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外国语学院附小教材 (语、数) 图片.出版社

华科附小202班_求真尚美,励志笃行 - 蓝鹊教研Blog-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华科附小202班_求真尚美,励志笃行
微信群号:快乐开心102
欢迎各位家长加入!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10:22:57 | By: fx1302 ]
德国“父母成绩单”给我们的家教启示
少年商学院
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每周三“吃个西柚”栏目分享全球有趣或让人脑洞大开的教育资讯。这是第767次分享,作者是博客主“小棒宝”,她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个可爱男孩的妈妈。我们正与其联系授权。
无意中看到一份来自德国的“父母成绩单”:每逢月末,孩子会根据这个月的实际生活情况,对父母的行为进行评分。父母看到这份‘父母成绩单’要签署意见,再由孩子交给老师。
“父母成绩单”上共有10道题,优秀为A+,合格为A,不合格为B。每一项都做出选择后,可以看到父母本月在孩子心中是否合格。这种“评分”太有意义了,父母们能借以反思自己,激励自己成为儿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我将这份指南记录下来,结合我陪小宝成长路上的表现,也有了些启发:
1、父母彼此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从不在我面前使用不文明语言或无休止地争吵。
夫妻之间难免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任何时候都别在孩子面前互相攻击。或许你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懂你们在吵什么,但是孩子都是很敏感的,长此以往,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有时候,我和老公只是说话声音大一些,远谈不上争吵,小宝就会很紧张地喊:“你们别吵了!”而有时老公埋汰我的话,也会被小宝“活学活用”用来“教育”反驳我,简直让我哭笑不得,可见,爸妈在孩子面前,开玩笑也得有度。
2、父母能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以电视,电脑或大声说话来影响我的学习。
为了小宝学习,我们家晚上不看电视,但是孩子在下棋练棋的时候,我们却经常在一旁聊天,导致小宝时不时搀和进来,却遭到我的训斥!事实上,破坏规则的其实是我们这些大人,孩子在学习、专心致志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去打扰他。
3、父母能积极学习,不断进取,能做我的“智多星”,能提高对我的教育能力。
如果父母自己不爱学习、沉迷网络游戏、打牌赌博、对工作很懈怠、对什么都无所谓,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爱读书、爱学习、爱工作?倒不是说每个父母都得有份高大上的职业,但给孩子传递正能量,是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责任。
4、父母能认真听取我的学习情况汇报,为我推荐一些有益的学习资料和课外阅读书刊。
5、父母能经常与我沟通,耐心地倾听我的诉说,从不态度恶劣地打断我。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时真挺难的。小宝是个话唠,很多生活习惯一开始没有教好,现在就“反复发作”,我们就反复强调,次数一多,我们就失去了耐性,难免河东狮吼一番,实际上治标不治本!看来什么年龄段该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或技能,作为父母是要了解的,这样才不会错过孩子最佳的敏感期。
6、父母能关心我的身心健康,膳食平衡,视力保护和生理健康,带领我积极锻炼身体。
7、父母每月都给我零花钱,但会指导我合理使用,让我学会勤俭节约。
8、父母从不溺爱我,每天都耐心指导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我的独立能力。
9、父母能正确对待我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是强行制止,而是和我讲道理,帮助我改正。
在我家,家庭成员间的分工向来明确,爸爸负责小宝的运动,姥姥是小宝生活的后勤总管,我呢,负责小宝的心理健康。
10、父母能主动与老师保持联系,一起帮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搞定了,其实,多听听孩子对学校集体的看法、对朋友、老师的评价,对我们了解孩子在外面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都是很有必要的。经常与老师接触更是好处多多,家校联合发力,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及时的关心。
这份“父母成绩单”我会坚持记录下去,权当是激励自己成为儿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忽然想起今天刚带学生做的一篇阅读文章,上面有一句话,恰是对上文最好的总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既是父母,又是朋友。一个孩子越亲近父母、把父母看作密友并尊重他们,那这个孩子学坏的机会就会越少。”
19:16:37 | By: fx1302 ]
11:03:01 | By: fx1302 ]
请点击查看!<a href="/jsbs/cxb/ml/" target="blank" title="武汉创新杯模拟题"杯赛模拟题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2013年华科附小招生、转学、毕业生工作流程
来源:&&&& 10:58:42&&&&&&&&标签:
  :武汉市华中关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小学生招生、转学、毕业生工作流程()。
  一、新生招生工作
  1、招生对象:满足法定入学年龄(8月31日前出生年满六周岁儿童),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的我校在职在编教职工子女及户口住房在校内的第三代。
