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品德4页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平​的​与​社​会​复​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北师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北师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一​ ​寻​根​问​祖​ ​
​
.​文​明​的​曙​光​ ​
​
.​伟​大​的​发​明​ ​
​
.​杰​出​的​智​者​ ​
​
​二​ ​可​爱​的​祖​国​ ​
​
​ .​我​们​生​息​的​国​土​ ​
​
.​沿​着​江​河​走​下​来​ ​
​
​三​ ​我​们​同​有​一​个​家​ ​
​
.​走​进​民​族​大​家​庭​ ​
​
.​炎​黄​子​孙​的​心​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五年级全年(上、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五年级全年(上、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五年级全年(上、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五年级全年(上、下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1我们共同的祖先〖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DDD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教学准备〗  1.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教学活动及过程〗  1.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文字及插图。教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请你们猜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是什么?”(图中展现了埃及的象形文字DDD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DDD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DDD在贝多罗树叶上和中国的汉字DDD在纸上。)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DDD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在这些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过的国家。)  3.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我们国家历史的内容。同学们一定都听到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能来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自由,并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领袖,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的文字,并适当地予以解释。重点应放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明,远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种植小米和水稻。在没有文字之前,历史主要靠人们口头传递,而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许多就是这样被流传下来的,并且与许多神话结合在一起。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有关炎帝与黄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围绕炎帝和黄帝的各种传说,教师也可以做适当的解释: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且时间过于久远,人们很可能把许多人的发明、贡献都归于这两个人物了。  5.同伴阅读。同桌之间共同阅读教科书第5页有关伶伦和仓颉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向同桌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古代传说。  6.自由讨论。请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的结果。  7.教师,应特别突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以及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家庭作业〗  1.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5页的填空作业。  2.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2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2.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教学活动及过程〗  &&&&&&&&&&&&&&&&&&&& 第一课时 &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 2.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 3.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帮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点评和总结。
3 一起采集民族之花〖教学目标〗  1.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  2.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教学准备〗  1.就教科书第70~73页所介绍的4个少数民族准备一些资料。  2.歌曲录音:《爱我中华》《大中国》,以及回族民歌《宁夏花儿》、朝鲜族歌曲《阿里郎》、黎族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和《红色娘子军连歌》等。  3.有关各个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实物等,以及中国政区图,供学生课堂活动时使用。〖教学活动及过程〗  &&&&&&&&&&&&&&&&&&&&& 第一课时  1.复习检查。指图练习: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阅读教科书第70页上方的文字,讨论乐乐提出的问题,并把自己的猜想和答案写在教科书上。  3.导入。“上次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教科书第70~73页中介绍的回族、朝鲜族、黎族、纳西族这4个少数民族。”  4.分小组。教师请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并一一记在黑板上,然后将选择同一个民族的学生编在同一个小组。  5.小组准备。教师布置任务,每个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然后共同准备向全班介绍这个民族。教师应告诉学生,可以利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资料,并提醒他们,介绍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比如歌曲、舞蹈、,展示服装、生活用品,讲述民间传说等。如果采用的是小组成员共同汇报的形式,则更为适宜。  6.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启发、帮助学生。&&&&&&&&&&&&&&&&&&&   第二课时  1.导入。“上次课,各个小组分别就不同的少数民族的资料进行了准备,今天,我们将根据同学们的准备,召开一个交流会。下面,先由准备回族、朝鲜族资料的小组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可以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如果有必要,再留给他们一些准备的时间。  2.发表。准备介绍回族、朝鲜族资料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准备向全班做介绍。