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阜城远大夏仲书高考考了200多分多分

衡水阜城电子地图_阜城在线旅游交通图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
& 阜城电子地图
=== 衡水阜城电子地图 ===
=== 阜城资讯概况 ===
十三、机械工业:阜城县农业形成了瓜菜、林果、畜牧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西瓜之乡&、&漫河牌&西瓜、&阜兴牌&杏梅、&伊强牌&樱桃西红柿、&鸿志牌&李子等到被评为河北省名优产品。阜城县工业确定了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三大特色行业,机械制造是该项县的传统行业,属基础型产业,主要产品有系列工业泵、特钢工具、矿山机械、印刷机械及配件等。纺织服装业属出口产业,以生产山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宗教服装为主,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农副产品加工业属资源型产品,主要产品有专用面粉、淀粉、淀粉糖、饲料等。2、区位鲜明:阜城县县城位于阜城镇,面积5.6平方公里。距北京市240公里,距天津市210公里,距天津港230公里,距石家庄市180公里,距黄骅港110公里,距济南150公里。距京九铁路40公里,距京沪铁路45公里,邯黄铁路贯穿全境。阜城县正处于环京津、环渤海、沿京九线经济开发带,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大中城市环绕四周,周边还有煤炭、钢铁、电力能源生产基地。作为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的成员,上天入海,北进南下,左右逢源。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阜城县处于环渤海地区的黄金地带,不仅毗邻首都、天津,还处于中国北方对内外开放两个扇面的轴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赋予了阜城县不可限量的远大前程。三、行政区划:下辖5个镇、5个乡:镇:阜城镇、码头镇、古城镇、霞口镇、崔家庙镇。乡:漫河乡、建桥乡、蒋坊乡、王集乡、大白乡。,阜城镇镇政府驻府前路。面积88.5平方千米,人口5.74万。辖74个村委会:南街、北街、东街、米村、桑庄、连村、杨庄、后寨、前寨、魏王、多王、芮王、高王、李王、耿王、绳王、田王、孙王、杜场、周庄、党庄、戚庄、黄庄、乔庄、王庄、戴庄、对寨、高楼、肖夏、南旺、沙吉、王村、酒村、冯村、尹村、高村、谢村、常村、宋村、刘林桥、西马厂、三里庄、西尚庄、米小营、梁家庄、李皇殿、卢皇殿、甜水庄、西门庄、高小营、郭家庄、边常巷、史常巷、张常巷、孟常巷、尤常巷、东南关、前康庄、后康庄、冯塔头、张塔头、红叶屯、老庄科、三里铺、七里铺、八里屯、二十户、西八里庄、东八里庄、郏林小营。码头镇镇政府驻码头村。面积98.7平方千米,人口3.98万。辖82个村委会:西街、北街、崔庄、南场、双楼、司庄、鲁庄、徐庄、边庄、任庄、毛庄、谭庄、夏庄、牛屯、魏圈、廖庄、孙庄、庄科、张庄、邓庄、高庄、韩庄、回庄、井庄、赵关、大龙湾、大崔庄、小崔庄、大高庄、小高庄、黄家庙、杨家窑、薛家庙、油坊口、后路庄、大宁庄、李言庄、南郑庄、李悦庄、邹家桥、南辛庄、前常庄、中常庄、后常庄、王江庄、大周庄、小周庄、小张庄、小端庄、大董庄、小董庄、柳马曹、大杨庄、松树董、施家坟、戈家坟、王梨行、孟家头、小邢庄、大孙庄、张贯庄、丁陆庄、路家洼、高龙庄、大朱庄、刘守桥、后张庄、朱同庄、王盘庄、刘辛庄、洼里孟、北孙庄、小路庄、李晋庄、西刘庄、大谢庄、小赵庄、八里庄、老马庄、霍辛庄、大王庄、东刘庄。古城镇镇政府驻古城村。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4.30万。辖76个村委会:古城、耿庄、辛集、费庄、塘坑、纪庄、岳庄、康店、卢店、马赵、陈赵、前场、齐门、田庄、晋庄、蒋庄、孟庄、海里屯、郝家庙、缠枣杭、魏枣杭、崔枣杭、张枣杭、南傅庄、于小庄、李贡庄、拔贡庄、西徐庄、东徐庄、北徐庄、祁井庄、前宋庄、后宋庄、西马庄、东马庄、励家桥、李刘庄、东马厂、张家院、张杨庄、殷灰窑、李灰窑、刘灰窑、史灰窑、倪灰窑、何里阳、李里阳、郭里阳、王台庄、小王庄、南王庄、东柳庄、西柳庄、东傅庄、中傅庄、高什井、大王庙、李小庄、前雄河、后雄河、东周庄、张秋寺、薛家坟、王派庄、东郑庄、王皮庄、白马堂、单高庄、军张庄、杜南星阁、沈南星阁、戴南星阁、刘南星阁、西火星堂、东火星堂、柳树高庄。霞口镇镇政府驻西霞口村。面积67.4平方千米,人口3.12万。辖56个村委会:西霞口、南霞口、东霞口、张华雨、李朝庄、前陈庄、后陈庄、前宫庄、后宫庄、戴宫庄、曲龙河、黑龙庙、小宋庄、大皇庄、小姬庄、小金庄、王海庄、前王庄、后王庄、小吴庄、周通庄、王李庄、前城子、朱托庄、郭家桥、北边庄、东潘庄、高朝元、张次槐、东冉庄、刘老人、小韩庄、王连庄、王茂庄、常学庄、小朱庄、董家庵、李光爱、小宗庄、陈庄、安庄、石井、于庄、周桥、郝庄、霍庄、马庄、刘庄、房庄、赵庄、双庙、常庄、吕庄、辛庄、汪志白庄、迪吉王庄。崔家庙镇镇政府驻崔家庙村。面积89.5平方千米,人口4.35万。辖84个村委会:崔家庙、张会头、马道王、张鸣梧、前砖门、后砖门、苟家坊、李常庄、安都营、普乘寺、大范庄、西王李、高禄全、张魏庄、大魏庄、北孟庄、黄常庄、史家庵、孙宝庄、小杨庄、王六庄、张兴庄、东曲庄、西曲庄、吉利王、王怀玉、王皮弦、张家桥、王山庄、小尤庄、北郑庄、东漫河、清东涯、前高城、东高城、北高城、西高城、杨车炮、刘鹅庄、小傅庄、张而庄、小皇庄、南孟庄、大曹庄、刘枣胡、孙新庄&四川富顺:加正大国芳,天开沛春明;三元光先代,上泽久昌荣。
&四川犍为:子必永文德,才仲仁有世;嘉正其可学,志能上朝廷。
四川开江:思(昱)仕再彦应,子必永文(承)得;才仲仁有世,嘉正大国芳;天开沛春明,志能上朝廷;三元光先代,德泽显宗荣。
“嘉正大国芳”支派从“明”字辈,“世高国正昌”支派从“锡”字辈,“珍锡洪昌国”支派从“显”字辈割断,分别从“明”、“锡”、“显”字辈的下一辈开始...
