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神经思维的海岛奇兵降低活跃度度是高还是低?

经常通宵对身休好吗?对思维会有什么影响?
经常通宵对身休好吗?对思维会有什么影响?
从初三到现在我经常通宵,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身体每况欲下`
对一些简单的事也常常理不清思绪`
补充:有时会很健忘``
我就常通宵,怎么还是那个魔鬼身材啊,一点都不胖呢,简单的5个字就能说出通宵的坏处,就是性功能下降,但我这种人不会,你就会,小子,别老是通宵,要不然以后声不了孩子
的感言:给你点分吧
散哭父个`````
其他回答 (8)
时间长了会有很多危害的 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经常疲劳,免疫力下降。人若经常熬夜,所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 自然的,感冒、胃肠感染、过敏原等等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找上你。 晚上11时到凌晨3时是美容时间,也就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胆、肝的时段。这两个器官如果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粗糙、脸色偏黄、黑斑、青春痘等问题。对于不习惯早睡的人来说,最迟也要在凌晨1时的养肝时间进入熟睡期。 而且,更糟糕的是长期熬夜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在不得不熬夜时,事先、事后做好准备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可以把熬夜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 比如虽然晚睡但按时进餐,而且要保证晚餐的营养丰富。鱼类豆类产品有补脑健脑功能,也应纳入晚餐食谱。熬夜过程中要注意补水,可以喝枸杞大枣茶或菊花茶,既补又有去火功效。另外,适当吃一些滋补性药品如六味地黄丸有不错的调养效果。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提高脾脏白细胞介素Ⅱ活性,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同时对多形核白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可有效预防和调节亚健康状况。 熬夜之后,最好的保护措施自然是“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如果做不到,午间的10分钟小睡也是十分有用的。此外,打打羽毛球,多去户外走动,有助于你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也是摆脱熬夜后萎靡状态的好办法。 熬夜原则 1、熬夜时要吃热的东西(如热方便面)。 2、晚饭不能吃太饱。 3、注意保暖,不要冻着肚子。 4、一定要有足够多的白开水。 5、熬夜无论多累中间不可上床休息。 6、若乏困可喝咖啡或茶水之类的刺激性饮品来提神,但要注意应饮热的,浓度不要太高,以免伤胃。 7、熬夜时,应时时做深长呼吸。 8、一定要咬紧牙关,高强度学习。 9、至少要熬到天亮,即凌晨5点左右,并不断的想象太阳升起时的辉煌和气势。 10、早饭一定要吃饱,一定不要吃凉的食物。 11、凌晨7、8点钟,若要睡觉,一定要收心,即使不上床睡觉,也要坐在椅子上收心。 为什么熬夜? 1、学习强度不够。 2、为减轻考试紧张而熬夜。 [如此幸冨] 回答采纳率:25.6%
20:51 检举生物钟变更了 财神 回答采纳率:11.1%
20:51 检举长时间对着电脑对眼睛和皮肤不好 ╰*★.
20:52 检举有的坏处不是现在就能发现的 。 ●.°蔠淤 回答采纳率:6.5%
20:58 检举时间长了会影响学习 Smile
21:00 检举 对眼睛不好 ☆幸@福★
21:06 检举对自己不好 你上通宵绝对挨不着别人 - 正在输入 回答采纳率:21.5%
21:44 检举 熬夜的害处?伤害一:免疫力下降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的状况,人体的免疫力会随之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也会不期而至地找到你头上。而且经常熬夜带来的直接症候就是第二天上班头昏脑胀、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会出现偏头痛。伤害二:肠胃危机熬夜加班的人,很容易感到疲劳,吃“夜宵”可谓熬夜者的一大活力来源,但“夜宵”之后可能对胃有引爆的危机,却也让人不得不担忧,因为,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平均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这个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复就不可能顺利进行。