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份东北三省2014海淀高三二模理综一摸试题

高考知识点
湘教版(,)华师大版(,)鲁教版(,)苏科版(,)教科版(,)沪粤版(,)湘教版(,)华师大版(,)鲁教版(,)
中考知识点
[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您可以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学科网
&& 资料信息
文档属性:699K doc | 适用地区:,
审核站长: [] []
时间: 13:47:00 上传 |
15:20:00 审核
扣点数:1.00 点
[] 共有0人评价
标签:试题试卷,模拟预测,物理,高考,高三,黑龙江,2014
套卷:暂无
专辑:暂无
用于QQ、MSN等聊天平台,直接粘贴发送
用于嵌入到各种BBS论坛或者签名中
HTML代码:
用于粘贴到网站、微博或者博客里面
资料评价 下载地址 相关下载
1、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有质量问题,请投诉该资料。您的投诉经核实如情况属实,会补偿您下载此资料而需要的点数 (本网慎重提示您,如果诬告受到的处罚会很重)。
2、下载资料前请注意看资料页面中的下载等级、需要储值、需要点数,并检查您是否有相应的权限以及足够的储值与点数以正常的下载到资料。同时注意看资料页面中的其它信息以及会员对此资料的评论,以在下载前对资料有个初步的了解,资料下载遇到的问题可以参阅[]。
3、每个资料提供有多个地址供下载,可以点击不同的地址下载,不会重复扣除点数。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临时关闭防火墙,特别是诺顿防火墙,再进行下载。若依然不能下载请通过页面的[]或者发表评论来进行反映。
4、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和本网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5、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
6、如果没有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请到本网论坛[]里提出,本网会尽力满足您的要求。
下载权限: 普通/高级用户(扣1.00普通点)&网校通用户(免费)&普通用户()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
普通下载通道
高级会员通道
网校通专属通道
该用户其他资料
谁下载了这份试卷
客服热线:010-57
传真:010-
商务合作:010-
Copyright©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京ICP证080135号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经典资料尽在此
2014语文一模答案
一、(9分)
1.(3分)D&&&&2.(3分)A&&&&3.(3分)B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二、(36分)
&&&(一)(19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4.(3分)C&&&&5.(3分)B&&&&6.(3分)C2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7.(10分)
&&(1)(5分)陶穀逃跑躲藏在寺院中,穿上粗布衣服,假装为僧人。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译出大意给2分;“匿”、“衣”、“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2)听说有声望的高官,就巧言诋毁来排挤,陶穀多猜忌而好虚名就像这样。
&&&&译出大意给2分;“闻望”、“巧诋”、“忌”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11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8.(5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视听结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箬水中游鱼历历可数,突出了河水的清澈;下句着墨于听觉,以动衬静,以山鸟的啼叫衬托出篁山的宁静。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答出视听结合的给2分,以动衬静的给1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这首诗赞美了沿途所见的清幽宁静之景,表达了作者想要追寻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望以及愿望难以实现的失落怅惘之情。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意思答对即可。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三)(6分)
10.(6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项给1分,答A、B不给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2)(6分)
①以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黑袄汉子这一人物形象;②具有象征意味,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一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每答出一点给2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寡言内敛,质朴沉稳。②倔强刚毅,自尊心强。③真诚不虚,颇有自信。
每答出一点给2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意思答对即可。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4)(8分)
①从情节设计上看,黑袄汉子“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使小说的情节逐步展开并达到高潮,具有表现力;②从形象塑造上看,与别人大声叫卖的方式形成比照映衬,突出黑袄汉子这一人物形象;③从思想内涵上看,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凸显小说的主题;④从实际阅读效果上看,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作品可读性。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如果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四、(25分)
