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柴静《柴静的穹顶之下完整版》完整版!!!

&& &&& 中国人必须看的柴静视频《穹顶之下》高清完…
前两天大家肯定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了,这部片子之所以如此受热捧,相信并不是片子拍的如何给力,而是,第一次,真真正正有人,站出来,用她自己可以有的方式,关注那个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问题。而且,这一时刻,她或许不仅仅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还未出生就身患肿瘤的女孩儿的妈妈。曾经为央视著名记者的柴静,自2014年辞职后一直备受关注。15年2月28日,她公开发布了自己出资拍摄的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围绕“雾霾究竟是什么?来自何处?我们该怎么办?”的主题展开了这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调查。视频发出来之后,迅速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大家在分享视频的同时,也纷纷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管是支持还是质疑,更多的都是集中在柴静个人上,而忽略了这个纪录片最核心的目的:1、雾霾是什么?2、雾霾从哪里来?3、我们应该怎么办?到底什么是雾霾?雾霾就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从哪里来?纪录片中表明,雾霾主要是从汽车尾气、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等。这之中的很多产生途径,单靠我们自己是无法解决的,比如工业化与污染的矛盾、就业问题、边远山村煤炭使用过度,过度开采林木等等,这些只能靠政府来解决,但同样还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柴静也用小短片告诉大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怎么为空气做点事情。《对抗雾霾,我为空气做点事》我们该怎么办?
以下是柴静给出的答案:1.五公里以内出行试试自行车或拼车2.开车发动机空转不要超过三十秒3.在路上看到冒黑烟的柴油车,拨打12369电话举报。柴油车的黑尾巴含有大量pm2.5危害公众健康。4.如果在餐馆看到他们直排油烟,试试要求他们安装过滤装置,或在美食网站打差评。5.看到工地土堆裸露尘土飞杨,试试向城管部门举报。6.怀疑加油站有汽油泄漏,试试拨打12369.7.如果你家在烧煤,在能够负担的情况下,尽量不少劣质煤炭。让妈妈试试清洁炉灶,保护家人健康。8.你还可以试试随手拍定位污染源,在微博中上传图片并@当地环保部门。9.试试关注污染企业名单,拒绝购买他们的产品。10.大会制定政策法规修改时,试试参与公众意见征集,表达你的声音。
点击展开全文
漯河最权威官方媒体,漯河电视台官方公众号。漯河电视台,影响漯河每一天。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当前位置:&>&&>&>下载页面
2015年柴静拍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HD国语中字
◎片  名 穹顶之下:柴静雾霾调查/同呼吸,共命运
◎片  名 穹顶之下
◎年  代 2015
◎国  家 中国大陆
◎类  别 纪录片
◎语  言 汉语普通话
◎字  幕 简体中文字幕
◎上映日期 (中国大陆)
◎IMDB评分 &6.7/10 from 740 users &&
◎文件大小 1CD 0.89G
◎片  长 104分钟
◎导  演 范铭
◎主  演 柴静
◎简   介
  &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柴静&
  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在日,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这也是柴静辞职后首度公开亮相。纪录片中,柴静披露了自己离开央视的原因,她称在自己怀孕期间,女儿被诊断有良性肿瘤,出生后便要接受手术,而她自己辞职后用了一段时间专程陪伴照顾女儿。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柴静开始了这个调查。
◎影片截图
【下载地址】
请把下载地址复制分享给你的朋友,更多人下载,下载速度更快 电影天堂欢迎你每天来
●本栏目本周最新资源列表:
●本栏目本周最热门资源列表:柴静《穹顶之下》已从各大网站删除原因真相 穹顶之下 柴静完整版 为什么被删除封杀 柴静事件_热点网
把握热点走向,尽在热点资讯网.
柴静《穹顶之下》已从各大网站删除原因真相 穹顶之下 柴静完整版 为什么被删除封杀 柴静事件
14:11:04来源: 浏览次数: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柴静《穹顶之下》已从各大网站删除原因真相 穹顶之下 柴静完整版 为什么被删除封杀 柴静事件
  3号傍晚,封杀的消息不胫而走,彼时的消息主要指向网络和新媒体,要求撤到非重要的位置云云。起始,很多人并不相信这条&谣言&,认为&毫无理由&。
  但是,直到晚间零点交界,人们从官方权威通讯社新华社的态度转变中,找到了答案。
  新华社悉数撤下了自己发出的代表委员热议《穹顶之下》、环保部部长给柴静发短信等稿件,并提请各家媒体不要使用,人们这才从&谣言&的流转中清醒过来:柴静真的被封杀了,而且是连夜。
  为什么&柴静事件&在飞跃两天一夜后被封杀?其真实意图究竟在哪里呢?
