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中经典点球大战和点数大战一样吗

世界杯经典点球大战:英格兰梦魇&德国人骄傲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世界杯经典点球大战:英格兰梦魇 德国人骄傲
  巴西与,残酷的点球大战。
  中新网6月28日(岳川) 今天凌晨,巴西1/8决赛拉开战幕。在率先进行的一场比赛中,巴西队经过点球大战淘汰队,晋级八强。在舞台上,点球大战拥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天堂与地狱只在一瞬之间,所有的梦想都寄托在那小小的12码点上。狂喜、怒吼、泪水、沉默、悲伤,一切都让人无法自拔。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上那些令人难忘的点球决战。
  1982年半决赛:西德VS
  这是历史上首场通过点球大战才决出胜负的比赛,即便抛开这一点,跌宕起伏的剧情也足以让它永载史册。90分钟内凭借利特巴尔斯基和普拉蒂尼的进球,双方战成1比1平。队在加时赛开始后突然发难,特雷佐和吉雷瑟在八分钟内连入两球,似乎决赛的大门已经为他们敞开。但一向以坚韧著称的日耳曼战车并未放弃,临危受命带伤出场的鲁梅尼格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他的进球让整支球队倍受鼓舞。终于在比赛的第108分钟,费舍尔用一脚技惊四座的倒挂金钩把球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120分钟内双方打成3-3平,上的第一场点球决战不可避免。在残酷的点球大战中,人的天赋终究不敌日耳曼人的坚毅,西德8-7淘汰对手杀入决赛。
  1986年四分之一决赛:VS巴西
  两支最具冠军相的球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相遇自然让人兴奋,而比赛的过程也没有辜负球迷们的期待。上半场卡雷卡和普拉蒂尼各入一球,场上比分1-1平。下半时济科带伤出场,他的第一次触球就帮助队友成功造点,可惜亲自操刀的“白贝利”将珍贵的点球罚失,也许从这一刻起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倒向了队一边。之后双方都没能再改写比分,比赛进入点球决战。第一个走向罚球点的是苏格拉底,射门可以精确到网格的博士却令人意外的罚丢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点球。不过他并不孤独,另一位巨星普拉蒂尼同样败在了12码点前。在3-3的情况下,费尔南德斯最后一个走向罚球点。最终他一锤定音,将队带入四强的同时也送走了才华横溢的巴西人。路透社这样评价这场比赛: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群传奇巨星在赛场上留下了鲜血、汗水和泪水,他们造就了一场关乎生存与死亡的史诗般的较量。
  1990年半决赛:vs
  比赛在进行,这是人的地盘,也是朝圣马拉多纳的地方。斯基拉奇在比赛第17分钟就为东道主先拔头筹,但伟大的马拉多纳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就使有惊无险的挺过了90分钟。加时赛中,少打一人的全力防守,在人猛烈的进攻火力下生生把比赛拖进了点球大战。这是成就英雄的时刻,而门将戈耶切亚成为了那个幸运儿,他连续扑出了多纳多尼和塞雷纳的点球,再次杀入决赛。
  1990年半决赛:联邦vs
  1990年之夏的两场半决赛都被拖入了点球决战,足见其激烈程度。这绝对是一场绞肉机般的战斗,人与人都在比赛中使出了浑身解数。两个小时畅快淋漓的酣斗之后双方不分胜负,比赛进入点球决战。前三轮互罚中无人失手,而此时的定位球专家皮尔斯却意外罚丢了点球。之后希尔顿没能防住里德尔的射门,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瓦德尔的身上。这样的重压最终击垮了瓦德尔,他罚出的点球更像是大脚解围。皮球径直飞向空中,人的冠军梦想也随之而去。世界忘不了加斯科因的眼泪,也忘不了那句话:Football is a simple game;22 men chase a ball for 90 minutes and at the end,the Germans always win。
  1994年决赛:巴西vs
  这是历史上唯一一场120分钟没有进球的决赛,同时也是史上首次以互罚点球决定冠军归属。巴西和此前都是三捧金杯,所以胜者将创造历史。最终,幸运女神选择了桑巴军团。这是一场因失败者而被铭记的比赛,过程并不重要了,甚至有些人已经忘记巴西队是如何庆祝的,他们只能回想起那个落寞的蓝色背影。巴乔曾无数次的拯救,但这一次他倒在了点球点前。
  1998年八分之一决赛:vs