  2、报名时间:每年6月上旬。具体时间见学校当年招生通知。
  3、报名要求
  (1)家长需带小孩来附小报名。
  (2)报名时,需携带证件:
  ①在职教职工:持学校工作证、校医院的医疗证(卡)以及有孩子户口的户口本、出生证、保健手册、独生子女证等证件,提交户口本首页、父母信息页及子女信息页、校医院的医疗证(卡)的复印件。
  ②离退休教职工:持学校离退休证、校医院的医疗证(卡)、爷爷或奶奶单位开具的祖孙证明以及有孩子户口的户口本、出生证、保健手册、独生子女证等证件,提交户口本首页、祖辈信息页及孙辈页、校医院的医疗证(卡)的复印件。
  (3)证件不全者,不予报名。
  4、新生入学通知书的发放工作:七月初发放入学通知书,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转学工作
  1、转学条件:
  父母调动到华中科技大学工作的在职在编教职工,经人事处及所在单位证明并提出转学申请者。
  ①从国外回国的请附上孩子的护照和身份证。
  ②凡当年入学不到年龄在校外读书者,中途转入一律不接收。(办理过休学手续的除外)。
  2、转学的流程:
  (1)转入学生:
  ①转入学生的父母或其监护人向学校教导处提出书面申请;
  ②学校教务处根据有关规定,审查同意并在《湖北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网》上核查学生身份后,报学校批准同意。
  ③学校同意接收后开具《转学接收证》,教务处凭《转学接收证》、户口、学生手册和学生学籍档案在《湖北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网》中做转入手续;
  ④经《湖北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网》、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核通过后方可入籍。
  (2)转出学生:
  ①转出学生的父母或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②转出学生向学校提交接收学校开具的《接收证明》,我校在《湖北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网》中做转出手续;
  ③经《湖北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网》、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核通过后方可转出。
  3、转学时间: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办理。
  三、毕业年级工作
  1、每年3月初,按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冻结毕业生转学工作(不进不出);
  2、4月下旬-五月上旬(具体时间区教育局安排),由毕业生家长和学校分别填写《武汉市小学毕业生留存表》、《武汉市小学毕业生分配表》,并到区教育局审核;
  3、5月底至6月初办理特殊情况的毕业生手续。
  联系人:冯老师电话:027-(教务室)
  魏老师027-(学校办公室)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推荐培训机构
& & & & 华科附小
所属分类: 小学校版
地址:湖北武汉武昌区积玉桥金地国际花园别墅区TH7-101&电话:027-(周一至周六09:00~18:00)&传真:027-&&&&法律顾问: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华科附小202班_求真尚美,励志笃行 - 蓝鹊教研Blog-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华科附小202班_求真尚美,励志笃行
微信群号:快乐开心102
欢迎各位家长加入!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18:52:56 | By: fx1302 ]
三月十七日优秀的写话
16:53:43 | By: fx1302 ]
12:55:00 | By: fx1302 ]
22:59:54 | By: fx1302 ]
下面来看看同学们优秀的想、说、写吧!非常棒哦!
16:08:29 | By: fx1302 ]
&&& 孩子们想的口号让人忍俊不禁,家长们也很有热情喔!
16:07:18 | By: fx1302 ]
15:29:27 | By: fx1302 ]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教授了孩子们语文课文的预习方法,和上学期相比,略有改变。以后的很多预习,我们将在家里完成,所以现将预习方法告知家长,以便于家长辅导孩子。
语文预习方法:
1、读课文2遍,标上自然段,数每个自然段有几个句子。
2、读课后的1、2类字,直至熟练。
3、在课文中逐句找1、2类字和轻声字,一类字画圈,二类字划线,轻声字话波浪线。并把1、2类字在文中的词语用括号括起来(没有词的不划括号)
4、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直至熟练。
18:13:52 | By: fx1302 ]
关于古诗默写,请家长指导孩子关注两点:
1 、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但是学过的一类字要求会写。
2、注意格式和标点符号。
10:18:20 | By: fx1302 ]
各位家长好!放假前的听写订正,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很多同学都很认真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下面将规范的要求发给大家,希望下次我们的作业会更加规范有序,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
1 错误较少的,直接订正在错题旁边,请家长抄好题目,再订正。本次订正,有部分同学订正在旁边,但是没有抄字也没有四线格,非常不规范。
2 错误较多的,打印一张重做,原卷和订正卷要装订在一起。
3不管是错误多少,请家长在学生订正后用红笔及时批改!不要把任务再留到第二天,每天有每天的事情。
14:18:34 | By: fx1302 ]
、阅读跳绳。
共&45&条记录1红网 - 百姓呼声 - 对小学一年级语、数教材的一点看法
