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四中中学九十六班汪武元的初中升高中考试科目学习资料和高中学习资料

梅诗曙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纤维专业毕业,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梅诗曙,1964年9月出生于关庙镇龙泉梅庙村。1980年7月从关庙镇中学重点班考入应山一中,一中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育人环境,使他在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受益匪浅。1983年毕业后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纤维专业,由于在校成绩优导、表现突出,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大学毕业
梅诗曙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纤维专业毕业,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信息化 办公室主任。
梅诗曙,1964年9月出生于关庙镇龙泉梅庙村。
1980年7月从关庙镇中学重点班考入应山一中,一中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育人环境,使他在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受益匪浅。1983年毕业后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纤维专业,由于在校成绩优导、表现突出,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职,1990年被评为北京化工集团公司先进性产者。
1992年7月,调入北京市朝阳区委办公室工作,先后在信息科担任副科长、科长,负责编辑《朝阳信息》,并专职向北京市委上报信息。此项工作在北京市18市区县中年年名列前茅,1992年至1996年连续五年被北京市委办公厅评为北京市党委系统优秀信息员,因政绩突出,1998年被提拔为区委办公室副主任,主管信息、文秘、机要工作,兼任区委常委会秘书。其间,起草了朝阳区党代会、区委会等工作报告及区委书记大量讲话稿。曾连续三年公务员考核获“优秀”,1999年被北京市秘书协会评为“北京市优秀文秘工作者”。月,作为优秀副处级干部参加北京大学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生班学习。
朝阳区作为北京最大、最具现代化水准的新城区,并且是主办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及大多数比赛场馆、运动村所在地,中央和北京市委要求朝阳区委率先实现政务电子信息化。2001年3月,受组织委托,负责组建朝阳区政府信息化办公室
,任信息公办室主任,现已完成《数字朝阳2001――2005年规划》,制定了通过光纤实现区政府与全区175个处级单位高速宽带互联的“朝阳政务专网”实施方案
,积极推行网上审批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时代的要求和先天的禀性决定了他不断追求一流工作目标的事业心,他有信心在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新成绩,以此报答家乡、报效祖国。
张兴坤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部队转业,现任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副镇长兼人武 部部长、康利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
张兴坤,1951年2月出生于长岭镇云台观村。1958年就读于联盟大队小学,
1964年考入应山县一中读初中,本应继续高中,因“文化大革命”,响应毛主席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于1968年回乡务农,曾在生产队当记工员,参加云台公社“清理阶级队伍”工作队兼任秘书。1969年冬,响应祖国召唤,应征入伍,先后在总后勤部59911部队和59167部队当战士、通讯员、班长,1974年6月任助理员,1984年任正营职股长。197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至1988年在人民共大学党政干部管理系学习获大专文凭
。1987年从部队转业到北京市门头沟区计划委员会担任能源科长。1988年任门头沟区潭柘寺乡建筑工程副总经理。1990年2月任永定镇党委委员、人民武装部部长兼党委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镇党校副校长。1998年当选永定镇副镇长
,仍兼任人民武装部部长,分管经济工作和人民武装工作。在任人民武装部部长期间,因工作出色,荣立三等功1次。同时兼任北京康利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为搞活永定镇的经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爱好书法和写作,其作品先后在门头沟区和北京市获奖。何传祥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何传祥,日出生于马坪镇新河青龙村。1969年在本村读小学,1974年就读新河口中学,1979年毕业于马坪高中。1980年11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某部服役,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大学本科学历。1986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先后任干事、秘书。周新凤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党总支书记。
