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未来成就与思想道德与法律辩论赛无关 反方 求帮助

辩论队训练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辩论队训练方法
强​队​西​安​交​大​的​训​练​方​法​,​借​鉴​颇​多​,​希​望​能​帮​助​到​爱​辩​论​的​您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5.9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创新与落实谁更重要”主题辩论赛――反方“创新更重要”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创新与落实谁更重要”主题辩论赛――反方“创新更重要”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辩论赛:正方:有执着、认真就能成就未来。反方:有执着、认真不能成就未来,为正方写点辩点吧!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辩论赛:正方:有执着、认真就能成就未来。反方:有执着、认真不能成就未来,为正方写点辩点吧!
辩论赛:正方:有执着、认真就能成就未来。反方:有执着、认真不能成就未来,为正方写点辩点吧!
个多月我幅度也更好风雨后的变故也货发您的位置:> >
北京大学举办第四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辩论赛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龙龙  |  责任编辑: 王龙龙
图为:北京大学“第四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辩论赛”现场
中国网5月19日讯(记者王龙龙)5月18日,第四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辩论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南配殿成功举办。本届辩论赛的主题是“人生当与梦想同行,还是与现实同行”。正方观点论点是“人生当与梦想同行”,反方论点则是“人生当与现实同行”。
北京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辩论赛,是学校为增强国家级精品课、北京大学素质教育核心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而开辟的重要教学实践。举办该辩论赛的目的旨在,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延续课堂思考,启迪学生思路,展示北大辩才。自2011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本次辩论赛上,正方由陈佳雯、李梦梅、葛亮、刘晏吉四名同学组成,反方由周之恒、夏坤、刘欣羽、李岳钊四名同学组成。
据悉,本辩论赛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助理兼宣传调研部部长刘亚奇,工学院团委书记陈征微,哲学系党委副书记聂锦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宇文利、杨柳新、李毅红、秦维红、张会峰、李健,以及北京大学辩论协会会长高策,第14届“北大之锋”辩论赛获胜队员唐婷婷同学出席担任嘉宾评委。
5月18日晚7时整,辩论赛正式开始。首先进入立论环节,正方认为:与梦想相依、相伴、相守,可以给予人生以向前的动力,梦想为我们提供明确的奋斗方向,让我们更好地承担起家国的责任与人类的梦想;而反方则认为:与现实同行,尤其是在梦想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面对现实,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接下来是攻辩和对辩环节,双方辩手针锋相对,环环相扣,援引了例如“是否修经双”、“毕业后是否留在北京”等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来论证本方观点,精彩纷呈,高潮不断。
然后是现场提问环节,刘亚奇老师让正方辩手阐释一下梦想的定义是什么以及梦想与现实的界限又是什么?正方三辩葛亮用诗意的语言回答道:“梦想,就是对未来的追求。只有梦想,能够给予我们明确的方向;而现实,却从多个方向撕扯我们,让我们不知何去何从。”宇文利老师则向反方辩手提问道:“梦想在什么情况下作用和改变现实?”反方辩手也做出了精彩的回答,赢得了现场观众和评委老师的阵阵掌声。
图为:本届辩论赛正方三辩葛亮在辩论赛上进行辩论
接下来便是激动人心的自由辩论环节,赛场上,双方辩手唇枪舌战,神采飞扬,气势逼人,难分高下,让现场的观众同学们听得“不亦乐乎”!双方辩手针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鲁迅弃医从文”、“民谣歌手”等典型事例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反方认为:只有与现实同行,才能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而梦想会与责任产生冲突;正方则认为:梦想不是空想,是可以与责任相辅相成的,而且提出梦想是可以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选择“曲线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双方的激烈让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最有趣的莫过于正方一辩提出的“为了80岁的老母,选择与现实同行”的事例,将辩论赛引向了高潮。
最后是双方辩手作总结陈词,反方四辩李岳钊同学认为:“我们在生活中一直面临着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在这时候,应该考虑的是我们需要做什么,而不是想要做什么,因为现实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与现实同行。”而正方四辩刘晏吉则认为:“梦想来自于现实,并且高于现实,梦想是我们所坚持的一种人生的态度,有助于个人价值与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应该与梦想同行。”
辩论环节结束之后,由评委现场为正反双方打分。在等待评委打分时,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为我们带来了活力四射的街舞表演——黑发尤物。接下来,两位可爱的女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歌曲串烧。之后,高策同学、聂锦芳老师和宇文利老师针对此次辩论比赛进行了或专业或独到的点评。宇文利老师说道:“辩论就像是打架,而今天的辩论一场是和拳击一样十分专业的架。梦想与现实就像是两个齿轮,环环相扣,推动人生不断向前。”
最终,坚持“人生应该与现实同行”的反方获得了本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辩论赛的胜利。此外,正方二辩李梦梅、三辩葛亮、反方一辩周之恒、四辩李岳钊获得了最佳辩手称号,并现场举行了颁奖典礼。
梦想是生生不息却难以触及的远,现实是庸庸扰扰却逃不掉的牢,那么,人生到底是应该与梦想同行还是与现实同行呢?赛后包康赟同学表示:“梦想与现实的话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曾经的我们一次次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徘徊,久久不能抉择,经历了今天这场如火如荼的思修辩论后同学们深受启发!”整场比赛的最后,到场老师与辩手们合影留念,比赛圆满结束。
文章来源:以“法制教育与道德无关”的辩论二辩问题以“法制教育与道德无关”为主题的反方,要二辩的问题,越刁钻越好,对手主题是“法制教育与道德有关”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以“法制教育与道德无关”的辩论二辩问题以“法制教育与道德无关”为主题的反方,要二辩的问题,越刁钻越好,对手主题是“法制教育与道德有关”
以“法制教育与道德无关”的辩论二辩问题以“法制教育与道德无关”为主题的反方,要二辩的问题,越刁钻越好,对手主题是“法制教育与道德有关”
