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坚持走路能减肥吗早晨公园走路然后玩健身器材有意义吗

公共健身器械不够用怎么办
本报记者 李珂 实习生 许梦心 文/图&&&&在石家庄的一些公园、小区和街道上,常常可以见到漫步机、坐推器、扭腰器、云梯等健身器械,这些器械满足了市民锻炼的需求,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8月12日本报报道市民反映公园云梯太高形同虚设的情况后,不少市民打来电话,反映部分健身设施缺少维护以及不够用等情况。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省会部分公园和小区。健身器械都没闲着&&&&8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平安公园北侧的运动区域,健身器械没一样闲着。市民李大爷说:“我每天都来这个公园玩,每个器械都要玩个遍。就是一早一晚人很多,有时候器械都轮不上。”&&&&在位于富强大街与东岗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富强公园,很多市民在使用健身器械进行锻炼,以老年人居多。他们表示,这些器械的主要使用对象是老年人和孩子,因此会有人觉得云梯过高或是坐推器太沉。&&&&除此之外,记者还走访了世纪公园、龙卡公园、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以及石家庄多个小区,各处的健身器械的使用率都很高。器械不够用缺乏维护&&&&在记者采访中,市民们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健身器械太少不够用以及损坏后更新不及时。比如体育大街与裕翔街交叉口的龙卡公园,运动区域本来有一大片空地,现在只剩下3样器械了。“以前这些器械还挺多的,孩子们也喜欢玩,后来公园换了一批新的器械,把旧的全拆了。”市民赵奶奶说,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秋千不见了,老年人磨腿的器械都不够用。&&&&在儿童少年活动中心西南角的活动区,记者随机采访了6名市民,他们都对器械拆除表示不理解。“以前是坏一个拆一个,现在把那一片都拆了,也不给安,这是咋回事呢?”孙女士说,该公园周围有很多小区,一早一晚遛弯的居民几乎人挤人。人多器械少,实在是不够用。现在又拆了一部分,器械就更紧张了。这一个扭腰桥上就有8个人在进行锻炼,老人们想磨磨腿还得排队。管理单位负责维修更换&&&&针对市民的疑惑,新华区园林局的工作人员聂先生解释,公园内有些运动器械安装年头已久,存在安全隐患,不再利于市民的日常锻炼,因此进行了拆除,公园在拆除旧的健身器械后不会放任不管。&&&&公园内的运动器材损坏谁来负责?石家庄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的负责人宋女士介绍,运动器材有8年的保修期,在保修期之内损坏应由安装厂家负责维修。超过保修期则需公园的管理人员向体育局进行申报,体育局会为该公园更换一批新的运动器材。然而由于经费有限,体育局在接到公园的申报后,会先到申报所在公园核实确认后,制定出运动器材更换计划,逐年进行更换。&&&&宋女士称,石家庄市体育局可与公园所属园林局进行商议,由体育局提供器材,由园林局提供场地,根据公园的情况,看能否在公园内进行健身器械的扩建。
最新数字报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
选择版次今日35版“咱用惯的健身器材为啥不见了”
第16版:体育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咱用惯的健身器材为啥不见了”
&&&&本报讯(记者&黄志阳)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和本市体育局支持下,&天坛公园健身路径日前完成更新。由于不熟悉新器材,个别市民产生了疑问:“咱用惯的器材为啥不见了?”对此,器材供应方解释:“不符合‘新国标’的都得换掉。”&&&&天坛公园古树葱郁、环境优美,每天吸引近2万人参加健身活动。其健身路径位于公园东门附近的绿荫丛中,始建于1988年,一直对本市公园健身设施的配建起到示范性作用。记者昨天上午来到此处,发现全部健身设施焕然一新;使用上崭新的器材,很多市民也都赞不绝口。“旧的换新的,以前没见过的现在有了,玩儿得挺好。”“地上铺了塑胶垫,落地时再也不怕蹾脚了……”&&&&据负责此次设施更新的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总经理韩万里介绍,器材经过更新从原来的22种、76件增至24种、99件,增加了腰背部按摩器、腿部按摩器、上肢牵引器、蹬力器、健身车、多功能推揉器等,“这都是问需于民、为民而建,前期我们做了大量调研,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进行配备。”他举了个例子,新的双杠根据练习者身高不同分为1.5米、1.6米、1.65米和1.7米4种高度,其中1.5米高的又因练习者肩宽不同分为0.5米、0.55米两种宽度。&&&&不过,一些市民反映,自己用惯的器材突然“消失”了,难免会不适应。家住蒲黄榆的郝女士近年来经常到天坛公园晨练,“比如那种大长凳,以前跑完步可以躺着歇会儿,用得好好的,现在也没到年限,怎么说换就换呢?”她语气中透着几分无奈。&&&&之所以淘汰掉旧器材,韩万里称“不符合‘新国标’的都换了”。所谓“新国标”即最新颁布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该标准注重缓冲层、跌落空间等因素,更加强调安全性。比如,新装的健身天梯不仅高度不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地上还铺设了30厘米厚的塑胶垫儿作为缓冲。“我们充分考虑到器材安全,希望天坛公园实行‘新国标’的一些经验推广到全国。”韩万里称,相信适应一段时间后,市民们会收到更好的健身效果。&&&&此外,健身路径使用年限从4或6年增至8年,其安全结构也达到较高要求。北京国体世纪体育用品质量认证中心的副总经理袁义龙告诉记者,“新国标”旨在从源头上提升器材质量和安全性,将器材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如今,新装的健身器材还加贴了二维码,便于统计、掌握全国各地的健身设施情况。“扫描二维码,老百姓也能在当地反映器材损坏情况,及时反馈到主管部门和厂家,从而加快维修进程。”袁义龙说。&&&&目前,本市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7989个、全民健身专项活动场地2321片,去年更新了2008年配建的200处全民健身工程器材。据悉,今后更新的健身路径将陆续使用“新国标”。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现代金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A8版:特别关注