而且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可促使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伤害三:心脏病风险研究显示,作息时间紊乱的人进行身体调适并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么容易,不仅脾气会变坏,得心脏病的几率也较高。因为人体的生物钟不受灯光、时钟的影响。尤其是像心脏等器官,也不会因为白天休息了,就做好了熬夜的调整,因此,若长期“黑白颠倒”,将会使人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伤害四:肥胖晚上9时后进食一般称作“夜宵”。人体内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种自律神经。交感神经是在身体活跃的白天使消化器官频繁运作,促进消化吸收;到了夜晚,副交感神经活跃,在身体休息的同时,让摄取的营养素储存在体内。夜晚进食的话,不但会使人难以入睡,还会使隔日早晨食欲不振,如此造成的营养不均衡,就会引起肥胖。伤害五:提神更伤神一到要加班熬夜的时候,你是不是首先想到要来一杯咖啡或者浓茶提提神?咖啡因的确会让人精神亢奋,但是咖啡因对提升工作效率不见得有效,即使有用,也仅能维持短时间的效果。很多人在该睡觉的时候没有睡,而是靠咖啡或是茶来提神,但是在夜晚人体的副交感神经活跃,使心跳速率及肠胃蠕动变慢,喝咖啡和茶都有刺激交感神经的作用,容易造成内脏的自律神经失调。咖啡因虽然提神,相对地会消耗体内与神经、肌肉协调有关的维生素B族,缺乏维生素B族的人本来就比较容易累,更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养成嗜茶、嗜咖啡的习惯,而且需要量愈来愈大,效果愈差。 Wo~じ☆vの U 回答采纳率:21.1%
22:01 检举很多坏处! o` 浚颕o 回答采纳率:12.5%
22:24 检举没事的...我天天都上 也没那些事 轉&身ゼ依 稀 回答采纳率:29.4%
23:28 检举容易苍老!! 风一阵 回答采纳率:4.5%
00:00 检举经常敖通宵是个很不好的坏习惯哦!虽然你现在没有什么感觉,可是你的皮肤正慢慢被破坏.简单的说经常上网或熬夜会引起皮肤干燥,粗糙,长皱纹,快速衰老,长豆豆等问题哦!对眼睛伤害也很大.你要注意点,千万别以为没什么事,等你发现时就不好了哦! oО嗳偶⑧赱 回答采纳率:3.3%
02:31 检举首先是你感到 十分疲惫 无精打采 黑白颠倒 头晕目眩 甚至有时候会 恶心 其次是对眼睛 皮肤都会有一定的损伤 更主要的是影响身体 工作 学习 得不赏失 对你的前途会有影响的~ 倚天剑 回答采纳率:16.5%
03:02 检举电脑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11种 辐射症状:电脑性皮炎、计算机皮肤血液病、坏血病、血小板减少、电脑辐射诱发细胞癌变、生育能力下降。 电脑眼病: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疼痛。 电脑躁狂症:感觉心情烦躁;精神紧张焦躁不安;诱发癫痫。 颈肩综合症:颈、肩部酸痛;颈部转动不灵活;肩周炎、脊椎疼痛。 鼠标手:手部麻木、灼痛;影响手的精细功能。 高科技办公室病:莫名其妙的烦躁;做事无精打采;耳鸣、耳膜受损;思维迟钝;爱钻牛角尖。 疲劳综合症:四肢无力;疲劳麻木;精神萎靡。 电脑健忘症:过分依赖电脑;使脑功能减弱;健忘、思维迟钝。 胸闷头痛:电磁波、放射线刺激引起头晕头痛;导致呼吸不畅、胸闷。 腕管综合症:手指、手掌发麻;手腕、前臂胀痛;腕关节肿胀无力。 电脑失写症:人际关系处理困难; ?_?ゞ濺ы 回答采纳率:1.9%
05:21 检举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 1.经常疲劳,免疫力下降:人经常熬夜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出现。 2.头痛:熬夜的隔天,上班或上课时经常会头痛脑涨、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会出现头痛的现象,长期熬夜、失眠对记忆力也有无形的损伤。 3.黑眼圈、眼袋:夜晚是人体的生理休息时间,该休息而没有休息,就会因为过渡疲劳,造成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不良,引起黑眼圈、眼袋或是白眼球布满血丝。 4.皮肤干燥、长黑斑和青春痘: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3时是美容时间,也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胆、肝的时段。这两个器官如果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粗糙、脸色偏黄、长黑斑和青春痘等问题。对于习惯早睡的人来说,最迟也要在凌晨1时的养肝时间进入熟睡期。而且,更糟糕的是,长期熬夜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电脑辐射对身休可致19种疾病 危害不容忽视 网络时代让人们尽情领略到了数字技术带来的神奇,但也随之带来的一些健康隐忧。目前,电脑和网络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键盘是个“垃圾场”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经常使用的键盘有可能引发疾病。 