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的一位一名工作人员义愤填膺造句,昂首快步上前从容应对道与什么鲜明对

为什么从小到大每次看到外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文物总是义愤填膺的?
按投票排序
因为大部分都是非法流出的。文化的见证物流到国外,基本上都被外国观众以猎奇的心态在观赏,文物离开了自己的原生文化,承载的信息必然会衰减。此外随着国际信息的透明,我们发现国外博物馆并未很好的保存中国文物,将中国画采取和式装裱导致文物损坏(大英博物馆),珍贵的壁画裸露展出(加拿大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以及前一段时间的英国博物馆中国文物失窃案表示外国人并非真正重视中国文物,我希望飘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最终能回到国内来。发现很多人对猎奇、文物的价值理解的不准,只好做一点补充:一个文明的历程,被看做是一个系统,文物在原生文化的环境中,可以起到自明的作用,使原生文化的普通观众了解文明发展的历程和脉络,甚至会促使普通观众去学习文明的发展史,在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文化的认同。有些人认为普通观众未必看得懂文物,其实观众基本上是在博物馆中观看文物,博物馆的展览以及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此外,尽管可能理性上难以理解,但是普通观众在博物馆展览环境下的感性理解,即一种宛若对话的体验(文物说明牌在此时非常关键)也十分重要。但是异质文明,或者说外国人,在观看其他文明文物的时候,是不会有这种从自明到认同的作用的,他们会带着一种先进文明欣赏落后文明的先赋观点,这就是所谓的猎奇。有些博物馆甚至会迎合这种猎奇,譬如大英博物馆为了迎合白种人最优论,而把希腊的埃尔金石雕磨去一层露出白色的石料底色,以试图说明古埃及人和现代西欧的日耳曼人同根同种。这种对文物的犯罪,也是被掠夺文物在海外的最大危险。再度补充一下中央民族大学杜辉博士的一些观点:侵略是艺术帝国主义最为主要的形式,它在罗马时代被制度化。在此后漫长的征服时代,艺术品的劫掠往往与侵略并存,它们被视为战利品以证明征服者强有力的铁骑,并且成为政治凯旋论的重要工具。同时,对艺术品的占有逐渐具有合法性,征服者为艺术品的劫掠和据有提供了看似正当的理由,即这是对牺牲者的补偿;其文
化的优越性理应对艺术杰作进行保管等等,甚至在1918年前的国际法中承认了征服者拥有此种权利。文物流失的另外一种形式是机会主义式的。例如,埃尔金大
理石雕便是以此种方式获取,获取者并非是以侵略为目的进入艺术品来源国,而是通过临摹或复制古希腊艺术品的计划而拥有了获得珍宝的机会,最终实现文物转移。此外,在20世纪中叶之前国际考古学界大多遵循文物分成的做法,即外国考古队和文物来源国平等分配发掘出土的文物,这也成为欧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然而1970年代前后的伊拉克立法预示着这一标准的终止。最后一种形式是文物聚积,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史中,艺术品在被殖民的历程中不断流失,它们通过馈赠、交换或是征收等途径脱离于原持有者或是社会,导致帝国主义掌控下的博物馆中的文物不断聚积,而殖民地各民族的文物则不断枯竭。随着后殖民主义及民族主义的崛起,博物馆——作为殖民主义的工具以及被统治者或殖民地的阐释中心而备受质疑,昔日的被殖民国家对文物返还的诉求也将西方博物馆推向风口浪尖。西方博物馆与文物来源国就文物返还的不同立场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形成多重叙事话语。其中最具争议性的是博物馆普世性价值与民族主义,以及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不同理解下的文化财产,这两对看似难以协调甚至针锋相对的概念构成国际上关于文物返还的两大立场。其中,詹姆斯·库诺、约翰·梅里曼以及库尔特·G.希尔赫等学者持有博物馆应坚持普世性的价值及文化财产国际主义的观点。库诺坚决反对具有民族主义和保留主义倾向的文化政策,他认为伟大的艺术品应当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并且博物馆应承担起藏品托管的职责,即:为了公众利益,博物馆托管人有义务维护并完善藏品。为此,博物馆应尽可能的接触世界多元文化的物品,进而达到去伪存真,传播知识并提高品位的目的,而民族主义和保留主义无疑将削弱普世性博物馆做出的贡
献。诸如埃尔金大理石雕及奈费尔提蒂半身像的归还问题,学者们多从法律层面对博物馆拥有合法的文物所有权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提出不应予以返还的依据。认为要求归还珍稀文物是经济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偏见,以及承载了认同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多重体现,同时也违背了《海牙公约》对文化国际主义的倡导。只有保持其现状,才能够更好地履行博物馆教育、丰富文化涵养和利用的职能,进而更好地对艺术品进行保存、维持完整性和散播,使其免受损害而服务于公众。不仅如此,因文物返还而引发的“水闸效应”势必将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这也是文物返还带来的负作用。威廉·圣克莱尔、库尔特·G.希尔赫则提出与以上诸位学者不同的见解,他们质疑了所谓的博物馆“普世性”价值,尤其是希尔赫与尤赖斯的观点截然对立。帝国主义背景的文物据有往往是非正当性的,并指出应坚持文化财产的完整性,一旦分割,应当重聚;原属国的考古发现因为为该国所保有;应当支持曾遭帝国主义侵害的国家收集散落的文化瑰宝。所谓的“普世性”不过是现代西方博物馆为据有文物的又一说辞,并且与过去的普世性人文主义理想,扩大民众对艺术的了解几乎没有关系。这一术语与19世纪发明的“挽救”、“代为管理”等词一样是试图掩盖殖民掠夺及为帝国主义辩护的话语,使其行为具有合法性。事实上与博物馆声称的“文物挽救”恰恰相反,这一珍贵文物在“管理”中曾多次遭到破坏,如埃尔金及其后的“小埃尔金”对考古遗址的破坏性发掘,对白色的崇拜以及长久以来的古典主义艺术实践及意义阐释使艺术品早已脱离原意,而被杜撰的意义则常为政治及意识形态所利用。在圣克莱尔看来,文物的去留问题不应由掌握话语权的政府或学者代言,民众应该握有最终的决定权。事实上,如此针锋相对的争论之最终目的是试图寻求对话的可能,一些学者,如塔拉特·哈尔曼、威拉德·L.博伊德、迈克尔·F.布朗、戴维·托马斯等,从几十年来的文物返还之路中总结、积累经验和教训,摒除两种观点中的偏见,在权衡二者的条件下以更为中立的角度重新审视文物返还,从而在多元文化和跨种族背景下寻求最佳途径,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原住民墓葬保护与文物返还问题的处理。1990年,美国通过NAGPRA(《美国原住民墓
葬保护与文物返还法》)。虽然该法案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如有待于统计的数量庞大的原住民遗骸,核实并确认其文化归属,庞大的财政支出,以及评估过程中原住民部落隐秘或敏感信息的公开与法律程序间存在的矛盾。但是NAGPRA所带来的困难却为改善原住民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契机。在文物返还实践中,原住民和博物馆不断纠正错误、摒弃偏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那么,今日对文物所在的争执,实际上是后殖民时代原殖民、半殖民关系崩溃之后,国际社会和文化秩序重建的过程。“普世主义”代表着旧殖民时代价值观的延续,“民族主义”代表着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重建本国、本文化文化体系和文化表达的强烈反思,“折衷主义”试图超越前两者构架出新的国际文化关系。由于国际社会的发展逐步多元化,新兴国家对原有强国的冲击越大,文物所在的冲突矛盾也就越强。那么对当今的中国来说,社会已经发展到需要构建文化表达甚至多元文化表达的阶段,原有的文化表达(威权时代的“中国通史陈列”和当下的“古代中国”已经无法满足一个复杂多元社会的要求)已经崩溃或者日渐边缘,不但全国层面在追求一种文化表达,各地也在试图构建自己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表达,而这种表达,是无法离开文化载体——文物、或曰文化遗产的参与的。所以,无论是文化、政治还是社会层面,对把流失文物纳入中国文化表达之中的需求,是异常迫切和强烈的。中国想参与到国际文化的交流当中,这一部分的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回首历史,米国建立世界霸权,固有战争债务带来的财富转移、纳粹迫害带来的智慧转移、更有以美国博物馆的海外征集带来的文化转移。我想,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也该到了重构文化架构,树立国际视野,将半殖民时代流失的文化元素整合回文化本体的阶段了。而且我们尤其要注意杜辉博士的一个观点,流失文物在被其他国家“管理”的过程中,“已脱离原意,而被杜撰的意义则常为政治及意识形态所利用”。此外,多元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发展的、完备的、体系化的多元文化交流,而不是一元文化和其他文化碎片之间的“多元交流”。
