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有非洲世俗民居中外建筑史史的资料吗?

2015年高考天骄行动-百度文库
距离高考还有
扫描二维码
分享给微信好友中国建筑史 第1篇 中国古代建筑篇 绪论 中国古代建的特征 01 建筑的多样性 中国建筑总特征 1 南方气候炎热:有架空的竹、木建筑—— “干阑`” 2 北方游牧民族:毛毡的毛包式建筑 3 新疆维吾尔族:土墙平顶、土墙拱顶,清真寺则 用穹顶. 4 黄河中上游:窑洞 5 东北与西南: “井干”式建筑 ★什么是干阑建筑 干阑建筑就是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西南 少数民族仍多采用这种建筑。有人
认为这种建筑由 原始的巢居发展来的。 ★木建筑的缺陷 1) 木材越来越稀少 2) 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3) 无论 是抬梁式还是还是穿斗式,都难以满足更大的、更 复杂的空间。 02 木构架的特色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穿斗式、抬梁式 ★穿斗式与抬梁式的区别和特点 先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 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 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 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 所以适合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拱 宋代——辅作 清代——斗科或斗拱 江南——牌科 03 单体建筑的构成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特点:简明、真实、有机、 04 建筑群的组合庭院: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什么叫庭院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 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在 易受自然灾害袭击和社会不安因素侵犯的社会里, 这种封闭的庭院是最合适的建筑布局方案之一。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概有三种 1)在住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 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 前 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 07 工官制度 工官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什么叫工官? 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 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历史上较为突出的工官: 隋代——宇文恺 宋代——李诫《营造法式》 第一章 古代建发展概况 11 原始社会建筑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 21 世纪 榫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六七 千年,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 屋。 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 随着原始人的营建经验的不断提高,穴居从竖穴逐 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家庭私有化 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化的痕迹,出现 了双室连接的套间式半穴居。 11 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 2070—前 476 年 西周—瓦片的出现 公元前 1046—前 771 年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 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将庭院围合成封闭空间,屋顶已采用瓦片。 春秋—高台建筑 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瓦的普片使用: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片使用 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 (或称台榭) 的出现。 1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公元前 475—公元 589 年 战国至南北朝 战国—城市★ 公元前 475—前 221 年 城市仅作为奴隶主诸侯的统治据点而存在,战国时 期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 现了城市建设高潮。 齐国——临淄 赵国——邯郸 楚国——鄢郢 魏国——大梁 燕国——下都 秦—长城 公元前 221—前 206 年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宁遂城扩建原有长城, 连成 3000 余 km 的防御线。 咸阳修筑都城、 宫殿、 陵墓, 阿房宫、 秦始皇陵 (骊 山陵) 汉 公元前 206—公元 220 年 1 突出表现就是木构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 券结构有了很大的发展。 2 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显著特点之一的斗拱,在汉代 普遍使用。 3 石建筑: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 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4 石墓:山东沂南石墓是我国古代石墓中的代表。 5 地面的石建筑,主要也是贵族、官僚的墓阙、墓 祠、墓表以及石兽、石碑等遗物。 三国、晋、南北朝 公元前 220—589 年 建筑类型: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是佛寺、佛塔、 石窟。佛教在东汉初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 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1 北魏佛寺:洛阳永宁寺最大,石窟寺山崖上开凿出 来的窟洞型佛寺。 石窟分三种: 1)塔院型——印度称支提窟 2)佛殿型 3)僧院型 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公元 581—1279 年 隋至宋朝 唐 公元 618—907 年 ★唐代建筑主要有下列特点: (和宋的区别) 1)规模宏大,规划大严整。首都长安在隋代规划 上加以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繁荣的城市。 