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名局细解退出棋坛后有哪些表现,具体作用是什么

围棋界泰斗吴清源辞世 曾令日本棋坛大师全部降级
&&来源:&&&&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12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安徽黄山,第12届建桥杯中国女子围棋公开赛决赛前,赛场内,所有选手和工作人员起身肃立,默默地垂下了头,这其中包括著名围棋选手聂卫平,也有国家围棋队领队华学明,他们在为心中的长者吴清源默哀。
  围棋界泰斗、日本“昭和棋圣”吴清源先生,11月30日凌晨1点11分,在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路途后,溘然辞世,终年100岁。
  围棋界泰斗吴清源,1914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7岁时开始学习围棋,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天分。后来吴清源举家北上,11岁时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把段祺瑞杀的大败,导致段祺瑞生了很长时间闷气,天才少年也因此名震京城围棋界。
  14岁,吴清源东渡日本深造,开始了职业棋手的生涯。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将原来重视边角的布局法,改为更加重视中腹的新布局,翻开围棋史上崭新一页。
  二战初期,吴清源在颠沛流离中凭借一己之力,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手,将当时日本棋坛所有大师全部降级,由此成为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并开创了围棋的“吴清源时代”。
  1936年,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后来因种种原因,1949年改回中国国籍,1979年再次加入日本国籍。
  吴清源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直至上世纪80年代隐退。晚年的吴清源以必生体悟,融汇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希望通过围棋实现世界和平,“均衡、和谐”可谓吴清源一生追求的围棋信念。老人一生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今年8月25日,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和平发展贡献奖,表彰他多年来为中日围棋交流、中日友好以及提高青少年的围棋水平做出的贡献。
  今年6月,在百岁生日宴上,吴清源还面带微笑,精神矍铄。但在11月30日凌晨,身体状况突然恶化,不幸离世。享年100岁。谁将百岁人间事,只换山中一局棋。吴清源曾说,200岁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因而,有人说,他只是换一个世界继续下棋。
编辑:张乔作者:    [健康养生 中老年人养生]吴清源是20世纪最有名、最出色的围棋大师。1914年生于福建,7岁那年,从留日的父亲那里学会了围棋,14岁时就在国内崭露头角。半个世纪以前,吴清源东渡扶桑,在日本棋坛上“横扫千军如卷席”,建立了长达15年“天下无敌”的辉煌业绩。甚至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名人》中,也少不了他的名字。被称为“昭和棋圣”。现年百岁的吴清源养生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昭和棋圣”吴清源养生 三大长寿秘诀享百岁  吴清源先生年届九旬时还常回国走走:在哈尔滨,为当地棋迷挂盘解说他的21世纪布局;在成都,作为第四届应氏世界围棋锦标赛决赛阶段的裁判长参加了活动;在北京,参与了著名导演田壮壮执导的电影《吴清源》的拍摄……  吴清源养生长寿秘诀:一生求“中”  吴清源大师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追求棋艺和人生的共同完美。他一生求道的精神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围棋人。他认为围棋的理想是“中和”,又可理解为“调和”。“中”这个字,以中间一竖分成左右两部分,分别表示阴阳。有了取得阴阳平衡的那一竖,才构成“中”字。要到达“中”字的境地,绝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精神修养。  吴清源养生长寿秘诀:秉持一颗平常心  1928年,吴清源初渡日本时第一次接触到“养生”一词。当时义父杨祉庵先生送他一首《四诫诗》,其诗文为:“诫尔学养生,养生先养气。阴阳相翕癖,体充神不敝。唯尔得气清,朗朗圭璋器。弱龄迫饥驱,自贬安一艺。穷尔无涯知,快人一时意。肝肾苦雕锼,复局损佳寐。张弛一违节,生理焉得遂。香熏与膏明,绵绵存不匮。遐哉东坡翁,名论何精萃。守静闭龟息,法动张禽戏。役形不役心,妙契合天地。岂唯康乃躬,久久益智慧。”几十年过去了,这首养生诗,吴清源依旧铭记在心,背诵清晰,一字不差。  吴清源养生长寿秘诀:拥有一颗平常心  吴清源一生勤奋,日日摆棋,无休无止地攻研围棋之中的奥妙,几乎达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忘我境地。虽说他已经威名享誉世界棋坛,却一生淡泊名利,身在局内而神游棋外。他生性好静,不喜世俗交往,其性格上明显具有孤高大棋士的印记。一生中除爱棋之外还爱山,也爱马,更爱信仰。很显然,在吴清源先生喜爱的这三者之中,人世间的烟火气息微乎其微。同他交谈,你会感到吴老在信仰中养成的清廉洁身的人品,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的人生哲理。谈到围棋的输赢,他说,平常心就是本来心,“人之初,性本善”,吴清源是这样解释平常心的。  当年吴清源之徒林海峰初到日本时,完全不能发挥自己水平,连遭败绩,前去恳请师父指点,吴清源只说了“平常心”三个字。他说,平常心就是本来心。争强好胜,临阵胆怯都不是平常的心态,只有消除一切杂念之后恢复本来面目才是一颗平常心。  吴清源平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就是一种平常心。在物质享受方面,吴清源就像是位有道的高僧,素来烟酒不沾,既不打麻将,也不玩高尔夫球,更不去追红逐绿,赛车赌马,游戏人间。尽管早已名满天下,他却既没有积蓄起万贯家财,也没有自己的房产轿车,而是平静地与夫人寄居在东京闹市区的一座普通公寓里。除了读书之外,围棋是他平生唯一的事业与爱好。吴清源说,每当痛苦时,他就背白居易的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也许是深深领会了这首诗的涵义,吴清源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泰然处之,波澜不惊。  吴清源养生长寿秘诀:勤开窗习惯寒冷  吴清源从小身体很差,曾经得过肺结核。那个时代,肺结核的死亡率非常高,但吴清源能抗过病魔,他后来回忆说,可能得益于一个小举措——开窗通风。他后来就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习惯了寒冷,也就不容易生病了。
楼主发言:21次 发图:0张
