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普通版小车绿色环保标志科技论文300字

期刊分类: 当前位置: > 汽车科技是国家正规合法,本站和汽车科技杂志社官方有资深合作关系。【本站内部绿色通道快速论文发表投稿!】汽车科技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优秀期刊,汽车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汽车科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期刊杂志,具有CN和ISSN刊号,杂志期刊刊号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查询。汽车科技杂志社编辑部对投稿的稿子质量要求严格,其编辑出版的中国金融电脑刊物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期刊名称:汽车科技汽车科技更多简介:本刊系东风汽车公司主办的面向全国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以开拓汽车工程新域,研究汽车制造新法,开创成功管理新意,推动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以准确、及时传递科技信息为已任。本刊已被列入《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汽车科技最新成功发表案例:综述(1)车辆地面力学土槽试验技术研究进展 田小锋 姜乐华 聂晓辉设计?研究(5)发动机冷却系统风扇不同驱动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 牛晓冬 倪计民 徐向阳 徐宸原(11)IEDS的插电式气、电混合城市客车的仿真与研究 叶阳 李顶根 高幼民 苗华春(16)基于CAE的发动机舱罩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李林(19)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布置的研究 李仲奎 秦信武 陈孟华(24)微轿水箱安装横梁的结构优化 胡智勇 刘忠刚 李远 张建明 刘仲阳(27)柔性悬架系统下的车轮运动包络面分析 吴保玉 王建宜 王(31)紧凑型SCR系统结构设计及仿真研究 吴迪 倪计民(35)营运车辆使用可靠性加权综合评价 党楠 任保宽 张聪 张磊(39)客车轴距优化设计 王华秀 张耀举 肖越东风CAE学会专栏(43)驱动电机转子结构优化分析 屈新田 章国光 史建鹏(46)基于CarSim的车辆自适应巡航仿真与试验研究 李径亮 夏汤忠 陆志成 刘昭度(50)安全气囊ECU安装点动刚度改进 谭伟 赵宁 于根稳 王海波(53)某型薄板冲压件骨架式白车身结构及模态分析 徐茂林 胡溧(57)越野车ESP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宋杰 寇西征 郑贤文 林光成 叶建伟试验?测试(62)半挂牵引车后桥空气悬架系统单点控制和双点控制研究 潘亮 邢红岩 田勇 张红星(67)前照灯自适应系统(AFS)试验方法研究 王丹 武华堂 陈积先 覃北阶 来永芳 陈萍 孟辉计算机应用(72)SAE J1939协议在客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宁涛 更多详细信息: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实力代理杂志社征稿、杂志投稿、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发表 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新能源汽车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2下载券4页1下载券3页3下载券3页¥2.005页免费3页3下载券9页5下载券5页2下载券29页5下载券25页3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5页1下载券10页1下载券3页免费9页5下载券5页2下载券 新能源汽车论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论文】汽车绿色维修的技术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5页¥2.001页¥0.501页¥0.503页¥2.001页¥0.502页¥1.002页¥1.004页¥2.003页¥2.004页¥2.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汽车绿色维修的技术应用当​前​,​汽​车​维​修​过​程​中​产​生​诸​多​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给​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压​力​,​也​对​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新​的​问​题​,​鉴​于​此​,​一​种​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影​响​的​绿​色​维​修​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旨​在​减​少​维​修​过​程​中​的​污​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产​品​全​寿​命​费​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在​我​国​环​境​保​护​压​力​巨​大​的​当​下​,​绿​色​维​修​的​应​用​和​推​广​势​在​必​行​。​对​汽​车​绿​色​维​修​的​技​术​进​行​了​探​讨​。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毕业设计(论文)正文题目汽车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 0612姓名刘
学号06316指导教师 讲师 职 称2010 年 5 月 16 日汽车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在近十年里,用户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环保等各种性能的要求 不断提高。社会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满足于一种代步工 具,更希望汽车是生活及工作范围的一种延伸。 高科技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越来越快,也使得中国汽 车工业的自主研发水平和技术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概念汽车的开发 方面则更是相差的极为悬殊。 我们的汽车公司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 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汽车新技术的 设计对汽车产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 路,是汽车公司设计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象征。关键词:汽车;新技术;探讨;发展; Study and Discussion Zhe New Auto TechnologyAbstract:In the last decade, the users of motor vehicles for the comfort,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uch as performance improved. Society into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era,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vehicle no longer be satisfied with a means of transport, but also want to live and work car is an extension of the scopeHigh tech's populariz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cause the automobile product renewal the step to be getting quicker and quicker, also causes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the disparity internationally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in the concept automobile's development aspect is the difference disparate extremely.The Car company must enlarge to the automobile design research and the investment, establishes one kind of positive correct automobile design the idea,widely carries out the concept automobile's design. Automotive design of new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influence automotive products,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t is a car designed the symbol level and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Keywords: Automotive;New Technology;Investigate;Developing ............................................... 1 绪 论 ............................................... 