一、师佑公至铜公字辈&
  师佑公于宋太祖时由柳州都督退役,择居五台山下洗马塘之后,生三子,长名承仪,字碧如,次名承佩,三子名承贵三兄弟议定字辈二十代:&
承景继思连,守恭臣自友;&
元大一土葵,祖惟志延克。&
  此系公元1984年县龙水镇双车上宅师佑公后裔李铁民等掘地翻石,挖到了乾隆五十年间的碑文三块,上面刻的上述二十代字辈。此字辈与广西全州县龙水镇榜公后裔李坤杰提供的《李氏族谱》所记载的师佑公位下二十代裔孙名讳所用字辈相一致。&
二、文榜、文标、文机三公位下字辈&
  铜公,字克略,系师佑公位下二十一世孙,曾任江南的江宁县令。他生三子,长子文榜,字正钦;次子文标,字至钦;三子文机,字昱钦。榜、标、机三弟兄自广西临桂县万乡火烧桥分居,文榜(正钦)公仍居故里;文标(至钦)公迁徙到湖南宝庆府县盆溪;文机(昱钦)公生于公元1335年,于宋末明初迁徙到西延的白梅溪庄塘(今广西省资源县梅溪镇)居住。榜、标、机三兄弟加其堂兄汉公和堂弟聪公五弟兄各自分居广西全州、资源、荔浦和湖南的新宁、江华等地后,各议定了字辈。&
(一)文榜(正钦)公位下字辈&
文才良春芳,云景应大道;&
启乾坤林灿,荣华茂有先;&
清祚治业光(后改为清祚治安帮)。&
(二)文标(至钦)公位下字辈&
第十二世孙仲燕由下庄塘迁毛坪后迁湖南候家宅
&( 13:40:43)
转载▼
当我在保定出发前禹行将往北京时,我与切谈一次,我对他说:「我此次东去作战,不胜则事难逆料,不必再说,幸而获胜,我们力能肃清直隶,但就你的身体来说,似作督办在保、大练兵,培养军力为是.万不可兼绾政治,因我们的目的不在作官,而在培养实力将来为国尽力.若做官问政,一则你的身体不许可,再则环境亦不许可.此次既要第一军协同讨奉,直隶总要给他一点安排,既非一家所可独守,能将政治让他,第一、对东由他防守,我们担负自然减轻.第二、控制保、大,有京汉北段一带地方,足可培养我军.」(当时仅井陉矿务每月&即可收二三十万元)没想到攻下天津后,禹行左右的朋友,坚持非要直隶督办兼省长不可.此时冯焕章内疚於对甘肃事之食言,外迫於直隶多数同乡之愿望,不能不赞同.但又有点控制不了部下,所以张之江离京时,悻然表示不满.我在马厂整理部队,安顿生活,尚未竣事,禹行由津派车令朱古朋同学来接我赴津.到后一看,纷乱异常,他的朋友争取职位,对战败出关的奉军与入鲁的李景林部,都无人关心,仅以第七旅耿仁贵一团驻永平及西北军唐之道师驻开塘一带以对奉;以胡德夫、武勉之、弓海亭驻泊头镇一带以对鲁.这便是当时对两路敌人的布置,顾占鳌称母命辞旅长,指明要盐务侦缉统领,所部交耿钝嘏带领,不知耿已落伍而嗜赌,天天与孙禹安等赌博,并不理事.禹行则终日咳嗽,不离烟榻.你说了他记不住,他说了不一定算数.我在津与他说:「敌人除李景林部外,一点严重损失未受,我们的防务,不够完善,要赶快整顿追击,起码对李景林去鲁这一路要继续进击.」他说晚上开会,及到开会时,各将领不是说他的队伍作战疲劳,须要休息,便是说新接事对部队没有把握.综言之,谈到争权,人人有分,一说对敌,个个推诿.会议半夜,毫无结果,如此者二、三次,我终於在不得要领之下,返回马厂,徒唤奈何而已.
(沈注)李景林,字芳宸,直隶枣强人,曾任东北军军、师长,二次奉直战后任直隶督军兼省长,仅一载,与国民军战,不敌,乃败退山东.
我此次到津,有六事可记:(一)我个人觉的天津地方好像舖的都是棉花,走起路来,地下都是软绵绵的,吃不起力来,这当然是我睡眠少身体上起了变化,可是以我脑力不强的人,眼里看见耳里听到都是争权夺利的事.同时置身到这种花天赌地的场合中,精神上真的起了变化,譬如有点地位的人到了这种区域,逢迎者有之,接纳者亦有之,能使你忘了自己出处由来,不知人间尚有难事或困苦.所以我对此无法形容,觉得好像走在棉花上一样.(二)此时天津最显赫的人物是所谓孙六爷(禹安),是禹行胞弟,一向在萧耀南师任军法官.我们在西安时,他受吴子玉命来作代表,到保定后,禹行委他作兵站总监(兵站负责人年来都是张槐青).他身体很好,健壮如牛,可是终日卧则抽烟,起则赌博.回想去年(十四年)春天,他因丧妻乱出讣文,禹行看见,大为震怒,将其讣文撕毁掷地.那时禹行是何等刚强,与痛恶浮夸,未及一年,不但任他作兵站总监,无形中等於听其贪污胡闹.(三)此次在津省署,除见张昭芹(字鲁恂,前大名县长)秘书长尚株守秘书处外,其於如参谋长刘石林、军秘书长王化初,禹行每言其多不在署,遇事找不著.常朗斋要财政厅,不乐做多事时之警察厅长,让交杨德敷.总之,军政一片荒废,不堪闻问,何能及曹督军时用人行政之什一.(四)我有天上义国医院看几位重伤官兵,恰遇一病友李勳庵(河南人),我在他病床前坐,其妻在旁,他向我上下一望说:「总指挥穿著缎面皮袄,你知道你的官兵尚衣不蔽体麽?」这真是当头棒喝,给我一个当面难堪很大的教训,事实上,在当时我上租界不能不穿便服,记得帽子是当时朱古朋同学临时代买的,今尚存在,故外表虽著缎面皮袄,内中仍是军衣皮裤,且已破得裤膝上露出羊毛,但不管怎样,缎面皮袄总是穿在我的身上,他这句话使我非常感动,此后在我带兵的时代,此种便衣,我再没有穿过.并常称赞勳庵这种话的需要.后来我的称赞,曾引起濮绍戡的批评,他说:「李勳庵是个篾片(李为人,欠检点),因为你吃这一套,他就给你这一套.」我说;「我不以人废言,这几句话,总是金玉良言,发人深省的.」不然,何以别人不言.(五)此次在津谈到刘金波负伤,正在医院调治,何以竟先开缺,禹行说:「他们不想用他,你调他任旅长好了.」(刘为禹行外甥,更陈内忌之,所以不予得留职,其实刘亦难之人才,忆十一年我举其任工兵连长,禹行询其何能,告以有适当的知能,而且轻财好义,人多亲之.按刘本为教育团高才生,禹行以其外表文弱,每轻之.)此为十五年一月的事.(六)我回到马厂将在津所见,仅与方壮侯参谋长及杨祥徵总参议二人提过,不能再向别的人讲.他二人说:「津中争权夺利腐败混乱情形,我们早有所闻,即仅就我军环境而论,我们觉的督办在津,恐待不过三个月.」我个人当时对局势的认识,悲观诚然悲观,但戴没想到乃至於如此之短暂.
在十五年一、二月间(旧历腊月底),我查看兵营,看到我的军队虽穷,但十之八九都有一种新兴气象(最佳是陈光斗机枪连),邓宝珊两团兵驻仁义镇附近,随便放枪,我军出操有被其流弹所中者,其纪律之坏如此.旧历年前后我再到津,有五事可记:(一)禹行病体益见支离,性情尤其暴燥,只有李协和(烈钧)陪同住在督署的极后院(第一次去时渠住曹家花园)辅佐他写写手谕,他二人交情之挚於此可见.(二)二军要宝珊回豫,说河南情形很坏,宝珊时为直隶军务帮办,即住督署,我去送他,想到当前种种情形,不禁悲从中来,大哭一场.他以为我因与他分手而哭,还在劝我,实则我是为前途处境之艰难而哭.朋友有事分手,有何可悲.(三)弓海亭背著禹行半吵闹的说:「敌人的铁甲车天天向我打,孙二哥既不增兵,亦不予我补充械弹,简直是他做督办兼省长,让我挨打.」禹行虽闻之,亦不理会,事实上他驻防津浦路泊头镇,防务应由他布置,且当时敌人亦只有铁甲车白俄兵一二百之侦探行动,并无别的部队.(四)魏益三事件,当我由陕到保的那几天,正奉军郭松龄部叛张,由山海关一带往回打,我与郭因公私关系,曾去电问他有何需要,是否要飞机帮助,郭回电说:「不必,几天之内便可成功,直捣渖阳,指顾间事.」嗣后很短期间,郭即失败,其后方负责人魏益三,收集残部约近万人,沿用郭之国民军第四军的名义,要求撤进关来,冯焕章与禹行当然答应.我此次到津,正魏甫脱离奉军追击之不安状况,来见禹行,要求驻保定及其他无理之求甚多(如要过问保定政权等).禹行言其十分无聊,我以此未与见面.(五)禹行当面说,他即下令教我指挥天津及小站以南各部队,遵津浦线对山东方面布防.迨我回到马厂有二星期之久,接不到命令,但见门炳岳之第八旅往南开,同时弓海亭、胡德夫联合通报说,敌已不只铁甲车之侦巡,并有部队向其攻击,情况如此,我於是向津电话问禹行,究竟前方归谁指挥?他说:「我已给你命令归你指挥,何以还问.」并言「已与冯焕章商妥,铁路以西请第一军南下负责,铁路以东归我们负责,怎麽你还不知?」实则一直到退出天津,此一命令始终没有接到,实属奇事.禹行自国民军兴起后,直未平静安适一日,好像冥冥中就是让他受这个罪来.
(沈注)魏益三原为东北炮兵第二旅旅长,民十六,郭松龄反奉,改称东北国民军,以魏为第五军军长.