周新凤,女,长岭镇周家大湾人,大专学历。1971年至1988年,在湖北省孝
感地委办公室工作;1989年至1995年,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机关党委工作;1996
年调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工作,任专职党总支书记。
汪光友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上校军衔。部队转业,现任北京市门头沟区交通局副局长。
汪光友,日出生于长岭镇郭庙村。1961年至1968年先后就读于联合小学,云台中学,1969年11月应征入伍,在北京总后59911部队服役。1976年提干,1978年任中队长(正连职),1982年任技术股长(副营职),检修所长(正营职),1988年任助理工程师(副团职),1993年至1995年任油库协调办主任(正团职),上校军衔。1997年转业留北京工作,任门头沟区交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严冰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武警北京总队二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现任中国银行总行行长办公室党办秘书处副处长。
严冰,1962年10月出生于应山办事处,1979年毕业于应山一中,1980年应征入伍,在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二团服役,1983年该团改为武警北京总队二支队,先后任文书、班长、排长、干事、指导员、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1988年毕业于武警专课学校。1997年退役,转业到中国银行总行工作,现任中国银行总行行长办公室党办秘书处副处长。殷D殷D
河北地质学院毕业,中共党员,现任国土资源部正处级调研员。
殷D,日出生于十里办事处马家湾村二组,由于在凌晨出生,父母给他取名“小清”,1982年高考报名时私自作主改名“殷D”,以致于现在回家
,乡邻们仍亲切地叫他乳名。
他兄弟姐妹七人,排行第三,和其他农村家庭一样,家里的生活,全部依赖父母的劳作和土地产出,其他没有任何来源。虽然家境贫困,但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他享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1977年在大队上完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后转到同兴中学上完初中,1979年考入宝林中学读高中。1982年参加高考,以428分的成绩被河北地质学院录取。1985年在河北地质学院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习成绩在全班总是名列前茅.。1986年从河北地质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地质矿产部计划司工作,1998年机构改革时,到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工作。其中,1987年8月到1988年7月参加中央讲师团在湖南道县师范学校教书。1994年初任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副处长,后升任正处级调研员。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坚持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以最高的标准、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要求自己有始有终。谢鹏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
研究所学术部主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谢鹏程,1962年11月出生于杨寨镇郭店村谢家河,1969年至1980年先后就读
于方店小学、广水一小、杨寨中学、城关高中,1981年考入武汉大学,1985年毕
业后直接考入北京大学,1987年毕业于研究生班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7年至1993年,在烟台大学法律系教书,并担任烟台市黄海律师事务所兼职律
师。1993年至199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7月至今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工作。
先后发表《马克思主义法的概念的形成及理论贡献》、《论当代中国的法律
权威》、《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等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基
本法律价植》、《公民的基本权利》,译著《人权是什么?》、《宪政与民主》 等。
胡柏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院财务管理系毕业,金融学研究生,会计师,现任国家审 计署科学工程审计局办公室主任。
胡柏林,日出生于武胜关镇乐山村小陈家湾。1985年从大悟县一
中考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系,1989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在中国航
空信息中心(原航空航天工业部628所)财务处,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在此期间,
曾担任该中心连云港建设项目会计兼工地代表,以及由马真副部长(原航空航天
工业部副部长)带队的国务院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办公室驻西安工作组联络员。
199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级职称考试,取得会会计师资格,并被该
