年了,练太极拳是在修德性,修清净心。人要改变自己是很困难的。太极拳是练被动,不是主动。用人类的主观、主动去练,十个有十个要失败,练不出内功。被动练,才会得到太极拳。练传统太极拳,大家都会看到,绝大多数人都在用力练,用主动练,练得很快,八十几式,一百多式,用十几分钟就练完了,这不符合太极拳本性。只有少数人用心脑练,在研究中练,这少数人才有可能摸到太极拳真谛、真理,得到内功。学练太极拳,真正得道者,凤毛麟角。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4.3,赵幼斌(传统杨式太极拳名家)讲解怎样学练太极拳学会太极拳,必须要有一个锤炼过程。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朝一个方向打出、推出去,不要用多余的力。若想展现自己,带着情绪化练拳,用不该有的表现去表现,叫浮起来了。一般大众化的太极拳是为了健身、丰富生活、大家热闹地在一起练太极拳,我已学会这一套路了,这只是一种形式。若形都不到位,就更谈不上神了。打太极拳先要求达到形如,后求神如,不正确的动作不及时纠正,会损伤关节。太极拳早期在民间,属于家传的,代代相传。社会化后重要的东西很难得到。如健身、练武、推手、搏击,要全面继承。太极拳不是浮浅的,需要一部分人深入学习提高。4.4,不讲技击 方法的套路 称作体操 舞蹈我在网络上看到对 《太极拳论》的解释中有下面一段话:“不讲技击 方法的套路,称作体操、舞蹈、导引或 八段锦。有些拳种只讲姿势优美,实用性差,称作花拳绣腿,是表演艺术性的武舞。讲究实用性的称作武艺。”4.5,武式太极拳名家 吴文翰 讲解太极拳太极拳在社会上的普及,是从1928年以后,国民政府大力提倡推广。解放以后,太极拳成为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更加大众化了,所以,就出现了“太极操”的说法。既然是操,那么,就不用考虑动作的技击含义,也不用考虑武术的精气神,也不用养气、养神,不用考虑意念,只是一个形体动作。后来,为了增强表演效果,又加入了舞蹈动作,形成了太极舞。这都是近二三十年,根据不同的需要,人们对太极拳的发展,而太极拳的技击性则降低了。那么,什么是太极操和太极舞呢?就是它不是按照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创编动作,也不是完全按照太极拳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去训练,只有一些形似太极拳的动作,没有太极拳的内涵。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教太极拳的人也很多,但是,真正研究太极拳的人却很少。这是令人担忧的。4.6,鍾文淵(太极拳名家)讲解太极拳太極拳養生和技擊功能是一體練成的,絕不是分開去養生歸養生練,技擊歸技擊練。如果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仍體會不到太極的功夫,那可以說此人的太極拳一定有某種程度嚴重的漏洞,這種有漏洞的太極拳其實在健身的效果上是非常有限的。4.7,太极名家讲解& 混乱不堪的42式大杂烩将内气运行全部搅乱 把人练残练死!作者:原创:&&&&& 摘录:金定章& 太极是内家拳,练习时间长了,必然多少会产生些内功。说实在的,太极拳从一个享誉江湖的第一武术,今天沦落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们的健身操,这个责任在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像24式简化太极拳这样的伤人膝盖无数的还算好的,那个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把陈杨孙吴各式太极拳混合在一起,就是想把人练残练死。你练混乱不堪的42式大杂烩,将内气的运行全部搅乱,产生头痛胸闷那是轻的,重的练成半身不遂了。我认为黄忠达是完全正确的。有网友这样评论:“他的确说过现在国内的太极拳已经体操化、舞蹈化,他跟很多大师切磋下来,发现他们其实没有真功夫,不懂引进落空,不懂四两拨千斤。问题是,黄说得对不对?按照某网友的说法,黄说得还太客气了!要我说,中国的太极拳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在国外,我看到了太多的科班出身的太极大师们在重复太极操的故事,他们都是些体育大学毕业的,是什么什么比赛冠军,武英级运动员,但却给老外们教着太极操,败坏太极拳的名声,丢中国人的脸。4.8,,一代太极拳宗师杨禹廷长孙杨鑫荣说 老年人须慎练太极拳作者:杨鑫荣摘录:金定章& 资料来源:文摘周报(据【人民日报】)一代太极拳宗师杨禹廷的长孙杨鑫荣自幼跟随祖父习武,深得真传,他提醒说,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太极拳是好事,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隐忧,太极拳传统套路不是健身操,说到底还是拳法,一招一式无不蕴涵深刻的技击原理,习练者要心意相通,内应外合,貌似舒缓的动作,其实需要刚柔相济的内劲相协调,极费气力,大部分不具备武术功底的老年人,筋骨皮肉已经处于衰老阶段,如果不能透彻理解拳理或者不注意循序渐进,容易对肌肉,韧带,关节等造成负担,反而伤身,若是只照示范动作依葫芦画瓢,满足于形似,不如干脆去做广播操。他提醒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据【人民日报】)第二部分& 什么是养生太极拳?