  吴清源痛失患难妻子 无怨无悔相濡以沫70年之路   09:48:52 来自: 体坛网 谢锐 我要评论(2) 字号:[小中大]  吴清源与夫人合照吴清源与夫人合照  体坛网记者谢锐北京报道 12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90岁的吴清源夫人吴和子因病去世,年已99岁高龄的吴清源大师痛失相伴70年的患难妻子。吴清源说过,他要为围棋活到100岁,而今患难与共的夫人先去了,这给吴老先生带来巨大的心理打击,祈愿吴清源老先生能挺过这一关,健康长寿。  62年前一见钟情  1940年,吴清源的母亲和长兄都回中国了,不问世事的吴清源急需有个人来照顾他的生活,他将此事托付给了日本女子围棋元老喜多文子六段,后者找到一位好友,为其女儿与吴清源说媒。这位女孩即中原和子,时为20岁,就读于东京女子高等师范。  喜多文子也是有备而来,和子父亲是一位棋迷,对人品、棋品绝佳的吴清源甚为尊崇。耳闻目染之下,和子小姐也对吴清源了解甚多,只是她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她会嫁给吴清源。  和子的父亲一口答应了喜多文子的提亲,和子小姐也对吴清源一见钟情。时隔多年,田壮壮导演在电影《吴清源》中重现了相亲这一幕,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和子夫人后来还透露了一个连她当时也不知道的秘密,吴清源在得知“中原和子”这个名字后,一向相信缘分的他表示非常满意,“中原”意即中国,和子象征着和平,他觉得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不过,当时正是中日关系异常紧张的特别时期,在决定与吴清源联姻之时,中原一家没有顾忌吗?这个答案后来亦由和子夫人解开,她说,她父亲当时在一家海上保险公司工作,见识比一般人深远,那时候就已预料到日本会战败;而且,他们家亦非名门望族,和中国人联姻也不必太顾忌别人的非难。  70年没有厌烦时  吴清源结婚之初,喜多文子带他们夫妇去见日本著名的大财阀、日本棋院副总裁大仓喜七郎,大仓对和子夫人说,现在我们将我们的宝贝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地照顾他。和子夫人当时爽快地答应。后来她说,几十年来她就是按照当初的承诺去做的,因为答应了,所以她一定就要做好。  婚后,和子夫人对吴清源的身体很上心,吴清源体质不佳,还曾经因为患肺结核长时间住院,在医院里,他亲眼目睹一些病友离开人世,他因为老老实实治病而活了下来。他曾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有个约定,谁的体重先达到45公斤,谁就得请客吃饭。而与吴清源进行首次十番棋对抗的木谷实九段体重达到75公斤,可见当时吴清源的身体之差。  为了很好地照顾吴清源的生活,和子夫人甚至没有去学围棋,因为吴清源的老师濑越宪作先生对她说,你不能学会下棋,不然,老是自己顾着下棋,谁来照顾吴先生呢?在和子夫人的悉心照顾下,吴清源的体重率先达到45公斤,川端康成没忘他们的约定,要吴清源夫妇请客吃饭。  这么多年来,和子夫人一直担当家庭主妇,让吴清源过着除了下棋和读书外别无操心的神仙似生活,令和子夫人也甚为欣慰的是,吴清源这一辈子唯有三件事:下棋、信仰、读书。一年365天,每餐饭菜哪怕一样也不会挑剔。为此和子夫人曾说:60多年的时光感觉一会就过去了,从来都没有过厌烦的时候。  说这话时,时为80多岁高龄的和子夫人言语不禁多了起来,脸上也闪现出了红光。她将照顾吴清源视作她一生最大的工作,70年来她尽心尽力地去做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如果说她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一定是先于吴清源而去。  陪伴在人神之间  和子夫人曾说,与吴清源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她也觉得,先生在人神之间。  结婚这么多年,两人之间也有过磕磕绊绊之时,说话稍重一点的时候也曾有过,但一旦有这样的苗头,两人就都退让,说到真生气之时,还从没有过。  吴清源在棋上犹如神一般的天才。自1939年镰仓十番棋起,17年间,他与当时最强的日本棋手一共有过十次十番棋之争,十番棋被称作“悬崖边的白刃格斗”,一旦落败,即身败名裂,尤其是对于当时客居日本的吴清源来说尤其惨烈,只要落败,他连立锥之地都不会有。但十次十番棋,他将对手一一降格,不着一尘,卓然而立,实为神迹。  但在和子夫人眼里,吴清源去参加十番棋,俨然仅仅是出一趟门一样轻描淡写。每盘棋要下三天,加上来去两天,在这5天时间里,和子夫人为了不让自己有过多的挂念,就不断地在家里找各种事来做,最后甚至到了将家里的走廊和台柱子都擦得干干净净的地步。吴清源回到家后,只字不提胜负,和子夫人只是从他赢了棋会轻松些、输了棋会累一些这样略有不同的感觉中猜出比赛结果。吴清源难道对自己安身立命的胜负如此放得下吗?和子夫人说过,吴清源就是这样的,对胜负一直看得很淡。  即便是被日本棋院除名这么大的事,吴清源回家竟然也未有片言只语,和子夫人后来从别处才得知此事。  吴清源夫妇一生养育两男一女三个孩子,而今三个子女均事业有成,但无一人承继父业。对此,吴清源并无遗憾,他对孩子的教育一向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从不强求他们,平时上学读书这些琐事一并由和子夫人打理。他对夫人说,自己是棋手,知道职业棋手的难处,下棋一定要有天份,如果没有天份,父母非要强迫儿女去下棋的话,儿女很痛苦,父母也于心不忍。  吴清源一生出战过无数次大比赛,为与他签约的《读卖新闻》挣得过无数名誉甚至发行量,至今他的评棋专栏还在《读卖新闻》连载中,但吴清源却家徒四壁,早些年将大笔棋战奖金捐给玺宇教,后来更有将《读卖新闻》赠送给他们的房子退回去之举,得悉此事,藤泽秀行九段大惊:“你们真是神仙啊!”  “信仰与围棋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这是吴清源在自传中写的一段话。早些年他甚至为了玺宇教放弃围棋,到处流浪,和子夫人也无怨无悔地一直伴随,在那段颠沛岁月里,吴清源夫妇一直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连一句悄悄话都不曾说过。若非吴清源幡然顿悟,那样的生活何时才是个尽头?  70年光阴一晃而过,吴清源痛失伴侣,这位99岁的世纪老人今后得独自面对养老院的漫长黑夜,惟愿和子夫人在天堂护佑他,再次走过人生的苦难。
  新浪体育:昭和棋圣99岁生日 祝吴清源大师健康长寿日10:04
新浪体育 微博 我有话说(3,193人参与) 今年2月27日,吴清源观战日本棋圣战。  新浪体育讯 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九十九年前的今天,中国福建省福州闽侯县吴宅诞生了一位围棋天才,他的名字叫吴清源。在未来的岁月里,吴清源东渡当时的世界围棋最强国日本,击败了同时代的所有高手,天下无敌,被公誉为“昭和棋圣”。及至晚年,吴清源先生矍铄如故,每日研究围棋不辍,亲身向世间践行了“下围棋,得天寿”的道理。今天,是吴清源大师九十九周岁的生日。  吴清源生于日(旧历五月十九),幼时家道中落,随父母迁至北京。吴清源七岁随父亲吴毅学棋,依靠自学,十三岁便成为中国北方棋坛第一人。在父亲病逝后,吴清源凭借棋艺受到当时北洋政府首脑段祺瑞的资助。段下野后,吴清源被日本围棋高手濑越宪作慧眼识中,濑越怀着“为了围棋的进步,也为了促进日中和睦”的愿望联系日本政经界人士,邀请吴清源赴日学棋。  1928年,十四岁的吴清源举家东渡日本,拜在濑越宪作门下。天才的吴清源很快便在日本棋坛掀起了一场改变故有观念的风暴,他与好友木谷实提倡“新布局”,革新了受传统桎梏的日本围棋理念。1933年,吴清源在与当时日本棋界的权威本因坊秀哉的“名人胜负棋”中下出了“三三·星·天元”的布局,震动天下。