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难点学生课题研究《高中物理难点学生生物学习调查状况》课题研究重点 难点陈述

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江苏省东台中学欢迎您!
&没有任何调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及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点击数:5828
更新时间:
&有效学习策略& 共同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社会教育现象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拼命学习、工作。同样紧张、竞争的气氛也笼罩着中学校园。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适度压力可以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但在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学生所能负荷的程度: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部分教师的功利主义、片面追求分数……并且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却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还要伏案对付那些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于是,部分孩子开始厌学、拒学、甚至逃学,更为极端的是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
2.课堂教学状况
现在的不少中学课堂,只有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对所有学生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考试要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限制学生对知识汲取的自主选择;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被认为最有效的适合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学生喜好的学习方式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明显反差,无疑是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因素。
3.新课程改革进程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这次变革是以课程改革为龙头,“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达到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的教育任务是使“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指的是生命的整体发展。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情感、意志、价值观”多元并存的价值取向。这就昭示着新课程改革必须革新传统的重知识传授、重考试评价的应试模式,创设以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关注生命自由生长为核心的生态教育环境,因为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认知体,而是生命体。也就是说新课改倡导并要求优化学生的学业行为,校正学业不良表现,追求有效学习,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 &(一)理论依据
&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身上是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多元智能理论
&&& 2.韦纳归因训练理论
韦纳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可用以下六个因素和三个维度来概括。六个因素就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就是内在性(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稳定性(稳定因素与不稳定因素或称可变因素与不可变因素)和控制性(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韦纳又按“稳定性”维度对四种原因进行了划分: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的因素,而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是不稳定的因素,在各种情境中变化很大。他认为“内外控制点”(内外因素)和“稳定性”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对一个人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稳定性”维度对以后类似情境中是否成功的期望或预测产生重大影响。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训练的对象掌握某种归因技能,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归因方式,形成训练者所期望的积极归因方式。
&&& 3.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 ?H?Flavell)提出的。元认知是指人类对其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认识,其实质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按照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包括对人的因素的认识、对任务和目标因素的认识和对策略因素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个人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现代教育认为,元认知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是能够终身学习的有效前提。
4. 自我实现理论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大师在1940年代提出的中,他将研究焦点放在的个体上,特别是那些所谓「自我实现」(Self-actualized)的人身上,尝试归纳出那些对生命感到满意、能发挥潜能又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共通点。马斯洛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较不易受到焦虑与恐惧影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及他人都能抱着喜欢及接纳的态度。他们虽然也有缺点,但因为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们较一般人更真诚、更不防卫,也对自己更满意。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及相信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5. 认知风格理论
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个体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性与非分析性概念化倾向;对认知域宽窄的选择;对两可与非现实体验的不容忍;复杂认知与简约认知;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整合与分化;扫描与聚焦;冒险与保守;解决问题的滞阻与畅通等。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 &(二)课题解读
学业不良,又称为低成就,可以指学业成绩未达到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所规定的及格标准的情况;还可以指智力正常或较高而学业成绩落后于同辈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情况。本课题所研究的侧重于后者,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商属于正常范畴(IQ&90);第二,没有行为障碍和精神障碍;第三,没有生理疾病;第四,学习成绩低下,在班级的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即我们所研究的学业不良,排除弱智、身体残疾和精神异常的学生。