  如果说前度范冰冰突然被裁胸,我们还能用脚趾头掰扯掰扯,今天的柴静事件,已全然不是用脚趾头能解决问题的了。
  我们一起来分析破解。
  首先,柴静的《穹顶之下》体量太过强大,全网投放的效果换来了至少200,000,000次的点击量,这还不算相互转发和口口传播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内,这是一个难以想见的阅读量。要知道,截至2014年6月,全中国的网民数量是6.32亿。这意味着,刚刚过去的48小时里,每3个网民中就有1个人在,看,柴,静!其中自然也包括刚刚抵达北京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对于5号开幕的全国两会来说,这是有史以来从未遇见过的会前舆情。
  按照这些年宣传部门工作思维看,两会阶段,焦点只能有一个,决不能落在别的事情上。但因为穹顶之下群众基础太过强大,全面拿掉已经不现实,也只能用&软禁&来保证,让她变细、变小。
  其次,柴静的《穹顶之下》再怎样充满对人类的爱,再怎样与人人相关,说到底,她触碰的是所谓的社会&负面问题&。
  让一个负面问题始终占据舆论阵地并持续发酵,这完全不符合让和风细雨的感动中国的故事占据舞台的主流思维,受&软禁&自然在情理之中。
  最为要命的是,如果让这个话题放任自流,柴静本身总有被嚼干吃尽的时候,人们迟早要醒悟过来,将焦点从她身上移开,目光一定会钉死在能源改革和两大集团利益纠葛之中。
  而当所有的话题都指向油品、指向两大集团的虚胖、指向政府的不作为,事情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从现在的&全民盛宴&转向届时的&民怨沸腾&,这个过程不是政府乐见的,更不是利益集团乐见的。
  权力与利益就像天生的情侣,吵吵闹闹,欲生欲死,但千万别当真,情意缠绵、相拥相随才是他们共同的归宿。
  所以柴静的《穹顶之下》甫一出现,大家就该把目光停留在雾霾和环保部,不要过多关注和消费柴静本人,柴静的谈资很多,我们有的是时间去谈论、鉴赏,甚至是无根添叶的编排,但此时不是谈她的时候。
  如果不能让雾霾的话题&绑架&着全体国民持久探讨下去,《穹顶之下》就是失败的,就是一哄而散的热闹,虽如夏花绚烂,但惊鸿一般短暂在中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下一个热点事件马上就会汹涌而来,直至掩盖的她毫无声息。
  此次柴静被&软禁&,是权力的惯性使然,也是一直以来权力从未掩藏过的傲慢的凸显,这恐怕才是柴静被软禁的最真实原因。
  今天,全国两会隆重开启;从今天开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现小康、代表委员全身心参政议政将写满各家报纸的版面,这才是主流价值观。
  至于柴静与她的《穹顶之下》,已经被压在了箱底。
  这,或许,就是中国民众的宿命。
Copyright &  www.. 版权所有
热点网声明: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
转载文章仅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求柴静的《穹顶之下》高清完整版 谢谢_百度知道
求柴静的《穹顶之下》高清完整版 谢谢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柴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全集103分钟[完整视频]
柴静向多家视频网站免费奉献了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在纪录片中,柴静试图在纪录片中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穹顶之下》全片103分钟,片中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行动方案。
环保部新部长陈吉宁今日下午表示,自己昨天晚上完整看完了柴静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今天给她发了短信打电话,向她表示感谢。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值得敬佩。
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这是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自离职央视后,沉寂许久的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昨日携个人视频新作 《穹顶之下》宣告归来,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时下热点的雾霾问题,片中,继续柴静的深度调查风格,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度解析了雾霾的生成原因和解决之道。她也首度透露当时辞职的原因是由于女儿在其怀孕期间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自己才辞职专程陪伴女儿。她表示,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
1 关注雾霾 出于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
自去年初被曝生下女儿到去年10月证实离职央视,柴静的动向一直颇受公众关注。当时晨报就通过柴静前同事邱启明确认到,柴静在2013年底《看见》栏目停播后,便已离开央视,主要工作就是在家照顾女儿。
不过,柴静本人此前却一直没有对这次离职作过公开回应,直到昨日《穹顶之下》播出后,她才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透露,辞职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孩子生病。她在辞职后打算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在《穹顶之下》的开头,她也用回忆的形式,回顾了怀孕时的经历,“听到她(女儿)心跳的一瞬间,对她没有别的期望,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而在做麻醉手术之前,医生曾对柴静说要做好心理准备,称这么小年纪做全身麻醉有可能就醒不过来了。柴静在片中称,孩子出生后,自己还来不及抱她一下,便被抱走了。当而她再见到女儿的时候,女儿还在昏迷中。但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只是因为女儿太胖,麻醉的时候扎了很多针眼才找到静脉。柴静感慨,“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健康就好。”
