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堂舍子这出戏是梅派还是京剧张派娄山关张慧芳是学梅派还是京剧张派娄山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优酷土豆网公开分享的内容,仅供喜爱戏曲的网友交流学习用,不存储任何资源。本站是一个戏曲爱好者建立的个人非盈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商业广告,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我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2008-
| 联系方式邮箱:向60位淡薄名利息影幕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致敬
<font COLOR="#&&何玉蓉:90高龄之上的老寿星,又是硕果仅存的汪派(汪笑侬)传人,唱功非凡,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公演《哭祖庙》,轰动梨园;90年代末,在金秋京剧演唱会上,演出了《马前泼水》的片段,令人叹服。老太太生活低调,现在平静地度着晚年。
2&&李荣威:李老爷子已经80出头,是侯喜瑞的正式弟子,擅长《清风寨》《霸王别姬》《连环套》《马踏青苗》等剧目。与杨荣环合作的《霸王别姬》被制作成影碟。他身负绝艺,却从不标榜自己,从不卖老,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接受采访,提起侯喜瑞,激动得热泪纵横,真是尊师重道的好演员。
3&&艾世菊:艾先生是袁世海的同龄人,做了一辈子绿叶,想不佩服都不行,他在盖叫天的电影《武松》中饰武大郎,在李和曾的电影〈〈逍遥津〉〉里饰华歆,在陈永玲的〈〈小上坟〉〉里饰刘禄景;在王金璐的〈〈战宛城〉〉里饰胡车,在名家合作的〈〈凤还巢〉〉里饰朱焕然,在名家合作的〈〈龙凤呈祥〉〉里饰乔福。培养过朱世慧。戏路之广让人咋舌,可称当今的“文丑状元”“文丑泰斗”。
4&&赵燕侠:她和李金泉是仅余的两位流派创始人,〈〈碧波仙子〉〉〈〈白蛇传〉〉〈〈红梅阁〉〉〈〈玉堂春〉〉无不个性独具,她的唱腔清新自然,很多观众反映,听她的唱不用看字幕。赵燕侠录制过两部电影:〈〈辛安驿〉〉和〈〈红娘〉〉。90年代以后的她,极其低调,几乎没有在媒体上露面,也令广大戏迷想煞。
5&&陈正薇:现在江苏的她,是梅兰芳弟子中最能体现含蓄之美的,那种婉转,真有绕梁之美。这么好的演员,却是其名不彰,不由人感叹命运之不公!李洁是她的得意门生,向世人展示着老师的艺术。
6&&李炳淑:她在上海的旦角里格外出众,人们是通过〈〈海港〉〉认识她的,没想到这只是牛刀小试,后面还有个〈〈白蛇传〉〉,莫大的惊喜!这部〈〈白蛇传〉〉的电影,在80年代有几亿人在看啊!我们心目中,她就是白娘子。前两年她在演唱会上刚刚露过两面,一是独唱〈〈起解〉〉,气力之充沛,调之高,腔之圆,宣告了什么叫受过言慧珠、魏莲芳、张君秋指点的,与李维康并驾齐驱的艺术家!一次是为马少良配唱〈〈坐宫〉〉,体现了绿叶精神。
7&&李崇善:自从京剧形成,这种嗓子只出了李崇善一个!他是谭富英的弟子,唱腔却不与谭完全一致,有着谭派劲头儿、余派疏朗、高派高亢。如果说,奚啸伯是洞箫,那他就是高调的洞箫。李先生的〈〈赵氏孤儿〉〉〈〈法门寺〉〉〈〈杨家将〉〉都有影碟可供欣赏,只是不知为什么,这么多年,极少出现在舞台上。
8&&李玉声:真是将门虎子,不愧是李洪春的公子。在生行中若论高古典雅,若论会戏之多,除了王金璐、谭元寿,就得数他了。一出〈〈小商河〉〉,谁演得过他!杨再兴走竖岔,移向台口,遍观梨园界,还有谁能来这一手?当时彩声持续了将近两分钟。李玉声还与武生柏之毅合作录制电影〈〈雁荡山〉〉。李玉声是窝到浙江了!浙江更盛行越剧呀!我感觉李先生是一心问艺的人,他若是那种会拉关系的,调到北京,早成武生权威了!可是他没有,说明他不屑把精力用在艺术以外的事上。(绝无贬低他人之意)
9&&叶少兰:大家可能纳闷了,怎么有他?叶先生的知名度多高!叶的知名度高,一是小生演员太少,二是叶少兰的艺术太好了!他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演员,中国京剧院早就想要他,可他觉得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给了自己尊严,给了自己艺术生命,始终没有离开,这是多么可贵的良知!梅兰芳金奖大赛前,组委会请他参加,可他为了给青年演员让路,毅然放弃,又有几人能做到!叶给父亲录音配像,尽展叶派风流。〈〈群英会〉〉俊逸凌厉,〈〈罗成叫关〉〉苍凉悲壮,〈〈得意缘〉〉诙谐可爱,〈〈飞虎山〉〉英武挺拔,〈〈打侄上坟〉〉寒酸落魄,〈〈柳荫记〉〉蕴藉多情。集千面于一身!叶少兰接受电视采访时,对晚生后辈的期待、对京剧的拳拳之忱溢于言表!
