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电子课本实践课本的问题,请在

四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学设计
单元1& 学校生活
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学习目标:
能够对待特定领域内的事物进行观察;会描述一种植物四季的变化;能够将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类型进行整理;学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标语和标志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强化学生美化环境、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实践方式:观察研究;资料对比;设计与制作;养护劳动。
方法引导:如何表达问题;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如何在图书馆查找资料。
学科整合:与科学、品德与社会、语文、美术整合。运用科学观察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牌;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校园里,除了整洁的宿舍楼,宽敞的操场,生机勃勃的学生,还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植物朋友。任何一所校园,如果知识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没有绿树的私语,青草的低吟,将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关于校园里的植物朋友,你想了解什么呢?
如:校园里有哪些植物朋友?怎样对植物朋友进行养护?这些植物朋友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1、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并向全班介绍你们的方案,请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建议,使方案更加全面,便于实施。
2、把你的方案填入课本第五页的《校园里的植物朋友》研究方案中。
校园里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情况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
(可以写也可以画)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出示一些挂图,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参考资料:
植物是……
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
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
植物的分类
(一)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的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的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5、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他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草本。
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二)以植物的生态习性分类
1、陆生植物
生于陆地上的植物。
2、水生植物
指植物体全部或部分沉于水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3、附生植物
植物体附生于他物上,但能自营生活,不需要吸取支持者的养料为生的植物,如大部分热带兰。
4、寄生植物
寄生在寄主的根部,且利用寄主的养分与水分生活,如桑寄生、菟丝子等。
5、腐生植物
没有叶绿体、茎上不长叶的植物,如菌类植物、水晶兰等。
(三)以植物的生命周期来分类
1、一年生植物
这类植物的生命周期短,由数星期至数月,在一年内完成其生命过程,然后全株死亡,如白菜、豆角等。
2、二年生植物
植物于第一年种子萌发、生长,至第二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甜菜。
3、多年生植物
生命周期年复一年,多年生长,如常见的乔木、灌木都是多年生植物。另外还有些多年生草本植物,能生活多年,或地上部分在冬天枯萎,来年继续生长和开花结果。
常见常绿和落叶植物
1、针叶树类
(1)常绿针叶树:如雪松、柳杉、罗汉松等。
(2)落叶针叶树:如金钱松、水杉、落羽杉、池杉、落叶松等。
2、阔叶树类
(2)落叶阔叶乔木:如枫杨、悬铃木、泡桐、槐树、银杏、毛白杨等。
制作植物标志牌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校园里的植物种类可真不少!现在我们来为每种植物制作一个标志牌吧,以方便大家辨认。
瞧!标志牌的制作并不复杂。
又名白玉兰,
落叶乔木,木兰科,木兰属
花大白色,有清香
原产于中国中部各省,现全国各大城市园林广泛种植……
参照课本第八页的提示:如何制作植物标志牌,自己制作完成。
校园绿色我来保护
1、养护与记录
校园里有这么多植物,它们为我们奉献一片绿,我们该为它们献出一份爱!但是,如何养护植物呢?每天都是谁在养护它们呢?作为学校的小主人,我们也要为校园绿化出一份力!
小组讨论: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如何来养护植物。
2、制订养护方案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同学们,让我们从细小处着手,制订一份养护的计划吧。有了周全的计划,就算我们是外行,也一样能把养护植物的工作做好,让植物在我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仔细思考,填入课本第九页的“校园植物养护方案”中。
3、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美化和保护校园环境方面,你的意见和建议有哪些?大胆的写出来吧!
总结与反思
1、汇报与展示
花开似锦,绿树成荫,清新凝聚教室,美丽驻留校园。看着校园里绿油油的草地,灿烂的花朵,茂盛的树木,你一定很骄傲,因为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功劳!通过这次研究活动,你取得了什么成果?怎样向大家展示?
