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秦两汉文学史论文拟题等 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专著 论文写作 演讲 实验报告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拟牛顿法毕业论文.doc3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拟牛顿法
本人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2、据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3、我承诺,本人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作者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 名: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作者姓名刘钟华指导教师吴光学科专业中国哲学所在学院政治经济学院提交日期 2009 年 6 月 1 日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2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做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签名:日期: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3摘要纲常思想作为儒家礼教思想的核心,自提出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这两千多年时间里,纲常思想不仅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思想规范和约束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而且深深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孔、孟、荀作为先秦大儒,无论从(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其思想内容和发展过程来看,都可以说是先秦儒家的代表。通过考察他们的思想,可以发现先秦儒家与汉儒之间对伦理道德观念的阐述和理解有着很大不同。“三纲”在先秦时期是经常被论及的三种人伦关系,由“伦”演变成“纲”,这其中的变化开始于战国后期荀子之后。“五常德”中的五类德目则并未发生像“人伦”那样由“伦”至“纲”的巨变,而是其作用发生了改变,由修身成“仁”变成了辅助“三纲”。自西汉明确提出“三纲五常”思想并在东汉时代定型之后,历代论及纲常的思想家多将“三纲五常”并列叙说,但在探索其来源时还是需要加以区分。董仲舒是三纲五常思想的缔造者。他主要将法家的君权至上思想和阴阳家的阳阴尊卑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的阳尊阴卑理论,并以此为“王道之三纲”,从而形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模式。又将五行观应用于五种德目,主旨是在为君主树立绝对权威之后在道德方面对君权进行一定的约束,这与先秦儒家道德的思想相差甚远。在纲常思想中,“纲”是核心内容。董仲舒从先秦儒家的人伦学说中找到的(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这“三伦”,是封建宗法等级体制的主干,是这一社会时期最重要的人伦关系,抓住这三个主干,就是抓住了封建等级制的伦理核心。就纲常思想的产生而言,其产生的时代与孔孟所处的时代已过几百年之久,社会已发生很多改变。从比较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到汉儒的伦理道德观可以发现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景象与诸侯争霸的整个大环境是相应的,汉朝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思想家倾向于维护统一的中央政权,要维护一个统一的局面必然要牺牲个性的东西,纲常思想这中含有的专制主义思想其在思想上的作用就是为了牢牢禁锢住个体。如果离开社会环境去考察这一过程,就很难说明为什么思想会走向统一,而不是继续争鸣。纲常思想的历史作用也正是通过这一结果体现出了正反两方面作用。在现代社会,纲常思想中的专制成分则必然要进行批判,而常德中则更多的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值得研究和继承。关键词: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三纲五常;先秦;两汉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4AbstractThe three ca(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rdinal guides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thinking as the core of Confucianthinking, decency and propriety, since the introduction has been more than two years. In that time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not just as a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ethical norms and ideological constraints of the daily life of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deeplyaffected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fucius, Mencius and Xun Zi,(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 regardlessof their ideological contents and philosophic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can be said to be therepresentatives of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Although they were mainly concerned about the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fidelity),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nt and form, can be said to bedeveloped from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Since the proposal of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and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in the Han Dynasty, the historical thinkers discussed them in a parallelway. They referred it as “three cardinal guides and five constant virtues, the main theme ofmorality, will never chang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Dong Zhongshu put ancient Legalists