10&&张幼麟:还有多少武生像他练功练得那么苦!还有多少武生的速度、爆发力、节奏感能比得上他!张幼麟秉承家训,十分敬业,青年时代演出,一次事故,半张脸的油彩印到了台毯上,可他还能坚持着演到最后。张先生在梅兰芳金奖大赛中屈居提名奖,但他没有丝毫灰心,继续为京剧默默付出着。前两年的武戏擂台赛,他参加演出,却主动提出不评奖,为的是让更多青年武戏演员脱颖而出。风骨令人赞叹!他的影象,只有〈〈金翅大鹏〉〉出版了影碟。在北京的个人展演,一晚连演〈〈战冀州&赚历城〉〉〈〈蜈蚣岭〉〉〈〈铁笼山〉〉几出大戏,功力之深,不作第二人想!
<font COLOR="#&新艳秋:当年和程砚秋竞争的她,现在大概是京剧界的头位长寿星--已经奔百岁了!新艳秋私淑程派,爱得深,学得广,会戏之多,堪称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她唱腔低回清雅,青年时代就名列四大坤旦之中。晚年演出很少,值得一提的,是她培养了钟荣。在纪念程砚秋的演出中,与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合演《锁麟囊》,成为此剧的经典版本,后来被制作成影碟。她的演出被加工成影碟的还有《贺后骂殿》《六月雪》。如今的新艳秋,几乎是不问世事了。
12&辛宝达:从河北沧州走出的他,或许天生就有慷慨悲歌的燕赵风骨,所以上天安排他接过了高派须生的接力棒,问艺于李和曾。他嗓音高亢嘹亮,颇得高派三昧,是梨园内外公认的高派最佳再传弟子。今天,我们还能从这些影碟中回想他当年的风采:《逍遥津》《哭秦庭》《胭粉计》《七星灯》《彝陵之战》。《中国京剧彩霞工程》集中了很多他的代表剧目,体现了他几十年的艺术追求。当年毛泽东最喜欢高派戏,所以在毛主席的意志之下,李和曾录了电影《逍遥津》《哭灵牌》《斩马谡》《辕门斩子》,李宗义录了电影〈〈空城计〉〉〈〈斩黄袍〉〉,何其珍贵!可是今天,广大戏迷想要听高派戏,却是无比的艰难!令人不胜唏嘘。辛宝达有多少年未曾露面了?让老戏迷想坏了!或许,观众在舞台上看不到辛宝达的身影,听不到那酣畅淋漓的唱腔,很多人都会感到一丝落寞吧!
13&杜近芳:在梅派传人中,若说创新能力,大概要首推杜近芳了.&&柳荫记&&&&谢瑶环&&&&桃花扇&&,出出受好评,有亮点!其实不必说是头号主角的戏,就是给李少春配演《野猪林》的林娘子,也是如泣如诉,令人酸鼻。可见,杜是一位注重情感体验的好演员。她不仅有头脑,有心胸,还是地道的实力派。李维康出世以前,杜是梨园内外公认的金嗓子。她嗓音甜润明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是唯一可以和赵燕侠竞争的“唱将”。杜近芳除了《野猪林》之外,还有电影《廉锦枫·刺蚌》《断桥》,和舞台实况《生死恨》《凤还巢》《穆桂英挂帅》《谢瑶环》等影象资料。京剧电影《断桥》里的杜近芳尤其值得一提,真是国色天香!
14&刘雪涛:现在大家都知道叶少兰,可不要忘了刘雪涛。刘老几乎是做了一辈子里子小生,尽给张君秋挎刀了!他台风不俗,嗓音高亮,绝对是能单挑大梁的主儿!但是,绿叶虽美不争春,与他老师姜妙香一样——为他人酿蜜,自己只有辛劳的一生。姜先生能挑梁唱,不过大多数时间还是辅佐着梅大师。同样,刘雪涛也是张君秋艺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刘老录过两出电影,为张君秋的〈〈望江亭〉〉配演白士中;为赵燕侠的〈〈红娘〉〉配演张君瑞。现在的他,年过八旬,身体康健,话语清朗,亦能登台而歌,可谓艺术青春永驻!
15&张金梁:说来惭愧,我对张老知道得极少!京剧图书上、京剧影象里,没有多少他的资料!之所以还要提他,是因为一般人不太注意这样的丑角老演员。(从这里开始,我将陆续谈一些平时人们关注得不够的好演员)张金梁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学生,王金璐的同学,在校时即写得一手好字。以前笔者曾看过一个艺术纪录短片,介绍的就是张金梁,感觉他的丑角艺术不滑不俗。张先生是山东省京剧院的主要丑角演员,也曾为程砚秋等大师配戏。
<font COLOR="#&陈志清:余派传人一直是女性最受关注,大家最熟悉的是当年的孟小冬和今天的王佩瑜.那么,今天的男性演员中,谁的技艺最纯呢?我认为,是陈志清.出身于梨园世家的他,充分继承了父亲陈少霖的余派艺术,声腔朴中见雅,艺品很高.陈先生的拿手戏当数&&洪羊洞&&,那一段"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悠扬苍劲,完全体现了"中锋嗓子提溜劲"的余韵,每唱此段,必获满堂彩声.陈志清的嗓音条件比父亲要好,这只要听一听陈少霖的&&四郎探母&&和&&朱痕记&&就知道.陈志清功底深厚,曾与李耿夫妇合作&&四郎探母&&等剧.他还是一位艺德甚高的演员,在北京京剧院,张学津一次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登台,陈先生临时钻锅,代替演出了&&画龙点睛&&.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二堂舍子&&&&沙桥饯别&&VCD光盘欣赏到他的精彩演出.