11.1 1.2 1.3 中国汽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 1 新技术对中国汽车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及意义 ..................... 2 论文的工作背景与内容安排 ................................... 31.3.1 论文的背景 ............................................................................................................ 3 1.3.2 课题的内容安排 ................................................................................................... 3................................... 2 汽车部分新技术的介绍 ................................... 42.1 汽车新能源技术 .............................................. 42.1.1 汽车新型燃料电池的探讨 ................................................................................... 4 2.1.2 汽车太阳能新技术 ............................................................................................... 7 2.1.3 混合动力汽车 ....................................................................................................... 82.2 汽车新安全技术 ............................................. 112.2.1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 11 2.2.2 汽车防追尾系统 ................................................................................................. 122.3 使汽车驾驶更舒适便捷的新技术................................ 152.3.1 自动泊车系统 ...................................................................................................... 15 2.3.2 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 172.4 其他汽车新技术.............................................. 192.4.1 汽车新型材料 ...................................................................................................... 19 2.4.2 汽车降噪新技术 ................................................................................................. 212.5 本章小结.................................................... 22.................................... 3 汽车新技术发展趋势.................................... 23 4 总结与展望 ........................................... 25 ...........................................4.1 论文的主要目的 ............................................. 25 4.2 对新汽车技术的展望 ......................................... 25[参考文献] ............................................. 26 参考文献] ............................................. ................................................. 致 谢 ................................................. 27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1 绪 论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汽车技术的发展更 是日新月异。作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也在创造新的文明,改造人民的生活方式。 随着私人交通手段的普及,城市将分散化,国土利用水平将大大提高,那些非耕地,┊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包括部分丘陵山地都可能变成居住、商业、工业和旅游用地,整个国土将随之增值。 汽车的广泛使用,不仅会扩大人们的生活半径,加快社会的活动节奏,而且会改变人 们的距离和时间概念。可以说,汽车的应用已经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汽车正 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而汽车的新技术引导着汽车未来的发 展。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 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新技术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 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新技术却不多。其中的主要原因 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 如果缺乏自主设计 和自主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很难在汽车行业立足。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 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2010 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也表现出中国汽车企业对技术的重视,并购归根结底旨在 获得更先进的技术,提升竞争力。中国汽车 现状及发展 汽车的 发展研究 1.1 中国汽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使我国汽车产业面临重 组和整合压力,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这就迫使汽车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 的利润增长,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来讲,现实的可行之路 就是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自主品牌、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 才可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发展。而新技术,新产品对以上几点都有重大影 响。 我国汽车市场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自起步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 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汽车行业要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任重而道 远。 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会更加严重,我国政府高度关 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第 1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汽车的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 预计 2009 年汽车产量将达到 1,273.7 万辆, 2010、 2011 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 19%至 20%之间。2009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 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 12%,在 2015 年左右国┊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内汽车销售也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到 2020 年,中国本土汽车 产量将达到 2000 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 但是,在高增长的背后,我国汽车产业内部同样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最突 出的问题是如何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 当前, 汽车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暂时掩盖了国外汽车行业对国内汽车市场带来的 冲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汽车市场就没有矛盾和问题。相反,在产销高速增长 的繁荣期,我国汽车已经暴露一些问题:1.汽车产业热度过高。目前,国内形成的汽 车投资热, 尽管有市场因素作用, 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地方政府支持主导下掀起来的。 