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健身需要什么健身器材减肚子器材

健身互助小组――无器械健身计划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健身互助小组――无器械健身计划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谁为健身器械健身?_新闻_电子报_惠州_惠州日报_东江时报_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谁为健身器械健身?
农村健身设施建成后遭遇管理维护难题
一些乡村的健身设施陈旧,附近石板地面上还有许多家禽的粪便。
两位村民在博罗县公庄镇一乡村篮球场打篮球。
陈江社溪村健身设施受村民欢迎。
元旦和春节临近,我市各镇村纷纷组织开展迎春体育健身活动,与城里热热闹闹的情形相比,农村的活动也毫不逊色,除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常规体育活动外,更有健身舞、传统武术等特色节目增光添彩。农村运动健身活动氛围的增强,得益于镇村文体设施的日益完善。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1000多个行政村陆续建起健身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但这些设施建成后,后续管理和维保这一新难题也随之产生。或因缺人管理,或因缺钱维修,一些地方的健身设施已现破败迹象,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进展
健身设施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  村里的健身广场一天天建起来,龙门县龙城街道水贝村村民伍志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按照计划,广场将于明年春节前完工。不久之后,他就能和家人、邻里们到这里聚会聊天,休闲健身了。
水贝村距龙门县城并不算远,但集体经济比较落后,曾是龙门县的省级贫困村。此前,村里一直没有像样的公共文体活动场所,村民们平时休闲健身以及村里组织集体活动都很不方便。今年下半年,在挂钩扶贫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的帮扶下,村民们的“广场梦”终于变成了现实。在全市范围内比,水贝村的进度已经属于“末班车”了。记者下乡采访看到,我市不少村庄都已建起了健身广场,广场上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设施,有的还配套建设了公园和绿地。据市体育局统计,全市现有的1000余个行政村目前都已开展了健身设施建设。
早在2005年制定的 《惠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我市就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镇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提高人均体育场地设施拥有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拥有量和场地设施的档次。刚好在同一年,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也开始大规模启动。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之提上了日程。2006年,又赶上省里提出实施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自此,我市的农村健身设施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到现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健身设施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目标已完成。”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谢宜康介绍,农村健身设施底子薄弱,历史欠账多,但经过这5年多紧锣密鼓地建设,面貌已焕然一新。
为加快进度,在最关键的资金来源问题上,各地都想了不少办法,有的是村集体出钱,有的发动村民募捐,有的依靠挂钩单位帮扶,至于场地建成后配套的运动器材,则大部分由体育行政部门提供,所需资金从体育彩票公益基金中解决。成效
文体设施为村民搭起欢乐舞台  近日下午5时许,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几名中小学生回家一放下书包,就抱着篮球来到了村里的健身广场上。抢球、对攻、拦网、投篮,大家玩得可起劲了。水泥铺设的广场上,一共有两个篮球架,看样子还比较新,显然是刚装上去不久。广场另一侧是健身器械区,有健身单车、腹肌板、伸背器等10余套,城里小区和公园常见的健身器材,在这里基本都可以找到。广场周边还种有一些绿树红花,把广场打扮得像个小公园。
村干部骆贵良告诉记者,村里广场是去年9月份建好的,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设资金找村里的外出乡贤捐了50万元,其余则是村里自己解决。“建广场确实很好,有了它之后,村里热闹多了,做运动的人也多了。”村民黄女士说,健身广场如今是村里最漂亮也是最有人气的地方,天气晴好的日子,从晚饭过后一直到晚上9时多,广场上都有很多人。以前,村里只有小学有运动场,吃饭后大家都在家守着电视机。现在,村里舞狮舞麒麟、篮球、乒乓球、太极拳、气功、健身舞等等,各种文体活动都搞起来了。记者看到,健身广场边上还挂有一条横幅,写着“2011年陂头神村篮球赛”字样。原来,一年一度的村民篮球赛不久前刚刚在这里比赛完。
农村文体设施建起来,改变了村庄面貌,也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跟陂头神村一样,村里健身广场建好后,惠城区汝湖镇大良村也兴起了健身热。大良村健身广场位于大良村委会旁,占地5000平方米,除中心广场外、还有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设施,于去年10月底建成启用。类似的健身广场,汝湖镇已建成10个,这些健身广场为村民们搭建起了享受欢乐的舞台。健身设施建好后,当地40多名村妇组成了健美操队,每天晚上7时30分准时到场。有了健身广场,该镇南新村春节期间的村级农民运动会也开展起来了。难题
健身设施管理维护缺钱少人
●陈江社溪村
健身器械遭损,维修缺资金
村里兴建健身设施,很受村民们欢迎,但这些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则成了一个普遍难题。一方面,这些公共健身器材没有使用限制,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去玩,容易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人为损坏;另一方面,各村的健身器材都是露天安装在户外,日晒雨淋,时间长了就会腐蚀生锈、自然老化。采访时,记者就看到了不少这样的场景。
走进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社溪村,进入村口就能看见一个风景秀丽的广场:广场一头有一口波光粼粼的水塘,另一头种了各种观赏花木,还有一处健身区,有两张乒乓球台,还有六七套健身器械。不过记者细一看,发现了不少问题:两张乒乓球台台面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台中间的球网也都不见了,台面边缘还有些地方油漆脱落,还有两处可能是受热胀冷缩影响,鼓了起来,出现了裂缝。下边用铁管做的支撑架,也有多处生了锈。旁边的健身器械也都或多或少有了损伤,最突出的是掉漆生锈,连接部位变形松动,或者缺少润滑,活动不顺畅了。
广场旁边是密集的居民区,村民们说,这些健身设施刚装好那阵子,大家兴致都很高,抢着尝新鲜。后来变脏变坏了,就越来越少人去碰。像那两张乒乓球桌,现在完全荒废了。附近村民希望村委会尽快把坏了的健身器械修好,但同时他们又放任自家养的家禽家畜到处跑,健身运动区的石板地面上,鸡鸭鹅粪便随处可见。
