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1,实际比计划超产3分之1,实际完成3000台,采购计划完成率多少台

2004年是xx确立教育强区、xx中学确立省示范初中地位、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一年,也是我校由规范发展走上内涵发展的强校之路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xx教文体[2004]1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订200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农村初中规模办学的特色,一心一意谋教育、聚精会神抓质量、求真务实促发展,推动我校走上内涵发展的强校之路,努力实现“争创一流”的目标。
二、&&&&&& 目标任务:
1、&&&&&&&&&& 巩固发展2003年办学成果,以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为核心,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确保学校教育质量、学校品位和师生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争创绿色学校。
2、&&&&&&&&&& 认真、创造性实施《教学工作规程》和新课程改革,顺利完成本年度教育教学任务,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达到区定要求,在求真务实的工作中出成绩、出人才。
3、&&&&&&&&&& 校园建设完成既定目标,安全、卫生、共建有新的成绩。为创建一所具有现代化水准、区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学校奠定基础,着力打造省示范初中品牌。
三、&&&&&&& 主要工作:
(一)&&&&&&&&&&&&& 强素质,树形象,促发展。
1、抓学习,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理论素质。继续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学以致用,努力达到认识有新高度、实践有新成效的目标。要学习贯彻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集中精力做好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使教师继续朝着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成为学生生活的引路人,成为教育行动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而努力。
2、讲师德,继续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为创建一流学校打下扎实基础。重点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中层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领导和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讲学习比奉献,强师德、练师能,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中的中坚作用。要求全体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在深化教育改革、引导师生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方面,敢于管理、善于,再创新绩;在领导作风和教风上,提倡躬身亲为:凡是要求师生做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做好;提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校要加大师德教育与考核力度,激励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协作、爱生善教、与时俱进。积极鼓励教师在业务上冒尖,继续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比武和课件制作评比;组织开展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继续贯彻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暂行办法和骨干教师培养考核条例;以师德教育和新课程培训为重点开展全员;积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积极创造条件让上进心强的老师在区内外、市内外有一定知名度,激励教师学习、创新、提高;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促使三年以上教龄教师80%以上胜任循环教学,60%以上教师能担任相关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继续开展“爱校爱生,塑造教师完美人格”活动,坚决反对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斤斤计较、文人相轻、学科相轻的现象,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团结活泼、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力争在第二轮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有新的突破。
3、重德育,务实创新德育工作。学校和全体教师都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逐步完善德育有效实施和合理评价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树立全员德育意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从写好字、做好操、扫好地、走好路做起,制订班级文明管理公约,认真抓好学生管理岗位责任的落实;完善班级管理、班主任、生活指导、卫生指导、住校生的考核;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军警校共建活动;以基础道德教育为重点,结合学科教学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续开展“做平凡小事,塑美好心灵”主题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和读名著征文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安全警钟长鸣,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净化、绿化、美化校园,从而确保学校的稳步发展。
(二)&&&&&&&&&&&&& 抓课改,重实效,求创新。
4、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认真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级实验区的实验方案,认真落实学校制定的实验配套制度,认真总结过去一年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要用“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和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和谐发展”的理念来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继续抓好全体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努力探索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深化“课堂教学创新”活动,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组织课堂教学展示,为教师研讨提供课例。努力开发和实施适合本校实际的学校课程,培育学校特色。按照新课程实验要求配备好实验器材。
5、创新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要建立和规范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全体教师要立足各岗位,想方设法创造性做好工作,结合局课堂教学创新活动要求,在研究状态下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继续加强课外辅导和培优补差工作。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强化教育质量是生命线、教科研是水平线的观念,认真、创造性实施区教研室提出的教学工作规程要求,强化教学常规检查与反馈;继续积极尝试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要通过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现代教学装备的利用率。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要有一种危机感、责任感、质量感。不做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庸师,而要做一名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名师。逐步建立教学良性循环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其次各年级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各学科成绩和各类竞赛成绩力争达到或超过区平均水平。初三年级要重点在提高优秀率和合格率上做文章,各学科、各班任课老师要分析到每一名学生,明确目标定位,促进各学科齐头并进,毕业班要以勤为本,务实求活,要下功夫研究把握升学考试改革信息动态、发展方向,用以指导复习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升学率。争取升入重点高中及高中段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达到或超过区平均水平。
三是要抓协作、促团结。各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协调工作。全体教师要互相帮助,携手共进。坚决反对和唾弃文人相轻、互不服气那一套。
&四是加强已形成制度的教学常规检查。通过经常检查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实验、电教等教学环节和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估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常规要特别注意引导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含量、增强创新意识。继续组织好展示课开放周,努力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6、以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为目标,以新课程实施为抓手加强教科研工作。继续完善学校教科研规章制度,重视课题过程管理,抓好现有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教科室负责设计课题活动记载表,课题组长制订课题实施行事历,实行课题实施月报表制度。教科室对每个课题的开展过程实行记录和监督,将材料整理归档。(情况表栏目主要是:时间、地点、课题名称、负责人、主要成员、研究形式、阶段性成果、阶段性研究自评);积极探索切合本校实际的新课题,在确保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总结提炼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好校级论文评选和校教科研协会活动;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评选校教科研先进个人和优秀课题组,以促进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激励在教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群体;教研活动要提高针对性、实效性,认真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公开课与课型研究结合起来、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在新课程实验中开拓创新,积累成功案例,结集印刷《成功课例录》和第三集《优秀论文集》,编辑出版《新课程实验通讯》,改版《长虹桥》校报,恢复《河畔》学生期刊,物化课改成果。
(三)&&&&&&&&&&&&& 创特色,闯新路,提品位。
&7、继续认真抓好文体工作,培育学校体艺教育特色,丰富校园生活。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依据,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本校实际出发,抓好两课两操两活动,开展小型多样的师生体育比赛,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上半年组织开展第二届寝室文化节。下半年开好运动会,组织好校运动队训练,落实田径训练点工作目标,试行专职体育教师考核奖惩方案。加强音、美、劳等技能课的教学,组织好小型文艺活动、节假日书画展览,落实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的工作,上半年配合“七艺节”创作农民画精品,争取组织作品展示活动。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并认真训练,下半年组织好艺术周活动,争取在区、市各级文体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认真总结体艺特长班“教学+特长”的教育模式的实验工作,摸索特长教学的经验,开创特色教育的新路。
8、继续加强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对自然教师的实验,提高实验开出率,在学校财力许可条件下改造三个实验室,确保实验教学与管理走在区前列,确保初三实验考试和课堂教学的实验要求。加强图书室、电教器材、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专用教室的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增加必要的添置,完善学校电脑网络,优化日常,提高使用效率。新增图书册,建立和完善图书出借制度,提高图书利用率。完善学校校园网与城域网的建设,改革“校校通”结构;购置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改善制作CAI课件的条件,在教室与资金可能情况下新建电子阅览室、劳技教室,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争取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方面有新的突破,成为学校的又一特色。
(四)&&&&&&&&&&&&& 树品牌,讲规范,争一流。
9、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和修订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三位一体”学校管理体制,做好教代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好三届一次教代会。强化各部门、各岗位职责,逐步建立既切实有力又宽容合理的教职工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以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聘任制、人事代理制和教师资格制度。尝试中层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管理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要深化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会、共青团组织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加强校园综合治理,推进创建文明安全校园活动;进一步加强珍爱生命、关注安全、防范“非典”的安全知识教育,促进学生提高安全自护知识和能力。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领导,强化校产管理、食堂、宿舍,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让领导省心。
10、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认真实施市、区教育部门在课程教学计划、学籍管理、规范收费、面向全体学生等热点问题上的有关文件规定和指导意见,做到令行禁止。坚持做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培养并重,日常教育和体艺活动并举,面向全体和培养持长学生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劳动态度,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继续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完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人酝酿、会议决定”的领导原则,在教师职务晋升、评优、人事调配、财务管理、基建工程管理、学校服务部承包、后勤上做好公开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学校财务和食堂的监管和指导,严肃财经纪律,对不符合报销手续的发票一律不能支付。同时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
11、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坚持和完善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完善校园巡视制度,重点抓好校舍安全、饮食(水)安全、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项工作。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由政教处负责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两次的安全教育周活动,宣传各项安全知识、自我防范知识及有关安全注意事项,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落实措施抓好文体活动的安全工作,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大安全工作督查力度,定期与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联系,由总务处负责,每半月检查一次校舍及各种设施的安全隐患,每天检查食堂食品卫生情况, 建立健全安全事故汇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 12、认真抓好学校卫生工作。重视对学生青春期教育和常见病防治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校园卫生保洁的检查督促,责任到人,净化、美化校园环境。进一步开展学生个人卫生教育,提高教室、宿舍的卫生程度和空气质量,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 “非典”长效预防机制,使学校真正成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13、全员参与,开源节流。面对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教育装备逐步现代化,必要的教育成本在逐步上升,要落实教室、办公室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器材的,规范使用,及时维护,提高完好率,想方设法提高电教设备利用率,降低维修费。
14、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加强校园建设。年内完成第二期绿化工程,配合镇政府做好南汇中学一期工程建成后的学区调整和教育资源配置工作。
15、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大力开展环保教育,创建绿色学校。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某工厂计划生产机床300台,在生产了60台后,引入高科技,每天生产的台数是原来的1.2倍,结果提前4天完成了任务,求原计划每天生产机床的台数.【考点】.【专题】工程问题.【分析】等量关系为:原计划用的时间-实际用的时间=4,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解答】解:设原计划每天生产机床的台数为x台,则-(+)=4,解得:x=10,经检验x=10是原方程的解.答:原计划每天生产机床的台数为10.【点评】找到原计划天数和实际天数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lanchong老师 难度:0.60真题:2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电视机厂原计划每月生产彩电3000台上半月完成原计划的60%下半月比上半月多完成了十分之一求全月生产彩电比原来超额百分之几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电视机厂原计划每月生产彩电3000台上半月完成原计划的60%下半月比上半月多完成了十分之一求全月生产彩电比原来超额百分之几
求全月生产彩电比原来超额百分之几
[3000*60%*(1+1+1/10)-=26%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小天鹅洗衣机厂九月份计划生产洗衣机1500台,实际超产30分之1.九月份实际生产洗衣机多少台?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小天鹅洗衣机厂九月份计划生产洗衣机1500台,实际超产30分之1.九月份实际生产洗衣机多少台?