唐长安大明宫的规模也很大。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乾陵的布局,不用秦汉 土堆为陵,而是利用地形,以梁山为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 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民间技 术人员“都料” 。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构 筑者增多。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宋 公元 960—1279 年 ★宋代建筑主要有下列特点: (和唐的区别) 1)城市结构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 空间层次。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的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6)园林兴盛 营造法式 北宋时,政府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王安石推行政 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是我国古代最 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 ★唐宋建筑上的装修区别 1)唐代多采用板门和直棂窗,宋代则大量采用格 子门、格子窗,门窗除了方格外还有球文、古钱文 等,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 2)唐代以前建筑色彩上以朱白两色为主,佛光寺 大殿木架部分刷成土朱色,敦煌唐代壁画中的房 屋,也是木架部分一律用朱色,墙面部分一律用白 色,门窗上用一部分青绿色和金角叶、金钉等作点 缀。到了宋代,木架部分采用各种华丽的色彩,包 括遍画五彩花纹的“五彩遍装” ;以青绿两色的“碾 玉装”和“青绿迭晕棱间装” 3)唐代屋顶以灰色和黑色筒板瓦为主,或配以黄 绿剪边,唐代建筑明快端庄。宋代屋顶部分大量使 用琉璃瓦,建筑外貌华丽。 4)唐代室内空间分隔主要依靠织物来完成,宋代 主要采用木装修。 5)唐代家具是尺度低矮的席坐,宋代家具基本废 弃的唐以前的席坐时代的低矮尺度。 艮岳:北宋末年宋徽宗在宫城东北营建的奢华苑囿 明 公元
年 ★明代建筑主要有下列特点: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 的定型的木架结构,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清 公元
年 清代建筑主要有下列特点: 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工程做法 雍正十二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一书,列举 了 27 种单体建筑的大木作做法,并对斗拱、装修、 石作、瓦作、铜作、画作、雕銮等作法和用工用料 都作了规定。建筑物的尺寸都有了,这对加快设计 与施工进度及掌握工料都有很大帮助。 第二章 城市建设 ★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基本要素和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 统治机构 (宫廷、 官署) 、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各时期的城市 形态也随这三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间大致可以 分为四个阶段。 ★其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阶段,夏商周三代 2)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3)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4)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城市规模 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外国胡商, 各种行店,是各国贸易的集中点。东市——120 行 商店和作坊。 ★沙堤:长安街道虽宽,但全是土路,大雨后泥泞 不堪,上朝都得停止,唯有宰相府到大明宫这一段 路面铺沙子,称为“沙堤” 。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住宅构筑类型和分布地区 1)木构台梁、穿斗与混合式:北京、浙江、皖南、 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 2)竹木构干阑式: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僮 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 3)木构井干式:东北、云南2 4)砖墙承重: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5)碉楼: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 6)土楼:福建、广东、赣南 7)窑洞: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 8)阿以旺:新疆南部 9)毡包:内蒙古、新疆 ★木构井干式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我国原始社会便使 用。东北及云南等林区所见木垒墙壁的住宅,是民 间的一种普通做法,端部开凹榫相叠。但因受木材 长度限制之故,通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客家的先民是东晋黄河流域汉人迁居,客家土楼有 许多共同之处。 1)土楼以祠堂为中心 2)无论是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 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3)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 宫殿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1) “茅茨土阶” 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宫室阶段 3)宏伟的宫殿和前院相结合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明清北京宫殿 宫城内部仍分外朝、 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包括三殿、 文华殿、英武殿三区。 外朝主殿太和殿:供天子登基、颁布重要政令、元 旦及东至大朝会及皇帝庆寿等活动之用。 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 保和殿:殿试进士、宴会等用。 ★北京故宫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 烘托皇帝的崇高与伟大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步。