&&&&日 星期三
宁波健身路径报修服务平台试运营调查报告
老年人一般电话报修,社区内的健身器械报修及时
广场公园健身器材坏了却没人过问
网络报修平台页面
记者昨走访中山广场,发现一处健身器械的转盘已不翼而飞
&&&&■《甬城体育健身设施报修平台即将面世》追踪报道&&&&自4月3日宁波市体育健身设施报修服务平台推出至今,已过去二十天。这套报修系统好不好用,老百姓使用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门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报修平台运行机构负责人、社区健身器械管理员以及部分市民的介绍,记者发现,这套报修系统还是蛮便捷的,不过有些问题依旧存在。&&&&□记者&邹鑫&&&&&摄影&记者&贾东流&&&&报修&电话报修很热&网络报修很冷&&&&其实早在报修平台启用之前,部分健身路径存在的安全隐患也饱受市民诟病。社区里、公园内各种健身器械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锈迹斑斑,还有一些则成了市民的晒衣架,此类情况屡见不鲜。&&&&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年底宁波体育局正式开始打造健身路径专业报修平台,并组建专业维修队伍。4月3日,宁波市体育健身设施报修服务平台正式启用。&&&&&昨日,记者登录报修平台网站,首页上就有报修站提示,点开后可以看到新增报修、维修结果以及新增路径三个板块内容。其中在维修结果一栏中记者看到,海曙区西门街道芝红社区高塘四村54幢附近的健身路径于4月11日下午进行报修,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使用了。&&&&&报修平台维护负责人王小龙告诉记者,“这个平台开通第一天,就接到网上报修二十多条,很多当天报修的,第二天修好就可以正常使用了。”记者统计发现,截至昨天,该报修平台网络报修已超过五十次,而且全部维修到位。&&&&在网络报修平台开通的同时,各辖区电话报修也同步启动。王小龙说:“健身路径主要还是老年人使用的多,他们不太熟悉电脑,很多都打电话来报修。”王小龙告诉记者:“海曙区报修电话自开通以来,我从上班到下班就基本没停过,接了多少电话可想而知。”&&&&走访&广场公园路径坏了几乎没人报修&&&&各公园、休闲广场、草地上,形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每天都吸引了很多市民。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人流量密集的中山广场时看到,孩子们正踩着太空漫步机玩耍,年轻人试试自己能做几个引体向上,老人们则抓着器材的栏杆扭着腰身……只有肩部活动器无人问津,走近一看才发现,“胳膊断了一条”,转轮也少了一个,看样子坏了已经有些日子。&&&&&怎么没人去报修呢?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正在健身的市民,戴先生在中山广场附近上班,一般吃完午饭,他都会去中山公园里走走。记者询问他是否知道健身路径报修平台,他说:“知道。”至于是否会去报修,他答道:“一般不会,这么多健身器材,换个没坏的玩就行了。”&&&&带着孙子一起来玩儿的张阿姨几乎每天都会光顾健身路径。阿姨说,她也比较担心这些器械是否安全,“小孩子看到这些,都要爬高上低的去试试,看见坏的(器械)要把他拉远点。”但说到主动报修,阿姨也摇了摇头:“一来我还不知道有这个报修平台,二来我也不会用电脑啊。”记者走访一圈发现,不少市民都是类似观点。&&&&行动&今后将推出巡检制度排除隐患&&&&与公园、广场里的健身路径相比,社区里的这些健身器械明显更受市民关注。&&&&在西门街道,芝红社区体育会工作人员徐女士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有不少类似于义工的热心居民,“基本上都是很喜欢锻炼健身的老人,大家一旦发现健身路径有损坏,就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徐女士说,他们也考虑到健身路径多为老年人在使用,“他们不会电脑操作,我们一边宣传告知报修电话,一边帮他们进行网上报修。”此外,社区还会时不时在楼道里进行宣传,动员家家户户发挥积极性,主动去报修。&&&&从报修平台开通到现在,芝红社区在平台上报修过五次。说到使用感受,徐女士告诉记者:“肯定是快多了,以前报修周期很长,差不多都要一周时间才能有人来修,现在工作效率很高,报修了就有人来修,这样大家就能接着锻炼健身了。”&&&&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与电话报修相比,网络平台二十天仅有五十起报修,算起来一天不到三起,与实际需要维修的数目还有很大的差距。&&&&2008年,宁波开始投建健身路径,目前,宁波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一共有7379.5套全民健身路径。由于宁波大多数健身路径是2008年前后建成的,按照国家对健身路径五年应当更换的使用期限,宁波的这些健身路径已进入更新和维修的高峰期。&&&&对此,宁波体育局通过本报发出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在关注健康锻炼的同时,也能发挥一份爱心,积极行动起来,看见失修损坏的健身器械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的形式进行报修,有效地减少市民日常锻炼带来的安全事故。”另外,报修平台维护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接下来,他们还将推出微信报修平台,今后也会组建巡检队伍定期进行检查。&&&&■新闻贴士&&&&全民健身路径&&&&全民健身路径(又称体育健身设施)是指利用城市现有的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小区、城市绿化地域设置一些群体健身器械,并辅以活动路径的体育健身集合设施。健身路径上的常见健身器械包括:太空漫步器、上肢牵引器、三方位单杠、双联晃板、腹肌板、伸展器、下肢康复器等。&&&&■特别提醒&&&&健身路径报修渠道&&&&电话报修:&&&&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网络报修:&&&&登录宁波市体育局官网:&&&&www.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现代金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点击:38481
点击:1146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走路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