中心聘为会计师。1994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第一批国家公务员考试,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录用,分配到国家审计署驻水利部审计局,在审计局一
处从事全国水利系统审计工作的管理与指导。1996年被派往澳大利亚学习考察该
国审计工作。1998年又被水利部作为“国际人才工程”项目人选选派到非洲喀麦
隆挂职锻炼,任中国水利水电对外公司喀麦隆经理部经理秘书。年底回国后,调
回审计署,任审计署科学工程审计局办公室主任。当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生院,学习了金融学研究生课程。2000年,作为审计署审计骨干参加了审计审计
署赴美国学习培训班。先后在《中国水利政策研究》杂志上发表了《用系统工程
方法构筑西北水利发展之路》,在《中国审计》杂志上发表了《高校审计的实践
与探索》,在《知识经济研究论文》一书中发表了《知识经济对会计基础的影响 和对策》等论文。
日出生于广水办事处车站街。1981年沙市园林学校毕业。先后在广水触媒厂、三潭风景管理处、广水市驻京办事处、广水市公安局工作。1996年赴美自费留学。2000年创办A?P?LTRANSPORT
INC公司,2001年迁居加拿大多伦多,创办PAN MAPLE INC公司
胡道顺,日生,广水办事处车站街人。1981年,沙市园林学校毕业后,曾在广水触媒厂、广水市三潭风景区管理处、广水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广水市公安局工作。1989年,通过自学取得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文凭。其妻潘忠霞,日生,太平乡人,1985年毕业于汉川师范学校,曾在广水市幼儿园工作。
1995年6月,胡道顺申请到美国印弟安纳大学自费留学,经过了一年多的艰苦奔波,日终于成行。这一天,首都北京,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胡道顺乘坐的美国西北航空公司飞机从首都机场腾空而起,在太平洋上空,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又慢慢地融化到蓝天白云之中,20个小时之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几经周折,他到达了印第安纳大学。
由于未能申请到奖学金,到美后的第一个星期,他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求学之旅。从餐馆洗碗工到酒楼侍应生,尽管收入微薄,他总是怀着这样一个信念:“希望就在前面”。1999年胡道顺从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毕业,获英美文学学士学位,不久找到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妻子也从广水到美国团聚了。每天下班后,他可以躺在自家庭院的草坪上看日落的余晖,在草地上打滚。渐渐地,他感觉到这不是以前生活的重复吗?于是他决定干点自己的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司里来自香港的移民Kevin提议他们一起创办集装箱运输公司,他有一笔可应付购买电脑及办公设备的款项,再向银行借贷,一人负责客户联系,营销推广,一人负责管理工人,调度运输,利润及股权平分。这机会对于那时囊中羞涩的胡道顺,不啻是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机会,他们拍板合作创业了。
2000年开始时,就两人,无庆祝仪式,也无嘉宾道贺,就连公司的牌匾都是他们自己手写,然后润饰粘钉到大街上,有限的流动资金几乎只够办公设施及必要的原料购置。没工人,自己来,缺技术,向行家请教学习,开业不到三个月,他们两个都面黄肌瘦,眼圈发黑。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工作超过12个小时,更无星期日,饿了啃面包,渴了喝自来水,繁忙时他们将两家人都动员起来,整天泡在公司。他们从第一个客户入手,保证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便宜的价格,最准确的货期,在同行业中创造了最好的口碑及信誉。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不断增聘工人,他们成功地发展了包括不少知名企业在内的固定客户,争取了不少长期合作的协议合同,营业额及利润增长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01年7月,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胡道顺全家移居加拿大。他要走了,他无法与他的朋友们一一道别,他不是不愿这么做,而是时间紧迫,更因他不忍回首,他害怕一不小心,泪水就会洒满衣襟。他走了,他的肩上不再是空空行囊,他的行囊中装满了他艰辛奋斗的结晶,更装满了朋友们赠予的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友谊与温情。他深深知道,是那些华人朋友、西方朋友的关爱才使他在大洋彼岸的那块陌生的土地上顽强地站了起来,他觉得:只有人人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才会充满温暖。
在加拿大,他初任泰国泰华国际公司市场部经理,后在多伦多注册成立了“泛枫”有限责任公司(PAN MAPLE
INC),从事纸品业生产经营,妻子潘忠霞就职于多伦多PARAMO UNT CINEMA公司。
胡道顺、潘忠霞夫妇热爱北美洲拼搏奋斗的生活,更难忘广水故乡,2003年他与广水中山造纸包装有限公司合作投资3700万元人民币,促使该厂生产上规模,他还关注家乡文化事业、旅游事业发展。他刚近不惑之年,今后的路还更长,家乡人民祝愿他们在加拿大这个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文明国家里,开辟一条新的创业之路,创造新的人生辉煌。