17&黄云鹏:这位沈阳京剧院的老演员,得到的回报,和他的付出相比,真是太少太少了.我们先看一看他培养了哪些演员吧:大名鼎鼎的老生于魁智,于魁智在多次大赛中力拔头筹,人们赞叹于既有好嗓子,又有一身好功夫.他这身功夫就是就是黄云鹏教出来的.武生赵永伟,在进入中国京剧院之前,就曾问艺于黄,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基础.在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夺得&武生头名状元的常东,也是黄老的学生,常的唐派戏&&驱车战将&&就受过黄先生的点拨.但是黄老自己,一直未受到媒体的足够关注,各种京剧图书上都没有提过他的名字.白燕升在&&戏苑百家&&栏目里采访于魁智,我见到了黄先生的照片,听到了他的声音;真希望于魁智在以后的这种节目里,把黄先生请到现场来,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位老先生.
<font COLOR="#王婉华:京剧表演艺术家,湖北省艺术学校客座教授,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37年生人,祖籍天津。14岁入中南戏校。师从金碧艳,刘玉琴等,工旦角。后以优异成绩加入武汉京剧团。先后得到了云艳霞,高百岁,陈鹤峰,高维廉,姜鸿奎,王玉蓉,杨菊苹,李慧芳,陈伯华等老师的提携和指导。
&1962年张君秋来武汉演出,王婉华因为参加配演出色,被张君秋收为弟子,并举行隆重收徒仪式。先后向其亲授了《春秋配》《西厢记》《望江亭》《状元媒》《玉堂春》等张派剧目。王婉华扮像俊美,酷似张君秋;嗓音甜美宽广,台风稳重大方;在5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继承了张派高超的演唱技巧,发展了张派自然大方的表演特点。成功朔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先后上演了《望江亭》《状元媒》《玉堂春》《春秋配》《西厢记》《秦香莲》《红鬃烈马》等剧目。
&1986年李瑞环同志亲笔提词"掌门弟子,永做榜样"加以褒奖。王婉华技巧全面,不但擅长青衣,花衫戏,花旦,武旦,武生戏演来也颇见功力,同时还是位成绩突出的京剧教育家,先后被湖北省戏校,上海戏剧学院,武汉艺术学校聘为老师,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教学方法和理念,为戏校培养了大批京剧人才,张派优秀弟子赵群,万晓慧,旦角演员刘薇,熊明霞,张慧芳等均得到王婉华的亲授和指导。
&19:&于万增:叶派小生俊逸风流、英气夺人,于是当今的小生行几乎成了叶派的天下。曾几何时,姜妙香先生的雍容、甜美迷倒了多少人?姜派的唱于今很难听到了。于是,我越发想于万增先生。于先生是花旦艺术家于连泉(筱翠花)的嫡孙,父亲是里子老生于世文。万增先生家学渊源,功底深厚,从师于黄定等先生,全面掌握了姜派剧目。我个人认为,于先生可称当今姜派小生的第一人(再传弟子)。他天赋佳喉,表演英武刚劲,极有台缘,在梅兰芳金奖大赛中以《辕门射戟》一剧博得无数彩声,获得金奖。在中国京剧院担任主演的他,把众多美好的、鲜活的艺术形象留在了观众脑海之中。我们来看看杜近芳在叶盛兰身后的合作者就知道于先生的分量了:一是叶少兰,二是于万增。最近这几年,除了在《名段欣赏》和名家演唱会上偶尔露面之外,我们很少能见到于万增。于先生有《四郎探母》(饰杨宗保)、《红鬃烈马》(饰高思继)、《凤还巢》(饰穆居易)、《生死恨》(为杜近芳配戏,仅仅是一个小过场)、《孝感天》(即《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于此戏有两个版本,分别与李鸣岩、刘桂欣合作)等影碟面市。
&20&李世霖:李老先生是袁世海的同龄人,如今年届90了。从富连成科班走出的他,腹笥广博,能戏甚多,只是限于嗓音,多唱二路老生。李世霖在中国京剧院的地位,大约相当于扶风社的马盛龙。说起他当年坐科学艺,还有这样一件趣事:裘盛戎、袁世海、李世霖三人相约去看麒老牌的戏,而科班有规定,不许私自外出。于是三人夜间一同溜出,看戏回来又与其他学员共同练功,没想到上厕所的功夫露了馅---几个人犯了戏瘾,用嘴打着锣鼓点学起了麒麟童,吸引了很多同学,被教戏老师发现,从裘盛戎那儿打开了缺口---裘先生心眼儿太实,被诈出了实话(只是没说出李世霖来。结果,裘袁二人都挨了一顿打,李算是躲过去了。今天,富连成的先生、红角儿、流派创始人大多作古,真不知李世霖先生想起老友来,有多么想念呢!李先生曾为很多名家配戏,在梅兰芳、张君秋、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裘盛戎、袁世海、萧长华、马富禄、李多奎、姜妙香、李万春合作的《龙凤呈祥》里,他扮演诸葛亮,则其在里子老生中的地位可知。李先生与李和曾、袁世海曾拍摄了京剧电影《斩马谡》,是为一份珍贵的艺术资料。晚年的李世霖,致力于培养青年人才,耿其昌、于魁智均受其教益。
<font COLOR="#&张洪祥:谈到张先生,让人不由得感叹命运之不公.他嗓音瓷实宽厚,功架坚而美,实为架子花脸中之良驷.中年时代的张洪祥,曾为谭富英的&&乌盆记&&配演判官,在群龙飞腾的京剧电影&&群英会.借东风&&里饰演庞统.可以说,张先生是一片翠润丰厚的绿叶.可惜,今天,很多京剧观众已经不知道北京京剧院的这位"铁二台"了.