我与禹行通电话后,一面下令准备出动,一面亲自去察看前方情形,到泊头镇时,弓、胡两部已在准备撤退,因要求他们再守备两日,俟本部连夜开来接防.回到沧州,门旅尚在附近安闲的驻紮,并未布防做工,就前边情形看,只好令门旅急开一部向前支持弓、胡,大部即在沧州附近布置做工,我即连夜赶回马厂,稍事部署,当夜仍自前往沧州.第二天早晨我到沧州车站时,见第七旅之耿仁贵团正在下车(谓督办调其由永平直开此间云云),其他部队不知何在,而门旅则早被调往青县以东之沿海某处,防敌海军奇袭矣.此间正面仅一耿团,弓、胡等部亦不知撤到何处.当此混乱局势下,我正与方参谋长及员志青旅长商讨对策,敌人炮弹已向车站集中射来,几炮后员志青头部受伤,从员伤者更夥,方拟上车回走,而车站南头先余车而来之第一军铁甲车,亦在同一轨道上骤为敌炮击中,仓皇北开,竟将余车冲之同去.余以必须即返重新部署,遂偕同人徒步北返,其时天适大风雪,迎风而行,雪粒有如刺面,苦不堪言.上灯时方走近某车站,入内叫电话时,敌铁甲车已入扬旗,遂匆匆出站向西北疾走,十时许方遇一节迎余之车,此时余部正到青县,当即在青县以南布防做工,部队展开未久,太阳方出,敌已来攻,我们打了一天半,亦站不住,退过减河(在马厂南)布防,此时冯之第一师韩复榘部及石友三骑兵方赶到(石等归韩指挥),在减河线作战至一周,因有生力军加入,遂行反攻,我们又前进,敌人退到沧州以南之线,亦得到援军,才站住脚.在此作战约旬日,第一军驻滦塘之师长唐之道,通电主张和平,奉军入关,韩与我说:「后边起了变化,不能再往下打了,冯先生有命,非回撤无以善后.」於是双方互商撤退办法,规定夜二时开始撤退,但韩部大概在夜十二时已开始撤退,这样一来,我们在铁路附近的部队,尚无何影响,可是左翼的部队便吃苦了,到减河后稍事整顿,后来从减河撤退时,韩亲来与我说:「沧州撤退时,所部争先行动,故而提早,没想到你们如此守时间,很对不起,此次从减河撤退,你如不走我亦不撤.」结果双方均按时间撤退,不料因此一再撤退,反与韩撤出交情来了.
(沈注)韩复榘,字向方,直隶霸县人,行伍出身,为冯玉祥之基层干部,屡立战功,不次拔擢,时已洊升至西北陆军第一师师长.
在此次沧州作战时,禹行曾偕李协和来青县一次,渠此来本是要与大家鼓气的,但由於他的体弱气衰,又鉴於整个局势之不乐观,非但不能鼓舞士气,连他自己的气先鼓不起来.虽亦有因他的天性痛快,与希望心的支持,颇见积极的话,待你同他研究计画以后,计画如何办时,他又由於失望心的作祟,亦说不出什麽积极的措施,所以见一次面,等於不见.又有一次,前方因奉军已陆续进关,李协和与鹿瑞伯代表孙、冯来青县,亦说不出什麽应付的办法,仅能作撤兵的打算.这两次会面,前一次是在火车上,后一次是在野地,但将领虽然如此无办法,而当时军心却不涣散,又前此我在青县有天外出,看见墙上贴有不少庞更陈任天津镇守使的安民布告,我曾私与员志青说,恐贴布告的浆糊未乾(时当冬令)他们便须去职了,因此时一三两军,冯焕章固能团结所部,不过保全实力心太切,禹行则全不能督责各将领,各将领又都偷闲取巧,谁也不肯作战,如庞、耿、门三旅中仅有一团作战不到半日,以后从未看见,袁则调之保定,梁则留之大名,刘、黄两旅更不知调到何处.按其时我们虽系两面作战,但对方均已残破(李景林新败残余无几,张鲁军尚须对南来的孙传芳军,而奉军则因郭松龄叛变,元气大损),并非奉直鲁有力量战胜我们,只是我们忘记自己的力量,不知应用,同时胡涂的高估敌人,努力於避战,既不能分头击破敌人,又不能运用内线作战,合力予敌人以打击.终於自己作了这次无目的无结果的大撤退.在此前后,吴子玉曾有几次函电,与我论关系,谈时局,讲合作,我均置之未理.
(沈注)孙传芳,字馨远,山东历城人,日本士官六期步科毕业,与李根源、刘存厚、阎鍚山、孔庚、叶荃、李烈钧均为同期同学,属北洋直系,先后任师旅长、长江上游总司命、浙闽巡阅使、督办浙江军务,时自称浙苏闽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
由此次津南战事未开之顷,一直到撤退之际,我曾两次到津,并未回家一次,我不是雷同古人,事实上确是不暇过门.当我军一路撤退到武清县时,我带一营队伍先到,庞更陈部谭子均步兵团、马法五炮兵营亦正到此,据马法五报告:「恐谭团今晚要譁变」.我即命方壮侯派出二个连,整齐步伐,高唱军歌,在街上穿梭走动,谭团之未变,殆得力於此(庞更陈率其董团走固安北撤).过武清后我没有坐预备之火车,乘一辆载重汽车绕通州去北京,为的是在路上看看军队撤退与地方情形.记的是一个上午经通州抵京,迳赴帽儿胡同第三军总部,到时正值刘汝贤参谋总长、何遂航空署长(何早不管他的师部)与本军刘石林参谋长、孙禹安兵站总监都正来举行会议,我因他们所说,都是些不切实的理想与痴人说梦的希望,亦因我个人疲劳困顿已极,他们所说办法,我都没有理会,因他们都主张一面与一军联合反攻敌人,一面与吴子玉联络谋求苟安.我内心想,不必说与第一军联合反攻,我们自己即没有作战的队伍,莫说与别人合作,我们自己先联合不起来.而且与吴联合,无论吴并无实力,即有之,我们又何面目再去找人家,我知当时多说无益,不如静听,临散时,我仅告诉刘石林参谋长:「我到卢沟桥集合本师干部讲话,总部如有整个计画,命令我好了.」
(沈注)刘汝贤,字竹坡,直隶献县人,保定速成武备学堂毕业,曾任陆大教官.
当我们一三两军联合在津浦线作战时,冯焕章与禹行商定的联合命令,命我作总指挥,韩复榘作副总指挥.但我知我们能用上的部队少,人家的部队多,故命令尽管命令,一切事我均与韩商酌,没有执行总指挥的职权,商量之下很能合作.撤到北京以后,鹿任京师卫戍司令.是时前方军事均归鹿负责,故从丰台、黄村以迄通州一带,由一军韩复榘、石友三、门致中等各部布防.第三军驻地,是庞更陈之第二混成旅在良乡.后悉门炳岳之第八旅、耿纯嘏之第七旅在良乡至衙门口一带,刘廷森之第三混成旅、黄铭香之第二补充旅在密云一带(另袁廷杰之第十五混成旅仍驻保定,梁寿恺之第一补充旅仍驻大名一带).战线是在黄村、通州间为第一军,两翼虽为第三军,但无敌人.我本人的第一师及三军总部的卫队团,在京西之三家店大灰场一带,我的司令部设在阜城门外五里店.三军总部虽在帽儿胡同,禹行本人实住玉泉山,已若干日不问事矣.我到京之初,所有各部队均开到集合地点,计有一师五旅.我往玉泉山看禹行,他住在山傍之玉泉饭店,席地而坐,意兴索然,所言极简:要大家各自谋生,因到津日浅,收款有限,用费浩大,他无法筹画.如此而已.此时我看透了在此地作战不会挡住敌人.所以我一面召集本师干部研究生活,一面视察部队情况,整顿补充.同时不断的鼓励干部,说明前途的可为.此时除副官长延毓琪气象不振,每闻叹气外,其余人员都尚能振作,尤其是方壮侯参谋长、杨祥徵总参议及多数部队长等.此时刘金波旅长伤重逝世,吕汝骥团长在青县重伤断腿住在协和医院,黄胪初旅新兵全未到来,余本人所部实仅万人.
(沈注)石友三,字汉章,吉林农安人,行伍出身,民元,投入左路备补军第二营,与刘汝明、韩复榘、孙良诚、冯治安、佟麟阁等同隶管带冯玉祥部下,遂成西北军重要干部,积功升至团、旅、师、军长职.
