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国家游泳运动员等级标准寄信寄到哪里

Tran:在澳洲交游泳
从10年初开始,我考取了澳洲的游泳教练牌照,开始在一个前中国国家队退役运动员开的游泳学校里教游泳。在这个华人游泳学校里,一年四季,我每个周末都有10节课,分别教授10个不同的班,从2岁的小小孩,到14、15岁的少年,也教过不少成人。因为我会国语、粤语、英语,所以我教的孩子里以beginner初学者最多,2岁-3岁的小小孩班,一直到7岁左右的孩子都有,只有少数7-9岁还完全不会的孩子,因为澳洲政府是规定学校学前班开始就要游泳扫盲的。极少数的10岁以上的孩子还不会游泳的,是国内内陆地区的新移民孩子。
悉尼的游泳学校分为4种:本地澳洲人开的游泳学校,club里的游泳训练中心,韩国人开的游泳学校和中国人开的游泳学校。另外除了这种公共的游泳学校,所有的公立、私立学校,从学前班开始,每年都会有超过2周的游泳课。私立学校也有自己的游泳馆和游泳学校。
韩国人和中国人开的游泳学校对泳姿和技术比较严谨和严厉,一节课时长为1小时。本地人开的学校和club里面的,在四种姿势学会之前,一节课都是半小时,以玩儿为主,对姿势几乎是没有太多的要求。
我接受过很多孩子,在本地的放羊学校游了2年,游的一塌糊涂,程度不及我们学校教的最差的学了一年的孩子,比较灵的孩子,甚至1个学期都游的比他们好。有时真替他们父母心疼钱,毕竟两年下来不是个小数目的。
仔细想想,这两年教过的孩子超过500个,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华人孩子,移民过来的华人小孩,混血儿,本地人都有,从孩子身上看到了不少家庭教育的结果。
我希望借这个帖子,一方面想解释一下家长让孩子学游泳的一些误区,另外一方面也是想更多的去跟大家探讨教育和孩子。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在澳洲教游泳跟国内的游泳教练的教法还是有很多不同,听说国内现在很多教练都不下水站在岸上看,这个我觉得非常惊讶,因为澳洲规定是教练一定要下水的,从来没看过哪个人教游泳是在岸上教的。除非是专业训练的,我见过是在岸上的。
另外,也听说国内现在多数采取的是集中授课,就是10天、15天包会一种姿势,顺序是先学蛙泳,再到自由泳、仰泳、蝶泳。我们这里是长期作战,一周一次课或两次课,先是学自由泳和仰泳,两种同时进行,姿势基本稳定后,再教蛙泳,最后再学蝶泳。这个顺序是澳洲游泳联盟制定的,所有的游泳学校都按照这个顺序教。
虽然跟国内的有些不同,但是泳姿还是那些,孩子也都是孩子,我想我还是可以回答大家问题的。
欢迎各位家长提问,我会尽量回答大家的问题。先讲讲孩子学游泳的年龄吧,估计大家会比较关心。
以我的经验,我建议孩子正式学游泳的时间不用早,5-7岁为宜,而且如果从小有大量的户外活动和身体协调运动的孩子,等到5-7岁学会学的非常快,一点都不需要担心的。
2岁前的孩子,如果和父母在一起,对水不会有太多的恐惧,顶多是比较陌生,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个时候是带孩子玩水适应水的最佳时机。而且,在2岁前,孩子脸上有水或是跳水整个人末过水,会有一点点不舒服,但只要是和信任的人在一起,玩着好玩的游戏,这种不适会很快习惯。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去玩水,但尽量不要用浮袖、泳圈等辅助器械,尽量用成人的手和身体去支撑孩子,因为那些器械会影响孩子对浮力的体验。而且,家长要大胆尝试让孩子直接跳到水里,在孩子脸碰到水之后马上捞起来,或者用浇花的小花洒给孩子玩,让孩子把水淋到头上。
2岁-4岁的孩子,这个阶段初学游泳是最难的,首先孩子有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如果不是和父母在一起,很难和教练建立信任关系。而且孩子容易对水产生恐惧,特别是在水里的浮力和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有很大的不同,让他们的安全感受到极大的挑战。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对水在脸上的感觉非常不喜欢,对眼睛、耳朵、嘴巴放在水里极度反感。所以这个年龄段是最难教的。建议: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非常耐心,多带孩子去玩水,尽量不要在这个阶段开始学游泳,如果碰上严厉的教练,直接淹孩子,会让孩子受到很大的心理伤害,得不偿失。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运动能力,可以选一些浅水的区域,让孩子在水里走、跑、跳,前后、左右的运动,从到膝盖的水,到漫过腰部的水,再到接近胸部的水深,这样可以让孩子慢慢适应水的浮力。
5岁-7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学游泳会相对容易,但也要看孩子的身体状况。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身体通常是很软的,力量比较差。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力比较好,经过一些游戏和鼓励,一般都能顺利的开始学习。
7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是男孩,会出现身体比较硬的情况,协调性会相对较差一点,这样有些姿势做起来就比较难。
总的来说,学习游泳非常能体现身体运动协调性,当然学习游泳也是帮助提高身体协调性。如果从小有大量户外身体运动,身体协调性比较好的孩子,学游泳的过程会比较顺利。因此建议家长,要多带孩子户外活动,多跑、多跳、爬高、爬梯等等,可以为今后学习任何一种体育运动打好良好的基础。&
要学会游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漂浮,有来可以在水上,脸朝下吐气,然后把手脚伸开的浮起来吗?就是像个海星一样,脸朝下的浮起来。
这个练习最重要的是要放松,只有全身肌肉放松了,身体才能浮起来。成人在练习的时候,要选稍微水深一点的地方,这样浮力才够。&
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把人从头到脚想象成一根棍子,如果头抬起来,脚就掉下去,要能在水上浮起来,头脚都要在一条直线上。因为我们人在水里自然就想仰头吸气,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在水里浮不起来。但其实如果你能把下巴尽量往项链坠子的位置贴过去,耳朵和手臂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放松身体,腿自然就漂浮起来了。