12.(25分)
(1)(5分)
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项给1分;答C、E项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2)①刻板的生活阻碍了高更用敏感的笔触去捕捉灵感,他希望脱离乏味的世俗生活。②社会的承认激起了高更对艺术的热望,高更觉得绘画才是他真正的事业。③绘画可以使高更功成名就,而且能使他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每答出一点给2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意思答对即可。
(3)①澎塔汶凄凉的风景与高更的心境契合,给了他创作的力量。②澎塔汶残留的崇高艺术的遗迹,给了高更丰富的绘画灵感和线索。③在澎塔汶与贝尔纳的相识,给了高更创作的激情和执着探索的勇气。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①互相帮助,珍视友情。在生活上,梵高为高更提供基本的生活保证;在艺术上,高更提出建议,指导梵高绘画。②彼此欣赏,学会倾听。虽然见解不同,但器重对方的才能;谈论艺术理论时,梵高乐意充当听众。③互相碰撞,保持个性。在绘画观念上,坚持个人见解;保持自己的独特气质。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如果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五、(20分)
13.(3分)A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4.(3分)C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5.(3分)D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6.①是要被动物吃的②所以被称作食虫植物③根据其捕捉猎物方式的不同
每写出一句给2分。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分析合理给2分;语句通顺给1分。每超3个字扣1分。
意思答对即可。201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六、(60分)
18.(60分)
参照2013年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
我的更多文章:
( 17:08:31)( 21:45:0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站内相关资源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学科: 数学
资源类型: 模拟试题
版本: 通用版
资源格式:DOC
年级: 高中三年级
适用对象: 学生 教师
知识点:高中-数学-通用版
资源权限: 101自建
关键词:模拟试题,模拟试卷,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数学试卷(理科),2014年数学模拟试卷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数学试卷(理科),欢迎广大师生下载使用。
下载资源步骤
第一步:用户登录。
第二步:找资源,在集团应用中心、试题中心、共享中心、交易中心或者通过各种资源检索方式,找到所需资源。
第三步:了解资源,点击资源标题,查看资源各项数据属性,了解并确认资源。
第四步:下载,点击资源属性页中的下载,下载该资源。101自建资源,只有集团用户才有权限下载。下载交易或共享资源,任一用户需支付金豆或积分(交易规则参见“首页/赚取金豆”;“首页/积分规则”)。
1、下载缓冲期:下载交易或共享资源时,自下载之日起的15天内,同一用户可以免费重复下载该资源。
2、纠错:用户下载资源后,对于资源存在的质量问题,可以使用资源下载页中的“纠错”功能进行投诉,但同一用户对同一资源只允许纠错一次。在资源下载前进行纠错,网站有权拒绝处理。
3、下载明细:在我的网校/我的下载资源中,查看下载明细。东北三省三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_语文_萌芽学习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东北三省三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热&&&&&★★★
东北三省三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3:04:5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还有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 对于此种方法作伪,时人屡试不爽。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画家,其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究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
&&& 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卷后有朱德润等四人题。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但作伪者粗心,以致“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翻前案,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之迹,不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牵强,不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
&&& 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假。就是将一幅画分割成数幅分别装裱,分头出售,以牟取利润。
&&& (摘编自吕友者《明代中后期书画的作伪风潮》)
1.下列对于“改头换面”这种作伪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改头换面”是通过把原画改款、添款的方式来作伪的手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作伪手法。