ideas into it and further developed the mora(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lityformation: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From the Pre-QinConfucian’s theory of human relations, he found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were the backbone ofthis munity. They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relationships, so if we understoodthese three guides, then we got the ethical core of the feudal hierarchy system. The theory of“guides and virtues” got their developments in Song and Ming Dynasty, its influence(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 continuesaffecting nowadays lives. The applications of “guides and virtues” have been lasted for hundredsof years, but they have changed a lot in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 Pre-Qin Confucian Ethics got aphenomenon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hundreds of schoolsof thoughts were coupled with the power-seizing wars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If we forget thispoint, it’s hard to explain why all these thoughts came to (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unification, rather than continued tocontend. “The three guides” were constantly cited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ruler guides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which started from Xun Zi in Pre-Qin period.But “five constant virtues” never got the chance to change like “the three guides”. Actuallyspeaking, even many Confucianism thinkers put them together to discuss, we still need to classifythe beginning resources if we want (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to explore it.KEY WORDS:CCMXDongZThe threeguides fThe Pre-Qin P Two Han Dynasties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5目录绪言................................................ 6第一章“三纲五常”人伦道德思想的来源及内容..................... 10一、各尽其“仁”是孔子人伦观的主要观点.............................. 10二、继往开来论“仁心”孟子的思想.................................... 12三、荀子“隆礼重教”思想之下的人伦道德观............................ 13第二章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思想的(来源:淘豆网[/p-4170551.html])内容............................ 16第一节三纲思想的内容................................................... 16一、君为臣纲是三纲思想的核心........................................ 16二、父为子纲是三纲思想的基础........................................ 17三、夫为妻纲巩固了男权主义的地位.................................... 18第二节、五常德思想的内容................................................ 19本章小结............................................................ 22第三章“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实质..................... 23第一节纲常思想产生的条件.............................................. 23一、纲常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3二、纲常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4第二节纲常思想的实质................................................... 25一、伦理道德化是三纲五常的思想本质.................................. 25二、男权、父权、君权天授是三纲思想的实质............................ 26本章小结............................................................ 28第四章“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思想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 30第一节纲常思想的历史作用............................................... 30一、三纲五常是中国保持大一统国家的重要思想支柱...................... 30二、对人性的束缚和对思想的禁锢...................................... 31第二节“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思想的现代价值............................... 32一、对“三纲五常”态度体现着解放思想的程度.......................... 33二、对“三纲五常”的研究可以为我们解决特定问题提供借鉴.............. 33三、“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思想中仍具有现代社会需要的内容.............. 34后记................................................................... 35参考文献:.............................................................. 