  这是历史上最经典的比赛之一,它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回忆:假摔、点球、争议、红牌、任意球、追风少年……欧文的奔袭一度让人那么接近胜利,可惜从被西蒙尼算计离场的那一刻开始,比赛就慢慢被人接管了。一个经典的任意球配合让不得不再次面对点球决战,而他们的表现也没有让对手失望。因斯和巴蒂先后罚失点球,人4:3如愿进入八强。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上,当再一次因点球决战而无缘晋级时,主帅埃里克森曾无奈表示,“我们已经有针对性地训练过无数次了,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至今为止,队在的点球大战中仍然未尝胜绩。
  2006年决赛:vs
  同队一样,点球也曾经是队的梦魇,直到2006年决赛。齐达内无疑是聚光灯的焦点,不过马特拉齐却莫名的和他一起成为了那场比赛的主角。人先是禁区内送点,成全了齐达内对布冯的勺子吊门。随后他又将功补过,以一记头球扳平比分。加时赛中,马特拉齐不知用什么言语激怒了齐达内,后者失去冷静直接为自己“顶”出了一张红牌。一代传奇就这样谢幕了,与金杯擦肩而过的画面直今仍让人唏嘘不已。在随后点球大战中,特雷泽盖不幸成为了队的罪人,他罚出的点球重重砸在了横梁上。而随着格罗索完成致命一击,终于笑到了最后。
(责编:杨磊、胡雪蓉)
|||||积分射手榜||||点球生存法则:越大牌越失常 门将假动作很必要-门将 点球决战 大牌球员 点球点 点球大战 罚球队员 守门员 球门 葡萄牙队 假动作-东方体育-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点球生存法则:越大牌越失常 门将假动作很必要
来源:东方网 作者:滕飞 选稿:奚亮
  东方网6月29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昨日凌晨,西班牙与葡萄牙两队最后的点球大战中,双方共有9人出场,其中西班牙队的阿隆索、葡萄牙队的穆蒂尼奥及阿尔维斯均未罚进,两队罚失率总计超过三成。图为西班牙门将卡西利亚斯扑掉葡萄牙中场穆蒂尼奥点球瞬间,对于后者来说,短短11米的距离在这一瞬间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点球点到球门线有12码(约11米)的距离,但就是这致命的12码,成了无数球员的梦魇,从12码点球点起跑射门,天堂地狱也许就在这一线之间。昨日凌晨,葡萄牙队也倒在了12码线上,以足球场上最残酷的方式出局让佩佩这样的铮铮铁汉现场掩面,让世界足坛第一“高帅富”C罗泣不成声,一旁西班牙人的狂欢更加衬托出了身着白衣的葡萄牙球员的落寞。
  点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险象环生的12码比拼的究竟是谁的心理素质?为何12码能扳倒如此众多巨星英雄汉?关于点球,心理的博弈永远比脚下的足球更加刺激。
  越大牌越失常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这句话在12码点球面前似乎成了一纸空文,在点球大战中,巨星或是一队之长往往成为球队的“罪人”。在世界足坛,巨星在重要赛事射失点球的例子不胜枚举,1994年意大利队巴乔落寞的背影、2004年欧洲杯小贝高飞的点球,似乎点球就是诸位大牌队长的“阿喀琉斯之踵”。
  德国体育研究学院表示,平时心理质素越好,点球命中率越高的大牌球员在大赛罚失点球的几率反而要比平常罚点球较少的球员高出1.37倍,而在最后的点球决战中,大牌球员罚点球压力则要比普通球员高出1.9倍。在昨天凌晨的比赛中,葡萄牙队核心C罗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但是西班牙队却没有让他得到出场的机会。赛后有诸多球迷质问C罗为什么没有第一个去罚点球,抛开葡萄牙队罚点球历史传统不说(C罗从10年前入选葡萄牙队起,就被圈定为点球大战最后出场的人选),葡萄牙队的安排也是符合科学研究结果的。在2000年的英国巴赫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应该让队内实力较弱的球员先罚点球,而把球队的队长和巨星留在最后,在还有换人名额的前提下,如果能在加时赛结束前换上技术性的替补球员则会事半功倍。
  门将假动作的必要性
  在每一次的淘汰赛点球大战中,门将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面对12码前的敌人,诸位门将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卡恩和诺伊尔这类靠气场让对手腿软的,也有巴特兹、杜德克那样别出心裁耍小聪明的,更有依靠高科技手段研究对手罚球方式、接受“爱心”小纸条的。究竟哪一类方式更能帮助门将拒进球于12码之外呢?
