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功中的要手是否是引对方出手的手法

在武术中哪些手法可以让对手的胳膊或者双腿永久性失去活动能力!且不伤及对方性命!_百度知道
在武术中哪些手法可以让对手的胳膊或者双腿永久性失去活动能力!且不伤及对方性命!
提问者采纳
木村锁 就是腕缄之类的技术都可以弄断手臂,但是都能治好...腿的话,直锁掰断也能治好, 但是有足跟勾!!这个技术掰讥长罐短忒的闺痊酣花碎膝盖 想治疗20万起!!而且治好了一辈子不利索.....但是最好别惹事...网上的视频看了也未必能有帮助,只是告诉你有这些技术而已....
放心我学过法律的,知道哪些情况下动手不会惹麻烦!
只要不是去主动惹事那就好...千万注意保护自己....
呵呵!我要是不懂的保护自己的话干嘛还要考律师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用擒拿给他掰断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对“散打根本不是武术”的看法
发贴人:218.72.118.*发贴时间:【】[]
&& ()&& ()有哥们发了个帖子,说散打根本就不是武术。&& ()&& ()&& ()&& ()&& ()&& ()&& ()&& ()&& ()&& ()&& ()&& ()&& ()&& ()&& () 帖子如下:    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因为它是在“一刀一枪争天下”的历史年代里,人们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所提炼出来的技击精华,并不是哪一位历史英雄心血来潮、头脑一热就编出来的演练套路仅拳的用法就有劈、砸、崩、挂、栽、截、标、钻、撩、格等等多种用法(因散打是戴手套进行的,故在此我们不谈掌、指、勾、爪的用法);而腿法则有踢、蹬、踹、弹、撩、扫、勾、挂、蹶、斩、跺、摆等诸多用法,再加摔法和拿法,俗称“踢、打、摔、拿”四大基本技击法          看了这么多的散打赛事,从“摆台赛”到“争霸赛”,所见到的几乎全都是那么“三拳两脚”,即:直拳、勾拳、摆拳、边腿和侧踹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叫“武术散打”,那么武术中的“借力发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技击要略哪里去了?在每局打斗哪怕就是出现一次类似“野马分鬃”、“袖里褪金”、“搂膝扒肘”等武术招法的应用,也算沾点儿武术的边儿    那么是什么使“”与“现代散打”如此脱节和对立呢?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技击的基本原则不一致现代散打主张“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一技击原则,在此原则下,很少见到当对方进攻时,另一方用招术化解其袭来之拳脚转而借势攻击对方的,多是你出拳我也出拳,你出脚我也出脚的盲目的无目标的硬拼乱打当“2001年散打王争霸赛”都已进入最后将要决出各级别的“王者”比赛阶段时,还时常出现相互乱打的场面这一点不但众人看得清楚,连赛事组委也似乎感觉到了些什么,认为“场面不好看,不符合比赛市场化的原则”,进而对2002年的赛制有所改革          一代武术巨匠曾这样讲:“战胜对手的基本观点就是因势利导,借力发力”这里很明确地阐述了“引进落空”的技击哲理和原则谈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你在此一味地强调“引进落空“,按此逻辑双方谁还会先出手呢?谁也不出手还怎么比赛?我们说如果将“引进落空”只理解为“等对方先出手”,那是个极大的错误少林拳法《打法二十四诀》中,前四个字“扳、唤、搅、撂”中的“扳、唤”,讲的就是在对手未动之前我方出击之法;而“搅、撂”则是当我方用“扳、唤”之法引对方已动之后即顺势打势、取胜对方的拳法,这就是“引进落空”的哲理所在          2.训练方法不同历代武术大师、武林豪杰大都是自幼习武,他们既练拳法又练武功不论是谁,不论是何等门派,都是经过常年累月实战较量和套路演练而练就一身高超武艺,使之出手不凡而“现代散打”则根本不承认“”,并把套路说成是“花拳绣腿”,他们的一套训练方法就是打沙袋、踢手靶曾有人提出,把散打的手套去掉,让他们充分发挥技巧,使之向武术“靠拢”但笔者想,现阶段的散打者即使去掉手套,武术中的招法也同样不会用,不认试试看          3.