有效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针对实际情况,善于优化学习环境,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价值
&& (一)研究内容
1.依据一定标准确定学业不良学生。根据目前江苏高考模式,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某一学期三次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作为指标,其它学科成绩作为参考,挑选出本年级明显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调查这些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了解这些学生思想上是否求上进或不善于动脑筋;思维上是否有惰性、注意力是否集中;对直观教材的记忆是否优于对语言教材的记忆;机械记忆是否优于逻辑思维等表现。(我们所采用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
2.实验前学业成绩收集与问卷测量。收集实验前一个学期以来的语文、数学、英语三次学业成绩作为前测数据,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测量学业不良学生对各学科学习的兴趣、方法和能力。
3.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和学业不良学生一起寻找学业成绩差的原因,然后一起积极归类,改变其自我概念。
4.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反过来严重地影响学习。可以通过班会心理辅导与小团体辅导、放松训练以及个案咨询等改变学生学业不良的现状。
5.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校正他们学习中的不良态度与习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6.实验后跟踪采集部分学业不良学生最近三次学业成绩数据,并进行个别访谈或问卷调查。
&&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拟通过多种渠道对本校学生学业不良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不同表现,探寻其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并针对不同的表现作出相应的有效学习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能有所提高。
2.教师能承认和尊重差异,改进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3.班主任管理工作能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的关系能更加和谐、融洽。
4.家长的教育方法能更加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能更加密切。
5.社会能更多理解、关心和帮助学业不良学生。
&&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对于学生的学业不良问题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学业不良就是学习障碍,其实学业不良并不等于学习障碍,因为引起学业不良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鉴别、分类与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的课题是对本校高中学生中出现的学业不良现象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学业成绩,重新点燃他们学习的火花,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基石。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追踪研究法。在所选的学生中,分别选取几个典型的学业不良学生做个案追踪研究,分析干预前后的变化,总结干预的成败经验。
2.谈话与问卷调查法。通过与学生、任课老师、班主任、家长谈话,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了解有关班级中学业不良学生的不同表现及原因,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目标和方法。
3.观察分析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进一步指明实践方向。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总体上分为五个阶段:
&& (一)准备阶段(2009年12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 (二)收集数据阶段(2009年12月―2011年11月)&&
1.确定符合“条件”的学业不良学生。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2009级、2011级高一学生和2008级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年级学生阶段性测试、期中和期末三次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以年级均分为参照,分别从中选出三次三门总分均明显低于年级平均水平的部分学生,并记录好他们其它学科的成绩。
&2.采集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等信息。
&为了采集到有关这些学生的全面客观情况,信息的采集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首先,在全年级进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卷调查,既要收集学业不良学生的,又要了解所有学生的,便于比较学业不良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其他问题;其次,对筛选出来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真实感受;第三,对这些学生的老师进行访谈,了解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判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老师的评价是否一致;最后,对家长进行访谈,目的是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教养态度是否一致,家长的教育态度与学校的教育态度是否一致。
&& (三)数据分析阶段(2010年7月―2011年11月)
1.从学习策略方面归纳学业不良学生的常见表现。
2.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分析这些表现背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
3.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全组人员参与进来,分析、研究,初步总结共性与个性的措施。
&& (四)实施干预阶段(2010年9月―2012年7月)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等在班集体中集中开展如何正确归因、如何正确评价自我等一系列的辅导活动,使这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和辅导。
2.进行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和学业不良学生一起分析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行的措施,包括如何预习、听课、复习,如何积极思维等。
3.对典型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在团体辅导的基础上,对典型学生进行个体的接触,更详细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向有关老师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给学生提供方法指导。
&& (五)比较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1月)&