小天鹅洗衣机厂九月份计划生产洗衣机1500台,实际超产30分之1.九月份实际生产洗衣机多少台?
九月份实际生产洗衣机1550台.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总 论1、统计认识对象是( ① ) 。 ①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② 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 ③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 ④ 社会经济现象的所有方面 2、统计所研究的是( 1 ) 。 ① 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 ② 社会经济的个体现象 ③ 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或个体现象 ④ 非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 3、统计学
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特有的方法是( 3 ) 。 ① 统计推断法 ② 统计分组法 ③ 大量观察法 ④ 综合指标法 4、对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这时总体是( ) 。 ① 该批小麦种子 ② 该批小麦的发芽率 ③ 该批小麦中发芽的种子 ④ 该批小麦的发芽率 5、无限总体是指( ) 。 ① 包含单位很多的总体 ② 包含单位较多的单位 ③ 包含单位很多、难以计数的总体 ④ 单位不加限制的总体 6、社会经济统计中使用的总体概念,通常是指( ) 。 ① 有限总体 ② 无限总体 ③ 变量总体 ④ 属性总体 7、一个事物被视为总体或总体单位,要依据( )来决定。 ① 事物的本质 ② 事物的内在联系 ③ 事物的复杂程度 ④ 统计研究的目的 8、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 。 ① 男性职工人数 ② 女性职工人数 ③ 下岗职工的性别 ④ 性别构成 9、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① 学生年龄 ② 学生性别 ③ 学生身高 ④ 学生成绩 10、标志是( ) 。 ① 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 ②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③ 都能用数值表示 ④ 不能用数值表示 11、统计学上变量是指( ) 。 ① 品质标志 ② 数量标志 ③ 统计指标 ④ ②和③ 12、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 ① 工厂数 ② 职工人数 ③ 工资总额 ④ 产品数 13、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 。 ① 粮食总产量 ② 粮食平均亩产量 ③ 人均粮食生产量 ④ 人均粮食消费量 14、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 ② 劳动生产率 ① 货物周转量 ③ 年末人口数 ④ 工业增加值 15、质量指标( ) 。 ① 不能用数值来反映 ② 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③ 必需用数值来反映 ④ 有时能够用数量指标来反映 16、表述正确的是( ) 。 ① 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数量指标 ② 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质量指标 ③ 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用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④ 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可以从方面计算多个统计指标 17、表述不正确的是( ) 。 ①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连续变量 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是一个离散变量 ③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总是固定不变的 ④ 职工平均工资是个质量指标 18、从认识的顺序上来讲,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 。 ①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设计和统计分析 ②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③ 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④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19、指出错误的命题( ) 。 ① 凡统计指标都可以表示为具体的量 ② 凡统计标志都可以表示为具体的量 ③ 质量指标反映的是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④ 数量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现象量的规模第二章 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按调查单位在时间上进行登记的连续性不同,可分为( ) 。 ①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②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③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④ 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 2、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一项( ) 。 ① 基础活动 ② 最初活动 ③ 最末活动 ④ 最先活动 3、确定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 。 ① 确定调查对象 ② 确定调查目的 ③ 确定调查项目 ④ 确定调查时间 4、确定调查时间是( ) 。 ① 确定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② 确定调查登记的时间 ③ 确定调查期限 ④ 确定进行调查的时间 5、对某地工业企业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 ① 各工业企业 ② 每一个工业企业 ③ 各工业企业全体职工 ④ 每位工业企业职工 6、在统计调查中,报告单位是( ) 。 ①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② 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 ③ 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④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单位 7、普查工作可以( ) 。 ① 经常进行 ② 只能组织一次 ④ 根据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 ③ 普遍进行 8、所选择单位的标志总量占全部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例,这些单位就是( ) 。 ③ 重点单位 ④ 典型单位 ① 调查单位 ② 代表性单位 9、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 ① 了解总体的全面情况 ② 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 ③ 由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④ 由个别推断总体 10、抽样调查所抽出的调查单位是( ) 。 ① 按随机原则抽选的 ② 按随意原则抽选的 ③ 有意识抽选的 ④ 典型单位 11、要调查某工厂的全部机器设备的情况,该工厂的每台机器设备是( ) 。 ① 调查单位 ② 填报单位 ③ 调查对象 ④ 调查项目 12、搜集下面哪种资料需要一次性调查( ) 。 ① 商品销售量 ② 商品销售额 ③ 商品库存量 ④ 工业产品产量 13、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 ) 。 ①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②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③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④ 直接观察法、采访法和报告法 14、只对全国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方式是( ) 。 ① 普查 ② 抽样调查 ③ 重点调查 ④ 典型调查 15、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哪种调查方法 ( ) 。 ④ 抽样调查 ① 统计报表 ② 全面调查 ③ 重点调查 1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致的是( ) 。 ① 企业设备调查 ② 人口普查 ③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④ 农村耕畜调查 17、调查表的内容一般有三个方面( ) 。 ①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数值 ② 栏号、计量单位、填表者 ③ 表头、表体、表脚 ④ 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标志 18、若对我国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进行调查,合适的调查方式为( ) 。 ① 普查 ② 重点调查 ③ 典型调查 ④ 抽样调查 19、我国定期取得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目前采用的基本调查组织形式是( )。 ① 普查 ② 统计报表 ③ 典型调查 ④ 抽样调查 20、2000 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 。 ① 重点调查 ② 典型调查 ③ 一次性调查 ④ 经常性调查 21、 某市为了解某种商品销售的基本情况,有意识地选取了几个规模较大的销售这种商品的商店(场)进行调查,这种调 查属于( ) 。 ① 抽样调查 ② 典型调查 ③ 重点调查 ④ 普查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② 10.③ 2.① 11.③ 3.② 12.② 4.② 13.① 5.① 14.③统计整理6.③ 15.② 7.① 16.① 8.④ 17.③ 9.④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 ) 。 ① 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② 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③ 将总体划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 ④ 将总体划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 ) 。 ① 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② 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 ③ 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 ④ 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 3、对某一总体( ) 。 ① 只能按一个标志分组 ② 只能按一个指标分组 ③ 可以按多个标志分组 ④ 根据需要可以按一个标志分组,也可以按多个标志分组 4、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 ) 。 ① 组 距 =(上限-下限)÷2 ② 组中值 =(上限+下限)÷2 ③ 组中值 =(上限-下限)÷2 ④ 组 限= 组中值÷2 5、就某一变量数列而言,组距和组数的关系是( ) 。 ① 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反比 ② 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正比 ③ 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无关 ④ 组数越多,组距越大 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 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组中值为( ① 490 ② 500 ③ 510 ④ 520 7、变量数列是( ) 。 ①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② 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③ 按数量标志或质量分组的数列 ④ 组距式数列 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 ① 正确选择不同特征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② 确定组距 ③ 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④ 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9、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 ) 。 ① 开口组 ② 闭口组 ③ 等距数列 ④ 不等距数列 10、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 45~55,第二组 55~65,第三组 65~75,第四组 75 以上。则( ① 55 在第一组 ② 65 在第二组 ③ 65 在第三组 ④ 75 第三组 11、某同学考试成绩为 80 分,应将其计入( ) 。 ① 成绩为 80 分以下人数中 ② 成绩为 70~80 分的人数中 ③ 成绩为 80~90 分的人数中 ④ 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 12、对某班学生进行以下分组,这是( ) 。 分 组 人 数) 。) 。按性别分组 男 生30 女 生 20 按年龄分组 38 20 岁以下 12 20 岁以上 ① 简单分组 ② 平行分组体系 ③ 复合分组 ④ 复合分组体系 13、分布数列是说明( ) ① 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② 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③ 分组的组限 ④ 各组的分配规律 14、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分布是( ) 。 ① 连续型变量分布 ② 离散型变量分布 ③ 正态分布 ④ 其他类型分布 15、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以分为( ) 。 ② 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① 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③ 开口组数列和闭口组数列 ④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6、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 ① 从表式结构看 ② 从内容上看 ③ 从作用上看 ④ 从性质上看 17、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分布相同的是( ) 。 ① 变量数列 ② 组距数列 ③ 等距数列 ④ 异距数列 ) 。第四章 统计资料的初步描述一、单项选择题1.① 11.② 21.④ 31.① 2.① 12.③ 22.③ 32.④ 3.① 13.② 23.④ 33.① 4.② 14.④ 24.② 34.① 5.② 15.③ 25.④ 35.② 6.① 16.② 26.④ 36.② 7.① 17.② 27.① 8.④ 18.④ 28.① 9.① 19.② 29.② 10.① 20.① 30.①1、数值随着总体范围大小发生增减变化的统计指标是( ) 。 ① 总量指标 ② 相对指标 ③ 平均指标 ④ 标志变异指标 2、将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总量的内容不同分为( ) 。 ①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和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②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③ 实物总量指标和价值总量指标 ④ 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 3、若以我国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则单位总量指标为( ) 。 ① 工业企业总数 ② 工业职工总人数 ③ 工业设备台数 ④ 工业增加值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 单位总量与标志总量无关 ② 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是相对的 ③ 某一总量指标在某一总体中是单位总量指标,则在另一总体中也一定是单位总量指标 ④ 某一总量指标在某一总体中是标志总量指标,则在另一总体中也一定是标志总量指标 5、某地区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 ) 。 ② 时点指标 ③ 相对指标 ④ 平均指标 ① 时期指标 6、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 。 ① 随总体范围增大而增大 ② 随总体范围增大而缩小 ③ 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④ 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7、下列指标中,哪个不是时期指标( ) 。 ① 森林面积 ② 新增林地面积 ③ 减少林地面积 ④ 净增林地面积 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 ① 国内生产总值 ② 劳动生产率 ④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③ 固定资产投资额 9、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 ① 人口出生数 ② 人口总数 ③ 人口自然增长率 ④ 育龄妇女数 10、相对指标是不能直接相加的,但在特定条件下,个别指标可以相加,如( ) 。 ① 结构相对指标 ② 动态相对指标 ③ 比例相对指标 ④ 强度相对指标 11、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 3%,实际比基期下降 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 ① 85.7% ② 99.5% ③ 100.5% ④ 116.7% 12、宏发公司 2006 年计划规定利润应比 2005 年增长 10%,实际执行的结果比 2005 年增长了 12%,则其计划完成程 度为( ) 。 ① 83% ② 120% ③ 101.8% ④ 98.2% 13、按照计划,宏发公司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 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 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 为 ① 12% ② 17% ③ 40% ④ 60% 14、宏发公司第一季度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为 5 公斤,第二季度计划降低 5%,第二季度实际单耗为 4.5 公斤, 计划完成程度为( ) 。 ① 90%,差 10%没有完成单耗降低计划 ② 90%,超额 10%完成单耗降低计划 ③ 95%,差 5%没有完成单耗降低计划 ④ 95%,超额 5%完成单耗降低计划 15、宏发公司 2006 二季度完成销售额 551 万元,三季度完成销售额 600 万元,完成计划的 96%。则三季度计划比二 季度增加销售额( ) 。 ① 4 万元 ② 49 万元 ③ 74 万元 ④ 84 万元 16、某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 4.5%,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 6%,则全员劳动 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 。 ② 101.4% ③ 101.6% ④ 98.4% ① 133.3% 1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102%,实际比基期增长 12%,则计划规定比基期增长( ) 。 ① 10% ② 9.8% ③ 8.5% ④ 6% 18、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 。 ① 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② 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③ 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④ 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同一总体的单位数对比 1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中,权数的加权作用表现在( ) 。 ① 权数绝对数大小 ② 权数相对水平大小 ③ 权数平均值大小 ④ 权数总和大小 20、平均数指标反映了同质总体的( ) 。 ① 集中趋势 ② 离中趋势 ③ 变动趋势 ④ 分布特征 21、由相对数指标计算平均数时,应采用( ) 。 ① 算术平均法 ② 调和平均法 ③ 几何平均法 ④ 根据所掌握资料而定 22、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 2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 。 ① 增加 25% ② 减少 25% ③ 不变化 ④ 无法判断 23、对下列资料计算平均数,适宜于采用几何平均数的是( ) 。 ① 对某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求平均数 ② 对一种产品的单价求平均数 ④ 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时 ③ 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求其平均数 24、SRL 服装厂 2003 年三季度共加工了三批服装,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 1%,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 1.5%,第三批产 品废品率为 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 2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 30%,则平均废品率为( ) 。 ① 1.5% ② 4% ③ 4.5% ④ 1.6% 25、SRL 服装厂为了了解某类服装的代表性尺寸,最适合的指标是( ) 。 ① 算术平均数 ② 几何平均数 ③ 中位数 ④ 众数 26、下列平均数中不受资料中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 。 ① 算术平均数 ② 调和平均数 ③ 几何平均数 ④ 中位数和众数 27、某企业在基期老职工占 60%,在报告期准备招收一批青年工人,估计新职工所占比重将比基期增加 20%,假定 老职工和新职工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职工总平均工资将如何变化( ) 。 ① 降低 ② 不变 ③ 提高 ④无法决断 28、分配数列中各组变量值都增加 3 倍,每组次数都减少 1/3,中位数( ) 。 ① 增加 3 倍 ② 减少 3 倍 ③ 减少 1/3 ④ 不变 29、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 ) 。 ② 调和平均数 ① 算术平均数 ③ 中位数 ④ 众数 30、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分别为 78.6 分和 83.3 分,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 9.5 分和 11.9 分,可以 判断( ) 。 ① 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② 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③ 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 ④ 无法判断 31、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 。 ① 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② 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③ 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④ 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32、若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大小时,应采用( ) 。 ① 全距 ② 平均差 ③ 标准差 ④ 标准差系数 33、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 。 ① 极差 ② 平均差 ③ 标准差 ④ 方差 34、平均差和标准差属于( ) 。 ① 平均指标 ② 比较相对指标 ③ 总量指标 ④ 强度相对指标 35、标准差系数( ) 。 ① 将各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抽象掉了 ② 将不同平均水平和计量单位抽象掉了 ③ 反映绝对差异程度 ④ 一般在平均水平相同的条件下使用 36、是非标志的方差,其最大值是( ) 。 ① 1 ② 1/2 ③ 1/3 ④ 1/4五、计算题1、宏发公司下属三个子公司,2005 年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计划产值(万元) 实际产值(万元)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50 5000 第一子公司 00 6880 第二子公司