首先,键盘是个“垃圾场”,里面有灰尘、头发、汗毛、眼睫毛等等。据统计,这类污垢平均以每月2克的速度堆积。除此之外,键盘表面上还覆盖着大量细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烟曲霉等等。 电脑辐射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忽视 英国一项研究证实,电脑屏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会导致7—19种病症,包括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去记忆、暴躁及抑郁等。电脑辐射对女性还易造成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异常,据对武汉市200多名银行系统从事电脑操作者调查,有35%以上女性出现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少数妇女还发生早产或流产。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指出,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电脑,其流产发生率增加80%以上,并且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其中眼睛痒、干燥和酸涩时,眼睛只是处于功能性损伤的阶段,但是如果这时还不注意保护眼睛,使眼睛继续长期处于干燥的状态,就会引起角膜上皮细胞的脱落,造成器质性的损伤,使症状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视力。 颈部肌肉、软组织长时间紧张或者损伤造成的“颈背综合症”,如果治疗不及时,颈背综合征会发展为颈椎病。 长期从事与电脑工作有关的女性比一般非电脑工作从业人员患乳癌的危险性要高出43%。这是台湾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的,台湾目前约有电脑300多万台,且从事电脑工作的大多是女性。如果长期在电脑前工作,会增加乳癌的患病机会;停经前的女性又比停经后的女性患乳癌的几率高。 职业女性在生殖健康受到损害后,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绝经期提前、生育力下降、自然流产、新生儿低体重、先天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电脑辐射最强的部位 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所以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距离以能看清楚字为准,至少也要50厘米到75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 如何使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 注意生活细节,点滴维护健康。 1.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要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 2.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合适的阴离子浓度和臭氧浓度等。 3.电脑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而产生干扰光线。工作室要保持通风干爽。 4.电脑的荧光屏上要使用滤色镜,以减轻视疲劳。最好使用玻璃或高质量的塑料滤光器。 5.安装防护装置,削弱电磁辐射的强度。 6.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 7.注意补充营养。电脑操作者在荧光屏前工作时间过长,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会被消耗掉,而视紫红质主要由维生素A合成。因此,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而多饮些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会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睡眠是很重要的,这对大脑发育也是很重要的,应该好好的补充睡眠,才能做得更好。
我靠 回答就回答被 也不用写篇论文啊 搞这么长
你复制粘贴 省事了
别人够看一阵的了
1天不睡觉会记忆力下降,3天不睡觉会精神崩溃,5天不睡会导致死亡
不好的、、对智力不好、会下降、、对外貌不好、会有黑眼圈、、对身体不好、会觉得疲劳、白天没劲、、
是夜猫类型的就没问题
就把时间表排一下
晚上尽量早点睡.
不好的,经常熬夜皮肤会很不好,水分流失就快,容易发生皮肤老化,会使人变笨,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校园生活领域专家形形色色的肥胖--减肥大讨论(一)