<font COLOR="#.王金璐:少年时代在戏校,把刀枪把子藏在被卧里,夜深人静时出去练功,真是令人感动。他和丁永利那种半师徒、半父子的情感也是人间难得。王金璐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天道酬勤”这句话。报界进行选举,他被评为“生部冠军”,又被人们誉为“全能大将”。可谓风光无限。他不仅有丁永利这样的严师,还有李洪春这样的名师。故戏路极宽,能演杨派(杨小楼)、黄派(黄月山)、李派(李洪春)各种剧目。王金璐出科后,一直是众多名角争相邀聘的对象。只是,中年时代在陕西演出《七侠五义》中的一次舞台事故,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伤残的王金璐不得不退出舞台,可是他不甘心,他能一点一点把功夫找回来。1979年,他重登舞台,演出《挑华车》,那起霸时开阔舒展的“月亮门”,与黑风利那快似疾风骤雨的对打,挑车之后的“竖岔”,让观众美了、惊了、服了,这就是王金璐缔造的神话。只可惜复出的王金璐嗓音不似当年,而是变得又沙又哑。如果老天能把高盛麟那种嗓子也给他一副,真是全齐了!他陆续演出了《潞安州》、《战宛城》、《长坂坡、汉津口》、《恶虎村》、《林冲夜奔》、《翠屏山》等剧目,充分展示了武生的风骨。尤其需要一提的是《潞安州》里的“审哈”一场,高抬腿过桌的动作极富张力,美不胜收。现在,我们能买到的王老的影碟资料,有《潞安州》《战宛城》《长坂坡》《挑华车》《恶虎村》几种。王老在演戏之外,还曾拍摄过电视剧《武生泰斗》,里面有很多戏中戏,是一套珍贵的资料(强烈建议音像公司出版)。
<font COLOR="#&张春华:张春华先生是京剧界的一个奇迹.现在有他这样功力的演员太少了,我相信,很少看丑角戏的观众,只要看了他的戏,都会由衷赞叹:"原来武丑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张先生自幼在稽古社学艺,曾受尚和玉熏炙,故而今天我们会看到张老的功夫不仅轻灵,亦且坚实.拜叶盛章为师后,艺业精进.他的跟头既高又飘,上高轻捷,落地如毛,念白爽利狠辣,既有叶盛章的脆快,又有马富禄的响亮,实属难得.出科后,他与张云溪合组云华社,二人明快火暴的风格轰动一时.建国后,张春华改造了&&三岔口&&一剧,成为后辈争相效学的经典,此剧后来被拍成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张云溪先生告别舞台的演出,就是演的这出戏,可见这出戏在"二张"的艺术生涯中有多重的分量.现在,张云溪已然作古,恐怕是再也找不出这么好的短打武生了吧.张春华前些年仍能以七旬以上高龄登台,念白响如爆豆,把子功令人服膺.难怪连眼光极高的吴小如先生也写了一篇题为"张春华同志令人叹服"的文章.今天,我们可以从&&连环套&&&&三打祝家庄&&&&小放牛&&&&三岔口&&&&九龙杯&&等影碟中领略到他光彩照人的表演.张老的弟子有胡小毛、石小亮、孙绍东、严庆谷、年金鹏等。
<font COLOR="#&殷宝忠:今天健在的谭派第二代传人还有谁?据我所知,尚有4人:谭元寿、殷宝忠、王则昭、李崇善。人们最感陌生的,大概要数殷宝忠了。殷先生是谭富英的入室弟子,嗓音刚健明亮,表演朴实无华。在谭派传人寥若晨星的今天,这种风格何其珍贵!只可惜殷宝忠的音像资料太少,由他挑大梁的,只有一出《将相和》的VCD(与方荣翔合作)。
<font COLOR="#&王则昭:&王先生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女须生艺术家,师事谭小培,比谭元寿还高了一辈.一次京剧演唱会,王先生唱了一段,喉音清亮,韵味浓郁。这位天津京剧院的老演员,已经退休多年。恐怕很多观众,是连她的容貌都不熟悉了。王先生的戏,有《珠帘寨》、《朱砂痣》的VCD。
<font COLOR="#.云燕铭:一位命运多舛的大艺术家,1958年由中国京剧院下放到哈尔滨京剧团,当时在中京和杜近芳齐名,杜主青衣.云主花旦.本人八十年代多次看云的演出,50多岁的艺术家在台上的唱做念打极具特色,&&打金枝&&公主的横步出场别具一格,&&拾玉镯&&中的二八少女更是可爱,当今舞台无有出其右者.因为远在边疆默默无闻到如今!