竞赛规则不完善散打在竞赛规则的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比如相互缠抱规则,依笔者之见,当双方缠抱时,场上裁判不应该将其分解开,而此时的有效击打也应得分,这样就促使双方各自想办法解脱此时当甲方用拳击打乙方时,乙方就会松开缠抱之手来迎击甲方,以各自争取得点分,两人就会不分自开而现行规则是双方缠抱时的击打不得分这样势必会促使运动员将缠抱作为“消极抵抗”、“暂时的休息”你打你的,反正也不计分,我死死地抱住你不放手,先歇一会儿再说,等待裁判来解围这与中的“跳出圈子”、“不让近身”的法则是格格不入的          据说缠抱时相互击打不计分的规则是为了让交战双方有效地应用摔法,名曰“近则摔”实际上技击中,一旦他人贴靠近身,或被人搂抱时,最有效的制敌方法并不是摔正如拳谱中所讲“浑身无处不是拳,碰到哪里哪里击”而散打中的缠抱看上去与拳击的缠抱并无两样,将国外拳击的东西生搬硬套在中国武术散打中,是对中华武术的一种亵读          4.没练过当今散打运动员许多是从其他体育项目选手中选择出来进行散打训练的,对武术的招法一问三不知有人说:个别散打王从小就练,但至今在赛场上仍使用不上的招法又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那只能说是他对博大精深的仅仅只是触及到了点儿“皮毛”而已运动是这样,好多教练员对更是一窍不通难怪有位教练员发明了在散打双方缠抱时应用侧踹的“绝招”,且文章发表在有关武术杂志上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人们不禁要问此时的“侧踹”能踹谁呢?该不会去踹前来解围的场上裁判吧?          那么,“”和“现代散打”的争论又有何意义呢?不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还是一个武术爱好者,都在深深地关注着中国武术的发展前途,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散打王争霸赛”的深入开展,随着中国武术将成为奥运项目而走向世界时,中国的散打面对的也将是世界各种搏击的挑战难道中国就认可将现在的“武术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最高技击推向世界吗?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我们的“散打王”们可能还没有太多的危机感当代表中国武术的“散打”被外国的搏击打得一败涂地时,老外会说“什么中国武术,不过如此”中国武术散打于2001年12月对泰拳的2:5及1:4两次败北还不足以引起国人的醒悟吗?更何况目前中国武术散打一旦直接面对泰森和刘易斯们,后果又将会怎样呢?          回顾历史,我们的武林豪杰在擂台上击败“洋人大力士”的事屡见不鲜提到中国功夫,王子平、霍元甲、等人的名字令多少中外人士敬佩得五体投地,而现在中国的“武术散打”代表着中国人自己的“国粹”,又是自己制定的竞赛规则,却战胜不了外国人,何以向国人交待?这不是中国武术界的最大的悲哀吗?  
这哥们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可我就纳闷儿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现在练传统的不上擂台?不要说什么怕打死人,论杀人的本事武术家怎么也比不过特种兵,难道特种兵之间就不对抗了?再说又不是没和泰拳对抗过能撑过一个回合不被击倒的武术家屈指可数赢的一个也没有散打至少到现在对国外格斗术的总战绩是占上风的什么?别人派的不是一流高手?可是被柳海龙扔出擂台的那个哥邦贵也拿过金腰带宝力高击倒的泰拳手可是泰国为庆祝泰王生日派出来的.郑裕蒿在日本修斗大赛一夜击倒两个对手,最后连战四场一分惜败Andy,那Andy可是今年K-1max全球冠军这样的战绩如果糟糕,那连擂台都不敢上的又有什么战绩?难道就靠电影里的唐龙与黄飞鸿?王子平和霍元甲确实打败过外国高手,可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外国高手也没听说过有什么拳王之类的头衔,谁能证明他们就是外国最厉害的高手??确实是武道天才,可拿来证明实在搞笑才是第一个将中国武术与世界各流派格斗术融合的中国武术家他的技法从来就不强调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差别看过他的武道释义没有?别老说什么博大精深与传统,武术家追求的就应该是击倒对手最有效的方式至于是拳击还是泰拳,是擒拿还是摔跤,根本就不重要     所以我就看不惯这些拿攻击散打的在与国外高手交锋中,散打的成绩远远胜过――就算加上王子平韩慕侠霍元甲也一样有句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不敢上擂台却对那些与国外高手交手的散打选手说三道四,这等民间高手实在让人佩服咱们中国,民间高手那是挺多的,可这些老人家从来都是存在于什么“我听说”之类的传闻中,按这个道理,人家埃及人印度人也照样可以说咱们历史悠久高手如云天下无敌,只是躲在民间不出手罢了问题是,有人信么?  