这“历史性的一局棋”(金庸语)令围棋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1939年,在秀哉病逝后,吴清源与木谷实展开了争夺日本棋界第一人的十番棋较量,吴清源以将木谷实在交手棋份上降格为“先相先”的方式获得胜利。在未来的十七年里,饱受战争离乱、外界压力、衣食无着之苦的吴清源在残酷且事关名誉的十番棋中分别迎来了大前辈雁金准一、后辈藤泽朋斋(三次)、师兄桥本宇太郎(两次)、前辈岩本薰、后辈坂田荣男、高川格的挑战。这个对手阵容囊括了当时日本棋坛的最强者,而吴清源将这些对手一一击败,全部降格。这创造了围棋史上不朽的奇迹,吴清源的王者身份无人可以撼动。  1961年,吴清源因一次意外车祸健康受损,棋力逐渐下降。又因为与《读卖新闻》的专属棋士协议等问题,吴清源渐渐退出了职业一线。1984年,吴清源宣布引退。在培养出林海峰、芮乃伟[微博]两位杰出的弟子后,晚年的吴清源致力于“二十一世纪围棋”的研究。从踏入棋坛的那一天起,吴清源就以他灵活多变,效率至上,构思精妙的风格为棋界带来了无数的新思维、新创造,直接影响了围棋理念的变迁。棋界人士这样评价他:“吴先生富于独创性,他创造的新手、新定式不胜枚举。如果说现在我们作为职业棋手感到很光荣,有一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那也并非言之过分。吴先生给予现代围棋界的影响就是这么巨大。对于我来说,不,对于几乎所有的棋手来说,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  进入21世纪,吴清源不止一次地提到“总要活到一百岁,事情才能做完”。与他同时代的对手纷纷谢世,吴先生仍然在创造生命的奇迹。2012年年末,与吴清源相濡以沫七十载的和子夫人因病去世,这对吴先生想必是不小的打击。然而2013年年初,吴清源又出现在日本棋圣战的现场。吴清源先生一生中唯有围棋与他终身相伴,他的心中只有棋。恐怕也只有这样的心无旁骛,棋人合一,先生才能如此仙风道骨,寿近百龄。  如果棋神真的存在的话,吴先生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棋神的人。罕有人如他般遭受过无限磨难,他在围棋上的造诣与伟业壮举恐怕也再难有人能够企及。世事跌宕,百年倏忽,吴先生以他年近期颐的寿数见证、推动了围棋从近代走进现代的艰难历程。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围棋史上永不能磨灭的大宗师。我们能够与吴先生同处一个时代,同在一片天空之下,是上天的眷佑,是棋迷的幸运。  恭祝吴清源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吳清源:弈道,亦長壽之道 ( 21:29:43  标签: 昭和 常研習 日本 人生 常弈 分类: 其它  “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說的是對弈之妙。金庸曾將圍棋比作“頭腦體操”,他說下圍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訓、得心悟、得天壽。弈道,長壽之道也。  確實,在職業棋壇長壽者比比皆是。圍棋一代宗師吳清源,曾於1939年在日本攻擂,擊敗了當時日本所有一流圍棋高手,被稱為“昭和棋聖”。“誡爾學養生,養生先養氣。陰陽相翕癖,體充神不敝。”這是他東渡日本時,義父楊祉庵送他的《四誡詩》中的詩句。吳清源終生不忘《四誡詩》,以圍棋成功業,借圍棋養身心,不覺已是98歲高齡。  “爛柯一夢欲何求,凌厲行棋落子柔。枰上無言驅虎豹,胸中有計走貔貅。”圍棋的規則雖簡單,卻能磨煉思維。對弈時,雙方在平等的情況下逐鹿棋盤,需要棋手把默記、計算、分析、戰略戰術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因而,圍棋中每一步都是判斷、推理、計算和決策的過程。長時間研習,自然有啟迪智慧、健腦養生的效果。吳清源幼時學棋,每天早起就坐在桌子邊研習棋譜,甚至忘了吃飯和睡覺,這份痴迷貫穿其一生,使他思維清晰、腦力驚人。至今逢有重大賽事,他依然親臨觀戰,指點棋盤,發表意見。  養生學認為,調養心態是延年益壽之本,防病治病之方。《淮南子》說:“神清志平,百節皆寧,養性之本也。”《素問·上古大真論》言:“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都說明“養生貴乎養神”,不懂得養神之重要,單靠飲食營養、藥物滋補,難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圍棋使常弈者專心致志、排除雜念,從而保持身心不受外界因素干擾,乃至練成超越輸贏的豁達心態。吳清源晚年提出“六合之棋”的想法,就是要追求圍棋寓意的“東西南北四方”和“上下天地之間”的和諧人生。  此外,棋手對弈時的專注和投入能起到調息、吐納等保健作用。尤其是老年人,臟腑功能日漸衰退,腦髓腎精虛虧不足,思維記憶、智力反應已不如從前,倘若能經常研習圍棋,不斷用腦,則能防止大腦功能退化、延緩衰老。  “山僧對棋坐,局上竹蔭清。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當今社會,人們常常為養生進行藥補食補。殊不知,圍棋這方黑白天地裡,自有一番養生之道。
  “棋圣”吴清源的长寿之道  发布时间: 11:28:14
来源:快乐老人报  xin_121e6bfe79fa752cb76d50.jpg  吴清源晚年提出“六合之棋”的想法,正是追求围棋寓意的“东西南北四方”和“上下天地之间”的和谐人生。  “昭和棋圣”吴清源日前出现在日本第37期棋圣战的对决现场。这也是去年12月27日遭遇丧妻之痛后,99岁的吴清源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他神态宁静淡泊,给人的第一印象宛如禅房修炼多年的高僧。  妻子悉心照顾,他无事可操心  吴清源和夫人中原和子相濡以沫70年。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吴清源的身体自小就不好,中原和子一生都把他当宝贝来全力照顾。  中原和子曾说,吴先生其他事可操心的不多,只要身体好,每天能随心所欲地下围棋,所看的书都能理解,便是他最大的乐趣,一年365天只吃一样东西都没关系。  深居简出,品茶看棋谱  在经历丧妻之痛后,吴清源仍没放弃对围棋的热爱与人生的修炼。吴清源将围棋智慧用语言描述出来:“人生一世就是修行一世,无论是输是赢,保持平常心。”而平常心正是一种质朴的精神:无论得失、无论聚散、无论胜败,皆是平常,皆是历练。  现在,吴清源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必须吃些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的药,共有7种。腰也不太好,每个月要检查3次。他笑言:“看来要想活到100岁,不注意健康是不行的。”他深居简出,平时看看棋谱,品品茶。但逢有重大赛事,他依然会亲临观战,指点棋盘,发表意见。  痴迷围棋脑力惊人  吴清源以围棋成功业,借围棋养身心。有诗云:“烂柯一梦欲何求,凌厉行棋落子柔。枰上无言驱虎豹,胸中有计走貔貅。”围棋的规则虽简单,却能磨炼思维。吴清源幼时学棋,每天研习棋谱,甚至忘了吃饭和睡觉,这份痴迷贯穿其一生,使他思维清晰、脑力惊人。  对弈时的专注和投入起到调息、吐纳等作用,而且下棋需要排除杂念,这让吴清源有超越输赢的豁达,并能长寿安康。(文/陈才胜