它的主要手法是在 1.6km 的轴线上,用连续的 对称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烘托三 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清沈阳故宫 清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创建的宫殿,是清帝举行 大典及王公大臣议政之处。 ★坛庙 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 灵、鬼魂、祖先、繁殖表示一种意向的活动仪式的 通称,它的出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后期。 坛庙主要有三类 1)祭祀自然神 2)祭祀祖先 3)先贤祠庙 陵墓 拱顶墓室:在西汉中叶开始发展起来,东汉以后成 为墓室结构主流。 唐乾陵:唐帝陵墓分布在渭水以北的乾县、醴泉、 泾阳、富平、蒲城一线山区。乾陵为唐高宗李治之 陵,在乾县以北,以梁山而建。 明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 形式环抱,以永乐帝的长陵为中心。 第五章 宗教建筑 在我国古代层出现过多种宗教,比较重要的是佛 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 大约东汉初期正是传来中国。 最早佛教建筑: 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佛寺、道观及清真寺 佛寺划分两大类型:流行于我国中土的佛寺划分为 佛塔为主和佛殿为主。 佛塔:佛塔为主的佛寺在我国出现最早,是随着西 域僧人来华所引进的“天竺”制式。佛殿:佛殿为主的佛寺,基本采用了我国传统宅邸 的庭院式布局。它的出现,最早可能源于南北朝时 期的王宫贵胄的“舍宅为寺” 。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五台山在唐代已是我国的佛教中心之一,寺内现存 主要建筑有成于晚唐的大殿、金代文殊殿、唐代的 污垢净光禅师墓塔及两座石经幢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拉萨市西约 2.5km 的布达拉(普陀)山上,是达赖 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传佛教 寺院建筑群,可容僧众两万余人。 ★河北承德外八庙 清代统治者修建这些庙寺的目的是为了笼络蒙、藏 等民族上层分子。现以普陀宗乘庙为例。这组建筑 群在局部模仿了布达拉宫,造型上达到了一定效 果。 道教宫观 ★山西芮城永乐宫 原山西永济永乐镇,是唐代吕公祠原址上重建的大 纯阳万寿宫的主要部分,建于元中统三年。因修筑 黄河水库工程,已将此组建筑迁至芮城。三清殿是 宫中主殿。 佛塔、经幢 佛塔 ★佛塔有什么类型,什么特点 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迷檐式 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楼阁式塔:仿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出现较早。历 代沿用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的主流。 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 5~15 层(一般 7~13 层,用单数) ,大多不供登临跳览,意义与楼阁式 塔不同。 单层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 喇嘛塔:分布在西藏、内蒙一代为多。多作寺的主3 塔或僧人墓,也有以塔门形式出现,内地喇嘛塔始 建于元代。 金刚宝座塔: 是在高台上建塔 5 座 (中间一座较大, 四隅各一较低小) ,仅见于明、清两代,为数很少。 楼格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州 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国内现存最古老、最完整。 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山寺塔,密檐式砖塔,建于 北魏正光四年,塔顶重修于唐。 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石窟、摩崖造像 石窟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与洞窟多少面积大小为依凭 3)总体平面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 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5)除石窟本身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 保存了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唐宋以后至明清园林主要表现四点 1)理景的普及化 2)园林功能生活化 3)造园要素密集化 4)造园手法精致化 明清皇家苑囿 清代帝苑的内涵一般有两大部分 1)居住和朝见的宫室 2)供游乐的园林 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 园中 ★皇家园林布局特点 1 皇家苑囿由于其政治和生活上的要求而产生特定 的建筑布局与形式,和一般宫廷建筑不同。苑囿建筑除了朝会用的那一部分外,其它多较活泼,随宜 布置,使人有亲切轻松感,建筑样式变化多,与地 形结合紧密,和山石、花木、池水打成一片。 2 在苑囿中也运用我国传统的叠石手法,但园林面 积很大,不可能依靠山石来做园中景物,只能是在 一些园中之园的小范围中,使用若干山石,而大范 围内,主要还是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 伏,在适当与真山相结合的办法。这一点也是与私 家园林不同的。 3 至于花木配植。也因园林规模而大作群植或成林 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的单株欣赏。 4 由于苑囿规模大,又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 此各园都巧妙利用地形, 因地制宜, 形成各自特色。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 2)水面布局 3)叠山置石 4)建筑营构 漏窗样式繁多,大致有三种: 1)筒瓦做成,图案均成曲线 2)薄砖制成,图案成直线 3) 以铁丝为骨, 用麻丝石灰裹塑而成各种植物形状 实例 ★江苏无锡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初建于 明代正德年间。1)寄畅园选址很成功,西靠惠山, 东南有西山,泉水充沛,自然环境优美。2)园内主 要部分是水池及其四周所构成的景色。 水池南北 3) 呈狭长规则形,西安东部突出鹤步滩,上植大树 2 株, 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知鱼槛亭, 将池一分为二, 若断若续。水池显得曲折多层次。假山轮廓起伏, 有主次中部较高,以土为主,二侧较低,以石为主。 风景建设 风景名胜区广泛发展的原因六点:礼制、宗教、风俗、标版政绩、开山采石、 崇饰乡里。 