  与密密麻麻的小纸条相比,德国科学家得出的调查结果或许对门将更有帮助。2010年世界杯前夕,科隆德国体育学院教授和萨尔布吕肯大学两位体育心理学家找来了41名足球专家与40名足球爱好者,要求他们每个人罚54次点球,以研究守门员站位、姿势对射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守门员若是在球门线中间向左侧微微移动10厘米,那么射手向右侧罚球的几率高达75%,反之同样成立。左右虚虚实实的假动作相当奏效,若是再配合守门员的晃动、手势,那么引导罚球队员罚球方向的成功率将超过八成。
  而英国巴赫大学在2004年的研究结果则显示,如果守门员在扑球之前是按照规定站在球门线上的话,那么球门区内将有28%的区域是属于不可扑救的“死穴”。其实昨天凌晨葡萄牙队阿尔维斯射向右上角的点球本应属于28%的死穴范围,但是无奈皮球“亲吻”了门柱。球员罚点球时,皮球距离球门约合11米,起脚后的时速超过每小时96公里,在空中飞行时间不到半秒。面对这种考验,守门员需要在对方罚球队员触球前就决定自己扑向哪一边。研究发现,即使是最优秀的门将扑点球时,判断失误的可能性也要超过80%。德国前国门卡恩就说:“扑点球需要一点点运气,但对门将来说仅仅有运气还是不够的。在面对对方射门球员的时候,你要有足够的气势和自信。当对方球员射门时,你可以从他的身体语言中读出一些蛛丝马迹,这是罚球者和门将的心理战。”
  就算球员无法保证能够把球准确地踢入“死穴”,加大射门力度也是一个好办法。英国格林尼治大学的科学家艾尔?卡萨姆建议主罚球员在踢球的时候要尽量用力,因为当足球的飞行速度超过每秒钟20米的时候,射门成功率就会提高很多。
  12码线的实验
  对于处在点球决战的双方,就像两位武林高手在比拼内力,金庸在小说《笑傲江湖》中就提出了“无招胜有招”的武林奥义,而这对于点球主罚球员而言,也是制胜的不二法门。
  英国的埃克塞特大学心理学家称,罚点球时大多数的罚球者往往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守门员身上,观察他的肢体动作,判断他将怎么移动,但研究表明罚球者越努力观察守门员的情况,就越容易感到紧张,而越紧张就越容易把球射失。根据他们的研究表明,罚点球的球员其实可以完全忽略守门员的动作,只专注于自己的射门技巧就可以取得进球。他们在研究了运动员踢点球时的眼神变化之后,发现这些主罚点球的球员在触球的一刹那,通常都会受到守门员的干扰。
  埃克塞特大学的伍德教授说:“我们通常会对周围环境中威胁我们的事物感到恐惧,在罚点球的过程中,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守门员。守门员表现出的威胁性越强,对于罚点球队员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从而会改变点球踢出的线路。不要理会守门员,点球是否能进的决定权是掌握在点球主罚者的手中,球员们需要有这种自信,这会使他们更精确、冷静地处理眼睛传递给他们的信息。罚点球的时候,对门将做出的动作置之不理是最佳选择。”
  纽约特洛伊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加布里埃尔?迪亚兹也针对点球大战进行了研究。迪亚兹决定在研究方向上另辟蹊径,他希望确定罚球队员踢球前的任何身体移动是否会泄露皮球开出后的飞行方向。在一个大房间里,迪亚兹按比例缩小,对罚点球进行模拟――皮球与球门之间的距离比正常情况下近了三分之一,球门也比普通球门小三分之一。
  共有3名大学足球队队员参加了这项实验,在他们身上19个主要身体部位安装了40多个动作传感器,而足球本身也安装一个动作传感器,摄像机则负责跟踪每一个动作。在27种可能的身体移动中,迪亚兹发现5个可以充当可靠的预报器,最终泄露皮球飞行的秘密,其中包括罚球队员脚的方向以及臀部的角度。迪亚兹说,如果罚球队员试图在罚球时做到出人意料,那么他的身体部位将会泄露秘密。
  在第二项实验中,迪亚兹向大约30名足球新人播放第一项实验的罚球录像,但他们只能看到罚球队员触球的那一刹那,屏幕随之一片空白。随后他们有半秒钟的时间判断皮球飞向哪一边。实验结果显示,那些关注一些特定身体动作的人在猜测皮球飞行方向方面的表现可能更为出色,而他们也往往需要比别人稍长一点时间做出判断。
体育频道推荐阅读点球大战中的概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1页免费2页免费6页免费2页¥1.0011页免费6页免费5页免费3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页免费7页免费13页免费24页免费4页1下载券
点球大战中的概率|应​该​如​何​选​择​射​门​方​式​来​主​罚​点​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怎样评价范加尔在点球大战前换守门员的做法?