-.-——————————————呵呵——————————————有位朋友看了微博上的某些言论,就以为是真理了。然后说我没干货,只有情绪,还号召知乎的人醒醒。咱对事儿不对人,只说宾大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不是靠谱。这是那位伙计的原文,他完全相信那个叫 @文物医院 的微博账号的言论。而在他引用的微博里,无非就是两个观点。第一:加固封护的壁画没那么脆弱。第二:人流量不会对二氧化碳环境造成过大影响。我先得说,这个文物医院的言论,完全无视了中西壁画载体的差异。宾大的傻老外也就因为他们一贯的傲慢与无知,把中国壁画当欧洲壁画处理了。西方壁画多是湿壁画,石灰墙吸水后直接吸纳颜料,耐久性很高。中国壁画是什么?就是在一层墙皮上画,颜色掉了就没了。这完全是两种东西,能一概而论?这叫耍流氓。至于加固封护的壁画到底是脆弱还是不脆弱,呵呵,我引用一段文章。图是我直接从微博网友 @宅宋喵 那里扒过来的,这位巨巨是位牛人,有兴趣的请关注他。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文物脆弱程度是很难想象的。说句实话,把所有隐患都高估一下,绝对没有坏处。毕竟一旦出现损失,是很难弥补的。然后宾大把中国壁画裸展。然后宾大把中国壁画展厅包出去办宴会。然后那位 @文物医院 还在说只要不抽烟就如何如何……别闹了行吗?都特么租出去办婚宴了,你还指望能多清净啊?以为加固了就不脆弱了?宾大是怎么干的?把壁画展厅租出去办宴会,各种酷炫的灯光打个痛快。说真的,他们就差摆一个迪斯科球了。西方的博物馆,他们对待外来文物的态度,四个字就可以归纳。就是:简。单。粗。暴。非要再加四个字,就是:无。脑。弱。智。东方文物的材质与保护手段,跟西方文物根本就是两回事儿。这帮傻老外以他们向来的傲慢,自以为是地把自家文物的保护措施套用到异文明文物上。完全不顾事实上两者之间材质、工艺的差异,对可能的风险视若无睹。把他们这种脑残当合理,还给他们找理由,是出于什么心理,我不得而知。我不敢说宾大的举措一定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但我很肯定,绝对是十二万分的不妥。强光、温度、灰尘、湿度,任何一样的微小改变都可能刺激到脆弱的文物。壁画这种东西,甚至不如古画皮实。保存时对空气温湿与光线强度要严格监控。按照傻老外那个尿性,把中国壁画裸展,曝露在灯光强照之下。再过几年,慢慢地色彩全都看不见,那也一点不奇怪。去敦煌看看呗,这么多年下来,中国人已经摸索出一套保护中国壁画的方法了。这里面还有许多成果是和美国人一起鼓捣出来的,还真是讽刺。微博上那位 @文物医院 为啥要用双重标准给傻老外洗地,我是不知道原因。没准就是惯性思维,认为傻老外永远光荣正确呢。当然我肯定也没人家高明,想说点正经的,都只能从 @宅宋喵 那儿摘现成的。不过那位伙计呼吁别人醒醒,他自己居然还如此迷信一位微博网友不着四六不负责的言论。这还真是有意思啊……诚然我就是个二五眼的水准,不过我好歹是用自己的脑子判断傻老外不靠谱。而一以贯之神话傻老外,认为他们什么事儿都好都对都标准,实在不适合标榜自己会思辨。顺便推荐一下
文物和博物馆方面的事儿他是正经明白人。玩微博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一下 @宅宋喵 大大,知识水平很高,有三四层伊谢尔伦那么高。评论里有些朋友对我表达的情绪和用词不满。因为我不爽傻老外对中国文物的态度。我没必要为了在网上顾及别人的阅读喜好或感受掩饰我的不爽。而且我他妈真的是很不爽啊。你想象一下白景琦看见郑三旦踩百草厅的匾时是什么心情?白景琦当时有多不爽,我看到傻老外祸祸中国文物就有多不爽。《女史箴图》他们都能糟蹋,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我凭什么不能表达我很不爽?管你怎么想呢,你也不爽就把我屏蔽掉多好。说真的,想要干货自己读书看报去。巴望着网上的人多认真负责的普及专业知识?谁都不是你们学校老师,别给人家安排这义务。认真写知识,那叫积德行善。随便聊两句,那叫合情合理。想知道更多?自己学习去。——————————————呵呵完了——————————————我刚才在微博上看见了很有意思的东西,瞬间觉得应该更新到这里来。微博上有一个姑娘贴了几张图片。图中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物馆,显而易见,是中国展厅。白人老爷们正在这里举办一场他妈了个逼的婚宴。被这群白人老爷当做婚宴装点的都是些什么呢?呵呵。同学们都参加过婚宴吧?都吃过西餐吧?不说会不会有切不开的肉排溅射出汁液,沾到文物上。也不考虑会不会有喝美了的傻逼白人站在文物前口沫横飞。壁画是什么总知道吧?壁画保存需要恒温、恒光、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然后这帮白人老爷在存放中国壁画的展厅里塞进一帮人来办婚宴。然后居然还他妈有人给卢芹斋洗地,说白人老爷做的对,做的有理。我操。给一个巧取豪夺连偷带骗的文物走私贩子洗地。不知道卢芹斋是什么人的,请去查书。把这个名字等同于流氓、汉奸、下三滥、狗娘养的,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卢芹斋这辈子造的孽,不是区区一台打字机可以弥补的。一帮歪果仁,靠着你家里的败类,把你家的好东西全偷走了。然后他们也不好好珍惜,就当做战利品一样,炫耀自己曾经的荣光。这期间已经有无数文物毁于傻逼白人无知无畏瞎胡闹式的保存,未来还会有更多。你告诉我你不生气,你觉得他们做得对,你觉得白人老爷就是好。你真牛逼。这他妈的不是个例、特例。这他妈的就是中国文物在国外保存的常态。他们就是这么蠢,就是这么外行,就是这么业余,就是这么烂,就是这么不当回事儿。他们就是在糟蹋我们自己家里被偷走的东西。我这回答下面有位高冷人士贴了费城美术馆对于我拍的家具保存状况的说明。如果你觉得这种屁话可信,那你就信好了。我也给那帮臭傻子写过信,对我的说辞和评论里那位一般无二。那么我问一句,是把文物保存好重要,还是还原所谓的文物原始环境重要。为了让参观者更方便观赏文物,而将其毫无保护措施的暴露人前,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再说了,他们怎么对自己家的文物不这么干啊?!明清家具连个栏杆都不给,就杵在哪儿,路过的人靠一下摸一下,简直毫无障碍。然后自己家的破烂货到保护的挺周全,呵呵。中国文物在海外的保存现状就是个笑话。如果还有人对此心存幻想,他不是太善良就是别有用心。面对这一切还不生气的人,只能说他超越了民族超越了文化已经进化成银河系公民了。那就请您回自己的星球吧。========================7月16日更新========================我一点都不想更新这个答案。但总得把话说明白了。省的总有人思维发散,生拉硬拽。我对博物馆一窍不通,真正的行家是 。他的回答比我有营养多了。我只能摆事实,讲点道理。这几天又看见不少神奇的逻辑。“你怎么知道这些东西回来不会被贪官吞了?”“你怎么知道这些东西回来不会再来一次动乱给毁了?”“在国内动乱时候肯定保不住,幸亏在国外。”这些观点,根本是胡扯淡。我不反驳,直接用你们的逻辑,换个方向说。“你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留在国外不会因为反华运动全被毁掉?”“你怎么知道美国黄石火山一定不会爆发把整个美国连带大都会博物馆轰成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轰炸毁了多少文物啊,幸亏国博的东西没在欧洲。”“加州大地震板块塌陷怎么办?圣地亚哥还有好几副莫奈的画呢!”“英伦三岛发生巨大自然灾害沉没了怎么办?大英博物馆有好多东西呢!”这种毫无营养的假设谁不会啊?我问一句,你们签过合同么?签正规商业合同的时候都会写上一条,“如遇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云云”。说明一下遇到这些事情时怎么办,责任归属。从来没人会因为不可抗力‘不签合同’!在这说些没用的假设,来论证文物回归没意义?这跟商人因为怕遇上自然灾害所以不做买卖了一样滑稽。永远不要用已经发生的,和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来判断问题。因噎废食听说过么?你肯定有噎死的风险,那你还吃饭么?文物保护法看过么?第三十八条:“文物收藏单位应当根据馆藏文物的保护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调取馆藏文物。”真发生什么被贪官吞没的这些屁事儿总有法律管。而且我说实话,人家贪官还真看不上馆藏文物。或者你不相信我们的国家在经历了这么多灾难后正在一点点变好?那就想辙把她变好行吗?妓女还能从良呢!不需要你出钱赎。别再鼓吹负面情绪了行吗?最后我必须再把对某人的回复贴上来一下。“第一,博物馆级别是一个伪概念。我猜你如果不是从事艺术品买卖,就是至少跟这帮人打过交道。所谓的‘博物馆级别’只是媒体报道用的噱头,和文物贩子唬人的空话。文物分级根本没有什么‘博物馆级别’一说。只有一级珍贵文物、二级珍贵文物、三级珍贵文物和一般性文物。第二,中国各地方的博物馆收藏文物都有标准,各地会根据需要自行决定,一般性文物和一级珍贵文物一样,都有可能被博物馆馆藏。别告诉我你没在博物馆里见过新石器时代的骨头渣子和碎陶片。第三,不-要-用-商-业-价-值-去-衡-量-文-物。
