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飞机在起始点天气晴的到目地的时候天气dnf电闪雷鸣光剑

航班如果因为天气原因取消 那么乘客 是可以选择在今后的某个日子改期 还是只能被指定做第二天的飞机?_百度知道
航班如果因为天气原因取消 那么乘客 是可以选择在今后的某个日子改期 还是只能被指定做第二天的飞机?
提问者采纳
第二天会补班,基本上不会给随意给改签,你主动提出,如果有会给你转,就是补一个航班正常情况航班因天气原因被取消,然后航空公司按照你的要求查找相应的舱位,还有一种情况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航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气象环境对军事环境的影响 双刃剑”——气象环境对军事活动的影响 从印尼大海啸到中国南方冰冻雨雪,从缅甸风暴潮到汶川大地震,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古老的气象问题在挑战人类生存的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的军事安全。 气象环境对军事活 动来说是一柄“双刃剑” ,不同的气象条件对军事活动的影响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气象 条件, 也常常因指挥员和部队利用是否得当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 现代战争武器装备科技含量 越来越高,对战争环境提出了精确要求,气象兵由此从战争幕后开始走向前台。 风:大风和强烈的垂直气流是危及飞机飞行、导弹发射安全,影响火炮射击精度的重要 因素; 云:低云影响侦察、射击、投弹,积雨云对导弹、火箭发射和飞机飞行安全威胁很大,云 层对再入大气层的导弹弹头可以造成侵蚀从而增强或减弱核爆光辐射效应; 雾:大雾给飞机起降、舰艇编队航行、军种兵种协同作战等带来困难,雾层能使化学毒剂 蒸气产生凝结、沉降和水解从而降低杀伤效能等,雾也可以作为“天然烟幕” ,掩护部队的 作战行动; 降水:暴雨、大雨和连续性降雨可引起山洪暴发、土壤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从而冲毁军 事设施。 毛毛雨、 雪会降低能见度, 冻雨可使飞机、 导弹外壳和雷达天线等积冰而影响性能; 沙暴:能引起电磁波衰减,干扰无线电通信,危害兵器和设备,强烈的沙暴卷起沙石可形 成沙壁向前推进,使能见度接近于零。 ■天气对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第三舰队遇强台风袭击,约 800 人死亡,飞机被毁 146 架,若干 舰只沉没。从 1966 年开始,美军在越南战争中进行了长达 7 年之久的人工降雨活动,致使 越军主要的补给路线遭受严重破坏,并多次诱发暴雨洪水,冲毁了越方的桥梁和家园。 盘点气象与军事 气象条件是确定作战时机的重要因素 根据天气变化选择作战时机是取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伯承元帅在战争生涯中 总结出利用&黑夜、风雪、下雨和大雾&等天气出奇制胜消灭敌人的经验。现代战争中多是采 取多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对于初战时机的天气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气象情报更加及时和 准确。 众所周知,1944 年 6 月的诺曼底登陆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直接参 加登陆作战的总兵力达 280 万人, 参战的舰艇和运输船达 6500 余艘, 作战飞机 1100 多架。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一举粉碎了纳粹德国的&大西洋堡垒&,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奠定了 &二战&反法西斯全面胜利的基础。然而,作战时机的选择是实施登陆计划是否成功最关键的 因素。 战时参谋部的地理学家和气象专家为登陆时机的选择可谓费尽心机。 当时考虑的因素 及决策过程如下所述: 诺曼底地处高纬度,6 月份白昼时间长,一般 4 时天亮,6 时日出。 盟军既需要夜幕掩护部队悄悄航渡, 又需要有天亮后的一段时间辨认滩头目标, 实施准确的 炮击和登陆艇冲岸运动。另外,诺曼底海区为半日潮,平均潮高 5.4 米,海滩坡度平缓。陆 军希望最高潮时登陆,以缩短涉滩距离;海军则要求最低潮时登陆,以便舰艇在水下障碍物 以外抢滩;空降兵最好是在满月时空降,以保证准确地降在指定区域。经过地理学家们的综 合推算,能满足三军要求的日子只有 6 月 5-7 日这三天。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泰勒等最 后确定 6 月 5 日登陆,第一梯队上陆时间为 6 时 30 分至 7 时 45 分。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自 6 月 1 日盟军进入登陆上船地域起,英吉利海峡出现了 20 年来从未有过的狂风恶浪,根 据气象后勤部门的预测,原定登陆的 6 月 5 日,天气也极为恶劣。6 月 4 日上午,盟军被迫 将登陆日期推后一天,并急召盟军气象专家斯塔格上校(瑞典籍)等商定对策。艾森豪威尔 满脸愁容,恳切请求专家们再度分析天气形势,看看还有没有一线机会,否则盟军登陆部队 难免因暴露而遭到打击。斯塔格等专家根据高、低空等压线图,经过冷静分析,认为 5 日早 晨大西洋上空已出现一个不断加强的低压槽。 由于冷锋的影响, 在冷锋过后低压槽到来之前, 会有 24 小时适合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天气。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后当机立断,下达了 6 日清 晨实施登陆作战的命令。1944 年 6 月 6 日清晨,英吉利海峡果然风势渐缓。5 时 50 分,万 炮齐吼, 诺曼底海滩弹落如雨。 6 时 30 分, 第一批登陆兵在隆隆的炮声中奋勇冲向岸滩?? 