27&李莉:众所周知,当今的旦角流派,尚派式微.当年的杨荣环先生独得梅、尚两派之秘奥,艺术风采颇为顾曲者称赏。现在我要说的李莉,也就是杨荣环的高足。李莉是天津京剧院的当家旦角,地道的尚派传人。还记得小时候从电视上看到过她的演出,是清唱,真是铿锵顿挫、刚劲十足。虽是清唱,亦显气度不凡。过了些年,在我上初中时,看到了一次访谈节目,被采访者就是李莉,其时她已得重病,但仍坚持演出,堪称可敬。自那以后,再也得不到她的任何消息。可喜的是,前两天在《名段欣赏》节目中又见到了她的演出,可谓宝刀不老;那嘣嘣脆的尚派唱腔,又回旋在耳际。这种感觉真是如睹故人!像这样的演员,长年染病,名气不是特别大,又有相当强的实力,还是较少的流派传人之一,而且一直为京剧付出着,才是我们京剧圈里的中流砥柱!
<font COLOR="#楼
<font COLOR="#&程和平:现在知道大武生程和平的人可是不多了,当年他在全国京剧大赛的武生组中是获得过第一名的.程先生问艺于厉慧良,追求火暴脆快的风格.曾屡受重伤而矢志不渝.一出&&伐子都&&震惊剧坛,&&十八罗汉收大鹏&&也是他的拿手戏.在九十年代初的梅兰芳京剧大赛上,他就以这两出戏登场,只可惜表演&&收大鹏&&连连失手,令人感到遗憾.这次比赛,他仅得提名奖,但我们不能忘记他.现在京剧圈对武生这个行当重视得不够,人才也偏少,对于程和平这样的好演员,为什么不能多给一些登台的机会呢?还好,最近湖北省京剧院新排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们再次看到了他的演出(饰悟空,张慧芳饰白骨精),真是身手不减当年!
29&马少良:&对于老戏迷来说,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了.有很多朋友在网上讨论谁最像李少春,我个人认为就是马少良.马家学渊源,自幼受到父亲马玉良的熏炙,成年后又先后拜李万春、李少春为师,还受到过厉慧良、张世麟、茹元俊的指点,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他全面学习了《长坂坡、汉津口》《野猪林》《连环套》《群英会》《挑华车》《走麦城》《战宛城》《火并王伦》《响马传》等剧目,几乎是把“二李”的戏都端过来了!他扮相俊雅、嗓音醇厚,唱腔特别挂味儿,文武昆乱不挡,不愧是众多名师共同调教出来的高徒!成年后的他,是天津京剧院的台柱子,在很多戏里都是一人赶多角儿!亦被国家领导人誉为“当代少春”。现在的马少良已经在美国定居。想起当今舞台上多有人演李少春的〈〈野猪林〉〉而少有人演李少春的〈〈响马传〉〉,就感到一丝冷清,因为〈〈响马传〉〉是马少良的撒手锏啊!就凭借此剧,马在梅兰芳金奖大赛上(老生组)获得了第二名啊!(第一名是于魁智)
30&王平:再介绍一位武生演员,他就是天津京剧院的王平。王平也是当年参与梅兰芳金奖大赛(武生组)的一家诸侯,因为名额关系,屈居提名奖。王平嗓音纯正、武功坚实,曾得到厉慧良的指授(又是厉慧良,厉对于当代武生的成长起的作用真实太大了!)。尤擅〈〈野猪林〉〉〈〈秦琼观阵〉〉一类允文允武的戏,演起〈〈四郎探母〉〉〈〈空城计〉〉一类戏来,俨然又是本工须生!所以,他的文武双全,是广受赞誉的。王平演出〈〈长坂坡〉〉等长靠武生戏,动作圆而帅、脆而稳,能给人莫大的艺术享受!
<font COLOR="#&李蔷华:当年五位程派传人合作演出&&锁麟囊&&,轰动剧坛,他们是: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李蔷华演出“选妆”。由于这段戏不讨俏,所以平平稳稳地下来了,似乎是不怎么引人注目。其实,这正是大家风范,她不会为了廉价的掌声去“洒狗血”。当我们听了她的很多唱腔之后,就会发现她在程派私淑弟子中独标高格,演唱时如清泉呜咽,时如乳莺出谷,做派也是凝重大方,深得程派艺术之窍要。关于她的音像制品有《二堂舍子》(电影)、《春闺梦》《江油关》《武家坡》等,尤其是与张文涓合作的《武家坡》,唱得是真好,会让顾曲家情不自禁地喊出“好”来。另外,李女士还是俞振飞的后老伴,照顾了晚年的俞老。今天的李蔷华,在上海安度着晚年,偶尔还会在京剧名家演唱会上一展歌喉。
32&孙明珠:当今的京剧媒体,应该多宣传孙明珠这样的艺术家.她功力深厚,唱得刚刚的,极有尚派的韵味,武功坚实,做表细腻,堪称当今最佳尚派继承人.当然,也有其他艺术家学过尚派,如吴素秋,但是她艺兼众家,不是纯粹的尚派了.笔者曾经在京剧晚会上见过孙女士的&&虎乳飞仙传&&,在&&名段欣赏&&栏目中见过她的&&双阳公主&&,确是功力非凡.此外,她还给尚小云的&&梁红玉&&&&打青龙&&&&胭脂玉虎坠&&等戏录音配像,显示了尚派传人的独有魅力.孙女士的扮相,我个人认为是京剧旦角中十分俊美的,可称翘楚.