& B.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和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都是被“改头换面”后的作品
& C.明“院体”“浙派”画家的画,就有被人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改成宋人画的情况。
& D.改头换面,用明画冒充宋画,这可能是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中国书画作伪始于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至明代达到顶峰。
& B.明代书画作伪在手法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
& C.明代的名家有时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不肯说破,于是出于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出来。
& D.作伪者采用割裂分装的作伪方式,将一幅画分割后分头出售,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明代书画作伪让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其方式包括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
& B.后人以挖掉旧款改署新款的方式,把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的作品《阔渚晴峰图》伪造成了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 C.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但因为作伪者的粗心,最终被辨认出来。
& D.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但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因而让造假者越发猖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r,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E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E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_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灭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 工:擅长
& B.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亡叛:叛逃
& C.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 用事:掌权
& D.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彰:明显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斛律光英武勇敢的一组是(3分)&&& (&&& )
& ①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 ②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
& ③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④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
& ⑤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 ⑥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称为“落雕都督”。
&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不得已慰劳兵众。
&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5分)
&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登斯楼也,&&&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 (3)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阿宠的春天
&&& 阿宠出生不到半年,就被送到煤井下,从此过上了暗淡无光的日子。
&&& 阿别很心疼阿宠,每天喂它草料时,都忘不了给它多兑些苞谷。阿别说,阿宠呀,虽说你叫阿宠,可是没人真正宠你呀,你知道你到井下意味着啥吗?就是你到死都得呆在这八百米深处呀。
&&& 阿宠像能听懂阿别的话,它抬头看了看阿别,不吃了,把头别到了食槽的这一方,眼里含着泪。那根拴在它脖颈的绳子,被它拉得直直的,像个棍儿,支在它和食槽之间,再也弹不回来了。
&&& 阿别就明白,阿宠是上火了。
&&& 上火的阿宠,任阿别再喂它什么都不会去吃了。
&&& 阿别知道了阿宠的脾气,从此不和阿宠说这样败兴的话了,他换了一种语气,像哄孩子一样对阿宠说,阿宠呀,你多幸福呀,有我陪着你,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呀,我要能再活十年,到时我们一起走呵,走呵,就不再回来了。
&&& 阿宠听了这话,果真不再耍脾气了,把它毛茸茸的头贴在阿别怀里,不住地拱动,还伸出舌头,去舔阿别苍老的胸脯。阿宠是一匹雪青马,白色重,青色少,像柔软的青白绸缎,均匀地披在它的身上。由于这一身好辨认的皮毛,它的命运注定在井下一生劳作。
&&& 但是,阿宠却瞎了。
&&& 终日不见阳光,阿宠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阿别劝阿宠道,你别当回事呵,有眼没眼对你一样,你只负责拉车,我为你看路,我不会把你往坏道上领呀。阿宠唯有这一次没听阿别的,它躁动起来,嘶鸣起来。阿别的话音刚落,阿宠一个跳跃挣脱了缰绳,沿着它熟悉的巷道,一路狂奔。
&&& 阿宠毛了!阿宠不听话了!阿宠为自己的眼瞎痛苦了!矿工们放下手里的活儿,嘻嘻哈哈去追,他们追了一个巷道又一个巷道,阿宠却仿佛和他们赛跑一样,在晕黄的灯光下灵便地时隐时现。其实阿宠的眼睛早在两个月前就模模糊糊了。
&&& 后面的人继续追着,呼啦啦几十号矿工,都是身强体壮,有井下工作经验的,可是任谁也追不上阿宠,到底是五分钟后,阿宠自己停了下来。阿宠刚停下,矿工们就傻了眼了,在他们刚才干活儿的地方,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像海浪拍打礁石,直滚到他们脚下。
&&& 塌方了!!!