这种由地方政府掀起的“造车运动”,形成了一批分散、小规模的汽车企业,它明显 不利于汽车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增加了企业间的生产和竞争成本,降低了汽车产业的 效益。2.自主开发能力弱,引进多、模仿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当前,中国国 内生产的汽车大部分都是“戴着洋帽子的中国造”。同美、日、德等国家相比,我国 只是汽车产销大国而不是强国。严格从技术意义上讲,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实质上是汽 车强国和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汽车市场格局是由跨国巨头主导和操作的,我们 是靠“卖市场”吸引世界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的。新技术对中国汽车的 1.2 新技术对中国汽车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及意义 当前汽车市场结构正发生转变:首先,用户结构正在迅速地向私人转移,未来私 人需求是汽车需求增长的主体。其次,产品结构依然会以轿车为主。我国大部分汽车 生产企业生产的是低端汽车,面对市场规模的缩小,利润的迅速减少,厂家要找到新 的利润增长点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努力开发新技术、新车型打入市场。 而现在汽车产业的投资热虽然使汽车生产竞争加剧,但也为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契 机,只要可以有效地利用资金就可以迅速的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掌握在日后竞争中 所必需的新型技术及核心技术。从而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引领汽车发展趋势。第 2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1.3 1.3 论文的工作背景与内容安排 1.3.1 论文的背景 1.3.1 论文的背景 伴随着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地位也在慢慢地变化,如今汽车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 种符号、一种财富的象征和一种地位的体现,然而汽车作为一种道路交通方式的本质 却被人们忽略。概念车设计正是基于汽车本质的一种具有预见性的创新设计。在概念┊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车的设计中通过对人类日常生活方式、人类于道路交通中的使用方式、行为方式和生 活方式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分析, 设想解决未来道路交通方式中的人与物之间的不和谐 因素。当今科技强劲而高速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 多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在新车中应用。 1.3 1.3.2 课题的内容安排 第一章:介绍了汽车的发展过程与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内容安 排。 第二章:介绍了一些汽车上所使用的新技术及工作特点。 第三章:对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分析。 第四章:对本论文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 3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2 汽车部分新技术的介绍2.1 2.1 汽车新能源技术 2.1 汽车新型 新型燃料电池的探讨 2.1.1 汽车新型燃料电池的探讨┊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采用燃料电池作电源的电动汽车称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 FCEV 是一种地面车辆,仍然保留了车辆的行驶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 动系统等。FCEV 是以电力驱动为惟一的驱动模式,其电气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大大高 于内燃机汽车。 FCEV 类型: FCEV 按主要燃料种类可分为: ①以纯氢气为燃料的 FCEV; ②以甲醇改质后产生的氢气为燃料的 FCEV。 FCEV 按“多电源”的配置不同,可分为:①纯燃料电池 FCEV;②燃料电池与蓄 电池混合电源的 FCEV;③燃料电池与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电源的 FCEV。后 2 种 多电源的配置方式是 FCEV 的主要配置方式。辅助电源用于提供起动电流和回收制动 反馈的电能。FCEV 对燃料电池性能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a.燃料电池组(堆)的比能量不低于 150~200Wh/kg,比功率不低于 300~ 400W/kg。要求达到或超过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体(USABC)所提出的电池性能和使用寿 命的指标。 b.可以在-20℃的条件下起动和工作,有可靠的安全性和密封性,不会发生燃料 气体的结冰和燃料气体的泄漏。 c.各种结构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可靠性,可以在负荷变化情况下正常运转。并能 够耐受 FCEV 行驶时的振动和冲击。 d.FCEV 除排放达到零污染的要求外,动力性能要求基本达到或接近内燃机汽车 的动力性能的水平,性能稳定可靠。 e.各种辅助技术装备的外形尺寸和辅助技术装备的质量应尽可能地减小,以符 合 FCEV 的装车要求。 f.燃料充添方便、迅速,燃料电池能够方便地进行电极和催化剂的更换和修理。 g.所配置的辅助电源,应能满足提供起动电能和储存制动反馈电能的要求。第 4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燃料电池性能与普通蓄电池性能的区别: a.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但燃料电池在产生电能时,参 加反应的反应物质在经过反应后,不断地消耗且不再重复使用,因此,要求不断地输 入反应物质。燃料电池的技术性能确定后,只要源源不绝地供给燃料,就可以源源不 绝地产生电能,其放电特性是连续进行的,但是燃料电池是不可以充电的“电池”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b.普通蓄电池是一种能量储存装置,不产生电能。蓄电池的活性物质随蓄电池 的充电和放电反复进行可逆性化学变化,活性物质并不消耗,一般只需要适当地添加 一些电解液等。普通蓄电池的技术性能确定后,必须先充电,将电能储存到电池中, 才能在工作时输出电能,而且在电能消耗完后,必须在重复充电后才可能重复使用, 其放电特性是循环进行的。FCEV 的燃料(Fuel) 氢气 H2 是 FCEV 的惟一燃料,FCEV 采用的氢气一种是来自地面固定的制氢系统, 另一种是来自车载移动的制氢系统, 当前主要采用地面固定的制氢系统生产的氢气作 为 FCEV 的燃料。 工厂化氢气的制备方法有:①用裂解法从天然气或石油气中制取氢;②用水煤气 法从焦碳或白煤中制取氢;③用“改质法”从醇类或烃类中制取氢;④用电解法或太 阳能从水中制取氢;⑤从含氢的工业尾气中提取氢;⑥生物制氢等。直接使用氢燃料 可以使 FCEV 的辅助系统大大简化,效率提高。 氢气供应是一个严格的系统工程,在整个氢气供应系统中,都应该采取有效的安 全防范措施和救援设施。在 FCEV 上采用的氢气有:①压缩氢气;②液化氢气;③储 氢合金储存的氢气等。 1.压缩氢气 FCEV 采用的压缩氢气用纤维增强的高压密封容器储存,以保证氢气储存的安全 性。我国用普通钢材制造的罐体氢气压力约为 15MPa,氢气的质量仅占储存容器总质 量的 1%;在国外用特制高强度奥氏体钢材制造的罐体,氢气压力可达 25~35MPa, 氢气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2%~6%。目前大多数 FCEV 采用了压缩氢气。压缩氢气的容 器,要求强度高,结构复杂、体积大、质量重,安全性差,罐装时能耗大。轿车一般 将压缩氢气储存罐(图 4)装在底盘后部,客车一般将压缩氢气储存罐装在车身的顶 部。第 5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不同压力的氢气对储存罐的容积有不同的要求。 氢气的灌装需要复杂的灌装 设备,灌装时间也很长,还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在同类型的内燃机汽车灌装一箱汽 油时,不需要特殊设备,只需要几分钟。 2.液化氢气 液化氢气具有最高储存密度,但需要采用高压-超低温技术来保持氢气呈液态。┊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液态氢储存在特制的用碳纤维增强、双层金属或塑料内衬、耐爆破的储氢罐中,在罐 壁之间要抽成真空,以减少热传导,如果出现细微热量的热传导,也会使液态氢蒸发 而造成能量损失。高压储氢罐的结构复杂,管理和维护比较困难。 4.氢气燃料的特点: 优点 氢气是燃料电池最理想的燃料,纯度高,在 FCEV 上可以直接使用,用氢气为燃 料的燃料电池系统设备较简单,起动快、性能稳定,对负荷变化的响应快,排放为零 污染,相对成本较低。随着氢气储存装置的改进,氢气储存装置在 FCEV 上的布置问 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 按轿车或客车车型的不同,用高压气态氢气,一般一次充氢的行驶里程 200~ 250km。用液态氢一次充氢的行驶里程可达 400~500km。用储氢合金一次充氢的行驶 里程可达 400km 左右。 缺点 工厂化地面固定的制氢系统是一个庞大、 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建立大规模氢气 制造厂、灌装厂、运输系统、储存系统和添加网络,以及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等,建 立起来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较长的时间。车载移动的制氢系统 在 FCEV 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车载移动的制氢系统是用醇类或烃类经过改质来 取氢气。