频道热点:
  肥胖可称为一种现代病,是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肥胖和减肥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牵动着国内外亿万人的心。肥胖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胆结石、肾脏病、皮肤病、打鼾以及审美的影响已逐渐为社会所公认。“你又发福(胖)了!”这样一句话不一定让对方高兴,而“你变得苗条了!”却会使许许多多小姐太太和大腹便便的人士笑逐颜开。一时间,崇瘦减肥成为一种时尚,减肥运动应运而生。  你耳闻目睹肥胖和减肥所引出的千姿百态的问题吗?有哪些原因造成肥胖呢?肥胖究竟有多少害处呢?肥胖也有好处吗?你对肥胖和减肥有什么体会和经验?究竟应怎样进行科学减肥?  羊城三月,春意盎然。本刊近来在收集到读者反映的数百个与减肥有关的问题的基础上,发起组织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包括有遗传、营养、生理、心理、行为医学、社会医学、整形外科、妇产科、儿科、内分泌科、消化科、中医科、皮肤科、性医学等数十位专家学者、作者和热心读者参加的座谈会、笔会以及咨询会,与会者展开了别开生面的热烈讨论。  与会者发言一个接着一个,不少老教授还准备好书面材料,本刊热心读者踊跃参与,不少读者、作者从四面八方寄来讨论稿,有的还通过E-mail发来稿件或电话咨询。  这里根据记录摘要发表专家、作者和读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有部分材料取自本刊作者发表的文稿。从本期起,连载四期。  本刊热烈欢迎广大专家、作者和热心读者继续踊跃来稿来电,或积极参加我们组织的座谈,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或问题,以及自己减肥的心得体会或耳闻目睹的减肥故事等,围绕肥胖和减肥进行一场社会大讨论!  肥胖有标准吗  专家们指出,一个人是不是胖,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因为他或她胖墩墩的;但对有的人来说,却不那么容易确定,单靠目测或量体重也不那么科学,就算是公认的胖子,他或她究竟超过多少,也还缺乏准确性,要测理想体重才行。  读者黄丽英(广州市某厂工程师,女,35岁,身高162厘米,体重62公斤)说:我父母精瘦,我绝对不属于具有肥胖基因的人。我年轻的时候瘦得很,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足45公斤。生孩子后,我就胖了,尤其是肚子太大,穿衣服不好看。我该怎样减肥呢?  主持人:我看你的身材挺合适的嘛。看来搞清楚真肥胖和假肥胖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一个人是否需要减肥。是否肥胖,国际上是有标准的。  这时,读者周惠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横街200号)抢着说:这个我懂,标准体重的计算是:(身高-100)×0.9&。例如,我身高170厘米-100×0.9=63(公斤)。我正好63公斤,符合标准体重!  傅祖植教授(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专家):标准体重的提法不准确,建议提“理想体重”。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的积聚过多,衡量脂肪的积聚主要是用理想体重。目前理想体重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1)身高(厘米)-105=理想体重(公斤),或身高(厘米)-100(×0.9男,×0.8女)。  (2)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是:正常BMI为18.5~24.9,超重为25~29.9,大于或等于30为肥胖;综合我国情况,暂定为男性大于25,女性大于24者即为肥胖。  何志谦教授(中山医科大学营养学系)指出:第二种计算方法才比较科学,现在营养学会等机构,多用BMI做标准。这样测量的结果,不少青春期的少女,原来以为自己很胖的,实际上并不胖。身材高大的人,骨架也大,体重当然也重些。  你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胖子?医学上主要分为男性型(苹果型)和女性型(洋梨型)身材。男性型主要胖在肚脐的上下部位,特别是腹部周围易堆积脂肪,常与内脏脂肪堆积有关,因而容易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女性型则大多是皮下脂肪型肥胖,主要是美观方面的问题。(在座的刚巧有一对父女,父亲身高168厘米,体重88公斤,明显一个“啤酒肚”;女儿身高165厘米,体重91公斤,她身穿一条特大的牛仔裤,却显得很紧,人们不禁莞尔一笑,她的腿还粗过不少女子的腰围!这对父女显然都得了肥胖症了,他们都是抱着讨教的目的而来的。)  杜敏联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说:对成年人是以BMI作为标准,但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阶段的身体比例是不一样的,儿科要用相应的标准来衡量。