怎样学练?5,太极拳专家讲解养生太极拳的迷人之处太极名家鍾文淵先生讲解太极拳:(摘录精要中的精要)學太極拳,是借助太極拳這一工具來達到養生和技擊的效果!其目的是:太極拳的養生功效是八個字"脫胎換骨,返老還童" !技擊攻效也是八個字:弱可勝強,年老不衰!養生,那更是太極拳的"本行"。學了太極拳,醫生遠離我!不但不用吃治療性的藥,連養生性的補藥也不用吃!這才體現出太極拳的偉大之處!否則太極拳有什麼資格傲視群"拳"?成為世界上最多人練的一個拳種。6,什么时候学养生太极拳最好?年轻时有条件学太极拳最好。我也这么想,可是我年轻时要学习,要工作,没有时间学。只有退休以后才有时间学,前几年要带孙子,又练不成。所以只有到了老年才有时间学练。我62岁开始学练七年空架子传统吴式太极拳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更不知道太极推手,技击。还不知道著名的太极拳专家李德印教授。在我年纪大了,69岁时去学内功养生太极拳后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什么是推手,才真正练出了一些太极拳的养生,技击二大功效。我年纪大时能学到一点养生太极拳,说明老年人能学会养生太极拳。7,养生太极拳怎样学练?调查发现,一提太极拳,许多人马上想到李德印教授的竞赛套路太极拳。泛滥成灾的空架子太极操已经把养生太极拳完全掩盖了。其实真正的太极拳就是养生太极拳,现在社会上很少见到。现在一般人都把中国人民大学的李德印教授创编的竞赛套路太极拳误认为是科学的健身太极拳,这是一种十分不幸的社会现象。真的养生太极拳是怎样练的?有谁看到过?很少有人知道,就是我练给你看,你也看不懂,还会认为这不是太极拳,不好看。有些练竞赛套路太极拳的人,看到我们在练动态站桩功,就说我们在云手。老年人一般都年老体衰,我练养生太极拳以后才明白,养生太极拳非常适合老年人学练,动作很柔和,做起来不难,但要学会,深入进去就难了,要下功夫练,才会练出功夫,才会练出明显的健身效果。应该指出,养生太极拳动作柔和,简单,不会练伤身体。学养生太极拳一定要有明师言传身教,在明师的潜移默化中学。8,&&&&&& 养生太极拳与竞赛套路,空架子太极拳在学练内容,方法和效果方面的根本区别?8.1,调查发现,练竞赛套路太极拳是练不出明显健身效果的学竞赛套路太极拳是从架子到架子,是依李德印42式竞赛套路太极拳示范动作为教材,学练方法是依葫芦画瓢。至今我调查到的竞赛套路太极拳的学员和教练员,个个都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太极劲,不会推手,没有功夫,没有明显的健身效果。学练结果,中青年时学练,作为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健身效果。可是老年人学练,据医院门诊统计报道,受伤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非常高。8.2,养生太极拳是高深的武术,必须有明师言传身教才能学会。学养生太极拳,必须在明师指导下先学练多种基本功,再学盘手,推手,听劲,化劲,最后学散打。学习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深不见底,据介绍,各种不同的传统太极拳都有独特的技法。所以,竞赛套路太极拳与中国的太极拳是二种完全不同的运动,不能混为一谈。练养生太极拳能练出养生,武术二大功效,健身效果十分明显。相反,至今,练竞赛套路太极拳,没有一个人练出过这二种功效。8.3,我学练内功养生太极拳已近三年,取得了明显的健身效果,还有了一点功夫。我虽然年纪大了,现在已71岁,练出了一些养生,武术二大功效,尽管只是太极初级皮毛功夫,有这点健身效果,已心满意足了,许多人还都很羡慕。9,&&&&&& 为什么金阿姨与一切练空架子太极拳的人一样,没有学到真太极拳?王老太练竞赛套路太极操,出去比赛,表演,73岁时因为膝关节酸痛,不能练了。金阿姨学的是传统太极拳,有名师白冰士指导,可惜老师只教了她一套空架子太极拳,她不会推手,不知道太极拳是什么意思,结果与王老太一样73岁时膝关节酸痛,肥大,请医生治疗。练空架子太极拳的人,到了这个年龄,膝关节酸痛,肥大的发病率非常高。其实,一般老人到了70岁以上,膝关节酸痛的人很多,若去练难度大,强度高的竞赛套路太极拳,真是雪上加霜,病情会加重。“太极拳论”上说:“观耄耋之年御众之形。”就是说,练真太极拳的七,八十岁老年人能抵挡练外家拳的年轻人进攻。可见,练真太极拳得到的功效与练空架子太极拳的功效是完全不一样的。10,&& 学练太极拳的功夫层次初学太极拳拳架套路的人,往往是模仿动作,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入太极拳的门。如果学练多年,一直停留在模仿动作的水平上,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不懂太极劲,没有练出功夫,那么,你依然没有进入太极拳的门。武术馆老师告诉我,练太极拳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动作到位,会用太极劲,拳架打得流畅;第二层次。外三合,内三合,根在丹田;第三层次。最后,根在脚底,入地三尺。11,&& 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1.1,李德印是不是太极拳专家值得商榷?应该承认,李德印是名符其实的竞赛套路太极拳专家,教授,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他是不是太极拳专家值得商榷?