在武道释义早就说了:截拳道是无任何的,也可以是任何的因其是无派无别的,亦可适于任何  派别截拳道能运用各门各法,不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为其所用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肤浅、不实而系直贯入复杂问题的核心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它并不迂回地走着,而系一直线朝向目的的简捷的一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截拳道之技巧简单说就是如何使动作简捷直接如何表现真正的自我;在武术的久远历史中,盲从与模仿似为多数武术家、老师与学生之通病,原因半系人的天性使然,半系与保守与传统的派别有关是故,欲求一有创新的老师将是十分不易的企需领导人物为之导引每个属于某门某派的总会谓其惟一拥有真理,而排除其他派别这些派别专凭其一面之词来曲解道破坏了谐和与安定,所发展出的技巧,都属于花巧不实的他们并不真面对实际的搏击,大多数武术家均与真正的功夫相去甚远,实际的博击是简捷且直接的,而他们不是曲解了它,便是空想并不会直接入真正的核心、关键,妄凭花巧的招式与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实际的搏击情况欲以超心灵的力量感应一切,直到参与者一至神秘、虚幻乃至不可解之境地此些皆系徒然无意义的意图,是无法和不断变化的标准相合的当你真正与人搏击时,搏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活的,而花式与空想的招式既是无能且局限僵化了原系流动的技巧此等招式充其量不过是盲从与无谓的练习罢了一旦真的感情愤怒、恐惧发生时,能以传统的与技巧来表达?倘若是自由的,是应能以一真正人的自主人格来表达自己,抑是一如机械,听任别人指使?该是流动的整体,能无限与拘束地流动,抑是偏限于自己的派别模式中,阻止了整体与创新的意识一门一派的武术家非将不直接视问题之关键所在,反盲从所附与,固定的招式上,愈陷愈深,至不可自拔之地步它是存在而真实的能自由无拘不为外在的依恋、偏颇所限固定的,非将无法适应真实情况与变化,制造槛笼罢了而真理是在牢笼之外的 套路只是无谓的重复罢了,使自己自以为是地避开面对真实敌人的自我探讨   累积是自我封闭似的阻碍自己,花巧的动作更增强了此等的阻力   传统的武术家只可谓之是传统的观念,照不变的例行工作去做者,他的动作均是承习旧有的而无创新知识是固定在某一段时间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却是永往不断的知识由累积结论而来,而求知则系一不停的动作学习绝非知识之累积;而系一求知的行为,是无止境的在武术的锻炼中,并得有自由之意识一限定的心灵绝非是自由的勿为任何门派传统所限,武术该是自由欲自由发挥表达自我,昨日一切非的尽行抛却由旧的固可获得安全感,新的则可获致流动且机变的武术欲深信自由的可贵,心灵必需学习正视生命,不受时空所限之生命自由是存在知觉意识内的注视中切勿停止悟解,欲深悟与生活于现在,昨日的一切均需抛却至不知之地步便是死亡;然后方可复生一旦自由所做的自无所谓对与错一个人一旦不能表达其自我,必是不自由的准此,他开始挣扎,挣扎孕育了规律化的例行法则一个搏击者必须能经常持心灵单纯,心中只存一目际――如何搏击他必须去除阻碍其前进之障碍,无论是感情的、身体的或是知识上均然一旦能超越任何系统之约束,方可能自由与整体地做其所欲做一个一心欲求真实的人,是不会受任何所缚的他只存在何者为是之中倘欲了解武术中之真理,洞悉你的敌人,你必须抛却一切门派的观念捐弃偏见、好憎等等然后,你的心灵方可能平和而一无偏颇在此种沉静中,自可清楚、整体地  