用身高应有的体重作为标准,超过这个标准的20%就是肥胖。进入青春期后就可以用成年人的BMI标准去衡量了。  陈国伟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接着说:体重重的不等于肥胖,肥胖主要看脂肪的积聚。体重作为一般的衡量标准有意义,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意义较测脂肪厚度大。但医学上的肥胖和生活上的肥胖又有很大的区别。生活中女孩子很强调自己的三围,这是从审美角度上定出来的标准,很多人以为自己的三围超过了标准就是肥胖,这是对肥胖概念的错误理解。从医学上来说,是按以上提到的标准和方法去下定义,是和健康紧密相关的。  陈为宪副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也说:肥胖与否还要看脂肪的比例,男性占体重的15%以下,女性占体重的25%以下。肌肉发达的运动员,经常健身的人,超重不一定是肥胖。  游泽山副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我认为肥胖的人应该通过检查而定,不应该由病人自己感觉是肥胖,或别人说他是肥胖就是肥胖。  中国人有7%的肥胖  主持人:人们经常说胖子越来越多了,究竟全国有多少胖人?  何志谦教授:解放初期胖孩子不到0.5%,现在政府报道是7%,肥胖症的问题关键在孩子。如果我们现在不管孩子,将来我们势必变成胖人国。美国、西德、欧洲,现在四个孩子里有一个胖孩子。我国的城市和农村现在都有很多小胖墩,这是值得重视的。为什么我如此强调对肥胖孩子问题要特别重视,是因为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长胖些好。有一个理论认为,小孩阶段胖,长大以后一半是胖的,如果脂肪细胞在儿童期增多,长大后每个脂肪细胞的容积都增大的话,这个人就特别地胖了。  杜敏联教授:全国儿童肥胖发生率有5%,有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像广州和上海则达到10%,甚至13%。  主持人:改革开放仅仅20年,肥胖问题引起国人关注也不过10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肥胖人口增长的速度似乎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假如我们不加以控制,按照这个发展的速度计算,肥胖人的比例将很快赶上西方国家。由于我们是人口大国,由此产生的问题将不堪设想。            肥胖的三个关键阶段  主持人: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人们常拿它来形容性格、行为和气质。记得杜教授在《家庭医生》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身高,也是三岁定八十》,请问,肥胖也是三岁定八十吗?  杜敏联教授:为什么肥胖孩子50%会变成肥胖的成人,这就是脂肪细胞的问题。人的脂肪细胞发育有三个阶段,胎儿期、两岁内和青春期。这三个阶段是脂肪细胞的生长期,这里指的是脂肪细胞数量,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人体储存脂肪仓库的数量。如已长了100个脂肪细胞,以后就不会减少,就像已经建了一个仓库,亦即细胞可以存放更多脂肪。在这个基础上,吃得多就容易胖。如果青春期瘦的人,以后胖的机会少一点。  主持人:说肥胖是吃出来的,是指一个人吃得多,活动得少,消耗得少,营养过剩,自然就发胖。胖子是吃出来的,小胖子是喂出来的。大约95%的胖子属于单纯性肥胖。饮食过量,好吃高脂肪食物和甜食,有些人还喜欢吃“夜宵”,就容易成为胖子。  杜敏联教授:70年代初,国际医学界就在呼吁:冠心病、糖尿病要从儿童开始预防,儿童胖的原因和儿童营养不良一样,为什么吃得多,为什么吃得少,都是大家对营养知识的错误认识引起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胖是福气,认为孩子瘦就不好。  何志谦教授:中国寿星公的形象就是大肚子的嘛,这就是一种错误的传统观念。  杜敏联教授:营养概念的错误,是造成很多胖孩子的原因。很多妈妈高兴地告诉我:“我的孩子挺能吃呢!一顿能吃半只鸡。"不少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吃炸鸡、牛排等,看到孩子吃得又多又快,家长的心是甜滋滋的。  吃出来的胖子  读者小雪(广州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女,15岁,身高162厘米,体重80公斤):我小时候可瘦了,像只猴子,吃得少睡得少,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主要是没有良好的进食习惯。于是我外婆来到我家,专职对我进行喂养。她每天给我做三顿丰富的正餐,还加上可口的午点和夜宵。可能因为外婆的精心喂养,不久我就胃口大开,变成了一只“馋猫”,超过2小时不吃东西就馋得慌,对任何食物来者不拒,只要有东西吃就高兴。不久我就开始胖起来,妈妈高兴极了,爸爸也直赞外婆劳苦功高,外婆则说:“能吃能睡都是福。”我当然是乐呵呵的。