迟日再诣玉泉山,路经颐和园后身,见沿途风景绝佳,有时望到猪鸭点缀其间,亦不觉其为脏物,因想到猪鸭之脏,仅限於小的院宇,若到大自然中,觉他们一点也不脏.此是途中遐想,到玉泉山后,禹行对我说:「门湘文(炳岳)来要粮要饷,并且说他是正规军人,不会勒索地方,没有粮饷,他今天即离开队伍.我现在决定下野,今天下午即上法国医院.」他一向生活,非吸烟,即摭首绉眉.今日即不然,在气愤之下,颇为振作.此时我猛然想起民六冬天他与我说的一段话:「大丈夫行事不怕拖泥带水,更不要像林黛玉一样.」此为我二人共事之初他所说的一段话.又因他素日爱好整洁,朋友们且有认为我们二人有洁癖,於是我将路上所见景象与他说:「吾人作事不能太乾净,正如处猪鸭然,你若境宇小猪鸭就太脏,境宇大则猪鸭非但不脏,无之反不成其为社会风物,你不曾说大丈夫行事要不怕拖泥带水吗,怎麽今天又乾净起来.」我以此相劝,他说:「今天不然,他们要粮要饷,我实在应付不了.一时可以,长久处不下去.时局亦不容我再作了.我意已决,不要再劝.」最后又生气的说:「王励斋今晨要一千元南下,我偏给他九百,好了,我们在法国医院再会.」说罢,即自提往年常提的一小皮包上车走了.
(沈注)王励斋,名法勤,直隶高阳人,清末秀才,留学日本.入同盟会.民元,任直隶省议会议长,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并参与非常国会及负责策划北方党务.
孙禹安本为禹行所不喜,但最近几个月却不然,回保定以后即调唆的接办了张槐青的兵站总监,迄禹行下野,据说公款尚有数十万,孙禹安不为公用而入私囊,门湘文等人之怨怼,玉泉山之询问,即因此而起.又梁寿恺是禹行内弟,素日亦不为禹行所重,惟在邯郸剿匪时,我觉其尚有一部分可取,此时仍在大名,带一旅人,有款二、三十万不上解,三军中有钱的人,祇孙禹安与梁寿恺二人,禹行莫之疑也.
迟日诣法国医院,禹行问我:「你打算怎麽办?」我说:「一军退时我们与他们一齐退.」他说:「对,我亦想北走,到张家口后,走俄国转广州,我先到张家口等你.」我说:「队伍呢?」他说:「庞更陈大概已与吴子玉接头,顾占鳌与他的第七旅又有勾结,他在拥曹(顾本曹之义子),大概想走的没有几人,随他们自便好了,我两三天内就走,到张家口等你.」又说:「过去郭茂臣(松龄)是国民四军,后来魏益三占此番号,方振武在鲁军中叛变出来,冯焕章曾派代表来商,予以国民五军名义,你现在可以称国民第六军,我即与你作此命令.」随书以何遂为国民军第三军副军长,除徐部已任国民军第六军外,悉归节制.前途行动,由何、徐各自主持.适刘竹坡来看禹行,见之,即说:「要走都走,要留都留,谁要想分散我们的团体就是汉奸.」禹行掉头问:「谁是汉奸?」刘说:「谁来分散我们团体,谁就是汉奸.」其言似误会余要求独立而发.说时手持茶杯,往桌上一掼.禹行亦误会,睹情更加生气,随将桌上茶杯一齐挥摔,刘一气而去.按竹坡所言,何尝不是,特人心多不愿走,禹行又无断然气魄,即竹坡亦何尝能走愿走,我留则徒荡混水,无救於军,且禹行本人既不敢留,亦不能留,偕我北走,实非得已.又各将领与一军极不相能,不愿北走,各有其苦衷.且非何叙甫所能左右者,禹行之处理,亦不得已耳.
总部在这几天以前,不待禹行入医院,兵站上早已无钱,大小皆不供应.各部向京兆尹及京师卫戍司令部要给养,亦是要一石,给三斗.当时我们的生活,在公家方面,祇弄到十分之二三军粮,幸喜我本部尚有二、三列车,腾出一列车与门头沟公司运煤,收点款备办军食等.此时我的一位朋友,安徽吴霖泉,与段合肥有旧,他与我说:「段执政听说你来京,很想见见你.」我因身闲无事,允之.去时是早晨八时,我尚著在津所穿破面皮裤,段请我吃早点,打听我们队伍的情形,不过三、四十分钟,适有其少子走出,段即呼近曰:「来,见见徐大哥.」以见老辈重人情之风范,早点吃完我即辞出.次日段派吴霖泉送我二万元,并诉说他的苦处,无法作有力的帮助.但此二万元对我帮助很大,我以一万元交吴霖泉救济我留在北京不能带走的伤患官兵,另一万元交方参谋长安顿各官佐眷属,很济些事.又迟一天吴霖泉要介绍我与段宏业(段执政长子)见面,他说:「段宏业比他父亲要有办法.」他约我见面在晚九、十点左右,我进到段外屋时,见刘云峰(字晓岚,民五蔡松坡、唐继尧第一梯团司令,为当时出名人物)正在候见.我被接到内屋,见大烟榻旁坐有二人,段与我介绍,一为山西代表温寿泉(字静庵),温身后坐者为副代表潘连茹(字太初),我看潘好像是日本人,闲话间,我问温:「山西保境安民,为何常将队伍开到石家庄来.」他说:「要保山西无事,不能不兵出石庄.」我说:「那末有人要保直隶,队伍就须驻在娘子关内的平定州,无怪直奉等总在打仗,都是这种不恕道的想法.」谈话很不投契.至於段宏业,乃当时所谓四公子(段宏业、张学良、卢小嘉、孙科)之一,此次相见,无可与谈,故无可记述.
(沈注)温寿泉,山西洪洞人,日本士官六期炮科毕业,曾任山西都督府军政司司长.卢小嘉,山东济阳人,为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
某日,顾占鳌偕同张槐青来向我说:「我们还是要团结在一起.」要求我不要走.我说:「我已与督办说好都出南口,你们要不来,即无法合作.」同日胡德夫亦来说:「魏益三在保定自称正义军,表示保境安民,与山西连成一气.」胡说时,且拿出山西旅长商震的一张名片,说:「此人已到保定,与魏连系一起.」名片左下角印有「启予保定」四字,胡连读二次,神气中大有认为商将在保定兴起的意味.胡又与我说:「庞更陈已领吴子玉方面所发臂章,与吴合作,现吴之代表杨清臣即住庞处.」问我知否此事.我告以实在不知.就在这些时以前,冯焕章下野走俄国,奉军进至黄村、通州之线,吴子玉亦令田维勤部进迫良乡,而黄村一带的炮声,白天尚不觉的如何,一到晚间,震动得北京城内人心不安,南城一带的人,简直不能入睡.即在此炮声中,鹿瑞伯指使所部於四月九日将段执政驱逐下台.
在压迫段下台的翌日或一、二日,鹿在帅府园办公处请我与方振武、何叙甫等人开会,鹿说:「我们以战败之兵撤退到此,对奉直鲁军抵抗不了,而吴军又来.」问大家有何主张.我建议「撤出北京,让敌人来守,我们再行反攻,因为北京久困难守,而且奉军残破之余,军心易摇,纪律尤难维持.」鹿说:「韩向方、石友三等大家的意思,主张去段复曹、连吴拒张.」并且说:「我们革命要有目的、有手段(年来冯焕章每以此为对其部下的教条).现在想一面联吴,一面释出曹总统.」徵求与会者的同意.多数人无异议.他又说:「已请门靖远(致中)师长代表南下访吴,几天内当有回电.」遂商定派其卫戍司令部参谋陈希文即赴延庆楼谒曹,我们在会议室坐候.记得当时韩向方著黑呢外套,已不穿灰布军服,他一再赞美吴子玉的处人,任冯焕章待人是无故找苦吃.且言与吴合作之利.帅府园与延庆楼相距甚近,约一时许陈即返会,报告见曹总统的情形说,他曾向总统报告:「现在冯总司令已经出国,段执政亦下野,所有在北京的将领,都想请总统仍然复位,已派门致中赴汉谒吴巡阅使,请示总统有何训谕.」曹总统答谓:「当初我是在打奉军,冯焕章反对,现在冯无法应付,要我复位,我都无所谓,祇要你们还打奉军,即还是我的部下,现在你们可请吴子玉前方的将领来见我,我教他帮著你们的右翼还是打奉军,逐他出关.」话极简单扼要,义理分明,於是决定派何遂去良乡以南,见吴子玉的先头部队田维勤旅长.次日午前我们仍在帅府园集会,何已陪田维勤同来(田维勤我系初见,觉其人是个政客,不像个关中好汉),当即送田到延庆楼见曹,田见曹后回来说:「总统要我帮著你们的右翼与奉军打仗,后来的队伍,陆续向右翼接展,话虽如此,但我要听吴玉帅的命令,要回去请示玉帅.」此时何遂自请赴汉口谒吴(后来闻悉何行至半途,吴曾有电命靳云鹗将他逮捕,於是何即逃匿,一时不知所之).迟不两天,鹿请大家会谈,说门致中有电,谓吴子玉不允接受此种拥戴,要第一军完全缴械投降,方有说话余地.显然不听曹命,其时奉军已达双桥,东直门开而复闭者再.鹿亦决定北退矣.在前几天我已令方参谋长在司令部筹画撤退事务,我带黄胪初、吴霖泉在王府井大街大陆饭店作我的临时办事处.某日与鹿决定撤退部署,鹿命刘汝明、佟凌阁等师先在南口一带布防,以观奉张、直吴会见后之情形,其余部队均向涿鹿、宣化一带,顺次后撤.