据太极拳专家告诉我,能学到太极拳的关键是在明师指导下在“练”字上下功夫,靠祖传不一定有用。李德印把心思都化在竞赛套路太极拳上了,哪还有时间去练太极拳。从李家三代的变化中,已看得很清楚了,真如有的太极拳专家所说:“一代不如一代。”最后只能用太极操教人,可悲!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公布的相关资料来认识李德印。李德印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北京市大学生武术协会主席。李德印老师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祖父李玉琳、叔父李天骥习武,受到严格训练,精通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武当剑等武术。195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留校负责武术讲师、教学、研究工作。多次担任全国及国际性武术比赛裁判长。 李德印老师长期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家看到,张志俊没有像李德印所具有那么多的头衔,是一位普通工人,没有家传太极拳,只是在明师指导下专心学练太极拳数十年,我十分尊敬他,因为他有真才实学,有太极真功夫。若李德印教授也像张志俊一样能成功地经过国家级太极拳的科学测试,这才有说服力。或者与国内著名的太极拳高手进行太极推手比赛,证明自己确实是太极拳专家。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在太极拳方面应该多出像张志俊这样的人才,希望今后不要再出像……等这样的一些人物。11.2,为什么用各种太极拳,武术,体操,舞蹈动作组装起来的竞赛套路太极拳不是太极拳?本文引用的太极拳专家们对竞赛套路太极拳的评论已经讲明白了这个问题。据太极拳专家介绍,每一种太极拳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太极拳的理是一个,但每种太极拳练的动作,手法,走劲,基本功是有差别的。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运用的是系统论思维方式,就是高级思维,重视整合劲,虚实转换。现在人们都只接受西方文化和科技知识的教育,学的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学,机械论思维方式,就是简单思维。所以一般人很难听得懂太极拳的讲解,很难看得懂太极拳的动作演示。因此,不懂太极拳的人们在网络上讨论太极拳,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人不懂太极拳,只要挂上太极拳,人们就都认为是太极拳,连李德印等许多大学太极拳教授们都这么说,所以,像竞赛套路的太极拳也被误认为是太极拳,在这种情况下,现在什么是真太极拳,什么是冒牌的太极拳,让人搞不清,这为李德印创编的竞赛套路太极拳全面推广创造了条件。推广练24式简化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拳以来,人们练出了明显的健身效果,练出了太极功夫吗?据调查,一个也没有。实践已证明了竞赛套路太极拳不是太极拳。11.3,&&&&&&& 怎样认识竞赛套路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竞赛套路太极拳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李德印是在只传授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他运用了西方文化的思想方法,价值观,科技知识来改造中国的太极拳。在【李德印简介】,【王二平说出了竞赛套路太极拳的真相】等资料中已讲明白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二种不同的文化,西方文化和科技知识用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机械论思维方式,是简单思维,是低级思维,中国传统文化用的是系统论思维方式,是高级思维。在健身运动方面:西洋人用的是机械运动方式,使身体肌肉发达,认为是健美。因为现在人人都只学西方文化和科技知识,所以练西洋机械式运动锻炼身体的人很多。思维简单(俗称头脑简单),运动也简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用的是系统论思维方式,使人的运动处于虚实变化状态,与一般人后天练出的机械动作是相反的。当我学会了太极推手,与练西洋健身运动的人一交手才知道其功效之妙,一般人都说我手脚太灵活了,而且腿脚的劲很大,单凭力气很难对付我。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学练养生太极拳的益处。,11.4,李德印已走上了体育商业化的道路。请看报道:杨氏太极,简化二十四式,八百至一千字的新闻稿。资料来源:网络查看& 著名太极拳家李德印系河北安新人,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受到严格训练,精通太极拳、行意拳、八卦掌、少林拳、武当剑等。