| 市州直达(-------------) |
&即时滚动 >>
此页使用了内帧,需更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
对小学一年级语、数教材的一点看法
真言 发表于 &18:43:55
『标签:』
您好,此文大概在今年三月份曾投寄于<>栏目,未通过你的审查,后某报和电视台进行过报道。近段时间,重返本栏目,感觉本栏目放开了一些,人气旺了些,为民鼓与呼的信心在慢慢回升,社会影响力在慢慢扩大,甚是欣慰!特别是能拜读到陈红等人的一些理性文章,甚是感谢!我在汪午的〈《百姓呼声》变味了〉一文中进行过回帖,没想到你进行了回复,今重投此文,望能传上。一来听一听相关网友的评议,二来看能否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任课教师,一年来的体会及听到家长偏激的意见,我们感到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统一选订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出版社)、数学(苏教版)教材很不适合于一年级的学生,此套教材要求起点很高,知识点间的跳跃性较大,知识点间系统性及逻辑性很不够,是针对在幼儿园受过很好的教育,对汉语拼音、字词句及数的识别、分合、大小等关系有扎实基础的小朋友而编的。如语文第一册拼音的学习没有以前充满童趣的“形”的助记,拼音学习所占的篇幅很小,绝大部分篇幅是课文(要求会认384个生字、会写140个字),拼音的学习好像就是简单地复习(须知:会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第一册最主要的任务)!记得原来老人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是形象生动的拼音学习。第二册是三十几篇课文或古诗,词汇量猛增,对于拼音掌握不牢的小朋友,大量词汇犹如过眼烟云!各册每课后都列有要求学生会认及会写的生字,每课共计有20多个,可要求会认的字不要求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又未注拼音?而且要求会写要掌握的字在课文的篇幅里居然找不到!简直是荒唐,不懂学习规律!不懂记忆规律,如此的课后要求加重了学生负担。严重打击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使其会写与会认、会读与会记的字脱节,学生的学习效果极不好!
数学的灵活性大,要求高,在大部分学生加减法口诀及两位数加减进位及退位还不能熟练时,第二册就要求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乘法口诀,而入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及计算方法、数学常识及规律总结等书上都没有特别注明强调,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真的是以为每个学生个个都是神童!毕竞他们还只是五六岁多的儿童。
我们所面对的一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在幼儿园对汉语拼音、识字及数的认识等只能是有一点点接触,只有极少数的小朋友由于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对这些才有所了解,况且有个别小朋友未进过幼儿园或者幼儿园学习时间不够!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加之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大部分家长对子女学前教育花的心思及时间不够。因此绝大部分刚入学的小朋友所掌握的知识量达不到雨花区教育局强订教材的要求!
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年级)是人生正式学习的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我们宁愿开始的难度降低,速度放慢,待步子走稳后,再来加速、加深,我们不能“拔苗助长”,一开始就摧跨一年级小朋友那十分脆弱的自信心,扑灭那探索求知的星星之火。教育的关键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强其自信心!我们不是以为教材不好,而是我们的学生确实难以适应,古人尚且知道“因材施教”,我们不能“超能教育”!课程教材是孩子们步入人生登上颠峰最值得信赖、最系统的梯子,是他们成人、成材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我们不能胡弄!教育局应多到基层去调查,要考虑五六岁小朋友的生理、心智的发展水平和知识结构及家教差别,不要只摸脑壳搞想象工程!不要误人子弟!!
部分家长提出了他们以下几点疑惑:
⑴、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的教材,有着较长的使用历史,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要求掌握较准,雨花区教育局为何一定要选另版呢?这其中是否藏有什么猫腻?
⑵、新教材使用一期后,为何不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对教材的反馈信息?2003年下期不是发生过某版本初二英语很不适应学生,最后被兑换的事吗?
⑶、报到交费时,要交《文明礼仪读本》3.2元,导刊9.6元,基础训练8元,教育基金2元,暑假作业4元,是否都合理?前两项算不算摊派!?
救救孩子!救救教育!!
我们恳求雨花区教育局领导们多下基层去了解实情,多去了解任课教师及相关家长的反馈,特别是家长的反馈(期末成绩水分多,不足为证啊!)!我们恳求雨花区教育局下期起对一、二年级教材进行更换!
此事晨报记者进行过调查及报道,长沙电视台正法频道进行过《新闻演绎》!社会反响很大!
望有同感的小学一年级教师及家长实事求是地发表看法!
来自红网编辑的回复:
感谢你对我们的支持。
感谢:支持真言
对真言说的,我是深有体会,这两本教材真的是太不行了,我小孩就读于雨花区的一所小学一年级,真是被这什么破教材整惨了。学生不知怎么学,教师不知怎么教,家长不知怎么辅导,导致小孩一年级就开始有点厌学,我们希望雨花区教育局能多多听听教师家长的意见,我们强烈要求下学期一、二年级改用人教版的。
还有一年级教师就用课件上课我认为十分不妥,一个电视机,教师不书写黑板,学生更学不到什么东西。
我们家长希望雨花区教育局能从实际出发....