所以如果有来想学自由泳,可以先练习体会一下这两个动作。然后我们再来详细说怎么练习自由泳。&
是的,仰头会让人很没有安全感,这个是肯定的。而且啊,因为害怕,肌肉紧张,身体很重,根本就浮不起来,一仰起来就往水里沉,这样就更害怕了,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
跟自由泳是一样的,漂浮是重点。达达可以老公帮你,首先让他站在你的头部的位置,你往后躺,四仰八叉的躺下来,让你老公用手托着你的手,刚开始还可以用大腿稍微辅助一下托着背。他可以站在背靠池边的地方,这样他也有依托。关键是,你要信任他,然后在他的帮助下,慢慢放松手脚,头仰起来,肚子挺起来不要收腹,脚要放下去。
如果能这样躺着数让你老公数10下不往下掉的,那么恭喜你,你的漂浮算是合格了,可以进行仰泳的练习。
另外影响很多人害怕仰泳的,还有一点就是从仰泳姿势站起来,很多人不会的,一站起来就踉跄,然后喝水。这个里面有窍门,从躺姿到站姿,首先屈膝,让膝盖往胸部靠拢,同时吸一口气,然后下巴靠向膝盖。这样整个人就以球状脸朝前朝下的往水里沉下去,脸没过水之后,腿一伸就站起来了。&
其实蛙泳是最难的,无论是动作还是身体协调。自由泳和仰泳是相对容易的,孩子容易学会,增加自信心。
另外学习蛙泳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岸上练习,国内就是这样的,这些动作练习非常枯燥,对于孩子来说很无趣。
但是自由泳和仰泳,水上练习为主,当一个初学的孩子,拿着浮板可以哒哒哒踢腿往前冲的时候,那种自信是油然而生的,对于增强孩子对学游泳的兴趣和自信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得澄清一个事情,就是那个5-7岁,这个年龄我指的是适宜开始学习游泳,并不代表过了7岁学就会有问题,不是这样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理解力和身体协调性也会提高,其实越大的孩子学习游泳更容易。
但是。。。。。。
接着但是的就是,身体体格的问题,这个分男孩和女孩。
男孩,我没有研究过科学理论,但从我的观察来说,有的男孩子,到了7岁之后,身体明显骨骼很硬,这种硬在游泳学习上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不是说不能学好,只是会更困难一点,而且姿势相对的会别扭一些。怎么判断自家孩子是不是属于那一类的,其实也不难,这种类型的孩子体格偏瘦,你让他伸直手,不提示的情况下,一般这类的孩子手肘的地方是弯的,因为骨骼关节比较硬的原因,手伸不直。然后你用手去摸,会感觉关节明显的比较大,骨头很硬,没多少肉的感觉。这种类型的孩子,可以适当的提早学习的时间,在7岁前是比较好的。
女孩,都说女孩娇滴滴,5岁以下的女孩,很大比例都是手软脚软的。男孩有没有,也有。现在生活好了,出入坐车,上学、回家、课外班,连玩儿的时间都没有,甚至连走路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我发现,很多7岁前的男孩子也会手软脚软。手软脚软具体表现在哪里,一般这种孩子都比较肉肉的(并不等于肉肉的都是手软脚软),而且他们的上肢力量特别弱。比方说户外攀爬,这类的孩子很难用上肢去支撑自己整个身体的重量。由于上肢力量弱,这类的孩子摔倒的时候,脸部、头部会受伤。碰上这类孩子,一般我会建议孩子稍微大一点学游泳,因为这种手软脚软的到了水里,自由泳、仰泳踢腿一般都大腿不动小腿弯腿打,而且手部力量弱有时连板都拿不住。
所以建议家长,回家注意观察自家孩子,如果不是太硬,也不是手软脚软,又想学游泳的话,那么可以在5-7岁开始,不宜早于5岁,但可以根据情况晚一些。但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发展情况,特别是男孩子。这样说清楚了吗?&
游泳圈的问题在于会导致整个人的重心太低,因为游泳圈把人的胳膊、肩膀架在水面之上。前面我也说过,如果我们把人想象成一根棍子,如果头太高了,下半身就沉在水下,如果头下去了,下半身自然就浮起来了。
如果我把游泳圈比喻成学步车,这个估计会好理解一点,孩子用学步车可以随意在家里到处乱跑,但是却丧失了锻炼下肢力量和身体平衡的机会,如果孩子能扶着家具在家里走,平衡能力锻炼了,上下肢力量也锻炼了,然后有一天就可以放手走了,这个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游泳圈也是一样,如果不用游泳圈,让孩子抓住我们的手臂,在愉悦的环境下,孩子自然放松,我们会看到孩子的身体在水里漂起来,这个其实孩子就体验在水里的浮力。同时孩子左右手交替的抓池边行进,也是锻炼孩子手臂力量非常好的方式,这些都是将来游泳的基础。&
不摘漂儿,是很难学游泳的。我们教游泳是从来不用漂的,除非是2岁以下的孩子,出于安全考虑给他们带上,坐在岸上的时候用,下水是肯定要摘漂的。
如果不摘漂,你自己身体对水的感受力是被误导的,身体很难有正确的反应。&
刚刚过去的两天,我有不少新的收获,有些东西已经在身体里很久了,但一直没有点触到,没有发现,没有领悟。
先说让我如鱼得水的周日下午5点的班,这个班是5个女孩子,真是全女班。除了一个极爱笑的6岁女孩之外,其余的都是8、9岁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本来说这个班是周末十个小时的工作里最后一个班,理论上我应该会很累很累,但很奇怪,每次带这个班我都觉得心情舒畅。很认真的想过为什么,是因为这些孩子都是中班的?还是都是女孩比较乖?还是因为没有了家长在旁边虎视眈眈的压力?
思考过后的结果,我想是最后一个,身上脱掉了压力,整个人非常投入的和孩子们互动,这个是我非常享受的原因。
在华德福学院,我们上课的时候总是说老师要fully
present,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把自己展现给孩子,才能最大程度的和孩子有互动和连接。这种连接,并不单纯是语言、眼神这种物质上,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连接。有的老师进了课室,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把课堂做的非常活跃,但可能他忽略了孩子的需要,虽然活动很优秀,但是并没有让孩子很想参与,所以这样的老师没有达到fully
present的要求。可以说,在华德福教育里,不应该有一个活动在每次做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因为必须要由老师根据自己所熟知的孩子的特性去作出调整,只有调整到孩子们感觉到舒服了,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活动。
有不少人问我关于华德福学校晨圈的问题,幼儿的,或是小学的,大部分人都问我要一个完整的圈,或是资料。然后告诉我,哪个哪个培训老师这样说,那个那个培训老师那样说。问我到底哪个说的对?