一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战役终于拉开了帷幕,并最终以盟军的成功而告终。 近代许多战略家都认为: &谁控制了石油, 谁就控制了世界命脉, 谁就可以称霸世界&。 1990 年 8 月 2 日,伊拉克冒天下之不韪,悍然出兵侵占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第十七个 省。海湾地区这个世界&油库&成了名副其实的&火药桶&。8 月 7 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 议联合国通过了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的决议。 伊拉克虽然经济元气大伤, 但萨达姆并未有 妥协的迹象。11 月 29 日,联合国通过了向伊拉克动武的决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 从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向海湾地区进发。一时 间沙特阿拉伯、阿 联酋、 土耳其境内驻满了美国部队。 多国部队的舰艇在波斯湾、 地中海、 红海海面上巡游, 几十年未打仗的&独立&号及&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密苏里战列舰也来了;各种战机在海湾上 空盘旋,雷达在不断扫描,导弹发射架竖起,战争的恐怖气氛笼罩着海湾上空。 对于何时发动对伊拉克的空袭和地面进攻, 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是充分考虑了海湾地区 一系列的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因素才作出决定的。 多国部队参谋总部有 60 多位地理、 气象、 宗教专家,经过反复研究,权衡利弊,选定在 1991 年 1 月 17 日为发动空袭日期,2 月 14 日发动对伊拉克的地面攻势。因为每年的 3 月 17 日,是伊斯兰教民们斋月开始的时候,如 果在斋月采取军事行动, 则会被穆斯林认为是对安拉的亵渎, 必然会引起整个穆斯林世界的 极大愤慨,从而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美国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势必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因 此,美军将开战定在 1 月份,想尽早赶在斋月之前结束这场战争。而且,科威特和伊拉克南 部一带每年春季都有一段时间出在沙漠风暴的袭击之中, 这种恶劣的天气不但会使远道而来、 不服水土的多国部队战斗力下降, 而且对空中飞行和导弹的发射也不利。 美军气象水文人员 预测海湾的无月之夜是:1 月 12 日至 20 日,2 月 10 日至 18 日,3 月 11 日至 19 日;海湾 涨潮的时间是:1 月 3 日至 7 日和 17 日至 23 日,2 月 1 日至 6 日和 16 日至 21 日;3 月 2 日至 7 日和 17 日至 22 日。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考虑,1 月 17 日正是&无月之夜&和&涨潮 之夜&,这样才有利于舰艇靠近伊拉克水面而少触雷,有利于舰载轰炸机的隐蔽与攻击。1 月 17 日, 驻扎在沙特阿拉伯, 土耳其、 巴林等国空军基地的 F-17 隐形轰炸机、 F-15 战斗机、 B-52 轰炸机,巡航在地中海波斯湾、红海的美国航母、战列舰上发射的&战齐式&巡航导弹等 分别从东西、 南面、 西北面飞向伊拉克的军事指挥中心, 炼油厂、 通讯联络中心、 导弹基地、 雷达阵地。军用机场等。如万箭齐发,进行&地毯式&轰炸,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达到了 预期目的。 科索沃战争,北约的最大敌人——天气 1999 年 3 月 24 日,南斯拉夫当地时间晚 8 时(北京时间 25 日凌晨 3 时) 。游弋在亚德 里亚海域的 “企业” 号航空母舰上空火光闪闪, 一枚枚巡航导弹飞向南联盟境内的预定目标。 随后,6 架 B—52 战略轰炸机突然出现在南联盟上空,也疯狂地发射出一枚枚巡航导弹。蓄 谋已久的北约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终于刀剑出鞘,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大打出手,悍然发动 了代号为“盟军行动”的持续性大规模空袭。导弹和炸弹像雨一样倾泻,火焰在断壁残垣上 燃烧,呜咽声在空袭警报中回响?? 这场持续 78 天的科索沃战争举世瞩目。而在?盟军行动”中,复杂的战场天气带来的严 重影响同样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硝烟散不尽,战争实践再—次表明,高技术武器装备对 大气环境十分敏感,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行动仍然难以摆脱大气环境的严重制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南斯拉夫联盟位于素有“欧洲火药筒”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和丘 陵为主,西南部一隅濒临亚得里亚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海属副热带地中海 气候。春季由于水汽充足,云量较多,大部分地区以多云或阴为主,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 北部地区多雾,加上复杂的地形、茂密的植被,因此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空袭行动。 在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其使用武器总量的 98%,但恶劣 的天气使这些高技术武器的效能大打折扣。 