最常采用的是甲醇和汽油。其他种类的燃料 除常用的氢和甲醇等燃料外,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经过研究和试验, 证明甲烷、 乙烷、甲苯、丁烯、丁烷、液化气和煤油等碳氢化合物都可以经过改质来转换 H2 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但工艺有所不同。第 6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燃料电池汽车前景: 综上所述,使用生物能源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万物生长靠太 阳”,生物能源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只要太阳不灭,生物能源就将取之不尽。其 转化的过程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质, 生物能的使用过┊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程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一个物质的循环,理论上二氧化碳的净排放为零。生物 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和使用生物能源,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循 环经济的理念。因此,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发生物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能 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2.1 2.1.2 汽车太阳能新技术 产生背景及意义 汽车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等,它们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然而,石油这种 矿物燃料是不能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一天要用完。据科学家们预计,目前 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将于 2020 年左右被采尽。因此,汽车将会出现挨受“饥饿” 的危险,人类将面临着能源的挑战。 从另一方面来说,石油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制造塑料、合成 橡胶和合成纤维等。把石油作为燃料烧掉了,不但十分可惜,而且还污染了人类赖以 生存的环境。 工作原理: 太阳能一刻不停地发出大量的光和热,为人类送来光明和温暖,它也成了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聚宝盆。 将太阳光变成电能,是利用太阳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将光电池装在汽车上,用它 将太阳光不断地变成电能,使汽车开动起来。这种汽车就是新兴起的太阳能汽车。 在太阳能汽车上装有密密麻麻像蜂窝一样的装置,它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 电池依据所用半导体材料不同,通常分为硅电池、硫化镉电池、砷化镓电池等,其中 最常用的是硅太阳能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有圆形的、半圆形的和长方形的等几种。在电池上有像纸一样薄的 小硅片。在硅片的一面均匀地掺进一些硼,另一面掺入一些磷,并在硅片的两面装上 电极,它就能将光能变成电能。 通常,硅太阳能电池能把 10%~15%的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它既使用方便,经久第 7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耐用,又很干净,不污染环境,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电源。只是光电转换的比率小了一 些。近年来,美国已研制成光电转换率达 35%的高性能太阳能电池。澳大利亚用激光 技术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率达 24.2%,而且成本与柴油发电相当。这些都 为光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将光电池装在汽车上,用它将太阳光不断地变成电能作为驱动汽车运动的动力,┊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这种汽车就是新兴起的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的一般方法。在阳光下,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采集阳光,并产生人们通用的电流。这种能量被蓄电池储存并为以 后旅行提供动力。或者直接提供给发动机也可以边开边蓄电。能量通过发动机控制器 带动车轮运动,推动太阳能汽车前进。优势及前景: 太阳能电动车以光电代油,可节约有限的石油资源。白天,太阳电池把光能转换 为电能自动存储在动力电池中,在晚间还可以利用低谷电(220V)充电。 无污染,无噪音。因为不用燃油,太阳能电动车不会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没有内燃机,太阳能电动车在行驶时听不到燃油汽车内燃机的轰鸣声。 与燃油汽车的比较优势:实用型太阳能动力车除行驶速度远低于燃油汽车外,与 燃油汽车相比,还是有诸多优势的。首先,太阳能电动车耗能少,只需采用 3-4 平方 米的太阳电池组件便可使太阳能电动车行驶起来。 燃油汽车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要遵守 卡诺循环的规律来作功, 热效率比较低, 只有 1/3 左右的能量消耗在推动车辆前进上, 其余 2/3 左右的能量损失在发动机和驱动链上;而太阳能电动车的热量转换不受卡诺 循环规律的限制,90%的能量用于推动车辆前进。 其次,易于驾驶。无需电子点火,只需踩踏加速踏板便可启动,利用控制器使车 速变化。不需换挡、踩离合器,简化了驾驶的复杂性,避免了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事 故隐患。2.1 2.1.3 混合动力汽车 HEV(Hybrid-ElectrICVehicel)―――混合动力装置。混合动力就是指汽车使用 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优点在于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发电机带动,不 达到一定速度,发动机就不工作,因此,便能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动 力性好,排放量很低,而且电能的来源都是发动机,只需加油即可。第 8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 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性 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总成已从原来发动 机与电机离散结构向发动机电机和变速箱一体化结构发展, 即集成化混合动力总 成系统。 混合动力总成以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等三 种。┊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串联式动力:串联式动力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它们 之间用串联方式组成 SHEV 动力单元系统,发动机驱动发电 机发电, 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 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 小负荷时由电池驱动电动机驱动车轮,大负荷时由发动机带 动发电机发电驱动电动机。当车辆处于启动、加速、爬坡工况况时,发动机、电 动机组和电池组共同向电动机提供电能;当电动车处于低速、 滑行、怠速的工况时,则由电池组驱动电动机,当电池组缺电时则由发动机-发 电机组向电池组充电。串联式结构适用于城市内频繁起步和低速 运行工况,可以将发动机调整在最佳工况点附近稳定运转,通过调整电池和电动 机的输出来达到调整车速的目的。使发动机避免了怠速和低速 运转的工况,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减少了废气排放。但是它的缺点是能量 几经转换,机械效率较低。 并联式动力:并联式装置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汽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分属 两套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地向汽车传动系提供扭矩,在不同的路面上既可以共同驱动 又可以单独驱动。 当汽车加速爬坡时, 电动机和发动机能够同时向传动机构提供动力, 一旦汽车车速达到巡航速度,汽车将仅仅依靠发动机维持该速度。电动机既可以作电 动机又可以作发电机使用,又称为电动-发电机组。由于没有单独的发电机,发动机 可以直接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车轮,这种装置更接近传统的汽车驱动系统,机械效率损 耗与普通汽车差不多,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混联式动力:混联式装置包含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 发电机和电动机,根据助力装置不同,它又分为发动机为主和电机为主两种。以发动 机为主的形式中,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电机为辅助动力源;以电机为主的形式中, 发动机作为辅助动力源,电机为主动力源。该结构的优点是控制方便,缺点是结构比 较复杂。 