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患者由于失血过多的症状需要输入1600mL液体。请问需要准备多少升该液体?

当前位置:
>>>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毫升危及生命()A.200-300B.400C.1600D.60..
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毫升危及生命(  )A.200-300B.400C.1600D.600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少于4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血液能得到自然补充,不用输血.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可以输血,当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当失血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时,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必须立即输血.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毫升危及生命()A.200-300B.400C.1600D.60..”主要考查你对&&输血与血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输血与血型
ABO血型:&&&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它是在1900年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的。目前在医学上运用最为广泛。&&& &&&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ABO血型的对比:
同型输血:输血时,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按照这个道理就可以推断出ABO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有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从上表看来,除了同血型者之间可以相互输血外,血液为AB型的人还可以接受其他各血型的血液,而O型血则可以输绐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易错点:误认为O型血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为他人献血大量输血时,原则上应以输同型血为主,且献血者身体必须健康。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血量:&&& 正常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如果体重为60千克,则血量为4.2~4.8千克,平均为4.5千克。如果折算为容积,4.5千克血量约为4.5升。&&& 血量保持相对恒定的意义在于,它能使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保持一定的充盈度,从而使人体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水乎。也就是说,血量的恒定是保持正常的动脉血压所必需的。输血和无偿献血:&&&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200~l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20%(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以我们每位同学将来都应做义务献血的宣传者和参加者。&&&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献一份爱心。关注心血管健康1. 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
2.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青少年时期就要注意保护心脏和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不偏食、厌食:偏食、厌食会造成营养不足,体质虚弱,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患心肌炎、瓣膜炎等疾病;营养过剩,过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脂肪堆积,影响正常功能,甚至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所以,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平衡膳食(2)保持豁达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豁达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会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3)做到不吸烟、不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酒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心脏和血管受损,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4)坚持体育锻炼:青少年要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心脏强健,以增加心脏的工作潜力。
发现相似题
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毫升危及生命()A.200-300B.400C.1600D.6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21104678617649844056130986147249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份输血的相关问题 doc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份输血的相关问题 doc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5|
上传日期: 00:04: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份输血的相关问题 doc
官方公共微信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重症护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创伤性大失血疗效观察
创伤性大失血患者由于严重失血,短期内大量补充库存血及液体,易造成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稀释性减少,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从而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大量输血的同时,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可取得良好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来我院救治的失血量3000ml的严重创伤失血性患者44例,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15~79岁,平均37.2岁。将其随机分为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组(联合组)、冰冻单采血小板输注组(对照组),每组22例。2组患者分别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12~60U加冷沉淀10~40U及冰冻单采血小板12~60U。1.2仪器与试剂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由美国ACL-Ad-vance自动血凝仪测定。PLT由日本SF-3000全自动自液分析仪测定。1.3输注方法冰冻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均由河北省血液...&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急性大失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输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失血量过多,快速大量输入悬浮红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浓度减低,可导致会对凝血和出血时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我院自2008年采用输注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治疗急性大出血,受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大失血8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16~61岁,平均36.43岁,所有患者均急性输入全血或悬浮红细胞1600ml以上,按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D4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新鲜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B组采用冰冻血小板与冷沉淀输注;C组单纯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D组单纯输注冷沉淀。4组患者年龄、性别、输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仪器与试剂PLT计数应用日本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另应用OLYMPUS双目高倍显微镜及上...&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急性大失血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患者血容量、红细胞浓度急剧下降,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此时快速扩容和大量输血易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减少,不仅不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很有可能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1],为有效地控制出血,在输注红细胞制品时,往往需要输入血小板及补充凝血因子,笔者用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冶疗急性大失血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及分组2006年6月~2008年7月本院救治的输血量2000ml的急性大出血患者57例,其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36.9岁;随机分成4组,A组21例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B组26例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C组6例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D组4例输注冷沉淀。2仪器与试剂PLT计数采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同时进行人工推片瑞氏染色,用显微镜油镜观察血小板与仪器计数相符程度,疑为不符者采用手工计数;用...&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输血是临床抢救严重创伤性失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在短期内输入大量库存血及补充大量液体 ,易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减少 ,不仅不能改善受血者凝血功能 ,有时还会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1] 。为了有效地控制出血 ,在抢救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时需要同时输入血小板及补充其它凝血因子 ,笔者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 ,取得良好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因车祸、高空跌落、刀 (枪 )伤、火器伤 (烧伤 )等引起的严重创伤失血性患者共 6 0名 ,随机分为单采血小板组、冷沉淀组及联合输注组 ,每组各 2 0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2 2~ 6 8岁 ,平均年龄 34岁 ,输血量 30 0 0ml。血型分布 :O型 18例 ,A型 2 1例 ,B型13例 ,AB型 8例。 3组患者分别于术中或术后给予单采血小板 10~ 4 0U、冷沉淀 10~ 30U或冰冻单采血小板 10~4 ...&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在临床上,急性大失血患者病情危重,一般以急诊患者为主,需要大量的输血治疗,并要进行仔细认真及时的护理,以确保救治的及时有效性。急性大失血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患者的血容量、血液红细胞浓度急剧下降,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1-4]。笔者所在医院输血科采用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因创伤、消化道大出血及异位妊娠破裂等大出血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所有患者的输血量均超过4000mL。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共40例;对照组1组:单采血小板单独输注,共20例;对照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共20例。以上3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输血治疗与护理输血方案:单采血小板、冷沉淀、...&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近几年随着临床成分输血的推广及全民医保政策的实施,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用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单采血小板的采集时间长、保存时间短、储存条件特殊以及献血者具有随机性等特点,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压力和采集难度越来越大,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压力也没有缓解的迹象[1],使得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增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临床需求的增长。2011年我国平均献血人口比例为9.14‰,其中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比例仅为0.45‰[1]。石家庄市单采血小板供应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9%[2],至2012年采集量已达到18 208治疗量,但仍会出现阶段性紧缺或偏型短缺的问题。为了建立1支长期稳定的单采献血者队伍,做到均衡采集单采血小板并保持采集量持续稳定增长,我们对名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以期增强成分献血宣传及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策略的针对性,积极寻找潜在的成分献血人群,做好开发与保留献血者工作,满足临床使用单采血小板的需求。1...&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单采血小板技术已广泛应用,单采血小板因其高浓度和高纯度的特点,为预防或控制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单采血小板在(22±2)℃震荡保存期内部分参数是否发生功能性变化,笔者对血小板部分参数进行了初步实验探讨,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本资料为2011年3月~2012年12月,潍坊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体检合格血小板无偿献血者48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除应符合GB《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外,血小板计数PLT150×109/L,单采血小板放于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22±2)℃保存。1.2主要仪器与试剂美国产Trima accel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及配套试剂,XHZ-ⅡB型血小板(22±2)℃恒温震荡保存箱(苏州市医用仪器厂),血细胞计数仪:日本光电公司生产MEK-7222K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1.3方法1.3.1样本收集随机抽取本中心采集的单采血...&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血过多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