第七章 建筑意匠 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作为形而上学形态影响与制约着建筑的发展,这 些观念文化有: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物我一体的自然观 3)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4)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若干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1)内向性 2)尚祖制 3)中庸 审美与建筑设计 1) 实践理性精神与建筑审美趣味 2)模数制与结构体系 3)地域文化与建筑的乡土性 形式美在中国建筑的特色有三: 1)它从属于中国的礼的次序要求 2)它遵循实践理性原则 3)含蓄性与模糊性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台基 ★须弥座: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过来的,形体与装 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 主殿,及塔的基座等) 。 大木作 ★大木作:这是我国木构架在建筑的主要组成部 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 屋架 推山与收山 ★什么叫收山?4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 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 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墙壁 ★什么叫空斗墙 空斗墙是砖砌成盒状,中空或填以碎石泥土,多半 不承重,或仅承少量荷载,南方民居及祠庙建筑中 常见使用。空斗墙厚度大多为一砖至一砖半,砌法 有马槽斗、盒盒斗、高矮斗等多种。 屋顶 庑殿(宋称四阿顶)——后来成为古代建筑中最高 级的屋顶样式。 装修(又称小木作) 窗 ★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窗,摘窗是可以取 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 天花、藻井、卷棚 ★什么叫藻井——藻井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 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形式 有方形、矩形、八角形、圆形、斗四和斗八形等。 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 大木作 ★什么是大木作:1)是木构架在建筑中主要承重 部分,如柱、梁、枋、檩等组成。2)使用斗拱的 大木作式建筑有时又称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 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3)大木小式建 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 第 2 篇 近代中国建筑 第十章 建筑发展概况 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19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末 2)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末 3)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40 年代末第十一章 城市建设 近代城市的主要类型 近代城市的四个主要类型 1)主体开埠城市——商业、外贸、工业、金融业、 房地产和城市建设的活动 2)局部开埠城市 3)交通枢纽城市 4)工矿专业城市 近代中国第一个大都市——上海 近代上海的四个特点 1)租界主体的形成和上海大都市的崛起 2)多功能经济中心与城市的多元结合 3)近代建筑的齐备和市政建设的近代化发展 4)文化边缘与海派建筑的多元兼容 旧都北京的近代演进 近代北京的建筑风貌五点 1)中西混合样式 2)西方折中主义样式 3)中国传统复兴 4)装饰艺术样式 5)现代式 第十二章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 形成了一套新的技术体系和相应的施工队伍 1)建筑材料的发展 2)建筑结构的发展 3)建筑施工的发展 第十三章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第十四章 建筑形成于建筑思潮 传统复兴:三种设计模式 1925 年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为标题, 获头奖的吕彦 直方案,于 1926 年奠基。 传统复兴概括为三种设计模式 1)一是被视为仿古做法的“宫殿式”2)二是被视为折中做法的“混合式” 3)三是被视为新潮做法“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 第 3 篇 现代中国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建筑类型及技术发展的发展变化 1)工业及交通建筑 2)居住建筑 3)普通公共建筑 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概况 1978 年改革开放前后为界, 可分为前后两期——自 律时期和开放时期。细分起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起步 2)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 3)城市规划的动荡与中断 4)城市规划及建设的迅速发展 自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新型工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2)政治中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3) “三线建设”中内地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第十七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政治因素与建筑作品 1)国庆工程——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馆、北京 火车站 2)四川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3)毛泽东主席纪念堂 第十八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十九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 香港建筑 现代香港的建筑实例 1)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旧楼)陆谦受设计 2)香港新市政厅,1962 年建成,费雅伦设计 3)香港艺术中心,1977 年,何弢设计 4)香港体育馆,1982 年建成,香港建筑署建筑设5 计处设计 5)汇丰银行总部大楼,1986 年建成,福斯特设计 6)力宝中心(原名奔达中心)1988 年建成,美国 建筑师鲁道夫 外国建筑史 第 1 篇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一章 古代埃及的建筑 金字塔的演化 金字塔的前身——玛斯塔巴墓 多层的金字塔——萨卡拉的第昭赛尔金字塔 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吉萨金字塔群 库夫——高 146.6m,底边长 230.35m 哈弗拉——高 143.5m,底边长 215.25 ★金字塔体现的理念 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 色。