(沈注)田维勤,原为直系之中央第二十六混成旅旅长,属胡景翼指挥.
当日午前我回五里店司令部,召集团长以上军官讲话,略述当前情况,因事先很有些人与我说,梁监堂团长恐不愿走,我虽不信,然当此危难之际,固当於相互谅解之原则下明白处理,所以我首先与梁单独谈话.我问他说:「现在的情形,实在是,走的固然有可以走的理由,但是不愿走的亦有可以不走的理由.按当前情形看来,带上成千成万的人北走,实在对前途看不清楚.我之所以主张北走,完全出於无法,既是义无反顾,祇有照情理往前走.成败利钝,皆不敢计.但亦不能强人尽同此心,我们两人都很年轻,各有前途,亦都在作事之初步,彼此立身行事,皆须端正,你要是愿意上何处去,我可以与你下令,同时可向对方与你介绍,以免你落个自由行动,我落个带不住部下,言出至诚,决无一点虚伪,我想你会相信我的.」当时我们北走,前途本是毫无把握,我这话并非仅对梁监堂一人说,亦不是预备对凡不愿走的都与之开诚布公的说明.因为有些人判断梁监堂不走,所以我先对渠表示,不愿有如欺骗大家跟上我跑黑路.梁当时回答我说:「我多时主张与吴合作,是为团体的前途,并非为我个人著想,现在军队决定北走,我同样亦是义无反顾,如有人见疑,我可先走.」我与梁说罢,又与大家另作一番会谈决定午夜前出发,行军序列全由参谋长规定,我未过问.这天晚上,因耿纯嘏旅长早有预约,要我临走时知会他,故除知会耿外,其余因恐他们作难,均未知会,但我候到翌晨二时许,耿亦未来,我遂坐汽车出发.
此次撤退,三军中仅军部张金梁卫队团跟我师北走,其余黄铭香旅以接近方振武军之驻地,原在京东北,又刘月溪之第三混成旅则附属於方,所以皆出南口北走(是到南口后才知黄、刘部队亦到),我五时许即到南口,住京绥路贺渭南(晋之崞县人)的工程处,就在此时从张家口来一列车,禹行派参谋赵文芝(名梦周)传达命令,要所有本军留京各旅都随我的第一师先撤南口以北,他赶来问我,我说「此时北...川湘桂李氏宗谱3
(二)文机(昱钦)公后下子孙在当地分甲及分居地名
当年"仕"字辈五大房后下子孙不断发展增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分家落业,散居各地.发展到清朝初年,就分居于广西全州临桂县的六个乡,其山川人物景象各异,长、万两乡出白米;逆、健两乡的人野鸾,爱动刀枪;恩乡的人较辛苦;新乡的人较富贵."仕"字五大房又以地名论甲排列为十三个甲,当年按甲排列各居小地名分别是:长房仕泰公后下子孙属六甲,分居下庄塘,崇山坪,上西延,排沙脚,天门,黄丁头,内洞坝一共六处.二房仕鸾公后下子孙属七甲,分居梅溪老祖地张木江,白竹溪、大田、上庄塘,先沙坪一共六处.三房仕宝公后下子孙为一甲,分居大滩坪、上庄塘、黄丁头、大田坝、白竹溪一共五处.四房仕祥公后下子孙为九甲,分居大田湾、小洞溪、白竹溪,茅草坪一共四处.五房仕祯公后下子孙为十甲,分居火石桥、上庄塘、下庄塘、大田坝、白竹溪、苦竹坪、全州石开界共六处.还有全州坦口双车、大江西村居住有再美、再兴、再德、再华、再朝、再荣、彦夏、彦春、彦毓、彦容、彦富、彦贵、应贤、应振、应现、应道等公的后人.
当时各房户头名讳是:大房六甲户头必选;二房七甲户头必法;三房一甲户头必德;四房九甲户头必朝;五房十甲户头文湖、文源;六甲户头文溪(其他房户头名讳失考).
(三)文机(昱钦)公后下子孙于梅溪庄塘就地就近迁徙名讳及落业地名
文机(昱钦)公第九世孙李公得富于清代乾隆年间迁全州长乡川石山背定居.
第六世孙子斌公于明代正德年间由梅溪迁大坨后迁三花水,子聪公明代正德年间由梅溪迁顺水.
第七世孙必信公由明代嘉靖年间,由顺水迁南洞后迁湖南江华.
第十一世孙才禄公由顺水迁野鸭圹后迁胡家田;才福公由顺水迁马家后迁马石界(迁徙时间不详).
第十二世孙仲燕由下庄塘迁毛坪后迁湖南候家宅(迁徙时间不详).
第十三世孙仁珊公由顺水迁桐木江.仁响公由顺水迁大湾(迁徙时间不详).
第十四世孙有宁兄弟由庄塘鸭子背迁湖南石田(迁徙时间不详).
第十五世孙世康公于清咸丰(公元1856年)由顺水迁洛溪,世顺公于清代咸丰(公元1855年)由顺水迁洛溪后嘉茂迁鸭头;世乐公由顺水迁古里洪桥现裔孙住居不明;世桂于清末迁居五福下七工田定居.
第十六世孙嘉富公随母上晓锦闫姓舅家走亲得知世田合家抄斩而隐居舅家.现裔国斌等人;嘉祯兄弟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迁大田;嘉宸于清代光绪22年(公元1896年)由候家宅迁马埠头;嘉财于民国初迁全州小洞上李家.
第十七世孙正宏于民国初期迁全州道理冲.
第十八世孙大顺公于民国年间由铜座迁晓锦油榨后迁咸水口;大璋公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由源宅凹迁椒子水转房;大亮公于公元1914年顺水迁晓锦;大喜公于公元1921年于燕子石迁晓锦.
第十九世孙国军于公元1941年由燕子石迁咸水口;柳青于公元1946年由廖溪田迁全州白石;南生于公元1974年迁大坪洛坳入赘;国澍于公元1950年任职资源县城定居,国务于公元1953年任职全州县城定居;国光公元1965年迁徙全州大仙殿定居.
第二十世孙芳枝于公元1953年任职鹿寨县城定居;李维于公元20世纪50年代任职桂林市定居;芳梁于公元1987年迁资源定居;志明于公元1979年任教资源定居;芳明于公元1983年任职资源定居;志政于公元19世纪60年代任职柳江县定居;芳栋公元1950年任职资源县城定居.
第二十一世孙天盛于公元1947年随父从石村湾迁全州炎井定居,天云于公元1949年迁延东浪田现后裔住青背.
(四)文机 (昱钦) 公脉裔于清康熙年间奉旨移民入川始祖名讳及落业地名
明、清连年征战,又兼陕西农民张献忠等义军四起,四川境内,战争频繁,人口锐减,满地蓬蒿,有可耕之地,而无可耕之民.清顺治和康熙年间,朝廷为了开辟财源增加收入,而谕诏湖广(指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移民入川垦植.于是,湖广等四省广大庶民百姓被迫奉旨移民入川.掀起巨大的"湖广填川"移民浪潮.初有强迫而入川者,准其随意据占地方,可坐耕数十亩土地.四川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物质丰富,先来者生活富裕安定.随后也有的亲靠亲自愿移民入川.我族文机(昱钦)公裔孙"得、才、仲、仁"嫡裔四代数人,分别于康熙三十二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三次奉诏入川.分别落业于原四川省开江县长岭乡广西沟村、万州弹子乡水田坝村、开县九龙大吉山横山子王家湾等三县开基立业.从广西入川同落于上述三个县的本支族人,又分为三个支派,即"嘉正大国芳"为一个支派;"世高国正昌"为一个支派;"珍锡洪昌国"为一个支派.这三支人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本是同宗同祖,同是由原祖籍地广西入川,又落于同一个地方.但为何形成了三支派系,其原因已无法考证.入川后于清道光18年正月16日新、开、万邑三县李氏三支人合族,这是有证可查的.