  吴清源:一生求“中”  吴清源:100岁。1914年出生,围棋大师。  围棋大师吴清源的自传书名叫《中的精神》。他这样解释,“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要思考“中”的那一点。  吴清源说:“我从来不把围棋当做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日本的围棋胜负是比较双方围地的大小,而中国的规则却有所不同,在棋盘上活着的棋子多的一方是取胜一方。“我认为,比起胜负来说,那是生存权的象征。”  吴清源说,每当痛苦时,他就背白居易的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杨振宁:吴清源在围棋界地位比爱因斯坦在物理里高  日 07:18  来源:东方网   95人参与 9评论  北京时间12月1日,据日本媒体《读卖新闻》报道,对围棋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吴清源大师因抢救无效,在30日凌晨1时11分于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对于吴清源,日本媒体盛赞其是“昭和棋圣”。  就在今年的11月23日,吴清源老人刚刚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其百岁寿辰庆祝会在北京举行,数百位社会各界人士为吴老先生祝寿,物理学家杨振宁致词,认为吴清源在围棋里的地位比爱因斯坦在物理里高。  杨振宁6岁学围棋可惜没有围棋天分  我6岁的时候,我父亲就教我下围棋。他应该是有些围棋细胞的,但似乎没有遗传给我。那时候他得让我16个子下。后来等到我40多岁了,在日内瓦又和父亲下棋,也得让我七个。我想大家大概能知道我是什么围棋水平了吧。  曾与吴清源同席遗憾没能“学一盘”  我曾经在1965年和90年代有机会和吴清源先生同席,可惜当时没有鼓起勇气向他讨教围棋,现在想起来也很后悔。刚才看视频,吴清源老先生的身体还不错,希望他能够长寿,他在围棋界的地位是很少有人能够跟他对比的。  吴清源在围棋里的地位比爱因斯坦在物理里高  我是学物理的。20世纪最有名的物理学家大家都晓得,是爱因斯坦。我想了一下,爱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没有吴清源在围棋里高。为什么呢?因为物理里爱因斯坦是第一,但是第二跟爱因斯坦的距离我想没有吴清源和20世纪第二的围棋手的距离那么大。  我和吴清源先生吃过两次饭,到现在还印象深刻。他话不多,但和他谈起养生或者他感兴趣的话题,他的话还是很多的。除了两次吃饭,我还和吴老先生有过一些交往。80年代,我向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提议,授予吴清源先生一个荣誉学位。
  [推荐]日本棋手长寿者多 吴清源居排行榜首位
发帖心情 Post By: 19:47:23   常听人说下棋者长寿,我有点不信.粗略地查了一下日本的相关资料,才发现所言不虚.日本两大棋院[日本棋院,关西棋院]八十岁以上仍健在的职业棋手竟有二十七名之多.其中现役棋手[仍参加职业棋战的]八名,依次为;  窪内秀知九段[生]  杉内雅男九段[生]  大熊千久子三段[生]  岩田达明九段[生]  杉内寿子八段[生]  窪内秀明五段[生]  横山达也三段[生]  浅野时秀五段[生].  退役棋手十九名,依次为  吴清源九段[生]  冈谷三男五段[生]  山本丰五段[生]  白鸟澄子五段[生]  坂田荣男九段[生]  铃木政春七段[生]  大山寿子五段[生]  神林春子四段[生]  铃木津奈五段[生]  武田水竿五段[生]  植村四郎五段[生]  松本篤二八段[生]  梶原武雄九段[生]  井手八百次郎五段[生]  曲励起九段[生]  久保本登美子四段[生]  尾崎春美七段[生]  大窪一玄九段[生]  酒井正则五段[生].  有两点感想,一是脑力劳动或许也是一种锻炼,二是在日本下围棋被视为职业,在中国,棋手等同于运动员,其中的差别和优劣值得探讨.
  这位老人,从小身体不好,得过肺结核,又遭遇过车祸,还能活到100岁,佩服!
  聂卫平:吴清源是无私的宽厚长者 悔当年未听劝告   11:4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原标题:聂卫平:吴清源是无私的宽厚长者 悔当年未听劝告  中新网12月1日电 围棋界泰斗、日本“昭和棋圣”吴清源先生,昨日凌晨1时11分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的医院里去世,终年100周岁。在得知吴老去世的消息后,聂卫平连续发布微博,表达哀悼之情。  聂卫平写道,惊闻吴清源老师去世,悲痛。“吴老师在棋上的贡献很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他是一个温厚长者,为人宽厚,我至今还没听过有对他为人不好的言论。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主动找到我说:‘你在围棋上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来日本学棋,你来日本就住在我家,我们早晚也能切磋棋艺。’这样的无私,棋界罕见,”聂卫平写道。  随后聂卫平又发布了一条微博,写道:“吴清源先生一生执着棋艺,心无旁骛,他也是这么要求其他棋手的。有一年我在日本,与沈君山神侃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主动走过来很认真地对我说:‘博二兔,不得一兔。’我听后大受震动。当年我要是听从他的劝告,一心执着于围棋,也许在棋上的成就会更大些。”
  吴清源:人生有两大支柱 围棋是信仰非赚钱工具  
08:30:56   高速列车从新宿站出发,一小时许,就到了小田原站。跟繁华铺张的东京比起来,20万人口的小田原市就像一个安静的乡镇。距离车站不远的市内一隅,有一座不起眼的老人院,两三层楼高,空间有些逼仄,老人坐在轮椅上来到会客厅时,过道中的桌椅要挪开才能通过。  这是2012年8月的一天,98岁的长者穿着长袖衬衣,身形瘦削,面无表情,乍一看是一个生命力羸弱的长者,但稍稍观察,老人精神清矍,面色如玉,竟无一块老年斑,自有一股道骨仙风,而断无衰朽之气。  这就是自幼被称“天才少年”,后来又被尊为“围棋之神”、“昭和棋圣”、“一代宗师”的吴清源。  助手牛力力女士往棋盘一颗颗摆上黑白棋子。老人坐在轮椅上,埋首,上身几乎覆盖住棋盘,一动不动,直到几十颗棋子落下,才用手指指点几粒棋子,嗫嚅着评说。  那是一只嶙峋白晰的手,青筋凸绽,关节粗大,虬枝一般地弯曲,手指颤抖着指点棋子,难以准确锁定。  老人表达有些不顺畅,视力也不好,但思路依然清晰。“他要能看清楚他能下得非常好,”牛力力说。自从1984年70岁时从现役棋手正式引退后,吴清源从未间断对围棋的研究,没有一天不在思考围棋。  他早已搬不动棋盘,甚至看不清棋子,但“只要看到棋盘,眼中马上有了亮光”。  给人印象更深的是他的沉默。联想到他曲折传奇的一生,这沉默背后有一种波澜壮阔。他自幼以来的沉默,本身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而晚岁的沉默,又让人不由得想起这沉默背后一生的传奇与丰盛,胸中的丘壑,黑白世界的逐鹿厮杀,国族之间的情感撕扯,圣俗正邪的角力,天才与怪诞的两极。  日,是吴清源百岁生日。