花知子:对小教新教材的看法
对真言所发表的看法我一直有同感,我儿子就读于雨花区一所学校,对于教材我的感觉是超过了一年级孩子的承受能力,正于真言所说的一样,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只是轻描淡写地一代而过,而不是做为重点来教,要求会认384个生字,会写140个生字,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真是太难了,小教一年级数学下册就已经开始学习乘法口诀,这无疑是教还没学会走稳路的孩子开始学跑步了,我做为一个孩子的家长,强烈要求雨花区教育局在下学期更换人教版的教材,不光是为了我的孩子,更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
冷 眼:支持
有没有联系电话呀
我是一名商报的记者,同时也是一名准教师,
我想做做,时值减负,我想反映这个情况,引起广大市民的注意和关爱,有心的话留下联系方式。
在水一方:对真言的观点有同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这期的教材是有所超越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学起来费力,老师教起来也有压力,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就有4-5个生字,拼音只是顺代地教一下,孩子一下子掌握不了,要求他们不停地抄抄写写,他们也烦,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要求他们这样做,对于在幼儿园接受过拼音学习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学得轻松点,而对于其他的孩子则学得相当吃力。
真言:对出现多种教材版本作个说明
首先感谢各网友的支持!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本次课改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要着力更新过去陈旧的课程理念和繁难的课程内容,要改革落后的教学和评价方法,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需要。全国各地都经历了新课标试点及大讨论。长沙市也从2003年秋季全面铺开了新课改工作。教材改革作为新课改的有形载体及“先行官”,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同时考虑到各地区地域及教育水平的差别,放开了教材的编订,因而出现了诸如人教版、华师版、苏教版、湘教版等多个版本,各个版本都是统一在新课标上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淡化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因而显得“散”、“缺”等,因此在开始使用新教材时师生都感到不适应,加之各个版本在各知识点的呈现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如有的版本知识点的呈现较隐含、跳跃性大,基本的概念、思维方法、规律的总结等都要靠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领悟,此类教材适合于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及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而有的版本编排的内容则深浅搭配、明暗兼顾,文字性的述说、解释较多,对一般性的学生更适应。
教育改革有他的特殊性,因他是对人的思维方式的革新,早其长沙市的试点县区经受的压力相当大!由于家长及师生的反映太强烈,有的不得不偃旗息鼓!我并非反对教改,相反很支持,只是教改一定要有渐进性,一定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考虑其力度及承受度!
我反映此事的目的,确是我们的学生难以适应他们的教材,我们不忍心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厌学!再者也请我们的领导一定要研究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选订一套适合于我们本地学生的教材。
回复网友“冷眼”:请把你的联系方式发到:.cn 里,我会
脑壳痛:我不知道如何教?
教上学期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材,最大的感觉就是教材内容太杂,摸不清头序,教学中一个“度”很不好把握,什么地方该由教师引出概念,总结规律,什么地方由学生自己来总结,概念、规律及方法的阐述深浅也不好把握,书上没有明示,而这些是学生应该要掌握的!如:一年级(上册)第12课“加和减”从78页到99页全是各式各样的题目,既没有点评范围也没有指出规律及方法,出的题目太多。一年级(下册)就已经开始学习乘法,搞得学生学得很困难,有的学生更是听不懂,我知道学法的渗透比纯知识更加重要,老师也被此版本(苏教版)教材搞得头昏!!!
真言:赞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
(摘抄)著名小学教师斯霞的简介:
斯霞1910年1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1922年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毕业后,先后在浙江绍兴、嘉兴、萧山、杭州及江苏南京等地小学任教。1932年起在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前身)工作,直至离世。
毕生从事小学教育的斯霞老师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她教导的学生在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读了174篇课文,在当时国内小学教育界首屈一指。六十年代,经专家学者总结、论证,斯霞的“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新华社1963年播发的通讯《斯霞和孩子》向国内外传扬了她的感人事迹......(新华网
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统一选订的小学一年级教材语文(语文出版社)中,每课后要求会写的字又未注拼音!而且要求会写要掌握的字有的在课文的篇幅里居然找不到!这确实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飘雪的季节:同意楼上的观点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正在使用苏教版的语文教师,我今天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后,感受颇多:现行苏教版教材,尤其是一年级教材,的确是太难了,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很多孩子不是在上学前就有良好的学前教育的,不是什么都学习过的,很多东西是要靠教师在课堂上教,而不是靠家长在家里辅导的!现在很多知识看上去是教师教,其实不然,大凡成绩优异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家长在家天天盘出来的呀!这其中的道理,难道我们不知道吗?心照不宣而已!
真言: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教材,你培养的是神童吗?
(摘自)/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1952&PostID=404794&idWriter=0&Key=0
作者:163铁玫瑰 提交日期: 16:46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湖南株洲教二年级。
本来我们一直是用的人教版小学教材,去年新的一年级却统一使用了苏教版教材。我们办公室有一个老师的小孩在读一年级,天天在我们办公室写作业,有时候我们还帮他听写听算什么的,就这样接触到了他们的教材。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就说语文吧,他们一年级所学的课文,很多都是我们二年级正在学习的。翻开课本,一上来就是边学拼音边学字词、后来就是边学部首边识字,有的生字课文里根本没有出现过!满满当当的识字量,恨不得第一年就把几千个汉字全塞在小孩的脑袋里!