2、评价与反思
同学们,我们完成了《校园里的植物朋友》这一主题的研究,请填一填课本上的表格,给自己和同伴一个合理的评价吧!(课本第十一页)
单元2 现代技术
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尝试从常见的现代技术应用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具有运用研究结果改善生活的意识;收集并观察现代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研究一种现代技术的简单规律及意义,并能有意识地运用现代技术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实践方式:观察与比较;调查与研究;编码与运用。
方法引导: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实地考察时的注意事项;在研究中调整方案。
学科整合:与数学、语文、品德与社会整合。巩固数学中编码的知识;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说明复杂的事物。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解读生活中的常用编码
一、课前制定好研究实施的方案
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那里发现数字编码的身影?生活中这么多的编码,都代表了什么含义?为什么要用数字来区分事物呢?它们在生活中谁怎样运用的呢?带着问题,同学们去进行一次考查。可以去附近的派出所、邮政局、书店、商场……
考查前仔细阅读一下课本第十六页的“实地考察时的注意事项”
三、考查后要即时写出一份考查报告,这既是对自己研究过程的总结,也是向老师和同学的汇报和展示!报告内容具体如下:
《生活中数字编码》考察报告
考查对象:&&&&&&&&&&&&&&&&&&&&&&&&&&&&&&&&&
考查时间:&&&&&&&&&
&&&&&&&&&&&&&&&&&&&&&&&&
考察地点:&&&&&&&&&&&&&&&&&&&&&&&&&&&&&&&&&
考查任务:&&&&&&&&&&&&&&&&&&&&&&&&&&&&&&&&&
考查过程:&&&&&&&&&&&&&&&&&&&&&&&&&&&&&&&&&
我的发现:&&&&&&&&&&&&&&&&&&&&&&&&&&&&&&&&&
&&&&&&&&&&&&&&&&&&&&&&
考察人:&&&&&
报告时间:&&&&&
探究数字编码的规律
一、报交流各组课前调查情况。
1、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其余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结束还要当小评委。
2、学生汇报,如门牌号、电话号码、学号、车牌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老师适时鼓励、赞赏。
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以区分事物,更重要的是,在信息社会,编码可用于机器识别,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好吗、商品上的条形码等。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最常见的身份证好吗和邮政编码开始,一起来探究吧!
二、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
(1)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再出示老师的身份证,问:能从中知道老师的确切年龄吗?怎么知道的?你还能从老师身份证号码获得其它什么信息?
(2)自学课本第十八页的小资料,让生给自己试编身份证号码,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三、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律
寄信、邮寄物品、汇款都要协商邮政编码,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邮政局的分信人员通过邮编,可以知道这封信要寄到哪里;机器通过邮编,能分拣大量信件,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同学们收集了哪些地方的邮政编码?请填写在下表中。
大家阅读一下课本19页的小资料,可以按照它的研究方法研究你感兴趣的编码,研究方法如下:
(1)将同类编码列出;
(2)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查阅编码的规则;
(4)对照了解每位数的含义。
我研究了:&&&&&&&&&&&&&&&&&&&&&&&&&&&&&&&&&&&&&&&&&
我发现:&&&&&&&&&&&&&&&&&&&&&&&&&&&&
&&&&&&&&&&&&&&
&&&&&&&&&&&&&&&&&&&&&&&&&&&&&&&&&&&&&&&&&&&&&
尝试数字编码
一、编码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编的合理、有规律就行。现在让我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我们需要的编码。
我们来给每位同学设计一个学号,这个学号只要能体现出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哪一年入学的,现在在哪班,并且要保证这一学号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保持不变。
编码设计方案
编码的目的
编码的要求
编码的规则
参考一下书本上的方法引导
二、总结与反思
1、汇报与展示
2、评价与反思
单元3 健康生活
生活中的食品安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了解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初步了解和掌握辨别食物是否卫生、安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手段、方法。
能力目标:利用网络、媒体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并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对资料的处理。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调研和访谈,并能够走出课堂,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养成同他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并积极地参与,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实践方式:问卷调查与分析;信息收集与整理;活动宣传。
方法引导:如何让数字“说话”。
学科整合:与语文、数学、美术、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整合。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关注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活动目的:
了解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健康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热情。
活动过程:
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汤小泉在康复中心工作多年,目睹了不少因食品中毒导致身体残疾的情况。“一个企业的经理,因为喝了有毒的酒,在医院里整整抢救了一星期,最终身体残疾,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个很有才华的大学生,因为食物中毒,最后导致全身瘫痪。”现在一些企业食品安全意识淡漠,只关心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知法犯法。从农药残留、瘦肉精,到苏丹红、三聚氰胺、甲醛超标……食品中到底还有多少安全隐患?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购买有外包装的食品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大家拿出带来的食品包装进行讨论交流。
1、全体学生通过看报纸、电视或听广播新、对身边熟悉的人的谈话搜集自己日常生活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
2、通过对同学们生活中听到、看到、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交流,分析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确定如下几个调研方向:&&&&&&&&&&&
(1)饮食习惯与食品安全
(2)种植、养殖与食品安全
(3)加工与食品安全
(4)销售与食品安全
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调查
活动目的: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不仅要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还要让全校师生通过活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能对收集到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活动过程:
问卷调查——社会调研——课堂交流——成果展示。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旨在了解全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内&&&&&&&&&
你经常买零食吃吗?&
在店里出售的食品你都会买来吃吗?&
你在购买食品时会认真看食品的说明吗?&
你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吗?&&&
你在食用前会辨别食品的好坏吗?&
探寻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和防范措施
活动目的:
能够恰当的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活动;能对收集到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活动过程: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调查、访谈的计划、方案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预测在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应对的准备。
2、深入相关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谈话,收集与本组调研目标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做好调研或访谈记录。
3、各组组员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调研报告。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式向同学们和老师展示各自的调研收获和感悟。
(1)仔细阅读课前收集的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文字,看课见出示的“小辞典”进行鉴别。
(2)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A、应当关注食品包装袋上的哪些问题?