36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6绪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马克思将人的本质总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谓一语中的,因为绝对地与社会隔绝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之所以为人,也就是因为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换句话说,人,一定是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人与人的关系(人人关系)是怎样的、以怎样的准则来规范人人关系,可以说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直接,最重要、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人人关系问题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待人以礼是人人关系中的一个道德准则,但是这个准则不是凭空产生的,用管子的话说是因为“仓廪实则知礼节”②,用马克思的话说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人人关系就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故而可以说,有怎样的社会就有怎样的人人关系。另一方面,人人关系就是人与他人、人与自己、他人与他人之间(社会)的关系,这包括伦理和道德两个方面。当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人人关系的调整往往是通过伦理和道德标准的改变而进行的。例如我国封建社会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这是在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下的社会产物,现在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自然不会再要求妇女去遵守“三从四德”,而这种改变一般不是通过政治手段(如政府颁布法令),也不是经济手段(如物质奖励不遵守旧的习俗)而是通过伦理、道德标准的改变而进行的(当然,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但不论差异如何,总归还是要受经济基础的影响)。所以本质上说,思想是由物质决定的,但思想方面的问题,往往还是通过思想来解决。人人关系和谐,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础;社会的稳定,是人人关系和谐的条件,二者相互影响和作用。所以当国家陷入动荡而衰退时,维持人人关系和谐就会变得困难。人人之间要想和谐相处,就非要有一套适合当时社会的伦理和道德标准作为行动的准则不可。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其中包含有大量关于人人关系的思想及史料。从时间上说,早在西周时期就对于人人关系有过论述,例如在《周书》中“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周书康诰》)从数量上说,更是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这就为研究适合当前社会的伦理及道德标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在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思想,无疑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的孔子所创立。在创立之初,就较之当时其他百家更为注重人人关系。如司马谈在《太史公自序》中写到“夫儒者以六蓺为法。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④事实上,先秦的儒家就是一门“事人”的学问。后来历代儒家学者基本都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发挥,将人人关系作为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来加以阐述,并逐步产生了“仁本礼用”⑤这一儒家道德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大多数儒家学者在论述这个人人关系时,往往是用“人伦”和“常德”这两个概念来加以论述的。需要说明的是,伦理一词是从日本词汇中引进来的一个舶来词,我国历史上在涉及人人关系时往往用“人伦”来说明。而“道德”一词是现代不区分“道”和“德”二词的不同含义并偏重于“德”字意义的一个“新词”,历史上论及“道德”时多用“德”或“常德”来论述。封建社会时期,儒家人伦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三纲”、“五常”思想。它来源于先秦诸子①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P48②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P59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④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⑤吴光:论儒家道德伦理的内涵、特色及其现代价值[J]浙江社会科学,1999.1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7思想,产生于西汉,确立于东汉,由汉儒提出的一套适合当时社会现状的“人伦”和“常德”的思想,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后人阐释和发挥。显然,先秦到两汉是儒家人伦道德思想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实际也就是由“伦常”变为纲常的一个时期。从先秦时期诸侯割据直到西汉大一统王朝建立,伴随着一系列的变革,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较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的交流与转变更是不可避免。“伦常”思想如何是演变为纲常思想的;为什么纲常会在汉朝产生;纲常思想能流行封建社会数千年之久,其中是否具有普世的价值?本着使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去研究、探索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思想过程,对于得出这些问题的初步答案,了解社会与人人关系的相互作用,更好的挖掘、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元素,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对于继承如“三纲五常”此类产生于封建社会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是必须的。但是,如何才是批判的继承,则可能在某些方面会产生分歧。在今天,如果还有谁说要对封建皇帝尽忠,那就等于是在说笑话;如果哪位父母要求子女如二十四孝子一般尽孝,这也是不现实的,然这就是需要加以批判地“三纲”思想中愚忠愚孝思想。但是,在愚忠愚孝的背后,绝对服从的思想是否也一并要被批判呢?答案是否定的。批判愚忠愚孝,不代表现在的社会不需要忠诚,更不能说明今天的父母不需要儿女孝敬。恰恰相反,建设社会主义,离不开各个岗位的建设者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离不开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再如,今天写在学生手册中的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与“五常”中“仁义礼智信”的部分内容有着共同之处的。可见在今天依然也要讲义、讲礼、讲智、讲信,在有些时候也要讲仁。