大学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联系范文一、需要与使命: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脉络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央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针对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性文件,总体上看大致可分为探索和发展完善两个阶段.(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探索阶段(1980年—1993年)1980年4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院校必须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红与专的关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要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当时的道德教育局限性强,视野相对狭小,而法制教育更是无从谈起.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指出:“学校是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阵地,大学、中学、小学以及其他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设置法制教育的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法制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并且把法制教育同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该文件明确要求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这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尚属首次.但是,决议并没有提出如何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具体要求和措施.1986年9月,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法制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1987年10月,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高校设置5门思想教育课程:“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前两门为必修课,后3门可因校制宜,有选择地开设.1992年9月和1993年6月,国家教委思政司组织召开了两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研讨会.会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思想品德修养”、“人生哲理”整合为一门“思想道德修养”.此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逐步由5门演变为3门,课程体系也开始逐渐走向规范化.(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发展完善阶段(1994年至今)1994年8月,为尽快适应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1995年底,国家教委等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法制教育于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之中,要与全民普法教育结合起来,着眼于现代人才基本素质的培训.”采用文件形式对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行强调,说明国家对这两种教育的性质、定位和联系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1998年,教育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规范了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通盘考虑,统一规划设计,要求思想品德课应当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02年,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意见实施方案,要求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把思政必修课统一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至此,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合二为一,承担起了新的教育职责和历史使命.从上述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政策发展轨迹来看,二者都是伴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一路发展而来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的需要,对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影响很大.可以说,不管是道德教育,还是法制教育,均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差异与和谐: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目标定位(一)对道德与法律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道德和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都是调整社会关系以及人们行为规范的手段.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两者自产生之日起就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道德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观念及行为准则.“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价值观中,法律和道德拥有共同的基础.对法律来说,具有社会约束力的道德即使不是充分条件,也是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不仅如此,道德还是法的目标,法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服务,法应当以国家强制来实现作为道德基础的核心价值,或者保护它不受侵害.”[1]法律是基本的道德,是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实践;道德则是不成文的法律.如果没有道德的支持,法律就会形同虚设;而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道德也会苍白无力.道德收敛我们的激情、欲望和习惯,使我们服从法律;法律则维护社会的正义、秩序,解决社会矛盾与对抗,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用无形的束缚帮助人们提高道德标准.尽管法律和道德有许多相通之处,但由于性质不同,且受历史的、阶级的以及经济文化、民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两种规范仍然存在着种种差别、矛盾乃至冲突.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的触角不可能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在大量的社会生活领域,法律并不加以干涉,而是让渡于道德.法律以权利义务的机制安排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道德则宣扬责任和友爱促进人际和谐;法律以他律的方式关注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对人的内心思想却束手无策,道德则以自律的方式审视和约束人的内心活动,依靠社会舆论和宣传教育来实施;法律具有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则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习惯和社会舆论中.法律和道德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维护国家安定、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所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二)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一样,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之间尽管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别,但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的动态关系.然而,在两者的目标定位上,学界长期以来却一直存在着不同认识.有研究者认为,“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套路来开展法制教育,不仅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教育性,由此还将使法制教育遭受埋没.虽然法制教育有思想教育的成分,但法制教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教育,如果完全按照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目的内容等牵强附会地冠之以法制教育,其结果只能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误入歧途.”