在空袭中大量使用的 AGM-86C 巡航导弹及 BGM —109C“战斧”巡航导弹,由于采用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GPS 制导及末端数字影像匹 配等复合制导技术, 其理论定位精度可达 6 米。 但地形匹配制导和末端数字景象匹配制导受 云雨及烟雾等视程障碍的影响很大,导致导弹命中精度明显下降。同时,在巡航导弹作低空 或超低空飞行特别是飞越山岳过程中,还会受到强烈的局地气流、雷暴和降水天气的影响, 增加巡航导弹飞行的附加载荷,造成飞行偏航甚至危及导弹安全。据美联地报道,美海军发 射的“战斧”巡航导弹约有 2O%未命中目标。而俄通社一塔斯社的报道称,美军空袭南联 盟的巡航导弹的命中率仅为 2O%。 由于大气中的云层、水汽、烟雾、降水、沙尘及各种气溶胶粒子对激光具有很强的吸收和 散射作用,导致激光制导系统难以探测和锁定地面目标。因此,使用激光制导炸弹轰炸地面 目标,需要相对晴朗的天气。在多数情况下,北约的作战飞机可以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 但难以实施精确制导轰炸。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南联盟上空的低云、浓雾和降雨天气影响, 激光制导炸弹经常偏离目标甚至失去引导, 使得命中率大大下降以致无法发挥作用。 英国承 认“旋风”战斗机投掷的激光制导炸弹就因云层和烟雾而“随便乱窜” 。为克服这种影响, 英国不得不 “经过几周的艰苦努力” , 向与科索沃交界的马其顿境内派遣空军特种部队 (SAS) , 通过无线电台向北约战机报告南联盟军事目标所在地,进行地面引导。 黑云擎起保护伞 云雨和烟雾对照相侦察影响很大。在空袭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北约动用了 5 颗照相侦 察卫星和一些电子侦察卫星及海洋监视卫星,包括 3 颗高级型锁眼 KH-11 光电成像侦察卫 星、2 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美国还临时发射了 3 颗小型光电成像侦察卫星。 此外, 北约在开战前就部署了一定数量的侦察与监视飞机, 其中有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 E—8 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RC~135 电子侦察机、U—2 侦察机和若干架“食肉 动物”无人侦察机。但由于云雨、烟雾、浓霾天气对照相侦察的影响很大,使得除雷达成像 侦察卫星外, 多数侦察卫星和侦察飞机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使战场情报搜集的难度明显加 大。因此,在空袭开始后不久。北约不得不增派“猎人”和 U—2 侦察机,用于战场情况侦 察和轰炸效果的判定。但在阴雨天气条件下,由于云底高度常在 1000 米以下,无人侦察机 必须在云下进行低空、超低空飞行,因此多次被南联盟地面防空部队击落。 海湾战争后,美军下大力改进夜视装备,明显提高了夜间观察能力,并在空袭南联盟行 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美军的 F—117A、F—15E、 “阿帕奇”直升机,均装备夜视设备,具有 很强的夜间攻击能力和精确性。但是,低云、雷电、雨雪、浓雾、强光和烟幕等对夜视装备 都有明显的影响。据试验,天气对主动式红外夜视仪观察效果的减低程度是:雨天 20%, 风雪天 3O%,雾天 40%;对热像仪来说,空气潮湿。水汽含量很高,特别是大雨、大雪、 风沙、浓雾等,都可使其观测效果和作用距离大大降低;微光夜视仪靠目标反射的微光(月 光、星光、银河光、夜气辉等)工作,其作用距离与观测效果受天气条件影响更大,雨雾天 及暗夜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完全失去作用。 南联盟地区的云雨天气对机载的夜视装备的影响 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北约取消许多夜间轰炸任务或改由白天实施的重要原因之—。 巡天观测又如何 据统计,从 3 月 24 日至 6 月 10 日的 78 天中,南联盟的多云和阴天日数为 44 天(占总 天数的 56.4%) ,晴天为 34 天(占总天数的 43.6%) ,其中阴雨天气达 26 天(占总天数的 33.3%) ,且降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云层较低,空中能见度较差,严重制约空袭行动的实 施。 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共出动飞机 3.5 万架次,仅有 1 万多架次的飞机进行了实际 攻击。由于受天气的制约,许多飞机不得不改变预定的 5000 米安全高度突击战术,冒地面 防空火力的威胁实施低空轰炸,从而增大了被击落的可能性。号称“未来十年的主力战机” 的 F-117A 隐形战斗轰炸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南联盟击落的。可以说天气帮了很大的 忙。 据北约官员称,在头两周的空袭中,约有 20%~50%的计划被取消,美机每天最多只出动 150 架次,有时仅出动几十架次。空袭 10 天后,空袭架次总计只达到 1700 架次,而在海湾 战争中,多国部队一天出动就达 1600 架次。在许多情况下,因天气恶劣,北约飞机未到目 标区实施攻击任务便中途带弹返回。为准备地面作战行动部署的 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 机,因受天气影响,延误达半个月之久才飞抵阿尔巴尼亚。美军的 C—17 战略战术运输机也 因受气象条件限制,不能将配合“阿帕奇”的 2000 名作战人员所需的给养和装备按期运抵 阿尔巴尼亚。 为及时获取战场气象情报,北约动用了大量的高技术气象装备,包括美军的 4 颗国防气 象卫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 4 颗“诺阿”气象卫星、欧洲空间组织的 2 颗欧洲气象卫星,以及时获取卫星云图及风、气温、水汽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数据,为作 战指挥、情报侦察、轰炸任务规划、战场天气监测提供良好的气象保障。 与海湾战争相比较,由于巴尔干地区的天气比海湾地区更加复杂,因此天气因素对空袭行 动的影响也更为严重。