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播放歌曲录音:回族民歌《宁夏花儿》、朝鲜族歌曲《阿里郎》。  3.阅读教科书第71页的文字。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 第三课时  1.导入。“上次课,各个小组分别就不同的少数民族的资料进行了准备,今天,我们将根据同学们的准备,召开一个交流会。下面,就由准备黎族、纳西族资料的小组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可以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如果有必要,再留给他们一些准备的时间。  2.发表。准备介绍黎族、纳西族资料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准备向全班做介绍。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播放歌曲录音:黎族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和《红色娘子军连歌》等。  3.阅读教科书第72~73页的文字。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4民族一家亲〖教学目标〗  1.乐于了解藏民族,形成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及态度。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藏汉之间的悠久联系,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教学准备〗  1.中国政区图、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位置图、中国地形图。  2.有关藏族的图片、照片、音像等资料或实物(如服装、饰物、用品等)。  3.歌曲录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的祖国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同学们熟悉的藏族,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2.阅读教科书第74页上方的文字。  3.识图:中国政区图或教科书第74页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位置图,知道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藏族最主要的聚居区。  4.阅读教科书第74~75页小文的DDD《真诚的援助》。  5.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读了这篇,你有什么感受,你有过类似的见闻吗?”  6.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和要点对学生加以引导。  (1)为什么说藏族是“离太阳最近的民族”?为什么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利用教科书第44页的中国地形图和第45页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帮助他们了解西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屋脊”是房屋最高的地方;“世界屋脊”之称说明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最高的高原。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当然就是“离太阳最近”的民族了。)  (2)珠穆朗玛峰在哪里?利用中国地形图,找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世界最高峰DDD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  (3)为什么西藏地区气候寒冷?(因为那里地势很高。)  (4)寒冷的气候对藏族同胞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由于天气寒冷,所以藏族同胞穿毛皮做的藏袍,游牧时居住在密不透风的毡房里;藏族同胞习惯吃能够产生高热量的食物,如牛肉、糌粑和酥油茶,使用能够经受寒冷的牦牛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  (5)藏汉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早在1300年前的唐朝,藏汉的联系就非常密切,文成公主至今受到藏族同胞的崇敬。拉萨大昭寺前的唐柳、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受到藏族同胞的顶礼膜拜。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当年就是为文成公主建造的,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宫殿现在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50年,解放大军进藏更改变了西藏的面貌,解放军被藏族同胞尊称为“金珠玛米”;解放军修建了青藏公路,后来在西藏又修建了川藏、滇藏和新藏公路;近年来开通了西藏到全国各地的航空线,密切了西藏与全国各地的联系。现在通往拉萨的青藏铁路正在修建中。)  8.完成教科书第76页的作业。  9.教师总结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家庭作业〗预习下一课题“打开天山脚下的民族之窗”的内容,并收集有关新疆的资料。5 制作维吾尔族小花帽〖教学目标〗  1.参与制作维吾尔族小花帽的全过程,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加深对维吾尔族人民生活和审美情趣的深切感受。  2.通过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子,针线或胶水、订书器。〖教学活动及过程〗  1.动员。可以出示真正的维吾尔族小花帽或图片,以其色彩艳丽、制作精致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工。在开始制作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以便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使学生清楚这是一项分工合作的制作活动,并能够保证劳动过程的井然有序。  3.安全提示。嘱咐学生一定要按照教科书第80页提示的步骤去制作,在使用剪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4.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家庭作业〗  运用在课堂上掌握的制作维吾尔族小花帽的经验,尝试着自己制作一顶更加美丽的维吾尔族小花帽,邀请家长评价和欣赏,并在学校内举办展览。
6游子回家〖教学目标〗  1.增进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和民族自豪感。  2.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增进对于祖国的责任感。  3.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一国两制”的重要政策。〖教学准备〗  1.中国政区图、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全国的位置图、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全国的位置图。  2.歌曲录音:《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3.有关香港、澳门的图片、照片、音像等资料,尤其是中英两国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两国举行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资料。〖教学活动及过程〗 &&&&&&&&&&&&&&&&&&  第一课时  1.复习检查。朗读教科书第37页的《祖国行政区歌》。  2.导入。“在前面的课上,我们游历了祖国大地,又了解了我国西南的西藏自治区、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祖国行政区歌》里有这样两句话:‘港澳回归大家庭,一国两制特色路’,说的是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回归,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课题所说的‘游子回家’。现在,我们先来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  3.阅读教科书第81页的课文、第83页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历史年表。  4.识图。