&&& 矿工们怔住了,愣愣地盯着战栗不已的阿宠,心哆嗦了。忽然有人大喊,阿宠呀,你如亲爹娘呵,家里还有老小呢,不然这会儿我们就成煤下鬼了!这话是阿别喊出的,阿别老泪纵横,他的话,让巷道里顿时叹息四起。
&&& 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死亡。没有粮食了,没有水了,阿宠也没草料了,更没有苞谷了。可是细心的阿别发现,巷道里有空气,因为他们并没感到窒息,却不知风从哪里来。
&&& 阿别吩咐矿工们找风源,有了风源就可能找到出口。
&&& 五个人开始行动了,阿别没让所有人一起行动,他想让大家保存体力,他们在井下还不知要呆多少天呢。有人往外打手机,但是信号不好。阿别就让所有人都把手机关了,节省电源,只留一部精良的随时与外面联络。子夜十分,一个叫阿炯的矿工终于和救援队伍联系上了。外面说,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确定方位,让他们坚持住。这话就是说,活命还很渺茫。
&&& 大家在巷道里坐了下来,阿宠也趴下了,阿别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它。大家心里七上八下。找风源的人一出去就迷路了,到了晚上才摸回来。他们告诉阿别,这是一个老巷道,一时摸不清它通向哪里,如果当时阿宠把他们引向别处,一定会比这好找到出口。
&&& 阿别一听不高兴了,把头扭过去,不理说话的人,却把阿宠搂得更紧了。
&&& 夜晚来临,人们相继睡去,可是睡下不久,就都激灵醒来,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一晃,两天过去,救援没有进展,希望像撕破的纸屑,一点点飘落。许多人饿晕了,支撑不住了,已经有人把目光一次次集聚在阿宠身上。阿别明白大家怎样想的,但是那是他拼老命也不会让他们做的。
&&& 人们理解阿别的心思,没人率先行动,这让阿别很是慰藉。可是到了第五天,人们实在熬不下去了,眼冒金花,奄奄一息。阿别与阿宠商量,他说,阿宠呀,眼睁睁看着这么多人死去吗?阿宠没有回答,它也饿得虚脱了几次,没有力气回应主人的话了。
&&& 翌日清晨,饥饿如恶魔又一次降临。矿工们只剩下活命的欲望了。有一个人忍无可忍,手握尖刀爬到阿宠身旁,他面目狰狞,满眼贪光,可是他很快发现,不用他再费劲了,阿宠已为他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
&&& 在一个煤坑边,阿宠的一条腿搭在坑沿上,嘴巴上有粘粘的未干的血痕,显然是阿宠自己咬断了大动脉,血像个小喷泉,汩汩地流淌,热气正温温地袅袅地向上盘旋。
&&& 那边,阿别的泪,把耳朵都灌满了。
&&& (选自《天池》2010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在阿宠看不见以后,阿别安慰它说要为它看路,而阿宠依然躁动和嘶鸣,说明阿宠已深深陷入失明的恐惧里,不能自拔。
& B.阿别告诉阿宠说它到死都要生活在这暗无天日的井下,阿宠就不吃食了,看得出来它是一匹有灵性的马,对未来很失望,希望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 C.阿宠对巷道非常熟悉,当它挣脱了缰绳奔跑的时候,几十个身强体壮、经验丰富的矿工也抓不住它。
& D.“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死亡”,既是对此前事件结果的交代,又为后面情节作了铺垫。
& E.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匹雪青马的悲惨遭遇,真实地表现了动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批判了人类践踏生命的行为。
(2)小说中的阿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各有什么作用?(6分)
(4)你认为小说中的阿宠有春天吗?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梅贻琦: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
&&& ①梅贻琦(),字月涵。自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后,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 ②1931年12月,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发表就职演讲,这篇立言名篇中可圈点者极多。他说:“办学校,尤其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他又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能发表这样今天读来仍新鲜的“重要讲话”的人,才算是真正了解了教育的意义――梅贻琦任校长后,不到10年,清华的面貌便彻底改观,声名鹊起。
&&& ③今天,我们可以随口列出清华很多杰出人物及其事迹,却很少提到梅贻琦。这跟他的教育风格很有关系。梅贻琦用的是“黄老之治”,这种思想推崇黄帝时期的政治清明,发扬老子的清净俭约,奉行无为而治。“黄老之治”希望人尽其才,故梅贻琦治校也信奉让每个人充分表达,只要提出有利于清华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黄老之治”奉行法度,故梅贻琦尊崇科学,科学即法则;“黄老之治”奉行无己,故梅贻琦可以忘我地去服务。他说,清华的教师出名、学术成果出名、优秀学生出名,而校长却不必出名。
&&& ④梅贻琦的寡言少语使一般人或以为他严肃,或以为他谦和,或以为他没有主见。其实他并非不懂幽默,他的反应是才士也为之叫绝的。有人奇怪,那么多校长来来去去,为何独有他能在大师云集的清华立足,梅贻琦回答:“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他的寡言也并非没人欣赏,陈寅恪就曾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 ⑤作为一名学养极厚的物理教授,他自幼熟读经史,背诵如流,曾对朋友笑言:“假如有谁背诵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