据今重庆市开县九龙镇凉风村天伦和九龙镇仁寨村(原横山子)芳炎提供的《开县汉丰陇西李氏宗谱》记载:本三支族人的入川始祖,其祖籍均系广西全州临桂县西延白梅溪庄塘人氏.自文机(昱钦)公位下第八代"永"字辈就分为十三甲,当年奉旨入川就有八个甲,即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八个甲的本支族宗亲均奉旨入川落业,唯有一、二、十一、十二、十三共五个甲的-宗亲未来川,仍居祖地广西.现依照广西祖籍地本支族排列的十三甲,将其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共八个甲的宗亲族人,入川后按原在广西排列甲数,其后代所落业地名分别叙述于后:
新宁(开江)长岭广西沟:白土坝李显亮为二房仕鸾公七甲的后裔.
长岭岗李恒陛,华头场李恒高二公为三甲后裔.
棕山坪为四甲后裔.
慈广寺后边李传文为五甲后裔.
广西沟、谢家冲、水井弯、古城寨、羊马寨、慈广寺六地俱属十甲属五房仕祯的后裔.
万县弹子乡水田坝:风洞子李有伟为九甲属后裔.
水田坝李有太、李有龙二公为六甲后裔.
艾蒿坪李嘉宏为八甲后裔.
金家菅国学、李显谟公为七甲后裔.
余家场李传能为五甲后裔.
开县九龙镇文溪公之后裔子孙:中路溪(开县中兴)李才位公属五甲后裔.
南山坡澜泥沟李嘉华公俱属八甲后裔.
铁锁桥李显应公石泉子世祥公俱属九甲后裔.
小南门职员仁尧公字元芳为六甲.韦家扁仁孝公字川芳(族长),横山子李家湾仁舜公字尧芳,吏员有亮公,三块石仁华公字春芳,四处皆属六甲后裔.
黑沟庙蔡家弯仁富公、仁望公,水木滩显爵公、显清公,二处为七甲后裔.
五家弯族长仁远公,生员仁学公系才祯之后裔.
韦家扁才能公其地二处皆属十甲后裔.
杜家坪才章公、才远公为三甲后裔,迁于东邑土皇坝.
1,"嘉正大国芳"支派入川始祖名讳及落业地名
据《开县汉丰陇西李氏宗谱》记载:有广西永升公排列十甲,生三子:文湖、文源、文溪,文源公之子德魁公时逢清康熙年间闻音四川三楚招民承粮,故于清康熙三十四年携领其家眷弟兄并孙等上川来,落业于原新宁(开江)县长岭乡广西沟谢家冲水井湾报粮安插,立业开基至今(指宣统已酉元年修谱之日)百有余年,其六、七代玄孙有世学、世章、世元,嘉清、嘉珍、嘉仕,正朝、正祥、正官等.
又据开江县长岭广西沟谢家冲亲房人所记历代祖宗的《生庚书》记载:德魁公的玄孙仁龙、仁秀二公随其母赵氏(即后人们常称的赵氏祖母)于康熙三十四年从广西西延梅溪庄塘入川,上川时还带有一尊木雕镏金的菩萨(现借奉于李开军家神龛上).落业于四川省开江县长岭广西沟村谢家冲后,安身立命,耕读传家.赵氏祖母用一条花裙子换得钟堡前面坝中的一丘田,耕种养活一家老幼.从此当地人将此田意味深长地取名叫"花大丘".此田名一直留传到三百年后的今天.赵氏祖母去逝后埋在凤凰山,当年修碑立万古佳城,到公元20世纪60年代被撤毁.现定居新疆乌苏县、高泉中学的李天成于公元日亲笔写的回忆录:"湖广填四川时.赵氏祖母也随迁来川.她身背儿子仁龙公来到广西沟(以后命的名),用一条花裙子换了一块田,就叫花大坵.从此定居下来,赵氏祖母去世后埋在凤凰山.我早年在家乡,曾经去多次祭扫,坟前的石碑上有她儿子仁龙公的名字.总之父辈、祖辈都是这般传说给我听的."
仁龙公来川后才娶亲,配唐氏生三子:长子:有信,次子:有交,三子:有谅.有信公配李、莫氏生子;世文、世学、世坤、世科,其重孙有:嘉运、嘉谱、嘉震、嘉龙、嘉相、嘉林、嘉楷.有交公配李氏生子世元、世延.有谅公配唐氏生世璋、世韬、世芳,其重孙有:嘉仕、嘉兴、嘉琯、嘉兰、嘉祚、嘉品、嘉珍、嘉瓒、嘉翠、嘉升,"正"字辈有正榜、正朝、正祥、正官等.(注此世系名讳是清光绪13年修仁龙公墓时碑刻).仁龙公去逝后,埋在白塔寺坎下半山腰,其墓和碑文至今完好无损.再说仁龙公之弟仁秀公生子有义公,又于清雍正年间迁徙到了开县中心乡蔡家坪.故今居于蔡家坪李氏族人均系仁秀公的后裔.这些历史记载与《开县汉丰李氏宗谱》所记载的是一致的.这是德魁公三代迁蜀之由来,乃文源公之后裔.
原六甲后裔才贤、才洪二公.于康熙32年奉旨入川先落业于原新宁县长岭乡广西沟,后于康熙36年又迁徒到开县横山子李家湾居住.此系文源公之子德学公后裔迁蜀之由来,其后裔流传耳.
德文公之子才梁、才祯并孙等于康熙三十六年携领家眷上川,不幸走到湖广的清滩才梁公偶然得疾殁于湖广乙滩.就地安葬后,大曾祖母携儿带女来到新宁县长岭广西沟,傍依亲支安插落业,在此居住一年后,因荒野不堪,难以栖身,只得仍归故里,走至临江闻六甲之族祖,才贤、才洪,在横山子王家湾(后改名李家湾)居住,便依六祖报粮开垦、注册、立业至今百有余年.原大曾祖才梁公所生二子,长子名仲郎公为六祖,次子仲相公为七祖.大曾祖母子孤寡无依,只得再醮杨盛明将其子抚养成人,送老归山,依然三代还宗.二曾祖才祯公所生五子,长子仲魁,次子仲榜,三子仲国,四子仲科,五子仲先,以长幼为次序,共排列为七房.此系乃文源公之后裔.
德厚公之子才能公,字儒生,配蓬氏,生仲昌、仲学,于清康熙年间入川落业于开县韦家扁置产立业已经五代,其名昭昭焉!仲昌生一子仁明,仁明生五子有杰、有宽、有芳、有斌、有美,此系德厚公迁蜀之由来,属十甲一本亲支乃文湖公之后裔流传耳.
据开江县新街乡黄茅坪村芳平提供的《李氏族谱》记载:得义公所生四子:长子才惠,次子才全,三子才发,四子才森,弟兄四人,商议欲谋远大之策,于清康熙32年,应诏由广西全州临桂县西延白梅溪庄塘,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千里,来到四川省原绥定府新宁县二甲丰年里永安乡小地名大营里(即今长岭广西沟下段天马头村)开基立业.才惠公配王氏,所生四子:长仲旭,次仲文,三仲奇,四仲汉.才惠公因老寿,终后葬于广西沟凤凰山以作万古佳城;子孙世守承祀.才惠公之子仲旭、仲文、仲奇、仲汉弟兄四人又于康熙46年迁徙原四川省夔州府万县(今万州)弹子乡熊家槽居住.这是才惠、才全、才发、才森四公迁蜀之来由.
据今万州区(万县)弹子镇水田坝国前和余家镇芳文提供的《陇西李氏谱源》记载:得命公配彭氏生三子、长才康、次才宁、三子才胜,均属广西全州临桂县长乡五十六都地名下庄塘社下人氏.三弟兄均于清康熙32年由此迁徙原四川省夔州府(今万州)万州弹子乡水田坝开基立业.其中才胜公配王氏生三子,长仲华,次仲英,三子仲微,仲微公生仁奇、仁伦、仁国等.其中仁国公生于雍正十年(公元1733年),其他身世不祥.这是才康、才宁、才胜三弟兄迁蜀之由来.
又据广西资源县梅溪镇下罗村国政提供的《李氏机公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奉诏移民入川的族亲,还有仕泰公位下第八代嗣孙文用公,第九代嗣孙得四公,第十一代嗣孙仁麒、仁麟二公等,但这些人入川后落于何处无记载.其中记载:必英公自明镇德三年,从梅溪迁顺水四逼湾,其第六代玄孙仁麒、仁麟二公由顺水迁往四川时,带走半边鼎锅盖、半幅石磨、三个铁顶,作为以后家族相认的物证.