中国政区图和教科书第82页出示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全国的位置图。(1)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珠江口东岸;(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  5.交流讨论。“香港是怎样从祖国分割出去的?”学生应该知道以下过程:禁烟运动D鸦片战争D《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D英国强租九龙、新界,香港从此从祖国分割出去。  6.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7.交流讨论。要点:(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的强大终于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把香港归还给中国。1997年7月1日起,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播放录像或出示资料:中英两国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3)香港回归以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归中央政府直接,在那里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  8.阅读教科书第84页乐乐的话,认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的含义。  9.教师总结。 &&&&&&&&&&&&&&&&&&&&&  第二课时  1.导入。“上次课,我们了解了香港回归祖国的经过。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澳门的回归。”  2.阅读教科书第82页的课文、第83页有关澳门的资料和历史年表。  3.识图。中国政区图和教科书第82页出示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全国的位置图。(1)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珠江口西岸;(2)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范围包括澳门半岛、仔岛、路环岛。  4.交流讨论。“澳门是怎样从祖国分割出去的?”学生应该知道,葡萄牙侵略者靠欺骗上岸,随后逐步霸占和侵占澳门.  5.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6.交流讨论。(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的强大,终于迫使葡萄牙政府把澳门归还给中国。1999年12月20日起,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播放录像或出示资料:中葡两国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3)澳门回归以后,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归中央政府直接,在那里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4)认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  7.阅读教科书第83页的课文,以及第84页有关大三巴牌坊下的文字。  8.阅读教科书第84页乐乐的话,认识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的含义。  9.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课题“宝岛孩子的心愿”的内容,并收集有关我国宝岛台湾的资料。
7宝岛孩子的心愿〖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增进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里,有一片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很富饶的地方,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台湾岛,它是漂泊在我国东海海面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识图。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到东海、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  3.讨论。阅读教科书第85页余光中的诗《乡愁》,并进行讨论:“你们明白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曾经几次与祖国分离,但后来又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分离,台湾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4.讨论。阅读教科书第86~87页台湾小朋友阿清给大陆小朋友小文的信,然后进行讨论。教师利用下面的问题及要点对学生加以引导。台湾岛原是和祖国大陆连在一起的,是地壳的下沉使台湾与大陆之间隔着一道窄窄的台湾海峡;高山族是台湾最古老的民族,绝大多数台湾居民是从福建、广东迁居到台湾的。为什么说台湾是宝岛呢,因为那里非常富庶,是著名的“粮仓”“糖库”和“水果之乡”;台湾樟脑的产量世界第一;台湾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台湾工业也十分发达。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8 我的中国心〖教学目标〗  1.知道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以中国人勤劳、刻苦的美德创建并开拓着事业,为所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的努力。  2.知道海外华人、华侨有着割舍不断的祖国情结,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学准备〗  1.歌曲录音:《我的中国心》。  2.工艺品:中国结。  3.了解一些有关海外华侨和外籍华人的爱国。〖教学活动及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我的中国心》。  2.导入讨论。“你们听到过这首歌曲吗?你们明白这首歌曲的含义吗?”(这首歌曲表达了浪迹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对中国的深厚情感。)  3.阅读教科书第88页“爸爸的话”和华侨、外籍华人在世界上的分布图,知道华人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4.出示工艺品中国结或观察教科书第89页照片中的中国结,并讨论:“这是什么工艺品?它表明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中国结,它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对中国割舍不断的情结。)  5.阅读教科书第89页豆博士的话。  6.交流讨论。“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勤劳刻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品质。那么,走遍世界的中国人表现出的是怎样的特点呢?”帮助学生认识到:(1)海外华人、华侨以他们的勤劳、刻苦不懈地创建和开拓着,为所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海外华人、华侨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发扬光大;(3)海外华人、华侨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只要有条件,他们就会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交流讨论:“你们的亲友中有海外华人、华侨吗?你们知道他们的情况吗?”  8.教师总结。