  生命中关键一年  1920年代初的北京政局动荡,袁世凯死后,军阀争权夺利、纵横捭阖,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高层的动荡,并未影响到北京宣武门内大街一家叫“海丰轩”的茶社里的纹枰论道,这里集中了当时中国围棋界最顶尖的高手汪云峰、顾水如、刘棣怀等人,如果按当时日本棋士的水平来衡量的话,他们有专业三四段水平。  1923年的一天,北洋政府平政院(司法部的一个部门)的一个下级官员,带着自己9岁的儿子来到“海丰轩”。在父亲的请求下,汪云峰让五子与孩子对局,结果输给这个孙子辈的小孩;让四子再战,又大败。围观人群骚动了。  父亲叫吴毅,小孩就是当时叫吴泉的吴清源。  后来,水平更高的棋手顾水如和刘棣怀又与孩子下了测试棋,比赛结果已不得而知。总之,1925年,当吴清源的母亲张舒文请顾水如把儿子带到段祺瑞府上下棋时,顾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当时的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嗜棋,雇请顾水如、汪云峰等高手到家中下棋,棋士们往往能获得不错的酬劳。彼时,中国没有健全的比赛体系,棋士通常不能靠下棋谋生。  张舒文的请求充满无奈。就在丈夫带儿子去海丰轩的第二年春节,因肺结核去世,年仅33岁。这个来自福建、祖上富贵的大家庭迅速没落。  11岁的吴清源来到段府下的第一盘,就把一位高手打败,观战的段祺瑞甚喜,当即表示每月给他一百元奖学金。这笔钱对吴家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当时的中国,中学教师的月工资不过五六十元。  终于有一天,段祺瑞跟吴清源下了一局。几天后北京的《晨报》报道,“段执政一日与吴清源弈,大败,愤然拂袖而起,进入内室……”那天,屋里几个棋手都没早饭吃了。  观棋时一直不敢作声的顾水如汪云峰等人立即责备起吴清源。原来,段祺瑞喜欢赢棋,棋手们往往让他“艰难地”赢棋,背后都笑称他为“常胜将军”。  从此段祺瑞再也不和吴清源下棋。不过,每月一百元钱还是照给,直到他1926年4月下台。  失去段祺瑞资助后,吴清源经常到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下棋,屡战屡胜,名字再次登上《晨报》,“天才少年”从此名满全城。  吴清源第一次把棋子放到棋盘上,是在7岁那年。此前,他和两个哥哥一样,在家整日诵读四书五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  围棋启蒙老师是父亲吴毅。吴毅在日本留学过两年,现在知道,他把大量精力花在了围棋上,经常出入东京的方圆社。后来回国带回来的书中,法律专业书没几本,围棋书倒有几十本,诸如《新桃花泉》、《本因坊道策》等。  吴清源立即显露出天赋和兴趣,进步明显比两个哥哥快。围棋的学习从早到晚,“一只手拿着沉重的棋书,一只手打谱。一会儿手腕累了,就换另一只手。”后来吴清源两只手的中指都变形了,有些弯曲。  就这样,10岁左右的吴清源,已经通读了江户末期的棋士本因坊丈和、幕府末期的天才棋士秀策和明治及大正年间的棋士川龟三郎等人的棋谱。除了这些旧谱,父亲还让大哥去邮局订阅日本棋谱让吴清源研究,包括《方圆新报》。“当时中国多弱啊,他就靠打棋谱,过去也不像现在信息发达,那边一比赛这边就看到棋谱了。他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悟性。”牛力力说。  天才少年的大名终于传到了在北京的日本人圈子里。辗转之后,1926年的一天,吴清源来到了北京“大和俱乐部”下棋,第一个对手是在北京经营古玩生意的商人山崎有民。他后来回忆,“清源总是先手攻入要害,我输得心服口服。而我只下了这么一局,就已经意识到少年吴清源是个真正的围棋天才。”
  第二个对手是大和俱乐部的围棋教练,有职业初段棋力,吴清源经过一番苦战,也获胜。  山崎有民当时就产生了送吴清源去日本留学的想法,“这不仅仅是为吴清源一个人,同时也是致力于日中友好的一个举措,而且还与日中围棋事业的进步有关。”  1926年8月,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从日本来到北京,山崎有民专门组织了棋会,中国方面派出了刘棣怀、顾水如和吴清源3位棋手。刘和顾分别受二子与岩本六段比赛,结果刘胜顾负。吴清源受三子与岩本对局,赢了。  后来在北京政府要员王克敏家中,吴清源再次受三子,还是赢了岩本。王克敏这时建议岩本让两颗子与吴对局,经过一番激战,这次岩本以二目的微弱优势赢了一盘。  岩本当时在日记中写道,“在日本能赢吴的业余棋士大概找不出一个来”,“少年棋风犀利,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天才”,“如果他能来日本学习围棋,那么成为一名职业高手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年后,日本棋院五段井上孝平来到北京,总共4局棋,其中井上让二子下了两局,吴清源都以绝对优势中盘取胜。在让先的两局中,吴清源则一胜一负。  山崎有民将吴清源与井上对局的棋谱寄给了日本著名棋士濑越宪作七段,濑越看了用“愕然”来形容心情,称吴清源的棋“与秀策少年时代的棋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堪称完美无缺”。秀策是日本幕府时代末期的天才棋士。  山崎致信濑越就是询问送吴清源赴日留学之事,濑越的回复让人鼓舞,“为了棋道,我决心要促成这位少年前来日本,使他成为名留史册的棋士。”山崎有民和濑越宪作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京,前后为此通信有50封之多。  在两人的推动下,日本政界、财界各方人士都动起来。政界里有后来成为首相的犬养毅、担任过邮政相和内相的望月圭介,财界里有日本棋院创始人大仓喜七郎。  濑越找亲中派的犬养毅是请他给女婿、日本驻中国公使芳泽谦吉写信,请芳泽劝说吴家同意吴清源来日,当时吴家对来日本一事顾虑重重。  犬养毅沉思片刻后说,“如果真把这么出色的少年接到日本来,以后你们不就要成为他的手下败将了吗?”  “这正是我的愿望所在。”濑越回答,“为了围棋,也为了促进日中和睦,我愿意这样。”  日本围棋界促进两国交流、扶助吴清源留学是真心实意的,但就在吴清源赴日这年,中日关系日趋紧张。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这是日本全面侵略东北和中国的前兆。  吴家在国内的亲戚极力反对吴清源赴日,理由正是怕吴家去日本受歧视和欺辱。  日,在山崎有民的陪同下,吴清源和母亲、大哥坐上了大阪商船“长安丸”号,从天津塘沽港出发,最终于27日到达东京。  吴清源的监护人、北洋政府要员杨子安送行时说,“希望你两年后回来。”
  但吴清源没有回中国。日本,命中注定成为他的下一站。  围棋是一项充满魅力的智力游戏,规则简单,棋子之间没有等级关系,平和之下的战争,静默之下的杀机,精确与模糊,虚无缥缈与锱铢必较,充满着东方的智慧。“中国人经常讲条条大路通罗马,西方人考虑哪条最近,你别跟我讲条条通罗马。”在原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看来,围棋有很多模糊的东西,很多是凭一种直觉,确实是东方文化的产物,“西方人干什么都有个定性定量的思想,一定要找到最好的一手。”  围棋源于中国,近现代则盛于日本。当时中国的顶尖棋手如刘棣怀等与日本职业五段下棋,通常要受让二子。  14岁的吴清源来日初期一切顺利。第一盘正式对局,他就赢了筱原正美四段,筱原是当时日本棋院段位赛的冠军。  从第一盘棋到第二年的1929年,吴清源一共下了22局,13胜7败2和。其中包括对当时日本围棋第一人本因坊秀哉的受二子局,吴清源4目胜。当时日本的职业七段被秀哉让二子,都经常要输。局后秀哉这样评价:“黑棋下得堂堂正正,始终没有给白棋以可乘之机。堪称是受二子的经典之局。”  拿下三局测试棋后,日本棋院正式授予他三段资格。当时在日本,定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棋手为升段或定段可谓“以命相搏”。  接下来,吴清源的战绩让很多人瞠目结舌。  1930年,39盘对局,31胜6败2和;  1931年,42盘对局,35胜5败1和,1盘打挂(中途中止);  1932年,50盘对局,44胜5败1和,胜率达到近90%;  1933年,37盘对局,25胜9败3和;  1934年,刚满20岁吴清源升到了六段。  导师濑越宪作后来回忆,“只要参加比赛,几乎没有不赢的。在棋院的段位赛上,以他的升段最为迅速。”  吴清源的风头非但表现在他的成绩上,还表现在他自由奔放的棋风和时有所见的新招上,这给当时保守的日本棋坛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  “他创造了很多新手。过去别人不敢下的,他敢下。他不拘泥于形式,认为行他就下,非常有魄力。”牛力力说。  吴清源的这种创新精神,在他在北京的时候就显露出来。1927年日本棋院五段井上孝平与13岁的吴清源对局后说,“看得出他十分熟悉日本围棋中的旧棋型,并且对这些棋型进行了改进。”  而最能体现吴清源创新精神的,是他与对手和好友木谷实共同研讨总结的新布局法,堪称围棋界的一场革命。  升入五段之后,吴清源执白增多,由于当时无贴子的规定,若仍然照昔日的小目定式布局,白棋无论如何会落后于人。吴清源开始打出三三或星的布局,一手占据角地,尽快向边展开。这种思路在吴清源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以小目定式为传统的日本棋界却受到巨大震动。