周敬东 北京矿业学院机械系毕业,中共党员,曾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现任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周敬东,原名周德华,日出生于骆店乡草店胡湾村周家湾。1949年就读于广水铁路职工子弟小学,1955年进入应山一中读初中、高中,1961年入北京矿业学院机械系,日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分配到四川省攀枝花矿务局机修厂,先后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局干部处副科长。1978年调煤炭工业部干部司工作,1980年调入中央组织部工作,任副处长、部领导秘书,1985年任煤炭工业部干部司副司长。1987年8月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党组副书记。1988年3月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1995年任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并兼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团委员、执行委员、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主席、中国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
1987年,与邓朴方同志一起,组织和领导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筹备工作,为建立我国各级残疾人组织、推动和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了贡献。先后20多次率中国残疾人代表团、残疾人艺术团、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参加各种际交流活动,充分宣传和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人道、人权及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1995年从事党务工作以来,圆满完成了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探索了中央国家机关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王楚光 中共党员,曾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现任国家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王楚光,1932年12月出生于应山县城东正街王家烟铺,全家经营一爿水烟丝作坊。由于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刚读初中即被迫辍学,只身到武汉,在京华印刷厂当学徒。
建国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在武汉市从事青年工作。因其工作踏实,勤奋好学,60年代中期调入中共武汉市委政策研究室,从事编辑和撰写文稿工作。1965年奉调进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担任秘书。“文革”中期下放河南省信阳地区“劳动锻炼”4年之久。70年代中期回京,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政治宣传工作。在此期间,和我国文史界的人士建立了较为广泛的联系。80年代,调国务院从事机关党务工作,后担任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1991年7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同时应国务院之聘,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其主要精力放在处理文史研究馆的日常工作上。其间,为筹措经费,增聘馆员,创办刊物,举行画展,拓展馆务,加强与各地文史研究的联系,交流工作经验以及在组织领导国务院参事室各项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还撰写了大量关于文史管理工作的论文,对全国文史研究馆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其突出的工作成绩和丰硕的理论成果得到全国各馆同仁的称赞。199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委员会委员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在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还参与了大量文史资料的编审工作。此外,还兼任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老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000年7月出席了国际老龄协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17届老年学世界大会,在会上宣读了《评介中国老年知识分子的荣誉组织――文史研究馆》学术论文,为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中国老年工作的影响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爱好广泛,涉猎群书,观察社会,锻炼体魄,勤习文笔,努力追求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境界;他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家乡建设,担任“北京?广水经济发展促进会”主席,联络广水籍在京知名人士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做了大量工作。