第四单元 我是小小主人翁1爱好集体荣誉 1.1感受集体的温暖〖教学目标〗1.懂得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体。2.养成自主管理、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3.感受集体温暖,进一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事先搜集、了解所教班级内师生间、生生间互敬、互爱、互助的事例。2.可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开展尊敬和感谢老师的活动。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插图和文字“真情互助”。教师提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什么?”(对全班同学深深的感激,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温暖。)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你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里?为了将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请学生自由发言。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如果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来关心,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大家都会感到很温暖。在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真情互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和得到他人帮助的喜悦上,从而使他们到自己班集体的可爱之处。4.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小文说的一段话。教师引导:“老师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为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时刻都在关心、爱护着我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让老师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呢?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请学生边读教科书第3~4页的文字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准备搞些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是如何做的?你们对他们的活动有什么意见?你们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设想和建议?”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第4页下面的填空。1.2 在集体中成长〖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准备〗  1.了解班级同学关系的状况。  2.了解班级遵守规则的状况。  3.了解近期班级中是否产生过矛盾,后果如何。  4.根据上面了解的情况,请一些同学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6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 &&&&&&&&&&&&&&&&&&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话”发布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总结。
1.3 展示集体的智慧〖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的成功与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设计徽章及网页标识的一些常识,通过设计班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设计活动需要的白纸、彩笔等用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网上学习的情况,并让几名学生谈一谈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体会。  2.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文字,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制作网页标识?制作网页标识有什么要求?”  3.欣赏与探究。让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7页的文字和插图,并对书上的标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制作出好的网页标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应该能够反映出本班的特点,代表班集体的团队精神;还应该设计得美观大方,等等。  4.讲解与练习。教师说明:“设计网页标识可以借鉴旗帜和徽章的制作过程与方法,它是依靠集体智慧完成的。一个好的图案,往往是从众多的中选出来的,而且大多曾经做过许多次的修改,使之不断完善。”学生完成教科书第7页和第8页的练习,帮助学生通过了解旗帜、徽章的制作过程及涵义,进一步感悟到应该如何设计网页标识。  5.小组准备。让学生欣赏教科书第8页的网页标识。在欣赏之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协商,为班集体精心设计自己满意的网页标识。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  6.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相互交流做准备。  2.全班交流。通过各小组的相互交流与评议,评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3.教师点评和总结。
1.4我为集体添光『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乐于为集体做贡献。  2.学会观察与思考,为集体的进步出主意想办法,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动员学生搜集经常为班集体服务的同学的事例。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学生在各项集体活动中的照片或影像资料。  3.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班集体存在的主要不足。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展示或播放集体参加比赛活动时的照片或录像。教师引导:“集体取得的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为集体添光彩呢?”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0页乐乐和教师的对话,并讨论“班集体需要做的事情”“我能为集体做的事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并尽自己的所能为集体贡献力量。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为集体服务,除擦黑板、摆桌椅、出板报、向学校广播站投稿、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问题以外,还有哪些?”  3.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讨论教科书第10页的四个问题,并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很少有人做的原因”,认识到关心集体需要坚持,需要付出。  4.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讨论班集体的优点与不足,并为争当优秀班集体提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归纳整理,要帮助学生具体而准确地思考和认识自己班级的实际状况、与优秀班集体的差距、为了争取优秀班集体应当做些什么等。  5.教师总结:“建设一个好的集体,为集体添光彩,人人有责。今天,许多同学为集体提的建议都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相信在每个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集体会更加进步。”〖家庭作业〗请学生整理、归纳为争当优秀班集体提出的建议,开展一次“我为班级建设出主意”的班队会。