社溪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国坤介绍,村里这个广场和健身设施是2008年建的。“村里有环卫工,广场卫生也是由他们扫。但附近村民放养家禽,以及小孩子玩耍丢垃圾,我们也很为难。”杨国坤说,村委会跟住在广场周边的村民说过多次,但效果不大。广场没围墙没护栏,村委会人手又少,不可能随时派人盯着。村里也在打算对这些设施进行维修,但社溪村没什么工业项目,集体收入少,这笔费用怎么解决还是个问题。●公庄溪联村
村里没钱请人打理健身器械
博罗县公庄镇溪联村的健身广场也非常漂亮。广场内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旁边摆放有两张乒乓球台。跟广场连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休闲公园,公园利用村里祠堂边一片天然树林改造而成。树底下装了秋千、高低杠、脚踏单车等10余套健身器械,地面还建了石桌石凳等设施。该村村委会副主任高日兴告诉记者,这是2008年溪联村开展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时开始筹建的。当时跟村民们商量,大家都很支持,建广场和公园占用了一些私人的地,大家都无偿让出来了,没有跟村委会要钱。取得村民支持,村委会又自筹了30多万元,最终得以建成。
广场建起来了,健身器械也有了,可是后期面临的管理问题却不少。记者看到篮球场上有村民晒了稻谷,乒乓球台面也蒙了一层灰,就问这些器材平时有没有人管理。高日兴回答说,并没有很具体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主要靠大家平时多爱护,不要故意破坏。村委会委托一位住在广场附近的老人平时负责一下卫生,但每年只有象征性的120元补助,基本上属于志愿劳动。“没办法,村委会人手不够,也没钱请专人管理,只能靠大家自觉。”高日兴说。记者又问以后时间久了器材损坏怎么办,他说到时再想法子。对策
申请更多资金用于镇村健身设施维保  关于镇村健身设施的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市体育局方面表示,健身器材捐赠给村里之后,他们都与村委会有约定,由当地负责承担后续维护。
对于新安装的器材,市体育局也有要求供货商保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安装之后两个月,厂家必须派人到现场回访,保质期内健身器材出现质量问题,由厂家负责解决。
“我们捐赠的健身器材,实际上属于国有资产,遵循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再说,我们群体科就几个人,只能督促各地采取措施,做好维护,无法直接承担管理任务。”谢宜康强调说,镇村有需要的,他们也可以提供技术指导,特别是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近几年市体育局花了不少力气,目前已培养了5000余名,他们分布在全市各街道、社区和镇村,负责指导当地群众正确使用建设器材,恰当开展健身锻炼。
至于健身设施的维护资金来源,记者了解到,我市体育彩票公益基金每年也有安排40万元~50万元,经济确实困难的村可以向当地的体育局申请。谢宜康透露说,他们已跟市里汇报,要求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以保障农村健身设施能及时得到维修和更新,长期为村民提供方便。规划
“十二五”建成完善的镇村健身网络  据了解,目前,我市正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缩小城市与乡村在各个方面的差距。“十二五”期间,这项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随着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健身和休闲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大力完善村镇文体设施体系,进一步提升档次和水平。
此前已出台的《惠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继续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到2015年,力争80%以上的乡镇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年实施60个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53个乡镇都要有规范的文体设施。”谢宜康说,具体标准是每个乡镇要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广场要配套建设灯光球场,包括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还要有相对齐全的户外健身器材,有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健身场地。村一级的健身设施建设则由行政村延伸到自然村,选择有条件的自然村分批推进,逐步普及。
同时,市体育局还将加强乡镇体育工作机构建设,引导乡镇成立各类群众性体育协会组织,培训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更好地组织和指导村民开展健身运动。记者手记
农村健身设施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短短五六年间,我市就在1000多个行政村普及健身设施,可谓建设力度大、效率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明显改变了村庄面貌,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堪称一大惠民工程。
目前,摊子已经铺开,基础已初步打好。接下来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管好和用好这些设施。由于户外健身设施本身的特点,确实更容易损坏。如果后续管理和维护跟不上,一阵子热闹过后很快就会沦为“残花败柳”,美景反成伤疤。
当前,大部分村的健身场地才建成不久,严重损坏的现象还比较少见。随着时间推移,以后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农村健身设施维护量会大大增加。因此,记者认为,主管部门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起码要明确相关方的管理责任,形成考核制度,建立资金投入与技术服务保障机制。
当然,最关键的是资金问题。这方面,其实国务院早前颁布的《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体群字[2002〕53号)》已有明确说法:农村体育应当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小康建设内容。农村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应当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对于那些集体收入少的村来说,靠村里自己掏钱维护健身设施确实勉为其难。依据上述文件精神和现实情况,政府应该及时调整预算,逐年增大健身设施维护的投入。如果还是重建设轻管理,数年之后将前功尽弃,缺胳膊少腿的健身器材不但发挥不了惠民作用,反而会造成浪费。如此,惠民工程也将变成群众反感的政绩工程。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罗孝宗 通讯员张文凭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相关阅读:
已有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健身器材瘦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