这时古埃及人还保留着氏族制的原始拜物教, 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都是神圣的。早起的 皇帝崇拜利用了原始拜物教,皇帝被宣扬为神。把 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皇权的纪 念碑。在埃及的自然环境里,这些特征就是宏大、 单纯、稳定。这样的艺术思维是直接的、原始的, 金字塔就带着强烈的原始性,仿佛是人工垒的山 岩,混沌未凿。他们因此和尼罗河三角洲的风光十 分协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同其壮观。 太阳神庙 ★庙宇有两个重点: 一个外部的,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 举行, 力求富丽堂皇, 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另一个内部的,是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 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规模最大的神庙——卡纳克、鲁克索阿蒙神庙 第二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什么是山岳台 人和神的通道。当地居民崇拜天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他们认为山岳支 撑着天地,神住在山里,山是人与神之间交通的道 路,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雨从山里来,山水注 满了河流。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 琉璃砖——土胚墙的保护和建筑的彩色饰面,新巴 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人首翼牛像——是亚述常用题材,象征睿智和健 壮,可能和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渊源联系。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建筑古典主义确立,理性主义 中世纪建筑教堂、否定古典主义、非理性 4 世纪 早期基督教建筑 拜占庭建筑 罗马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古典主义 14、15、16 世纪 复兴——古典主义再生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注入世俗 巴洛克建筑 否定古典主义 原意畸形的珍珠,标新立异,奇形怪状 法国古典主义 肯定古典主义 17、 世纪 18 君权统治 卢浮宫 凡尔赛宫 洛可可装饰 厌倦古典主义 原意贝壳上的纹理、植物纹理大量运用 艳丽宫廷风 古典复兴 肯定古典主义 19 世纪 60 年左右时间 二十世纪建筑 多元化建筑 1919 年包豪斯以后 第 2 篇 欧洲“古典时期”的建筑 第三章 爱琴海的建筑 古希腊的前期——爱琴海文化 克里特——城市发达,传说克里特岛上有 90~100 座城, 其中最重要的是克诺索斯城, 号称众城之城。迈锡尼和泰伦——迈锡尼卫城坐落在高于四周的 高地上,卫城里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 泰伦卫城——设防严密,非常险固,用巨石磊墙。 迈锡尼卫城——城墙上有个狮子门 3.5m 宽 3.5m 高 第四章 古希腊的建筑 古希腊的建筑史分为四个时期: 1)荷马时期(英雄时期) 2)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 3)古典时期 4)希腊化时期 ★风格的成熟一个风格的成熟,总要具备三点: 1)第一,独特性,就是它有易于辨识的鲜明特色, 与众不同; 2)第二,一贯性,就是它的特色贯穿它的整体和局 部,直至细枝末节,很少芜杂的、格格不入的部 分; 3)第三,稳定性,就是它的特色不只是表现在几 个建筑物上,而是表现在一个时期内的一批建 筑上,尽管它们的类型和形式不同。 4.3 雅典卫城 全希腊的盟主——雅典 ★雅典卫城建设的主要目的: 1)第一,赞美雅典,纪念反侵虐战争的伟大胜利 和炫耀他的霸主地位。 2)第二,把卫城建设成全希腊最重要的圣地,宗 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来。 3)第三,给各行各业的民工匠以就业的机会,建 设中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 25% 4)第四,感谢守护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艰苦卓越 的反波斯入侵战争中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卫城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费地 帕提农庙——帕提农原意为神女宫,是守护雅典娜 的庙,卫城的主题建筑,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6 卡里克拉特参加了设计。 作为建筑中心,几个方面去突出帕提农庙: 1)第一,卫城上最高处 2)第二,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 3)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 4)它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 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 伊瑞克提翁庙:是为纪念传说中雅典人的始祖而建 的,他这座庙是爱奥尼式的。 第五章 古罗马的建筑 ★光辉的券拱技术 券拱技术,尤其是混凝土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的 最大特色、 最大成就, 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影响之大,无与伦比。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式,根据新的条件把它加以发 展。 匠师们为了解决柱式同罗马建筑的矛盾,发展了柱 式。 ★柱式同罗马建筑的矛盾? 1)第一个要解决的是柱式同券拱结构的矛盾 2)第二个要解决的是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 3)第三个要解决的是柱式和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 间的矛盾。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建筑十书的主要成就:书分十卷 1)第一,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的基本体系 2)第二,它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 筑的实践经验。 