按票数排序
熬了一晚上夜,两场四分之一决赛踢得激烈有余精彩不足,闷战连连,不过清晨看到这个换人,觉得这一宿值了,快到中午了还是越想越有味道,这是一记来自主帅的绝杀。下面就来聊聊范加尔点球大战换门将的十个值得回味的奇妙之处。1. 这个选择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早有准备的神机妙算。范加尔赛后说他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队里三个门将各有所长,感觉克鲁尔守点球的能力相对出色,也是范加尔的一个预留方案。2. 先发门将西莱森被换下场前一直蒙在鼓里,范加尔没有告诉他这个计划,没有让他心理上受到任何影响。3. 似乎只有克鲁尔和少数几个人知道这个计划,事实上,克鲁尔并不是一个以扑点球闻名的门将。他在纽卡斯尔五年多里扑出点球记录不多,只是其中一个来自点球专家兰帕德而已。国家队里,2011 年荷兰和乌拉圭的一场杯赛友谊赛打到点球大战,他只扑出了一球,最后荷兰还是 3-4 输了。应该很少有人在今天之前会把他和点球联系起来。根据现场解说员申方剑微博,克鲁尔本场比赛赛前训练和队友跑圈,并没有参加门将合练。或许范加尔更想让他感受一下球员们的氛围,虽然这看上去更像是要派他打中锋一样。以上种种情况客观上也保障了这个方案的保密性。4. 上一场比赛结束后,克鲁尔有六天时间钻研对手的点球习惯,光背也能背下来了。2006 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德国守门员教练科普克塞给莱曼的纸条成了传奇,2014 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克鲁尔自己就是那张纸条。5. 克鲁尔赛后接受采访时候说这经历不可思议,虽然他知道范指导可能在加时赛把他换上去,但没想到会这么晚,一直等到了第 120 分钟才换他上场。上场之后还来不及过多思考,扑了两个点球,荷兰就进半决赛了。6. 没错,这时间太晚了。根据国际足联规则规定,加时结束不能换人踢点球。国际足联 2007 版规则关于点球大战人选的一条内容大意是「只有比赛结束前(包括加时赛)仍然还在场上的球员才能参加点球大战。」(,第 55 页。)也就是说,如果没来得及出现出界、犯规之类的死球的话,克鲁尔就换不上来了。@瓦恁 微博举了一个同样是荷兰教练希丁克当年的例子:「澳大利亚-乌拉圭,希丁克也想最后换上门将踢点球大战,球一直没出界换人失败……」。所以今天换人这招够奇、够险、够沉得住气。
7. 这就是范加尔的沉稳老练——我就是压着哨换人,我换他上来就是扑点球的,一分钟不多一分钟不少。相信这给对手、本队队员、克鲁尔本人乃至所有观众甚至包括他自己都带来了很强的心理暗示,守门员一般没有体能问题,换门将要么是受伤,要么是功能性的换人,按常理推断,用一个手冷的换下一个手热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手冷的非常擅长扑点球。就算克鲁尔本来不是个扑点球专家,这一上场,他也是了。8. 点球大战里,一支成功防守全场,把比赛拖进点球大战的弱队通常心理上会占上风,而近乎神迹的哥斯达黎加门将纳瓦斯,120 分钟里高接抵挡无所不能,本来应该是点球大战的主角,可这顺利成章的剧情就因为范加尔这一个换人把整个气场都扭转了。9. 前三组点球,克鲁尔都是非常嚣张地走到对方面前,又是握手又是念念有词,想用垃圾话打乱对手心理,而只有鲁伊兹看上去受到了影响,罚球绵软无力。不过从克鲁尔的挑衅来看,他要么是排练过这种既定方案,要么是通过这种过 high 的形象来掩饰自己的紧张——个人倾向于后者,因为这一手段实在太招人厌了,不像是克鲁尔平时在联赛里的样子。