再看数学。我们二年级办公室里还常常有背不出乘法口诀的孩子在补背,一年级的孩子连加减还搞不清楚,就让他们学乘法啦!
今天我们株洲全市一年级和六年级统考,我监考的是其他学校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
一看语文卷子我就知道要坏事,一年级的孩子,居然要他们写日记:写写你今天语文考试的事!还要正确填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还有“你妈妈叫----,你爸爸叫----, -------比------。”这样的怪题;在同一道大题,都是一排词语,却有的要连词成句,有的选择其中的一个词造句,学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照着抄下来。
考数学孩子们也是云里雾里,密密麻麻的两版,题量多得我们老师都有点看不清。乘法的题目又多又难,还要写出口诀;要学生数完图形,出现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你明白了--------------。”
可怜我们监考老师,一道道题都念两遍,学生不懂我们只好反复解释;可怜我们天真的孩子,咬着笔杆望着天花板,卷子上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老师催得紧了,就坦白说:“老师我不会做。”看看五花八门的答案,我看改卷的老师也轻松不起来。
想想我们小学教育成为众矢之的,老师们一夜之间变成误人子弟的代名词;想想近几年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要老师三年级以下不要布置书面作业,一年级学生每天都要保证一节体育课,一周三天都可以下午不上课;想想这次大换血式的交叉监考,交叉改卷――我只想问一句: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教材,你培养的是神童吗?
未知光:难道地区的差异真的这么大?
看到上面的文章,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苏教版的教材在我们江苏省用得非常好,广大师生普遍觉得教材编得好,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的知识结构非常合理,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着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是难得的好教材。这本教材便教利学,学生们感到难度不大。
难道地区的差异真的这么大?看来湖南是要选择合适湖南学生学习能力的教材,江苏的教材显然不合适湖南的学生。
幼林:与真言商榷
真言在文中谈到教材的编写似乎有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学术研讨问题,大家可以谈自己的想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应当与某地区选用什么版的教材牵扯起来,是否有必要“晨报”、“电视台”等媒体的参与?让我们的讨论远离与之不太相关的内容,让我们的讨论远离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让我们的讨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把握教材,用好教材,促进学生和我们自己的共同发展,促进教材的建设与进一步完善。
语文教材如何,我不熟悉不了解,我没有发言权。我与真言商榷的是关于国标苏教版数学教材的一些想法。
真言谈到“此套教材要求起点很高,知识点间的跳跃性较大,知识点间系统性及逻辑性很不够,是针对在幼儿园受过很好的教育,对汉语拼音、字词句及数的识别、分合、大小等关系有扎实基础的小朋友而编的。”对此,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著名数学教育专家顾汝佐先生在看了国标苏教版前几册教材之后却如是说:“这几册教材做到了实事求是,从表面上看虽是耳目一新,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知识的系统性十分明显,数、形、计量搭配得脉络清楚,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语言文字可读性强,难易适度。”(见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师》2003年第1、2期合刊第100页。)就我个人对教材的研读与实践的体会来看:国标苏教版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求真务实、便教利学”的教材特色。如国标苏教版教材在安排“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教学内容时,既关注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又关注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通过设置小单元,使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重点突出,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支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作为数学根基的那些知识和技能,教材的编写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出发,遵循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呈现这些知识的结构体系,既避免过于繁杂,束缚学生的“再创造”,又避免跨度过大,造成课堂上用少数学生的顿悟掩盖多数学生的迷惑,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真言谈到“数学的灵活性大,要求高,在大部分学生加减法口诀及两位数加减进位及退位还不能熟练时,第二册就要求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乘法口诀,而入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及计算方法、数学常识及规律总结等书上都没有特别注明强调,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真的是以为每个学生个个都是神童!毕竟他们还只是五六岁多的儿童。”就此段内容,我想向真言请教几个问题:
加减法是用怎样的口诀计算?
国标苏教版教材在一年级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是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基础吗?
第二册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什么?
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教学乘法口诀遇到了哪些问题?乘法口诀一定要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之后才可以教学吗?
为什么国标教材中(不仅仅是苏教版,也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对于计算法则都不作终结的结论?“入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及计算方法、数学常识及规律总结等”如何在“书上特别注明强调”?可以举例说说吗?
请发表你的想法!
――也许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发言的权利!
伟华:关于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不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都尽量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并且数学素材都尽量取之于家庭、生活、童话故事等,积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起老教材明显是更趋趣味性、合理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我们地区都在用这套教材,说这套教材是完美的那也是不科学的,但至少用下来的反响还是可以的。
得感谢金萍老师的转贴,我想苏教版教材编辑部与我们老师的心情是一样的,怎样将教材变得更趋精细、完美!