北约盟军指挥宫为此伤透脑筋,抱怨不已。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北 约虽然从 1998 年上半年开始进行周密的战前准备,但对南联盟复杂的战场天气状况没有引 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在战略运筹和作战指导上出现明显失误。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上将称,北约空袭遇到的最大敌人是地形和天气。 “罗斯 福号”航空母舰首席气象专家杰里·杜利特尔感叹道: “巴尔干地区 4 月份的天气,是地球 上最难捉摸的天气之一,看来也是最难预报的。 ” 当战争碰上特殊天气——盘点五大被天气影响的战争 白登之围 汉高祖的时候,匈奴时常侵扰北方,一度占领了马邑这个地方,并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 阳。汉高祖刘邦听说马邑被占领,马邑的首领居然投降,一气之下亲自率领军队赶到晋阳与 匈奴的单于冒顿对峙 就在公元前 200 年的冬天,天空下着雪,天气特别寒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 气,冻坏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 就败走。汉高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 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刘邦一时昏了脑子,下令追击匈奴兵,结果中计,自己被围在了白登山。原来匈奴兵并非 仅剩老弱残, 他们佯装吃了败仗正是为了引汉军上钩。 刘邦和部下在白登山上一直被围不能 逃脱。无奈之下,刘邦身边的谋士陈平派使者带着黄金去贿赂冒顿的妻子阏氏,阏氏得了财 宝就劝说冒顿放了刘邦。冒顿想了想就在白登山的包围中让开一个缺口,放刘邦下山。这一 次刘邦谨慎又谨慎,轻易不敢下山。第二天清早,天降大雾,能见度极低,就是在浓雾的掩 护下,刘邦一行自白登山突围,安全下山。也正是这次天公作美,刘邦才突围成功。 昆阳之战 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叶县。西汉末年,奸臣王莽篡夺汉室皇位,成立新朝。由于王莽政权 法令烦苛,地方官吏“侵刻小民,富者不能自保,贫者无以自存,于是并起为盗贼” 。在众 多反抗王莽政权的“盗贼”当中,北方的赤眉军和南方的绿林军声势最大。 王莽开始认为赤眉军力量最强,派出 10 万重兵围剿赤眉军,而以郡县军和临时招募的部 队对付绿林军。当绿林军击败新莽军队,公开提出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之后,王莽才意 识到绿林军的威胁更大,因而转移战略重心,特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调集各郡 兵力, 准备一举消灭绿林军。 王莽还征调当时所谓精通 63 家兵法的人充当军吏, 并任用 “长 人”巨毋霸为垒尉,又将虎、豹、犀牛、象等猛兽巨兽圈至军中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 震慑敌人。 王莽的命令发出后不久,集中到洛阳的军队已达 42 万人,号称百万大军,更始元年(公元 23 年)五月,王邑、王寻率大部队向绿林军占领的昆阳方向进军。到达昆阳后,王邑指挥大 军将昆阳团团包围住,并设置了 100 多座军营。 当时坚守昆阳的起义军只有八九千人,由当时任太常偏将军的光武帝刘秀负责指挥作战。 刘秀叫王凤和王常守昆阳,自己与将军李轶等 13 骑夜出城南门, “于外收兵” 。 六月初一,刘秀、李轶带回来的救兵抵达昆阳城下,当时昆阳的攻守战正在胶着状态。刘 秀亲自率领敢死队一千多人为前锋,在距王莽军队四五里地时,即摆开阵势,王邑、王寻派 兵数千迎战。刘秀身先士卒冲向敌阵,斩杀数十人,逼使王邑、王寻的军队后退。起义军诸 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 ,但王邑、王寻仍不将起义军放在眼内,他们率领万余人单独 与起义军拼杀,命令各军营不得轻举妄动,结果战况不利时其他军队也不敢擅自出营相救。 王邑、王寻的部队被打乱后,起义军斩杀王寻。城中的守军此时“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 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 。 正在这个时候,天上突然电闪雷鸣,同时大风刮起,当时“屋瓦皆飞,雨下如注,虎豹皆 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渡水逃去” 。昆阳 之战以王莽军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鹿耳门之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在明清时期一度被荷兰侵略军占据。 南明延平王郑成功在抗清义军的基础上整编军队,决意由福建厦门渡过海峡收复台湾。顺 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 1661 年,郑成功在金门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率航队驶抵澎湖。海 上的风浪很大,但是郑成功的船队不畏险阻,终于 4 月抵达鹿耳门港外。这时候摆着他们面 前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渡海进入台江,一举拿下荷军,成功收复台湾。 从外海进入台江有两条航路:一条是大员港,叫南航道,在北线尾与一鲲之间;一条是北 航道,在北线尾与鹿耳门屿之间,即“鹿耳门航道” 。南航道口宽水深,船容易驶入,但港 口有敌舰防守, 陆上有重炮瞰制, 必须经过战斗才能通过。 北航道水浅道窄, 只能通过小舟, 大船必须在涨潮时才能通过, 郑成功之所以选择在鹿耳门港突入, 一是掌握了该地的潮汛规 律,即每月初一、十六两日大潮时,水位要比平时高五六尺,大小船只均可驶入。郑成功从 澎湖冒风浪而进, 正是为了在初一大潮时渡鹿耳门, 二是郑成功早已探测了从鹿耳门到赤嵌 城的港路。