我会这么跟他们说,任何老师说的都是一种参考,真正去实施的是我们自己。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一个晨圈是完全一样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组的孩子是完全一样的,就算年龄一样、文化一样、背景一样,但是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就算同一个组的孩子,运用同一个晨圈的时候,也会在不同的日子里出现不同的反应,而需要老师相应的去调整。比方说,有一天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孩子带了家里的一条宠物小狗来园里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快的追着小狗玩耍,在大量的活动下,到了晨圈的时候,有的孩子就现出疲态。我们如果只关注于是把晨圈成功完成,那么就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时或许稍微临时把晨圈缩短或是稍微改一下减少大运动,会更容易让孩子达到身体的平衡。
所以教学真不是死板的对和错,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回到我的游泳班,这星期我准备把这些游直臂自由泳已经游了快一年的孩子,开始接触高肘划臂。在澳洲,自由泳的学习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直臂划水,第二步才是高肘划臂。对于这些8、9岁的孩子,虽然接手这个班只有短短的3周,我已经和她们建立很好的关系,可以说她们很喜欢我。但是,这个很喜欢,常常会演变成不尊重,特别是我很清楚9岁这个年龄,会有一个时期特别的要去挑战权威,又一次出现小猪冲撞栅栏,怎么成为具有loving
authority充满爱的权威,是我一直在做的功课。
我的教学里,是永远没有奖励和惩罚,这两个是我坚决不用的手段。因为我知道这两个手段会深深的在孩子的心灵里烙下痕迹,对于他们在21岁真正拥有自我前是完全没有帮助的,是有害的。而7-14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建立自信,自信并不是建立别人的自我上,不是建立在别人认为的对和错上,自信应该是认可自己的能力。要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自信,帮助他们通过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去获取自信,最重要的是要清晰的让孩子了解他们要面对的困难,展示清晰的过程clear
path,并且让他们知道,我会一直陪伴在她们身边,会帮助她们,是她们的坚强支持。
在完成了基本的热身之后,我跟孩子们演示了高肘划臂的自由泳,让她们说出和直臂划水自由泳的不同,然后我们试验了一下哪种划臂姿势会让划臂速度更快,最后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高肘划臂比直臂划水要快。
接下来,我对她们说,今天我们要开始练习高肘划臂,但是因为这个是一个新的动作,学习起来需要大量的练习,而且练习有时会很枯燥,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但我相信大家通过练习肯定都能掌握,而且掌握之后自由泳会游的更快。然后我简单的讲了一下我们将会做的练习,孩子们很雀跃,同时也都明白将会面临的挑战。
接下来的练习非常顺畅,孩子们练习的非常卖力,虽然刚开始动作都有点歪歪扭扭的,但没有一个孩子觉得枯燥。当然,为了避免孩子觉得枯燥,我在动作中加入了不少故事的背景。比方说,自由泳划臂关键的关键是划水到大腿时必须直臂,这样才会有最长的划水距离,产生最大的划水效果。不能一开始就学高肘划臂,一个是因为高肘划臂比较难掌握,另外一个也是高肘划臂容易划水不到底,不能达到直臂的效果。这些直臂时游的非常好的孩子,一改高肘,马上就划水不到底了,这个完全在我意料之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上周已经想好一个情景了。
于是我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男孩和他的宠物海豚的故事,为了给这个海豚挠痒痒安抚它,这个孩子必须每次和海豚游泳的时候划水一定要划到底成为直臂,才能碰到让海豚最舒服的地方。
孩子都是通过图景去学习的,当她们能在脑子里建立一幅图景的时候,要学习的东西就会随着图像深深刻在脑海里。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会大量的使用不同的故事,帮助这些孩子建立图像,通过图像去学习。
海豚的故事让孩子一下子就接受了,于是划水到底的问题似乎很简单的就解决了。但我知道,孩子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记住,她们需要时间去消化,让新的动作进入身体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一个老师,我想最重要的是去理解,特别是理解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世界上每个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我更能理解和相信孩子学习的过程,我知道只要每周给一点新的东西,通过一周的沉淀和积累,在下一周将会有一些不同的体验。
我很注意不要求孩子立刻掌握新学到的东西,能做个大概就可以了。因为身体素质和理解能力的不一样,有的孩子可以马上就有很好的反馈,有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且我相信,新的知识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沉淀,像呼吸一样,吸入、呼出、吸入、呼出,最终肯定能掌握的很好。关键是,我相信,孩子也相信。
在教学的时候,我一般对孩子动作不对的地方,我都尽量不去说这样不对,我会告诉孩子怎么做更好。对于这些8、9岁的孩子,我会稍微解释一下,为什么那样做更好。鼓励好的,忽略不好的,能让孩子更容易获得自信。&
在我的一门课Life Phases人生阶段里,我最敬爱的一个老师Karla
Cryer上第一节课就跟我们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
这是10年1月份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但是很羞愧的说,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直到2012年我才算是真正领悟过来。
依玲是个乖巧的女孩,今年7岁。到我班里的时候,大概6岁半,那时在游泳学校学了8节课左右,因为身体协调性好,理解能力很好,已经把自由泳和仰泳基本掌握了。我的老板把依玲升到我的班,丢给我一句话:非常聪明,很娇气。
我带了一下,觉得这孩子确实悟性很好,在我这个班太浪费时间了,应该升到更高的班才对。下课后跟老板商量,原来本来是要升到再高一个级别的班,但依玲受不了,一直哭哭啼啼,她父母就想让她别太辛苦了,还是慢慢来比较好。
了解到了背景,我大约掌握了情况。于是,依玲开始在我的班里游,她是我那个班里技术游得最好的,比同龄的孩子体力确实差一些。我开始适当调整她的运动量,别人游2个来回,她游1.5个,另外半个基本是我拉着回来的。虽然是我拉着,但她一样要做动作,但我托着她会省很多劲。这样下来,她不会觉得比别人游的少,比别人差,但相对的又能帮她喘口气。我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心里特能理解她,体力这回事,真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游泳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体能。技术可能很快就能掌握,但体能只能靠练。
2个月之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又跟老板提让依玲升班的事,依玲答应升班,但一定还让我教。好吧,那就调整吧,老板把她和哥哥又同时换了一个时段,升到我另外一个再高一个级别的班。她哥哥在最高级别的班里游,已经游的很好了。
高一个级别意味着不但教的东西不一样,同时游的量会更大。