<font COLOR="#&罗蕙兰:生于1933年,已经发福,但功力犹在,做表沉稳大气,唱得宽厚明亮有余味,实在太不简单了!真不愧是梅兰芳的入室弟子.曾经在扶风社为马连良配演&&苏武牧羊&&&&审头刺汤&&&&三娘教子&&等剧,六十年代主要是在河北省京剧院教戏,很少于公众场合露面.
34&关正明:&关正明先生生于1926年,今年正是86岁.他少年时就是戏校里的高才生,与顾正秋、孙正阳同样受人瞩目。他曾拍过《古中国之歌》(即《红鬃烈马》,与顾正秋合作)《二堂舍子》两部电影,唱腔清刚委婉,多有创造。我曾在他晚年听过他一段《战太平》,的是不凡。我们从他的公子关怀(关栋天)的唱腔中,可以约略感受到关老早年的唱法。
35&张春孝:1935年出生的张春孝,是小生中的翘楚.功底扎实,形象、气质甚佳,是叶盛兰的弟子。通过他现存的录象来看,绝对是可以单独唱一出的角儿。实际上,他在很多时候都把光彩让给了夫人刘秀荣,自己甘当绿叶。《虹霓关》里,他是王伯当;〈〈拾玉镯〉〉里,他是傅朋;〈〈十三妹〉〉里,他是安骥;〈〈破洪州〉〉里,他是杨宗保。均能称职当行,允称配戏高手。
36&张韵斌:张韵斌是裘盛戎的弟子,却不走铜锤的路线,是一位武花脸。他功架威猛,开打节奏感强。他名字中这个“韵“字,就说明了他是富连成的末科学员,可知幼功之深。高盛麟、袁世海主演的京剧电影〈〈古城会〉〉,张韵斌在其中演蔡阳;音配像〈〈白良关〉〉,张韵斌为郝庆海的尉迟宝林配像。
<font COLOR="#&李长春:他生于1939年,是当今裘派的主要传人.李先生曾受教于孙盛文先生,亦曾向侯喜瑞问艺,故而功架坚实,边式漂亮.是当今铜锤花脸中功架最好的,堪与相比者唯有邓沐玮.我们只要拿方荣翔与李长春分别演出的&&将相和&&&&铫期&&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方的身段确不如李(当然,方比李唱得好).李长春拜师裘盛戎后,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声腔艺术达到了雄浑豪放、感染力特强的境地,他的《铡美案》、与李鸣岩合作的《遇皇后》、与李小春合作的《连环套》、与孙岳合作的《将相和》、与刘金泉、朱宝光合作的《铫期》,俱属精品;杨燕毅、孟广禄、黄彦忠、杨赤、安平等,都向他求教过裘派艺术。无论从艺术成就上,还是从薪火相传的功绩上来说,直追方荣翔,可排第二名。
38&高玉倩:1927年生,京剧女演员,工旦。原名高晨。生于北京。8岁入北平戏曲专科学校,先后师事王瑶卿、于连泉、韩世昌、雪艳琴、欧阳予倩、程玉菁等。1947年加入焦菊隐主办的北平艺术馆演出新京剧《桃花扇》《新蝴蝶梦》《九件衣》等。1950年调中国京剧院,演出剧目有《凤凰二乔》《彩楼记》《人面桃花》《吕布与貂禅》等。1964年开始改工老旦,嗓音高亮,富有激情,在现代京剧《红灯记》扮演李奶奶,非常出色。
39&张四全:&美猴王京剧团,是北京京剧团的一部分,团长张四全!这个京剧团,现在听不到了。他的猴戏,可是真让人过瘾!《十八罗汉斗悟空》里,他扮演孙悟空,展示了多种繁难技巧,敏捷伶俐,脆、帅、漂!《金钱豹》里,他扮演豹精,威而猛,耍叉技艺格外纯熟!大家会感受到张四全那种火暴明快的武戏风格。如今的张四全,多搞编导工作,2007年的新年京剧晚会上,一群武戏演员合作的《欢天喜地水帘洞》,就是张四全编导的。
40&陆宝林:河南京剧团,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加了梅兰芳金奖大赛,得了提名奖。
<font COLOR="#&王海波:大家都知道,京剧的女花脸,已故的有"中国第一女花脸"齐啸云,票友有裘盛戎的女公子裘芸,青年演员有崔玥,李小培,左红莲,刘佳欣。中年演员有谁呢?答曰:台湾的王海波。王海波13岁开始学戏,后来任台湾新生代剧坊京剧团的团长。因为她既是方荣翔唯一的女弟子,又是方先生的关门弟子。王海波嗓音宽厚,韵味浓郁,在女花脸中实属难得。相比于老同学魏海敏,王海波来大陆的次数少了一些。真心希望海波女士以后多来大陆演出,多与内地进行交流。
<font COLOR="#&张春秋:张春秋生于1926年,如今81岁.对于一般的京剧观众来说,更熟悉的恐怕是"张君秋",对"张春秋"这个名字稍微陌生一些.她是上海人,学戏之后进了山剧团.张的演唱,仿佛是一颗颗珍珠滴溜溜地转动,每一面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表演朴实大气,绝无俗媚之风.在拜梅兰芳为师之后,艺业精进,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她主演了&&红嫂&&(后更名为&&红云岗&&),轰动全国,在七十年代,此剧被拍为戏曲艺术片,内有&&刺汤&&&&贵妃醉酒&&&&生死恨&&等几段,听起来真是如饮醇酒.这让我想到,有很多演员艺术水准高,名气相应却是小得多,令人感慨命运之不公,张春秋就是一位.好在前几年,京剧名家演唱会上,张春秋露过几次面,老太太满头银发,宝刀不老,连做带唱,&&穆桂英挂帅&&等段子把晚会气氛推向了高潮.今天的朋友们如要领略她昔日的风采,也可去留心她当年录制的京剧艺术片&&凤还巢&&.