不过这是否意味着“五常”思想复活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过去讲“朋友有信”①,今天不但还倡导朋友之间讲信用,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地提倡有信,守信;过去讲“是非之心,智也”②,今天不但要求智可以分是非,还要去学习物理化学等各类科学知识。显然,刚才提到的批判和继承都是不全面的,也算不上是批判地继承。今天所讲的绝对忠诚、仁义礼智信,与过去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自然是不一样的。要搞清楚不一样在何处,需要弄明白两个方面,一个是纲常的“真精神”;一个是当代社会需要怎样的伦理道德标准。清楚了这两个方面之后,首先是通过研究去发现过去的伦理道德与今天的伦理道德存在的某些联系。这种联系是在经历了社会大变革,经济基础和生产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依然还保持着的。正是由于这种联系的存在,使我们寻找到的适合于当前的伦理道德标准不会成为无源之水。其次是不至于陷入乱批判而胡继承的境地。批判不是一定要去批评,批判有时还包含有同情和理解的成分;继承也不是要搞拿来主义,而是要结合现实情况。总而言之,批判地继承是要在弄清楚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本质的情况下,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当代解读,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思想的问题一般是通过思想来解决。批判地继承纲常思想就是要搞清楚纲常背后所存在的思想本原,挖掘出这种思想本原,结合现实情况,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能适应现代社会。之所以认为纲常思想中存在有能继承的思想元素,是因为该思想自汉朝提出之后一直到今天,期间经历了两千多年,却还能发挥影响。这就说明其中必然包含有人类社会做人所应遵循的某些一般性伦理、道德原则,也就是具有普适性价值。如果说它没有,那么很难想象它是依靠什么能延续到今天的。批判地继承纲常思想,就是要将其中已经淘汰的阶级意识和落后社会生产力所附加上的种种过时的思想找出并加以去除(例如愚忠里愚的部分),再通过结合当前实际,挖掘其现代价值,并赋予现代意义,如此便是批判地继承纲常思想。如果仅仅一味“是今非古”或“是古非今”,都不能说是一个对待纲常思想,乃至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任何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它的产生不可能由思想家们空想出来。其必然是对前人思想①孟子[M].中华书局,2006 ,P32②孟子[M].中华书局,2006 ,P64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8的总结、扬弃和发展以及结合所处时代的环境。从先秦到两汉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产生纲常思想的重要原因。刚才提到,纲常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有先秦诸子中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名家等,特别是儒、法两家的思想。到了汉代,儒学被定位一尊之后,儒学发展为经学,经学又分古文经和今文经两派,纲常思想就是出自今文经大师董仲舒之手。本文的重点就是讨论关于纲常思想在这一段时期产生的思想脉络,以及纲常思想的现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当然,笔者的工作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学界当前对于纲常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和董仲舒等对于纲常思想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评传中,以及研究儒家“人伦”、“道德”思想的相关学术文章。比较重要的有: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吴光的《儒家哲学片论》、《中国儒学史论》;朱贻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张涛的《经学与汉代社会》;金春峰的《汉代思想史》等。这些著作主要是在选取某个角度后从史出发,概括而全面的论述了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思想状况。另一类对于涉及纲常思想的重要人物评传主要有:王永祥的《董仲舒评传》;韦政通的《董仲舒》;周桂钿的《董学探微》等。再者是相关学术文章的涉及,由于这方面文献较多且涉及角度差异较大,故不在此列举。通过研究以上学者的论著可以发现,各位专家对于纲常思想都已经有了不少精彩的评述,但其中还有些基本的问题值得商榷。这在本文的内容当中都会有所涉及,在此不做赘述。研究问题并不仅仅是为弄清楚问题和答案本身,而更多要去挖掘其现代价值,这样才会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实际价值。通过对纲常问题的研究,处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今天,在面对可喜的成果和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时,再回想马克思这段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难免会产生一些更直接的认识和感触。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人关系必不可少。人人关系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无疑是要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从先秦到汉的这段时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种规律。但在人人关系之中,某些方面似乎还有不变的东西。这在纲常历经历代数朝却不衰的现象中得到了体现,也就是说,纲常思想中的确涉及到了人性的最根本的东西(这并不是人性最根本的东西不受经济基础的影响,而是说处在这些经济基础之上的人性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就这些最根本的东西来说,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将其去掉不合时宜的部分,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我们今天所做的,是要挖掘出这些最根本的东西,去掉这些旧的烙印,打上社会主义的印记。“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吼声已经远去,面对着早已垮塌的纲常大厦,在废墟“去寻找出不可毁灭的永恒的基石。在这个基石上,重新建立起新人生新社会的行为的规范和准则”①才是今天研究纲常思想最重要意义之所在。由于笔者学力所限,对于这一问题的把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于是选择了从先秦到两汉这个时间段来进行初步的探索。这一时期对于中国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一方面中国的历史开始将统一提到进程中来,无论东南西北,各国群雄和经营开始从分散走向融合;另一方面,通过军事手段统一在一起的“四海兄弟”难免在一开始“同床异梦”,如何在思想上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伴随着大一统国家的产生,也摆在了思想家和统治者的面前,于是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尝试。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形成时期,也是民族性格的形成时期。