依玲从原来那个班里游的最好的孩子,到了这个班就变成一般。而且因为相对比以前大的运动量,她开始叫苦连天。那是周六下午3点到4点的班,她经常跟我说累啊、游不动啊。我知道这是因为运动量加大了还没适应的情况,我会跟她开玩笑,问她中午是不是没吃东西啊,吃了什么啊,顺便就拉她一把。等她游下来了,我又和她开玩笑,说她脚上装了马达啊,怎么那么快就游回来了。有时一说要游2个圈,依玲就缩在后面,一脸苦相,这时我一般都笑着拉她,然后对她说:我知道你很累,手很软、脚很累对吧。来,我们这样游。托着她游一段,她也就自己游下来,不时的给她拉一把,或是让她停下来休息一下。
让我吃惊的变化出现在2月份,这时依玲升班已经有3个月了,技术方面她一向是不用我操心的,总是给我最好的反应。但是什么时候开始她已经不再需要我拉,也不需要我托着走一段了。她开始游在了中段,而且这个班的运动量对比3个月前又更大了一些。那些叫累的声音也消失了,依玲像换了个人一样,非常自信。以前我常放她在最后一个出发,这样我可以托她的时间长一点,现在她主动把手举得高高的,要求第一个出发,或者争取先游。以前那个缩在后面娇滴滴的孩子,变成什么都主动尝试。
看着依玲的变化,我反思了很多,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孩子的变化,看到了她自信的笑容,被完全接纳之后自身的发展。于是,那时我不断的在想,我们到底在着急什么?&
说老实话,我曾经对那些调皮孩子真是头痛极了,甚至吼哭过1、2个男孩,现在想想还是非常内疚的。
奥斯卡就是其中一个。
奥斯卡是5岁半开始学游泳的,我是从他完全不会开始带,那时他别提多皮了。软的不吃,硬的也不吃。算下来,他跟了我有一年了。
奥斯卡最厉害的是装聋,不是沉到水底,就是跑到远远的地方一个人玩儿。他那时还在上学前班,只是自己玩,后来上学之后,更是拉着其他人一起玩。我对他简直就是十八般武器无处施,有一次实在是气极了,在水里把他拎起来坐在岸上,用身子把他圈在中间动也动不了,很严肃的问他到底要不要学游泳,如果要学就不能在上课的时候玩。结果估计太严肃了,他完全给吓愣住了,接着眼圈就红了,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其实,后来我反思了很多,这样把他一个人拎起来坐在那里,然后当着其他四个孩子的面这样训他,是一种当众羞辱的行为,对孩子有很深的伤害,但这些伤害是印刻在孩子身上的,短时间内看不到。最关键的,这样的羞辱,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或者孩子因为惧怕权威而屈服,但对孩子自我的伤害确实长久而深远的。我很自责,也很羞愧,于是我对自己说,以后时刻提醒自己,再也不能做这样伤害孩子的事情。
可是总得想办法啊,真是伤透脑筋了。。。。。。
幸好这个时候,我们刚好在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运动学习型。作为一个华德福老师,一定要认真辨别孩子的类型,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要对三种学习类型的孩子都要兼顾,并且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理解孩子,针对孩子的学习类型提供适当的帮助。
奥斯卡绝对是运动学习型的孩子,像这样的孩子,听不进、看不进,一定要动起来,才能参与。于是,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首先每次做示范的时候,我自己先做一遍,这个时候奥斯卡是一定在水里玩儿的,然后我把奥斯卡从水里请出来,然后在他身上做一边示范,这样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同时其他孩子也能再看一遍。接下来,我马上放他先游,这样他能记住要游的动作,否则他又转身开始玩。
如果碰上我要讲解的时候,我会让奥斯卡坐在我的大腿上,这样他能参与到我们的讨论和游戏。
再来,我调整了课堂节奏,以前是长-短-长-短的间隔,我改成了短-短-长-长,这样可以给奥斯卡在课堂的前段一些快速的变化,让他适应课堂的节奏。
另外,针对奥斯卡憋气好,我专门为他设计了几个游戏,因为在这些游戏中出色的表现,奥斯卡对课堂的兴趣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自信。有时他出溜走神,我提醒一下,如果不抓紧时间,我们等一下可能就没有时间玩很多游戏了。奥斯卡一听就会马上回神过来,参与到课堂内容。
这一个月,我突然发现,奥斯卡明显上课不再开小差了,上课很专心很投入,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需要费心去特别关注他,他很安心,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期待什么。当然,我也经常给他一些小惊喜,设计些新的挑战等着他。
这两个星期我在反思奥斯卡的变化,回想当时吼他,觉得当时真是吼的好无聊,那么小的孩子吼他有什么用,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整个人是萎缩的,对学习的感觉是那么的痛苦,真是得不偿失。但是,奥斯卡现在发自内在的融入到学习中,那种愉悦让整个人都舒展着,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才是真正对自身、自我发展有利的学习环境。&
仰面的漂浮是仰泳最重要的基础,因为能做到仰面的漂浮必须身体很放松,而且找到身体的平衡点才可以,所以能做到会给人很大的自信。
松果果的学习方法也是我推荐的,要有信任的人先托着,慢慢调整自己的身体,找到身体的平衡点,然后让托着的人一步一步的放手。
首先头部一定要躺下去,脖子不能支着,就像睡在枕头上一样,可以让托着的人先托着后脖子。接下来手脚放松张开呈“大”型,肩膀要放松向后,不能弓肩和弓背,千万不能收腹。慢慢的就能浮起来了。尽量在水深一点的地方做,因为这样浮力会大一些,特别是成人。
一开始可以先在胸部抱一块浮板,然后调整好姿势之后,再把浮板撤掉。
有的人害怕仰躺主要是不知道怎么从仰躺的姿势站起来而不会呛水,这里有个方法:
从仰躺的姿势开始,如果要站起来,先屈膝,把膝盖往胸部贴近,全身呈团起状,接着吸气,将下巴向膝盖贴近,这样整个人就会头朝前向水里沉下去,等头部呈低头状态的时候,脚一伸就站起来了。&
游泳确实是非常好的节奏性运动,另外一个很好的节奏性运动是步行,所以从人智学的角度上来看,游泳和步行都是非常利于身体平衡的运动。
而且,游泳和步行也是很好的放松方式,这里指的步行是不能边走边听音乐。如果专注于呼吸和身体的节奏,思想会慢慢的放松,能达到非常非常好的全身放松状态。
另外,游泳和步行,可以调节呼吸系统和心脏循环系统,让这两个系统进入均衡的节奏。从人智学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人分头、心、手/思考、情绪、行动,呼吸系统和心脏训话系统属于心/情绪部分,而这部分非常重要,可以调节上下两部分的平衡。&
关于三种学习类型,大家可以放狗搜一下,值得详细了解一下。
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只有一种学习方式,但会有一种特别突出。像有的孩子抄写黑板的时候,是一个字一个字抄的,但有的孩子是整句或者词组抄。一个字一个字抄的,是视觉学习型,我就是这种类型,所以感触比较深。整句或者词组抄的,这种是听觉学习型,孩子先看了句子之后,同时在心里默读,然后抄写下来,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
以我自己为例,在澳洲生活已经四年了,一开始为了别人的英文名字都快把我弄疯掉了。因为对英文名字不熟悉,只有让我看过的英文名我才能记住,光跟我说我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为什么要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其实这个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孩子。比方说老师跟两个孩子同时交代同一个事情,听觉学习型的孩子可能马上就反应出老师说的话到底是要做什么,但是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就会非常懵懂,需要老师非常详细的把要做的事情一步一步描绘出来、甚至画图才能明白。
如果家长、老师不理解,就觉得这孩子怎么那么笨,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一下子给贴上了标签。可是有人想过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不一样,而去真正理解孩子吗?