所以,郑成功实施登陆作战的路线、地点的确都是正确的。 四月初一中午,鹿耳门海潮果然大涨,郑成功命令众将士扬帆转舵,顺利通过鹿耳门。 这次战役,借助潮汐的变化,郑军得以顺利登陆,造成对敌分割包包围的有利态势。 台风战役 1941 年 9 月 30 日, 陆军元帅冯.包克的中央集群, 按照希特勒的指令, 以 “台风” 为代号, 集中了 74 个师、148 万人、1700 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90 架飞机、14000 多门大炮和迫击 炮,从南翼向莫斯科发起进攻。 在 10 月上旬,天气就突然发生了变化,10 月 6 日,莫斯科 降下了第一场雪, 比以往差不多提前了一个月, 10 月中下旬又秋雨连绵, 雨织交织在一起, 使道路泥泞不堪。11 月 3 日,第一次寒潮降临俄罗斯,莫斯科的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11 月下旬,气温则降到了零下二十度。这是极少见的严寒,要知道,莫斯科1月平均气温才- 10.2℃,1 月可是冬天最冷的月份。天气突然变坏使德军的猛烈进攻几乎全部减弱。到 11 月底,由于天气恶劣,台风战役中的德军补给品供应中断,南方集团军群停滞不前。在 50 万辆卡车中,百分之三十已损坏得无法修复,另有百分之四十需要大修或全面检修,只 有百分之三十仍在使用。 德军的坦克在严寒中根本无法启动, 火炮驻退辅进机里的液体都凝 固了。由于同样的原因,机枪和自动步枪也不能使用了。唯一能使用的只有迫击炮。光学瞄 准具和望远镜的镜片出现模糊现象, 失去了作用。 履带式车辆没有防滑器就会在冰上打滑无 法前进。德军坦克的履带较窄,在松软的雪地里行驶时战术机动性很差。 虽然如此,德军还是发起了顽强的进攻,但由于天气的缘故,收效甚微。 大部分德军士兵还没有得到冬装,成千上万的德军官兵被冻成了残废。由于没有补给,就 大量宰杀马匹充饥,这一做法直接后果就是,由于缺乏马匹,无法把需要 14 匹马才能拉动 的火炮都拉走。他们注意到苏军用拖拉机牵引火炮,即使战争初期损失了大部分野炮,但仍 保存了大量的中型和重型火炮,因此装备明显比自己好。 至 1941 年 12 月 5 日,德军中央集群的 74 个师由于恶劣的天气已失去进攻能力,被迫在 加里宁、克留科沃、图拉以南至叶列茨宽达 1000 余公里正面转入防御,部队不是精疲力竭 就是根本无法动弹。第二章世界各国气象保障现状世界各国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与行动 作者:曾静静 曲建升 来源:科学时报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不可避免,一些国家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了 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以趋利避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笔者主要介绍了欧盟、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 家(组织)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并根据各国的适应行动对主要的气 候变化适应选择进行概括和汇总。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下,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采取积极举措,以 减缓气候变化。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不可避免,气候变化减缓行动 的效果难以在短期内显现,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成为另一项重要选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在 20 世纪 90 年代即提出 了适应机制的阶段目标。2001 年,UNFCCC 确立面向发展中国家的适 应基金。2005 年,通过《内罗毕工作方案》 ,以促进所有国家了解气 候变化的影响,帮助各国决策者就适应气候变化作出正确的、实际的 决定。2007 年 12 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 过的《巴厘岛行动计划》 ,也明确把适应作为气候变化行动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应对气候变化应该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长期、 艰巨的挑战,适应气候变化是更为现实、紧迫的任务。目前,国际社 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正在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气候变化适应合作机制也不断发展完善, 一些国家也根据本国的情况 制定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以趋利避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国家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 欧盟 2007 年 6 月 29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性绿 皮书《欧洲适应气候变化——欧盟行动选择》 ,确立了欧盟适应行动 的四大支柱:在欧盟开展的早期行动,包括将适应纳入欧盟法律和资 助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将适应纳入欧盟的外部行动中,特别是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集成气候研究扩大知识基础,从而减 少不确定性;准备协调、全面的适应战略的过程,涉及欧洲社会、商 务和公共部门。