我越吃越胖,直到胖得不成样子了,现在穿什么衣服都不好看。妈妈说我发胖不是吃胖的,是懒胖的。因为我不爱劳动,做完作业就坐在电视机前,直到睡觉。  (小雪同学直率的发言引起了全场的活跃气氛,大家纷纷向她问长问短,向她提出各种各样缩食减肥、增加活动量的建议,认为小雪的发言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少年儿童发胖的一个缩影。)  &何志谦教授:那是生活模式改变了。10年前,20年前,可以看到孩子在街上踢球,现在到处是高楼大厦,活动空间少得可怜,孩子没有地方活动,只好坐在家里看电视。活动量少了,即使现在的孩子吃东西并不多,也会因消耗减少而发胖。我们要从宏观上控制人口的寿命,就要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素质。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宏观地纠正人们在健康方面存在的错误观念,树立一种正确的健康观念,在正确的思维引导下,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才能普遍提高。  于国中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整形外科):关于生活模式的改变,我认为主要是物质生活的改变。小时候我听过一个故事,在某个村庄,一天,父亲和儿子走在回家的路上。父亲牵着牛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着,把牛拉的大便捡起来。半路上,儿子看见路边有一条鱼,于是很高兴地捡起来,回家后交给母亲煮来吃。饭后,父亲对儿子说:你以为我没见到这条鱼吗?我见到了,可是我不捡它。因为得了这条鱼后,我反而要损失更多的米饭。你看,这顿饭大家都吃得比以前多。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口感好的食物,可以促进人的食欲,使人的进食量增多。以前定量供应的时候,肉类、粮食、副食品都是按国家定量供应的。改革开放后,副食品丰富起来,胖人多了,所以说,肥胖与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张振弘教授(本刊专家组成员):脑子也管肥胖。人体内有一个管理食欲的中枢,位于丘脑处。人与人之所以在食欲上有差异,除了其他一些外部因素外,主要由中枢兴奋性所决定。兴奋性高,进食多,易致胖,反之则不易发胖。  每一个人的体重相对不变,在一定范围内不受进食多少的影响。这就是所谓“定点理论",这个定点由他本身的遗传所决定。按形态与功能的不同,脂肪组织可分为两大类,即白色与褐色脂肪组织。人体内的脂肪大部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它是一种相对静止的贮能组织,可以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之需。另有一小部分脂肪组织呈浅褐色,它的含量仅占人体全部重量的0.5%~5%,其含量实在没有优势。但它却以“星火燎原”之势,与白色脂肪组织、交感神经、激素等共同参与到人体贮能、供能与产热系统,调节人体能源的利用与体温,从而在影响人体能量代谢的天平上,成为一枚举足轻重的砝码。当寒冷、活动、进食等因素作用于人体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褐色脂肪细胞的活动能力(活性)增加,热量随之增加。褐色脂肪细胞产热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种特殊蛋白质,而这种特殊蛋白质的功能又受到神经、内分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有些肥胖病人吃得并不多,活动量也不小,但依然“体壮膘肥”,即使用尽办法减肥,体重也有增无减,煞是令人苦恼。其实这种肥胖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类人的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发生了故障,无法正常产热的“转移泵”运转慢了,也就是说,这种人好像处于一种亚冬眠的低能耗状态,能量消耗少,人也瘦不了。  胃是可以撑大的  陈为宪副主任:肥胖与否有一个社会心理因素问题,如果家长认为肥胖是美,就很难减下去。从小孩起,1岁到4岁,家长如果不适当加以指导,小孩吃得多就长得胖,家长还大加赞许,孩子就会在这种不适当的鼓励下多吃东西而长成胖墩。  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吃多了,胃也撑大了,越大越吃,越吃越大,形成了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随之胃分泌的酶也增多,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也增加,造成消化液、消化酶的水平很高,使这个人习惯于多吃,如果再不运动,就容易长胖。过去的观点,吃得好就是身体好。现在医学认为,吃得好并不等于身体好。要使所有家庭对肥胖的害处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控制饮食并进行教育。  