43&马名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的某年春晚上,有一个节目,是"京剧八大铜锤"共唱包公剧目,当时的气氛非常热烈.这"京剧八大铜锤"是:尚长荣、李欣、马名骏、杨燕毅、宋昌林、康万生、邓沐玮、孟广禄。里面有很多戏迷朋友耳熟能详的名字,只是,这马名骏是谁呢?他生于1939年,是一位受到过侯喜瑞、孙盛文栽培的花脸演员。只不过,1958年毕业时,他被分配到了乌鲁木齐,一待就是20多年,直至1984年才来到中国京剧院,多与李世济、冯志孝等名家合作。他嗓音宏阔明亮,审美上更追求黄钟大吕之声,也曾在《跟我学》栏目中教戏,马先生有个习惯,喜欢边用鼓键子打拍子边教唱。转眼间这么多年过去,他许久不露面,不知马名骏近况如何。在“千生万旦一净难”的今天,马名骏绝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位花脸演员。
44&黄正勤:1927年生,小生演员.安徽安庆人.黄桂秋之子.自幼酷爱京剧,初习老生.1943年带艺入上海戏剧学校,经关鸿宾建议改习小生.出科后,随顾正秋剧团在江苏、上海等地演出。50年代参加上海京剧院,为当家小生。与周信芳、李玉茹、童芷苓等合作演出。偶尔主演《罗成叫关》等小生重头戏,亦见光彩。80年代后,仍坚持舞台演出。他扮相俊秀,做派大方。曾在戏曲艺术片《三进士》、《尤三姐》中扮演过田伦和柳湘莲。(选自黄钧、徐希博&主编《京剧文化词典》)
45&萧润德:萧润德先生是萧长华的嫡孙,工小生,曾问艺于叶盛兰先生。萧润德面庞清瘦,大有谦谦君子之风,亦多次担任全国京剧大赛的评委。他的戏,只见过音配像《连升店》中的王明芳(原录音是姜妙香先生),表演的穷生是颇为传神的。听说他和杜近芳合作录制过京剧电影《断桥》(叶盛兰配音),惜未见过,殊是遗憾。
46&耿世华:总有一些配角演员不太受人重视,耿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是罗福山的再传弟子,是做工老旦.既曰"做工",那就注定了要多演配角.他在北京京剧院里,多为张君秋、赵燕侠等配戏,因为我们都知道,老旦与旦角、小生的合作戏是比较多的。今天,我们还能从张君秋的京剧电影《望江亭》里看到他扮演的白士中的姑母,从赵燕侠的京剧电影《红娘》里看到他扮演的老夫人,表演规矩大方。
47&陆柏平:陆柏平是上海京剧院的小生演员,曾在李炳淑主演的京剧电影《白蛇传》中扮演许仙。如果他能年轻20岁,那一定是今天的京剧明星,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了,因为他俊美得很。陆柏平做工细腻传神,唱念凤音居多(小生有龙、虎、凤三音),是一位小生才俊。只是,他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京剧史料对他也几乎没有介绍,所以大多数观众恐怕未必知道这位演员。其实,他也是能单独唱一出的角儿,京剧电影里,就有一出他录制的《罗成叫关》。
48&万一英:老旦演员。女。北京人。6岁学戏登台。后在北京京剧院任演员。1960年拜李多奎为师,成绩显著,颇得乃师真传。1963年与裘盛戎合演《赤桑镇》,轰动北京剧坛。1964年全国现代剧目观摩演出,在《芦荡火种》中扮演沙奶奶,甚得好评。现为北京京剧院二团主演。她嗓音高亢,表演入情。擅演剧目有《赤桑镇》《望儿楼》《遇后龙袍》《钓金龟》《沙家浜》等。
49&柳素霞:这个名字当然不如赵葆秀、蓝文云叫得响,但绝对是一位实力派的老旦演员。她是天津京剧院的演员,蓝文云刚学戏的时候,还向她请教呢。柳素霞的演唱,古色古香,韵味醇浓,非常难得,是李多奎的唱腔风格。他和邓沐玮合作的《遇皇后》《打龙袍》(实况版),都有影碟可供欣赏,相信朋友们听了会大呼过瘾。
50&刘桂欣:相比于王梦云、王晶华这些老旦行的著名演员,刘桂欣女士的名字显得低调了许多。其实,她的李(多奎)派唱腔更纯粹,同时,她也是李多奎先生的入室弟子。我在一次京剧名家的演唱会上,听过她的《打龙袍》,的是气力充沛、韵味十足。可惜的是,她很少在正式演出中出现,这在唱老李派的演员越来越少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51&宋宝罗:毛泽东主席最喜欢老生中的高派,因为痛快、解气,所以当时录制的电影有李和曾的《哭灵牌》《斩马谡》《逍遥津》《辕门斩子》,李宗义的《空城计》《斩黄袍》。除了高派二李,毛主席还喜欢一个人的唱,他就是宋宝罗。宋先生生于1918年,曾问艺于雷喜福,但他后来的唱腔,高派的因素更多。宋宝罗擅长绘画,曾在前几年的春节戏曲晚会上边唱边画雄鸡,的确是宝刀不老。成为“菊坛寿星”的宋老,于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了《李陵碑》《清风亭》等剧目,让更多的戏迷了解了他。值得一提的是,宋先生天生美髯,在剧中就用自己的“髯口”表演,实属罕见,当然,如此一来,有很多耍髯口的动作不好做了,可也算得是一点遗憾。