  同一时期的著名棋手木谷实,布局总是投在低线位上,但战绩不佳,便不断地改为高线位上投子,开始“比角地更重视中央势力”的摸索阶段。新布局的观点一言难尽,简言之就是在布局时占据高位,比传统的重视角地更注重向中央发展势力。  新布局在社会上得以广泛传播,是在安永一写的《围棋革命——新布局法》一书问世之后。  这本书的问世,又得益于一个注定要载入围棋史册的除夕之夜。1933年除夕,吴清源拜访客人之后,归途路过好友木谷实家,进门发现当时担任日本棋院编集长的安永一也在。安永一趁机向二人频频开口,争论起有关新布局的事。吴清源和木谷实共同就此阐述了有关的意见,末了又围住棋盘,边摆边说,争论不休。不知不觉过了一整夜。打开窗门,方知天已大白,在寒风凛冽之中,迎来了新年的早晨。  安永一写的《围棋革命——新布局法》一书,就在不久后出版了。这本书署名为木谷实、吴清源、安永一合著,实际上是安永一将木谷实和吴清源的意见整理归纳,并总结出精彩的理论。吴清源后来回想起来,安永一是有备而来,直到拿到这本书才恍然大悟。后来,这本书卖了几万本,这在棋书当中是前所未有的销量。  新布局法不受任何繁杂定式束缚,大大解放了棋手的思维方法,棋盘上的世界似乎也越来越开阔了,无论在广大业余爱好者还是在职业棋手中都流行开来,包括后来独树一帜的宇宙流,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33年,正当新布局的旋风席卷整个围棋界之时,读卖新闻社制定了“日本围棋选手权战”的计划。这项棋战的优胜者,可以执黑与日本棋界的最大权威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弈。16名选手囊括了当时日本的实力最强者。结果最终决胜时吴清源战胜了师兄桥本宇太郎。桥本告败时,读卖新闻社长竟高兴地握着桥本的手说,“太好了,你输得太好了!”弄得桥本一时啼笑皆非。  原来,让新布局的创始人吴清源与传统权威秀哉名人对局,是读卖新闻社也是社会公众的人心所向,各新闻报刊都以“不败的名人对鬼才吴清源的决战”的醒目标题大肆宣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赋予新旧门派之争、中日对决等多重意义。  这次富有传奇色彩的对局注定要载入围棋史册。19岁的吴清源前三手就照三三、星、天元的顺序打了出来,在文化保守的日本棋坛,这些新颖的着法不啻为石破天惊,更有冒犯权威之嫌;行棋过程中,秀哉利用名人特权,多次打挂(即中止比赛),回去和弟子研究,致使从日开始的对局,直到次年1月19日才给束,历时3个月;秀哉后来打出的第160手妙手究竟出自本人还是弟子,也充满猜测和疑问……对局时,日本正好策划和挑起了所谓“满洲事件”,日中关系日趋危险,当时报刊均对二人决斗夸大其词,大肆宣扬,社会关注度飚升,让这盘棋笼罩上一层“日中对抗”的火药味。  最终,秀哉胜了二目。后来,吴清源的友人曾对他说,这场棋战输了比赢好,暗示其危险。  吴清源围棋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在近十次近百局分先的“擂争十番棋”中,将所有的日本一流高手全部击败,非但击败,而且将对手的交手棋份降低一至两格。所谓降格,是指原本互拿黑子先行对局的棋,变为降格一方三局中有两局先行对局(先相先),或者永远执黑先行(定先),就犹如一局乒乓球比赛被让几个球。对原本段位相当的棋手来说,这可说是奇耻大辱。相比之下,现在的比赛制度要宽松与人性得多,无论输过多少盘,下一次和同样的对手还是同样平等的对局资格。正因为其残酷性,“擂争十番棋”被喻为“悬崖边上的白刃格斗”。
  1939年9月,吴清源和木谷实这对一时无两的年轻棋士在建长寺的禅房中开始了著名的“镰仓十局”,这一战前后连绵3年之久,最后木谷被压低一级,即至“先相先”的地位而结束。吴的胜利却并没有如过去的时代那样为他赢得“本因坊”或“名人”的地位,只是使他从此四面受敌,欲罢不能。其后15年间,他连接再下了9趟“十番棋”,迎战了日本棋界所有一流强手——秀哉以后的历届“本因坊”,包括藤泽库之助(朋斋)、岩本薰、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高川格等。  升降十番棋前后持续了17年时间。1956年,至高川失败后,已经没有棋士可以成为吴清源的对手了。这个在围棋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造成了无可争辩的持续近20年的“吴清源时代”,“昭和棋圣”的地位由此奠定。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6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赵、林、武宫、加藤4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和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3位:道策、秀策、吴清源。  “吴清源在围棋上的造诣或贡献体现在3个方面,”王汝南说,“第一是他在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围棋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他表现出这样的一个才能,得到日本赏识,只身到日本去,迅速吸收日本围棋的一些养分,在年轻时代就达到一个高峰;第二个就是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的创新精神,经常有新的着法,攻击敏锐,以新布局为代表;最后就是他的战绩,在将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打败所有日本一流高手,开创了一个‘吴清源时代’。”  在吴清源身上,是天分因素多一些还是勤奋因素多一些?“这个东西还真的不好一言以蔽之。”王汝南说,“我个人想他还是天才的成分更多一点。因为他在日本那样一个环境,勤奋的人是非常多的。但勤奋和天分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就拿专注来说,这个专注是勤奋造成的呢,还是天生就是这样呢,人们很难分得清。”  信仰  芮乃伟九段是吴清源的弟子。有一年富士通杯赛的前两天,江铸久、芮乃伟夫妇为了赶上吴清源的研究会,先行乘早班飞机飞抵日本。研究会大约进行了一半,夫妻俩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芮乃伟说:“老师好!”吴清源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却道:“你是谁呀?”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吴清源如梦方醒:“哦,是乃伟!”  吴清源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专注力。导师濑越在他的回忆录《围棋一路》中说,“世人只简单把他看作天才,而我却对他了解颇多。现在的年轻人兴趣太多,而吴清源的世界里只有围棋……我家的私人医生波多野每月要来出诊数次。有一天,波多野医生对我说,不管他什么时候去,总看见吴先生不是坐在棋盘前摆弄围棋,就是在看经书。”  经书,可能不经意间道明了吴清源与其他棋手包括超一流棋手的不同之处。  江崎诚致是与吴清源交往数十年的日本作家,也是《吴清源传》的作者,他在《昭和的棋》中写道,“清源学习孔子老子的学说,或者皈依红卍会和玺宇教,从来也不是以赢棋为目的。他的信仰心完全是基于自己本心的持续的流露。这是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于是,平常心也就生了出来。他的棋失着很少,即便是有,也算不上足以铸成败局的大错,而且他不会连续犯错,这一切绝对不仅仅是坚忍不拔的民族性使然,更多的是拜无欲的平常心所赐。”