第三子公司 根据资料计算相对数指标,并对该公司计划完成情况做出分析。 2、某车间四个生产小组生产同种产品,其日产量资料如下: 组别 工人数(人) 日产量(件) 1 20 300 2 25 280 3 30 310 4 25 320 (1)计算平均每个小组的日产量; (2)计算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 3、某乡所属 25 个行政村的农户年收入资料如下表: 按农户年收入分组(元) 行政村数(个) 各组农户占农户总数(%) 2000 以下 00~00
2 3 6 6 9 8 10 15 30 25 10000 以上41230 100 合 计 计算该乡农户的年平均收入。 4、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上季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一级品率资料如下: 企业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 实际一级品率(%) 500 103 96 甲 340 101 98 乙 250 98 95 丙 根据资料计算: (1)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 (2)平均一级品率。 5、某企业本月分三批购进某种原材料,已知每批购进的价格及总金额如下: 购进批次 价格(元/吨) 总金额(元) 200 16000 一 190 19000 二 205 28700 三 计算该种原材料的平均购进价格。 6、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是按复利计算的。25 年的年利率分配是:有 2 年为 5%,有 5 年为 6.5%,有 6 年为 8%,有 8 年为 10%,有 4 年为 14%。求平均年利率。 7、某企业生产工人本月完成生产定额的资料如下: 生产定额完成程度(%) 工人数(人)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8、已知甲班的概率论期末考试成绩,见下表: 按考试成绩分组(分) 60 以下 60―70 70―80 80―90 90 以上 10 22 28 54 40 28 18人数(人) 4 15 30 27 10合 计 86 又知乙班概率论平均考试成绩为 78 分,标准差为 12 分。试比较甲乙两班概率论 平均考试成绩的代表性高低。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时间数列分析1 ③、2③、3②、4④、5②、6②、7①、8④、9②、10③、11③、12④、13④、 14①、15③、16④、17①、18②、19③、20②、21②、22 ③1、时间数列是()①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②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③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 ④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 2、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①某地历年工业增加值 ③某地历年工业企业职工人数 ) ②某地历年工业劳动生产率 ④某地历年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 )3、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①绝对数时间数列 ③时点数列 4、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①只能是绝对数 ③只能是平均数 5、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①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②时期数列④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 ) ②只能是相对数 ④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 ②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③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④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6、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因为( ①资料易于取得 ③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 )②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④方便计算7、某地国内生产总值 2005 年比 2000 年增长 53.5%,2004 年比 2000 年增长 40.2%,则 2005 年比 2004 年增长 ( ) ①9.5% ③33.08% ②13.3% ④无法确定8、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 500 件、612 件和 832 件,分别超计划 0%、2%和 4%,则该厂第 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①102% ③2.3% ②2% ④102.3% )9、某网站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平均员工人数分别为 84 人、72 人、84 人、96 人,则第二季度该 网站的月平均员工人数为( ①84 人 ③82 人 ) ②80 人 ④83 人 )10、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 ①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③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②只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④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11、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 )①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增长量增长,经过 n 期正好达到第 n 期的实际水平 ②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 n 期正好达到第 n 期的实际水平 ③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各期的实际水平之和 ④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最末期的实际水平 12、已知某地
年年均增长速度为 10%, 年年均增长速度为 8%,则这 10 年间的平均增 长速度为(10)10 ② 1.1 × 08 ? 1①100.1 × 0.08③(0.1)5 × (0.08)510④(1.1)5 × (1.08)5 ? 1)? 13、直线趋势方程 y = a + bx 中, a和b 的意义是(① a 表示直线的截距, b 表示 x = 0 时的趋势值 ② 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 b 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③ 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 b 表示平均发展水平④ a 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 b 是直线的斜率,表示平均增长量 14、若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15、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方程是 ( )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16、若动态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17、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 ①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 ③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②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 ④预测未来 )18、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①100% ③120% ②400% ④1200%19、已知时间数列有 30 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 5 年移动平均,修匀 后的时间数列有( ①30 年 )的数据? ②28 年 ③25 年 ④26 年 )20、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 ①时期数列的资料 ③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②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 ④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资料 )21、下列动态数列分析指标中,不取负值的是( ①增长量 ②发展速度 ③增长速度④平均增长速度 )22、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总速度的指标是( ①环比发展速度 ③定基发展速度②平均发展速度 ④定基增长速度 五、计算题 1、我国历年汽车产量如下表: (单位:万辆) 1996 年 份147.5 汽车产量试计算汽车产量的: ①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②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2、我国
年年末人口资料如下: (单位:万人) 、 年份 91 94 97 00 03 2004 计算 1990 年~2004 年年均人口数。 3、我国历年发电量及人口数资料如下: 年份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1995 ――
计算 1996 年~2004 年人均发电量。 4、向阳企业 2005 年各季度产品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如下: 季 度 第一季度 850 130 第二季度 900 120 第三季度 900 125 第四季度
年末人口数(万人) 389 761 743 453 988 年底总人数(万人) 333 171 850 389 761 743 453 988计划销售额(万元) 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试计算平均每季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5、我国
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产业构成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92 95 98 01 0417.8 34.4 78.1 62.6 67.5 14.8
27.1 24.5 21.8 19.9 20.2 20.5 20.4 19.1 18.6 17.6 16.4 15.8 15.3 14.4 15.241.6 42.1 43.9 47.4 47.9 48.8 49.5 50 49.3 49.4 50.2 50.1 50.4 52.2 52.9计算 1990――2004 年我国第一、二产业的年平均比重。 6、我国 1995 年~2004 年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资料如下: 年份 工资总额(亿元) 平均工资(元)97 00 03 2004计算
年职工年均工资。0.0 6.5 56.2 61.1 00.270 71
年城镇人口资料如下, 年份 97 00 03 人口(万人)
52376 试用最小平方法拟合一趋势直线,说明参数的经济意义,并预测 2006 年人口数。 8、我国 1995――2004 年职工平均工资资料如下: (单位:元) 年份平均工资(元)97 00 03 2004试用最小平方法拟合合适的趋势线,并预测 2006 年职工平均工资。 9、设某地市场的啤酒销售资料如下: (单位:万瓶) 季度 年份 01 04 81 85 82 84 86 91 93 89 92 98 91 99 一 二 三70 71