李德印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和推广,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很高的国际声誉。曾获“中华武林百杰”“全国优秀裁判员”“国际武术裁判”称号。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北京市大学生武术协会主席。李德印多次担任全国及国际性武术比赛裁判长,先后出版发行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杨式四十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杨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三十二式太极拳》《武当太极剑》《夕阳美太极功夫扇》《形意拳》《孙式七十三式太极拳》《中国太极功夫扇》《太极拳对练》《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等,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李德印很关心太极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他说,有些学校对开展太极拳运动尚未落实,有些地区只把太极拳当作老人保健用,这都需要改进。更重要的是,作为太极拳运动的重要方面——太极推手需得到重视和推广。太极拳不是单纯的医疗体育项目,而是一种武术。讲究听劲化劲、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的太极推手,对锻炼灵敏反应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太极拳架只有和推手配合练习、协调发展,太极拳运动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当日上午,李德印与我市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们面对面交流,并现场示范指导,引来太极拳爱好者们的热烈掌声。示范指导之后的现场签名售碟也十分火爆。赞同11.5,现在社会上的太极拳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在哪里?武式太极拳名家 吴文翰先生指出:“太极拳在社会上的普及,是从1928年以后,国民政府大力提倡推广。解放以后,太极拳成为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更加大众化了,所以,就出现了“太极操”的说法。既然是操,那么,就不用考虑动作的技击含义,也不用考虑武术的精气神,也不用养气、养神,不用考虑意念,只是一个形体动作。后来,为了增强表演效果,又加入了舞蹈动作,形成了太极舞。这都是近二三十年,根据不同的需要,人们对太极拳的发展,而太极拳的技击性则降低了。那么,什么是太极操和太极舞呢?就是它不是按照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创编动作,也不是完全按照太极拳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去训练,只有一些形似太极拳的动作,没有太极拳的内涵。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教太极拳的人也很多,但是,真正研究太极拳的人却很少。这是令人担忧的。11.6.值得一看的历史性文章,看李家三代在太极拳方面的演变。李氏三杰与太极拳资料来源:网络查看《武当》2008第10期 作者:刘德增摘录:金定章& 东北三省太极拳开拓者——李玉琳李玉琳(),字润如,河北任邱人,是武术界享有很高威望的太极拳名师。他从小拜著名拳师郝恩光为师,学习少林拳、形意拳和八卦掌。在郝师东渡日本留学期间,随师爷李存义到天津,他任职天津中华武术会和辅轮中学武术教员。1923年,惊闻郝师阵亡殉职,他变卖家产去宁安县迎回师柩安葬故里,并担当起抚养师父遗属的责任,教师父遗孤赵家俊习武成名。这种高尚的、尊师重道的武德传誉武林,深得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赏识,并收为本门弟子。1924年他随孙禄堂到上海后,担任中华体育会武术教员和尚德国术会会长。在此期间,他向剑术名家李景林学习了武当剑法。由于他先后师从当代几位名师,他的武术声望名驰南北。1930年被聘为山东省国术馆教务主任、教务长等职。1936年后,他到东北传播太极拳,开始在道外南八道街开办太极拳社。由于练拳的人越来越多,在大家倡议下,开创了哈尔滨市太极拳研究社。由于哈市拳社声誉不断扩大,又先后在长春、沈阳创办太极拳研究分社,使太极拳在东北开展起来。他是东北三省太极拳的开拓者。他擅长传授杨式及孙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金刚拳,器械有武当剑、行钩、锁喉枪、太极刀剑等。他培育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从事武术的名师有,黄恕民、栾剑秋、张继修、金德寿、李天骥、李天池、李德印等。他武德高尚,武艺精湛,功夫独到,从不高傲自大。对待来请教拳艺和推手的人,总是热情接待,从不出手伤人,深博武林同道的称赞。一位30岁上下叫宋子嘉的人来向他请教推手,宋越使劲,越被他牵制得左右乱转,东摇西晃,呼呼直喘。