视物倘若某门某派教你如何搏击,你可能依据着那种方法之极致去搏击,然而那并非实际之搏击倘若你遇到一不按一般打法搏击的选手,倘你仍想以平日所练之传统防御法来挡,你的防御与反击常会显示出缺乏可变性与灵活性一旦你随着传统的模式走,你所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传统与传统所造成的阴影罢了――你并不了解自己 一个人如何可能以部份的、零碎不全的来反应整体单单只是重复地演练规则化的、固定的动作,当会剥夺博击之“灵活”与“真”  传统的累积,只可能变为束缚你的锚;它只朝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向下只可能增加阻碍;它只是已选择动作之模式的演练罢了一旦适应了部份非整体的方法,一旦孤立于闭锁的模式,一个人必是经由一阻力的屏幕来面对其敌人――他做的只是化的,并不知其对方真正是如何的我们难道只要那些拳套,一味模仿传统的防御攻击方式?我们是深深地受着它们的拘束啊!欲与敌人相匹敌,一个人需有洞悉的能力有阻碍时是无法有直接的洞悉力的;存  在“此是惟一的方式”时亦然具备整体意谓能奉者何者为是而行,因为何者为是是经常不断地改变的一旦一人受限于某一观点,他将不再随着何者为是而转移的无论一个人对钩拳与摆拳的观念如何,无疑议的是,必须设法获得对此二种攻击法的最佳防御方式几乎所有的拳手都使用它善用钩拳、摆拳更使其攻击更加变化多端  他亦必须练习可由任何位置出拳之能力传统的门派中,制度是远比独立的个人重要的2传统影响下的人只是跟着前人的模式走罢了如何方可使传统的门派,所谓的家,制度趋于灵活变化之境?传统中也只是静态、固定、僵化的,或许也可指出路来,但那路是有限的,绝不能趋灵活变化之境真理是与敌人的关系,不止地移动,灵活变化,而非静态的真理是无途可至的,真理是变化灵活的,因而是不断改变的真理并无休止之境,无形,无固定组织,无哲理可言一旦你见之,你当会知道灵活变化之物亦是何以是为你由静态的、人为的,固定的动作是绝无法表达灵活变化的自我的传统的只可能迟钝你的创造力,冻结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无知性地照着做罢了正如金黄叶子可一似金币般地哄骗哭泣的孩童般,所谓的绝招、秘笈也不过显示了武术家的无知罢了  
无疑是天才,看他的这些话,岂不正是独孤九剑中无招胜有招的思想?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才是真正天才的格斗术,可笑有些人从来就不了解他的思想,反而把当成维护的旗帜,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  
我并非看不起当年出手无不伤人致死的八极宗师李书文,虎头少保打遍天下的孙录堂,还有王子平霍元甲这些人,我向来是尊敬的但现在还有这样的家吗?我不知道有没有,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们的存在!  