而运动学习型的孩子常常被冠上多动症,因为这些孩子一定要通过身体的运动才能掌握知识,但因为学习的过程又偏偏没有考虑到,这样孩子只能自然的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比方说摇凳子、跺脚、敲笔等等。。。
在华德福教育里,对于知识的传递,会同时兼顾三种学习方式,知识是通过故事在孩子脑海里描绘出图像,然后再用身体游戏来把知识通过有节奏的运动带入身体。&
说说课堂纪律吧,对比其他老师,我从来都没有强调过规则和纪律。
规则和纪律都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课堂乱成一团,首先要反思的是老师,而不是去责怪孩子没有守规则守纪律。如果孩子不听讲,那也是老师课程有问题,更没有理由去怪孩子。这是我的想法。
这是走过弯路之后的醒悟,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真的很好笑,对着几个孩子一上课就宣布:上课不许乱说话,老师说的时候要看着老师,认真听讲,眼镜要一直戴起来。。。。。。&
讲了几次之后,发现根本就是白讲,要是他们觉得无聊,根本就不会理你。&&还有那个眼镜的事情,我简直就是白痴,如果戴眼镜是舒服的,人家干嘛要摘下来,经常摘下来肯定是有原因的嘛,不是眼镜起雾看不清,就是眼镜太紧。现在想想绝对是瀑布汗。。。
还记得去年我们去华德福学校实习三周,实习完了之后回到学校坐在一起分享,所有人都在惊叹自己所在班级的带班老师把所有孩子都照顾的特别好,用的词是holding,中文用照顾实在是不贴切,但我中文大大退步,居然想不到用哪个词好?我们的感受是,班级里的向心力特别强,带班老师把孩子们凝聚的特别好,班里几乎没有写出来的规则和纪律,大量的都是自然形成的规则。老师也从来不说这个是规则,那个是纪律,当孩子出现矛盾,或者违反规则的时候,会对孩子说:我们可以这么做。或者去解决矛盾,而不是先把孩子冠上个大名:你违反****规则了。当然,带班老师能做到这样,他们对孩子是非常非常的了解,而且孩子的性格气质都是很清楚的。
那次实习之后,我开始调整自己对游泳班的态度,要求自己对孩子更多一些理解,做更多的观察,灵活的调整课堂内容和节奏,去适合不同的孩子。
一个游泳班是5个孩子,如果5个孩子里有2个是特别活泼的孩子,那个班基本上就会非常容易陷入混乱。那时我有3个班都是那样的情况,老板经常教训我说我不够凶,需要非常严厉对他们才行。我尝试了,就是前面说的上课前先宣布纪律,但根本就一点用都没有。
后来我开始调整课堂节奏,特别是我在讲话的时候,我会特别留意用什么方式去把孩子安排好。有的班,孩子特别爱往水里钻的,我就让他们坐在岸上听;有的班我会让爱插嘴的孩子来做示范。孩子玩的特别疯的时候,我会在自己血压往上冲的时候,先停下来尽量感受一下当时课堂的气氛,这时做个他们期待的游戏,就会让他们马上投入进来。有时,我则会突然把声音放小变的神秘,孩子们也会马上聚精会神起来。
昨天在学校上华德福教育课的时候,正好讲到class
management课堂管理,Lisa举了几个例子讲怎么改变课堂气氛,刚好说的就是先感受一下课堂的颜色,很疯的时候是黄色,很无聊的时候可能是蓝色,有时是红色,有时是橙色,七种颜色都可能会发生。蓝色的时候,可能突然一跺脚,马上整个课堂的颜色就会改变;同样的,其他颜色也是一样。可以用心去体会颜色,然后想想自己接下来的内容需要什么颜色的气氛去配合,然后再去改变课堂的气氛。
听着Lisa的课,我当时特别有感受,因为我在实践中的体验确实是这样的。老师应该是课堂气氛的控制者,而不是孩子。如果因为孩子的行为,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情绪,这样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11点15分,眼睛都有点睁不开了,明天还有7个小时的游泳课,只能给自己十分钟,写完要说的就上床。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热烈捧场,非常受用,哈哈哈。。。
再来今天想说点跟游泳没关系的事。
大约三周前,我开车经过悉尼海港大桥,从北往南过桥是要收费的,过收费端口的时候,上面有个时速40的牌,过端口的霎那我非常肯定照相机闪了,跟我一起的Adriana马上问我没超速吧?怎么闪了?
当时我就有点心慌,但明明就减速了,但也知道肯定不会低于40,估计就45左右吧。然后心里想了一下,估计是我的卡没钱了,所以收费器没收到钱,自动的闪了我的牌照然后给我寄信吧。虽然是这么想,但不是很确认,心里七上八下的。但也没法子,只能等着RTA的信。如果是没缴费,那就是4.5;如果是超速,那就是283!
怕大家对澳洲的消费没概念,这里一盒快餐是10元,火车票一天是不到10元,香蕉最近很便宜1.24元/公斤,苹果3.5元/公斤,游泳课一个小时工资是22元,一个周末工作10个小时是220元。所以超速罚单283对我来说是天价!更别说还得扣2分了。
于是这三周每当想起这个事情,心里就隐隐作痛,恐慌、祈祷,一次又一次的把事发经过在脑海里重演,虽然不至于夜不能眠,但也够折磨的了。
今天早上,收到RTA的信,耶!!!是缴费信,4.5!!!