&陈家华 中南财经大学毕业,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湖北省国家税务局纪检监察室处长。
陈家华,日出生于陈巷镇东方红村。1972年在陈巷财政所工作,同年10月调入应山县财政局工作,1974年在凤林驻队一年,1975年8月在“五七”干校学习,10月借调到湖北省财政厅工作,1976年3月正式调省财政厅税务局。1989年中南财经大学毕业。1994年7月国税、地税机构分设,到省国税局工作,先后任副科长、主任科员、副主任、副处长、正处级纪检监察员、处长。其间多次被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国家税务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与人合著了《乡镇企业税收管理》一书,主持参与了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学会布置的《完善农村税制》科研课题调查,撰写的有关流通体制改革的报告得到组织的好评,并发表在有关刊物上。1993年被评定为注册会计师,1996年被评为高级经济师。
曾传经,号常五,生于1897年,祖居城东粉铺湾(今八一村四组),后迁居城关东正街,其父以做木工为业,兼种薄田数亩,家道清寒。曾传经从7岁开始,先后在城隍庙、双梧学校等几个私塾读书。他秉性聪颖、刻苦用功,饱览四书五经,学业成绩一直是同窗中的佼佼者,深受塾师器重,被指定为学长。但几个塾师都是老学究,授课宗旨还是满清那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公民教育残余。曾传经善于探索,思想活跃,他逐渐对那些陈腐的观念和呆板的教授方法感到厌烦。为探求新知识,1914年春,也就是在曾传经16岁的时候,进入了县城高等小学堂学习。这个学校的校长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万耀卿,学校的课程是旧学、新学兼容并蓄,既开设古文,也开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课题,在教师、学生中还时辩论一些问题,使曾传经了解到西方的一些科学和民主。
1917年,曾传经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堂。一同毕业的有钱人家的子弟都到德安、武汉求学深造,曾传经因家贫无钱读书,便在东岳观办了一所私塾,当了私塾教师。那时穷人孩子一下学便是早婚,曾传经因无钱送彩礼,经父亲包办,娶了穷人一哑女庄氏为妻。
1921年秋,他考取了小学教师,担任县立初级小学教员.当时五四远动暴发,新文化、新思潮广为传播。曾传经的同窗好友何子述在武汉加入了共产党,寒暑假回乡,带回《新青年》、《向导》等进步杂志在县城传阅。曾传经读了这些进步书刊,思想受到大启迪,常与何子述、李唐彬、钱鹄青、曹冰清等研究新文化,宣传激进的民主思想。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掀起了声援“五卅”惨案的热潮。9月7日,辛丑条约国耻纪念日这天,应山县城工、农、商、学各界举行了声援“五卅”国耻后援会。曾传经向学生教唱《国耻歌》,带领学生参加后援会和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并参加抵制英日贷的行动。
1926年9月,北伐军光复应山,旅居居武汉的一批应山籍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陆续回到家乡做革命工作;省农协亦派出农运特派员到应山开展农运;同时,北伐军也派出政工干部协助地方工作。曾传经早就痛恨帝国主义、军阀走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立志献身于的启发下,他积极投入了大革命洪流之中。县农协(筹)分管他的任务是,在东城区组织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和劳动童子团。他满腔热情,走村串户,宣传农民协会的宗旨和加入农民协会的好处,号召农民入会。在他的组织和发动下,东城区农民协会熊家河分会很快组织起来了,熊尚发被选为农会主席,并于1926年冬在梅家湾召开成立庆祝大会。由于当时正处于革命高潮之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个别土豪劣绅伪装积极,混入农协。1927年春,曾传经对第一区农民协会熊家河分会协会员对其进行了游斗。他还在熊家河、夏家畈一带组织起妇女协会和劳动童子团。
1927年春,经程冠群介绍,曾传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便于工作,遵照党组织的意见,他又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并被选为第一区第三区分部宣传委员。6月19日,国民第一区党部召开党员大会,曾传经被遴选为出席县会的代表。同民党第一区党部召开党员大会,党应山县党部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曾传经既是代表,又兼秘书工作,为大会起草文件,为在应山地区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做出了成绩。
曾传经还积级参加各种政治活动。2月7日他参加了纪念“二七”惨案4周年大会;3月8日,又参加了纪念国际妇女劳动节大会;5月30日,参加了城区民众纪念“五卅”追悼各地死难同志大会。7月8日,全县农民代表约一万余人,到处张贴“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的标语。这次大会是全县农民运动的鼎盛时期,曾传经全力投入了大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这天上午,他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历述了帝国主义、军阀走狗、土帝劣绅的罪行,农民所受的压迫和痛苦,以及新军阀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工农的罪行。最后他以“革命成功万岁”结束了他的讲话。大会结束以后,曾传经与全体农友一道。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口号声比起彼伏,广大农友的革命热情使他受到很大鼓舞,从而更加竖定了他的革命信念。