反观散打,虽然不尽完美,可好歹也是真枪实弹打出来的与老外交锋,胜多败少他们不注重门户之见柳海龙从跆拳道里学习下劈并且化为更有效的劈挂接高鞭腿,王三桢从拳拳学技法并击败泰拳手.....郑裕蒿甚至说他们曾在太极宗师里学习借力快摔的诀窍的门派有几个有这样的心胸?大半是屋里反,窝里横殊不知真正高明的格斗术是包罗万象与时俱进的躲个黑屋子抱残守缺,呵呵,最后的本事业只能用来意淫!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对“散打根本不是武术”的看法》&&&& 地址: .cn/pc/.shtm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水浒功夫大揭秘》之一(电脑前的红椅子)
打斗场面一:史进vs王进
  引文:
只见空地上一个后生……拿条棒在那里使。王进……不觉失口道:“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那后生听得,大怒喝道:“你是甚么人!敢来笑话我的本事!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一么?”说犹未了,太公到来,喝那后生:“不得无礼。”那后生道:“叵耐这厮笑话我的棒法。”太公……便教那后生来拜师父。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若吃他赢得我这条棒时,我便拜他为师。”王进道:“小官人,若是不当村时,较量一棒耍子。”那后生就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向王进道:“你来!你来!怕的不算好汉!”王进只是笑,不肯动手。太公道:“客官既是肯教小顽时,使一棒何妨。”王进笑道:“恐冲撞了令郎时,须不好看。”太公道:“这个不妨。若是打折了手脚,也是他自作自受。”王进道:“恕无礼。”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上,使个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迳奔王进。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
  品酌:
  诸位看真,这段里写的是王进收史进,只寥寥数语,便将人物性格与打斗技巧说得活灵活现,开篇第一战,便精彩绝伦。
  史进乃富家子弟,老年间有话叫做“穷文富武”,什么意思?就是说习武,是件耗银子的事儿,如果你家穷,你便学不起武功。习武得要场地,得请师父,给人家钱,管人家饭,还要置办一系列的东西,比如什么石墩子啦、桩子啦、兵器啦、马匹啦,等等,否则你什么都没有,就只能学街头王八拳;如果你没钱怎么办呢?那就去学文吧。这就是所谓的“穷文富武”。
  史进家里,是个大地主,有钱有势,书中自有交代——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在这样的家庭里,史进不愁温饱,估计读书也十分蛋疼,为了打发时间以及保卫家业,自然就习武去了。从书中看得出来,史进的父亲史太公,也十分赞成史进习武。否则他为何一听王进说会些枪棒,便立刻让史进拜师?
  史进心高气傲,自然不肯说拜就拜,加上被王进取笑过,定要比试才成,此时,作为王进,该如何呢?
  王进这个人物,是个足智多谋的人物,虽然此人没上梁山,但不见得就比那些个梁上好汉差,电影《叶问2》里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觉着赢了重要,还是和家人一起吃饭重要?”这句话放到水浒中,就可以改成“你是觉着上梁山重要,还是过安稳日子重要”?打打杀杀就那么爽么?爽得你非杀人放火不做?凡是上梁山的好汉,莫不都是被逼上去的,王进是个有头脑的人物,不待人来逼他,早就躲得远远的了,所以他最终也没被逼得走投无路。
  他面对史进这么个性急的后生,并没有以牙还牙,立刻瞪眼还口,而是微笑着说“较量一棒耍子”,玩儿玩儿,只是玩儿玩儿。
  在史进眼中的比武,在王进眼中竟只是“耍子”,可想而知史进如何怒气填胸,便抡起棒子,口中大叫“你来!你来!”,几乎气疯了。而王进仍只是笑而不语,不肯动手。其实此刻,史进已经输了,输在心上。
  传统武术打斗,有一招叫做“欺心乍意”,王进用的就是这招儿。比武之前,先乱了你的心神。须知比武,最是要心境空灵,凡是习武的都知道,二人过招,四目相对,瞬息万变,胜负只在一念间,最忌恼、恨、怒、怕四字,心智一乱,如果二人在实力上差不多的话,乱者必输。
  史进着了王进的道儿,却还不知,只顾要打,王进却在取得了太公的首肯之后,摆了个架势,不肯进招,这正是武术中的后发制人。中国武术与西洋搏击不同的就在这里,武术一对多时,讲究的是“先下手为强”,一对一时,讲究的却是你怎么打,我怎么破,而不是贸贸然就是一招。因此王进站在那里,并不动。为什么要讲后发制人呢?拿王进举例子,他不知道史进会些什么棒法,虽然看史进练了几趟,但练法和打法,不是一回事。中国武术就是这样,练的时候是一个样子,打起来另一个样子,拿太极拳来说便是如此,真正会太极实战的人物,练的时候,一般人你是看不出来的,也许在你眼里,他和公园里的大妈们没啥区别,可真打起来,他一瞬间就能摔倒你。所以王进在没摸清史进的打法习惯之前,不愿随意进招,这就叫老江湖。
  史进气盛,看他不来,马上抡棒打来。
  有人说史进和王进习武之前,都是花架子,真本事还是和王进习武之后学的。这种说法,纯属和“吃了三张饼才饱,早知如此先吃第三张”一样。
  须知功夫,那是积累出来的,史进在跟王进习武之前,曾与好几个师傅学过,基础很扎实,而且,很有打法,绝不是瞎打乱打胡打,这一点,从他打王进的第一招就看得出来——拿条棒滚将入来,迳奔王进!