B、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学生回答:购买包装食品,应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厂址。
营养成分是否合理、是否含有添加剂。还要看是否有“R”,有才是注册商品。之前教师可提前多了解食品标签上的一些信息,如R表示注册商标、条形码表示可用电脑来识别的商品密码等。
教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连是否有“R”都注意到了。但假如我们购买的食品没有包装,我们该怎么办呢?
C.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是否新鲜要看(色、质、味),买肉还应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我们这里灌水猪肉很猖獗,买肉的时候,再用手握一下肉,如果手是湿的,说明猪肉被灌注了很多水,不能买。买鱼要挑选游动灵活、鳞甲完整并且没有污物附着的。:蔬菜则先看其颜色是否新鲜,再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就知道它的新鲜程度了。……
教师:大家总结得真不少,听起来满有经验的。
(3)、实例分析,教师出示2个食品包装袋供学生分析,判断。
2、预防食物中毒
师:如果菜买回来了,就该开始烹调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引起中毒,所以这个过程对食品安全而言同样重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预防食物中毒呢?下面我们来听听“小专家”的建议。视频播放“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学生听取有关常识。
(1:蔬菜水果应用清水浸泡或削皮后才能吃。浸泡的时候加点盐,可以杀死虫卵,或加点发馒头用的苏打,能把菜里的农药洗出来。2:发了芽或变绿了的土豆应去芽、削皮、充分浸泡后才能烹调;四季豆、扁豆等豆类一定要煮熟透了才能吃,否则会中毒。3:一般色彩鲜艳的蘑菇有毒,不能食用;受潮霉变的食物不能食用,尤其是玉米、花生等霉变后,能生长一种强烈致癌的物质。4:路边的烧烤和油炸食品要少吃。(师补充:尤其是用反复使用后的油来炸的食品,也会产生致癌物质,所以,千万要小心哦!)
师:掌声感谢我们的小专家!)
3、怎样鉴别食品是否安全 &
教师:看来大家对食品的鉴别有了初步的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每餐吃的食物不一定一次吃完,很有可能下顿再吃,那么,这些食物可以放置多长时间呢?下面请大家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测定放置过的粥和新鲜的粥的pH,观察实质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出示新鲜的粥和已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的粥(已变质).&请学生设计方案说出鉴别的方法。
学生发言:
如:1、闻一闻是否有酸味
2、观颜色,若有气泡或浸出液,可能变质
教师予以评价并归纳,闻味法、观色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鉴别方法,今天大家来尝试用实验法进行科学的鉴定。
&3、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个烧杯中的液体,滴在两张石蕊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如果变为红色,溶液为酸性;如果变为蓝色,则溶液为碱性;如果不变色,则溶液是中性的。变成酸性或碱性的则为变质。
学生做实验,描述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甲烧杯的液体使石蕊试纸变成了红色,证明粥已经变酸,变质;滴乙烧杯液体的试纸没有变色,证明粥是新鲜的。(食物不能总放着。)
教师:为了防止食物变质,我们经常把食物放在冰箱里保存,冰箱是食品的“保险箱”吗?从食品安全方面考虑,使用冰箱应注意什么?