四125 132 138 129 130 13151 49 53 45 48 50采用按季平均法分析该地市场啤酒销售的季节变动情况。 10、1998 年兴达公司产值为 1200 万元,1998 年较 1990 年增长 21%,1997 年比 1990 年增长 11%,问 1997 年兴 达公司产值为多少? 11、某企业 1990 年增加值 400 万元,计划 2010 年达到 800 万元,若前 10 年年均增长 4%,问后 10 年应如何发 展才能实现。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③ 11.① 20.③ 2.① 12.② 21.②统计 指 数8.① 17.② 9.④ 18.④ 10.④ 19.③3.① 4.① 5.③ 6.② 7.① 13.② 13.② 14.④ 15.② 16.④ 22. ② 23.②1、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指数是指( ) 。 ① 总指数 ② 广义的指数 ③ 狭义的指数 ④ 广义和狭义指数 2、根据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把它分为( ) 。 ①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②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③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④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时对资料的要求是须掌握( ) 。 ① 总体的全面调查资料 ② 总体的非全面调查资料 ③ 代表产品的资料 ④ 同度量因素的资料 说明了( ) 。 ①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②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③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④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5、根据指数所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可把它分为( ) 。 ① 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②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③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④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拉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 ① 报告期 ② 基期 ③ 假定期 ④ 任意时期 7、帕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 ① 报告期 ② 基期 ③ 假定期 ④ 任意时期 8、设 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帕氏价格指数的公式是( ) 。∑p q pq 4、设 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1 1 0 10 1 0 0 1 0 ① ② ③ ④ 9、设 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拉氏销售量指数的公式是(∑p q ∑p q ∑p q ∑p q1 1∑pq ∑p q ∑pq ∑p q1 0∑pq ∑p q ∑pq ∑p q1 1∑p q ∑p q00 1 0) 。1 11 01 10 1 0 0 1 0 0 0 ② ③ ④ ① 1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① 报告期数量指标 ② 基期数量指标 ③ 报告期质量指标 ④ 基期质量指标 1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① 报告期数量指标 ② 基期数量指标 ③ 报告期质量指标 ④ 基期质量指标 12、某地区职工工资水平本年比上年提高了 5%,职工人数增加了 2%,则工资总额增加了( ① 7% ② 7.1% ③ 10% ④ 11% 13、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 5%,产量增加 5%,则生产费用( ) 。 ② 降低 ③ 不变 ④ 难以判断 ① 增加 14、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计算的基础是( ) 。 ① 数量指数 ② 质量指数 ③ 综合指数 ④ 个体指数∑p q ∑p q0 1) 。? ∑ q1 p 0 ? ? q p 15、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 ∑ 0 0① p1q1 ②? ? ? ? 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时的权数是(③) 。 ④p 0 q0p1q 0p 0 q1? ∑ p1 q1 ? ? ? ?∑ p q ? 0 1 ? 16、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 对应的平均指数形式是() 。0 0∑ k p p0 q0 ∑p q∑ k q p0 q0 ∑p qq p 0 0 0 0 ① ② ③ ④ 17、平均指标指数中的平均指标通常是( ) 。 ① 简单算术平均指数 ②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③ 简单调和平均指数 ④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18、平均指标指数是由两个( )对比所形成的指数 ① 个体指数 ② 平均数指数 ③ 总量指标 ④ 平均指标 19、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 ① 都固定在基期 ② 都固定在报告期 ③ 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④ 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20、某地区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2006 年比 2005 年少购买 5%的商品,则该地的物价( ① 上涨了 5% ② 下降了 5% ③ 上涨了 5.3% ④ 下降了 5.3%∑p q 1 ∑k p q00∑pq 1 ∑k p q1 11 1) 。 21、 某工业企业 2005 年的现价总产值为 1000 万元, 2006 年的现价总产值为 1400 万元, 若已知产品价格指数为 106%, 则该企业的产品产量增长了( ) 。 ② 32.1% ③ 40% ④ 48.4% ① 7.9% 22、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 134.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 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 。 ① 39.67% ② 139.67% ③ 71.60% ④ 129.52% 23、我国实际工作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是采用( ) 。 ① 加权综合指数法 ② 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法 ③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法 ④ 变形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法五、计算题1、某企业生产的 A、B 两种产品的产量及产值资料如下: 总产值(万元) 产 品 基 期 报告期 A 400 580 B 600 760 计算该企业这两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 2、假设某企业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资料如下: 销售额(万元) 商 品 基 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50 70 80 90 100 60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 110 100报告期价格比基期增 (+)或减(-)的% +10 +8 -4合 计 200 250 ― 试计算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3、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及单位成本的资料如下: 产品产量(万件) 企 业 2004 年 甲 乙 丙 20 15 15 2005 年 30 15 20 2004 年 10 11 9 2005 年 9.5 10 8.8 分析各企业成本水平及产量 结构变动对全公司总成本的影 响情况。 4、宏发公司 2004 年和 2005 单位成本(元/件)年员工人数及工资资料如下: 员工数(人) 2004 年 部门经理 一般职员 16 100 2005 年 10 150 平均工资(万元) 2004 年 2 1.2 2005 年 2.4 1.4 试分析各类员工结构和平均 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 变动的影响情况。5、已知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商品 名称 销售额(万元) 去年 今年 今年销售量比去年增长 (%) 甲
丙 试对该商店今年的销售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6、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产量资料及对 A 种材料的单耗资料如下: 产 品 计量 产 量 单 耗(公斤) 单位 上月 本月 上月 本月
19 甲 台 500 550 8 7 乙 套 计算并分析 A 种材料总消耗量的变动受产品产量及单耗变动的相对影响程度 及影响的绝对量。第七章抽样推断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③、2④、3④、4①、5①、6④、7④、8③、9④、10③、11②、12④、13①、14②、15②、 16①、17③、18①、19③、20③、21①、22④、23④、24①、25②、26②、27③1、抽样推断的主要目的是 ( ) ①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③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②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④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 ②调查对象不同 ④调查单位的选取方式不同 ) ②有意抽样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①所研究的总体不同 ③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不同 3、按随机原则抽样即( ①随意抽样 ③无意抽样④选取样本时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机会或可能性被抽中 4、抽样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随机原则 ③系统原则 5、下列指标中为随机变量的是( ①抽样误差 ③允许误差 6、下列指标中为非随机变量的是( ①样本均值 ③样本成数 7、样本是指( ①任何一个总体 ③抽样单元 ) ②任何一个被抽中的调查单位 ④由被抽中的调查单位所形成的总体 ) ) ②同质性原则 ④及时性原则 ) ②抽样平均误差 ④样本容量 ) ②样本方差 ④样本容量8、从单位总量为 20 的总体中,以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抽取 5 个单位,则可能的样本数目是( ①250 个 ③3200000 个 ②25 个 ④15504 个9、从单位总量为 20 的总体中,以简单随机不重复抽样抽取 5 个单位,则可能的样本数目是( ①250 个 ③3200000 个 10、抽样误差是指( ) ②25 个 ④15504 个)①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②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③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④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11、抽样极限误差是( ①随机误差 ③最小抽样误差 12、抽样平均误差就是( ①样本的标准差 ③随机误差) ②抽样估计所允许的误差的上下界限 ④最大抽样误差 ) ②总体的标准差 ④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1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和不重复抽样的相比( ①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③两者相等 ②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④前者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后者1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的估计精确度和不重复抽样的相比( ①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③两者相等 15、抽样估计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①是一致的 ③成正比 ②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④前者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后者 ) ②是矛盾的 ④无关系 ))16、抽样推断的精确度和极限误差的关系是( ①前者高说明后者小 ③前者变化而后者不变 17、点估计的优良标准是( ①无偏性、数量性、一致性 ③有效性、一致性、无偏性②前者高说明后者大 ④两者没有关系 ) ②无偏性、有效性、数量性 ④及时性、有效性、无偏性 )18、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下,欲使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样本容量应( ①增加 8 倍 ②增加 9 倍5 ③增加 4 倍④增加 2.25 倍1 19、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下,欲使抽样平均误差缩小 3 ,则样本容量应(①增加 8 倍 ③增加 2.25 倍 ②增加 9 倍 ④的确应考虑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形式等)20、当总体单位数较大时,若抽样比为 51%,则对于简单随机抽样,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约为重复抽样的 ( ①51% ③70% ) ②49% ④30% )21、 500 个抽样产品中, 95%的一级品, 在 有 则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下一级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为 ( ①0.9747% ③0.9973% ②0.9545% ④0.6827% )22、若样本均值为 120,抽样平均误差为 2,则总体均值在 114―126 之间的概率为( ①0.6827 ②0.90 ③0.9545④0.9973 )23、若有多个成数资料可供参考时,确定样本容量或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应该使用( ①数值最大的那个成数 ③0.5 ②数值最小的那个成数 ④数值最接近或等于 0.5 的那个成数 )24、影响分类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主要变异因素是( ①类内方差 ③总体方差 ②类间方差 ④样本方差25、影响整群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主要变异因素是( ①群内方差 ③总体方差 ②群间方差 ④样本方差)26、当有多个参数需要估计时,可以计算出多个样品容量 n,为满足共同的要求,必要的样本容量一般应是 ( ) ①最小的 n 值 ③中间的 n 值 ②最大的 n 值 ④第一个计算出来的 n 值 )27、抽样时需要遵循随机原则的原因是( ①可以防止一些工作中的失误 ③能使样本与总体有相似或相同的分布 ④可使单位调查费用降低 五、计算题②能使样本与总体有相同的分布1、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某地的家庭人数,抽样比例为 8%,样本容量为 80 户。经计算得:样本户均人数 为 3.2 人,样本户均人数的标准差为 0.148 人,试就下列两种情况分别估计该地的户均人数和总人数: ①若给定概率保证程度 95%; ②若给定极限误差为 0.296 2、某商店对新购进的一批商品实行简单随机抽样检查,抽样后经计算得:该商品的合格率为 98%,抽样平均误 差为 1%,试在如下条件下分别估计该批商品的合格率: ①若给定可靠度为 95%; ②若给定极限误差为 2% 3、为检查某批电子元件的质量,随机抽取 1%的产品,将测得结果整理成如下表的形式: 耐用时间(小时) 1200 以下
1800 以上 合计 元件数(只) 10 12 55 18 5 100质量标准规定:元件的耐用时间在 1200 小时以下为不合格品。若给定可靠度为 95%,试确定: ①该批电子元件的平均耐用时间; ②该批元件的合格品率 ③该批元件的合格品数量 4、某储蓄所按定期存款帐号进行每隔 5 号的系统抽样调查,调查资料如下: 存款金额 1000 以下
7000 以上 合计 在 95%的概率下估计: ①该储蓄所所有定期存单的平均存款范围、定期存款总额; ②定期存款在 5000 元以上的存单数所占的比重、定期存款在 5000 元以上的存单张数 5、为研究某市居民家庭收入状况,以 1%比例从该市的所有住户中按照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 515 户进 行调查,结果为:户均收入为 8235 元,每户收入的标准差为 935 元。要求: ①以 99.73%的置信度估计该市的户均收入; 张数(张) 30 150 250 50 20 5001 ②如果允许误差减少到原来的 2 ,其它条件不变,则需要抽取多少户?6、欲在一个有 50000 户居民的地区进行一项抽样调查,要求估计“拥有电冰箱的户数所占的比重” (经验数据 在 49%―60%间)的误差不超过 2%;并要求估计“拥有空调的户数所占的比重” (经验数据在 10%―30%之间)的误差 不超过 2%,给定可靠度为 95.45%,试确定必要的样本容量。 7、随机从某地人口总体中,抽得 100 人构成样本,测得 100 人的平均身高为 168cm。又据经验和以往资料知 身高服从正态分布, 身高的标准差为 4cm, 问在 1%和 5%的显著性水平下, 是否可认为人口总体的平均身高为 167cm。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相关与回归分析1①、2④、3②、4①、5②、6④、7②、8③、9③、10② 11②、12④、13①、14③、15②、16①、17③、18②、19①、20② 21④、22②、23③、24①、25①、26④、27②、28②、29②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诸多关系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类型,这就是( ①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③随机关系和非随机关系 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间的( ①严格的函数关系 ③严格的依存关系 ②因果关系和非因果关系 ④简单关系和复杂关系 ) ②简单关系和复杂关系 ④不严格的依存关系 ))3、单相关也叫简单相关,所涉及变量的个数为( ①一个 ③三个 4、直线相关即( ①线性相关 ③曲线相关 5、多元相关关系即( ①复杂相关关系 ③三个变量的相关 6、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①(0,1) ③(-1,1) 7、相关系数为零时,表明两个变量间( ①无相关关系 ③无曲线相关关系 ) ) )②两个 ④多个②非线性相关 ④正相关②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的相关关系 ④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②[0,1] ④[-1,1] ) ②无直线相关关系 ④中度相关关系 )8、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 1 时,表明两个变量间存在着( ①正相关关系 ③完全线性相关关系 ②负相关关系 ④不完全线性相关关系9、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愈不密切,样本相关系数 r 值就愈接近( ①-1 ③0 ②+1 ④-1 或+1 ))10、相关系数的值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间( ①正线性相关关系越弱 ③线性相关关系越弱2 σ xy & 0②负线性相关关系越强 ④线性相关关系越强11、如果协方差 ①相关程度弱 ③不相关,说明两变量之间( ②负相关 ④正相关)12、样本的简单相关系数 r=0.90 时,说明( ①总体相关系数 ρ =0.90 ③总体相关系数 ρ)②总体相关系数 ρ& 0.90& 0.90④总体的相关程度需进行统计估计和检验 )13、进行简单直线回归分析时,总是假定( ①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②自变量是随机变量、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 ③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④两变量都不是随机变量14、在直线回归模型? ? ? ? yi = β 0 + β1 xi 中,回归系数 β1 的大小()①表明两变量线性关系密切程度的高低 ②表明两变量关系的独立程度 ③不能用于判断两变量的密切程度 15、回归方程? yi = 123 + 1.5 xi 中的回归系数数值表明:当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②平均增加 1.5 个单位 ④平均增加 123 个单位)①增加 1.5 个单位 ③增加 123 个单位16、若回归系数 ①一定大于 0 ③等于 0? β1 大于 0,表明回归直线是上升的,此时相关系数 r 的值(②一定小于 0 ④无法判断 ) ②)17、下列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 ① ③? yi = 2 + 3xi , r = 0.88 ? yi = ?2 + 3xi , r = ?0.88? yi = ?2 + 3 xi , r = 0.88 ? yi = 2 ? 3 xi , r = ?0.88)④? 18、若根据资料计算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y = 5 ,则相关系数 r 为(①-1 ③1 ②0 ④0.519、根据回归方程 ①只能由变量 ③可以由变量? ? ? yi = β 0 + β1 xi () ②只能由变量xi 去预测变量 yiyi 去预测变量 xixi 去预测变量 yi ,也可以由变量 yi 去预测变量 xi④能否相互预测,取决于变量 xi 和变量 yi 之间的因果关系 20、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高的是( ) 。?①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87 ②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 ③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51 ④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 21、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 ①因变量的数列 ③因变量的回归变差 ) 。 ②因变量的总变差? ④因变量的剩余变差 ) 。22、从变量之间相关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 ①正相关与负相关 ③简单相关与多元相关 23、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①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 ③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 24、相关系数是( ①适用于线性相关 ③既适用于单相关也适用于复相关 ) 。 ) 。②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④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②相关关系的指标? ④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②适用于复相关? ④上述都不适用 ) 。25、回归直线斜率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是( ①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③单相关还是复相关②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④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 。26、在因变量的总变差中,若回归变差所占比重大,而相应剩余变差所占比重小,则自变量与因变量( ①零相关 ②相关程度低 ?③完全相关 ④相关程度高? 27、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回归方程 yi方程参数的计算( ) 。 ② β1 值是明显不对的 ① β 0 值是明显不对的= 20 ? 0.8 xi ,该? ??③ β 0 值和 β1 值都是不对的?④ β 0 值和 β1 值都是正确的??28、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5,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 0.90,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系数 是 0.80,因此( )。 ②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 ④看不出哪对变量的相关程度高① 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程度最高 ③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程度最高 29、判定系数 r (2) 。①是对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所运用的统计量 ②是衡量回归模型的拟合优良程度的指标 ③其定义是在回归模型为非线性模型、回归系数是用最小平方法下给出的 ④其定义是在回归模型为线性模型、回归系数是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下给出的 五、计算题 1、为探讨某产品的耗电量 x(单位:度)与日产量 y(单位:件)的相关关系,随机抽选了 10 个企业,经计 算得到:2 ∑ x = 17070 , ∑ y = 1717 , ∑ xy = 2931810 , ∑ x 2 =