施梦娟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家庭医生医疗门诊部心理科):陈教授谈到胃撑大了,可能会变为贪食症,我看过一个病人,就是因为减肥患了贪食症。一个女大学生,其实人并不胖,她却一定要减肥。从开始的不吃东西变为后来猛吃东西,自己想控制都控制不了,早餐吃了8个包子,实际上她不想吃了,吃得胃都胀痛了,她还要吃下去,最后得了个贪食症。吃完后再呕吐,后来又患上了忧郁症。这是减肥引起的心理障碍。  读者冯来彬(广州市某服务公司经理,男,35岁,身高170厘米,体重90公斤)说:我肥胖是这两年的事,过去的10年里无论我怎样努力,工作或生意都搞不上去,那时候虽然我吃得不少,但就是不长肉,可能是太操心的缘故。两年前我的生意有了转机,可说是风调雨顺,我的心情好了,再没有烦恼和危机感了,这时,身体也胖起来了。我觉得“心宽体胖”这句话有道理。一个人心情不好,有吃有穿也胖不起来。&  主持人:刚才施医生说得很对,这位经理所说的经历也证实,胖与瘦不但与饮食有关,而且也与情绪有关。根据本刊作者史久华编审,所提供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材料,该大学曾进行一次“半饥饿实验”。36名被试者,每顿只吃半饱,170天后不但体重下降,而且大多数变得态度淡漠,精神抑郁,厌于社交,容易激动,有人甚至丧失自尊心,产生自卑感,被叫做“半饥饿性精神神经症”。临床发现某些肥胖症者,是由于情感需要未获满足,而以食物来补偿,结果吃得过多,肥胖成疾,叫做“情感饥饿”心理状态者。俗话说“心宽体胖”,可见人们早已注意到影响胖瘦的心理因素了。  张振弘教授:你可能会观察到以下情况:疾病或手术后发生肥胖,转学、调换工作后肥胖,结婚、分娩、闭经后肥胖,亲人亡故、远离家庭、失恋后肥胖,辍学、处分、失意后肥胖,戒烟、禁酒后肥胖,这些情况都可以导致心理失去平衡,这时人们就会下意识地想法消除上述不良情绪,往往会采取过量摄食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据此,有些国外学者认为,摄食有满足欲望、缓和紧张及安定情绪的作用,所以一些失去心理平衡的人,可由于无意识地过量摄食而肥胖。心理因素致肥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体热量的摄取和消耗而起作用的。         “啤酒肚”的由来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爱喝啤酒,每顿必喝,晚上在酒吧喝得更多。这些人中间有不少人偏于肥胖或十分肥胖,因此,他们戏称自己突起的肚皮为“啤酒肚”。是否喝啤酒会令人发胖?是否因为啤酒里有小麦的成分令人发胖?  何志谦教授:1克脂肪产生9个卡路里,1克酒精产生7个卡路里。现在国人喝酒很厉害,要知道酒精产生的卡路里不可以转变为脂肪,而碳水化合物(肉、五谷、蔬菜、水果)则可以转变为脂肪。  读者黄为雄(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居民):啤酒的酒精含量很低,为什么喝啤酒的人却容易发胖呢?  何志谦教授: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三几个人一起喝啤酒,一个晚上下来,喝完的空酒瓶就满一大筐。因为饮酒量太大了,由酒精产生的卡路里(热量)在体内也多了,维持身体所需的能量已经够了,多余的能量就会变为脂肪。比如蛋白质、糖、脂肪所产生的能量就会自动转变为脂肪。而且啤酒中还含有麦芽糖、蔗糖、葡萄糖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也产生多量热能,所以啤酒有“液体面包"之称。因此,喝啤酒的人比不喝啤酒的人,多了一份额外的能量。  肥胖会遗传吗  读者程汉彭(广东省化州市工程师,男,25岁,身高175厘米,体重100公斤):我生下来就胖,我的家人也胖,个个特别能吃能睡,我妈说这是种瓜得瓜,我们家族就是胖种,再怎么减也没用。请问肥胖和遗传有关吗?  杜传书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影响肥胖的遗传基因有200多个。在日常生活中,若我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在同一家庭中往往有多个肥胖者,尤其是双亲或其中一方为肥胖者的子女多肥胖,亲生子与父母肥胖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养子与养父母肥胖的一致性。双亲中一方为肥胖者,孩子肥胖的机会为25%~50%,双亲均肥胖者则孩子肥胖的机会为50%~75%。在较早前对双生子的调查分析表明,身高、体重与遗传有关。相对来说,身高受环境和饮食因素的影响则小一些,也就是说,体重受环境因素,尤其是食物影响更大。&  俞纯山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据国外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单纯性肥胖与遗传因素有关,这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肥胖者,或父母一方是肥胖者,儿女也可能是肥胖者,机率颇高。肥胖的成因都不是单一的。尤其是单纯性肥胖,除了遗传因素外,饮食、运动和精神心理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发生作用。  