学生纷纷发言
如:1、不是保险箱。食品不要保存太长时间。
2、放前要把蔬菜、水果洗干净。
3、食品袋不要有毒,生食和熟食要分开。
4、刚从冰箱里取出的泠饮、瓜果等,要在屋子里放一会再吃。
教师: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各种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等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体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对此,有的医生提出,为了保证家庭的食品安全,提倡食品安全健康自助法,具体地说,就是重点做到净、透、分、消、密这五个字。
呼唤绿色食品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呼唤绿色食品”的讨论会,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呼吁大家购买绿色食品,学会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活动过程:
教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除了食品腐败变质问题外,食品安全问题还涉及哪些?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问题。
1. 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
2.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农药含量少。请你对这种说法做出科学评价。
3. 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有关系吗?为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
如:喷洒农药的蔬菜、有毒的大米、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含有激素的鱼、用柑水油炸的油条、用硫磺熏过的白馒头、吃了未炒熟的豆角、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花生米、有毒的蘑菇……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
教师可准备一些相关图片(蘑菇分类的挂图、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转基因食品等)
教师归纳或补充后归纳:
食品安全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种情况。
1、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
2、食品污染问题
3、有毒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4、新型食品中的安全问题
关注绿色食品
教师: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要想保证食品对人体无害,应该正本清源,从整治环境,保护环境开始。比如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等等。你想了解绿色食品吗?请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思考,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开展“呼唤绿色食品”的讨论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具体讨论“呼唤绿色食品”的方法,选择最好的方式进行呼吁。学生可以采用写倡议书、建议书,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方式呼吁大家购买绿色食品。
宣传生活中食品安全的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不但应关注与自身有关的社会问题,更应该学着关心大多数人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活动过程:
师:材料分析&:据报道,日,辽宁省海城区发生了小学生因食用豆奶而引发集体中毒事件,有2556人出现了中毒症状,800多人到医院接受治疗。经调查证实,生产豆奶的原料中的天然抗营养因子导致了这次小学生集体中毒事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⑴这次事件属于哪种性质的中毒?
⑵如何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提示:可从食品卫生检验的角度分析并回答,要简练。)
答案:⑴含有毒物质。⑵加强食品卫生检验,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1、各组组员协商、制定宣传活动的对象、范围和活动分工、方式等具体细节问题。
2、向校内师生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的介绍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
3、编写食品安全常识的传单,进入社区、市场向行人分发、宣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我们应当了解相关的常识,用科学知识指导我们健康地生活。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多,就到图书馆或网上去浏览吧!
单元4& 社会生活
商标的奥秘
学习目标: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个性和独立思维能力。
实践方式:观察比较;调查研究;创意制作;规划设计。
方法引导: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设计简单标志的方法。
学科整合:与语文、美术、品德与社会整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的含义;用简练的设计语言进行标志设计;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5课时
确定研究主题
一、研究准备
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信赖什么品牌?……带着这些问题,到你周围的商场或超市去做个小调查。
1、学生进行调查。
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自己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
3、进行方法引导: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学生把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二、确定主题
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商品,丰富多彩的商品就像一本生活中的百科全书。让我们认真阅读这本书,从中增长智慧和才干。
学生交流,最后确定以“商标的奥秘”为例展开研究。
一、收集交流喜爱的商标
1、商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喜欢怎样的商标?同学们可以收集一些自己喜爱的商标,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
2、通过对商标的比较,你觉得什么商标最吸引人?关于商标你有哪些认识?
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整理。
二、商标知识
小小的一枚商标里面蕴含着很多内容。商标的功能是什么?商标的使用有什么要求?商标是怎么设计的?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通过网络了解商标吧!
1、学生上网搜索关于商标的知识。
2、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商标的知识进行整理。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很多著名的商标,人们只要看到它的形象,就能联想到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那么,商标里面蕴藏着哪些和商品有关的信息?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商标外观形象的组成
在观察商品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这样的设计蕴含着什么意义?
1、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商标,进行观察、体会。
2、填写38页的表格。
三、关于商标的注册
1、每一个商品都有自己的商标,那么怎样为一种商品注册商标呢?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为什么要注册商标?应该在哪儿办理商标的注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2、学生归纳自己是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
四、商标的知名度调查
我们收集了一些商品的商标,这些商标的知名度如何?我们可以就此展开一次小调查。
1、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设计一个调查商标的知名度的方案。
2、学生展开调查。
3、进行方法引导: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4、学生展开讨论:一个商标的知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通过对商标的初步研究,我们知道商标是一种特定的、具有商业内涵和价值的标志。那么,我们能否发挥创意,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商标呢?