课题组成员集中,收集2011级高二部分学业不良学生的一学期三次成绩并与年级均分进行对比(周宁宁、王军、沈宇江老师分别收集了2011届和2012届部分学业不良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年级高考均分进行对比);通过对这些学生本人的访谈、对他们同学的访谈、对任课老师的访谈、家访等方法再次收集这些学生的相关表现;通过心理测量的问卷调查再次收集部分学业不良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实验后的相关信息。
在对实验前、实验后收集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并进一步研讨。一方面分析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的变化;另一方面分析这些变化与实验干预的联系。整理归纳共性的结论,并指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从而最终形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通过多次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比较等方法,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总结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和相应有效学习策略的探索。
&& (一)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
&&& 1. 由消极情感引起的常见行为表现
1.1 缺乏学习内驱力。
刘华清老师的《高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不良学业的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和习惯,学习中的随机因素较多;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周宁宁老师的《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发现,导致语文学业不良学生陈述性知识基础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语文学习动机问题。丁立宏老师的《江苏省东台中学学生英语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结果显示,英语学业不良的学生中有81.08%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因是认为英语重要,只有10.57%的学生是出于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而学习;英语学业不良的学生中只有21.43%的学生积极或较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袁亚萍老师的《江苏省东台中学学生历史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结果表明:历史学业不良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引起主动学习愿望的约占87.93%。而马东华老师调查发现,学生内驱力缺乏与以下因素有关: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部分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
不同学科的问卷调查结果共同显示,几乎所有的学业不良学生都对学习及学习相关的事情表现出畏惧、憎恶、厌烦的心理状态。如对学习采取应付态度,无计划、无目的,依赖心理严重;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做作业,课堂上注意力低下,上课反应迟钝;碰到稍微要动脑筋的问题不愿意思考,学习意志力薄弱。因此,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内驱力缺乏具体表现主要为:(1)学习目的不明确。(2)对成绩的好坏持无所谓的态度,从不主动与人讨论学习问题。(3)遇到难题就会退缩,不肯努力钻研。(4)经常迟到或早退,对学习没有兴趣。
1.2 采取消极的自我保护行为。
王军、袁小冬、袁亚萍等老师从班主任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业不良学生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干脆逃避或回避学习。这些学生因为长期学业不良而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又极度敏感,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常常会采取一些消极的反应:(1)逆反。这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常产生与常态相悖的逆反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如经常和同学大打出手,对老师的教育不但不听从,反而感到厌烦,对父母的劝导进行顶撞。(2)易怒。这类学生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很容易波动。例如:生气、急躁、发怒等;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嚣叫,或经常有干危险事或愚蠢事的冲动,和老师顶撞、和同学打架,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沈宇江老师的MHT测试显示普通学生当中冲动倾向过强的不足10%,而在我们所选的观察对象中冲动倾向过强的达到32%。(3)社交恐慌。一些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产生强烈的恐惧,往往寻找借口回避,即便是与家人、老师、同学在一起也感到不自在。这类学生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总是多愁善感,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4)抑郁。一些学生自我评价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他们不影响课内外秩序,不妨碍教学和各项活动,但随着其不良情绪的发展,其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他们会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患,有的甚至会做出自伤行为。
1.3 焦虑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沈宇江老师的MHT测试表明:全体学生中学习焦虑及对人焦虑的偏常比例分别为13.30%和18.30%,而在我们所选的观察对象中这两者的比例却高达30%和40%。吴海霞校长的《考试焦虑综合诊断量表》调查问卷显示:因担心考砸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引起的焦虑占67%,因担心自我形象受到伤害引起的焦虑占25%,因担心未来的前途引起的焦虑占30%,因应试准备不足引起的焦虑占39%,因思维障碍引起的焦虑占44%。尽管一些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情况下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等生和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女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这方面显得尤为显著。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造成了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了学习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导致担忧和自我怀疑,从而害怕学习。
1.4 缺少正确的自我评价。