  什么叫“滚”?
  那某主持人的话说,叫做“团成一个团,圆润的离开”,但字典上有两种解释,一种叫做“形容急速地翻腾”,一种叫做“旋转着移动”,史进怒极攻心之下,绝对不会“圆润的离开”的,他只能前进,而且是旋转着前进,急速的前进,且从“滚”字可以看出,他是矮身前进的。
  拿条棒子,矮身急速前进,他要打的目标是王进的什么部位?毋庸置疑,下三路。
  一个人站着,最难防的就是下三路,特别是脚踝处,所以史进不会打吗?绝不是的,他很会打,而且手非常狠,径直奔要害下手。
  王进面对这么个有经验、有体力的对手,怎么办呢?他没有硬碰硬,而是转身就走。论年纪,他比史进大许多,论体能,也不见得比史进强多少,所以不跟你硬拼,避其锋芒。看到没有,关键时刻,“退”也是必要的,拳谚有云“一退破千招”,能把握好“退”字,离胜利就“近了一步”。
  果然,王进一退,史进便追。那年月没有现代擂台,没有边绳,所以王进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史进想怎么追,就怎么追,他放开两腿,撒丫子追,举着棍子追,这一追,注定了失败。
  怎么呢?大家想想现代擂台,比如散打比赛,无论后退的那位如何退,前进的那位,一定是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两脚同时移动着来追的,而身体总是侧着的,如螃蟹那样移动,绝非如史进那样,两条腿大步流星,一前一后的迈着,为什么呢?因为正在退避的对手随时可能反击,作为前进的这方,在前进的同时,一定要防止对方反击,因此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要害,侧面对人,两条腿如螃蟹那样移动,随时准备起脚封住对方的反攻。如果像史进那样撒丫子猛跑,那对方只要突然回身反击,你定会因刹不住脚而手忙脚乱,十有八九要挨打。
  果然,王进见史进追来,突然一回身,猛一棍劈下,史进忙“用棒来隔”,这个“隔”,其实就是拦,一般而言,面对对方攻击,首先应该是撤步,脚下先动,脚动的同时手动,而史进是手上先动,可见步子刹不住了,也许此时,史进的脚还在往前跑呢。王进非常老辣,他这一棒子,可谓虚实结合。你若不招架,便是实的,这一棒子把你打得叫妈妈,你若招架,就是虚的,他见史进招架,马上“将棒一掣”,一棒往史进的怀里就捅。
  诸位看官,施耐庵老爷子,我不敢说他是高手,但绝对是个行家,我之所以敢下这个结论,关键在于这个“掣”字。
  往回抽拉,叫做“掣”。王进将棒子抽回,可不是简单的一抽就了事,而是左手略一松,右手握着棒子猛地一抽,棒子顺着左手的虎口往里一收,紧接着左手仍旧略松,右手往外一推,棒子又顺着左手的虎口冲出去了,这就叫做“掣”,这是武术的专门动作,中国枪法里面的刺,用的就是这个手法,施耐庵功夫多高我不知道,但光凭这一个“掣”字,我就可以断定他必定不是外行。
  接着王进一棒刺中史进,又是一“缴”,这个“缴”,就相当于“搅”,刺的同时猛然一“缠”,这一缠之下非同小可,刺就是刺,刺中带缠,力道会登时增大,这就相当于刺刀训练时,每次刺中敌人,手上还要加劲儿一按一样,其伤害力比单纯的刺要大得多,于是史进丢了棒子,人也倒了。
  王进战胜史进,与其说是力量上战胜对方,不如说是智慧上、经验上战胜对方,先欺心乍意,激起对方怒火,引对方贸然出手,再一步步将对方引入自己擅长的打法中,正应了武术中那句话“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七下八下”,此中奥秘,虽事关武术,但世间万物道理皆同,细细品来,倒也悠然自得其乐。
  男人,教会了我们多少东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俄武术散打对抗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