1、老师进行提示。
2、为了让大家学习设计方案的撰写,提供一份家族标志的设计文稿,供大家参考。
(出示一个设计文稿示例)
学生进行参考。
3、有了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我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才能,动手设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标志。在这里,请美术老师作指导。
(出示方法引导)
学生了解设计简单标志的方法。
二、学生进行设计。
三、出示小资料,学生了解著名大学的校徽及说明。
1、学生了解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的校徽及说明。
2、每个标志设计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含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学校设计一个校徽。
总结与反思
一、汇报与展示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对商标有了一定的认识。
1、商标的知识介绍以及优秀商标设计的欣赏
学生现在小组内介绍,每组挑选一名好的代表再在全班介绍。
2、展示我设计的标志
举办一次“标志设计”展示会。
二、评价与反思
在“商标的奥秘”主题研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评价表进行一番回顾。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填写“商标的奥秘”活动过程评价表。
单元5 &地方特色
身边的民间习俗
学习目标:
能够收集到较多与研究活动目的相应的资料;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和比较,辩证地思考问题;尝试策划简单的辩论会;能够认识到活动过程中自己遇到的困惑;学习引用资料,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
实践方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访问与考察;实践与辩论。
方法引导:如何面对陌生的采访对象;如何对待研究中的新问题;如何组织简单的辩论会;如何反思。
学科整合:与语文、品德与社会、美术整合。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民俗场景;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热爱家乡;尝试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专题展板。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准备:
1.春节来历的相关资料。
2.跳绳、毽子、陀螺等活动器材。
3.布置学生搜集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传统的文娱活动方式。阅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教学过程:
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
一、千百年来,中华各族人民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风民俗,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关于民间习俗,你知道多少?
(出示图片)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听了大家的发言,联系自己家乡的民间习俗,你最想知道什么?你对哪些现象感兴趣?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一个地方的特色或传统文化经常会在民俗方面显现出来,在这里,我们以“身边的民间习俗”为例展开研究。围绕这一主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1、学生分组交流,归纳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学生根据研究任务和具体内容,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并填写48页的“身边的民间习俗”研究方案。
一、身边的民间习俗
1、在我们的家乡有各种风俗习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反映出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出示小资料)
学生通过小资料,了解什么是民俗。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习俗习惯呢?
学生交流。
3、同学们说出了许多身边的民间习俗,它们可能涵盖了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我们以节日中的风俗习惯为例,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填入下表。
学生填写表格。
4、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民俗习惯和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二、民间习俗的由来
每种民间习俗都有它的起源,让我们去探访一下身边民间习俗的由来吧。
1、方法引导
学生从中掌握“如何面对陌生的采访对象”的几条诀窍。
2、学生进行采访,并填写50页“家乡节日民俗的由来”采访记录表。
民俗场景我记录
一、很多时候,我们会参加各种具有民俗特色的活动,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民间习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民间习俗。
二、设计专题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家乡特色的民俗。
三、我们山西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经过一番了解探究,我还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四、方法引导:如何对待研究中的新问题。
辩论会:传统习俗都要保留吗
一、对于传统的民间习俗是抛弃还是保留?针对不同的观点,我们开一场辩论会吧!
(出示方法引导)
学生了解如何组织简单的辩论会。
二、怎样才能开好辩论会呢?精心的准备是成功的基础。
学生设计并讨论一份可行的辩论会方案。
三、进行辩论。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身边的民间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也带给了我们思考。
总结与反思
一、同学们,一段有意义的探索之旅即将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查阅典故,寻访历史,积极地工作,认真地采访,沉稳地辩论。的确增长了不少才干。
学生分小组综合自己的成果制定小组汇报方案。
同学和老师对我们的研究成果评价如何?用问卷的形式征求大家的意见是个好办法!(出示反馈表)
学生了解如何对“身边的民间习俗”研究成果进行反馈。
二、评价与反思
回顾一下自己的表现,做一个全面的评价,为今后的研究活动积累经验。
1、学生通过方法引导掌握如何反思。
2、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填写“身边的民间习俗”活动过程评价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