沈宇江老师通过MHT检测发现,自我轻视、自我鄙视的自责倾向是所有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疾患,检出率达28.3%,而在学业不良学生中自责倾向更为明显,显示竟高达70%。丁立宏老师调查发现,在英语学业不良学生中,59.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31.8%学生平时开口讲英语少是因为缺乏自信。其它学科中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如王军老师在《高中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发现自我效能感偏低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刘华清老师在《高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不良学业的研究》中指出,数学学业不良学生比学业优秀的学生在自我评定上得分低,不能对自己的解题过程得出正确的评价。已有许多实验证实,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的学习动机,相反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业不良学生由于在学习上屡屡经受失败,自我效能感降低,自我概念越来越消极,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消极的自我评价导致学业不良学生(1)动机缺失:积极反应的要求降低,消极被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2)认知缺失: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形成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消极心理定势,在进行学习时表现出困难。(3)情绪缺失: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最初烦躁,后来变得冷淡、悲观、颓丧,陷入抑郁状态。
&&& 2. 认知能力上存在的不良表现
2.1学业不良行为在思维品质上的表现。
2.1.1思维比较混乱。
任何学科的知识和练习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在学习和解题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思维顺序进行思考。我们课题组不同学科的老师都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时往往忽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习惯于依赖老师的讲解和参考资料,不肯动脑筋思考,对课堂上的知识缺少思维分析和整理的过程;自己复习的过程中又满足于“用眼睛”看,怕动笔梳理知识点,缺少了将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整理内化的精加工过程;练习时经常审题不清,或颠三倒四,思维混乱。马东华老师的《化学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调查显示,化学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新内容时能意识到新旧内容间的联系的只占 25.47%;复习时能将知识整理成框图或图表的,完全一致、一致和基本一致的人数均为0。
2.1.2 思维不流畅。
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灵活性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欠缺的两个品质。马东华老师的《化学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调查显示,遇到一个新的化学题目时,有91.49%的学业不良学生不知道从题中寻找信息,不会联系学过的知识点。这是思维长期得不到训练的结果,正如河道常年不清理而被淤泥所堵塞一样。学业不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打开思路,不能从多个方面分析,一旦遇到问题就会思维短路,大脑一片空白,所有通道都会关闭,而不是迅速地转到另一个角度分析。
2.1.3 思维有依赖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身心也在迅速变化。他们与社会的交往增多,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少,要求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然而学业不良学生由于经常失败而对自己极端地不自信,更多地依赖家长、教师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一旦出现了问题或错误,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寻求外界的帮助,而不是用自己的头脑去独立地思考、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去发现问题所在。王军老师的《高中生学业不良学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指出,我们学校在东台城区初中实行教育均衡化组建教育集团的背景下,高一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三年前民办学校的学生考进我校的正取生人数仅是十几人,而2011和2012级则达到一百多人,这部分学生中的多数进入我校以后,成绩大幅度下降,逐渐进入学业不良学生的行列。我们分析其原因,发现他们在初中长期以灌输式接受知识为主,通过没日没夜的死背死记课本知识和“题海战术”取得中考高分。进入高中后,教材知识的特点和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得这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较多的自习时间对他们来说,不知道该干什么,碰到问题不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独立地思考,更不会用老师传授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2.2 程序性知识运用能力上存在缺陷。
我们调查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上有明显的缺陷,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学科差异。例如,就数学学科而言,刘华清老师在《高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不良学业的研究》中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练习测试,测试结果是陈述性知识正确率分别是90.83%和88.30%,而程序性知识的运用的测试题的正确率分别是65.00%和37.50%,由此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在陈述性知识上与数学学业优秀的学生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程序性知识的运用能力上明显低于数学学业优秀的学生;周宁宁老师的调查表明,在语文学科上学业不良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很匮乏。马东华老师的化学学科调查反映,学业不良学生盲目识记,不善于运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丁立宏老师的调查显示,英语学科上学业不良学生表现为不能将老师讲解的语言知识运用到适当的语境当中。而袁亚萍老师的调查则反映,学业不良学生在历史学科上表现为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技能应用的僵化。
2.3 记忆的品质比较差。
袁亚萍老师的《江苏省东台中学学生历史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对历史学习记忆方式调查显示,历史学业不良学生中只有6.89%的学生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学历史,88.79%的学生选择死记硬背,反复记忆。当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时,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得出历史学习难度很大的错误结论,进而形成心理上的恐惧。丁立宏老师在对英语学业不良学生访谈时发现,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并示范过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句子的主要结构和关键词等),有些学生还是习惯采用死记硬背,不愿意尝试有效记忆策略,记忆效果极差,在英语考试的课文填空项目中得分很少。不同学科的调查结果共同表明:学业不良学生的记忆特点是死记、机械记忆;他们时常感到苦恼的是记得慢、遗忘快;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难及时、准确再现。
2.4 缺乏整体理解的能力。
我们课题组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往往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学习的特征。在进行特定的学习任务时,学业不良学生缺乏整体理解的能力,其表现为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待被认知的对象。例如,王琦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在数学学科上表现为不善于把握问题结构,不能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并进行解答;不管是语文还是英语学科,周宁宁和丁立宏老师共同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语言学科时表现为不能理解文章主旨大意,不能联系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局部的细节。