2009 年 4 月 1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适应气候变化白皮书:面向一 个欧洲的行动框架》 ,以提高欧盟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变能力。 英 国2008 年 7 月,英国政府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框架——《适应 英国的气候变化》 ,将政府已经开展的工作和更广泛的公共部门的适 应行动联合起来,阐明了政府适应计划的协调工作,促进未来政府适 应工作向前发展。 苏格兰 2008 年 6 月,苏格兰政府发布《适应我们的方式:管理苏格兰的气 候风险》 ,为苏格兰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框架计划提供咨询。 芬兰 2005 年 1 月,芬兰农业与林业部发布了《芬兰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 略》 ,旨在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利用各种条件提高社会适应未 来气候变化的能力。 德国 2008 年 12 月 17 日, 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了 《德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 构建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行动框架。 这是德国联邦政府第一次 从全局出发,考虑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并将已经取得进展的各部门工 作整合成一个共同的战略框架。 法国 2005 年,法国发布《法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将气候变化风险的 科学评估与实施适应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法国适应气候变化 战略》的 4 个总体目标为:优先考虑公共安全与健康,保护人员和物 品;考虑社会各方面问题,在风险到来之前缓和不平等现象;降低成 本并使收益最大化;保护自然环境。 澳大利亚 2007 年 4 月 13 日,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发布《国家气候变化适应 框架》 ,阐明了澳大利亚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立场,在中期内( 5~7 年时间) ,加强关键部门和地区处理气候变化影响与减少脆弱性的能 力建设。 美国 美国在 2001 年宣布退出以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为目标的《京都议定 书》 ,主张在不妨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减缓气候变化,而且,美国气 候变化及其潜在的环境威胁对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较小, 因此减缓和 适应的愿望较弱。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在国际气候变化行动中发挥与 其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相对应的作用。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强调以市场为基础寻求现实的解决方案, 在适应行动上, 美国也针对相对突出的气候变化问题和比较敏感的部 门采取了旨在提高适应能力的行动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适应性选择人类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适应能力与社会发展的性质及其水平 密切相关。 适应的挑战影响到许多关键的经济部门以及广泛的政策领 域,包括水资源、农业与粮食安全、人类健康、陆地生态系统等。因 此, 针对不断增加的气候变化风险, 其战略响应必须涉及经济、 贸易、 农业和资源政策等诸多方面。 极端气候事件与自然灾害的适应性选择 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极端天气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和 风险。在容易受到极端天气事件与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将气候变化 影响纳入自然灾害减灾管理、应急服务规划和恢复重建工作过程中, 尤其是山火、洪水、飓风、风暴潮等。建立极端天气事件与自然灾害 的早期预警系统,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防灾减灾。改进对有关应急服 务信息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及其适应对策的认识。 安全的淡水供应和管理措施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涉及流量、 补给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 需要加强有关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的评估,在国家层面上,可以对水 价进行调节,建立健全法律框架,保护和恢复清洁的淡水资源,确保 淡水的长期可持续使用。应该加强与给水工业的合作,确保将气候变 化影响及其风险纳入水资源与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 关键的 适应措施包括:保护地下水资源;改进现有供水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流域保护和改进供水系统;地下水和雨水的收集与脱盐;更好地利用 循环水;开展洪水控制与干旱监测。 