事实上,在《穹顶之下》中,柴静完全是用一个母亲的身份切入到雾霾问题中。她表示,制作这一公益视频的一大动机,就是源于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片中,柴静毫不掩饰女儿对自己拍摄这一视频的影响,“以前我从来都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儿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个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她在人民网的采访中也承认:“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2 自掏百万 调查近一年追问雾霾治理
这一调查视频的上线,也是柴静离职后的首度公开亮相。整片除了对近一年来的雾霾状况进行了数据化的对比分析外,柴静还发挥了自己采访的特长,拜访了环保、石化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专家。采访中柴静表示,这部纪录片风格浓郁的调查视频,只是个人的调研,播出也全是公益性质,费时将近一年,花费则差不多一百万左右,都是自己投资的,主要靠自己之前出书的稿费。她还强调,这一年她都是以个人身份去拜访这些专家,包括职能部门,“没人拒绝提问,在回答时都毫无保留,直面问题。”
据悉,为了完成这些难度不小的调查,柴静走访了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奔波于中国、美国、英国寻求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亲自和同伴一起拍摄、编辑视频。全片从“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三个问题切入,深入浅出地向观众讲解了雾霾的危害、产生原因、治理困难以及经验教训等等,也解释了国内不少城市雾霾的现状,比如,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我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大挑战,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穹顶之下》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柴静说,当前《大气防治法》正在修订,她已将整理的资料发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希望能为法律修订带来一点参照。全国人大法工委方已逐字看完并附上建议返还给她,表示会在修订时考虑相关问题。正在制订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小组成员同样收到资料,并表示欢迎更多探讨。
3 点击爆棚 环境问题引发不少人共鸣
昨日,《穹顶之下》 在各大视频网站播出之后,引起不少网民的关注。截至记者昨晚20点30分发稿时,各网络平台已累计播放超过3500万次,这个数字如何理解?《纸牌屋》第二季开播时,一周的点击只有2000万上下,《穹顶之下》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同时,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刷屏”效应。
可以说,在环境污染这个全民休戚与共的问题上,《穹顶之下》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远离雾霾,呼吸同一片纯净天空!”不少网友认为,成为妈妈后,柴静的力量似乎更强了,也证明了柴静这次的“复出”非常成功。同时,片中“说实话我不是多怕死,我是不想这么活”等“名言”也迅速成为昨日的网络热点。
不过,对于自己未来是否会成立个人公司制作节目,柴静则予以了否认,称这次的调查纪录片,只是个人调研,播出也是公益性质,与其做事的都是自己的朋友。而她也表示,“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仍能与他们一起,为转型中的社会做一点记录和分析的工作。”
4 质疑之声 以女儿病情开场是否客观
《穹顶之下》热播之时,也有部分声音表示:柴静以自己孩子的病情作为开场来切入这个话题,是否客观?一位曾经参加柴静模拟演讲的记者昨天在《这一年,我所见证的“柴静与雾霾的私人恩怨”》 中叙述道,柴静的家人很支持她讲出孩子的故事,但出于新闻客观性的考量,柴静曾经很犹豫:“在柴静的片子中,最触动我的场景便是她的小女儿,扎着俩小辫,伏在窗前,看着雾霾笼罩的世界。临走前,柴静说,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放女儿的故事。这个犹豫一定会持续到片子录制之前。”
昨日,当人民网记者问柴静,以母亲这个身份切入是否有顾虑?她这样回答:“我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说我有没有权力说到她?因为那是她的生命和她的生活,我必须要考虑说出来之后她将来可能会承受什么,这种压力最大。后来我先生说,你还是说吧,我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后,才会对空气污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说,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一个基本动机。他说,如果你回避了她生病,这种态度里面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说好像生病本身是不好的,或者是羞耻的。不用太顾虑和紧张,要相信这个社会的基本善意。这句话对我有说服力。”
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柴静对报道角色的处理:她讲故事的切入点是个体(女儿)遭遇,但整个片子是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她既是参与者和体验者,但主要是报道者和调查者。”
>> 固定链接:
>> 郑重声明:本文由发布,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和共有,欢迎转载, 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阅读本篇■文章的童鞋还浏览过以下内容: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最新文章
分类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静穹顶之上完整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