”我下面贴那堆照片不是给你们评论明清大四件柜的。是跟美国费城收藏的其他家具待遇做对比。我要说的是:在美国人眼里,18世纪费城本土一把没什么稀罕的椅子,比明朝的大衣柜有价值。所以人家会把自己家一把烂椅子当宝。把我们明朝的东西扔在角落里落灰。美国佬能分辨出自己家破椅子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显然他们理解不了明朝大四件柜的文物价值。所以要把这些东西想辙要回来,给能理解其文物价值的人看!就这么简单的事儿,弄这么麻烦……========================更新完了========================呵呵哈哈嘿嘿。有这么多理智帝啊。似乎好多理智帝的逻辑都是“放自己家里也未必能保存好,还是让洋人老爷存着放心。”还有特别甜美可爱的观点,譬如“洋人老爷肯定会善待这些宝贝!”不知道理智帝们真的去过外国的博物馆么?我不多说,就上几张照片。此为费城美术馆。在这个厅里,一共有两套大四件柜,明清各一套。全都摆放在两个门的两边,倒是挺对称的。那个白人大叔身后的就是一件清代四件柜。四件柜旁边那个很像消防柜的是另一件清代家具。就是这么个保存环境。现在来看一张近图。瞧瞧,在白人老爷的细心呵护下,保存的多好啊。连个玻璃罩子都没有,就这么杵在原地,真的是再也没有比这好的保存方式了不是么。说真的,如果你愿意,可以随便抠上面的漆皮。真的,没人会发现。留下油乎乎的指纹就更是小意思!第一张图那个大叔你看到没有?我眼瞅着他戳了一下。你觉得因为这只是清代的,所以没啥价值?明代的肯定保存的更好?嘿!你猜怎么着?!你还真说对了!我们来看看明代大四件柜~有个台子!看到了没有?!果然明代的就是受重视!可以不站在原地!太棒了!保存的真好!我觉得这个高度,如果有人对着她打喷嚏,只有三分之一会被唾沫星子喷到!您觉得我在咋呼?这玩意不是什么明代家具?哦,你看白人老爷是怎么说的。好吧,现在你会想,认真负责又识货的白人老爷就是这么保存家具的?所有家具都是这种待遇?好吧,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呢?哇哦,神圣不可侵犯的椅子。这些椅子太神圣了,他们承载过白人老爷尊贵的屁股。可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亵玩,玻璃罩子是他们应得的!你猜这些椅子是什么时期的?我猜肯定是伊丽莎白一世御用的,见证过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毁灭。在波涛巨浪中,这些椅子们面对凌厉的炮火波澜不惊,历史的沧桑镶嵌在了它们每一条木纤维中。………呃。好吧,18世纪费城本地造……享受高贵冷艳的玻璃罩子待遇……那么,请问白人老爷,什么时期的家具,和我大明16世纪漆木大四件柜同一待遇呢?……哦。===========================以上照片都是本人去年11月在费城美术馆拍的,欢迎理智帝亲自验证。如果您非说明代大四件柜不值钱,属于街货,不值得好好保管,那……你先去看病吧。 说的对……“文化的见证物流到国外,基本上都被外国观众以猎奇的心态在观赏,文物离开了自己的原生文化,承载的信息必然会衰减。”一件异域文物流落到异国他乡,土著们只会用猎奇的眼光打量她。因为她并没有承载任何一点点这帮土著的文化,土著们不会稀罕她的,更不会体会她的价值。你把象征华夏正统的传国宝玺摆在大英博物馆,他们也只会觉得这是块雕的很奇怪的大石头。承载文化传承的文物应该让可以理解她的人欣赏、品味、学习。不是给一群强盗种看新鲜,在拍卖行里满足土大款扭曲的收藏欲望的。我们的前辈干了很多脑子抽风的事儿,铸成了很多大错。但是强盗就可以理直气壮了么?在那个民智未开,全面落后的年代,中国人要先想办法在列强夹缝里求生存,顾不上文物。我们那时候对文物缺乏重视,就被强盗钻了空子。他们利用愚民的贪婪巧取豪夺。你觉得这么大的浮雕是特么怎么被美国佬运到大都会博物馆的?!而且据说这《帝后礼佛图》的浮雕不是原件,真品在美国人盗取的时候被他们凿坏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去敦煌看看,这群贪婪的老外才是第一批大肆破坏中国古迹文物的凶手。以前中国人窝囊,顾不上这些。现在终于醒过味来了,开始在意真正重要的东西了,居然有理智帝说没必要?自晚清之后流了那么多血保留下来的文化传承,你当是闹着玩呢?现在的中国没有办法,也不可能马上追讨回所有流失海外的文物。但这绝对是中国人必须要完成的一个目标。一点点开始,一点点前进,总会一点点的取得进展。我确信在实现这目标的过程中,这个民族的文化总会迎来又一次繁荣。无关虚荣心和自卑,这是归属。===================================鉴于神逻辑理智帝的出现,我必须再啰嗦几句。我根本不奢求理智帝能看懂,只是但愿少俩人被理智帝们误导。一件文物在其所属文化圈内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除了能带点异域风情,什么都不会剩下。外太空文明最有价值的神器掉在地球上了,谁能明白这是什么?因为老外重视埃及文物胜过中国文物所以他们看得更多?这有逻辑关系么?不论是不是中国的,一个人首先最认同的肯定是自己归属的文化。所有人都这样。埃及神庙的方尖碑在法国人眼里的重量恐怕还不会超过一个19世纪的香水瓶。你了解、认识、你有归属感,所以在你心里有价值。缺乏前提的情况下,一个中国人面对中国文物都不会有什么感触。但这个前提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成长环境培养的。说简单了就是两条。一,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没认同,所以不懂中国文物的价值,好东西放他们那儿没任何意义。二,与其放别人家里烂着,不如要回来熏陶自己人,因为自己人能理解这东西的价值。那这么做有意义么?有。因为民族不以血统传承,而是文化。生命最原始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繁衍,传递自己的基因。而人除了血统的自然基因,还有一个灵魂的文化基因。文化的基因代表了人在世界一切归属感的源头,是一个人的标签。传递自然基因是为了血统不死,传递文化基因是为了灵魂永生。中国人在对自己文化彻底漠视的时候就能算是亡国灭种了。好好看看人家西方人是怎么保护自己文化的吧,理智帝。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总能见到让人觉得没啥稀奇的破烂玩意。谁家爷爷用过的眼镜,奶奶坐的摇椅,都保护的好好的供着。美国一些老州,稍微上点年月的建筑都会好好保护。其土地所有者不得随意改建拆毁,必须要上报市政厅。人家就靠这样贴心精细的维护着自己三百来年的文化。真以为现在美国人的自尊自傲全是大炮导弹撑起来的?我从来没见过正常的美国人不为自己短暂的文化自豪,面对悠久文明时更不会自卑。对文化的保护从来不需要每个美国人实际付出什么。许多人一辈子从来没给公共博物馆捐过款。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都知道,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很多时候都只要有个态度,不添乱就够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真正干事的人才能踏踏实实把事儿办好,不担心有智残拖后腿。整天嚷嚷学美国那个,学西方这个,到了这时候怎么就死活不愿意睁开眼睛了?理智帝的理智其实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懒惰而存在的。一点点民族责任感实在太沉重了,哪怕不需要你实际付出什么。=============================================说点闲篇儿吧。我有个朋友,在美东某州看上块地,想买了干点产业。具体啥产业不废话。问题是这块地上有个九十多年的破烂建筑,已经看不出来是什么倒霉玩意了。但是这东西不许拆,也不许改建。因为属于那个镇的文化遗产。据说当地政府曾经动过念头,想拆了这东西,因为太丑了,有碍观瞻。结果被愤怒的群众臭卷了一顿,遂绝此念。╮(╯_╰)╭.
