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必修二习题三习题1.1A组第三题谁能解答?

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集
资源简介:
约42930字。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5;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必修2第129页)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或,,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或,,,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设计一个算法求出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  第二步:判断是否等于2,若,则的因数为1,;若,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依次从2到检验是不是整除,若整除,则是的因数;若不整除,则不是的因数.  例6:(课本第4页例2)  练习2: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  第九十九步:将第九十八步中的运算结果相加,得到5050.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100;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练习3:(课本第4页练习1)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解:第一步:输入任意正实数;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圆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  1. 算法的特性:  ①有穷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它应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而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③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是可执行的,也就是说算法中的每一步都能通过手工和机器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④输入:一个算法中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⑤输出:一个算法中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2. 描述算法的一般步骤:  ①输入数据.(若数据已知时,应用赋值;若数据为任意未知时,应用输入)  ②数据处理. ③输出结果.  六、作业  1. 有A、B、C三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A装着酒精,B装着醋,C为空瓶,请设计一个算法,把A、B瓶中的酒精与醋互换.  2. 写出解方程的一个算法.  3. 利用二分法设计一个算法求的近似值(精确度为0.005).  4. 已知,,写出求直线AB斜率的一个算法.  5. 已知函数&&&&&&&&&&&&&&&&&&&&&& 设计一个算法求函数的任一函数值.  1.1.2 程序框图(第2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教学目标】1.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  2.掌握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  【教学难点】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以及条件结构算法的框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练习  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4,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  2. 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  二、程序框图的有关概念  1. 两道回顾练习的算法用程序框图来表达,引入程序框图概念.  2. 程序框图的概念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3. 构成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课本第6页)  4. 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  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流程线要规范.  ③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④一种判断是“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种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⑤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  例1:(课本第7页例3)  练习1: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前后的值.  解:算法如下:&&&&&&&&&&&&&&&&&&& 程序框图:  第一步:输入A,B的值.  第二步:把A的值赋给x.  第三步:把B的值赋给A.  第四步:把x的值赋给B.  第五步:输出A,B的值.  四、条件结构  根据条件判断,决定不同流向.  例2:(课本第8页例4)  练习2:有三个整数,,,由键盘输入,输出其中最大的数.  解:算法1  第一步:输入,,;  第二步:若,且;则输出;否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若,则输出;否则,输出.  算法2  第一步:输入,,;  第二步:若,则;否则,;  第三步:若,则输出;否则,输出.  练习3:已知,求的值.   设计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输出.  练习4:(课本第11页练习1)设计一个求任意数的绝对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第一步:输入任意实数;  第二步:若,则;否则;  第三步:输出.  练习5:(课本第18页例6)设计一个算法,使得任意输入的3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  并画出程序框图.  练习6:  五、课堂小结  1. 画程序框图的步骤:首先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一个算法,再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框图;  2. 理解条件结构的逻辑以及框图的规范画法,条件结构主要用在判断、分类或分情况的问题解决中.  六、作业  1. 已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公式是:,写出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使得输入一个华氏温度,输出其相应的摄氏温度.  2. 如果考生的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则输出“及格”,否则输出“不及格”,试写出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3. 画出1+2+3+4+5的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4. (课本第11页习题1.1A组第3题)  5. 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输出它的实数根,试写出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1.1.2 程序框图(第3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  2.掌握运用程序框图表达循环结构的算法;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循环结构的算法  【教学难点】循环体的确定,计数变量与累加变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练习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1.1A组7、8题答案,急~急用_百度知道
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1.1A组7、8题答案,急~急用
位大师快帮忙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47:因为AA'A,所以A'且相交于点B&#39,所以平面ABC/;平面A'平面ABC;AB为平形四边形;&#47、A'C 第八题,且AA'=BB'CC'=BC;B'O=BO所以四边形A'&#47,得四边形A'B;;B';/B'B'=CC&#39,因为A'B包含于平面A'平面A'B'所以得3个平行四边形所以AB‖A&#39,且分别属于面ABC和面A‘B’C‘所以平面ABC/=AB;B'&#47,B'O=AO;B&#39、A'B'/B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 CB‖C'&#47,A'B&#39第七题;B'因为AB与CB;&#47,连接C'B'BB'与C'B&#39,同理得四边形C'分别交于点B;B;B&#39,因为C'C&#39,因为BC,所以C&#39,B';/B&#39、AB包含于平面ABC;C;AB、B'BB&#39:连接A'C'/都/&#47
其他类似问题
高一数学必修2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二必修三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免费5页1下载券57页1下载券31页免费8页1下载券 10页免费12页1下载券5页免费43页1下载券17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页1下载券7页免费9页免费9页免费5页2下载券
高二必修三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练习题|人​教​版​的​,​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习​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数学必修5课后习题1.1A组1,2题_百度知道
数学必修5课后习题1.1A组1,2题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数学必修5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资料类别:&&/
所属版本:&&湘教版
所属地区:&&全国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24 次
资料类型:&&
上传人:&&nywz****@qq.com
文档大小:471KB &&&& 所需点数:2点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2&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其他相关资源
资料ID:994169
17:21:37下载3次290KB
资料ID:762199
10:04:02下载41次1.20M
资料ID:762198
10:03:50下载59次1.13M
资料ID:660370
12:01:26下载71次1.78M
网校通请直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个人用户请用邮箱登录。
*邮箱地址:
将做为“个人用户”登录本网站时的“用户名”
<font color="#~16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电话号码:
加载中……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原创、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改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必修二习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