游泽山副教授:真正很胖与很瘦的人并不多,而在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群是不太胖也不太瘦,这种人群除了受遗传的影响外,受环境影响的关系比较大,与饮食、运动的关系较大。有些人的肥胖是跟基因有关系,有些人的肥胖基因多,有些人的肥胖基因少。很多肥胖者是在孩童期半岁之内就胖,其祖辈,或者兄弟姐妹也肥胖,这些应该是多基因的遗传综合效应。如单纯性肥胖,有些人是跟疾病有关系,是继发性的肥胖,是病变引起的肥胖,如垂体的病变、卵巢的病变、下丘脑的病变,这些都可以通过检查诊断出来;还有95%以上是获得性肥胖,跟营养有关系,如营养太丰富或不够均衡,运动量不够;另外还有一些跟年龄有关系,可能到了某一年龄,这时的基因也开始发生作用了。  &程汉彭读者问:像我这种有肥胖遗传基因的人,将来生的孩子也肯定是胖的吗?  傅祖植教授:肥胖原因是综合的,既有遗传因素,又与环境及行为习惯有关。就如人的身高既受父母影响又受环境的影响。假如父母是肥胖的,但子女已改变了多食的习惯以及注意运动,则可能不会出现肥胖;反之,多食、少运动当然容易出现肥胖。目前尚无资料证明妊娠期饮食与小孩将来肥胖有关。  陈国伟教授:肥胖确实很复杂,遗传在肥胖中起很大作用是无可非议的。但我认为外界影响很重要。“文革”前中国很穷,那时候的人那么瘦,现在的人却这么胖。不能说“文革”一来基因就变了。  张振弘教授:综合作者提供的材料和情况,多种遗传性疾病伴有肥胖。在动物(小鼠)中也发现许多与肥胖有关的基因。最少有4种基因与糖尿病倾向有关。还有许多种基因与体重增加有关。科学家已发现一种基因,缺少这种基因的小白鼠可以拼命吃而体重不增,也不出现糖尿病的症状。  这就是说,遗传是肥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至少在部分人中是如此,而肥胖者可能存在着这种控制的障碍。但如果后天性因素(饮食、运动等)控制得好,肥胖还是可以避免的。可见,遗传只起着一种可能致胖或容易致胖的作用,所以,对有家族肥胖史的人来讲,预防肥胖显得更为重要。  吴一龙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美国麻省的研究者在《自然》杂志上宣布,他们首次找到一个具有抑制肥胖症又能调节热量消耗的基因,称为MG基因,是在鼠身上找到的,是与肥胖有关的第六个基因,但却是第一个同代谢和能量消耗有关的基因。科学家用脂肪含量不同的食物喂养这批携带突变MG基因的鼠,结果不论是吃高脂肪还是低脂肪的食物,鼠都不会增加体重,而携带正常基因的老鼠吃高脂肪的食物后增加了体重。研究者认为,MG基因在人身上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尽管目前仅仅是在鼠身上得到有关结果(MG基因有一个很怪的名字,称为桃花心木,同动物的棕色皮毛有关)。  虽然新发现表明基因在食物相关性肥胖的发生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肥胖并不单纯是遗传学上的问题。不少的遗传学家认为,肥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的因素有食物、运动和生物学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不少人期待着在保留久坐、高脂饮食、不动等不良习惯上依靠单服减肥丸来减轻体重,这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于做到的。但新基因的发现,却让科学家知道可通过摹仿MG突变基因的活动来构建新药以控制肥胖,现在科学家也了解到类似的药物进入细胞的过程,制造出新药只是迟早的事情。  主持人:今天的讨论非常热烈,气氛也非常活跃,专家和读者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本次讨论的范围仅就肥胖及其致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肥胖所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广泛了,也太令人们关注了。以后我们将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讨论会和咨询会,提供给大家(特别是本刊的热心读者们)更广阔的发表自己意见的场所。下一回讨论的中心议题是:肥胖究竟对人有好处还是有坏处?肥胖对人一点好处都没有吗?提出肥胖有坏处者,请你列举肥胖引起的种种后患,认为肥胖对人有好处者,也请你摆事实讲道理,举出种种事例来说明你的观点,例如,胖一点总比瘦一点要好,过胖总比过瘦要好,等等,你认为对吗?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责任编辑:白鹤)
现场直击!实拍剖腹产分娩手术全过程,2012年11月,在俄罗斯第一妇产医院里,37岁的艾琳娜接受剖腹产...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实拍女性私处检查全过程
震撼!胎儿出生的精彩瞬间
你知道小生命是怎样诞生吗
图解女用避孕套怎么用
性教育、健康养生
关注排行榜
合作商内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岛奇兵降低活跃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