大革命失败后,应山的革命斗争和其他各地一样,受到很大的摧残。幸而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紧急的应变措施,派出大批干部到乡村发动武装暴动。7月下旬,省委书记罗亦农派郭述早任京汉南段特委书记,确定应山为京汉特委所在地。郭述申任京汉南段特委书记,确定应山为京汉特委所在地。郭述申来应山后,找到开中药铺的共产党员曹冰清。经曹冰清介绍,又找到县委负责人冯树功和在东街的曾传经,旋即在王植庭家召开城区党员会议,恢复了城区党支部,选曾传经主支部书记,并指定他为京汉特委交通。为有一个公开的职业作掩护,经陈冠群介绍,曾传经任应山苗圃文书,程冠群任主任。苗圃办事处就设在印台山任公祠,这里林木环抱,比较隐蔽,是革命同志集会联络的理想地方。
曾传经担任京汉特委交通后,他不顾白色恐怖环境险恶,往来于全县各地和京汉特委与省委之间,寻找同志,传递信件。在他努力下,到10月底止,全县各地的党组织相继得到恢复和发展。11月上旬,在陈巷黄氏祠召开了全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应山县委,曾传经参加了这次会议,县委确定恶劣他兼任县委交通。新县委建立后,全力投入了暴动的准备工作,在全县各地先后建立起7个暴动据点,此时曾传经四处奔走,为暴动聚集革命力量。
日(即古历腊月21日),为了配合黄麻起义,县委决定调动各据点的农民游击队进行一次攻打县城的战斗,指挥部设在印台山苗圃办事处。当日夜晚,各路游击队的负责人都聚集在任公祠内,谋划攻城事宜。曾传经是攻城指挥部的成员之一,他忙得不可开交,既要负责接待,又要进行各路游击队的联络,还要准备攻城器材。连写宣传标语的笔墨都要由他张罗。午夜12点,攻城的命令下达后,曾传经参加了东乡和东南乡游击队攻打东门的战斗。因敌人早有准备,城门禁闭,城楼上戒备森严,游击队缺乏攻坚武器,大家只得将柴草和屠夫肉案堆放在城东门,然后淋上煤油点上火,想借用火力烧开城门。曾传经的老师朱月卿本是个封建遗老,他被枪声惊醒,便开门看个究竟,见自己的学生曾传经与众多的农民游击队大逆不道,不该造反。攻城指挥部负责人和曾传经认为:朱月卿乃封建主义卫道士,一向反对革命,这次又大骂曾传经与众多的农民游击队,企图动播军心,涣散攻城人员斗志,当即决定,就地处决了朱月卿,同时下令放火烧毁了劣迹昭著的东关乡保团团总陈宝臣的房屋。此时,已是子夜两点,我一名游击队员柴大义中弹牺牲,熊熊的大火虽然在东门口猛烈燃烧,但因城门铁皮反钉,仍未烧开,眼看快要天明,指挥部见攻城无望,遂令游击队员撤出了战斗。
第二天凌晨,县警备队下达戒严令,并在城区进行大搜捕。在危急关头,曾传经不顾个人安危,抢在敌人前面通知一个个同志转移,当通知完最后一个同志转移后,走到莲花池畔,被反动军警发觉逮捕。敌人知道曾传经是一个了解共产党内情的重要人物,于是对他软硬兼施。县长何浩和驻军营长龚炳藩亲自审讯,但他坚不吐实。敌人用尽酷刑,一会要他跪链条,一会用烧红的烙铁烙地的胸脯,他被折磨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但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气急败坏,于日上午将曾传经押往刑场。在刽子手的簇拥下,他拖着10多斤的铁镣,步履艰难地走出东门,面对死神,他泰然自若,视死如归,沿途高呼:“打倒新军阀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并向沿途围观群众慷慨演说:“众位乡亲,我是共产党员,穷人出身,我们穷,并非命中注定,面是军阀统治、地主剥削、列强掠夺的结果,只有推翻他们,工农霉菌
能翻身,大家要赶快起来革命!”围观的群众见他昂然大义,无不感泣。
曾传经的父亲得知唯一儿子被押往刑场的消息,心如前,要迅猛跑来,脱掉自己的上衣、打着赤膊,冲到刽子手跟前,要求顶儿去死。此时此刻,曾传经百感交集,想到父亲靠卖工把自己哺养教育成人,现在又要顶儿去死,他为有这样一个具有崇高父爱精神的父亲感到自豪。但一想到父亲老年丧子,养儿一场,却不能为他老人家养送终而深感内疚。他很快镇定下来,对父亲说:“革命是传经干的,只能由传经去死,决不能连累父亲。儿子为工农大众而死,死得其所,只是不能为父亲养老送终,是儿不孝,我死了以后,望父亲节哀,多加保重……”刽子手将他父子推开,生离死别,惨不忍睹。
10时许,曾传经被带到东岳观万佛庵侧(今招待所门口),临刑前,他又一次高呼口号,在悲壮的口号声中,慷慨就义。是时,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天地似乎也为之哀恸。
曾传经以共产党人的节操和生命保护了全县党组织的安全,他那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一直激励着自己的同志英勇奋斗,前仆后继,并永远为后世所传颂。
日出生于城郊乡双河村。曾就读于广水市实验小学、南关中学、广水一中。1997年7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同时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2002年9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新加坡国办顺发公司。
宋稀云,日出生于城郊乡双河村,祖籍应山办事处理学街。父亲宋远章,母亲李颖娥。姐弟二人。
1986年9月,他进入城郊乡双河小学读书,1987年随父母迁回应山县城居住,即转入市实验小学就读。1991年6月广水市实验小学毕业,1994年6月应山办事处南关中学毕业。
父母都是农民,凭着自己辛勤的劳作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目睹父母的辛劳,懂事的稀云读书格外专心,放学就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从不乱花一分钱,读小学一年级时,老师要求买塑料棒学数数,稀云没有向父母要钱,放学的时候在田埂上折了一把黄荆条,带回家用小刀削成光滑的小棒,同样学数数。
在农村种田时,还有粮食、蔬菜自给自足,可住在城里,父母都没有职业,生活仅靠他母亲跑乡下照相赚取的一点微薄收入来支撑。直到后来,他父亲开了一个轧面铺,日子才逐渐好转。宋远章夫妇读书不多,但他们认准了一个理,即唯有读书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他们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尽管家里经济拮据,却依然省吃俭用,预先攒下子女读书的费用。在宋稀云读初中的时候,家里的轧面铺不景气,宋远章夫妇关了轧面铺,重新操起了旧业――开办照相馆。在宋远章夫妇的精心操持下,“流芳照像馆”。在宋远章夫妇的精心操持下,“流芳照像馆”生意逐渐红火。