如果真的心里有底,不必过分夸张至此。10. 哥斯达黎加仍然罚进了三球,他们上一场就是点球过关,一定专门训练过点球,甚至研究过对方的守门员,不过他们研究的应该只是首发西莱森的扑救习惯,还是少算了一步。这就是范加尔的神机妙算,心理大过实力,但这绝对是早有预谋的冒险一搏,毕竟以荷兰在大赛上 20% 的点球大战胜率,通过一种偏门的技巧来赢,算是智者之选。从责任上来说,万一输球了,西莱森没有责任,克鲁尔有一定责任,但主要责任在范加尔,也是勇者之选。不过,后面的比赛再用这招,就不一定好使了。何况面对巴西、阿根廷、德国,如果忍到 120 分钟只换两个人,一是方案实施风险太大,二是故技重施难堪大师风范。
个人浅见,换门将这一招,在哥斯拉球员的潜意识里面埋下这个门将肯定很能扑点球这种假象,其实克鲁尔在纽卡近二十个点球只扑出两个。而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应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毕竟点球这种东西,完全拼的就是心理状态。加尔真乃老谋深算。————————补充,当然就克鲁尔上来之后五个点数扑救方向都正确也说明押宝成功。这样的大赛,换门将的应该不多见,范加尔敢这样做,不论是否正确,我也觉得比上个赛季像木鸡一样的莫耶斯强361倍。我魔有希望。
作为一个当过门将的人(业余),我来说下那个守门员为什么能扑出两个点球。时髦点说,这是大数据帮助荷兰赢得了点球决战。简单点说一、荷兰守门员克鲁尔是在球踢出来之后才扑救,所以每次他都选对了方向二、90分钟比赛门将的反应模式是“提前扑救”,而踢出后再扑救的反应模式不适用于90分钟,仅适用于点球决战三、两种模式不能在一个门将身上混用,所以会在点球决战前换人。下面说点具体的足球职业比赛中,由于球门很大,职业球员射门的球速很快,对方近距离射门的时候,门将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职业门将面临对方近距离射门时,往往倾向于预先判断,提前做出扑救。这就是射门集锦中,很多面对单刀球的门将扑反方向的原因。防守点球也是一样,由于全无遮挡,距离又特别近,门将的主要策略是预先判断方向,在球射出来之前就移动并且扑救,如果猜对了方向,扑到球的几率就会变高。这样的策略在90分钟内是很奏效的,因为不存在连续发点球的情况。在点球决战中,情况就不一样了看过不少点球决战的人应该都很清楚,由于每个球员的风格不同,并不是每个球员都会选择大力射门,还有相当多的球员想骗过守门员,轻推入网,而且这样的比率并不低。选择这个策略的原因就是守门员会提前扑救,给了射手欺骗门将的机会。从整体上看(时髦点说就是大数据),点球决战中总会有一部分球员选择欺骗守门员,射出的球力量并不大,角度也并不刁,甚至有人干脆就选择射中路。如果门将选择对方射门后再进行扑救,大幅提高了扑救欺骗性射门的成功率。而点球决战中,只需要扑到1-2个球就可以决定胜负了。于是荷兰的守门员克鲁尔改变了自己的策略。他在球射出后才选择扑救方向。哥斯达黎加那两个被扑出的点球都是球速慢并且角度偏正的,第一个球的主罚队员10号射门前还有欺骗性的拐脚腕的动作,这个动作在往常可能就诱骗守门员扑向错误的方向,但是克鲁尔的策略恰好是这种射门的克星!最后,我不清楚这是范加尔还是克鲁尔自己的主意,但我倾向于这是范加尔的创意毕竟,决定换人的是主教练
感觉好多人想太多了.最大的原因就是 主力门将西莱森更更更不擅长扑点球, 他职业生涯16次面对点球全部被对手罚进.其次才是换手气/迷惑对手给压力/等等...