3)第三,维特鲁威相当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 原理。 4)第四,维特鲁威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 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设计原 理。 5) 《建筑十书》成了欧洲建筑师的基本教材,文艺 复兴时期的许多建筑学著作都是模仿它。它在 全世界的建筑学术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 广场的演变 共和时期的广场有: 1)凯撒广场 2)奥古斯都广场 3)图拉真广场 庙宇 ★什么叫万神庙? 为了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 克里奥帕特拉,由他的副手阿格里巴主持,在罗马 城内建造了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 ,因而叫“万 神庙” 。 第3篇 欧洲中世纪建筑 第六章 拜占庭的建筑 穹顶和集中式的形制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东正教教堂,它的主要成就 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 4 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 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这种形制 主要是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 穹顶和帆拱 帆拱——水平切口和 4 个发卷之间所余下的 4 角上 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拜占庭的结构方式和艺术方式:帆拱、鼓座、穹顶 装饰艺术 拜占庭装饰艺术——玻璃马赛克和粉画、石雕 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 索亚大教堂。 世纪的神学家称耶稣基督为索菲亚, 4 意思是“圣聪” 。这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典的场所。它离海岸很近,四方 来的船只远远就能望见它,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 的纪念碑。第七章 欧洲中世纪建筑 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 ★什么是巴西利卡: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纵 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 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12~15 世纪西欧主要以法国的城市主教堂为代表的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教堂结构特点: 1)第一,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 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的填充围护部分就减薄 到 25~30 左右,材料省了,拱顶大为减轻,侧 推力也小多了,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也就细 了一点。 2)第二,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 4 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 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 4 角的起脚抵住它 的侧推力。 3)第三,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 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意大利的中世界建筑 比萨教堂建筑群——11 世纪时, 比赛是海上贸易和 军事强国。比萨主教堂,它的钟塔和洗礼堂,是意 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 它是为纪念 1062 年打败阿拉伯人、攻占西西里首府巴勒摩而造的。 主教堂是拉丁十字式,全长 95m,4 排柱子,有 4 条侧廊。 钟塔在主教堂圣坛东海 20 多米。 威尼斯总督府——欧洲中世纪最漂亮的建筑之一。 第 4 篇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第八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春讯——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标志——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它的设计建造过程、技术成就和艺术特色,都体现7 着新时代的进去精神。 坦比哀多——全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 的典型代表是罗马的坦比哀多,设计人伯拉孟特。 众星灿烂 恩格斯赞美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 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 面” 。 文艺复兴建筑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这种个 人风格的千姿百态。 ★众星灿烂主要人物主要作品 伯鲁乃列斯基——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沿 用古典,推陈出新,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象,为一 个生气勃勃的时代开创了道路。 1)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2)育婴堂 3)巴齐礼拜堂 伯拉孟特——全盛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平民出身 的画家,早期在米兰从事过建筑工作,和百科全书 式的巨星达?芬奇稔,风格平和秀丽。他追求庄严宏 伟、刚健有力。 1)坦比哀多——文艺复兴全盛期建筑第一个代表 2)梵蒂冈宫——改建,为了相连新宫、旧宫,设 计了长达 300m 的大院子。 米开朗琪罗——全盛期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 师,他倾向于把建筑当雕刻看待,利用强有力的体 积和光影对比,赋予建筑刚健挺拔的精神。 1)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庙——不严格遵守建筑的 结构逻辑 2)劳伦齐阿纳图书馆——不严格遵守建筑的结构 逻辑 3)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 拉斐尔——全盛期伟大的画家、建筑师。