3. 由意志障碍导致的不良行为习惯& &
3.1 缺少持之以恒精神。
刘华清老师在“你认为计算题题目长短对题目的难度有无影响”和“是不是题目越长问题越难”两个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学优生中认为计算题题目长短对题目的难度有影响的占23.3%,学业不良学生中认为计算题题目长短对题目的难度有影响的占63.3%,显示学业不良学生中畏长题目的情绪的比例远高于学优生,学业不良学生认为题目越长难度越。在学优生和学业不良学生对问题的回忆、列式方面平均得分和数学“回看”题目人次、计算错误情况比较中,学优生有65.3%回头看,计算错误人数只有5.8%,表明他们在将知识不断地进行完善;学业不良学生“回看”题目人次只有21.4%,计算错误人数有52.1%。王军老师通过《江苏省东台中学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的问卷调查发现,遇到稍难问题不愿意深入思考的学业不良学生比例达到76%,努力一段时间后没有进步就放弃的学业不良学生比例达到67%。从上分析学业不良学生希望学习能一劳永逸;他们或优柔寡断、畏缩不前或草率从事、半途而废;一旦遇上困难就选择退缩、随波逐流。
3.2 缺乏钻研精神。
马东华老师的调查中反映,学业不良学生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的只占14.89%,作业不懂也不问、只要做完就行的却占了59.52%,作业中的错题从不订正的高达63.83%;在学习新内容上,有 59.57%的学生意识不到在学习的过程中该做标记,总是读过就算了;有74.47%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原理、化学反应发生的原因不清楚;会给自己提一些问题来检验自己是否理解了所学的全部内容的只占 8.51%。调查表明,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中缺乏钻研精神,学习任务稍有难度就往后推,或者敷衍了事;部分学生依赖老师、同学、参考书、甚至抄答案,长期的缺乏钻研精神和依赖性培养了他们惰性的思维习惯,导致他们思维缓慢,不严谨。
3.3 抗干扰能力差。
我们在对学业不良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访谈中,有不少学生表示,当电视播放自己喜欢的节目时,他们会边看电视边学习,具体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7.18%;有多名学生表示有时候会因为看电视节目而放弃功课,具体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03%。这些数据表明,学业不良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很容易受到干扰。在学习中遭遇到困难时,会被紧张、消极的情绪左右;注意力分散,学习过程中会受周围环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扰。这都会对学习有不利的影响,严重阻碍学习的进步。
& (二)有效学习策略的探索
从学业不良学生的常见表现中,我们意识到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心理的、学科的、学习者主观意志和客观环境作用的、教师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同时交织出现或相继出现。而且我们发现,大多数学业不良学生兴趣的淡薄只集中体现在对待学习任务上,在其它方面的兴趣并不低。我们课题组的大半成员担任班主任工作,老师们平时对学校的学业不良学生群体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在探究大自然、动手操作或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上不乏喜好。许多学业不良学生喜欢看诸如《探索》、《人与自然》一类的电视节目,也喜欢动手做一些标本和模型,在课外活动方面,他们的兴趣甚至超过一般学生。因此,针对学业不良学生常见表现及分析,我们通过实验干预,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层面,探索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初步的良好效果。当然,这些策略并非完全隔离,其中一些策略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 ●& 学生层面
&&& 1.学会培养自己的积极学习情感
1.1 不断体验成功。&&
刘华清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从培养学业不良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做起,将教材中的学术形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使学生感到亲切的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基础的数学问题以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体验,经常与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短期学习目标不断体验成功,建议学生在遇到阻力时经常想象未来的成功、想象自己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并积极投身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实践中,就能坚持到底。不少学业不良学生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数,相信只要相对自己过去的成绩有进步就是成功。
1.2 保持学习动机。
心理研究显示: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成正相关关系。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因此,在课题组老师们学习目的的教育下,学业不良学生了解了掌握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例如袁亚萍老师班上的学生对计划和评估分别做了这样的自我规定:1.计划(1)本周(本日)的特别学习目标是?(2)我将凭借什么来完成个人的目标?(3)我将采用何种行动或步骤来完成目标?(4)会干扰我完成目标的个人或外在因素是什么?(5)如果我需要帮助,我会怎么做?2.评估(1)完成目标的信心为:没有信心(0分)――非常有信心(5分)(2)对个人计划达成的满意程度为:非常不满意(0分)――非常满意(5分)。不少学业不良学生找到了符合实际的具体学习目标及适当的方法,经历实现目标的自我效能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1.3 降低焦虑感。&
为了减缓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的焦虑,课题组的老师们根据各自学科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英语学科为例,丁立宏和杨子兰老师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为指导,对学业不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情感焦虑进行干预。克拉申把情感因素看作是可以调节的过滤器,这个过滤器可以让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输入通过,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了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吸收。实验干预前在课堂上不少英语学业不良生保持沉默以避免出错。实验过程中,丁立宏和杨子兰两位老师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查漏补缺,帮助弥补英语基础知识缺陷,为他们进行有效交际排除障碍,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于他们所犯的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采取宽容的态度,减轻了学生使用英语时怕犯错误的心理压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两位老师还表现出足够的耐心,既鼓励英语学业不良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也允许他们沉默不语。因为老师们发现,勉强要求他们回答问题、表达观点,只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使焦虑感上升。&& &