新型混合动力车的前景:第 9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混合动力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现的现实性,节能、环保效果明显,采用混合动力汽 车是现阶段解决环保和能源问题最为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由于混合动力汽车是在 牺牲了部分环保利益的基础上,可以满足目前人们对汽车环保的基本要求,在结构上 两套系统电池/电机和内燃机同时安装于本来只装一套系统的汽车上,不仅加大了汽 车本身的重量,也提高了对整体工艺及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但是,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热销说明,混合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时代向氢燃料电 池汽车时代的过渡车型技术,虽然不是长远之计,但据估计,仍有 20 年以上的较长 市场周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内燃汽车生产能力,推动传统汽车工业的改造发展。总之,混合动力汽车介于传统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之间,是一种承 前启后的,在经济和技术方面都趋于成熟的电动汽车产品。第 10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2.2 2.2 汽车新安全技术 2.2 2.2.1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背景介绍: 有关汽车驾驶员的疲劳检测问题,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车速的提高,目前已成为 汽车安全研究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由于路况复杂,行车途中经常会出现急刹车、┊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减速等突发情况,如果不给后车发出明确信号,很容易发生“亲密接触”。主动防追尾 技术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最简单的防追尾技术就是当刹车、减 速度达到一定数值,汽车传感器就会发出信号,自动打开紧急闪灯,告知后车提前采 取措施,这种技术成本简单易于实现而且效果明显,但是追尾事故不仅仅是本车被追 尾,同样还会出现本车的主动追尾,而这一技术要实现起来就比较复杂了。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一段时间的驾车之后所产生的反应水平下降,导致不能正 常驾车行驶. 驾驶员产生疲劳后,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如视力下降, 致使注意力分散、视野逐渐变窄;思维能力下降,致使反应迟钝、判断迟缓、动作僵 硬、节律失调;自我控制能力减退,致使易于激动、心情急躁或开快车等。疲劳驾驶预 警系统就是指一旦驾驶者精神状态下滑或进入浅层睡眠,该系统会依据驾驶员精神状 态指数分别给出:语音提示,振动提醒,电脉冲警示,警告驾驶员已经进入疲劳状态,需要 休息,并同时自动记录相关数据,以便日后查阅,鉴定. 其作用就是监视并提醒司机自身 的疲劳状态,减少司机疲劳驾驶潜在危害。概述及简介: 许多国家都比较重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研究工作,早期的疲劳驾驶测评主要是 从医学角度出发,借助医疗器件进行的.其研究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研究疲 劳瞌睡产生的机理和其他各种诱发因素,寻找能够降低这种危险的方法;二是研制车 辆智能报警系统,防止驾驶员瞌睡状态下驾驶。疲劳程度测量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 进展,许多国家已开始了疲劳驾驶车载电子测量装置的开发研究工作,尤以美国的研究 发展较快。:(1)驾驶员打瞌睡侦探系统:采用多普勒雷达和复杂的信号处理方法,可获取驾驶 员烦躁不安的情绪活动、眨眼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疲劳数据,用以判断驾驶员是否打瞌第 11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睡或睡着. 该系统可制成体积较小的仪器,安装在驾驶室内驾驶员头顶上方,完全不影 响驾驶员正常的驾驶活动。(2) 方向盘监视装置: 一种监测方向盘非正常运动的传感器装置,适用于各种车辆. 方向盘正常运动时传感器装置不报警,若方向盘 4s 不运动,系统就会发出报警声直到┊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方向盘继续正常运动为止。装置被固定在车内录音机旁,方向盘下面的杆上装有一条 磁性带,用以监测方向盘的运动。使用该装置并不意味延长驾驶时间,而是要提醒驾驶 员驾车时不要打瞌睡。(3)路面警告系统: 一种设置在高速公路上用计算机控制的红外线监测装置,当行 驶车辆摆过道路中线或路肩时,向驾驶员发出警告.根据驾驶员对仪器屏幕上随机出现的光点的反映(光点出现时 (4) 反应时测试仪: 敲击键盘) 速度测试驾驶员的反应时,用以判断其疲劳程度.:使用时固定在驾驶员头部,将“清醒带”一端的插头插入车内 (5)电子“清醒带” 点烟器的插座,装在带子里的半导体温差电偶使平展在前额部位的铝片变凉,使驾驶员 睡意消除,精神振作. 据说戴上这种“清醒带”,可以 24 h 无睡意.“清醒带”使用电压 12~14 V ,电流 500 mA ,十分安全. 国内已开始生产和销售这种装置。国外成功开发 了一套驾驶员眼睛的追踪和定位系统,通过安置在车内的一个 CCD 摄像头监视驾驶员 的脸部,实现以下功能: ①用快速简单的算法确定驾驶员眼睛在脸部图像中的确切位 置和其他脸部特征; ②通过追踪多幅正面脸部特征图像来监控驾驶员是否疲劳。我国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比较成型的是通过传感器测量驾 驶员驾驶时方向盘、踏板等的运动参数来判别驾驶员的安全因素,发现方向盘的操纵 情况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有一定的联系,方向盘较长时间不动,说明驾驶员在打瞌睡。2.2 汽车防追尾系统 2.2.2 汽车防追尾系统 背景及应用: 繁忙的都市,拥堵的道路,追尾事故频发。毫不夸张地说,“追尾”是一种覆盖全 世界的流行性病毒,是有车一族的常见高发病。只要你在开车,这种病毒就在车流中第 12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与你如影随形,稍不留神就会中招。更糟糕的是,感染这种病毒的后果可大可小,轻 者损失钱财,重者车毁人亡。 自从汽车大量问世以来,人们就开始想尽办法遏制追尾。政府制定交通法规,厂 商投入大量研发资金, 车主给爱车贴上类似“别吻我, 我怕修”、 “离我远点”的标语…… 遗憾的是,“追尾”病毒仍在车辆行驶的道路上潜伏,而且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堵塞的罪┊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魁祸首。 简介: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难题正在慢慢得到破解。日前,在一个主题为“直 达2030”的活动中,通用汽车为车主们描绘了未来城市交通的美好远景:车辆尾 气排放、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都将成为过去时。,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精确定位车辆所处方 1.追尾预警系统――V2V(车对车) 位,并通过无线网络把所得信息传送到距离300米以内的车辆上。当有车辆相隔距 离超出安全范围时,系统会发出警报以避免车祸发生。另外,V2V 系统还增加了防 止后方追撞的警告系统,除了加强尾灯的警示功能之外,也会由警铃或是坐椅震动方 式,在第一时间提醒驾驶人注意。2.红外线控制车速作用,其作用是可以实现自动维持车间距和弯道自动减速。这 套智能巡航系统可以通过导航仪判断车辆前方弯道大小, 让车辆在进入弯道前自动减 速,而驶出弯道后自动加速,恢复预先设定的车速,车速通过控制刹车辅助器的压力 以及发动机转速来调整。而在自动维持车距方面,采用红外线激光器,可测距离为 120 米。当探测到前车间距太小时,会给油门踏板以发力,控制车辆减速,同时通过 警告和屏幕提醒驾驶员注意。 虽然国内车主开上配备V2V的汽车尚需再候些时日, 但显然并不只是通用汽车在为预防“追尾”作努力。事实上,配备防追尾安全技术的各 种汽车已在大道上行驶。3.工程师们对多种刹车警告灯形式进行了测试,其中以闪光警告灯最为有效。当 汽车驾驶者遇到危险情况并采取紧急刹车时, 这种闪光刹车灯会以最快的速度迅速亮 起 4 次,从而有效地提醒后车驾驶者避免追尾,并且这种闪烁的光线不会影响到其他 驾驶者的正常行驶。第 13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4.自动避撞系统通过雷达等探测装置随时监测路面状况,在汽车运行中探测汽车 运动方向上的障碍物。可以根据与周围车辆距离的远近而自行调整车速,使车辆间保 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减小发生碰撞的可能。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 碰撞事故在所难免时, 它可以发出警报并自行采取刹车等措施,而无需驾驶员的操作,从而大大减轻碰撞的┊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程度,甚至完全避免事故,为乘客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此外,通过闪光刹车灯技术提供的红色闪动报警信号代替原有的常规刹车灯,当 汽车驾驶者遇到危险情况做出紧急刹车时, 后车驾驶者的反应时间可比原来减少 0. 2 秒。举个例子,当汽车以每小时 80 公里的速度进行紧急刹车时,其制动距离将缩短 4.4 米左右,而当汽车以每小时 100 公里的速度进行紧急刹车,其制动距离则将至 少缩短 5.5 米。显然,闪光刹车灯技术能够直接并有效地防止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第 14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2.3 使汽车驾驶更舒适便捷的新技术 2.3.1 2.3.1 自动泊车系统 作用及应用前景: 科技是用来造福人类的,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车辆的自动泊车系 统对于新手而言绝对是个好东西。对于许多新手而言,停车入位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大城市停车空间有限,将汽车驶入狭小的空间已成为一项必备技能。 