宋心里不服,又要向他比试形意拳,宋刚一出手,他顺势一个“擘拳”,宋连退几步猛坐于地。宋站起来后,当着众学生的面跪下就给他磕头,一定要拜其为师。后来,宋成为他的“四大金刚”弟子之一。我国太极拳推广普及运动的开拓者——李天骥李天骥(),字龙飞,河北安新人,我国著名武术家李玉琳次子。他自幼习武秉承家传,并先后受艺于李存义、孙禄堂等武术名家,全面研修太极拳术。他兢兢业业从事武术教学研修60多年,为国家武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31年,毕业于山东省国术馆。年,任山东省国术馆武术教员。年,协助父亲创办哈尔滨、沈阳太极拳研究社的教学工作,并应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系武术讲师。1952年,选为哈尔滨市武术联合会第一任主任委员,是哈市最早的拳师和武术队组织者之一。1953年,先后被任命为省市及东北地区体育代表团武术、摔跤、拳击、击剑队总教练去天津参赛,还被选为进京表演队员,表演武当剑及武当双剑。1954年,调任国家体委任武术教练,是武术界元老之一。1955年,调任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从事武术研究和整理工作。李天骥先生擅长少林、形意、八卦等拳艺,更精于太极拳剑和武当剑,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推动太极拳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的开拓者和先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国家体委广泛在全国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并编写出版了《太极拳运动》、《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剑》,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促进国际人民友好往来,弘扬民族文化遗产,推动国际太极拳活动的开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几十年中,太极拳摆脱了少数拳师和高徒冷冷清清秘传的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如今,太极拳成为武术界第一大拳种,上亿人学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李天骥先生立下了汗马功劳。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进行太极拳讲学。他培养的学生遍及国内、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1946年,当选为中国武术协会副秘书长;1979年,获国家级武术裁判员称号;1985年,获国家体委授予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1995年,在中国武术协会“中华武林百杰”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他的专著有《形意拳》、《武当绝技》、《武当剑术》、《中华武术瑰宝》、《太极拳真髓》等。德艺双馨的现代太极拳名家——李德印欣然听从组织安排。三年后,由他执鞭的学校武术队在北京大学生武术比赛中一举夺得13枚金牌及团体冠军。他上学时是“三好学生”,工作后是“优秀青年教师”、“学雷锋标兵”、“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李德印(1938-)河北安新人。出身武术世家,祖父武术大师李玉琳是东北三省太极拳开拓者,叔父武术名师李天骥是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的开拓者,他自幼随祖父、叔父习武,精通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武当剑等武艺。1951年至1957年间,有幸于中国名校天津一中深造,受到品德、文化、音乐、体育的严格训练。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他还是人民大学短跑、跨栏校纪录保持者,摩托车运动员。特别是体育和太极拳的特长,使校党委请他留校执教武术。他是“全国武术优秀裁判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国家体委在全国推进太极拳普及推广运动。李天骥就是这场轰轰烈烈运动的开拓者,李德印是这一运动的继承人,从而使其辉煌昌盛起来。在这之前,公园很少有人打太极拳,太极拳仍是少数人冷冷清清秘传的状况;如今,太极拳发展成上亿人学练,在一百多个国家传播的武术第一大拳种。李家叔侄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德印教授是高等学府推广拳运的先驱。他参加了“48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剑竞赛套路”等编写审定工作;多次担任全国电视教学节目及国际裁判培训班指导老师;1990年任中国武术队太极拳教练,取得第十一届亚运会太极拳男女项目金牌,还是指挥亚运会开幕式中日1500人太极拳表演的总导演;他培育和指导了陈思坦(“太极王子”)、高佳敏(“太极女神”)、苏自芳、王二平、孔祥东、范雪萍、邱惠芳、易鹏等大批全国乃至世界冠军;应邀赴日本、英国、美国、瑞士、瑞典及港澳台等地讲学传艺;他结合武术、音乐、戏曲创编的“中国太极功夫扇”和“夕阳美太极功夫扇”,深受太极拳同仁的喜爱。