1.4 正确自我归因。&
对外语词汇的记忆和掌握是困扰学业不良学生的一大难题,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说自己记性不好,因为背了就忘而放弃对词汇进行巩固记忆和掌握,导致词汇量少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丁立宏和杨子兰老师帮助学业不良学生通过对词汇进行联想总结归纳,并结合多样活动,例如开展词汇竞赛、口语比赛等,培养学生养成记忆词汇―使用词汇―巩固词汇的良好习惯,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归因。减少或消除了学业不良学生由于不正确自我归因产生的认识上的偏差,现在他们的学习努力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 2.培养自己较强的认知能力
2.1 学会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高中各学科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内容非常复杂。如果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任何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会变得非常困难。在周宁宁老师的指导下,学业不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建立起自己比较系统的语法体系,其中包括语法的问题、词类划分的问题、短语结构的问题以及句子结构的问题,然后逐一弄清楚了这些问题,语法掌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再如在袁亚萍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学业不良学生首先抓住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及其规律性变化,然后建立历史主干框架。具体到每一专题时,逐渐明白各专题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内容上有着相近的教学目标和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横向把政治领域、经济与社会领域、文化思想与科技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以时间为序构建知识网络。现在不少学生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2.2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日本心理学家田崎仁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掌握了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学习方法上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学习就会事倍功半”。我们课题组成员指导学业不良学生从预习开始,主动地安排学习的时间、任务,课题组的老师们对每一项学习任务作出具体要求,并及时检查落实。通过对比调查,我们发现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和订正作业等方面,学业不良学生有了一定的改善。周宁宁老师在指导学生语文学习上做了三点,效果很好。首先是引导学生广泛地读,协助学生列出计划,开出书目,从阅读种类、数量、速度、质量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二是精选佳句美文背诵,并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做到耳熟能详,烂熟于心;三是摘抄,领悟“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的道理。不少学业不良学生懂得了积累之道,贵在坚持,逐渐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我们课题组尝试着从元认知的角度将学习策略做了如下分类:
2.3 坚持合作互动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的许多态度和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模仿获得的。例如,丁立宏老师为英语学业不良学生树立学习优秀的榜样,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采取的合作学习形式有:1)分组。全班按每6 人分组,每组既有尖子生,又有英语学业不良学生。各组实力相对平均;2)竞赛。不定期地进行一些比赛,如背诵比赛、单词竞赛、单元测验、期中考试等等,计算各组的平均成绩;3)评价。设计学习园地,每次竞赛优胜组的成员均可获得一个“星星”,学期末进行总评,对获得“星星”最多的小组和个人予以奖励,让每个成员通过小组的成功获得成功。在尖子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下,英语学业不良学生自觉不自觉地都提高了对自己学习的要求。
&& &3.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3.1 树立坚定的“三心”。
所谓“三心”,即决心、信心和恒心。课题组的老师们发现,要培养学业不良学生的坚强意志力,很大方面是要鼓励他们在这种时候下决心,而学业不良学生由下定决心到执行决定,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执行过程中稍有一定的困难就会使他们行为犹豫、徘徊、迟迟不前,但这往往正是培养他们坚强意志力的好时候。王军老师对他所教的意志薄弱的学业不良学生,不停地进行鼓励和跟踪帮助,教育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比取得一定的成绩更为重要。在他的持之以恒的关心帮助下,学业不良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
3.2 锻炼坚强的意志。
苏霍姆林斯基反对把“差生”囿于课本和课堂,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转差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为了锻炼学业不良学生坚强的意志,在他们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首先,通过公益劳动或生产劳动磨炼学业不良学生的意志品质。学业不良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对劳动有了正确的态度和切身的体验,通过克服困难,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等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其次,通过体育活动锤炼学业不良学生的意志品质。一些体育活动,如长跑、滑冰、游泳等项目,对发展学业不良学生的果敢性、坚韧性和自制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3.3 经受挫折的考验。
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学优生大,易产生厌倦感、无助感,而这种厌倦感、无助感又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我们课题组坚持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忍耐挫折的教育。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挫折忍受力的重要性,树立正确对待挫折的应有态度,并了解应付挫折的适当方法;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导之以行”,让学生实际运用所学到的挫折应付技巧去克服挫折。在这一阶段,学生所面临的挫折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成功”的评价标准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成功是跳起来能够摘到的桃子;在取得成功或进步的基础上,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动之以情”。让学业不良学生在情感上体验到正视困难、克服挫折、战胜自我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我们发现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已经表现为不少学业不良学生吃苦耐劳的行为。
&& &●& 教师层面
&&& 1. 优化教学方式