很少有不费一 番周折就停好车的情况,停车可能导致交通阻塞、神经疲惫和保险杠被撞弯。 幸运 的是,技术的发展为之提供了解决之道,这就是自动泊车功能。设想一下,当找到了 一个理想的停车地点只需轻轻启动按钮、坐定、放松,其他一切即可自动完成。 自 动泊车技术同样适用于主动避撞系统,并最终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 汽车制造商之所以开发能够自动泊车的汽车,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消费者的需求。 顺列式驻车通常是驾驶员考试中最令人担心的一项, 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某些地点 碰到这样的事情。 大城市的车主可能每天都必须面对这种情况。 如果有一种车能消 除这些麻烦,这种汽车肯定会很受欢迎。 简介: 自动泊车技术大部分用于顺列式驻车情况。顺列式驻车要求汽车沿路边平行停 放,与其他停好的汽车排成一条直线。 大多数汽车用户需要比车身长出约 1.8 米的 停车位,才能顺利完成顺列式驻车,尽管有些熟练驾驶员只需要更少的空间。如果是 人工顺列式驻车,驾驶员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将汽车开到停车位的前面, 停在前面一辆车的旁边、向路边转动车轮,以大约 45°将车向后切入停车位、当汽车 前轮与前车的后轮平行时,驾驶员拨直前轮,然后继续倒车、当通过后视境确保与后 面车辆保持一定距离后,驾驶员从路边向外打车轮,将汽车前端回转到停车位中、最 后,驾驶员在停车位前后移动汽车,直到汽车距离路边约 0.3 米为止。常见的自动泊车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车辆的四距离传感器的, 低速开过有空缺 车位的一排停车位,传感器扫描到有空缺的车位足够可以放下这辆车的话,人工就可 以启动自动泊车程序。 将回波的距离数据发送给中央计算并由并中央计算机控制车辆 的转向机构,但是仍然需要人工来控制油门,因此并不是全自动的,但这种设备的确 使顺列式驻车更加容易, 仍然驾驶员尽管必须踩着制动踏板控制车速(汽车的怠速足 以将车驶入停车位,无需踩加速踏板),有些车辆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全自动的自动泊第 15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车,但是只限于横列和纵列的标准车位,这些车辆可以由人下车来操作,按动按钮车 辆就可以实现完全自动的泊车入位。 汽车移动到前车旁边时, 系统会给驾驶员一个信号, 告诉他应该停车的时间。 然后,驾驶员换倒挡,稍稍松开刹车,开始倒车。 计算机通过动力转向系统转动车 轮,将汽车完全倒入停车位。 当汽车向后倒得足够远时,系统会给驾驶员另一个信┊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号,告诉他应该停车并换为前进挡。 汽车向前移动,将车轮调整到位。 最后,系统 再给驾驶员一个信号,告诉他车子已停好。 有些手动档的自动泊车还需要控制油门 和离合器的配合,因此现有的自动泊车技术还属于半自动状况。 现有的自动泊车汽车并不是全自动的, 但这种车的确使顺列式驻车更加容易。 驾 驶员仍然必须踩着制动踏板控制车速。然后,车上的计算机系统将接管方向盘。 仪表板上安装了计算机屏幕,它会提示驾驶员执行下面的操作:诸如何时停车、 何时换倒挡以及何时慢放刹车将车移入停车位。 不同的自动泊车系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汽车周围的物体。 有些在汽车前后 保险杠四周装上了感应器,它们既可以充当发送器,也可以充当接收器。 这些感应 器会发送信号,当信号碰到车身周边的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 然后,车上的计算机 会利用其接收信号所需的时间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其他一些系统则使用安装在保 险杠上的摄像头或雷达来检测障碍物。 但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汽车会检测到已停 好的车辆、停车位的大小以及与路边的距离,然后将车子驶入停车位。 有些汽车已经配备了半自动巡航控制系统,称为适应性巡航控制。 与常规巡航 控制一样,使用这套系统,驾驶员可以设定速度。 不过,这套系统利用激光来检测 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如果离前方车辆太近,它会自动减速。 另一项正在开发的技术是使用无线技术将车辆连接起来。 如果一辆汽车检测到 弯路路面较滑,那么后面的汽车便会收到相关信息,并减速前进。 牵引控制系统也 正在研发之中。 另外,这套系统还通过跟踪其他车辆的速度来检测交通状况,并给 出行驶路线建议。第 16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2.3.2 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前景及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用上智 能型无人驾驶汽车。那是一种将探测、识别、判断、决策、优化、优选、执行、反馈、 纠控功能融为一体,会学习、会总结、会提高技能,集微电脑、微电机、绿色环保动┊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力系统、新型结构材料等顶尖科技成果为一体的智慧型汽车。需要指出的是,研发无 人驾驶汽车并非要完全替代驾驶员,只是在需要替代的领域和场合作替代。无人驾驶 汽车尤其适合从事旅游、应急救援、长途高速客货运输、军事用途,以发挥可靠、安 全、便利及高效的性能优势,减少事故,弥补有人驾驶汽车的不足。无人驾驶汽车在 交通领域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车辆的控制方式,可大大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和安全性。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无人驾驶车辆技术将会不断发展, 其功能也将更完善, 学科内容将会更丰富,前景更美好。概述及介绍:无人驾驶汽车三大要素:运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 它包含了自动驾驶仪、计算机体系结构、视觉及传感系统、定位定向系统、路径规划 及运动控制系统,还有无线电通信、车体结构及供配电系统。 无人驾驶汽车,实际上是在普通汽车上加装有关智能控制系统,使其具有自主行 驶能力。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系统、自动驾驶 仪系统和主控计算机系统。 传感器系统包括全局定位传感器,局部导航传感器和本体传感器。全局定位传感 器主要用于确定无人驾驶汽车在大范围内在数字地图中的位置, 包括 GPS 定位系统和 磁罗盘等传感器。 局部导航传感器主要用于确定车相对于局部环境内的参照物的位置 关系,主要是视觉传感器,这是无人驾驶汽车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相当于人类驾驶员 的眼睛。车体传感器主要用于确定无人驾驶汽车的内部状态,包括发动机转速、前轮 摆角、各执行机构的状态等等。 自动驾驶仪系统主要包括各种执行机构的计算机化控制。包括对离合器、刹车、 油门、档位操纵杆、方向盘以及点火开关等的控制。它主要完成把由人工驾驶的各个 部分转由计算机控制。 主控计算机相当于人类驾驶员的大脑。将传感器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经处理后转 化成车辆驾驶的具体动作和控制。这其中可分为全局规划、局部导航、伺服控制三个第 17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层次。 车上装有超声波测距仪、电视摄像机、光电码盘和方位陀螺构成的传感器系统, 提供各种数据和动态信息。由车载计算机完成传感器信息处理,进行路径规划,导航 及运动控制。遥控通信采用无线电载波通信方式,工作时,车前方的环境电视图像和 小车运动状态通过通信系统实时传送到指挥操作室。┊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由计算机及其配套的检测传感器和液压控制系统组成的汽车计算机自动驾驶系 统,被集成安装在一辆国产中型面包车上,使该车既保持了原有的人工驾驶性能,又 能够用计算机控制进行自动驾驶行车。两种驾驶工作方式可以互相切换。 计算机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是一个多参数、多回路的复杂系统,按其功能划分为三 个层次:内层是操作机构的多通道液压伺服控制回路,包括刹车、油门、离合器、换 档和方向盘五个控制回路; 中层以驾驶计算机为中心组成线速度和角速度反馈控制回 路;外层由主控计算机及位置传感器组成路径控制回路,根据现有的车体运动参数和 外部传感器的配置,实现了人工键盘驾驶、遥控驾驶、示教再现驾驶和预编程序控制 驾驶四种工作方式。第 18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2.4 其他汽车新技术2.4.1 汽车新型材料 汽车新材料的前景: 汽车工业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材料科学于一体, 材料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汽┊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车工业的发展。作为汽车工业发展基础条件之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保证我国汽 车工业跟踪和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前提。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对新材料的开发和研究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部汽车的成功制造必然是多种材料的综合利用以及先进制造工艺的有效采用。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于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先进的制造 技术使各种特殊材料和新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汽车工业成为可能。聚碳酸酯车窗: 应用聚碳酸酯的汽车质量更轻。 高科技热塑性塑料所具有的巨大的空间设计是其 成为车窗材料的决定性因素。聚碳酸酯制成的后挡风车窗可以延伸至车顶。