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挑战的基础设施建设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作用强度和发生频率的不 确定性,可能会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受到影响,保护现有 的和未来的基础设施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各国适应战略的重要方 向。关键的适应措施包括:识别并处理气候变化影响可能对基础设施 产生的影响,分析电力、交通、通讯、水利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关键的 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战略,减少 基础设施的脆弱性;与金融业和保险业合作,共享有关气候变化风险 及其影响的统一数据,确定降低风险的适应行动,并找出保持社会繁 荣发展的途径。 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粮食供应安全的措施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 家,农业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也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和 冲击。可以利用农业气象工具及其产品,改进土地利用、虫灾控制和 改变耕种方法,从而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应该使作物选择多样化,培 育和引进抗旱、防洪、耐盐碱地和适应新气候条件的作物,提高畜牧 业、渔业养殖和耕作技术,增加粮食储备。通过控制水土流失和水土 保持措施,更好地管理土地及其使用情况。 避免气候变化影响健康的保护措施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加剧、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 相关事件,如海平面上升)发生概率的增加,气候变化将会使世界许 多地区的疾病演化与传播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 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 更大威胁。开展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脆弱性评估,可以更好地理解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提高社区和机构适应气候变化产生的健康 风险的能力,从而减少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疾病、遭受痛苦和面临 死亡的风险及其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建立环境—疾病监测系统,控制 和消除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 的潜在影响纳入公共健康宣传活动中, 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 力。 美国航空气象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美军大量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航空气象装备的信息化 水平,已建立了与作战指挥体制相一致的气象业务保障体制。 在气象探测方面,美空军目前已发展了军用气象卫星、气象侦察 飞机、GPS 探空测风系统、风廓线雷达系统、自动气象站、下投式探 空仪等先进实用装备,建立起以空基、天基、地基相结合的一体化气 象信息获取系统。机场已全部装备了自动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参与建 设的 WSR-88D 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已形成军地合用的全国联网, 对雷 暴探测的准确率达到 96%。美国“国防气象卫星”由美国空军负责 管理,用于战略和战术气象监测和预报,遥感数据可实时发送到本土 及遍布全球各地的美军战术地面站、 航空母舰等。 在气象通信网络 方面,美空军目前已实现了气象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手段上 以卫星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具有足够带宽、通用格式和保密 性,战区与战场遂行保障机构间的通信具有优先权。美空军业务天气 中队和作战天气分队目前都配备了相应的卫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 具 备了与指挥控制系统链接能力,以及与保障对象间的便捷沟通能力, 能够安全及时有效地传递气象信息。 数值天气预报及其产品解释应用已成为美军主要天气预报手段。 目前美国空军装备了全球战区天气分析和预报系统, 针对全球范围设 置可移动战区尺度窗口, 可有效提供战场目标区的天气预报和辅助决 策;装备一体化气象预报保障系统,专门用来制作积冰、湍流、云、 雷暴概率、雾和地面能见度等详细的战术气象预报保障产品,其预报 模式采用适合战场范围的中尺度模式。 从发展趋势看,美军航空气象观探测装备向多元化、集成化、小 型机动化和精确定量化方向发展。 地基观测系统将更加完备, 以卫星、 飞机、雷达为基本观测手段的天基、空基、地基观测网将得到进一步 发展,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和技术,实现高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连 续、一体化定量观测,是气象观探测装备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在气象 通信网络方面,将大量采用宽带传输、高速处理技术提高网络传输速 率, 采用多媒体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实现文字、 数值、 声音、 图形、 图像、视像的综合传输,采用多网络、多信道和安全保密技术,以确 保军事气象信息高速率高质量的传输和安全保密。 