  吴清源的棋风奔放自在,但却总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安定感,即便是胜败不明的局面,他也总能够将机运引到自己这一方,其秘密恐怕也就在于这里。  “我每逢临战之际,都一如既往地做好精神准备,即只考虑如何在盘上全力以赴地去拼杀,而绝不过虑结果。什么一定要赢啦,什么输了会如何呀,我全都不去考虑。”吴清源在《以文会友》中说,“我认为,这种精神出自我的信仰。可以说支撑我的棋力的,全靠我所信仰的神力。说起来,一流棋士之间棋力之差是微不足道的。胜负的关键取决于精神上的修养如何!”  “我始终不渝地将围棋和宗教信仰作为生命的两大支柱,对我来说,胜负与信仰,如同人离不开水与火一样,缺一不可。”“如果不是一名棋士,很可能我会从事宗教研究。”  芮乃伟说,“我的感觉是,事实上是什么宗教对他来说是不太重要的,但信仰本身对他很重要。”吴清源具体的信仰内容,在不同时期有过多次变化,从最早的红卍会,到后来的玺宇教,中途还受过日莲宗的影响,而孔子与老子的学说,他更是终生研读。但作为其终身信仰的,还是红卍会教义。吴清源信仰红卍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红卍会不存在“开山教祖”,它试图打破宗教界里的所有排他性,无论哪种宗教的信徒都可以信仰和加入此教。  1961年,吴清源不幸遭遇车祸,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从此战绩欠佳。到了古稀之年,日本棋院等为其举行了盛大的引退仪式。晚年的吴清源,致力于围棋的国际化,尤其关注中国的围棋事业,祈盼其所倡的“21世纪六合之棋”能为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尽“绵薄之力”。  所谓“21世纪六合之棋”与吴清源时常研习的《易经》有莫大关系。吴清源说,阴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合之棋”。  “另一方面,即使是人生,也要考虑技术和哲学的中和。”吴清源说,“我所走过的道路,应该可以说是追求中和的人生吧。  “他特单纯。尤其摆到一步特好的棋,他就笑,笑得可开心了,跟小孩似的。”牛力力说,“他从没觉得下棋是苦事,他就是喜欢。这也是他这么大年纪每天还思考围棋的原因。”  在弟子、家人眼中,吴清源是一个生活特别单纯简朴的人,“给他做饭,一年365天吃一样的,他也不会反对”,很多衣服领都破了还在穿。对什么东西贵什么便宜这样的生活琐事从来无感,极少与人争论,也没有主动与人交际沟通的愿望。牛力力回忆,2001年贵阳有个围棋活动,市政府搞的,金庸也去了,就住在吴清源旁边的房间。“金庸先生很景仰他,想拜访他,他好像都无所谓,他不知道该跟金庸先生说什么。”  恰恰是金庸,曾说他最佩服的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  吴清源成名后基本没有为了钱下指导棋,哪怕是在3个孩子出生后经济比较紧张的时候,“他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一个是宗教的影响,还有一个,父亲当初来日本,周围的人比方说濑越老师,他们对父亲的围棋才能都比较认可,在生活方面金钱方面又有人支援吧,所以逐渐影响他的人生观。”吴清源的女儿吴佳澄说,在她眼中,父亲是一个既深奥又单纯的人。  电影《吴清源》的导演田壮壮说,编剧邹静之曾经问过吴清源,当时您在最巅峰的时候被车撞了,您怎么看这事?吴清源说,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一个机缘的问题,被撞了就是一个机缘,这不知道是怎么安排的,你不能下棋了,但你能做别的。  “他对人特别随和。这么长时间在一起,从来没生过气,不管你做得好不好,从来没埋怨过你。”在牛力力看来,吴清源给一般人的印象是冲淡随和的,但他内心,实则有一个强大的小宇宙,外人很难进入。他很少与人争论是非对错,但如果有自己认定的东西,是非常执拗的。  “有的记者报道老人很慈祥、随和,这只是你看到的一面,”王汝南说,“他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正因为他很有个性,他的棋才体现出来,绝对不会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中的精神,如果小年轻,他讲那些21世纪围棋,那你听听、启发启发可以,你还真的去跟他在棋盘上摆,老先生个性就体现出来了。你摆的时候,他神态马上就严厉起来了。所以我说正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棋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包括他的一些信仰,都说明他很有个性。他不完全是中庸。我们讲中庸是某种意义上中国人的民族性。所以他性格里一定有中的精神,每个受过传统中国文化熏陶的人,都逃不掉中庸的影响,他也是这样。但他可不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他很有个性。  把吴清源一开始就视为一座神是有问题的,回顾他一生的历程,他跟无数普通人一样,有过身不由己,有过迷惘,有过抱怨,有过大时代背景下的卑微,有过受政治操控,有过为柴米油盐和家人处境的妥协和打拼……  看他前后两本自传回忆录——出版于1980年代的《以文会友》与出版于本世纪初的《中的精神》,同样的事情的描述,前者有些激烈,后者则冲淡平和了许多。  吴清源的棋才是中日两国都公认的,但与中国人更进一步高调地宣扬其哲学与人格境界不同,日本人并没有在后一方面更多着墨。王汝南担任中日友好围棋会馆馆长,与日本棋界接触颇多,“要说日本人说他为人楷模或者说有多高深的哲学见解,至少我还没有接触到有日本人来跟我讲,都是在棋的角度,讲他的成就、他的见解。”在采访过程中,王汝南也一再提到评价吴清源的出发点还是把他作为一个棋人,但不要各方面都神化,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参考书籍:《吴清源回忆录》、桐山桂一著《吴清源与他的兄弟》、《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
  习惯了寒冷,也就不生病了。也是很平常很朴实的一句话。
  美77岁老奶奶勇夺世界举重冠军 从来不说“我不行”(图)  “七十岁的外表,二十岁的心脏”,近日,美国一位老奶奶做到了这一点。据悉,这位77岁的奶奶级人物威利·墨菲在几年前开始练习力量举重,而最近,她赢得了世界自然力量举重大赛的冠军。   墨菲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从来不会说‘我不行’,我只会说‘我会尽力’。”  据报道,墨菲的体重只有47公斤,而她举起了约100公斤,并且在身体摆动弯举中达到30公斤。  由于每天坚持锻炼,墨菲老人在生活中自己铲雪,自己拖卡住的汽车,并且可以轻松地提起自己的孙子。她非常自豪地说道:“最重要的是,我不需要别人帮我搬任何杂货。”