哼着小曲开车去上班,一路上在琢磨这几周受伤的小心灵,突然开始无比同情那些在奖惩制度下挣扎的孩子。
共情一下那些只是做了些符合自己年龄该做的事的小朋友,而不时的依着老师的性子受着不大不小的惩罚,我想他们的感受我在这几周又重温了一下。那种不知什么时候大祸临头的感觉,那些一想起就心一阵一阵发紧的惩罚,会压着他们都喘不过气来吧?
守着规矩的好孩子,每每得到奖励,可是他们的小心灵可曾模拟过如果有一天他们也会像受罚的孩子那样受罚吗?
杀鸡儆猴,或许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法宝,或许是妙招,但是不是真的除了这奖惩以外,没啥法子好使了?
顺便说,那个澳洲华德福合唱团Wayfarers实在是太棒了,我觉得amazing都不足以形容今晚演出的精彩,我要带着他们美妙的歌声入梦了,晚安!&
其实关于三种学习类型,网上有很多,英文的资料会更多,大家不妨放狗搜来看看。
我自己粗浅的认识,觉得学习类型应该是天生的。每个人其实学习是通过三种方式一起进行的,只是会稍稍偏向其中一种。了解学习类型并不是为了要更加着重去培养那种学习方式,而是处于理解孩子,还有就是帮助孩子均衡的发展其他两种学习方式。重点词应该是:平衡
在我那个游泳帖里,我也提过关于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常常吃亏在反应不够灵敏上,比方说老师交待个事情,听觉学习型的孩子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但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可能要老师仔细描绘出要做什么,甚至画个图才能明白。但是听觉学习型的孩子,则会常常被冠上粗心的大名,因为他们在考试的时候,会漏看、错看题目。运动学习型的孩子更是被冠上了多动症的标签&
这些种种情况,如果我们能用不同的学习类型去理解,或许能给我们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孩子,理解孩子,而不要轻易的去给孩子贴上标签。
那么怎么去做到平衡,比方说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可以多让孩子听故事,通过听力让故事在孩子心里描绘出内心的图像;听觉学习型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多画画,看书的时候稍微慢点,在上小学之后,指读或许是个好办法去帮助孩子静下心来看那些小方块。当然,还有运动学习型的孩子,则要父母非常耐心的去帮助孩子,故事是绝好的办法。
刚刚跟淇妈通电话,她告诉我昨晚用IPAD下了个挺有名的英文单词游戏,淇玩了20分钟,玩的兴高采烈的,考试还都全对了。总共就4个单词在不断反复,淇妈还在想这软件不错,兴许就能放手了。结果,游戏结束10分钟之后刷牙,再问那四个单词,没有一个记住的,淇妈大受打击,临睡前再问,也是一个都没记住。淇妈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怎么可能玩的时候那么厉害,玩过了忘得这么彻底?
其实这个例子是非常典型的机械记忆,首先机械记忆是瞬间短时记忆,没有长期反复的记忆是很难有效记住的。另外就是这样的游戏大量的是视觉刺激,对于淇这个听觉学习型的孩子根本就不起作用,她只是在配对相同的形状,对单词根本就没有掌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习其实是在建立联系,新的知识应该是跟原有的知识建立了联系才能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机械记忆是单纯的记忆,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这种联系。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孩子是从图像思维过渡到符号思维的,建立内心图像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故事、情景、游戏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建立联系,新知识才能在孩子身上找到一席之位。&
笑死我了,但气质类型要到小学才开始慢慢显现出来,7岁前的孩子,大部分都是风向+水相,有少部分是比较典型的土相和火相。
皮妈,你还羡慕嫉妒恨个什么劲噢,你家皮皮就是水火土呀,人家怎么就没水了。
顺便解释一下,其实一般大部分人都有四种气质类型里面的三种,其中一种比较突出。真正要看出一个人是什么气质类型,起码要到14岁之后,才能比较稳定的看出那种突出的气质类型。
像我吧,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水相,各种方面展现出来的也都是水相,以前是水、土比较明显。今年以来,我火相性格越来越明显,属于一点即爆的那种,各种恨啊,怒啊,啥啥都有。后来才搞明白,俺的水相其实是个假象,是为了适应传统教育和周围环境,把自己真实性格掩埋起来做保护。反正现在真性情跑出来了,我发现自己是火、水、土,绝对一点都没风&,而且越来越像个典型的火相人。
还有啊,像我这样把真实气质掩埋起来的,时间长了要得病的。&
这里主流老师也是差不多,就是大量网上可以找到或者在书店就能买到的教材,然后复印给孩子就好了。但是华德福本身要教的东西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算是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老师手里会根据不同组合的孩子去调整。比方说我这个实习班吧,班里孩子有不少是火相孩子,冲的不得了,上课那叫一个吵,普通的故事根本满足不了他们,所以在讲北欧神话的时候,老师更加会针对他们的性格去挑选适合他们的故事,讲一些有力量的,带冲劲的人物,同时这些人物要达到目标则需要一个沉淀冷静的过程。
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老师选择的故事,在和老师沟通之后,才明白老师的用意。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奥丁为了获得智慧,在冷风中在树上倒挂了9天9夜,最后才想明白。孩子们对这个故事非常喜欢,不但作了画,还写了诗,都进入了角色做了深刻的体验。
虽然四年级开始孩子会做一些复印的题目,但是都是老师亲自选择,并且重新手写题目,加上自己画的画。老师那天跟我说,孩子看着她写的字会感觉亲切很多。但是我知道,那会增加老师很多的工作量。
说起投影仪,用在学校里,简直就是灾难!