他设计的 建筑和他的绘画一样, 比较温柔雅秀。 体积起伏小, 爱用薄壁柱,外墙面上抹灰,多用纤细的灰塑作装饰,强调水平分划。 1)潘道菲尼府邸 彼得?龙巴都——15 世纪后半叶,威尼斯建筑的代 表者彼得?龙巴都和他的家族、门人。 1)文特拉米尼府邸 2)考乃尔府邸 3)庞贝府邸 珊索维诺——16 世纪中叶建筑设计的代表 1)圣马可图书馆 维尼奥拉——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的建筑师,常常 被人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肇始人。 1) 《五种柱式规范》 2)尤利亚三世别墅——深受透视法的影响 帕拉弟奥——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的建筑师,常常 被人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肇始人。 1)维普赛的巴西利卡——帕拉迪奥母题 广场建筑群 意大利文艺复兴广场建筑群有: 1)安农齐阿广场 2)罗马市政广场 3)圣马可广场——世界上最卓越的建筑群之一,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守护者,基本上是 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也是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活跃的理论 1)实用、经济、美观 2)美是客观的 3)美就是和谐与完整 4)美有规律 5)人文主义 圣彼得大教堂和它的建造过程 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 碑,罗马教廷的圣彼得大教堂。它集中了 16 世纪 意大利建筑、结构、施工最高成就。 圣彼得大教堂设计者1)伯拉孟特——方案 2)拉斐尔——新的工程主持人,修改伯拉孟特的 设计。 3)米开朗琪罗——工程主持人,教皇亲笔赦令, 他可以随意修改方案,或拆除之前所建。他恢 复伯拉孟特平面,大大修改了伯拉孟特穹顶。 4)维尼奥拉——设计了四角小穹顶 圣彼得大教堂的遭到损害,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 建筑的结束。 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 1)第一,炫耀财富 2)第二,追求新奇 3)第三,趋向自然 4)第四,城市和建筑 这个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文艺复兴和后来 的古典主义“常规” 。所以被称为“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 教堂 罗马城里的一批天主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性 建筑。 ★巴洛克教堂的形式新异: 1)第一,节奏不规律的跳跃 2)第二,突出垂直划分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 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的联 系,而破坏柱式固有水平联系。 3)第三,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起初 3/4 柱 取代了薄壁,后来依柱又取代了 3/4 柱。墙面上 做深深的壁龛。 4)第四,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 5)第五,制造建筑的动态,不稳定,空间流动。 第九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大致同时 而略晚,17 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成了欧洲建8 筑发展的有一个主流。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绝对君 权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 宫廷建筑: 宫廷建筑中,柱式构图比较严谨:最重要的是枫丹 白露宫的续建,卢佛尔宫,丢勒里宫。 卢佛尔宫——在现在的巴黎的市中心,一个四合 院,主体两层,上有阁楼。柱式已经很严谨,水平 分划占主导地位,几何性很强。 绝对君权的纪念碑 凡尔赛宫——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是巴 黎西南 23km 的凡尔赛宫,它不仅是君主的宫殿, 而且是国家的中心,它巨大而傲视一切,用石头表 现了绝对君权的政治制度。为建造它而动用了当时 法国最杰出的艺术和技术力量。 因此, 它成了 17~18 世纪法国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例如:它的花 园本来是一片干枯的荒地,草木不生,人们改进了 当时最先进的矿井抽水机械,建造了三级扬水站, 经过几十里把水送过来,才使这片土地有了生机。 被称为“骑马者的花园” 。 旺道姆广场——于?阿?孟沙设计,平面长方形,四 角抹去,短边的正中开一条短街。 ★洛可可装饰——在建筑上,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 在室内装饰上,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 娇弱敏感的心情,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的理 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他们要的是更柔媚温软、 更细腻纤巧的风格。 1)和巴洛克建筑不同,洛可可排斥一切建筑母题 2)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 3)爱用娇艳的颜色,如粉绿、粉红、猩红。线脚 大多是金色,顶棚常图画着蓝天白云。 4)喜爱闪烁的光泽。墙面上大量嵌镜子,张绸缎 的幔帐,挂晶体玻璃的吊灯,陈设瓷器,家具 上镶螺细,壁炉用磨光的大理石,大量使用金 漆等等。特别喜好在大镜子前面安装烛台,欣赏反照的摇曳和迷离。 洛可可装饰代表作——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设计 者:勃夫杭,洛可可装饰名手之一。 第十章 欧洲其他国家 16~18 世纪建筑 ★荷兰古典主义——这种建筑横向开展,以柱式的 叠柱式控制立面构图,水平分划为主,形体简洁, 不再有传统的台阶形的山花,而代之以古典的三角 形山花。 ★西班牙的建筑 1)第一,宫廷建筑的规模很大 2)第二,继续建造天主教堂,填补摩尔人占领时 期几世纪的空白。 3)第三,15 世纪下半叶和 16 世纪,主要在世俗建 筑中,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手法遗风还很盛大, 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西 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名为“银奖式” 。 4)第四,西班牙是耶稣教团的老巢,天主教堂建 筑中流行巴洛克式,而且怪诞堆砌,称为“超 级巴洛克” 。 英国的建筑 ★都铎风格——16 世纪上半叶, 庄园府邸的轮廓上 跳动着塔楼、雉堞、烟囱,体形还多凹凸起伏,窗 子的排列也还很随便。 室内爱用深色木材做护墙板,板上做浅浮雕。 