其实回答里的很多争论,都是基于大家各自略有不同的博物馆观念而产生的。如果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上看,让人“感到义愤填膺”正是这被掠夺的文物的重要价值之一——不该出现在此处的文物,被大喇喇地公然展示在此处,难道不是作为这段掠夺历史的见证?如果来参观的中国人会感到义愤填膺,难道来参观的本国人不会觉得羞愧吗?就像犹太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或其他战争遗址等创伤型博物馆一样,通过这些文物、遗址的展示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理性反思,这种对历史的见证不是通过绝对的、直接的还原来实现的,战争遗址里没有留存受害者的尸首,只剩下一些文物残留,甚至连文物残留都没有就剩一个空空的遗址,是否就会因此削弱这些残留作为历史见证的价值?空荡荡的遗址,也是一种掠夺的见证;同样的,离开原生文化的被掠夺物,难道就会因此削弱它们作为历史见证的价值?国内空缺文物的原生遗址与国外展示被掠夺文物的异质文化空间之间,正是共同构成了同一段历史不同侧面的见证。如果单从这个角度上看,只要文物得以保留,文物的归还对于其历史价值的实现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不管还还是不还,它们都真实客观地见证了历史:不归还,见证的是西方掠夺者掠夺的事实,并且不予归还的态度;但如果文物可以得以归还,并展示在原属的文化空间,则是为其历史价值增加了一笔,见证了曾经的掠夺者在当代面对这段历史的态度转变。至于这些被掠夺的文物的科学、审美等价值,就真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必须认识到的是,这些文物纵使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价值,却并不必然同时具有高度的科学、审美价值。尤其是战场上一刀砍下来的东西,一是其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二是这种掠夺选择的随机性也会存在——难道还指望掠夺者会仔细甄选,又或是随手一扫扫到手的都是极品?这类文物就算归还中国,也不可能重新回到最初始的状态,不可能增加那种理想状态下才完备的价值。就拿大家提到的兽首为例,就算全数归还中国,它们还能回到海晏堂前的水池边,像当年这样吗:归还文物可能对于本地的研究、保护修复提供便捷性,但文物的状况、乃至自身的价值基本上在被掠夺的那一刻就被决定了,而后续在西方博物馆的陈列和保管中受到的影响(反而大家都把焦点放在了这里)相比之下倒是次要的——你觉得文物是几十年呆在西方博物馆被照看不善被摸被闪,还是在纷纷战火枪林弹雨之中被随意砍下拖走受到的破坏比较大?虽然归还文物并不如大家所想那样在那么大的程度上促进文物价值的实现,也不能完全复原它的价值,但是,归还文物仍然具有远大于此的意义。归还这一举动经常是带有政治性目的的,但这个就不在这讨论的范畴了。而在文化层面上看,文物对于文化身份认同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就举个生活中浅白的例子:有些小孩五谷不分,不知道平时吃的蔬菜水果是如何长在地里、树上的,甚至以为它们就长在超市里,一长出来就是去好皮、切成块的形状。你说学校上课难道没有教过他们这些常识吗?也不是。但是因为现在城市的小孩生活条件改变了,已经不再需要去帮忙耕作,从没机会进入农场、果园,没有亲眼见过这些蔬菜水果原有的样子,也难怪他们无法理解。同样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流传到了今天,许多传统已经不复存在,你要如何向现在的人解释祖先曾经的文化习惯、生活习俗呢?光凭文字、照片、图片等间接的方式,是远不如实物的。我记得曾经在Pitt Rivers Museum看过一个很小的展览,就是探讨这种关系。展览记录了一些博物馆工作者把这些被掠夺的部落服装带回部落展示的情形,部落居民都受到了不少心灵上的撼动——尽管总是听老人们谈起,但却从来没亲眼见过这些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战衣,等到终于看见的时候,便有了一种知道了”根“的感觉。被掠夺的文物,对于掠夺者来说就算有再大的价值,就算其价值完全被了解,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掠夺者就算离了它们,至少也不会有被剥夺文化身份的威胁;然而对于原属的民族来说,失去这些文物,很可能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次重要的寻根的机会,尤其对于一些偏远的、经济生活水平落后的民族来说,去一趟国外的博物馆看自己祖先的遗物,能有几个人能做到?归还文物,为的并不仅是其本身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而是让它们回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看到其他回答里对于“文物被抢之后到底是保存得更好还是不好”这样的问题还争论不休,觉得很无谓,因为:不管是在博物馆的话题还是在其他关于世界关于人生的话题里,都不值得讨论什么“要是当初??那么现在就会??”这种假设性问题的,因为没有人会知道世界如果不这样发展会变成什么样。而“文物被抢之后保存得好还是不好”对于掠夺行为对文物的破坏是没有弥补作用的,如上所述,不再重复;对于归还文物的必要性更谈不上有决定性影响——你只要问自己一个问题:难道国外博物馆对文物保存得很好,就没有归还文物的必要了吗。因此如果要讨论归还文物的问题,建议大家不要在这个方面纠缠太多。)
已经讲的很不错了,我只谈谈其他人说的在国内被破坏的问题。两个事情要分开面对,破坏了文物应该反省;我们的文物那就该属于我们。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自由与产权的问题,那就是我的东西即便我砸了,那是我自己的自由,你大不了在心中说一句这人有病,无权从我手里抢走。另外在文物被抢走的时候看官们又如何开上帝视角,知道在中国一定被毁坏,在国外一定能保存好?那么再举个例子,我是个投资专家,对你说你手上这1000元你这个新手拿着炒股八成都是赔了,还不如给我,保证能赚很多钱,赚了我都用来造福社会。这时候,你说我的钱管你P事,造福社会关我P事没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那么结论是中国人创造的文物就是中国的,赃物不会因为其几经流转,或者堂而皇之放入博物馆而洗白( )。但是,我也要说,创造未来比沉浸在过去中更有价值。——————————————————————————请问,看到你的婴儿被抢婴儿的贼抚养长大成人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鉴于他已删答案,这里给出备份:婴儿被抢走,20年后家人发现婴儿已被某大户人家养育成人并改姓,欣慰之余,骨肉分离之痛还是无法忘怀的。同理,看到流失国外的文物有点情绪也是正常的。
说个略偏题的事。以前和朋友去英国的温莎城堡玩,看见一个大炮,觉得形制不是西方的,看介绍,1839(或1840略有些记不清)缴获于Nanking(南京)。再后来听人说什么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一系列我们与外部国家战争,是什么文明对落后,什么给我们带来了现代化,我们应该庆祝而不是记仇,之类的话。就想到这门放在那供全世界游客参观的大炮。你想不以为耻,人家以之为荣。
扩张一下我在沃金的答案里的评论大英博物馆去了几次了,它的中国厅和印度厅是共用一个大厅的,可以直观看到一种尺度上的差距,中国厅展品从西周到明清应有尽有,先秦青铜器占整整一排,而印度区展品,大概最老的也就15世纪左右,尽管如此,印度厅的永远比中国厅拥挤......很有意思的是,西藏藏品是单独标注,摆在印度厅那一边的. 世上没有与政治完全无关的事.国内小清新根本不了解西方人的心理,他们对中国文物,第一是不能理解,第二是不想理解.第一是因为中国不像印度被西方殖民过,没有融入他们的体系.第二因为中国文明实在太伟大,与西方人脑子里中国古代"落后愚昧"的偏见不符,我现在还记得在中国厅碰到一个在看一套战国车轴配件的老外,脸上那种复杂的表情.他们无法相信也不愿相信战国时期的中国已经有这么精密的金属构造.有多少人知道现在一些西方教科书还认为中国古代没发明齿轮呢?文物并不仅仅是"财宝",也不仅仅是学者手中的研究材料,否则要博物馆做什么呢?文物的价值是文化延续的价值,是让普通大众对文化产生一种直观的认识.可以说,文物本身就是固化的历史和传统.这种东西只有在它的文化土壤上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很多人觉得自己并不是文物专家,所以文物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即使不是专家,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比大多数西方人高的多,这就是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元文化"只是西方的一个口号,他们可以理解埃及和印度,但是理解不了中国.中国文明的独特和宝贵,很多时候是要出了国才能了解到的.所以中国文物在海外保存,就是一个笑话,自欺欺人尔,文物的流失,本身就是文化的流失.昭陵六骏,华严寺壁画当婚宴摆设?这样做的人只配枪毙.总有一天我们是要把这些拿回来的.