[2]还有研究者认为,“法制教育不等于道德教育,二者在作用机制、形式、效果、范围诸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二者之间的关联并不必然导出法制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或德育必须包涵法制教育的结论;二者的区别远大于联系……人为地放大法制教育的内涵进而以此取替道德教育,必然会使德育难负其重,导致德育边界突破,概念泛化,无所不包,从而使德育沦为一种大杂烩.”[3]因此,有研究者主张,法制教育需要一个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制度来进行,其与道德教育应该并行不悖,互不干扰.上述观点多半是混淆了法制教育和法学教育或法律教育的概念.法学教育或法律教育可以视为一种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法治社会需要的,具有系统法律知识、高尚职业道德、严谨法律思维和专业法律技能的专门法律人才,而法制教育的目标则与前二者截然不同.“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根本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4]教育部、司法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法律的优良品质所产生的强大内在影响力使法律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添加了法制教育的元素之后,可以克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人治化和随意化的弊端,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中国的法制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这是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属性和特色决定了法制教育不会也不应追求法学概念的精细化、法律知识的全面性和法学体系的完整性.与法学教育或法律教育相比,法制教育更像是一种启蒙教育,它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狭隘地以法学教育或法律教育的视野和思维来考量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种结论就难免偏颇.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都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具有趋同性.从当前和微观来看,二者的价值目标主要是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长远和宏观来看,两者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通常意义上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活动、能力、个性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充分与和谐发展.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能够重新获得高度关注,乃是因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摆脱单向度社会的束缚和羁绊,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个人价值.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是一种恰当的、合理的、科学的选择和定位,是对时代诉求和教育目标的积极呼应与准确契合.三、互动与融合: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发展路径发达国家学校德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国家重视德育工作的领导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促进德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而我国长期以来对道德教育重视有加,对法制教育认识却有偏差,以至于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发展不均衡.“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表现为重劝导轻约束、重自律轻他律、重扬善轻抑恶,其直接后果是‘站得高、行得低,说得多、做得少,口气大、效果小’.”[5]总结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必须同等重视,平均用力,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无缝衔接,而不应重德轻法,厚此薄彼.在发展路径上,应当以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和认知规律为逻辑起点,以民主法治和人本主义为教育原则,以发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优势为结合点,以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为着力点,使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得到充分实现.教学形态上,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应努力呈现出互动性和交叉性,在法制教育中体现道德精神,在道德教育中渗透法制元素.要“改变‘拼盘式’的内容体系框架,结合大学生认知的特点———联动性特征,利用其思想信息的饥渴性、思想接受的前瞻性、思想接受的情绪性等特点,创建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思想观念为核心、以相关权利与义务为重点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内容体系.”[6]要改变单一知识教育现状,构建知识传授、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道德法制教育教学新模式.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和志愿者活动,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使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从本体说教迈向主体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大学生对道德和法制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师队伍建设上,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对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端正教学态度,要深刻理解和领会教育部整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精神上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加强理论修养.其次,要充分认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构建一个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在内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教育方法体系,还需要包括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在内的所有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打造思政教育大平台,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长期过程,远非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就能完成使命的.我们应当把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探索多元的方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和法律素质,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就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命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基因辩论赛反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