这种建筑风格,是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度时期的 风格,得名“都铎风格”,因为当时正是英国都铎王 朝。 17 世纪初年的宫廷建筑——格林尼治的女王宫, 琼 斯设计,第一个重要的宫廷建筑物 第5篇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第十一章 欧洲其他国家 16~18 世纪建筑 纪念碑的争夺战——圣保罗大教堂 第十二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大资产阶级的凯歌——帝国风格★帝国风格——在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叫 “帝国风格” ,是拿破仑帝国的代表性建筑风格。 拿破仑披上了古罗马帝国的外套,宫廷用罗马帝国 的文化装扮起来。 1)军工庙 2)雄狮凯旋门 3)巴黎市中心 第十三章 欧洲其他国家 18 世纪下半叶和 19 世 纪上半叶的建筑 英国的建筑 ★英国希腊复兴的原因 1)第一,当时英国正对拿破仑进行战争,为了同 拿破仑提倡的古罗马帝国建筑风对抗。 2)第二,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希腊人民的独立 解放斗争引起了欧洲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同 情,尤其引起了正在为完全的政治权利而斗争 的英国资产阶级激进分子的同情。 3)第三,英国人在希腊的美术考古工作成绩卓著, 向全世界展现了古希腊建筑惊人的美。 ★欧洲的游园有两大类 1)一类,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以几何构 图为基础。 2)另一类,名为英国式,选择天然的草地、树林、 池沼,一派牧歌式的田园风光,同原野没有界 限。 德国及奥地利的建筑 柏林——普鲁士首都柏林是古典复兴建筑集中地 之一。 1)勃兰登堡大门——古典复兴比较成熟的作品 2)柏林宫廷剧院——古典复兴最杰出的代表,设 计人:辛克尔 3)旧博物馆大厦——辛克尔设计,当时叫新博物 馆,和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是同时建造。 第十四章 美洲殖民地和美国独立前后的建筑 美国独立后的建筑 美国的希腊复兴——美国的北方的资产阶级倾向9 复兴古希腊的文化,建造了大量希腊复兴式的建 筑。希腊复兴式的建筑主要在: 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 第十五章 19 世纪中叶的欧洲与北美建筑 几件作品 巴黎歌剧院——迦尼埃设计 第6篇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 ★亚洲封建社会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不同 1)第一,欧洲在中世纪完全处于建筑分裂状态, 而在亚洲,虽然也存在封建分裂的现象,但在 各地, 先后都建立过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大帝 国。 2)第二,欧洲在中世纪有集中统一的天主教和正 教的教会统治,而在亚洲,除了 7~8 世纪的阿 拉伯哈里发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体制和后来的阿 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统治之外,没有这种教会 统治。 3)第三,西欧许多城市利用封建分裂状态所产生 的空隙,发展了独立的政权,市民文化高涨, 并且孕育了资本主义关系,而在亚洲,城市从 来是中央集权政府下官僚统治的据点,没有成 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市民的思想水平很低。 第十六章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装饰:有两大类 1)一类,券和拱顶多种多样的花式 2)另一类,大面积的表面图案 这两种都是伊斯兰建筑的重要特点 中亚和伊朗的纪念性建筑 中亚、伊朗和阿塞尔拜疆的建筑在中世纪独树一 帜,他们的代表性建筑是集中式形制的纪念性建筑 清真寺 1)第一,围绕着宽敞的中央院落,四周都是殿堂, 以正面为主,进深多几间。 2)第二,柱网成正方形的间,每间覆一个小穹顶,从而消除了内部空间的方向性。 3)第三,为了追求纪念性的壮丽形象,把集中式 形制引进了清真寺:在大殿的正中辟一间正方 形的大厅,上面架着大穹顶,鼓座高举,饱满 的穹顶形成外部形象的中心。 第十七章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建筑 佛教建筑 这时期的建筑主要是埋佛陀或圣徒的骸骨的窣堵 坡。 最大的窣堵坡在——桑契 ★什么叫窣堵坡:窣堵坡是个半球形的建筑,窣堵 坡的半球形象征天宇,顶上相轮华盖的轴便是天宇 的轴。佛教认为佛是天宇的体,所以窣堵坡就是佛 的象征。 柬埔寨——庙宇多是金刚宝座塔, 最重要的作品——吴哥窟, 即吴哥寺, 又称小吴哥。 泰姬——马哈尔 莫卧儿王朝最杰出的建筑物:泰姬——玛哈尔,世 界建筑最美丽的作品之一。 ★泰姬——玛哈尔的艺术成就 1)第一,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 2)第二,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 3)第三,熟练的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 这座很单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 第十八章 朝鲜和日本的建筑 日本的建筑 神社建筑 1)伊势神宫 2)北野神社 3)严岛神社 凤凰堂——佛寺建筑, 1053 年建造的京都府平等院 凤凰堂,是阿弥陀堂中最杰出的,也是日本建筑史 中最杰出的建筑之一。 ★和式、唐式、天竺式 13~14 世纪,佛教建筑中主要的流派有“和式” (或 称“日本式” 、 ) “唐式” (或称“禅宗式” 、 ) “天竺式” (或称“大佛式” )和“折中式” 。这些流派都 一反 11 世纪阿弥陀堂的华丽, 倾向质素刚健, 即反 映武士阶层的粗豪性格,也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艰 辛。 ★日本的园林艺术 在禅宗的寺院里,一些僧侣借鉴了中国的园林和山 水画, 特别是北宗山水画, 发展了一种 “写意庭院” , 用“一木一石写天下之大景” 。在造园艺术中就叫 写意大法,写意是日本园林艺术的最大特色。写意 园林的最纯净形态是所谓“枯山水” (也叫涸山水, “唐山水” )——龙安寺庙 ★日本的回游式园林 供人在其中漫步游赏的园林叫回游式园林。西芳 寺、天龙寺等园林已经不是回游式园林。桂离宫、 修学院离宫则是回游式园林的代表。这类园林范围 比较大,人在里面活动,观赏条件和小院落大不相 同。要解决有限的园林同阔大的自然景观之间的矛 盾。手法有: 1)第一,巧语裁剪,裁取大自然中各种典型的美 景,再现于园林之中,而舍去它的平淡部分。 2)第二,曲折,借曲折以延长游览路径,变化景 色。 3)第三,增加层次 4)第四,缩小尺度 5)第五,分区设景,各景区之间的性格差异显著, 以增加园林风景的丰富性。 6)虚拟扩大园林的另一个方法是借景,就是利用 园林之外的自然景色,而把园林当作一个观赏 点。 日本回游式园林的这些手法同中国园林是一致,但 它们同明清两代中国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都重 要的差别。10
2012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建筑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