首先,儿童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想想我们小时候上课的时候,看着老师一笔一划的在黑板上写字、画画,其实这个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我们单纯的去责备现在的孩子写的字不好看,可是却不去反思孩子们根本连模仿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那实在是太可悲了。
另外,投影仪另外大量增加的就是信息量。以前我们总说孩子像海绵,给什么吸收什么,可是当大量未经消化的信息进入孩子的身体,对此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却是终生的。孩子还在长身体的时候,打基础需要稳打稳扎,一步一步来,不能着急啊。
看看身边的孩子,脸色苍白、常常生病,都是典型的,头手不平衡的结果。脑袋整日思考,却缺乏运动。头手不平衡慢慢的就会造成循环系统的疾病,像咳嗽、肺炎,长大了更会有机会过早患上心脏疾病,像高血压等等。
这些一定要得到我们的重视,一定要想方设法去提供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能体会老师的心情,真的很难过。但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中,当我们这些看起来微小的力量在努力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这个社会。不知大李有没有这个感觉,今天我们接触的家长和5年前接触的家长,已经完全不同,他们对各式新教育都有一定的了解,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并不坚定,但他们想去了解,有的也愿意去思考。所以,我相信,我们这些微小力量如果继续努力,10年后再看,肯定又不一样了。我相信大李和芭园的老师们肯定都有这么一股信念去支持自己。&
在教游泳的时候,也经常跟家长接触,可以分为这么几类家长。有的家长送来就走了,上完课再来接,属于甩手掌柜型。有的家长紧张的不得了,一直在岸上离的最近的地方坐着,眼睛一时一刻都不离开孩子。有的家长来了就选个远远的地方坐着,随时关注着孩子,每当孩子有什么需求的时候,总是能马上过来配合。
我觉得,第三种家长最能帮助孩子,孩子能随时感觉到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但家长也比较放松没有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只是悄悄关注着孩子,孩子很轻松也很自信。
那些特别紧张的家长,能感觉到他们的孩子也特别的紧张。其实家长过度的关注,会让孩子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无论孩子年龄,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他们会体会不到自己的自信,依赖父母的感受。我最受不了的是,无时无刻不停的在孩子游泳的时候拍照、录像,其实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把孩子自我表现唤醒,为了得到父母的赞赏而做的更好,不断的给自己压力。
昨天电话里跟妞妈聊天,说起她用倒数的方法让只有6岁的妞妞做该做的事情。我们成人常常在做事的时候常常会感觉不自由,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这些所有的担心都是发自内心的恐惧fear。这些恐惧很多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量减少给孩子创造恐惧的机会,只有这样,孩子的未来才能自由。像前面说的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赞赏而去做的更好,深思在内心里埋藏了不能获得父母肯定的恐惧。同样的,不断倒数让孩子做事的方法,只有营造了一个紧张、恐惧的氛围,让孩子对不能在规定时间里达到父母的要求产生很多幻想,而这些幻想都是孩子恐惧的来源。
很多体会都是来自我自己,这两年走在获得内心自由的道路上,在旅途上获得了不少老师的帮助,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我获益良多。&
好久没写东西了,这个帖子不想就这样荒掉,但暂时又没时间和精力。只能先贴一些以前写过的东西吧。
初学游泳的孩子——漂浮和呼吸
要学会游泳两个是重点,第一是要会浮,第二是要呼吸。这两点对大人来说非常容易,但是对孩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因为要在水里浮起来,必须要非常放松,只有精神放松了,身体肌肉放松了,身体才能浮起来。但是大部分孩子在水里是很紧张的,只要一紧张,就浮不起来,浮不起来之后所有学的动作都会变形。所以漂浮和放松是相辅相成的,越是放松越是能浮起来,越能浮起来,人就会越放松。
浮有两种浮,一个是脸朝下,一个是脸朝上。脸朝上的漂浮,相对来说因为跟呼吸没有直接的联系,会容易一些。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般会玩一个叫做海星的游戏,就是孩子伸开手和脚,像一个“大”字形一样躺在水面上,大人站在孩子的头部,用两个手轻轻托在孩子背上把孩子托起来。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非常抗拒,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清楚的感觉到你的手,让他们有安全感,并且告诉他们大人是不会放手的。接下来可以数10下,让孩子慢慢的放松身体,感觉在水里漂浮的感觉。有的孩子腿会绷的很紧,这样肌肉紧张是浮不起来的,所以要想各种方法让孩子放松身体,这个游戏一定要多玩。
脸朝下漂浮,需要先学呼吸,就是在水下吹泡泡。脸朝下漂浮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脸要埋在水里,眼睛看水下。如果眼睛看前方,或者头抬起来,人是不可能浮起来的。因为人的身体就像一个长条木板一样,头抬起来,腿就会往水下掉,以达到身体的平衡。所以要整个身体浮起来,头就必须在水里,脸朝下吹泡泡,眼睛看水底。