  用热水泡脚应知晓的健康风险  热度 8已有 1800 次阅读 20:13 | 健康 分享到微信  睡觉前来一盆热水,把脚放进去,暖融融的感觉从双脚传向全身,确实很舒服。所以很多人说,热水泡脚能改善健康状况,尤其是当这种说法被一些商业产品利用的时候,就会更加吹嘘热水泡脚的功效。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热水泡脚甚至是有一定健康风险的。近日一则新闻称:汉口一名46岁的女性因深夜在家用热水泡脚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经抢救无效后离世。泡脚变得有风险了,你是否走入泡脚误区了呢?看似简单的泡脚并非人人都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热水泡脚应当知晓的那些说道吧!  热水泡脚时,由于环境温度的升高,腿部和脚部的末梢血管扩张,足部的皮肤血流量就会增加。不过短时间内这种局部循环的改变几乎不会对全身体内循环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也不会像泡澡或淋浴那样影响核心体温,因此对于健康人来说,泡脚可能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身体改变,所以指望通过泡脚来治疗各种疾病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热水泡脚的助眠作用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了。对于健康人群,热水温度为40度,泡脚时间20分钟的短时间足浴可以辅助睡眠,但对老年人和睡眠本身就差的人效果不大。热水泡脚对下肢缺血的病人有一定好处,能在不加快心率、不降低血压的情况下,增加心脏冠状动脉储备,增加对心肌的供血。此外,热水泡脚还可以作为不可治愈的住院癌症病人放松治疗的辅助方法,帮助病人放松,带来舒缓疼痛、提高舒适度的效果。  但是,如果对于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泡脚时间较长、温度过高,会由于局部血管扩张,造成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还是有一定健康风险的。因此不是人人都适合泡脚。  一.糖尿足病患者不适宜热水泡脚。糖尿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许多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比较脆弱,足部末梢神经因出现问题,对温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他们却感觉不出来,因此热水泡脚特别容易造成烫伤。而且糖尿病足患者一旦被烫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时就医,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溃烂,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截肢。  二.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不适宜热水泡脚。静脉曲张是一种由于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引起的血液淤积血管肿,静脉曲张一般常见于肢体前端,比如手和脚,因为这些地方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动速度慢,属于回流障碍问题。是不是热水泡脚就能加快这种血流速度了呢?其实不然,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温度的升高改善不了静脉瓣膜的功能,只会增加局部血流量,而这种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不但不会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会加重静脉回流负担。正常人的静脉瓣可以帮助静脉完成下肢血液的回流,而静脉曲张的病人主要表现为静脉瓣的功能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局部血流会加重静脉回流的负担。   三.足癣等皮肤病患者不适宜热水泡脚。很多人认为泡脚能减轻足癣的症状,其实是一个误区。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许多足癣患者因为痒,觉得用热水烫洗后就舒服多了,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其实这种以热止痒的做法,往往起不到效果,泡过之后,患处不仅更痒,还可能出现水泡等。热水使足部毛细血管的扩张,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曾有报道足癣患者因温水泡脚诱发感染丹毒的情况。对于皮肤病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按照外科处理原则敞开伤口干燥通风才行。  四、幼儿不适宜热水泡脚。众所周知,人类足部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就是足弓,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缓冲行走和跑跳时对人体的震荡,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同时还可以保护大脑、脊椎和胸腔、腹腔内的器官,是人类的“减震器”。这一结构是从儿童期开始形成的,因此保障宝宝足弓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如果经常性用热水给儿童泡脚,会给足部的神经、血管的功能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频繁的泡脚或烫脚更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如果你不属于上述请况,养成热水泡脚的习惯还是有好处的。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水温不要过高。生活中,有些人习惯用很热的水把脚泡得通红,并以为水温越高效果越好。事实上,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如果水温太高,双脚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二.时间不宜太长。每次泡脚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因为泡脚时人体血液循环和心率会加快,时间太长会增加心脏负担。此外,由于血液会涌向下肢,有人会因脑部供血不足,感到头晕,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更是要格外注意。  三.先用手试温度。泡脚时,不能确定水的温度时,建议用手试而不要用脚试,因为手比脚对温度更敏感。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洗脚时用温度计测定温度,以避免烫伤。
  你懂围棋吗?百科全书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清源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