纲常思想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所以这段历史时期,对于考察纲常思想的来源、形成以及产生以后所发挥的影响等同样也是非常重要。本文就以这样一个思路进行考察,共分三章进行阐述。第一章介绍先秦时期的儒家伦理观,以及纲常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观点是要说明纲常思想之中,先秦儒家更多的是作为“常德”思想的来源,而“纲”则是汉儒对于先秦儒家人伦观的发挥,并非先秦儒家的观点。第二章主要阐述纲常思想的形成。既然纲常思想(特别是“纲”的思想)并非源于先秦儒家,为什么汉儒(主要是董仲舒)会将先秦儒家的人伦观发挥成实质是一种专治思想的,也就是纲常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三章阐述的主①中国社会科学科研局组织:贺麟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9要是汉儒提出的纲常思想,其学术背景是独尊儒术(历史条件)。所以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到社会实践当中,纲常思想都离不开独尊儒术这一条件。而“独尊儒术”这一统治思想在实际的政权运作当中并非一帆风顺,所以纲常思想也并非在一开始就如后期这样“大行其道”。从纲常思想诞生一直到近代灭亡这段历史来看,在对其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做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对诸如“纲常”这样的传统思想应该更多的以科学的、同情的态度来对待。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10第一章“三纲五常”人伦道德思想的来源及内容纲常思想产生于汉,来源于先秦。“三纲”所说的是三种人伦关系,“五常”是五种德目,在这一体系中起辅助作用,两者并非平等。伦理和道德这两种对象不同的思想在先秦时期诸子中被广为研究和讨论,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观点。探源纲常思想,主要要从先秦诸子思想中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中去挖掘。例如从儒家学派中延伸出来的新学派阴阳学派,其代表人物邹子的主要哲学思想就是将五行说纳入到阴阳说的体系,使二者合二为一。这一思想被后来的汉儒继续发挥,为“纲常”所用。尽管纲常思想的来源众多,但纲常思想归根结底还是经学(汉朝儒学)思想的产物,其来源主要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从内容上来说,西汉大儒,今文经学家董仲舒是三纲五常思想的缔造者,对于这一思想内容的阐述自然在其著作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两汉时期另一部对于纲常思想较重要的著作是《白虎通义》①,其目的是巩固皇权统治,统一古今文之争。所以这部著作继承了董仲舒一整套“天人感应”理论,继续将经学神学化,于纲常思想上并未有太多突破,但对于巩固纲常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先秦社会主要就是指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社会性质的认识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方认为这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一个转折时期,另一方认为我国并未出现西方意义上的奴隶社会,先秦时期就是封建社会。这个问题的判断涉及到对于奴隶和封建制社会的定义以及相关文献的解读,此并非本文所要涉及的,故不做取舍。对于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学界基本没有异议,就先秦时期整体来说便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围绕着土地、人口等资源的争夺战贯穿了整个时代。可以说,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就人伦来说,先秦的思想家们一方面要使其理论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这样才能被人接受并得到实行;另一方面要能符合这个时代的主题,也就是提出一种处于战争中你死我活的残酷环境中的人伦,才能被统治者所接受。如此的理论便能由上而下,或是由下而上的得到推行。事实也是如此的。作为当时显学的“儒、墨、道、法”,就是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人伦思想并加以宣扬。本文就主要涉及的儒家人伦思想做一个大概梳理,需要说明的是,先秦儒家当中,对于夫妇一伦的论述并不多见,故而并未列在三伦之中,但是从他们对于另外两伦及其思想中大概也是可以推测其对于夫妇一伦的态度的。一、各尽其“仁”是孔子人伦观的主要观点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重要一派,研究孔子思想最主要的史料是《论语》一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当时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仁”的思想,并紧紧围绕着“仁”来阐述其他观点,最终系统成为“仁学”体系。孔子思想中关于人伦思想的言论最有代表性的是出自颜渊一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的观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说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的人伦关系,对应这四种不同的身份便要行为举止合乎身份。“礼”是做出合乎身份的行事标准,但是“礼”并非全部,由“仁”心支配的“礼”才是真正的“礼”,否则还不能称之为善“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至于非由仁心而发的礼,不能称做真正的礼“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这也是为什么孔子将君臣和父子在齐景公问政的情况下一同提出的原因。君臣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是后天的;父子关系是亲情①《白虎通义》: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 年),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召集当时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之同异。此间,博士、儒生纷纷陈述见解,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后由班固等人整理编撰成典,《白虎通义》一书由此而来。《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这部书是今文经学的政治学说提要,广泛解释了封建社会一切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成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神学、伦理学法典。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pdf
文档介绍:
“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作者姓名刘钟华指导教师吴光学科专业中国哲学所在学院政治经济学院提交日期 2009 年 6 月 1 日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纲五常”思想评议:以先秦两汉为重心2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秦两汉文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