&&& ⑥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梅贻琦的律己。他做清华校长时,取消了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再让学校为他家中工人付工资,并拒绝领取包括手纸在内的一切免费供应。1943年,梅贻琦的母亲去世,当天,同事建议他不开联大常委会。他坚持照常“不敢以吾之戚戚,影响众人问题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1941年,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大量翻译,梅贻琦号召联大外文系的男同学参军。1943年,他又动员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去当美军翻译官。在此期间,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虽然还不到四年级,却提前参军。女儿梅祖彤也随军做了护士。
&&& ⑦梅贻琦的风度令人难忘。学者何兆武在《上学记》中回忆:“梅校长那时候五十好几了,可是极有绅士士风度,平时总穿得很整齐,永远拿一把长长的弯把雨伞,走起路来非常稳重,甚至于拉警报的时候,周围人群乱哄哄,他还是不失仪容,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同时疏导学生。”
&&& ⑧因工作繁重,梅贻琦积劳成疾,1960年被确诊罹患癌症。他终身从事教育,毫无积蓄。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为其垫付一部分治疗费,医院又酌情减少了一部分,还是不够。清华校友们商议募捐,半年间募集台币65万元。躺在病床上的梅贻琦看到凝聚着爱心的募捐记录,“阅后半晌无语,后曾流泪颔首”。
&&& ⑨日,梅贻琦溘然长逝。蒋介石特颁“勋昭作育”挽额一方,副总统陈诚送的挽联是:“崇朴学以黜浮华,实大声宏,盛绩久为文苑重;树良规而垂教泽,薪传火尽,道徽犹系国人思。”梅贻琦的墓前广植梅花,刻石“梅园”,为于右任所书。清华海内外校友,每到新竹必去祭拜。当地人士每日清晨也去凭吊,十年如一日,成为新竹一景。教育家蒋梦麟曾说:“中国崛起于近代文明国家之林,(梅贻琦)厥功之伟,莫之与京(争强比胜)。”
&&& ⑩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
&&&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文章开头说“梅贻琦一生只作了一件事”,意在说梅贻琦所做的事虽然很少,但人这一生若能做成一件这样的事,足矣。
& B.梅贻琦主张“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明他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不注重校舍的建设,只注重人才的汇聚。&
& C.人们提到清华很少提到梅贻琦,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治校中,于是也就疏于学问的精进。
& D.第④段中陈寅恪的话既嘲讽了政府制定法令的多而不够谨严,又表达了对梅贻琦的寡言少语的欣赏。
& E.传记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撷取很多生活片断展示了梅贻琦的寡言君子和治学大师形象。[来源:学.科.网]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梅贻琦是“治校大师”的?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皆为引用,请分析其作用。(6分)
(4)“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对此有人评价说国家大幸的背后“是他个人和家庭的超大付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 B.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 C.匆匆溜走的只是时光,回忆却永远驻扎在心房,每当打开心扉,往事会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D.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八万余名青少年用花束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曾几何时,为了这一天,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 A.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 B.碱性的钙剂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在餐后服用,能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
& 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 D.平时煮粥,大家都喜欢把粥熬得稠稠的,觉得这样的粥具有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很好的食欲,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吸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新华军事微信公众平台&&& ,&&& 。同时,新华军事&&& ,&&& ,&&& 。微信用户&&& ,为新华军事的内容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 ①世界军情风云变幻的最新解读以及武器、军史、轶闻等军事周边信息
&&& ②致力于打造官方军事微信第一平台
&&& ③将为您提供每日最新、最全的国内国外军事新闻
&&& ④可通过新华军事微信公众平台与新华军事互动
&&& ⑤解读军事、政治、科技对公司和个人的影响
&&& ⑥还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瘾军事”等一批专业栏目
&&& A.②③⑥⑤①④&&& B.③①⑥⑤②④&&& C.③⑤⑥①②④&&& D.②⑤③⑥①④
16.看下面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漫画内容(不超过50字)。(3分)
& (2)这则漫画意在提醒人们:&&& 。(2分)
17.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6分)