2,"世高国正昌"支派入川始祖名讳及落业地名
入川始祖才仪、才林、才益、才福、才寿五弟兄,于康熙32年癸酉岁次(公元1693年)由广西全州临桂县(今全州)奉旨入川,落业于原绥定府(今达州市)新宁(今开江)县二甲地名长岭豹子沟(今天马头村)小地名大营里开基落业.入川始祖大房今世苗裔主要分布在长岭六村和拔妙乡等地;入川始祖二、四、五房今世苗裔大部分仍居住在长岭天马头村,其中二、五房今世苗裔也有一部分移居三溪口、采实桥和万县(今万州区)的余家镇、弹子镇等地居住;入川始祖三房的苗裔移居长岭高棠坝和采实流理沟村和横长沟一带.大房和二、三、四房始祖生殁葬无记载.只有五房(即幺房)才寿公有记载,寿公生于清顺治13年丙申岁次(公元1656年)6月25日丑时.三十八岁时入川,后配阳氏,五十二岁时添子仲书公.寿公殁于乾隆二年丁巳岁次(公元1737年)2月28日,阳寿八十一岁,葬于开江县长岭乡豹子沟乾山巽向.传说安葬寿公时,送葬的人正好将棺材放入墓穴,未来得及填土,正遇清军与白莲教起义军战斗至此,送葬的人被吓跑,事隔数日,战争平息后,家人前去墓地,发现很多蚂蚁正在衔土填堆成坟,后人遂称此坟为"蚂蚁坟".蚂蚁坟在豹子沟出口处:右边有太阳石,左边有月亮石,正前方山有白鸡公石,坟侧有犀牛望月石.立有墓碑为证.其子仲书公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岁次(公元1708年)3月21日寅时,长岭豹子沟大营里生长人氏.阳寿七十八岁,殁于乾隆51年丙午岁次(公元1786年)1月21日申时,葬于豹子沟大营里屋宅金边园丁山癸向.
本支自入川之后,血脉繁衍,人丁兴旺,一代胜过一代,而今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致于海外.
3,"珍锡洪昌国"支派入川始祖名讳及简况
永鉴公之四世孙应道,於清康熙年间,奉圣谕,率侄、子文仪、文任二兄,从粤西鹅颈大丘出发,经湖南、湖北过长江、入夔门、走万州,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历经多少险滩恶浪,爬涉多少崎岖深壑,遭遇多少毒虫猛兽,饱尝多少辛酸苦辣,天当被、地当床.为生存,寻生地,意志坚毅,百折不挠,终於寻到了美丽富饶的"川东小平原"新宁县(现开江县)落业于离县城东35公里处的长岭岗(现长岭镇)广西沟水井湾(现天马头村),文仪公居长岭广西沟大横山;文任公居长岭天马头水井湾,兄弟二人相距约一公里.
三百年来,文仪、文任二公,尊崇祖宗"耕"、"读"为基本遗训,"忠""孝"为立家之基,"诚"、"信"为处事之道,"勤"、"俭"为治家之本,坚持"礼"、"仪"、"廉"、"耻"、"仁"、"义"为家族之风范,克勤克俭、孜孜不倦,娶妻生子、勤耕苦作,历经十多代人的艰难创业,逐步使李氏子孙在广西沟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荣昌盛,成为旺族.
三百年来,李氏三支人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清同治九年庚午岁次(公元1870年),李、阎、唐三姓人共建融寺庙、祠堂为一体的宗祠,名曰:"广西祠"(又名"慈光寺"),供李、阎、唐三姓协商家族大事,共谋家族发展,处理家族日常事务,调解家族纠纷,祭祀祖宗,联络族人友谊,增进族人感情之用.该祠占地二十余亩,气势恢弘,建筑精巧,做工细致,分为三级阶梯,并修有围墙、山门、戏楼、大雄宝殿,墙壁柱子上均刻有各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英雄名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永鉴公之五世孙法名"僧航慈"代业出家,主持慈光寺(据定楷所存谱书记载).祠庙墙外古木参天,环境优雅,鸟语花香,兔走狐奔,瑞气缭绕,冬暖夏凉,人游此地心旷神怡,爽心悦目,真乃一幅壮丽的人间仙境图.
三百年来,李氏子孙励精图治,勤耕苦读,好学敏思,用勤劳的双手创下了李氏基业,用智慧的钥匙打开了科技之门,在艰难的环境中奋力拼搏,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志士名人,他们的名讳或记载于谱书,或传于后世子孙,教导并激励着后辈们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据大清同治九年庚午岁次科选拔候补教谕李志宣纂修的《湘山志》载:文任之后荣灿公,勤奋好学,孝取监生,荣彩为职员,文任公之八世后裔珍兰公考上老爷,享受俸禄,衣锦返乡候补,其公六世孙定楷口述,珍兰老爷一生正直疾恶如仇,好打不平,伸张正义,该公存世八十二岁,替人打官司八十一场,很受时人称誉,有口皆碑.如能工巧匠锡寿公,世袭祖辈木工技艺,不断创新,深受一方器重,并将此艺传于后世,代代相传,现已六代世袭.如洪得、洪大二公就很有名望,深得四邻仰慕.洪喜公自幼喜文,孝取监生,终身精研医理,治病救人,解困济贫,声播四邻.昌栋公,毕业于万州农业学校终身以教书育人为荣,勤俭治家为本,创家立业,世人瞻目.国烈公,时为凉风垭国有煤厂技工,为人厚重,处事刚直.国勋公,毕业于万州师范学校,后在巴中某学校任教,虽经多次磨练,其人意志坚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并深钻医术,乐善好施,深受族人敬仰.昌玖(字俊),比业于任市高中,工作后自学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系,曾任采实、拔妙两乡乡长、拔妙乡党委书记,现任宝石桥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定春,毕业于达州师范学院,现于甘棠小学任教.一峰,毕业于达州农业学校,参工后自学于四川大学,本科毕业,时任开江县委秘书,以上所列,皆为一方名人志士,同为族人增光添彩,他们虽无惊天动地之伟绩,但实为族人学习之楷模.
(三)文机(昱钦)公后下子孙于梅溪庄塘就地就近迁徙名讳及落业地名
文机(昱钦)公第九世孙李公得富于清代乾隆年间迁全州长乡川石山背定居.
第六世孙子斌公于明代正德年间由梅溪迁大坨后迁三花水,子聪公明代正德年间由梅溪迁顺水.
第七世孙必信公由明代嘉靖年间,由顺水迁南洞后迁湖南江华.
第十一世孙才禄公由顺水迁野鸭圹后迁胡家田;才福公由顺水迁马家后迁马石界(迁徙时间不详).
第十二世孙仲燕由下庄塘迁毛坪后迁湖南候家宅(迁徙时间不详).
第十三世孙仁珊公由顺水迁桐木江.仁响公由顺水迁大湾(迁徙时间不详).
第十四世孙有宁兄弟由庄塘鸭子背迁湖南石田(迁徙时间不详).
第十五世孙世康公于清咸丰(公元1856年)由顺水迁洛溪,世顺公于清代咸丰(公元1855年)由顺水迁洛溪后嘉茂迁鸭头;世乐公由顺水迁古里洪桥现裔孙住居不明;世桂于清末迁居五福下七工田定居.
第十六世孙嘉富公随母上晓锦闫姓舅家走亲得知世田合家抄斩而隐居舅家.现裔国斌等人;嘉祯兄弟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迁大田;嘉宸于清代光绪22年(公元1896年)由候家宅迁马埠头;嘉财于民国初迁全州小洞上李家.
第十七世孙正宏于民国初期迁全州道理冲.
第十八世孙大顺公于民国年间由铜座迁晓锦油榨后迁咸水口;大璋公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由源宅凹迁椒子水转房;大亮公于公元1914年顺水迁晓锦;大喜公于公元1921年于燕子石迁晓锦.
第十九世孙国军于公元1941年由燕子石迁咸水口;柳青于公元1946年由廖溪田迁全州白石;南生于公元1974年迁大坪洛坳入赘;国澍于公元1950年任职资源县城定居,国务于公元1953年任职全州县城定居;国光公元1965年迁徙全州大仙殿定居.
第二十世孙芳枝于公元1953年任职鹿寨县城定居;李维于公元20世纪50年代任职桂林市定居;芳梁于公元1987年迁资源定居;志明于公元1979年任教资源定居;芳明于公元1983年任职资源定居;志政于公元19世纪60年代任职柳江县定居;芳栋公元1950年任职资源县城定居.
第二十一世孙天盛于公元1947年随父从石村湾迁全州炎井定居,天云于公元1949年迁延东浪田现后裔住青背.