, ∑ y = 294899要求:①计算相关系数; ②建立直线回归方程,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 2、为研究收入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现抽取一个包括 20 个人的随机样本,得到资料如下: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受教育程度 2 4 8 8 8 10 12 12 12 12 平均年收入(元) 432
19456 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受教育程度 12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21 平均年收入(元)
①画出平均年收入与受教育年限之间的相关图; ②计算平均年收入与受教育年限之间的相关系数; ③在显著水平为 5%时,检验平均年收入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是否显著; ④求出平均年收入与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回归方程,指出受教育年限为 16 年时,平均年收入是多少; ⑤在显著水平为 5%时,对回归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⑥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3、为研究学习时间长短对某门功课学习成绩的影响,现随机抽取 20 个学生,得到如下资料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数 40 40 50 60 65 70 70 80 85 85 成绩(分) 40 60 60 65 70 75 78 78 80 80 编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学习时数 90 90 95 95 95 100 100 100 110 110 成绩(分) 80 85 85 90 92 92 90 85 95 90①判断学习时间长短与学习成绩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 ②在显著水平为 5%时,检验学习时间长短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是否显著; ③若有显著性的线性相关关系,求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指出学习时数为 100 学时时,成绩的平均数; ④在显著水平为 5%时,对回归参数进行统计检验; ⑤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4、我国 2003 年 1 月到 2006 年 2 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资料如下:时间 2003 年 1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2004 年 1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PPI 102.4 103.9 104.6 103.6 102 101.3 101.4 101.4 101.4 101.2 101.9 102.3 103.5 103.5 103.9 105 105.7 106.4 106.4 CPI 100.4 100.2 100.9 101 100.7 100.3 100.5 100.9 101.1 101.8 103 103.2 103.2 102.1 103 103.8 104.4 105 105.3 时间 2004 年 8 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2005 年 1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2006 年 1 月 2月 PPI 106.8 107.9 108.4 108.1 107.1 105.8 105.4 105.6 105.8 105.9 105.2 105.2 105.3 104.5 104 103.2 103.2 103.1 103 CPI 105.3 105.2 104.3 102.8 102.4 101.9 103.9 102.7 101.8 101.8 101.6 101.8 101.3 100.9 101.2 101.3 101.6 101.9 100.9①画出 PPI 与 CPI 之间的相关图; ②计算 PPI 与 CPI 之间的相关系数; ③在显著水平为 5%时,对 PPI 与 CPI 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④若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试配合回归模型,并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 5%) 。第一章 总论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① 2.① 11.④ 12.③ 3.③ 13.① 4.① 14.② 5.③ 15.④ 6.① 16.① 7.④ 17.③ 8.③ 18.② 9.② 19.② 10.②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1.② 11.① 21.③ 2.① 12.③ 3.② 13.③ 4.① 14.③ 5.③ 15.④统计调查习题(参考答案)6.③ 16.③ 7.④ 17.③ 8.③ 18.④ 9.② 19.② 10.① 20.③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1.② 10.③ 2.① 11.③ 3.② 12.② 4.② 13.①统计整理习题(参考答案)5.① 14.③6.③ 15.②7.① 16.①8.④ 17.③9.④二、多项选择题1.③④⑤ 6.①④⑤ 2.①② 7.①③ 3.②③④⑤ 8.①④ 4.②⑤ 9.①②③④ 5.①③ 10.③④五、计算题1、以 10 分为组距,编制等距数列: 考试成绩(分)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合 2、 计 某班《统计学》考试成绩分组表 人 数(人) 3 9 19 18 5 54某班《统计学》考试成绩再分组表 考试成绩(分) 人 数(人) 60 以下 60~75 75~85 85 以上 合 计 3 19 18 14 54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1.① 11.② 21.④ 31.① 2.① 12.③ 22.③ 32.④ 3.① 13.② 23.④ 33.① 4.② 14.④ 24.② 34.①统计资料的初步习题(参考答案)5.② 15.③ 25.④ 35.②6.① 16.② 26.④ 36.②7.① 17.② 27.①8.④ 18.④ 28.①9.① 19.② 29.②10.① 20.① 30.①四、思考题 五、计算题(略)1、宏发公司下属三个子公司,2005 年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计划产值(万元) 实际产值(万元) 上半年 第一子公司 第二子公司
9500 第三子公司 根据资料计算相对数指标,并对该公司计划完成情况做出分析。 解: 计划产值(万元) 实际产值(万元) 上半年 一 二 三 合计 00 19800 下半年 000 41000 全年
上半年 00 20150 下半年 00 21380 全年
9500计划完成% 上半年 103.3 109.1 96.9 101.8 下半年 100 111 95 100.8 全年 101.6 110.1 96.0 101.32、某车间四个生产小组生产同种产品,其日产量资料如下: 组别 工人数(人) 日产量(件) 1 2 3 4 20 25 30 25 300 280 310 320x=(1)计算平均每个小组的日产量;(2)计算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 3、某乡所属 25 个行政村的农户年收入资料如下表: 按农户年收入分组(元) 行政村数(个) 各组农户占农户总数(%) 2000 以下 00~00
10000 以上 合 计 计算该乡农户的年平均收入。 解: X 00 000 ― 2 3 6 6 9 4 30 8 10 15 30 25 12 1001210 = 302.5 4 1210 x= = 12.1 100f按农户年收入分组(元) 2000 以下 00~00
10000 以上 合 计∑f0.08 0.1 0.15 0.3 0.25 0.12 1.00x?f∑f80 300 750 20 6800x = ∑x?f∑f= 6800(元)该乡农户的年平均收入为 6800 元。 4、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上季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一级品率资料如下: 企业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 实际一级品率(%) 甲 乙 丙 500 340 250 103 101 98 96 98 95 根据资料计算: (1)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 (2)平均一级品率。 解: 企业 计划 计划完成 实际一级品率 甲 乙 丙 合计 500 340 250
1.01 0.98 101 0.96 0.98 0.95 96.4实际产量 515 343.4 245 1103.4一级品数量 494.4 336.5 232.8 1063.7实际产量 1103.4 = = 101.2% 计划产量 1090 一级品数量 1063.7 平均一级品率 = = = 96.4% 实际产量 1103.4 产量计划平均完成 =5、某企业本月分三批购进某种原材料,已知每批购进的价格及总金额如下: 购进批次 价格(元/吨)X 总金额(元)M 购进量 M/X 一 二 三 200 190 205
80 100 140 320199.06 合计 计算该种原材料的平均购进价格。平均购进价格 =购进金额 63700 = = 199.06(元) 购进量 3206、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是按复利计算的。25 年的年利率分配是:有 2 年为 5%,有 5 年为 6.5%,有 6 年为 8%,有 8 年为 10%,有 4 年为 14%。求平均年利率。平均年利率 = 25 (1 + 5% ) × (1 + 6.5%) × (1 + 8% ) × (1 + 10% ) × (1 + 14%) ? 1 = 9.03%2 5 6 8 47、某企业生产工人本月完成生产定额的资料如下: 生产定额完成程度(%)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工人数(人) 10 22 28 54 40 28 18x=∑ xf ∑f=23480 = 117.4% 2002 ? S m ?1 fm × i = 110% + 100 ? 60 × 10 = 117.4% 54∑fMe = L +Mo = L +?1 (54 ? 28) × i = 110% + × 10 = 116.5% (54 ? 28) + (54 ? 40) ?1 + ? 2Xf8、已知甲班的概率论期末考试成绩,见下表: 按考试成绩分组 (分) x 人数(人)f 60 以下 60―70 70―80 80―90 90 以上55 65 75 85 954 15 30 27 10220 975 00合 计 ― 86 6690 又知乙班概率论平均考试成绩为 78 分,标准差为 12 分。试比较甲乙两班概率论 平均考试成绩的代表性高低。x甲 =σ甲∑ xf = 6690 = 77.8(分 ) ∑ f 86 ∑ (x ? x ) f = 10.3(分 ) = ∑f2x乙 = 78(分 )σ 乙 = 12(分 )V乙 =V甲 =σ甲x甲=10.3 = 13.2% 77.8σ乙x乙=12 = 15.4% 78甲班平均数的代表性高。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时间数列分析1 ③、2③、3②、4④、5②、6②、7①、8④、9②、10③、11③、12④、13④、 14①、15③、16④、17①、18②、19③、20②、21②、22 ③ 五、计算题 1、 逐期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万辆) (万辆) (%) (%) (%) (%) 10.8 10.8 107.3 107.3 7.3 7.3 4.7 15.5 103 110.5 3 10.5 20.2 35.7 112.4 124.2 12.4 24.2 23.8 59.5 113 140.3 13 40.3 27.2 86.7 113.1 158.8 13.1 58.8 90.9 177.6 138.8 220.4 38.8 120.4 119.3 296.9 136.7 301.3 36.7 201.3 63 359.9 114.2 344 14.2 244 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为 44.99 万辆,按累计法计算的为 28.96 万辆;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11.8%,平均增长速度为 11.8%;用累计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略。 2、1990 年~2004 年年均人口数