现代心理学家兼教育家皮亚杰说过:“ All intellectual work depends on one’s interest.”(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们课题组老师研究认为,教师既要激发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要注意自身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踊跃地参与课堂。以英语学科为例,首先,扩展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调动他们的感官参与。学习材料除书本外,还可以是电影,光盘,海报,游戏等。丰富的学习材料可以极大地充实学业不良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体验。课堂教学中把他们耳熟能详的事物,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所体验的真实感受用英语形式呈现出来,将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记忆,帮助理解,并能活跃课堂。其次,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可以开展英语演讲活动,还可以采用配对练习、小组活动、角色扮演、面试采访等形式,扩大英语学业不良学生的参与面,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此外,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从课堂到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配合牛津英语模块教学,杨子兰老师指导学生以单元课题为话题,自制英语手抄报。学生每四人一组,每组完成一份4k纸大小的手抄报。手抄报从版面设计、栏目安排、信息收集筛选等,都是由小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该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再例如,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创设历史情景以激起学生情绪的起伏是激活学生思维,深入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营造历史情景,可以自然而然地唤起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让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一旦学习摆脱了枯燥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便会进入新境界。
&&& 2. 营造和谐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尤其必要。我们课题组研究认为,教师应该利用档案、家访、谈话、日记、或周记等方式了解学业不良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要和渴望。课堂上,尊重和理解他们,用愉悦的神态、期待的目光和亲切的语气来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真心地感觉到教师是从内心关心着他们,爱护着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课堂也是一种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就要平等、和谐,有时甚至谦让,这样才愉快、有效。
&&& 3. 分层次进行教学&&&
我们课题组建议,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适当、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在英语阅读中可以分层次提出要求:A层次学生要问答对课文内容有总结性的问题,或者课文的重、难点问题,除此以外,还可以进行评价性提问;B 层次学生回答一些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多让C 层次学生用 Yes/No 来回答一般问句或用 True /False 来作判断。
&&& 4. 改变评价模式
传统的只看结果(分数)不看过程的终结性评价极大地打击了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倡,对学业不良学生要更多地捕捉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例如,在语文、英语学习中,当他们解答了班级错误率高的题目时,给予肯定;当他们成功地解出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给予肯定;对那些确实在学习上作出努力,但在学业上进步不明显的学业不良学生给予肯定。老师们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及时做出评价,使评价促进其学业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将促使学生以原有的成绩为起点,以学业逐渐进步为标准,以知识的更新和增长为目标。这使学业不良学生才能看到成功的希望,感到在为“自己”而学习,从而拥有了挑战新知识的勇气。
&&& ●& 学校层面
&&& 1.加强道德教育
学校在努力实践“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办学理念的同时,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和别开生面的讲座等,营造浓郁的德育工作氛围。学校要对良好的班风、学风常抓不懈,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使学生特别是学业不良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课题组坚信,在本学校勤奋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在“勤恳做人、勤奋学习、勤勉工作、勤俭生活、勤劳积累”的“勤”字校训的激励下,一定能使学业不良学生激发起学习动机、坚定学生“我要学”、“我会学”的意志。
&&& 2.完善活动制度
学业不良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需要创设氛围来熏陶,开展活动来促进,制定制度来保障。为此,学校要努力体现教育内容实施的系列化;学生培养的制度化;学生队伍建设的多元化;学生活动组织的自主化。学校鼓励学业不良学生参加各年级、各班级及社会团体的学生干部公开竞聘,参加学校“一日常规”检查队、校园环境护卫队、文明礼仪队、升旗仪仗队和社团管理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在学校的重大活动,如“艺术周”、“体育周”、“科技活动周”中,充分给出学业不良学生展示他们特长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提高自主能力,赢得自主发展。
&&& 3.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学生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学校要注重运用“兵教兵”式互动学习策略,鼓励学业不良学生在相互教中学会学习。阶段性考试之后,让学业不良学生自己评讲试卷。学校拟订适合自身校情学情的教学要求,分解到三个年级和各个学科。学校实行分层次推进,从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差异性、主体性入手,狠抓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本、主体、个性、潜能等四个环,让学业不良学生学有所得。
&&& 4.创设良好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在这个方面精心设计,努力使校园园林化,绿树鲜花相映成趣,假山池塘配合和谐,轻松的音乐在课间响起,让校园具有宁静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得到很好的调节和休息,心理上得到放松。&&
&&& ●& 家庭、社会层面
&&& 1.创造向好学习的家庭环境
现在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家长需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动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正确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切勿急功近利,忽视教育。家长要明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仅仅靠课内,更多的是依靠课外的积累。家长要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负责,对他们的终生负责。周宁宁老师认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基础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改变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如果参与语文教育,重视母语,珍爱母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从源头遏止语文学业不良学生的产生。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使学业不良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 &2.营造积极学习的社会环境