all in or nothing
也许西莱森可以扑出三个点球呢?荷兰队依旧进四强 这种事情真说不太好
不单纯是心理战。1,有换人名额没用掉,那踢点球时最花体力的是谁?当然是门将。120分钟酷热鏖战,主力门将估计也累得够呛,扑点球需要集中力,并且尽可能伸展自己的身体,有个体力充沛的替补,至少不是坏事。2,哥斯拉上次踢希腊,很明显感受到他们对点球决胜有过充分准备,射门角度,门将扑救方向等。换一个对方从没想到过,从没针对性研究过的门将上去,显然可以最大程度的破坏对方的训练研究成果。3,最后才是心理战部分。其实点球决胜,运气和意志占据更多成分,让对方球员在踢点球时脑中存在一种别的想法,无论是“卧槽这家伙专门上来扑点球是不是很厉害”或者“这是对方的花招我要照平常心射门”,只要多一种念头,就容易犹豫,容易技术变形,这也是心理战的最终目的。
06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对澳大利亚,马良行用了一模一样的招数,最后中国点球大战战胜澳大利亚。对于对方心理是有消极影响的,120分钟后,一丁点的变化都会影响球员心理,范加尓老谋深算。
所有赛后对范加尔的赞美都是马后炮。。。
只想做个稍稍偏题的回答,可折叠,可反对,可吐槽。。。不过请仔细看完。这个换人能说明范加尔面对淘汰赛,尤其是越往后的淘汰赛,做的准备越来越充分了。如果说这届四强,巴西不像巴西,阿根廷不像阿根廷,德国还是德国。那荷兰,不仅仅还是荷兰,而且还很德国。赛后我看微博上说,克鲁尔的任务就是专心研究下一个对手的点球套路。这么精细的一张牌范加尔都备好了,可见他想的有多远。有着极其不好的点球回忆的荷兰人,是时候改写历史魔咒了。其实在120分钟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也不是完全放手一搏的,因为有韩国换人的笑柄在前,范加尔必须保证后防本身十分可靠,否则在最后阶段攻势很猛的哥斯达未必不能让荷兰人出像韩国那样的丑。事实证明,本届荷兰的防守也做的很好,才更让范加尔有信心做出换门将这个选择。而且,时机把握的也相当到位,两后卫坚持了没一会儿,点球大战就开始。范加尔既然让克鲁尔潜心研究对手的点球套路,想必他也早早研究过常规时间内的对手战略方针。他知道哥斯达面对火力极强的荷兰,肯定要采取守的态度,把宝都压在门将纳瓦斯身上,所以他预料到踢点球不是没有可能的。他的点球名单也安排的好,让四个三朝元老镇住场,再加上克鲁尔对对手的干扰(这种干扰也是要赛前训练的吧,虽然有点不道德,但好歹也在足球规则范围内。这种心理战 很像德国队的作风),这些细节都体现了 范加尔早就把点球大战的心理训练和技术训练列为计划。范加尔的老辣,还在于他在新发上的态度。别看他总说 不会轻视对手,不会小看哥斯达,其实,,哼哼,老帅心里早早就在等阿根廷了(个人主观,其实是阿根廷还是比利时 当时还没特别明了)。把一切都不写在脸上,这也是范加尔的高明之处:巴西作为东道主,反反复复说要夺冠;德国的厄齐尔说不夺冠不回家;梅西也早早表示阿根廷必将夺冠。只有往届杯赛最爱闹内讧的荷兰队没说话。范加尔心里清楚,越往后,你心里打的什么算盘,越不能漏声色。小组赛时候的新发,当被记者问及是否因为即将执教曼联,而无心教荷兰的时候,范加尔稳住神说:“你们看我带出的成绩就知道了。”在比赛现场,几乎没有哪支球队的主帅是不站在边界上大声指挥自己球队的,只有稳重冷静的范加尔,和克鲁伊维特坐在位置上,安静的观察者态势,认真做着笔记。球队落后,他不会倾斜45度昏倒;球队被动,他不会急躁;球队点球晋级,他甚至没有蹦跳。我不清楚拜仁时期的范加尔是否经常这样出奇制胜。但我只想说,范加尔把这支荷兰训练的很德国:不急不躁,攻守兼备,没有内讧,内心顽强。是的,罗本摔得夸张了,范佩西浪费机会了,斯内德被门框拒绝了,亨特拉尔刚上场就黄牌了,库伊特从前锋变成后卫了,范德法特因伤去和恒大玩儿了,武功高手德容早早拜拜了……这届荷兰也许并不完美无缺,但惊喜的是 在性感足球的精髓上,略微带有了那么些德意志的影子。如果说德迷都很有信心看到决赛上奏响德国国歌,那么我想说,范加尔所带领的荷兰从来就没有怕过。
此招有风险,换人需谨慎。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足半决赛,韩国对阵阿联酋,加时赛还有两、三分钟结束,洪明甫派上替补门将李范永准备扑点球。不料,韩国队终场前20秒被阿联酋绝杀,无缘决赛。范加尔本场比赛那么晚才把克鲁尔换上,或许正是基于对这种风险的顾虑吧。
亚运会 韩国男足瞬间被秒杀 阿联酋日本会师决赛 贺炜
/v_show/id_XMjI0NjkzNDAw.html
说起来也是结果决定了怎么评价..成功了就是神换人...要是最后被淘汰了...那这个换人就要被喷死了...