(四)文机 (昱钦) 公脉裔于清康熙年间奉旨移民入川始祖名讳及落业地名
明、清连年征战,又兼陕西农民张献忠等义军四起,四川境内,战争频繁,人口锐减,满地蓬蒿,有可耕之地,而无可耕之民.清顺治和康熙年间,朝廷为了开辟财源增加收入,而谕诏湖广(指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移民入川垦植.于是,湖广等四省广大庶民百姓被迫奉旨移民入川.掀起巨大的"湖广填川"移民浪潮.初有强迫而入川者,准其随意据占地方,可坐耕数十亩土地.四川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物质丰富,先来者生活富裕安定.随后也有的亲靠亲自愿移民入川.我族文机(昱钦)公裔孙"得、才、仲、仁"嫡裔四代数人,分别于康熙三十二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三次奉诏入川.分别落业于原四川省开江县长岭乡广西沟村、万州弹子乡水田坝村、开县九龙大吉山横山子王家湾等三县开基立业.从广西入川同落于上述三个县的本支族人,又分为三个支派,即"嘉正大国芳"为一个支派;"世高国正昌"为一个支派;"珍锡洪昌国"为一个支派.这三支人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本是同宗同祖,同是由原祖籍地广西入川,又落于同一个地方.但为何形成了三支派系,其原因已无法考证.入川后于清道光18年正月16日新、开、万邑三县李氏三支人合族,这是有证可查的.
据今重庆市开县九龙镇凉风村天伦和九龙镇仁寨村(原横山子)芳炎提供的《开县汉丰陇西李氏宗谱》记载:本三支族人的入川始祖,其祖籍均系广西全州临桂县西延白梅溪庄塘人氏.自文机(昱钦)公位下第八代"永"字辈就分为十三甲,当年奉旨入川就有八个甲,即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八个甲的本支族宗亲均奉旨入川落业,唯有一、二、十一、十二、十三共五个甲的-宗亲未来川,仍居祖地广西.现依照广西祖籍地本支族排列的十三甲,将其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共八个甲的宗亲族人,入川后按原在广西排列甲数,其后代所落业地名分别叙述于后:
新宁(开江)长岭广西沟:白土坝李显亮为二房仕鸾公七甲的后裔.
长岭岗李恒陛,华头场李恒高二公为三甲后裔.
棕山坪为四甲后裔.
慈广寺后边李传文为五甲后裔.
广西沟、谢家冲、水井弯、古城寨、羊马寨、慈广寺六地俱属十甲属五房仕祯的后裔.
万县弹子乡水田坝:风洞子李有伟为九甲属后裔.
水田坝李有太、李有龙二公为六甲后裔.
艾蒿坪李嘉宏为八甲后裔.
金家菅国学、李显谟公为七甲后裔.
余家场李传能为五甲后裔.
开县九龙镇文溪公之后裔子孙:中路溪(开县中兴)李才位公属五甲后裔.
南山坡澜泥沟李嘉华公俱属八甲后裔.
铁锁桥李显应公石泉子世祥公俱属九甲后裔.
小南门职员仁尧公字元芳为六甲.韦家扁仁孝公字川芳(族长),横山子李家湾仁舜公字尧芳,吏员有亮公,三块石仁华公字春芳,四处皆属六甲后裔.
黑沟庙蔡家弯仁富公、仁望公,水木滩显爵公、显清公,二处为七甲后裔.
五家弯族长仁远公,生员仁学公系才祯之后裔.
韦家扁才能公其地二处皆属十甲后裔.
杜家坪才章公、才远公为三甲后裔,迁于东邑土皇坝.
1,"嘉正大国芳"支派入川始祖名讳及落业地名
据《开县汉丰陇西李氏宗谱》记载:有广西永升公排列十甲,生三子:文湖、文源、文溪,文源公之子德魁公时逢清康熙年间闻音四川三楚招民承粮,故于清康熙三十四年携领其家眷弟兄并孙等上川来,落业于原新宁(开江)县长岭乡广西沟谢家冲水井湾报粮安插,立业开基至今(指宣统已酉元年修谱之日)百有余年,其六、七代玄孙有世学、世章、世元,嘉清、嘉珍、嘉仕,正朝、正祥、正官等.
又据开江县长岭广西沟谢家冲亲房人所记历代祖宗的《生庚书》记载:德魁公的玄孙仁龙、仁秀二公随其母赵氏(即后人们常称的赵氏祖母)于康熙三十四年从广西西延梅溪庄塘入川,上川时还带有一尊木雕镏金的菩萨(现借奉于李开军家神龛上).落业于四川省开江县长岭广西沟村谢家冲后,安身立命,耕读传家.赵氏祖母用一条花裙子换得钟堡前面坝中的一丘田,耕种养活一家老幼.从此当地人将此田意味深长地取名叫"花大丘".此田名一直留传到三百年后的今天.赵氏祖母去逝后埋在凤凰山,当年修碑立万古佳城,到公元20世纪60年代被撤毁.现定居新疆乌苏县、高泉中学的李天成于公元日亲笔写的回忆录:"湖广填四川时.赵氏祖母也随迁来川.她身背儿子仁龙公来到广西沟(以后命的名),用一条花裙子换了一块田,就叫花大坵.从此定居下来,赵氏祖母去世后埋在凤凰山.我早年在家乡,曾经去多次祭扫,坟前的石碑上有她儿子仁龙公的名字.总之父辈、祖辈都是这般传说给我听的."
仁龙公来川后才娶亲,配唐氏生三子:长子:有信,次子:有交,三子:有谅.有信公配李、莫氏生子;世文、世学、世坤、世科,其重孙有:嘉运、嘉谱、嘉震、嘉龙、嘉相、嘉林、嘉楷.有交公配李氏生子世元、世延.有谅公配唐氏生世璋、世韬、世芳,其重孙有:嘉仕、嘉兴、嘉琯、嘉兰、嘉祚、嘉品、嘉珍、嘉瓒、嘉翠、嘉升,"正"字辈有正榜、正朝、正祥、正官等.(注此世系名讳是清光绪13年修仁龙公墓时碑刻).仁龙公去逝后,埋在白塔寺坎下半山腰,其墓和碑文至今完好无损.再说仁龙公之弟仁秀公生子有义公,又于清雍正年间迁徙到了开县中心乡蔡家坪.故今居于蔡家坪李氏族人均系仁秀公的后裔.这些历史记载与《开县汉丰李氏宗谱》所记载的是一致的.这是德魁公三代迁蜀之由来,乃文源公之后裔.
原六甲后裔才贤、才洪二公.于康熙32年奉旨入川先落业于原新宁县长岭乡广西沟,后于康熙36年又...
桂湘川渝李氏字辈沿革&
 字辈,就是通常所说的辈份的代表字。字辈排行,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族按字辈取名的一种规矩,即同一辈兄弟姐妹的名字中必用同一个字。&
  字辈谱的用字,一般是由开派之祖,即始迁祖定的,也有的是在修纂家谱时,由家族中有权势的或辈份高、有一定文化的人商定后,写进谱书,具有权威性,后裔子孙,必须依照字辈取名,即使迁居它乡异地,也要按字辈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一气贯通,做到世系井然。&
  字辈作为中国人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即已产生。它充当了宗族的世系链条和血缘钮带,强有力地维系了族姓集团、血亲集团的伦常等级身份秩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文化功能。作为中国宗族文化形式之一的字辈谱,象一条连绵不断的生命之链,将同姓同宗族人紧密地贯通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代海外华人中对字辈谱尤为重视,往往成为寻根认祖的重要依据。&
  依照字辈谱序排列用字取名,不仅仅是子孙后代血缘的网络图,而且有着丰富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字辈谱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就是保持血脉的纯正,是一个家族血脉延传不断的符号象征。字辈大多是四字一句或五字一句,编成后一般都只有寥寥数十字,这不多的文字要嵌入千百万男女名字里,可见对这些字的选择必须慎重和严格,必须在成千上万的汉字中精选活用。&
  “字辈行派歌诀”象一首押韵的诗,是人格修养、文化修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综合体现。人格修养、文化修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不同,所编出的行派歌诀的文化意韵也不同。过去是言必称国家,现在是言必道世界。古人编排行派歌诀,受儒家文化影响极大。几乎在所有的姓氏行派歌诀里都有“德、义、诚、礼、廉、忠、孝、信、良、仁”等等。儒家学问带有极其浓厚的人格色彩,是安身立命、修身养性之说,正好吻合了行派歌诀所求意向的需要。这些字,往往蕴涵着如何做人、塑造优秀人格的意蕴,是取名应选的优秀字,所以出现的频率很高。由于血缘关系、地域的不同,同一姓氏就有了多种字辈谱,这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我桂湘川渝李氏自铜公(字克略)第二世汉、榜(正钦)、标(至钦)、机(昱钦)、聪五大房后裔分居广西、资源、和湖南的、江华以及四川、、、重庆市的、、、、铜梁、等地之后,其裔孙各自议定字辈,故形成的支派较多。现将师佑公裔孙各房所立字辈的历史过程及“字辈歌诀”概述如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300多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