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与酶的关系?

ATP与酶的关系?_百度知道
ATP与酶的关系?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酶憨护封咎莩侥凤鞋脯猫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是蛋白质或RNA类物质,他们的合成与生物遗传物质有关,因而具有物种差异性;不同生物体内ATP的有机结构是相同的,不具有物种差异性。
ATP可以作为酶的产物也可以是酶的底物
其他类似问题
atp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荔枝果实采后品质变化与ATP酶关系研究--《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
荔枝果实采后品质变化与ATP酶关系研究
【摘要】:研究比较了三个荔枝品种贮藏后期不同生理状态下果实两种ATP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荔枝品种到贮藏末期1级果果肉的微囊膜Ca~(2+)-ATPase活性相对第0 d基本都有所升高。妃子笑和双肩玉荷包果肉微囊膜的Ca~(2+)-ATPase活性依次为:5级果果肉1级果果肉中间态果肉。桂味的Ca~(2+)-ATPase活性大小为中间态果肉1级果果肉5级果果肉。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到贮藏末期三个荔枝品种的1级果果皮微囊膜Ca~(2+)-ATPase和H~+-ATPase相对第0 d都有所降低,半好果果皮的Ca~(2+)-ATPase和H~+-ATPase基本上都大于半坏果果皮,5级果果皮的Ca~(2+)-ATPase和H~+-ATPase都大于1级果果皮。H~+-ATPase与Ca~(2+)-ATPaae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较高的Ca~(2+)-ATPase活性保持了较高的调控Ca~(2+)浓度变化的能力,避免了胞内Ca~(2+)积累对细胞造成的伤害,从而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延缓了果实品质劣变。较高的H~+-ATPase维持胞内H~+浓度,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为细胞中的离子转运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有利于荔枝品质的保持。妃子笑荔枝在常温不包装贮藏条件下果皮失水造成的水分胁迫可能诱导了ATP酶活性的提高,但随着失水的严重和贮藏期的延长,果皮Ca~(2+)-ATPase和H~+-ATPase的活性又会下降。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667.1【正文快照】:
1前言ATP是生物体的能量来源,它作为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能量库,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植物本身的生理状态。ATP酶存在于组织细胞及细胞器的膜上,在物质运送、能量转化以及信息传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H+-- ATPase具有利用水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细胞质膜内侧的H+泵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宗申,利容千,王建波;[J];植物生理学报;2001年06期
宗会,胡文玉;[J];园艺学报;1998年02期
曾韶西,李美茹;[J];植物学报;1999年02期
樊秀彩,关军锋,张继澍,李广敏;[J];园艺学报;2003年01期
关军锋,高敏,樊秀彩,顾采琴,李广敏,张继澍;[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11期
李晓明;陈劲枫;逯明辉;陈龙正;娄群峰;;[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宗申,利容千,王建波;[J];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02期
张宗申,利容千,王建波;[J];植物生理学报;2001年06期
张建华,廖新华,王建军,杨晓洪,徐转;[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魏胜林,刘业好,屈海泳,曹军,叶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韩玉林;孙桂弟;黄苏珍;;[J];北方园艺;2006年06期
龚月桦,高俊凤;[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杨颖丽,张峰,张立新,郭进魁,毕玉蓉;[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3期
钱春梅,伍贤进,宋松泉,傅家瑞;[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9期
樊秀彩,关军锋,周厚成,张继澍;[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5期
焦彦生;郭世荣;李娟;樊怀福;胡晓辉;王素平;;[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会兵;李宪利;;[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江明;谢文申;杨祖武;;[A];2002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蕴薇;[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顾采琴;[D];浙江大学;2003年
刘慧英;[D];浙江大学;2003年
蔚变云;[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王继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刘悦萍;[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王悠;[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刘文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戴陆园;[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韦存虚;[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志友;[D];西南大学;2007年
孙国伟;[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黄超;[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杨丽娜;[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郑青松;[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胡文海;[D];浙江大学;2001年
魏永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葛丹;[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杨晴;[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高洪波;[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颖丽,张峰,张立新,郭进魁,毕玉蓉;[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3期
逯明辉,宋慧,李晓明,陈劲枫;[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8期
关军锋,马智宏;[J];果树学报;2001年01期
谷俊涛,郭秀林,李广敏,崔四平,张荣芝;[J];华北农学报;2001年03期
吕庆,郑荣梁;[J];中国科学C辑;1996年01期
邱栋梁,林鹏;[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祝雄伟,王延枝,王欢;[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年04期
祝雄伟,丁小强,李如亮,王延枝;[J];生物物理学报;1997年04期
陈启林,山仑,程智慧,沈允钢;[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高永生,陈集双;[J];中国稀土学报;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奚国军;蔡军;;[J];中国果品研究;1995年02期
江柏萱;[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9年05期
沈赞坤,赖州堤,佘钿城,刘朝吉,沈钿州;[J];福建果树;2002年02期
何志刚,蔡子坚,陆东和,林晓姿,潘少林;[J];中国南方果树;2002年05期
邱似德,梁元冈,骆日佑,王集民,林展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刘鸿洲,尤瑞深,黄维南;[J];亚热带植物科学;1996年02期