特别是他创办的德印音像公司,用光盘、名曲组织名家及编导,教授了几十种太极拳剑刀枪扇。国内外亿万拳友们使用他的光盘或录音带,看着他的拳姿学拳,每天听着他那熟悉的声音集体伴乐练拳,从而推动了群众性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李德印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界涌现出众多名师名家中的佼佼者。他拳论和武技精湛,武德高尚,身兼总裁判长、国际级裁判、国际级教练。他在荣誉面前始终保持着谦虚平和的心态,教授众多高水平学员而不收徒。学员们说:“李老师对我们既严格,又亲切。”他总是笑着对学员们说:“我的能耐就是给你们挑刺儿!把你们练拳中的刺都挑光了,你们就可以出师了!”他曾是中国国际俱乐部太极拳组组长。有采访时,他总是介绍其它老师如何如何兢兢业业,就是不谈自己。在一再追问下,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说:“我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一分力!”如今,他的学生遍天下,可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现代太极拳名家,是武术界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好榜样。各位朋友:至今我还没有收集到李德印是太极拳专家方面的可靠科学资料。他的竞赛套路太极拳学生和圈内人士对他的赞扬,捧场话是没有说服力的,不足为据。你们看了这些资料,有何感想?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只相信科学依据,数据,事实。在科学问题上靠讲假话,弄虚作假是站不住脚的。在太极拳问题上,也应该这样12,& 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2.1,李德印教授的竞赛套路太极拳是舞蹈,是用于体育比赛的体操运动项目。动作难度大,强度高,是年轻体育运动员练的,它不是健身太极拳,不适宜中老年人学练;12.2,一切空架子传统太极拳也都不是太极拳,都是为了便于推广,向竞赛套路太极拳靠拢的舞蹈,体操运动;12.3,只有真太极拳才是养生太极拳。必须在明师(不是名师)言传身教之下,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学会;,13,针对竞赛套路太极拳,空架子太极拳泛滥成灾的对策。应该开展养生太极拳的宣传教育,做试验性培训教学,用摆事实,讲道理来使广大民众认识什么是太极拳?什么是空架子太极拳?明白竞赛套路太极拳的实质和用途。我已经对上南花城吴式架子太极拳队进行向养生太极拳转型教学试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训练,一对一的教,学员们都学会了动态站桩;有的学员还学会了单盘手,双盘手,已取得一定效果。在练太极拳方面,正在三方面进行指导学员训练:一,& 纠正拳架;二,& 加入太极劲;三,& 使动作流畅。,14,结束语我在采访中常常听到来参加练竞赛套路太极拳活动的老人们说;“我们是来活动活动筋骨,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不想练出什么功夫,大家出来聊聊天,感到很开心。”这是大多数普通学拳人的真实心里话。综上所述,李德印教授创编和推广的竞赛套路太极拳,功夫扇,剑舞,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娱乐活动方面是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本文是在进行学术探讨,通过调查研究,做试验,证明竞赛套路太极拳不是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拳和迎合竞赛套路太极拳而产生出来的各种空架子传统太极拳不能与中国的太极拳混为一谈,二者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二回事。通过本文介绍,在明白实际情况后,提请参加练竞赛套路太极拳的老年人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注意安全。以上报告,仅仅是我个人学练养生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只能供有缘人参考。这项科研项目,主要目的是为我学练养生太极拳提供科学依据。在民主,自由,人权的现代社会,我没有权利反对别人学练空架子太极拳,学什么拳完全是各人自己的爱好。我也并不反对李德印教授创编竞赛套路太极拳。李德印当时做这件事,可能他也身不由己。我今天发表评论,只是马后炮而已,其实我并无什么高明之处。在太极拳方面,我只是小学生,这是一篇练习之作,请大家不必当真,所说内容不当之处,望太极拳专家,李德印教授,各位网友谅解。谢谢大家!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式太极拳18式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