生活的艰难,使宋稀云过早地成熟,他总是自觉地学习,从不需要父母督促。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6月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广立市重点高中――广水一中。
进入广水一中后,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如痴如醉地投入学习中。高中三年里,他一直担任班级的英语课代表,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英语成绩则更加突出。1997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由于他高考总分高,英语成绩突出,同时被新加坡教育机构录取,分配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读,享受全额奖学金。
在新加坡学习的日子里,他经常利用星期天去打工,考察新加坡的风土人情,不断锻炼自己,更多地认识社会。他兴趣广泛,不仅喜爱文学、运动,而且还非常喜爱音乐。在学习、工作的空暇,时常演奏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陶醉于音乐的世界里。
2002年9月,宋稀云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就职于新加坡国办顺发公司。根据合同规定,他毕业后必须在新加坡工作6年后才能回国服务,他表示愿以所学报效祖国。
&连舜宾(公元?-1030年),北宋著名隐士。因不求仕进,奉养父亲,调教儿子,周济乡邻,而受世人敬仰。宋庠、宋祁及欧阳修游学到应山.都与他家交往甚密.死后欧阳修作《连处士墓表》,盛赞其贤。其子连贤、连庠皆进士及第,都做县令一类的小官,因为官廉洁,人称兄为“连底清”,弟为“连底冻”,号“应山二连”,与“二宋”齐名乡内,后世谓“人才二宋”、“盛德二连
”,并称“应山四贤”,县城南有四贤祠。 郑獬 ( 公元年 ),
北宋官吏、诗人。县北浆溪店南有郑状元贩、宅。皇桔五年 ( 公元 1053 年 )
进士第一,曾任荆南知府,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贬宫,病请任闲职,移家安陆。其诗风格英辣明白,不做作不装饰 ,
有些作品比较同情贫苦人民,有《那溪集》行世。晚年家贫子幼,死后棺枢在安陆寺庙存放10余年才得以安葬。
连南夫 ( 公元 ― 1143 年 ), 南宋初年主战抗金名臣。政和二年 ( 公元 1112 年 )
进士官至宝文阁学士、广东经略安抚使兼广州知州。绍兴九年 ( 公元 1139 年 )
与岳飞等一道反对秦栓与金国签订和约而被罢官,退居福建龙海。其子孙今散居在浙江、福建、广东、台湾及东南亚各地,台湾“副总统”、“行政院长”连战为其第26世孙、为连舜宾第31世孙。
李庭芝 ( 公元 1219 年一 1276 年 ),南宋末年抗元民族英雄。淳拮元年 ( 公元
进士,曾任两淮制置司事、两淮制置使,守扬州。权相贾似道兵败芜湖,临安失陷,他仍坚守扬州,多次斩杀元兵召降使,虽四周城池皆降,惟他誓死不降。后被召为少保左及相,才从扬州突围,准备去福州,不幸在泰州因降将出卖被俘,押至扬州英勇就义
颜木,字惟乔,马坪人。明正德二年举人,十二年(1517)进士,性嗜读书,勤于考索,文思精劲。居北京时,与黄冈王廷陈齐名,称“楚两杰”。补任许州知州,后调毫州。有武人石氏,性凶横忍肆,他仗义惩办遭诬陷,被免职,回家闲居,更加注意保持名节,他说:“能阻止我的功名,不能错乱我的脚步,能罢免我的官爵,不能使我不学习。我将树立品德,撰写文章,以作后世模范,为淮河汉水之间的表率。”居马坪二十余年
, 每天都有记述,吟咏不断。嘉靖十四年受聘篡修《兴都志》 , 十六年受随州知州任德所请 , 修《汉东志》,《随州志》 ,
以《随州志》为名 , 记随州、应山二县之事 , 破志书传统分类体 , 仿《春秋》作编年体 , 为志书未有之体例 ,
为世人所称赞。十八年受巡抚顾磷推荐和王延陈、王格同修《承天志》。十九年 ,
篡修〈应山县志〉。著有〈家政集〉、〈七礼解〉、〈选诗评〉、〈烬余稿〉等书
杨涟 (年),明代著名谏官。万历三十五年(公元 1607年)
进士。初任常熟知县,因考选清官第一,入朝任给事中。神宗病危,力主太子进宫服侍皇帝。光宗即位,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 ,
召见大臣,他不属大臣 , 亦在召见之列 , 临危顾命。光宗死 , 李选侍居乾清宫挟太子欲把持朝政 , 他说服朝臣 , 挺身而出 ,
闯进乾清宫 , 拥太子即位 , 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 , 安定了朝局 , 升兵科都给事中。天启五年 ( 公元 1625 年 )
任左副都御史 , 因弹动魏忠贤24大 罪 , 被诬陷 , 惨死狱中。后平反昭雪 ,
溢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洪起元 (), 字瑞芝 , 号义庵 ,
城关人。行伍出身,身材魁梧,方颐大耳,长身,猿臂,善射,好谈兵事。清阪治二年
(1645),应募技军,授千总,屡立战功,摧升游击,隶属江西总兵金声植。五年正月金声桓反清,他率所部入赣州,归属巡抚刘武元,参与平定金声桓及广东总兵李成栋的反清活动。继又参与镇压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康熙八年
(1669) 摧升武参将 , 旋调永州。十二年改任浙江宁波参将加副将衔。十王年藩王耿精忠踞福建反叛邀他参与 , 他拒绝引诱 ,
旋奉命剿叛 , 屡立战功。后叛将曾养性进犯台州 , 他出城拒战 , 喉部中鸟枪铅丸 , 仍力战不已。十四年晋升都督同知 ,
寻授严州州将 , 统兵进攻遂安 , 先后五捷 , 斩获甚多。十五年七月 , 开化顿将白显忠以官爵引诱他 , 他怒打来使 ,
即率军攻打开化 ,l1 日战 而克,招降叛将三百余人 , 兵一万二千余人。安抚流民二朵人 ; 九月 , 康亲王进军福建 , 耿精忠投降
, 他率军抚剿虎州、也州的余党 , 收复方和、松阳、龙泉三城。十八年以战功晋都督。二十一年以病解任归籍。其时应山除正赋外 , 杂派、岳