这种材料 几乎可以弯曲成直角,而普通玻璃材质绝不可能做到。 车顶模件包含由两块长面板 组成,中间由一个狭长条组件分割开来。这两块面板的边缘平稳、光滑地镶嵌于后挡 风玻璃内。此种风格元素彰显了本款车型的运动特性,而该设计效果是玻璃材质绝对 不可能达到的。使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透明面板,要比同类的玻璃面板轻 50%。这 种车窗材料比一般类型的玻璃更能吸收太阳光热量,同时,具有与普通玻璃同等级的 光透射度。此外,比普通玻璃更优的是,它可有效保护紫外线辐射。自愈双组份聚氨酯面漆: 这种涂层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极强的抗刮擦性能和自愈性能。 细微的划痕在阳光照 射下会轻易“融化” ,因此涂层可以长时间保持其崭新面貌。抗刮擦性能与自愈性能 看似一对矛盾,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两种性能的组合能够通过改变涂层的分子网络 得以实现。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分子网络的密度来提升聚氨酯涂层的抗刮擦性 能,但是须确保涂层在加工工艺过程中不会变脆,且分子网络连接点之间的区域必须 具有弹性。它与相应的多元醇(该聚氨酯涂层的第二大基本原材料)结合,形成一种拥 有弹性网络链的紧密网络。由此所生成的聚氨酯透明涂层不仅具备抗刮擦和自愈性第 19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能,而且还具有较强的耐化学性。此外,该涂料由大量聚合物与极少量的有机溶剂配 方制成,也是比较环保的。聚氨酯柔适涂层: 柔适涂层是新一代高级涂层材料,可以使“冰冷”的塑料表面拥有柔软的舒适的┊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触感。全新的原材料所采用的喷涂工艺,使柔适涂层比先前的系统拥有更长的使用寿 命和更出色的抗老化性能。即便是浅色的表面在热效应下也很少变黄。这种材料表面 没有光泽, 所以司机不会受到光线反射的干扰。 另一个优势在于这些涂层为水性材料, 因此特别环保。聚氨酯原材料不含任何增塑剂,因此其排放和空气污染指数降到了最 低。纳米材料: 纳米科技是 21 世纪科技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和电子学。它不仅包含以观测、分析和研究为主 线的基础学科,还有以纳米工程与加工学为主线的技术科学,所以纳米科学与技术也 是一个融前沿科学和高技术于一体的完整体系。 纳米技术将在汽车上的结构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纳米陶瓷 材料的耐磨性和质量减小、稳定性增强。纳米陶瓷轴已经应用在奔弛等高级矫车上, 使机械转速加快、质量减小、稳定性增强、使用寿命延长。 纳米汽油是一种利用现代最新纳米技术开发的汽油微乳化剂, 纳米汽油可以降低 油耗 10%-20%,可降低废气中有害气体含量 50%-80%。 纳米润滑剂是采用纳米技术改善润滑油分子结构的石油产品, 它不对任何润滑油 添加剂、稳定剂、处理剂、发动机增润剂或减磨剂等产生不良作用,只是在零件金属 表面自动形成纯烃类单个原子厚度的一层薄膜。 纳米增强增韧塑料可以代替金属材料,由于它们比重小重量轻,因此广泛用于汽 车上可以大幅度减轻汽车重量,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可以用于汽车上的保险杠、座 椅、翼子板、顶蓬盖、车门、发动机盖、行李舱盖以及变速器箱体、齿轮传动装置等 一些重要部件。抗紫外线老化塑料能够吸收和反射紫外线,比普通塑料的抗紫外线能 力提高 20 倍以上,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第 20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2.4.2 2.4.2 汽车降噪新技术 前景及需求: 车内噪声水平是体现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满足客户的需 求,提高汽车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将车内噪声的控制作┊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新型降噪材料的出现以及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为车内噪声控制 技术提供了新方法。 一、车内噪声产生的机理和控制 车内噪声产生的主要振动源和声源有: (1)发动机燃烧和惯性力引起的振动,通过发动机悬置和副车架传到车身上, 引起车身结构的振动,并进一步向车内辐射中频噪声,伴随发动机运行产生的排气、 进气、风扇、结构噪声等则由空气通过车身的孔、洞、缝隙传至车内或通过车身板壁 透声至车内。 (2)传动系由于质量不平衡及齿轮啮合产生的振动,传到车身引起车身振动进 而辐射中频噪声至车内;运转发出的噪声则由空气传播至车内。 (3)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紊流造成车身高频振动,并在车内产生高频噪声; 由后视镜、雨刮、车顶行李架产生的高频空气噪声则由空气传至车内。 (4)悬架系统由路面不平激起振动,这种振动通过悬架与车身的支点传到车身 引起车身振动,进一步造成车内低频噪声;作为悬架系统组成部分的减振器、轮胎等 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则通过车身的缝隙,由空气传至车内。二、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在振动控制中,降低低频噪声和低频振动一直是一项困难的工程。一般吸声材料 的低频吸声系数很小,共振型低频吸声结构要占很大的空间,并且吸声频带非常窄, 构件的低频吸声量很小。 有源噪声控制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噪声控制 方法。与传统的降噪技术相比,优势在于对低频噪声控制效果好以及对原系统的附加 质量小,因此近年来有源噪声控制在降低低频噪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有源噪声 控制是在指定区域人为地、有目的地产生一个次级声信号去控制初级声信号,以达到 降噪目的的技术方法。根据两列声波相消性干涉或声辐射抑制的原理,通过次级声源 产生与初级声源的声波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声波辐射,使二者相互抵消,从而达到第 21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降噪的目的。 三、压电智能材料的应用 压电材料具有质量小、频响宽,安装与控制方便,不必破坏原有结构,既能用作 传感器,又能作为驱动器,越来越多地用于解决薄板结构振动与噪声的控制问题。 利用压电智能材料降低车内噪声是通过对车身振动的主动控制来实现的。 其基本┊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原理是把分别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的压电元件粘贴或嵌入车身结构(如板、壳、梁) 中, 传感器感受车身结构振动, 产生相应的控制算法进行处理后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再经功率放大后,经驱动器使车身结构产生应变以改变结构的动态阻尼,实 现对振动的主动控制,从而抑制和衰减结构对车内辐射的噪声。 常用的压电材料有 石英体、压电陶瓷、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压电复合材料。 四、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是指材料能够记住它在高温状态下的形状, 即处于 低温下的形状记忆合金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后,如果将其加热超过材料的相变点, 会恢复到原来高温状态下的形状。此外形状记忆合金还具有超弹性性能,它的应力与 应变之间呈现出迟滞循环效应,其弹性和超弹性变型量可分别达到 2%和 8%。常用的 形状记忆金有镍钛合金。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独特性能,可以设计出形状记忆合金减振垫片,用在变速器 齿轮等传动系零部件中。当汽车运行时,传动系零部件温度逐渐升高,由于各零部件 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传动系的工作状况逐渐变差,导致振动和噪声增大。形状记忆 合金减振垫片的弹性恢复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能够增加传动系零部件热膨胀后的 坚固力,从而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和减振目的。随着科学等技术的发展,车内噪声控制技术将发生历史性变革。有源噪声控制技 术应用于车内低频噪声控制将成为研究热点。研制和选用体积小、重量轻、吸声、隔 声效果好的复合声学材料来降低车内噪声将会得到高度重视。2.5 本章小结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当前比较新颖以及未来运用前景比较广的部分汽车技术。 该章 节把这些新技术分类为能源方面,安全方面,便捷便利方面,及其他。并分别对其原 理及应用前景作了概述。第 22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3 汽车新技术发展趋势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革了世界经济、文化……渗透到了人类生产、 生活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汽车――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 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发明之一;汽车――新世纪的宠儿。 汽车,这个由几万个零部件组合的行走机器,正如陶器、石器、青铜器、蒸气机┊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个时代一样,它所迸发出的文化意念,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21 世纪,汽车的发展趋势又将怎样呢? 未来的汽车将具有以下七大特点:安全、价廉、环保、实用、高效、省时以及提 供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这就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围绕低价位、实用性、设计和技术进 行创新。