53&李金泉:京剧的流派创始人中,还有两位健在:赵燕侠、李金泉。而且,他也是为数极少的男性老旦。李金泉先生生于1920年,与王金璐、何金海等是老同学,后来,李拜李多奎为师,成了新的老旦代言人。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李金泉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加重了表演的分量,在唱腔中更多地揉进了雌音,以体现老年女性的声音特色。对于这种老旦的风格,戏迷颇有诟病,认为韵味不及李多奎浓;其实,这种说法过苛了,李金泉创建的小李派,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模式,这是“添产业”的好事。李金泉的唱腔,以三出戏为标志,一是《岳母刺字》,这出老戏,被李唱出了新的味道;二是《罢宴》,李金泉拿出的这一出大有创造性,是后学竞相效学的典范;三是《李逵探母》,从这出戏开始,李金泉的创腔进入了自由王国,能突破藩篱,自成新体,感人至深。于是乎,大家都以学演《李逵探母》为幸事。如今的李老,身体欠佳,令人挂心。他的弟子有赵葆秀、郭跃进、袁慧琴等。
54&郭跃进:原是山剧团的演员,某个艺术学院去任院长。郭跃进从师李金泉,艺业工稳,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加“梅兰芳金奖大赛”。她的唱腔,虽不如赵葆秀的刚脆,但别有一种柔韧劲儿,很耐听,做派也好,是一位不错的老旦。像这样的演员,以后应该多登台,好不让老旦行当太寂寞。
55&郑子茹:生于1961年,她有苍音,调门高,但音域不算宽,总之还是不错的。她喜欢反串,《杀惜》里的阎婆惜,《野猪林》里的林冲。
56&蓝文云:蓝文云生于1964年,拜师李多奎的琴师周文贵,得到了李派的神髓。她的演唱,神完气足,韵味浓郁,真有绕梁三日之美。游六殿》和《五鬼捉刘氏》,台下都炸了锅了,几乎是一句一个好儿,那种热烈的气氛今天很难见到了。后来,在九十年代末的“金秋京剧名家演唱会”上,蓝文云再次登台,以《打龙袍》一段(彩唱),震惊四座。她那老李派的唱法,除了李鸣岩,是无与匹敌的。
58&杨菊苹:1921年生,旦角演员.女。河北人。父小杨月楼,夫郭玉昆均为京剧演员。幼随父学艺,9岁登台演出。后又受业于王瑶卿,私淑梅派,曾得梅兰芳指点。在上海曾与李少春、袁世海合作演出。1950年参加武汉市京剧团,长期与高百岁、高盛麟、陈鹤峰、郭玉昆、关正明等合作。1963年曾来上海演出《拾玉镯》等剧,颇得好评。晚年从事教学。擅长表演,做工戏颇佳。擅演剧目有《拾玉镯》《人面桃花》《春秋配》《李十娘》。曾主演现代戏《党的女儿》《红色娘子军》《江姐》《山乡风云》等。弟子有朱绮婉等。
59&郭玉昆:1919年生,武生演员,天津人。父郭永福及姐姐、姐夫均为京剧演员。自幼随父学艺,6岁等台。先后师从郑子玉、张连洲、李兰亭等,攻武生兼学老生。10岁搭班演于天津、上海等地。后得岳父小杨月楼的提携及精心指点,技艺精进。长靠、短打均佳,尤擅演猴戏。1949年后主要演出猴戏。出手技巧堪称一绝,有“出手大王”的美称。1950年任中南京剧工作团副团长,曾赴西藏慰问演出。1957年率艺术团出访柬埔寨等国。自参加武汉市京剧团后,长期与其妻杨菊苹及高盛麟、高百岁、关正明、陈鹤峰等合作。1979年后任武汉市京剧团团长,示范演出《闹天宫》《十八罗汉斗悟空》等剧。后调入武汉市戏曲学校任副校长,主要从事京剧教育。他幼功扎实,身段利落,出手极佳,在猴戏上有深厚的造诣,具有独特风格。擅演剧目有《水帘洞》《闹天宫》《斗悟空》《真假猴王》《火焰山》《金刀阵》》《五百年后孙悟空》《乾元山》《雅观楼》《战马超》《恶虎村》等。弟子有高德明、桂汉庆等。
赵麟童:生于1933年,私淑麒派.他没有正式拜师,却学得这么好,天赋之佳可以想见.在&&名段欣赏&&栏目中,他的&&走麦城&&、《未央宫》等剧目让观众大饱眼耳之福.赵的表演,绝不拘泥,不死学,他的麒派戏,在周信芳的苍劲朴茂之外,更多了一层清刚雅逸之气.1949年后,他定居浙江,后加入浙江省京剧团,长期与张二鹏(盖叫天次子)、宋宝罗等合作。赵麟童擅演剧目还有《徐策跑城》《四进士》《萧何月下追韩信》《威震三关》等。
本文转自本社学长空间& 与大家分享一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派京剧演唱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