&&& 中国人的吃喝绝对是一种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自省。作为个人,我就不大能节制吃喝:因为当过知青,有过饥渴难耐的体验,所以只要有机会就期盼“好好撮一顿”。&& ①&& :有人振振有词地找到“文化根据”,说是凡农耕、游牧民族的后代都遗传着一种“饥渴因子”,一旦&& ②&& ,就容易放开肚量胡吃海喝。作为民族,我们也不大注意节制吃喝:侵吞公款要判刑,公款吃喝却很容易被宽容,于是,山珍海味满桌,多高级的红酒皆能一饮而尽,直让外宾目瞪口呆。舌尖上的浪费,不可小看。无论个人、群体、民族,若想匡民风,清世风,&& ③&&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小学作文课上,老师给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
&&&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题目,飞快地写下他的梦想:将来自己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在土地上植满如茵的绿草;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区及一座休闲旅馆;除了自己住在那儿外,还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有住处供他们歇息。
&&& 阅后,老师坚持自己要求的是实际的梦想,而非这样虚无的如梦呓般的空想,并要求重写。小朋友不肯妥协:“我不愿意改掉我梦想的内容。”于是那篇作文得到了大大的一个“E”。
&&& 三十年后,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旅行。在尽情享受无边的绿草,舒适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后,他见到了这片庄园的主人――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小学生,他真的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 老师不禁喟叹:“三十年来,我不知道用成绩改掉了多少学生的梦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梦想,没有被我改掉的。”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 (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是改头换面前的作品。)
2.A (“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错,原文说“元代稍有衰落”。)
3.D (偷换概念,文中“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中的“此事”指代的是作伪这一整体现象,而非单指“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这一具体内容。)
4.B (亡叛:叛逃者,名词)
5.A(⑤是对国事的忧虑,非英武勇敢;③⑥是侧面描写)
6.B (“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不是击败三戍的战果,是击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人时获得的)
7.(1)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无乃、阙各1分,句意2分)
(2)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严于御下”状语后置、治、仗各1分,句意2分)
8.(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2)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9.“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10.(1)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11.(1)D(3分),C(2分),E(1分)。(A项阿宠的躁动和嘶鸣不是因为失明的恐惧,而是预感到了塌方的危险。B项说一匹马对未来很失望,希望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言过其实。E项 “表现动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批判了人类践踏生命的行为”表述不准确,主要是批判人性的自私和冷酷,故给1分)
(2)①善良有爱心。悉心喂养阿宠;像哄孩子一样安慰阿宠;誓死守护阿宠的的生命。& ②敏感细心。观察阿宠的表情和动作就知道它上火了;最先明白是阿宠把大家救出困境;被困之后,又是第一个发现巷道里有空气;③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被困后没有惊慌,吩咐矿工们找风源,存体力,关手机。(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可任举一例分析)
(3)①动作、神态描写。“手握尖刀”“面目狰狞,满眼贪光”表现了那个人的凶残和贪婪。②对比、衬托。那个人和阿宠形成对比,凸显了阿宠的善良和无私。③细节描写(或比喻)。“血像个小喷泉,汩汩地流淌,热气正温温地袅袅地向上盘旋。”借对血液流淌的细节描写,突出阿宠的善良无私,加强了对读者的视觉冲击,给读者留下了更加鲜明的印象。(每点2分)
(4)答案一:阿宠有春天。(1分)
①阿别给了它春天般的关爱:阿别心疼它;喂草料时给它多兑苞谷;像哄孩子一样地跟它说话;在别人饥饿想要杀掉它时,决定拼死保护它。(2分)
②阿宠也把春天般的温暖带给别人:它虽然命运悲惨,却任劳任怨地在井下拉车,并在危难时救人性命,最后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饥饿垂死的人们。(2分)
中考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中考: 下一篇中考: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东北三省高三联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