万人。 3、0.(亿千瓦小时/万人) 4、127.4% 第一产业的年均比重为 17.6%,第二产品的年均比重为 49.8% 6、9262.8(元/人) 7、直线方程方程为:Y=8.24x,33051.5 为 1994 年城镇人口的趋势值,2138.24 为平均每年增加的 城镇人口数,2006 年预测值为 、拟合二次曲线比较好。 ? 方程为: y= .57x+94.08x2,2006 年的趋势值为:18092.4。 9、 一 二 三 四 合计
125 51 350
132 49 355
138 53 365
129 45 356
130 48 355
131 50 371 合计 509 562 785 296 2152 季平均 84.67 130.33 89.66667 季节比率 94.1 145.59 400 第三季度为销售的旺季,超过全年平均销售量的 45.9%,第四季度为销售的淡季,只有全年销售量的 55%。 10、1997 年产值为 1100.83 万元。 11、年均增长 3.055%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1.③ 11.① 20.③ 2.① 12.② 21.②统计指数习题(参考答案)3.① 4.① 5.③ 6.② 7.① 13.② 13.② 14.④ 15.② 16.④ 22. ② 23.②8.① 17.②9.④ 18.④10.④ 19.③五、计算题1、 总产值(万元) 产 品 P 0q 0 A B 400 600 P 1q 1 580 7600q1 q01.1 1.0kq∑q p = ∑q p1 00 0∑q q p = ∑q p0 0 0 0q1=1.1 × 400 + 1.0 × 600 = 104% 400 + 600该企业这两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为 104%。 2、 销售额(万元) 商 品 P 0q 0 P 1q 1 甲 乙 丙 合 计 50 70 80 200 90 100 60 250p1 p01.1 1.08 0.96 ―kp =价格总指数∑pq ∑p q1 1 0 1=∑pq 1 ∑k p q1 1 p=1 1250 250 = = 105.5% 90 100 60 236.9 + + 1.1 1.08 0.96 kq =销售量总指数 3、∑p q ∑p q00 1 0===236.9 = 118.45% 200产品产量(万件) 企 业 q0 甲 乙 丙 合 计 20 15 15 ― q1 30 15 20 ―单位成本(元/件) Z0 10 11 9 ― Z1 9.5 10 8.8 ― Z 0q 0 200 165 135 500总成本 Z 1q 1 285 150 176 611 z 0q 1 300 165 180 645 总 成 本 的 变 动 :∑z q ∑z q01 1 0=611 = 122.2% 500∑z q∑ z q = 611 = 94.7% ∑ z q 645 单位成本的变动: ∑ z q ? ∑ z q = 611 ? 645 = ?34(万元) ∑ z q = 645 = 129% ∑ z q 500 产量的变动: ∑ z q ? ∑ z q = 645 ? 500 = 145(万元) ∑ z q = ∑ z q × ∑q z ∑ z q ∑ z q ∑q z 122.2% = 94.7% × 129% ∑ z q ? ∑ z q = (∑ z q ? ∑ z q ) + (∑ z q ? ∑ z q )1 1 0 11 1?1 10 10 1 000 1001 11 11 0000 10 01 1001 10 10 100111 万元 = (-34 万元) + 145 万元 该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产品总成本 2005 年比 2004 年上升了 22.2%,绝对额增加 111 万元。这是由于产量的变 动使其增加 29%,绝对额为 145 万元,和单位成本变动使其下降 5.3%,绝对额为 34 万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4、 员工数(人) 平均工资(万元) 工资总额(万元)f0部门经理 一般职员 合 计 16 100 116f110 150 160x02 1.2 1.31x12.4 1.4 1.46x0 f 032 120 152x1 f124 210 234x0 f1可 变 构 成 指 数 : 20 180 200x1 x 假定固定构成指数:∑x f ∑f = ∑x f ∑f1 1x 1 1.46 = = 111.5% x 0 1.31 x 1 ? x 0 = 1.46 ? 1.31 = 0.15(万元 )1 1=0 11.46 = 116.8% 1.25x 1 ? x 假定 = 1.46 ? 1.25 = 0.21(万元 )结构影响指数: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x 假定 1.25 = = 95.4% 1.31 x0x 假定 ? x 0 = 1.25 ? 1.31 = ?0.06(万元 )111.5%=116.8%×95.4%0.15 = 0.21 + (-0.06) 计算结果表明,宏发公司的总平均工资 2005 年比 2004 年提高了 11.5%,增加 1500 元,是由于员工结构发生了 变动,使得公司的总平均工资减少 4.6%,平均每人减少 600 元;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使平均工资增加了 16.8%, 平均增加 2100 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5、x 1 ? x 0 = x 1 ? x 假定 + x 假定 ? x 0() () 销售额(万元) 商品 名称p 0 q000 7500p1q100 87001 1p 0 q1 = k q p 0 q 000 8320kq1.08 1.05 1.15 ―甲 乙 丙 合计∑ p q = 8700 = 116% ∑ p q 7500 总销售额的变动: ∑ p q ? ∑ p q = 8700 ? 7500 = 1200(万元) ∑ p q = 8700 = 104.6% ∑ p q 8320 价格的变动: ∑ p q ? ∑ p q = 8700 ? 8320 = 380(万元) ∑ p q = 8320 = 110.9% ∑ p q 7500 销售量的变动: ∑ p q ? ∑ p q = 8320 ? 7500 = 820(万元) ∑ p q = ∑ p q × ∑q p ∑ p q ∑ p q ∑q p 116% = 104.6% × 110.9% ∑ p q ? ∑ p q = (∑ p q ? ∑ p q ) + (∑ p q ? ∑ p q )0 01 1001 10 11 10 10 1 000 1001 11 110000 1001 1001 10 10 1001200 万元 = 380 万元 + 820 万元 该商场今年三种商品的总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 16%,绝对额增加 1200 万元。这是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其增加 10.9%,绝对额为 820 万元,和价格变动使其增加 4.6%,绝对额为 380 万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6、 计量 产 量 单 耗(公斤) 总消耗量(公斤) 产 品 单位 q0 m0 m0 q 0 m0 q1 q1 m1 m1 q1 甲 乙 合计 台 套 ―
―1 1 ―20 8 ―19 7 ― 28000 30070 32000∑ m q = 30070 = 107.4% ∑ m q 28000 总消耗量的变动: ∑ m q ? ∑ m q = 30070 ? 28000 = 2070(公斤) ∑ m q = 30070 = 94.0% ∑ m q 32000 单耗的变动: ∑ m q ? ∑ m q = 30070 ? 32000 = ?1930(公斤) ∑ m q = 32000 = 114.3% ∑ m q 28000 产量的变动: ∑ m q ? ∑ m q = 32000 ? 28000 = 4000(公斤) ∑m q = ∑m q × ∑q m ∑m q ∑m q ∑q m 107.4% = 94.0% × 114.3% ∑ m q ? ∑ m q = (∑ m q ? ∑ m q ) + (∑ m q ? ∑ m q )0 01 1001 10 11 10 10 1 000 1001 11 110000 1001 1001 10 10 100 2070 公斤 = (-1930 公斤) + 4000 公斤 该企业对 A 材料的总消耗量比上月增加了 6.1%, 绝对额增加 2070 公斤。 这是由于产量的变动使其增加 14.3%, 绝对额为 4000 公斤,和单耗变动使其减少 6%,绝对额为 1930 公斤,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七章抽样推断习题1③、2④、3④、4①、5①、6④、7④、8③、9④、10③、11②、12④、13①、14②、15②、16①、17③、18 ①、19③、20③、21①、22④、23④、24①、25②、26②、27③ 五、计算题 1、①在 95 的概率保证下,户均人数的区间为[2.91,3.49],总人数为[] ②在极限误差为 0.296 时, 户均人数的区间为[2.904, 3.496], 总人数为[2904, 3496], 其概率保证程度为 95.45% 2、①在 95%的概率保证下,该批商品的合格率为[96.04%,99.96%] ②在极限误差为 2%时,该批商品的合格率为[96.04%,99.96%],保证程度为 95.45%。 3、①该批电子元件的平均耐用时间[],其概率保证程度为 90%, ②该批元件的合格品率[85%,95%],其概率保证程度为 90%, ③该批元件的合格品数量[] 4、在 95%的概率保证下: ①平均存款[],定期存款总额[02500], ②所占比重[11.3%,16.7%],存单张数[283,418] 5、在 99.73 的概率保证下,①户均收入[],②2081 户 6、重复抽样时,调查电冰箱时所需的户数 2500,空调时需 2100 户,如果采用重复调查,为了满足共同的需要, 调查 2500 户; 不重复抽样时,调查电冰箱时所需的户数 2381,空调时需 2016 户,如果采用不重复调查,为了满足共同的需 要,调查 2381 户; 7、在 0.01 的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该地人口的平均身高为 167;在 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接受该地人口的 平均身高为 167。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相关与回归分析1①、2④、3②、4①、5②、6④、7②、8③、9③、10② 11②、12④、13①、14③、15②、16①、17③、18②、19①、20② 21④、22②、23③、24①、25①、26④、27②、28②、29② 五、计算题r= 10 × 2931810 ? 17070 × 1717 10 ×
? 1707021、10 × 294899 ? 17172=0.89? yi = 33.56 + 0.08xi ,回归系数表示耗电量每增加 1 度,日产量将平均增加 0.08 件。 2、① 600005000040000 平均年收入3000020000100000 0 5 10 受教育年限 15 20 25②r=0.845;③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④ y i = 2143 . 33 + 1847 . 55 x i ,当受教育年限为 16 年时,其收入的预测值为 31704.19;⑤ t = 6 . 706 & t 0 . 025 (18 ) = 2 . 101 ,所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⑥S=5377.17。 3、100 90 80 70 60 考分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时间 80 100 120①从散点图可以判断,两变量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 0.845, ② t = 12 . 54 & t 0 . 025 = 2 . 101 ,其线性相关程度是显著的;? ③ y i = 29 . 35 + 0 . 603 x i 时数为 100 学时时,成绩的平均数 89.67;④ t = 12 . 24 & t 0 . 025 = 2 . 101 ,表明学习时数和考试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 ⑤S=4.7064 4、①106 105 104 CPI 103 102 101 100 99 100 101 102 103 104 PP1 105 106 107 108 109②r=0.629 ③ t = 4 . 415 & t 0 .025 ( 36 ) = 1 . 96 ,在显著水平为 5%时,对 PPI 与 CPI 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显著的; ? ④ y i = 53 . 4596 + 0 . 4675 x i , t = 4 . 856 & t 0 . 025 ( 36 ) = 1 . 96
统计学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1]―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购计划完成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