个人的专业和考古沾边,并非专业博物馆学,也算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此回答并非回答题主的问题,而是回答各位的争论。声明:作为考古相关学生,我审视这个问题的基本角度是文物本身,而并非像@螺旋真理作为博物馆专业关注的文化的展示。个人观点:1.“看到外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文物总是义愤填膺”是没必要的;2.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回收文物是值得提倡的;3.无论是外国博物馆还是中国博物馆都有可能出现文物保存不善的状况,这不是国家的分别,是保护意识、保护技术的分别。4.“文化的见证物流到国外,基本上都被外国观众以猎奇的心态在观赏,文物离开了自己的原生文化,承载的信息必然会衰减。” 这句话没有争议;一件文物在其所属文化圈内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除了能带点异域风情,什么都不会剩下。这句话就略显夸张了吧。5.掠夺是错误的,但只关注掠夺也是错误的。
首先无论是中外的历史博物馆,它的主要责任都是保存和展示,各国都是一样。
从文物保存的角度来说。文物的保存就跟人活着一样,是一个不断老化的过程,文物保护的目标不是把文物恢复原状(这是历史信息的损坏),而是让文物延年益寿(尽最大程度保存历史信息)。让文物最好的延年益寿的方法,就是控制环境变化,最大程度防止外界环境变化对于文物的干扰,所以埋在土里不让他出土其实对文物来说最为舒适了,就像一个老头子一直盖着被子睡着一样,发掘过程往往就是揭开被子的过程。于是很多情况下博物馆和各大考古所的库房就应该是文物在出土过后最应该呆的地方了,在这些地方有设备,有人员监控,保持,修复文物所处的环境。
所以对于文物来说,无论呆在国内还是国外,好的展示、保存环境,优秀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尽职尽责的监控人员才是它最重要的选择标准。于是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考古理论、文物保护观念、最新的保护材料和技术人才国外确实在大层面上要更胜国内一筹,但是,我国近年来随着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提升,政府还是个人都开始逐渐把目光转向这个领域,各大国家级博物馆的展示、保存技术越来越好。至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大概没法讨论。
至于文物收集的途径,国外博物馆起步很早,当时文物收集的扩张其实也是随着资本主义而扩张的,而我国博物馆近年来的迅速发展还要拜谢经济发展,各地文化业绩跟政绩挂钩,一线城市的博物馆从各地收购文物,从下级市县的博物馆收集文物,迅速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文物收集的方式都差不多吧。那国内外的区别在哪呢?在于小型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虽说二者硬件条件都达不到水准,但是国内的伪造文物,假造文物(不是复制高仿展品)遍地横行,官员的文化水平已经把小博物馆的水平拉到了搞笑的程度。这样只看文物的保存和保护,大博物馆其实没有什么硬件上的巨大差别,反而中国博物馆在“有钱的”政府支撑下大有赶超之势,但是小博物馆呢?其实国内国外都一样,只不过国内状况更混乱些。
那么你们要义愤填膺的话,也请你们义愤填膺所有对于文物的不当保存行为。
再说文物的文化意义。“一件文物在其所属文化圈内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除了能带点异域风情,什么都不会剩下。”这话撂在现在是不是有点绝对了。我在北方某国家级博物馆做了三年讲解,遇到得百分之九十情况是这样:基本上所有的游客都是抱着IPAD、单反噼里啪啦照一圈,问过最多的问题是:这个东西值多少钱?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常设展厅的本地文物,还是临时展厅的外地展品,这些文物也大概都带着一样的历史风情吧,文物无论来自于哪对他们来说也都是“好漂亮啊”和“哇,这是金的啊”的区别了。可见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文物价值也并没有最大化嘛。文物上乱刻乱画的事儿都多少年了也没见下过报纸,大概白人大叔抠了下漆皮的事,貌似跟他到底是哪国大叔没什么直接关系吧?
安特生之于仰韶文化,斯坦因和伯希和之于敦煌学,日本之于我国东北地区历史,他们的学术成就在某种程度上都超越了或者比肩于中国学者,无论是偷是抢,可以说是没辜负他们带回去的东西,或者中国考古学,而这些文化价值又是否挖掘出来了呢?所以对于学者来说,文物放在哪儿跟他的文化价值能不能被挖掘又有什么联系呢?而人们对于一件文物更多的文化价值了解大多还是来自于专家学者们的解读吧?
再从这个角度看,你们又在义愤填膺什么?大概不是文物本身,而是对于被侵略历史的愤懑吧?