苹果:请来看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
语文出版社:
/bbs/topic.asp?l_id=23&t_id=119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
/bbs/dispbbs.asp?boardID=8&ID=2157
帮帮我:我觉得好难。帮忙~~~
我也是一名刚接手苏教版一年级的老师。而且刚毕业不久。经验肯定没有你们上面的老师丰富。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帮帮我。今天刚拿到书,打开书一看,吓我一跳。自己都觉得有点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任何教师配套用书。我在想哪有买也好。不知道定王台有没有得买。请大家给我指点指点。期待中。。。。
革命群众:这套教材确实不是很好
对真言所发表的看法我一直有同感,我儿子就读于雨花区一所学校,对于教材我的感觉是超过了一年级孩子的承受能力。就连一年级的考试题目也出得太难了,有很多题学生都没有学过的也有,考得好的同学那也是家长在家教的,不是老师教的,我强烈希望不再用这样的教材了。
真言:回复“幼林”老师
前几日正逢学校开学,事情很多,未及时回复网友,请各位见谅!
在回答网友“幼林”老师的质问之前,我想谈谈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前学后忘!这实际是一个记忆问题。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人的心理活动得以继续、延续的纽带,没有记忆就不存在思维!作为一种心理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的心理活动。记忆的类型按其有意性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按其理解程度可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记忆等。
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从学龄前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个特点。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记忆、有意记忆的效果要比无意记忆的效果好,但这并不否定无意记忆的作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又一个特点。
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发育特点及记忆效果,提高其“记性”的科学方法至少有:
1、有意识记的培养。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一般不了解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他们的记忆活动往往是被动的。因此教材中如适时引出基本概念、提示运算方法、总结规律、强调法则等,学生的心理指向性是不是更明确些?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是更好些?
2、发展意义记忆,培养孩子对信息的组织策略。对杂而多、无头序的信息,我们的记忆保持量很少,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教材如果把一组内容划分成若干较小的单位,并且它们之间关系明朗、醒目,每章节的标题能明确本章节的内容,章节内容分明,这样有序的信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但这也并不否定孩子机械记忆的优势。培养孩子记忆的原则有很多,上面我只着重提到教材中稍欠缺的两方面。
现在我着重来回答网友“幼林”老师的质问:
⑴“我觉得这是一个学术研讨问题,大家可以谈自己的想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应当与某地区选用什么版的教材牵扯起来,是否有必要“晨报”、“电视台”等媒体的参与?让我们的讨论远离与之不太相关的内容,”
我反映的问题不单是学术研讨问题,更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的教材、教辅资料编订及发行中官商互串,脚踩民意的问题,有媒体的参与,我想是借其“平台”,听到更多一线教师、家长及相关人士的反映,看能否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毕竞我个人的反映不能说明问题,正如你所说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吧!
⑵“就我个人对教材的研读与实践的体会来看: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求真务实、便教利学”的教材特色。”
一年级数学下册P9页中给出了公式: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但并未要求学生掌握两公式演变而来的另外的公式,但在书中P39及配套的基训作业中出现诸如知道两个数而求被减数或减数或另一个加数的题目,教师的“度”很不好把握!教他们吧,书中又未作要求,不教吧,学生做作业又困难。另外,一年级数学上册P8页中关于分类方法的教授;上册P26页及下册P40页《认图形》中各图形的特征教授等,教师的深“度”广“度”同样不好把握,学生学起来也难有完整的理解。“幼林”老师提到“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这里有网友的一段话“现在的教材是保底不封顶......总认为从社会入手没有什么不妥,但不知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也不都是熟悉的,不能把所有的生活问题作为生活经验,特别是人民币的教学,一年级小朋友还没有购物的体验,就把购物作为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何况乘法和大数目的计算学生还没有学过呢,学生能理解吗!”一年级就学乘法运算我认为确实偏早,苏教版第三册一开始便是学除法,但第三册第四节内容又是《加和减》,为何要这样编排?是否学习乘除后再学加减运算更容易?相近内容为何不更集中一点,系统性多一点呢?
⑶“国标苏教版教材在安排“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教学内容时,......”
我这里只是谈及到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内容。
⑷“加减法是用怎样的口诀计算?”
是十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即学生对数的拆分及“凑十法”的应用。
⑸“国标苏教版教材在一年级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是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基础吗?”
我们所用的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知是不是你所说的国标苏教版。怎么没有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甚至有两位数的连加减及两位数加减和比较大小的组合呢!配套的基训中更多。如:一年级下册P29页第2题、P38页等。人民币的学习中实际上涉及到类似于“个、十、百”位的加减及进退位学习,如作业中出2元5角5分加上1元4角8分的题,两位数加减没有掌握好能跟上吗?
⑹“第二册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什么?”