李荣昌;;[J];广西热带农业;1990年02期
;[J];中国果业信息;2007年03期
叶式秀;魏霖江;李青;潘东明;;[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林爱媛,翁树章;[J];核农学通报;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慧晔;于卫东;吴振先;;[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邱伟强;陈刚;陈舜胜;谢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李晓娟;郭直岳;王亚莉;王湛;路承彪;;[A];中南地区第八届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易滨;刘军;王芳;涂显春;赵晓晓;赵江丽;;[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王波;;[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刘久波;何国厚;王万铭;黄平;王爱民;杨青山;;[A];迎接新世纪——2000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卢安东;朱科明;邓小明;;[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赵娜;睢罡;武昕;杨子;唐小江;;[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彭方;田卫华;张玉芹;;[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客蕊;周亚滨;张春芳;陈会君;;[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田野;[N];中国服饰报;2009年
;[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谢雪琳;[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滕瑾;[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孙佳妮 陈方耀;[N];成都日报;2010年
冯静;[N];东莞日报;2011年
;[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4年
李高超;[N];国际商报;2008年
王星;[N];文汇报;2010年
邓义才;[N];山西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小波;[D];复旦大学;2011年
陈峰;[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邢三丽;[D];复旦大学;2008年
谭洁琼;[D];中南大学;2011年
杨明夏;[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刘平;[D];吉林大学;2010年
赵颖;[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王毓;[D];山东大学;2012年
马彬云;[D];兰州大学;2011年
杨景柯;[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妮妮;[D];青岛大学;2010年
王剑;[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卢安东;[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胡凌云;[D];兰州大学;2010年
王伟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石金山;[D];遵义医学院;2010年
庞启亮;[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赵静;[D];中南大学;2010年
王培;[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董家勇;[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最佳答案此答案已被选择为最佳答案,但并不代表问吧支持或赞同其观点
回答:级别:高级教员 11:20:16来自:天星教育网
本题正确答案选B
少数酶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总回答数1,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
同类疑难问题
最新热点问题提示信息-药品资讯网当前位置:
>>>下列关于ATP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下列关于ATP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葡萄糖中B.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C.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D.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关于ATP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主要考查你对&&ATP和ADP的转化和利用,酶的本质与特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ATP和ADP的转化和利用酶的本质与特性
ATP与ADP的转化:1、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换:2、ATP与ADP相互转化是不可逆的 (1)反应条件:ATP的分解属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合成酶。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二者反应条件不同。(2)反应场所:ATP合成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ATP的合成场所与分解场所不完全相同。(3)能量来源: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掌能和太阳光能,即二者的能量来源不同。 ATP的形成与利用表解比较:1、ATP的产生途径与场所
&2、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知识点拨: 1、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不是一种可逆反应,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少,但ATP 与ADP的相互转化很快,因此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2、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水解,以保证能量相对稳定和能量持续供应。3、真核生物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4、原核生物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例&&& 下列生命现象中能使ADP增加的是(&& ) A.胃蛋白酶的分泌 B.丙酮酸形成乳酸 C.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 D.组织细胞利用氧气&思路点拨: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所有消耗能量的过程都会使ADP含量增加,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只有胃蛋白酶的分泌需要消耗能量,会使ADP 含量增加。答案A 知识拓展:1、ATP的作用: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①人体所有需要的能量几乎都是ATP提供的:心脏的跳动、肌肉的运动以及各类细胞的各种功能都源于ATP所产生的能量。没有ATP,人体各器官组织就会相继罢工,就会出现心功能衰竭、肌肉酸疼、容易疲劳等情况。②ATP合成不足缺失时,人体会感觉乏力,并出现心脏功能失调、肌肉酸痛、肢体僵硬等现象。长时间ATP合成不足,身体的组织和器官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其功能,ATP合成不足持续时间越长,对身体各器官的影响就越大。对人来说,影响最大的组织和器官是心脏和骨骼肌。因此,保证心脏和骨骼肌细胞的ATP及时合成是维护心脏和肌肉功能的重要措施。③心脏和骨骼肌自身合成ATP的速度慢,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D-核糖能使心脏和骨骼肌生成ATP的速度要快3~4倍,是给心脏和肌肉恢复动力的有效物质,在人体经历缺血、缺氧或高强度运动时,其作用更为突出。纯净的ATP呈白色粉末状,能溶于水。作为药品可以提供能量并改善患者新陈代谢。ATP片剂可以口服,注射液可供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功能:各种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④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进行肌肉运动、生物电、细胞分裂和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细胞中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这即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因此ATP是生物体细胞中流通着的“能量货币”。