漂浮是一切游泳姿势的基础,在水里浮不起来,学任何动作都会变形的。所以我在教游泳的时候,会做大量的和漂浮有关的活动。比如在齐腰深的水里,走、跑、跳,让孩子感受水的阻力和浮力,让孩子握着池边浮起身体,拿浮板或者让孩子抓着大人的手臂把身体浮起来并且在水里行进。主要的步骤就是,先握池边,扶成人肩膀和手臂,最后才是拿浮板,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呼吸的口诀就是:在水面上张开大嘴(老虎嘴巴一样大),闭上嘴巴在水里用嘴巴吹气(吐泡泡),眼睛睁开(要戴游泳眼镜)。很多孩子都不会吹气,所以一定要示范,或者用各种游戏来讲解。比如吹蜡烛,拿一根手指当蜡烛,让孩子在水面上吹,再放到水底让孩子吹气,实际上就是用吹蜡烛那样吹气的方法,在水底吹出泡泡来。一次一次的练习,直到孩子掌握吹泡泡的方法。接下来就让孩子把鼻子和眼睛放在水里,这是一个过程,不能着急,我教过的孩子有的游10节课都不愿意把头放在水里。这里有一个游戏可以玩,就是大人在水里用手指示意数字,让孩子一边吹泡泡,一边沉到水里去看,然后起来告诉大人是几个手指。这个游戏在我的班上是非常受欢迎的游戏。在水里捡钥匙和其他玩具,也可以帮助练习呼吸。在学会吐泡泡之后,就可以练习逐渐增长在水里吐泡泡的时间,这个可以让孩子在水里吐泡泡,然后大人在一边数数。可以先从5开始,逐渐增长到数10下。除了在水下的时间之外,还要和孩子练习连续的呼吸,就是张嘴吸气、水下吐气,上来张嘴吸气,再下去吐气。这个过程。
只要有了漂浮和呼吸作为基础,就可以送去正式的游泳班学习了。&
自由泳和仰泳踢腿
在澳洲,所有的游泳学习都是从自由泳和仰泳开始的,因为这两种是比较容易学的,蛙泳比这两种泳姿都要难。而且学会自由泳和仰泳踢腿之后,孩子就能用浮板或者浮棒在水里自由的前进,孩子会很有满足感。
自由泳和仰泳的踢腿最重要的要点是:大腿带动小腿,膝盖不弯曲。大量的成人和孩子,初学的时候,都是弯膝盖,用小腿踢腿,这样是错误的,如果这样踢腿,人在水里会停滞不前,动力非常小。就像人在走路的时候,就是用大腿带动小腿行进的,如果大腿不动,小腿再怎么动,人也走不起来。游泳也是一样的。
练习踢腿:
坐在楼梯或者池边(和水面等高),腿向前伸直,两手后撑在地上,上下踢腿。要求大腿抬起来,膝盖不弯曲。大人可以手抓孩子膝盖,拇指在前膝盖上,向着脚的方向,帮助孩子的膝盖伸直,让孩子感受伸直和踢腿。
孩子手握池边,把身体浮起来,一边低头呼吸,一边上下踢腿。大人可以手握孩子的膝盖,拇指在后膝盖窝上,向着脚的方向,帮助孩子把膝盖伸直,防止膝盖弯曲,并且让孩子用大腿踢腿。一般在膝盖伸直之后,要把腿踢起来就只能用大腿用力了。
孩子握浮板或浮棒,(浮板要抓最靠近身体的边缘,四指在上,拇指在下),一边呼吸一边自由泳踢腿,大人站在旁边,可以用手托腰,也可以用腿托孩子的腰。同样的,也要用手握孩子的膝盖,保持膝盖伸直。
孩子环抱浮板在胸前,仰躺在水面上,上下踢腿,进行仰泳踢腿练习。成人可以手握孩子的后脖子,用腿来轻踢孩子的大腿提醒孩子大腿踢起来。必须要求孩子把屁股和肚子挺起来,因为在踢腿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慢慢肚子会沉下去,然后大人可以说肚子不见了,让孩子把肚子挺起来。
自由泳很重要一点就是头要放在水里,下巴贴着脖子,眼睛看水底,这样脚和身子才能浮起来。&
蛙泳节奏很重要,大部分人都比较关注划水和蹬腿,但蛙泳最重要的是在水中的滑行,就是在手伸直脚伸直之后,需要停2、3秒,让身体笔直的在水中滑行。&
节奏是蹬腿,滑行2秒后,划手把头抬起呼吸,在身体和头再次进入水中的时候收蹬腿,腿伸直手伸直滑行2秒,再划手抬头呼吸。&
如果划手抬头和收蹬腿同时,这样会有点不协调。改起来也不难,就是手不划水,有浮板拿浮板,光练腿把节奏掌握好。就是收蹬腿,滑行2秒后,抬头呼吸,低头时收蹬腿,滑行2秒,抬头呼吸。。&
贴在豆瓣给买糕家3岁8个月女儿的一些小建议:
买糕,以我的经验3岁8个月柚子已经超级厉害了,我建议还是让她继续这样玩。因为她有现在这样的基础,以后学起来会非常快。但她只有不到4岁,调整姿势会是个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加上柚子公主比较有性格,可能不会听你讲。要公主明白调整姿势会对她游得好点快点,貌似比较困难。&
我觉得如果你想尝试一下,不妨让她先手握池壁,然后一边吹泡泡,一边踢自由泳腿。自由泳腿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大腿带动小腿,但是这么小的孩子,身体柔韧性太好,软软的肉肉的,自然就是弯腿的只踢小腿不踢大腿。如果你想稍微给改善一下的话,可以在她踢腿的时候,用手握着她的膝盖,这样她想把腿踢起来,自然就必须要动大腿。用手握膝盖是这样握,就是她脸朝下,你脸朝她的腿部,两手拇指在上,拇指放在膝盖后部的凹下去的地方,然后整个手握住膝盖。&
如果她能慢慢的踢腿改成大腿带小腿踢,即使稍微有些弯腿也是正常的,毕竟年纪太小,腰力不够。但关键就是大腿一定要动,大腿不动,踢腿是不走的。&
如果你还有兴趣跟她玩的,可以让她手握noodle或者浮板,然后让她打腿,她就可以自己前进了。在这个之前,她要是有点不舒服的,可以让她从扶着你的肩膀开始,但无论哪个,尽量让她手伸直。&
还有一点比较影响打腿的,就是头太高,头一高,身子往下沉,这样踢腿为了能把身子踢起来,自然就要弯腿打腿。所以可以诱惑她把头往下一些,低到什么程度,就是手臂伸直之后,耳朵和手臂平直甚至比手臂稍低。这个非常明显的,只要头一下去,腰和脚就上来了。她在踢腿的时候,你可以站在她身边,手扶她手扶的东西,然后脚抬起来托一下她的肚子和大腿,这样会帮助很多。&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先学自由泳腿的孩子,在学蛙泳腿的时候,翻脚会经常翻不好。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坐在池边伸直腿,你站在她的脚后方,面对她。让她把脚趾头往你的方向用力伸直,然后再用力往自己的方向翻。多做几遍,让孩子身体的肌肉有这样的记忆,以后学蛙泳或者自由泳、仰泳都会省力很多。
忘了说,你握她膝盖之后,如果能感觉到她只是小腿打的很爽,大腿基本不动,那你得握着她的腿上下动,在保持腿伸直的情况下,让她感受大腿动起来的感觉。&
我们一般要求孩子伸直腿踢腿,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弯腿基本大腿就不动了。就算我们要求孩子直腿踢腿,实际上孩子们都是弯腿的,但是大腿能动,腿稍微有些弯也没关系的。真正自由泳腿是大腿带小腿的鞭打动作。&
另外,你能让柚子小姐在踢腿的时候,能把脚弄成芭蕾舞脚,那就更好了。&
仰泳关键就是躺着的时候,屁股和肚子要上来,如果收肚子的话,就是坐在水里踢腿,两下就掉下去了,根本浮不住的。
如果身体放松,但屁股往下掉,主要还是踢腿太用力了,就是他踢腿的时候你去摸他的脚,肯定硬梆梆像两根棍子。腿这么硬,身体就不能放松,肯定要沉的。&
仰泳腿最主要就是要soft
leg,如果孩子会踢球,你跟他说用踢球那样的脚踢腿,就是不能是完全直腿的踢,你想象一下,踢球的时候,就是膝盖先有点弯,然后小腿向前踢。踢球的时候,可能脚要很用力,但是仰泳踢腿的时候,脚还不能太用力,不要死命的去踢,要放松的轻松的把水往上踢。你可以让他自己坐在池边两脚往前伸,然后去摸自己的腿,什么时候是hard的,什么时候是soft的。&
先试试看,可以拿条noodle或者浮板放在肚子上,然后让孩子把肚子尽量提起来贴着板或者noodle。也可以提醒一下天天,仰起来之后,把脚往前伸,脚一伸,屁股就上来了,呵呵。。。但仰泳的关键就是浮,身体一定要放松要软,是个技术加水感的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泳二级运动员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