这要问你们教研员及编者。一年级小朋友有丰富的购物经验吗?这就是突出数学学习的应用性和生活性吗?购物卡上一般的商品标价都有小数点,叫学生如何理解!
⑺“教学乘法口诀遇到了哪些问题?乘法口诀一定要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之后才可以教学吗?”
由加减到乘除应是数学认识上一个质的提升,是由数的平面型认识上升到立体型的开始。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有:不会用乘法还是用连加法;乘法口诀记成加法口诀;平面型思维难转变,“三个学生各有三支笔,问共有多少,少数学生列成3+3”。学生是通过加法来理解乘法的!
⑻““入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及计算方法、数学常识及规律总结等”如何在“书上特别注明强调”?可以举例说说吗?”
你的来贴中谈到为使学生掌握作为数学根基的知识和技能,教材合理地呈现了作为数学素养的知识。请问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内涵是什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运算能力等很重要,而这些的实现必须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常用的计算方法及数学规律等为基础。
前 面我谈到记忆在整个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且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理解记忆优于机械记忆。入门数学中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熟悉了基本的运算方法,理解了一些数学规律,即是发展学生的有意识记及理解记忆。我个人总觉得苏版教材中各章节指向性、目标性不太醒目,即每章节到底要学生掌握些什么不是太明确,除了例题还是题目!如一年级上册从P38页到P67页全是加和减的各式题,一年一期的学生会序化思维,提升概括吗?一年级上册中P8页中的《分一分》是否要明确分类的简单方法?《认数(一)、(二)》及下册的《认数》能否用黑体标明认数的范围,加强学生记忆思维的指向性?文中涉及到一位数及两位数加减法甚至括号运算;加法、减法公式甚至是演变公式的应用;一位数、两位数甚至多个两位数比较大小;按顺序填数、甚至找规律填数;单数及双数的区分;倍数的理解……这些方法、公式、规律、概念等,如果书上特别注明强调,学生有意识记是否会目标性更强些,思维是否会得到优化、序化而学起来轻松,事倍功半!
有人说,最有用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尤其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中有的还不知道上学究竞是怎么回事!学习活动大部分是被动,他们主动探究能力、讨论交流意识,概括总结的思维还很有限!还是要靠教材、老师及家长的引导使其得出有关方法的知识,并促成他们的有意识记及加以强化训练来掌握。
苏教版数学教材,内容上趣味性、现实性、发散开放性强,着力培养学生概括综合能力,对有一定数学素养、悟性强的学生比较适应。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非数学专业、非教研人员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的一点看法,惟其如此,方显初学者的困惑,其感受才具有代表性,才更真切!也许我是传统教材的产物,是受模式化思维的约束;也许是当今家长对孩子的急功近利太强;也许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也许是......若两个小孩同时学游泳,一个是把他丢到水里,没有家长及教练的指导,让他自己去练习,自己感悟手、脚的动作及配合,一直到最后学会;另一个则是他先看教练的游泳姿势,后有教练的指导和训练、带游,到最后学会。哪一种方法更好,也许各有千秋,但更多的父母可能是选择第二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再次感谢“幼林”老师的商榷。
春季:对苏版教材的回避
我女儿去年一入学就砬到教材改版,语文为语文出版社出版、数学为苏教版教材,也许我们对孩子早期教育没有象别的家长那样抓得严,汉语拼间是从未接触过,孩子一入学就觉得学得困难,回来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更别谈对学习产生兴趣,慢慢产生厌学情绪,这下可把我们急坏了,欣闻今年一年级改用人教版的教材,我毫不犹豫的让我女儿重新读一年级,希望她能在一个轻松愉快地氛围内学习生活!
未知光:回春季
春季又没有仔细比较过两本教材?
但愿春季不会后悔!
高风:支持
真言的分析很有见地!双手赞成!
幼林:与“真言”探讨
“真言”老师首先从提高学生“记性”的角度谈改进教材的编写,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由于本人对此角度关注不够、思考欠深,尚未理解真言所谈的从培养学生记忆的角度出发,如何改进教科书的编写?其他版本的教材在这方面(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发展)又有哪些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地方?数学教学,就培养学生记忆力么?
如果要罗列教材的不是,我想无论是哪一套教材,总能找出一大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各人的认识也就不同。也许我说的“是”正是你所认为的“不是”。况且,就教材本身而言,也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作为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其质量应是得到肯定的。作为教师,无论使用哪一种教材,应做到静心钻研教材,潜心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专心用好教材。
与“真言”的商榷,没有质问,而是探讨,,不必搞得“火药味”浓浓,唯有探讨,才能促进我们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片面走向全面,从极端走向辩证。
让讨论远离“炒作”,让教育远离“浮躁”。教师,需要静心,尤其是在如今。
对教材的编写,几处的理解,我与“真言”不同。
――“一年级数学下册P9页中给出了公式: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但并未要求学生掌握两公式演变而来的另外的公式”
教材此处是结合例题的两道算式讲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没有给出公式: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更没有要求学生掌握两公式演变而来的另外的公式。这里的教材编写意图一目了然,教师难以把握“度”?