由于汽车工程设计今日已经成为一项团体体育项目,因而设计师们单枪匹马 地在车间里靠敲敲打打制造汽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当今,在这个网络驱动的日子 里,数字化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整合,将汽车的设计、工程、采购 和制造业务集成起来,这使我们能够缩短汽车的开发时间,并以更快的速度将新款汽 车推向市场。 在汽车设计方面:由于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工具,从而能在更短的时间开发出 更多的款式、车型。 由于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学模型,从而能实现验证模拟设计,并确认汽车空气动力 学、耐冲撞性能、可制造性,从而缩短开发时间。 同时, 由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主导汽车设计的潮流, 从而将诞生出新的汽车种类, 进而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需求。这些新产品将在不同程度上组合轿车、旅行车、皮 卡车、越野车的特点。同时,也将促成汽车市场进一步分化。 在汽车动力方面:专家预测,在今后 10 年中,内燃机将继续担当汽车动力的主 要来源。 但是, 汽车动力系统将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多地采用稀燃汽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技术,优化的燃油发动机组合,以及更好地催化技术。 汽车动力系统的配置将有改变。电动和燃油混合动力型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多 种动力技术将日趋普及。 这些尖端技术可望在将来减少或消除汽车尾气排放及其对环 境的污染。 总之,汽车的发展趋势,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小,燃油经济性越来越好,安全性 越来越高。 在汽车材料方面:为了有助于减轻车身的重量,21 世纪的汽车将越来越广泛地第 23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应用轻质材料:铝材、镁材、超轻钢材、轻质聚合物、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这些新的合金、新的复合材料、以及新的加工技术,将使这些新的汽车产品成本 越来越低,并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并赋予设计师更大的设计灵活性。 在汽车舒适方面:考虑到 21 世纪人们驾车的时间越来越长,因而对轿车舒适性、 方便性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因而未来的汽车将在不增加外部尺寸的前提下,车身内┊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部的空间将越来越大。轿车的视野将更好、出入轿车将更方便。汽车制造厂家将针对 不断变化的市场品味,以更快的速度将反映消费者需求的概念车投入批量生产。 生活方式将继续主导汽车设计的潮流。消费者总在希望厂家推出更多的款式、更 好的行驶性能及更强的实用性。为此厂家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 加强轿车功能、满足旅行需求、重新配置行李空间等。 此外,未来的汽车,机械系统将大量地被电子系统所取代。这将大大提高轿车的 驾驶性能及行驶的安全性。其特色功能如:语言识别、无钥匙点火等。 可以说,21 世纪汽车一个突出特点是:车内将配置更多的电子器件、计算机功 能并接入因特网。车上配有:交通信息功能、路线规划与导航设备、高级导航设备、 车载娱乐信息设备等。 所以, 汽车将变为可与消费者家庭、 办公单位交换信息的信息、 通信、娱乐中心。 汽车安全方面:为了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汽车制造厂家将在车上设置新一 代的安全带、能量吸收结构、前端和侧面安全气囊、触发气囊的智能传感器、发生紧 急情况的求救信号等。 但是,保证安全的下一个目标是:避免碰撞。为此,车上装有帮助驾驶员避免撞 车的警告系统,将集成雷达、视野、全球定位卫星、地图成像和评估汽车前方道路上 的危险状态。据悉,避免碰撞技术,将在不远的将来装备轿车之中。第 24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4 总结与展望4.1 论文的主要目的 该论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的一部分前沿汽车技术的简单原理及其发展,应用前景。 让他人简单的了解了汽车的技术更新及发展趋势。 使人们体会到汽车新型技术对汽车┊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发展的推动以及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同时人们的需求也促进 这科技的进步。所以,科技和人类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4.2 对新汽车技术的展望 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的普遍使用,将改变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一整套新 的经济、文化、生活体系,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汽 车新技术也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行为甚至一些观念。汽车发展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已成为了全球性问题,根据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技术是产生某些全球性问题的前提 和原因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依靠科技的发展。因而,我国在汽车工业 的发展道路上,不可盲目过快的发展,要及时、充分的意识到汽车社会发展的巨大成 本和代价,要在政策制度和规划上努力克服和减少汽车带来的负面效应,应建立一种 资源约束型、适度的汽车消费模式,坚持可持续行发展。未来的新技术应该以上述问 题为出发点。第 25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周云山,钟勇.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松本廉平. 汽车环保新技术[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 宋卫东. 汽车元素:汽车技术的今天与明天[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4] 康龙云. 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 陈清泉 孙逢春 祝嘉光.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铁柱. 汽车安全节能与环保[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7] 葛如海、刘志强、陈晓东. 汽车安全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 邵毅明.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9] 边耀璋. 汽车新能源技术[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0] 史文库. 现代汽车新技术[M].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11] 王宏雁,陈君毅. 汽车车身轻量化结构与轻质材料[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2] 崔心存. 车用替代燃料与生物质能[M].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13] 吴涛、刘朝宗. 最新汽车涂装技术[M].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4] 德 乌.谢费尔特. 未来的汽车技术[M].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15] 肖永清、杨忠敏编著. 汽车的发展与未来[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第 26 页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致谢历时半载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汽车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终于完成了,这意┊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论文设计、写作的整个期间,我经历了彷徨、聒噪、激动 和喜悦, 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 现在, 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 复杂的心情也慢慢消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留恋。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体会到了通 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喜悦心情。 汽车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知识,论文能够顺利完成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 上。当然,由于个本水平有限,我的论文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包含。第 27 页 汽车论文―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施工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