至于对文物回收的态度,有条件、能回收必然是好的。但是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最重要,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折觥,出国一圈,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对其上的氧化保护层造成了不小的破坏。作为这个领域的一名没什么水平的学生,我只希望那些远古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结晶,能安静的、完整的反射历史的光芒。我希望各国博物馆之间的文物巡回展出就像国内的文物调动一样顺畅,我希望文物的运输保存技术能像航天技术一样迅捷发展,我希望各国游客都能安静的欣赏展柜中的文物所带来的美,无论它来自哪里。
我更希望的是:没有人一边叫喊着“别花纳税人的钱去考古”一边”看到外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文物义愤填膺“,没有人只会考虑别人能给你什么而不懂你能给别人什么。1月7日更新:1、我并没有否认“掠夺”的错误性,只是否认一些人单纯对“掠夺”的过程义愤填膺,而完全忽视了“掠夺”后的学术成果。对于错误必然是要愤怒呢,可是愤怒过后没法冷静下来就是问题了。掠夺已成为历史,一些文物藏品确实流失海外,但是我们只是揪着过去的错误而不关注现在的文化发掘与展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吧。(芝麻当然要捡,这点我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在经济状况允许,并且完全保护文物的条件内,文物回收是最好的)2、展品放在国外,就一定是文明的割裂?国内文物遗存丰厚,对于国内来说,被侵略时期掠夺走的文物构不成对于文化链条的完全打断,就算是干扰,完全也可以通过学术沟通避免干扰(特例:明清的家具,明清家具存世量大,文献资料丰富,外国掠夺的时候且不说它当时根本就不是文物,掠走之后,国内依然有大量的类似类型器物的留存,也造不成这些文化的在理解上的影响。而且,明清家具居多,家具作为生活用具最好的存在方式就是为人使用,最好的保存寿命的方式就是老工匠的修复,至于这些老工匠老手艺的流失,可以另开一题了。)对于国外来说,既然所有的国外文物都是文化碎片,那全部收回拼接回来好了,为什么要在另一个文化圈展出呢?这是不是剥夺了其他文化圈对于文明的体验权利?这是不是又犯了什么主义的错误?3、文化汉奸。 既然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全人类的文明相互影响交流的结果,汉奸这个帽子扣在这里是不是不大恰当。但如果文化缩小到文物本身,匈奴鲜卑的遗物,蒙古的遗物,日本的遗物,古印度的遗物在我国均有所出土,这些东西要不要算在“汉”文化里面呢?古代日本到底属不属于“汉”文化?满清遗存又算不算“汉”文化?汉族本来就是个文化概念,就是多种不同文明的融合,若是要扛起整个“汉”文化奸贼的帽子,我倒是觉得很荣幸;4、精英主义。 本身很讨厌这种主义式的帽子。既然被扣上了那我就承认,关于文物历史研究,就是精英主义领导的。@螺旋真理说的好,文物的三大属性:历史、科技、审美。但是实际上拥有前两点价值的文物在有些时候不具有第三点,而有第三点的也不一定有前两点,并且很多时候,符号化的东西美但是内涵深刻,没有系统的文化知识难以完全理解,所以普通大众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完全依靠自己理解文物。就算是博物馆的展陈,也需要专业考古学家的参与布展,在某种程度上民众就是在精英的引导下体验文物。5、关于大众的体验权利。博物馆的主要存在方式本来就是展示陈列,在现在的社会规则下,真文物扣上了玻璃罩子普通民众就是只能看不能摸,若要一味迎合大众的体验权利,就应该把玻璃罩子打开让大家都上前摸摸文物,假若真这样了,恐怕扣漆皮的就不会只是白人大叔了吧?(至于揭开了玻璃罩子不平衡环境变化对于文物的影像有多大我就不再重复了)
那我们如何满足观众的除了审美之外其他的体验需求呢?最直接的手法就是我的工作,站在博物馆的展柜前,为观众把每件文物认真的解说,把文物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把抽象化的美学价值灌输给游客。而现代博物馆追求的展示手段,是利用高仿复制品,裸眼3D,视频影像等手段将过去的文物更好的传递给民众,让大众体验,这是剥夺大众体验的权利么?而在保护技术没有发达到可以让大多数文物原样在自然空气中展示、易损的文物在长途运输中不出现历史信息损毁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展示复制品和仿品,为什么我们不能将外国的珍贵文物的复制品展出来满足原生文明民众的体验需求,而非要叨扰已在一个相对稳定环境中的真文物本身呢?6、最后,不要在跟我举例子说费城博物馆还是那个乡镇博物馆不好好展示文物的问题了,这种问题全部都是对于博物馆职能的未履行,全都应该义愤填膺。文物无论在哪里只要不是在平衡的环境里都是很可怜的,还请你们也善待它们,闪光灯理论上伤害很小但是能开还是少开吧。
参考意大利人极少去卢浮宫,去也每次都是带着愤怒的心情逛卢浮宫。
我也会有这种感觉,而且我认为是合理的感觉我不怎么参观博物馆记得当年在麦屯第一次去Chazen的时候看到了一块石壁是几条龙围着一个珠的石壁看起来应该是明清时期的作品不知道是从哪个院子里偷出来的在有些人眼里也许算是非常妥善的保存因为外面罩着玻璃罩,属于少数你碰不到的艺术品可是整块石壁被切成了四个方格中间可怕的缝隙根本无法填补这就是当年他们卑劣的掠夺只消看一眼就可以想象出当年他们在一块大的石壁上挖下了这块有龙的部分,然后再原本的位置留下了一个丑陋的泥墙后来又因为没法运输,被切成了4块这么可怕的掠夺方式难道我们不该感到气愤吗?如果我们博物馆里面放着一个被切成四块的自由女神脑袋他们看了也会气愤吧
这种感觉就好像,从小时候开始收集的小宝贝,画的画,翻过的小童书,做的小玩具,凝聚了那么多记忆的东西,被人夺走了。抢夺的人还打着“我对这东西懂得比你多,你留着不合适,搁哪天弄坏了怎么办”的幌子。你说难受不难受?文物也是几千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曾经活过的记忆。经过漫长的时间保存下来,是多么不容易啊。仅仅是看到,就能唤起历史感。譬如一个中国人看到唐朝的物件,就能想象到一千多年前繁华的盛世。你叫一个对中国不甚了解的人去看,充其量让他觉得这是异域的风情罢。研究当然重要,但作为一个普通人能方便的看自己祖先活过的证据不也很重要吗?
好久不上来,看到大家讨论与文物有关的问题这么欢乐,还挺开心的。大家愿意讨论,也能说明文物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这也有利于我们文化的发展。从这么多回答里,可以看到大体上有两种态度。一种从掠夺的非法性出发,杂以各种证据,倡导文物应该遣返保护。一种从文化传播共享的角度出发,觉得境外的保存与研究做得还可以,没必要拿回来。大家态度的不一样,本质上反映了文物观的差异。文物是什么?文物有什么价值?文物该怎么处理?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都不一样。以当代中国为范围,文物研究者、管理者、决策者、各种社会组织结构、不同层次的大众,对文物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文物观不是固定的,而是多种认识合理共存的观念体系。我个人倡导多元合作的文物观,所以大家的说法都理解。不过看了楼里大家的一些回复,觉得有必要说下自己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先说说回归说。首先是掠夺的非正义性。西方国家所获得的中国文物大多是由不正义的途径而来。事实上,有些西方人也觉得搬别的国家的文物不好,有时也会表示良心不安。有个叫马利耶特的法国老头,曾经主管了埃及地区的文物工作,因为拒绝把埃及文物搬到自个王后那,一度失去了工作支持。这个老头极力要求将埃及文物原地保存,对掠夺文物表示了极大的良心不安。然而那个时候,与文物有关的现代科学大多发轫成熟于西方世界,在当时普遍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家们以尖端高级文明自居,对于其他文明都是一副藐视的心态去研究。这个时候,从别的低端文明中采取有价值的文物标本拿回家研究,是很流行的做法。当然,这种思潮现在显得不那么正义,但当时的欧洲人以此为理论依据,开始了高端文明“帮助”“研究”低端文明的各类活动,曾经的这些研究都是考古文物人类学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发展阶段,但同时也为贩卖黑奴、奴役印第安人、侵略、战争、民族主义服务过。具体怎么服务的,可以了解下,希特勒纳粹思想的形成也得益于德国考古学家对文物的研究。至于包括挪威、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以文物为借口打仗就不提了。总之,当时的大多数西方人觉得掠夺文物理所当然,只有少部分人觉得不正义。即使是马克思老人家,对那种“掠夺式”的人类学考古学研究方法也持默许态度。