――“书中P39及配套的基训作业中出现诸如知道两个数而求被减数或减数或另一个加数的题目”
一年级下册第39页是让学生理解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三个数量间的关系,不是根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题。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制订的,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小学里已不再出现由“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两公式演变而来的另外的公式。而是“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且这是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时可能在一年级有这样的要求吗?
如果教师在看教材时对这些难以把握的话,那就看看《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中说得非常明确。
再如“认识人民币”,国标苏教版教材拟定的教学目标有四条:
1、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的进率。
2、使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或模拟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真言”谈到“特别是人民币的教学,一年级小朋友还没有购物的体验,就把购物作为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何况乘法和大数目的计算学生还没有学过呢”;“人民币的学习中实际上涉及到类似于“个、十、百”位的加减及进退位学习”。由上述四条教学目标中可见“认识人民币”的编写与教学与所谈到的乘法和大数目的计算不相关,教材此单元中没有乘法与大数目的计算。“作业中出2元5角5分加上1元4角8分的题”,这题目是从哪儿来的?
我所说的国标苏教版,就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在“加和减(一)”中出现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几十几加、减几十),未出现“几十几加、减几十几”。“配套的基训”是哪儿的?
――“我这里只是谈及到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内容。”
一年级的教材编写也在全套教材编写的通盘考虑之中。
――“乘法口诀记成加法口诀”
加法口诀,是什么?我不明白!
――“平面型思维难转变”
“平面型思维”,如何理解?
――“相近内容为何不更集中一点,系统性多一点呢?”“请问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内涵是什么?”
请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可能,下次再接着探讨。
特级教师徐斌的想法附后:
(1)关于一年级下册安排认识乘法。一开始,部分实验教师也觉得似乎有些过早(因为原义务教材和有些版本实验教材一般都安排在二年级上册)。但经过教学实验,我们觉得,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乘法,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一方面,学生对几个几有着比较具体的体验(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数学学习,对于同数连加也比较熟练(认知基础)。实验下来,学生对乘法概念的建立比较顺利。而且,苏教版教材还特别注重了结合乘法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这是有些版本教材所忽略的。
(2)关于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该文作者认为“第二册就要求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其实这是对实验教材的很大曲解。显而易见――无论从教材的素材选择、呈现方式还是习题的具体编排,苏教版教材都极大地进行了改革,改变了过去义务教材以“单位换算”为主线的体系,强化了以“用人民币”为主线。让学生在观察和使用人民币的活动中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通过换钱、找钱等游戏了解常用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教材还取消了“1元=100分”这种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单纯换算教学。
(3)关于概念、结论与方法等的教学。该文认为“入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及计算方法、数学常识及规律总结等书上都没有特别注明强调,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对此,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违背了一个基本的教学观念――“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低年级阶段,尤其应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经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不断体验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而不应该过早在教科书上注明和强调单一的所谓结论。这样才可能达到该文认为的“我们宁愿开始的难度降低,速度放慢,待步子走稳后,再来加速、加深,我们不能‘拔苗助长’,一开始就摧跨一年级小朋友那十分脆弱的自信心,扑灭那探索求知的星星之火。”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刚刚使用了两年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和二年级),对该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有着比较切身的体会,同时笔者作为本市数学实验教材使用和研究组的召集人,两年期间进行了十多次实验教师、学生家长的专题座谈会。笔者认为,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素材选择、呈现方式、习题编排等方面比原义务教材有了很多改进,跟其他版本实验教材相比也有着“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顾汝佐先生对苏教版数学教材的评价)的显著特点。
当然,一套好教材的使用价值要转化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比如教材培训到位、教师观念更新、评价体制改革等方面。
使用国标教材(不仅仅是苏教版),不少老师都有难教的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细细分析,是不是有这样的一点:
国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以前教科书中没有的,我们没教过,没有先前的教学经验作基础,第一次教学更多的是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淀,新的国标教科书使用,感觉会越来越“上手”。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走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路。其实,新的教科书,给了我们更大的创造空间,唯有充满创造的教师生活,才是有生机、生气的。固守昨天,必然会被明天抛弃!
谢谢“真言”,您带给我们思考的快乐!
这是第1 - 20条评论,共有64条评论。
?(*)代表必填项目
网上昵称:
(中文不超过8个字,英文不超过15个字符。公开,不可修改)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其他联系方式:
家庭地址:
*发言主题:
上传图片:
此页使用了内帧,需更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大小限制200K内)
*发言内容:
红网《百姓呼声》栏目提醒您:
1、所有内容,一经提交,均无法撤消或修改,请您慎重对待每一次发言;
2、在必要时,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3、所有留言本站在未调查核实前,概不负责其真实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科蝴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