2、ATP产生量与O2呼吸强度的关系曲线 甲图表示ATP产生量与O2供应量的关系 1、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 2、AB段表示随O2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量随之增加。 3、BC段表示O2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量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乙图表示ATP产生量与呼吸强度的关系 例&&& 下列生理过程不受细胞内氧浓度影响的是 (& ) A.神经递质的释放 B.肌肉不自主地战栗 C.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水D.生长素向胚芽鞘背光侧运输思路点拨:氧气浓度通过影响能量供应,从而影响生命活动。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收缩、生长素的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 酶的作用和本质:1.酶的作用:降低活化能。(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一个原本在较温和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 2.酶的本质及实验验证 (1)酶本质的探索
(2)酶的本质
(3)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①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一—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标准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②证明某种酶是RNA 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对照组:标准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酶的特性及应用: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3倍,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酶的专一性的解释常用“锁和钥匙学说”。 (3)温和性:绝高温都能使蛋白质其他化学键的断裂永久失活。但低温酶活性可以恢复。 2、酶的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人在发烧时,不想吃东西,其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消化酶的活性降低。(2)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内,不能继续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原因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3)胰岛素制剂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其原因是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若口服会被蛋白酶水解。 1、酶的作用和特性的实验探究:1.酶的催化作用实验探究对照组:反应物+清水检测反应物不被分解;实验组:反应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检测反应物被分解。 2.酶的专一性实验搽究此实验中的自变量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不同酶溶液,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1)设计思路一:换反应物不换酶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检测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反应物+等量相同酶溶液检测反应物不被分解。 (2)设计思路二:换酶不换反应物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检测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检测反应物不被分解。 3.酶的高效性实验探究对照组:反应物+无机催化剂检测底物分解速率;实验组:反应物+等量酶溶液检测底物分解速率。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率。4.酶作用的适宜条件的探究 (1)最适温度的探究实验原理 ①淀粉+淀粉酶——麦芽糖;麦芽糖+斐林试剂—一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碘——蓝色。②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分解,滴加碘液后,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分解状况,进而推断出酶活性变化。 (2)最适pH的探究实验原理 ①2H202+过氧化氢酶——2H2O+O2 ②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速度,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氧气生成速度的快慢。 (3)实验探究思路 ①最适温度的探究思路 ②最适pH的探究思路
2、易错点拨:(1)在酶的最适pH探究实验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加清水、加氢氧化钠、加盐酸),然后再加入反应物。不能把酶加入反应物在酶的作用下先发生水解。(2)在酶的最适温度探究实验中,酶溶液和反应物混合之前,需要把两者先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的试剂宜先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选用斐林试剂需热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知识拓展:1、利用酶的专一性也可探究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将某种酶用蛋白酶或核糖核酸酶处理,根据处理后的酶液是否还有催化作用予以判断。2、一般情况下,加热也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作用机理是直接供能,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其过程并不改变活化能的大小。3、人体消化道各段消化酶的最适pH:口腔:唾液淀粉酶,最适pH为6.8(中性);胃: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2.2(酸性);小肠:肠液、胰液中的各种酶,最适pH为8.0~9.0(弱碱性)。胃液的pH在2左右,唾液淀粉酶在胃中会使失活并以蛋白质的形式被胃蛋白酶水解4、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例&& 下列有关酶的反应与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具有催化作用是因为酶可以提高反应的活化能 B.酶的合成原料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C.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D.所有的酶都是有机物答案D 5、具有专一性的物质归纳 (1)酶: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2)载体: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协助,不同物质所需载体不同,载体的专一性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3)激素:激素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其原因在于它的靶细胞膜或胞内存在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4)tRNA:tRNA有61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5)抗体: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关于ATP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864185642759597089376170881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tp酶活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