但是,随着文化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这种不正义性就凸显出来了。这种不正义性是随着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反思逐渐明了的。然而这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不过这是没奈何的事情。比如你现在跑到不开化的地区搞民族考古,跟当地老大爷拿个包子换了个大爬犁,拿回来放到自个家展览,你觉得没啥,但等到以后人家开化了说当初那都是骗人,冤冤相报何时了。反而是对这种不正义性的夸大,使用“掠夺”这个字眼,能够反映出当前文物观中严重的政治服务性。文物考古科学为政治服务的事情多了去了,我国考古学发展很长时间都有政治性因素存在,故而长期教育下文物的政治含义被过分夸大,导致大家“义愤填膺”就很正常了。其次是文物与原生文化环境的问题。从这个观点讲,除了高政治性的文物观,导致义愤填膺的,还有对自己原本文化的归属感。类似于一种祖宗的东西被别人家抢去的羞耻感。不过这个观点的学术支撑貌似木有讲透。好像是在说文物在原生文化环境里可以起到“自明”的作用。这个自明,在文物研究里,大概可以用文物的原真性来表示,通俗讲,就是文物放在原本的环境中更有价值。基于这一点,把咱们的文物收回来就是文物价值的体现~不过,我又得要不过一下了。讲这个原生文明,貌似提出来的人讲了一个“文化圈”的概念,这是基于地理分布的文化概念,貌似是德国拉策尔最先提出来的(他貌似有个奇葩的弟子把这个理论搞得很那啥。。。)与之一块提出来的,有个“文化层”的概念。实际上,从文化传播论角度出发,讲原生文化和文化圈的话,那么依据这个理论,流往海外的中国文化就是中西文化圈产生的实体文化层,对于研究文化传播很有意义,千万不要拿回来唷~~~~至于对文物原地的人民的自明作用。抱歉,什么样的人是文物原生文化的传承者?是原本那个地域后来生活的人,还是血统文化上的传承者?如果是以地域来传承,那民族迁移之后的其他的民族算是原生文化的传承者么?显然不是。那是血统文化传承者?于是乎,我们是好多好多文化的传承者唷~甚至包括粟特、匈奴、罗马唷~何家村的外国货币体现的文化我们都是传承者唷~波斯萨珊罗马皇帝一个都不差唷~这时候大家都会说了,这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文明交往。可见,这种自明的作用是与文化传播论相悖的,认为先有文化,文化创造了文物,后来人用文物自明,但是要知道,别的文化的文物到了自己文化里,对自己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作用,就已经又一次进行了文化融合。因此,在传播的文物观中,文物作为物的属性,可以在传播中融入各种文化,所谓的文化归属感并不一定非要表现为物质形态的文物。我是我爷爷的孙子,并不是因为我继承了我爷爷的所有财产,而是因为我是我爷爷血统思想抑或是事业的传人,我小时候由他抚养长大。我们有文化归属感是对的,但也要有传播的思想,过分强调这种文化中心主义的归属感,反而显得我们的文化没有自信,沉湎于过去,忽略了传承与创造。最后,外国人是不是能注重中国文物的价值。这个,真心只能说是对文物的态度了。。。咱们的国际友人有时候对自己个儿的东西也不咋好好伺候。。。。这点上,中国人也差不多,有些小地方也是条件很差劲。。。各地都一样,只能像小万同学说的那样是要加强博物馆建设。再说说不要说。很大度,就放你那了。不少人说文物放国外保存地更好。这个就是和文物观有关系了。在当时的文物观中,大伙认识不到价值,该卖给外国人的卖,该砸的砸,而老外的文物观是卧槽这是宝贝啊。这样肯定是哪稀罕文物往哪走呗。现在呢?尽管有负面例子,但是中国的文物观已经很重视文物的价值与保护了。现在放到中国说不定还比在国外伺候地好。其次是文化的传播共享,就不多说了。我自己对这个,觉得应该这么来。1.消弭文物观中过多的政治性、文化保守主义,多点文化自信。就是咱们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家还有的文物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扬好,这样咱们的文化影响力大了,咱们有了文化自信,就不觉得文物流失海外很“义愤填膺”了。那个时候,藏有中国文物的海外博物馆因为中国文物而自豪,外国人看着中国文物觉得酷,中国人走到那了可以骄傲地说,看,我们的文物。2.建立传播流动的文化观。文化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这点不多说了。3.搞好上面两点,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必然会不断感兴趣不断加深研究,出于原真性自觉,非法流出的文物回收与文物借调也必将不断繁荣,一种民族的世界的文化生态也将形成。
义愤填膺个屁。不是你的东西,你当然可以高举国家大旗在这里唧唧歪歪。以前我跟着学剑术的师傅,老爷子前前后后收藏的刀剑200多只文革大炼钢铁全给没收了他不知道官家私吞了多少反正他是亲眼看到大部分刀剑,被倒入土制炼钢炉变成现在所谓的“地条钢”你知道一个收藏家,看着自己的宝贝在自己面前被毁掉,会有多心痛?这些产品,要么花钱买来,要么巧取豪夺,每只刀剑上花的心血,都不亚于普通人找个女友讨个老婆。你眼睁睁看着自己女人被别人上被别人杀掉,就是这个感觉。东西到了外面,好歹我还能看到,我知道它还是好好地东西在国内,毁不毁掉,是领导的一句话,没不没收,是上面的一个政策如果一个人连爱惜自己的财产都做不到,凭什么去爱惜这个国家?先有人,再有家,最后才是国。对了,别以为这些东西在国内会好很多。听没听说过,越王勾践剑在展架上被崩掉一块剑刃的消息?
说一个无关题目的,那些不义愤填膺的只是年轻人而已,文化意识的增长是随着年龄经历的增长而增长的,关于文化其实也是一种知识,而传播知识,不正是知乎的伟大目标吗?知乎只是互联网的一角,而互联网又只是社会的一角,请义愤填膺的各位,不要放弃,继续努力。
愤怒是因为自己无能。
文物君:“你真的爱我吗?”你看到国人破坏自己的文物时也是一样的义愤填膺吗?看到国粹被当作糟粕丢弃时有痛心吗?你有时间是愿意多学几句英文拿来和老外谈笑风生还是愿意静下心来欣赏一下那些让你义愤填膺的被抢走的作品?一开始我也义愤填膺,那种感觉就像被带了绿帽子一样。但是后来,我觉得理解艺术、尊重人类文明的成果,这些都比占有它们更重要。真正让人痛心的是被损毁的而不是那些躺在外国博物馆的。现在看到我主要不是生气,而是觉得可惜,白瞎了这些好东西:你们根本就不懂。其实我也不懂(//▽//)。但我们更容易懂,至少更有感触,我们从身体上从心底里是与之相通的。以前看过一个讲敦煌的纪录片,说那些英国的学者拿到敦煌的宝物以后主动邀请当时的中国学者来一同研究。这些学者,他们是真正懂真正心疼的。他们不会把精力耗在争论你的我的,在他们眼里,这是全人类的。我还是希望外国人有一天可以大气一点还给我们,毕竟你们终究是不懂的。这是大英博物馆展示的玉石(该图来自网络):玉是这样看的吗(╯°Д°)╯( ┻━┻你的好奇心要有多无聊啊玉是这样看的吗(╯°Д°)╯( ┻━┻你的好奇心要有多无聊啊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的陈列品位更让人无语所以不管是所谓的英国绅士还是我们的爱国青年。真正尊重这些人类成果,从心底里喜爱并欣赏的人有几个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iphone更让他们开心(iphone又要不高兴了:你们真的懂我吗?)。人类抢文物与保护文物的斗争就像淫棍之间偷老婆的游戏一样。只是占有,越来越多的占有,很少有人珍惜那些已经拥有的。所以他们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脑子里回荡起维京传奇诡异的OP:give me more give me more...)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占有,守护的是尊严名誉,我没有看见爱。写到这里我想起很久以前读过一篇小说,那时才初中,脑子很简单,看到一半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读完以后我觉得明白了许多事情。我重新找出来,摘录一些:“我胡说?”希拉突然蹦起来,呼呼地喷着浓烈的酒气,血红的眼珠乜斜着,恶狠狠地扫视着屋里的人。最后,他盯住了我,盯了好久。接着,他无耻地笑起来:“反正白音宝力格最明白!对吧?你那漂亮的……小乳牛快下犊了吧?对!黄牛犊……嘎嘎嘎……对吧,兄弟?”……可怕的痉挛阵阵袭来,我觉得眼前直冒金星。我猛扑过去,抓住索米娅的衣领,拼命地摇撼着她,要她开口。可她却倔犟地愈发沉默。我发狂地吼叫起来,更用力地摇着她:“你说!你说呀!为什么……说……你说!那个黄毛恶鬼!”  “松开――”索米娅忽然锐声地尖叫起来,“孩子!我的孩子!你――松开!松开――”她哭叫着,在我死命钳住她的手里挣扎着。突然,她一低头,狠狠地在我僵硬的手上咬了一口!……她不以为然地摇头,然后开始搔着那一头白发,她嘟囔地说:“不,孩子。佛爷和牧人们都会反对你。希拉那狗东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罪过。”她朝我伸过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来,“给我,好孩子。让我收起你那吓人的玩意儿来吧……有什么呢?女人――世世代代还不就是这样吗?嗯,知道索米娅能生养,也是件让人放心的事呀。”……我放开勒紧的马嚼,钢嘎?哈拉抖动着满颈黑鬃,飞一样地冲向前方,把激动的风儿甩在身后,久久带着一阵远去的唿哨。我驰上了地平线,在高高的山冈上扯转马头。在茫茫的草海里,索米娅微小的背影正在向彼岸踽踽前行。再见吧,我的沙娜,继续走向你的人生。让我带着对你的思念,带着我们永远不会玷污的爱情,带着你给我的力量和思索,也去开辟我的前途……——张承志《黑骏马》旧账是要讨回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读懂旧的国宝,给后人留下点新的国宝。