赢则牛逼成神,输则傻逼成狗。赌徒性质一般的行为。
哥斯达黎加造越位啊造越位,摆大巴啊摆大巴,就是不让你荷兰进球,然后自己想办法能偷一个最好,实在不行和你拼点球。没想到范加尔这个老狐狸换个门将,完全打乱哥斯达黎加的战术安排啊,哥斯达黎加赛前肯定是主要研究了荷兰首发门将的特点,结果。。。
连自己首发门将都骗,真是老成贼了! 本届世界杯最佳教练。
非常聪明的一种做法
个人满怀恶意的揣测.........范加尔回头看看替补席那几块料,心中暗骂“MD,就是场上这些人跑断腿了也比你们强啊”,120分钟比赛马上就要结束了,还有一个换人名额没用,怎么搞啊,反正输了一定会挨骂,换个门将试试吧,搞不好就成神级换人呢。西莱森:“我艹,你是不是疯了?场上的人累的和狗一样,你竟然换门将啊”范加尔:“我们要打点球大战”西莱森:“老子也能扑点球好吧!!!”范加尔:“克鲁尔比你好一点”西莱森:“好个屁啊,面对二十个点球只不过扑出来两个而已”范加尔:“两个就够了........”
成功的战术,有先例。2006年女足亚洲杯,在澳大利亚举行。那届比赛的决赛在下午,我看了直播。中国女足对阵澳大利亚女足。中国队一度0:2落后,但韩端和马晓旭为中国队把比分追平。加时赛最后一分钟,中国队主帅马良行用掉了最后一个换人名额,用善于扑点球的门将张燕茹换下了首发门将(记不得叫什么名字了)。点球大战中,张燕茹好像是扑出来两个点球吧,中国队最终夺冠。但是马良行回国后就说身体不好辞职了。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呵呵。那届女足啊,队长是浦玮。决赛中一个细节让我记住了这个名字。马良行为改变战术让替补上场的球员给蒲玮递了个小纸条,澳大利亚队员直接凑上来抢夺小纸条。蒲玮很淡定的看完后把纸条撕碎,然后递给澳大利亚队员:你看吧。我在小姨家看完了直播,看完后激动不已。小姨说,这孩子疯了。从此中国女足再无辉煌。
毋庸置疑,点球大战无关技术,拼的就是心理。对于占尽优势打了三个门框的荷兰来说,比赛被拖入点球决战,在心理上就成了天然的劣势;此消彼长,众志成城坚守到最后的哥斯达黎加,则因比赛要靠点球决胜而感到欣喜。不过,老范的一招换人,彻底颠倒了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的对比:缺乏世界杯淘汰赛经验的青年近卫军,在研究了西莱森的扑点球习惯之后,突然要面对一个没见过的门将克鲁尔,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而无论克鲁尔是不是真的会扑点球,本来已经垂头丧气的荷兰众将看到自己的老大对点球大战有如此充分的准备,临时派上的职业点球“守”无疑给罚球五虎打了一阵鸡血。范加尔不愧是大师,穆鸟跟瓜瓜的祖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点球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