&&&&&&&&&&&&&&&&&&&&&&&&& 2学做集体小主人&&&&&&&&&&&&&&&& 2.1自主选举班委会〖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民主选举。  2.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  3.初步感受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形成积极的现代民主参与意识及能力。  4.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1.教师就学生自己参加的选举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该班级以前班委会产生的情况,本校或其他学校是否有过先例,学生对此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映,选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等,并做好应对准备。  2.如果本校曾经有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的先例,教师最好能够请有关的学生“现身说法”做介绍,并事先了解具体情况、效果,对介绍提出适当的要求。这种做法要比由教师介绍更为理想。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课文,然后提问学生:“我们班从前的班委会是如何产生的?你们对自己选举班委会有什么看法?”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由同学们自主选举班委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全班同学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并得到锻炼。但自主选举也是一件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所以今天我们就进行专门的学习,看看应当如何进行民主选举。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12~13页,看看为了把班委会选举活动搞好,教科书上的同学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请学生自由发言。(他们征求了老师的意见,请教了高年级同学,进行了专门的讨论,确定和公布了班干部的职务和职责,产生和通过了专门的选举程序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的疑问做进一步说明,比如为什么要按照程序进行(保证选举的公平和公正)等。  3.小组活动。教师布置任务:“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自主选举这种形式,我们要在下次课上模拟进行选举活动。今天小组活动的内容,就是为这次模拟活动制定一个选举程序。请同学们参照教科书第13页上的程序,每个小组也提出一个选举程序。既可以采用教科书上的程序,也可以有所改变,但每个小组必须提出自己的理由。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选举程序,提醒他们参考教科书及教师提出的要求。  4.全班活动。每个小组介绍本组提出的程序,并说明理由。教师说明:“下面,根据教科书上的程序和每个小组的程序,通过全班讨论,我们确定一个正式的选举程序,下次的选举将按照同学们自己确定的程序进行。”  5.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并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就选举程序听取家长的意见。  2.考虑自己是否准备参加班委会竞选,如果参加,准备一篇竞选演说(应当不超过3分钟)。
&&&&&&&&&&&&&&&&&&& 2.2每个同学的权利〖教学目标〗  1.体验并思考民主选举的完整过程。  2.懂得成为被选举者和选举者都是自己的权利。  3.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上次课确定的选举程序做好相应的准备。  2.与学校及有关教师商量,最好将2个课时连排,以保证活动一气呵成。  3.请自愿的学生帮助制作票箱、选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  2.模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按照上次课确定的程序进行班委会选举。教师应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环节,并适时地在活动中穿插讲解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候选人提名。可以给学生一些酝酿时间,要将所有被提名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可以写在黑板上。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是否同意所有的同学都有资格成为候选人,提名自己对不对等。竞选演说。包括候选人向大家做介绍,以及回答大家的问题。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竞选演说应包括哪些内容(准备竞选什么职务、自己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当选准备怎样工作等),怎样才是好的竞选演说,竞选演说对大家最后投票会有什么影响等。  投票表决。可以先研究讨论教科书上投票选举的过程,选举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等,然后由教师引导进行投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填写选票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投票 每个学生将自己填写好的选票投入选票箱;计票人在黑板上按照选票格式写出班委会的各项职务,以及相应候选人的姓名。  唱票 监票人和唱票人一起唱票,计票人根据唱票人所报姓名在黑板上候选人姓名下计数,可用“正”字表示。  统计 监票人和唱票人协助计票人统计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并标出每个职务得票最多的人。  宣布结果 应说明每个人的得票情况、选举是否有效、最终的当选者是谁等。例如:“根据大家投票的结果,新的班委会产生了,他们是……我们要向模拟活动中产生的班委会同学表示祝贺。虽然是模拟活动,但大家都很投入,也很认真。活动是模拟的,但同学们的收获却是真实而丰富的。”  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为什么要分别有监票、唱票和计票,选票为什么不记名,等等。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要进行模拟选举活动的情况。  2.完成教科书第16页下面的填空。
2.3大家都来参与〖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学会思考集体发展的得失。  3.增加对集体的责任感。  4.提高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  1.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以便所做的准备工作具有针对性。  2.帮助新当选的班委会(模拟的同样)准备班集体建设。〖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上方的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做好班级工作,仅仅选出班委会是不够的,不能只依靠班委会的几个人,而要靠大家的参与。今天,新的班委会和所有的同学一起,来探讨如何做好我们的班级工作。”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19页的内容,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你们认为教科书上新的班委会的计划怎么样?你们对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提出的补充和反对意见怎样看?你们对小文提出的问题怎么看?咱们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你们怎样理解老师关于权利所说的话?”  3.介绍与提问。请新当选的班委会向全班公布自己制定的计划。在介绍过程中应允许其他同学就不明确的方面提出问题。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计划,并对计划提出具体意见。学生提出的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修改和补充均可。  5.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班委会成员做记录。  6.教师总结。鼓励班委会吸收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19页“我的感想”。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提出要求,比如关于本课题活动本身的,或者书上原来的要求等。
&&&&&&&&&&&&&&&&& 2.4社区民主生活的启示〖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了解村委会或居委会直接选举的情况。〖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个课题的内容,并与家长进行讨论。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