1、赞叹。我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瓷器的精美程度,是我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都没见过的。2、可悲。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东西,竟然是在外国人手里。被武力抢去的。从教材上读到的“民族屈辱”,突然这么活生生的摆在你面前,很震撼!(记得去巴黎玩,第三天参观巴黎“荣军院”—退休战士纪念所,记得他们大礼堂上方挂着一排几百年来败在法国军队手下的军旗,记得有一面旗子上面写着个“赵”字,猜测应该是当年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的旗子,当年法国人杀了多少中国人,然后夺下他们的军旗,还作为战利品挂在这里,当时巴黎玩了3天的好心情一下子没了!)(记得去敦煌玩,一大块好看的壁画,硬生生的被挖去中间最精美的部分!听说也是被英法人带过去的!就留下那么一块块光秃秃的在敦煌!你说气不气!)3、无奈的是,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人自己造成的,当年文革砸了多少文物,现在这样的精品只能在国外看到,心情又更惋惜,复杂4、总而言之,就是心情复杂。哎,我也不懂历史,不懂政治,就是心里不爽,也无法从科学的观点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不爽。只能好好学习做好自己的事,等中国强大了把这些东西要回来吧!相信那时候领导者的素质也会提高,不会再犯历史的错误了。
说一点点我知道的事儿。前阵子学校历史系正好有一个关于藏品归还的讨论会。我引用他们发言的一些小观点吧,不算正式的。在理论上,法国(不太了解其他欧洲国家法律)法律规定是所有collection dans la liste是不能够买卖,赠予丢弃,因而理论上不能归还。和unesco签署条例的170多个国家是有义务归还曾经非法掠取以及非法贸易的藏品,但只追溯到1970(我对这个还比较奇怪,没去翻条例证实),讨论会上其主要还是针对二战中德国掠取其他国的财富而议。有5min讨论到中国兽首事件,俩位prof都是说,哦,中国人自己觉得很重要,其实是个robinet(水龙头)而已。其可见国外对于脱离原生文化的遗产并不能充分认可价值和理解价值(当然不代表所有欧洲人,只是部分人持有的观点)。关于为何还有许多1970后不归还的文物,理由竟然有些好笑,因为“我们开始归还那就全部归还了,并且那些国家没有我们保护得好。”当时在座也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每个国家都很希望自己文化遗产能够回归,这个帖子里我看到很多人不希望回归的调侃,我希望你们不是真心的,不然也太悲哀了。
刚去过大英博物馆。敦煌壁画就生生暴露在空气中。道士和和菩萨的雕塑摆在一起,奇二无比。但同时我一个伊朗朋友说,中国文物在这儿我能看到,因为我肯定会来大英博物馆,但未必会去中国。另,同一天去另一个博物馆,有国画儿展,宋徽宗的字画,付费进去,好多中外人欣赏。又是激动,又是心酸。
1、“义愤填膺”这个词是个什么程度?是气的看不下去,看到一半就逃出博物馆?还是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大骂一通?还是砸玻璃,把这些文物抢回来?---------------------------------------------------------------------------------------------------2、相信题主在参观的时候,只是觉得当初抢东西的行为不正义性。--------------------------------------------------------------------------------------------------3、其实冷静下来想想,抢东西的人都死了,这些东西辗转这么多手,法理上已经无法追责了。法律上有个法律时效。还有个词,叫溯及力。就像当年中共打土豪,斗地主,分人家家产土地。如果现在,这些地主后代,说要回自己祖先的土地,中国政府会返回吗?更别说中国历史上,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也没少抢人家文物,现在人家的后代要是来要回文物,中国给不给?对于我等普通人,这种事情也就在道德上谴责谴责也就行了,明白当时侵略行为的非正义行就尽了对祖国的义务了。----------------------------------------------------------------------------------------------------------------------4、当然,如果哪位有钱人能把这些文物回购回来,也是件不错的事情。但是劝各位要理性看待这个事情,爱国热情逼人以至于,圆明园几个水龙头,都得让国人花大价钱买回来。见下:还有蔡铭超的拍兽首事件。;维基百科:。 圆明园兽首流拍:----------------------------------------------------------------------------------------------------------------------5、题外话:当年的文物都是私人藏品,圆明园,故宫等等都是皇帝老儿的私藏,并没有诸如国家共有,人类历史财富的概念。当年说不定还有人讽刺这是民脂民膏。圆明园现存遗址是不是像书上说的全是八国联军干的?具体见:维基百科:。近代历史上的鸦片战争等等,是不是真的像中学教科书上描述的那样?维基百科:;。-----------------------------------------------------------------------------------------------------------------6、让我感到很奇怪的是大家看文物,要上纲上线到这种程度。到博物馆看自己国家的文物,首先挑动感官情绪的是爱国主义。我并不是反对爱国主义,但是凡事有个度。在中国的历史书上,政治挂帅,先定性,然后就只有在外国侵华的屈辱史的情绪中,淹没了文物本身的美学,生活形态,宗教信仰等等内涵。----------------------------------------------------------------------------------------------------------------------------7、文物古玩:古即代表它的历史性,无论它经过多少藏家,亦或是多少朝代更迭,都是赋予它的时间性。玩,即是把玩,人的欣赏趣味,价格几许,个中玩味,没有一个固定价格。古代人玩文物更私人化,更有审美哲学。不像今天,动不动上升到国家层面,忽视了文物本身的艺术性和学术性。----------------------------------------------------------------------------------------------------------------------------8、其实大家都把文物想想成国家拥有的,其实民间也有大量收藏爱好者。说的中国文物在外国人猎奇般看待,还说只有在中国才能被正视云云。我不太赞同。就算是在中国,大部分看展览的人也是猎奇为主,毕竟大家也不是专业人士,也就图一新鲜,看一稀罕事物。外国人研究中国文物的,也有很厉害的专家。说不定人家研究的比国内还好,这个具体教授的名字望知友们能给我补充。至于说的:“美国佬能分辨出自己家破椅子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显然他们理解不了明朝大四件柜的文物价值。所以要把这些东西想辙要回来,给能理解其文物价值的人看!”这个更是有点不着调,就算中国人,又有多少人能从专业角度理解这些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呢?历史价值,更是单一被烙印上“失落外国的非法中国文物”这一个标签,因此以后能涨价卖给中国人而已。而且中国人买回文物,又能得到很大的满足感。自己创造的强烈需求自己满足了,一举两得。而又有几个人能说出明朝四大件的发展演化历程呢?------------------------------------------------------------------------------------------------9、好吧,暂时写这么多。以后看到有营养的评论和反馈再修改去了。知乎第一次回答问题。码字接近三小时,畅快。
换个角度想 如果留在中国 可能在文革时期就被破坏了 只要留下来 不论在哪里 都是一笔财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愤填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