急功近利的“时代病”,如今已在文化与教育领域蔓延。以语文学科为例,周宁宁老师指出,语文教育界熟知的“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清楚地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本身相互融通的道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学生会在课外进行语文活动实践?课程标准列出了有限的课外书目,又有多少学生看了呢?你若说《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复活》《老人与海》等等世界名著凝聚着人生的大智慧,但在学生和家长甚至某些教师看来,这得耽误多少时间又能有多少收获?“满腹经纶”、“大智慧”能兑换成多少含金量,又能使自己在升学考试中长几分?怎么算也不如一个特长生考级证书或者一个奥林匹克竞赛奖杯来得实在。苏步青教授在90年代初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曾大声疾呼:“如果让我独立招生,我将首先考语文!”语文地位的重要性已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但唯有在整个社会形成重视语文的文化氛围,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才能让学生明确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摆正语文学科的位置,为他们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打下思想基础。
我们相信,只要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关心、帮助学业不良学生的合力,学业不良学生常见表现将会得到不断的改观,学业不良学生这个群体将会逐渐缩小。
七、课题组成员自身的收获 &&&&&&&&&&&&&&&&&
本课题通过五个阶段模式――准备阶段、收集数据阶段、数据分析阶段、实验干预阶段和比较总结阶段,确定了普通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策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阶段性效果。
自本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大多数学业不良学生各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学业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周宁宁老师对2011届高二语文学业不良学生做了近一学年的跟踪研究,在实施了有针对性地转化策略后,学业不良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相对稳步的提高。在2011年上半年的语文考试中,学业不良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业不良学生对于周老师语文基础性知识的积累记忆,阅读理解的方法体系,文言文基础知识体系的建立以及写作方法的指导感觉非常实在,渐渐养成了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2011年的高考中语文学科取得了佳绩。
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成长,逐渐发展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骨干。袁小冬、袁亚萍两位老师今年被提拔为学校的中层干部;沈宇江、刘华清两位老师被评为盐城市教学能手;王军老师被评为东台市学科带头人;王琦、周宁宁、袁小冬、马东华等四位老师被评为东台市教学能手;吴海霞副校长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高中化学特级教师;丁立宏、杨子兰两位老师获得了教育硕士学位。课题研究给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带来了成功感。
课题组成员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学科研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据统计,在研究本课题期间,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论文近20篇。周宁宁老师撰写的论文《张开语文阅读教学的另一只翅膀》获得江苏省“师陶杯”竞赛一等奖,她本人在2011年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语文学科一等奖;王军老师在2010年盐城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化学学科一等奖第一名;马东华老师在2011年盐城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化学学科一等奖;袁小冬老师获得物理学科盐城市级一等奖、江苏省级二等奖。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找出了学业不良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良常见表现并采取了适当的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都是一线教师,大家的理论水平比较薄弱,有待于充实提高,我们更多靠的是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我们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上有待于改善;因为参与研究的学科教师没有做到全面覆盖,我们的研究结论有待于进一步补充、检验和完善。
&& (二)今后的设想
1.问卷调查表明,很多不良行为习惯不仅存在于学业不良的学生身上,不少中等生甚至优秀生身上也存在着需要改善的学习行为和需要提高的有效学习策略。我们今后的方向是如何推广这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策略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如何提高教师的策略意识也是我们有待研究的方向。
3.通过实践,我们课题组得出一些初步结论。(1)当学业不良不是智力落后、感官障碍、缺乏学习机会等因素造成时,虽然成绩暂时落后或成效低下,但从其智力水准预测上分析,学习水准可以提高;(2)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状态,而不是依据结果作出的最终判断与评价。因此,学业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即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学业不良的状态可以逆转;(3)学业不良具有学科倾向性。也就是说,化学学业不良的学生对数学、物理、英语、语文等其他学科的学习可能适应良好。当然,有的学生可能在各科的学习中均表现出不适应,是学力低下的“全面学习困难”。这种“全面学习困难”往往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与学科因素、思维特点以及教学的独特性无直接关联;(4)不同学生的学业不良程度不等,成因不一。有特定章节、特定概念的学习困难,也有特定时期的学习困难,以及整个学科的学习困难;(5)学业不良是学习困难的一种亚类型,是表现在学科领域的学习困难。当然这些初步结论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实践。
& &&九、附件
1. 发表、获奖和交流论文集萃。
2. 学法指导、心理辅导讲座资料。
3.课题组部分教师课堂有效教学成果展示。
4. 各种问卷调查表。
5.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6. 学生、家长和任课老师的访谈。
7. 个案分析。
8. 部分学科学业不良学生的表现、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的论文汇总。9.部分学业不良学生的学科成绩对照统计表。
【字体: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难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