役甚重 , 民多逃亡 , 他请求知县任启元免除。二十七年夏逢 !在率被裁兵卒起事 , 进逼应山 , 他组织团勇拒守 ,
县城得以保全自为官后 , 家巨富 , 有田 5000 亩 , 家丁 200 人 , 捐资在印台建任公祠、又在祠前专建金星阁题为”
洪起元特建护国助战 金星阁 ", 并重修大慈阉。二十八、九两年连荒 , 出粟干石助赈 , 又私设粥厂数月 , 附近 6
县的人多来就食。
左绍佐 (), 字季云 , 号第卿 , 别号竹药生 , 太平 乡左家河人 ,
清光绪六年 (1880) 进士 , 授翰林院庶吉士 , 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都察院给事中、军机章京转监察御史 ,
三十四年任广东南韶连兵备道兼管水利事。曾多次上疏 , 奏参满汉大员奕勤、瑛寿及袁世凯等 , 直言敢谏 , 不稍假借 , 大 胆揭露问题
, 抨击时弊 , 提出一些利国利民的主张。勤于著 述 , 光绪十三年到经心书院主讲 , 次年即编辑〈经心书院集〉四 卷。 1902
年即坚持写日记直到 1927 年病重才罢。 1910 年 , 连州因钉门牌激起民变 , 他身为南韶连道道员 , 亲身处理这一 事件 ,
将逐日经过表形记于日记中 ,1911 年辛亥革命风暴席 卷全国各地 ,
逐日记载了两广总督张鸣岐为首的官僚地主在广州所进行的投机活动。所著还有 : 《蕴真堂集》、《竹药斋司钞》、《延龄秘录》等。辛亥革命之际
, 避居上海 ,1914 年入国史馆。 1915 年后 , 寓居北京。 1928 年病故。子树珍 , 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 ,
任盐务总署稽核所总篡 , 著有《中国盐政沿革史》、《盐务地理》、《盐务文牍》等 , 为盐政专家。
&聂洗 (), 字怒夫 , 原名绍武 ,
又名竞武 , 派名渭忠 , 聂家店人。出身书香世家。父聂辑五 , 晚清秀才 , 曾在武昌两湖师范任教 , 少年随父在武昌读书 ,
由陆军小学升入陆 军第三中学 , 与同学席正铭组织知识交换部 , 藉以联络同学和外界革命同志。 1911 年 10 月 9
日得城中通知 , 准备当晚起 义 , 即转告各同志 , 枕戈以待。 10 日晨 , 陆军中学学生响应入 城 , 调守咨议局 ,
次日守藩库、官钱局、铜币局等处 , 与同学冒着冷枪飞弹 , 加意防守 , 到首义成功。武汉光复后 , 即奉命到 武昌、汉阳等地演说 ,
宣传起义宗旨 , 揭露清朝劣迹 , 鼓动群众 参军参战 , 捐款资助革命。不久 , 清军大举反扑 , 汉口发生激战 ,
时在军务部任职。 19 日军事科成立 , 派为战时规测员 , 不 避艰险 , 调查长江各要隘 , 测绘上自军山、下至田家镇一带的 地图
, 又巡视战线 , 运输枪弹。 11 月 5 日汉阳军事吃紧 , 与军 务部副部长张振武等奔赴前线 , 激战一昼夜 , 因后援不续 ,
退 守十里铺。时子弹打完 , 他毅然返回武昌打开三十一标军械 库 , 连夜押送一船子弹过江 , 运到前沿 ,
脚部中弹受伤。汉阳失守后随军务部长孙武、军事科长胡干城等照常办公 ,12 月 1日停战议和 , 不久 , 调任第四镇参谋 ,
协助邓玉麟等筹划北伐 , 后因和议告成而未果。 1913 年 3 月 , 邓玉麟离职 , 亦随之辞 职。 1914
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一期 ,1918 年入陆军大学第五期 , 嗣后到直系第三混成旅 ( 后为湖北省第一师 ) 任四 团团长。
1926 年北伐军进逼武汉时 , 他把家属移寓汉口 , 只身随部留守武昌 , 在最后关头 ,
参与开城迎接北伐军。随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 ( 军长唐生智 ) 参谋处处长。 " 七?一 五 " 政变后 , 桂系控制湖北 ,
胡宗锋任武汉卫戍司令 , 受委就任武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 1928 年放弃军职 , 任湖北禁烟局局 长 ,
继任宣昌禁烟稽查处处长。此间兼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 1929
年任国军编遣委员会第四编造区遣置局局长。桂系失败后避居上海“九?一八”事变后 , 在南昌充 任旅长。 1935
年夏任贵州第七行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 并兼平越县 ( 现为福泉县 ) 县长。 1936 年 1 月 25 日红二方面
军长征路过平越 , 率部阻抗 , 战败身亡。有妻室二人 , 原配张 氏 , 应山人 , 继配孙国英 , 宜昌人。有子女 8 人 ,
其中 , 长子聂燕伯 , 高级工程师。女聂华苓 , 作家、教授 , 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组织主持人。子聂华桐 ,
美国物理学博士 , 高 能物理学教授。
程瑞霖 (1900 一 1943) 号英霆 , 城郊程家梨园人。求学 于武昌中学 ,
上海中国公学 , 在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专攻经 济 , 获硕士学位。学成回国 , 即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中央政 治学校教授 ,
并受国民党中央委托办《政治评论》周刊。 1935 年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教授 , 次年任教务长。不久 , 任暨南大
学商学院院长兼国际贸易系主任。 1937 年上海沦陷 , 暨大旋 即迁入公共租界 , 工作无人主持 , 危难之际受命代理校长 ,
并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 联络、接济不愿事敌之教育界人士。他经常在《中美时报》发表坚持抗战的文章 , 怒斥汉奸事敌
, 遭敌伪悬赏缉捕。后在朋友的掩护下 , 经英领事馆逃香港 , 于 1940 年由广州转至重庆。 1941 年赴湖 南乾城所里 ,
任国立商业专科学校校长。次年该校扩充为商 学院 , 受任院长。 1943 年盛暑 , 与师生游泳 , 不幸失足没顶 ,
遗体葬湖南所里。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科学高中物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