在气象预报保障方 面,航空危险天气将实现无缝隙实时监测;天气预报制作将全面融入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环境;航空气象保障装备将 向集成化、专一化、机动化方向发展,便携式可快速部署的战术保障 装备将迅速发展;气象保障装备与 C4ISR 信息装备充分融合,气象保 障信息将能够及时、准确、定量地纳入指挥决策系统之中,满足信息 化武器装备快速、精确的保障需求。美国海军加强海洋学研究气象和海洋信息对海军至关重要 气象条件对海军活动的影响很大。虽然现代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减轻恶劣气象造成的不利影响,但还不能完全解决。如云雾 和降水都能影响雷达波的传播,出现气象干扰回波。气象条件是决定 采取何种战术的重要因素。低云妨碍舰艇的目力观测,却是航空兵攻 击的良好掩护。雾和不良能见度,妨碍舰艇的航行机动,却是潜艇、 快艇等小战术群进行突袭行动的有利条件。大风引起大浪,使舰艇摇 摆,影响导弹、火炮和鱼雷的射击,限制小艇的出航。 海洋条件包括海水的物理性质如温度、密度、盐度和海水透明度 等以及潮汐和海流的情况, 也是海军活动时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水温直接影响水声器材的使用, 例如声纳在冬季的工作距离比夏天长。 海水盐度的大小决定了导电性能的好坏,当盐度小于 0.006 时开口电 磁扫雷具就无法工作。海水的透明度影响潜艇和水雷的使用。地中海 的透明度较大,为 60 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参战的各国在地中海 损失了大量的潜艇。潮汐和海流是登陆和抗登陆作战、布雷以及选择利益的先锋” ,需要具备在全球任何海域执行各种任务的能力。要具 有这种能力就要求能够不断地获得世界上各个海域的气象和海洋条 件资料。特别是具有重要战略利益的地中海和阿拉伯海湾地区,而这 两个海区的地理、气象和海洋环境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美国海军 第五、 第六舰队的行动尤其需要 24 小时的高清晰度、 实时环境观测。 美国海军已建立一套完整的机构来完成这项任务。美国海军作战 部长办公室设有海军海洋学家编制, 现任海洋学家为帕尔· 托宾少将, 还设有海军气象与海洋学司令部。 司令部的总部设在密西西比州的斯 坦尼斯航天中心。司令部下辖 3000 余名军官和职员。现任司令是巴 伯少将。其下属机构为两个初级中心,分别是美国加州蒙特雷市的舰 队数字化气象海洋学(METOC)中心和斯坦尼斯宇航中心的海军海洋学 办公室。除此之外还有地区性中心。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有两个气象 和海洋学中心,一个设在珍珠港负责太平洋东部海区,一个在关岛负 责太平洋西部海区。 大西洋舰队气象和海洋中心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市。另外在西班牙的罗塔也设有气象和海洋学中心,负责欧洲海 区。 对气象和海洋保障要求越来越高 在过去的 20 年里,美国海军舰队数字化气象海洋(METOC)中心和 海军海洋学办公室为美国海军舰队提供了海洋和气象预报, 还进行电 磁和声学预报(诸如综合折射效应预测系统 IREPS、舰载直升机声距预 测系统 SHARPS、音响传感器作用距离预测 ASRAP),这些预报通过信 息通道提供给美国海军部队。 美国海军进行了大型数字化建模和预报 工作,观测站网所搜集的大量数据对这些建模工作提供了支持。这些 站点常常相隔数千千米。然而,尽管气象和地区级规模的模型在不断 改进, 战地司令官无论是实施目前的战术还是制订长期的计划都要求 预报的精度更高、所需时间更短,以增加舰队安全系数、优化决策。 电磁和能见度条件常常决定了海军战术和灵巧武器的使用。高度 设定、对能见度或红外探测的要求、传输通道、雷达盲区和标定目标 时的拐点气候等各种数据决定了各种命令和决策。 声学条件决定了采用主动或被动的战术以及反潜战传感器选择和 放置(诸如声纳浮标的类型、形式和间隔)、拖曳阵声纳的深度和主动 或被动搜索模式的采用)。各种环境条件每天甚至每小时就发生变化, 这要求建立更及时、更新和更稠密的现场的数据采样网,对采样网的 要求比过去保障大规模的预报计算工作所需的采样网的要求更高。 研制新型舰载传感器 从 1847 年开始, 美国海军舰艇一直在航行中测量和搜集海洋和气 象数据。 当时美国海军观测与海洋学办公室负责人莫里上尉发布指令, 要求舰艇进行前沿海洋观测。舰上设有航信士官对温度、压力、风、 海情、气象和水深每小时进行观测和记录。舰艇向办公室提交报告, 然后得到莫里上尉系列风与海洋图,这些信息受到广泛欢迎,舰长利 用风向和海洋,避开不利区域,提高航行速度。在以后的 100 年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桅杆风向标、浮标、一次性的海水测温仪变得司空 见惯。 从 1991 年起,在美国空间战系统司令部的 PMW185 项目的管理 下,一套称为舰载气象海洋观测系统(SMOOS)的一体化舰载传感器, 已经在美国海军大现行美国海军 METOC 系统的结构未来美国海军 METOC 系统的结构型水面作战舰艇上使用。最近由于传感器技术上 的进步和传感器的小型化, 空间战系统司令部正在进行一项新的设想, 准备将该系统改进为 SMOOS-R,这是一种外形很小的成套传感器。 美国海国的每艘舰艇都将安装该系统,向舰载传感器、武器以及舰上 的决策者提供直接的、对用户透明的、综合的数据。 发展新的技术 和设备 为了满足舰队的需求,包括精确打击和先进武器对保障的需求, 美国海军海洋学家正在进行新的研究,以达到战场空间内无隙的“点 对点”的高解析度 METOC 参数的实时发送,即战场空间的 METOC 数 据的获得、融合和应用(BMDA-3)。实现这个目标的相应概念称为快速 环境估计(REA),在过去的两年中,美国海军一直在第六舰队的负责 区域内与北约盟国一起进行研究。 美国海军海洋学家正在有计划地发 展一套称为 MEASUREMETOC 空中、水面、水下报告)的设备,作为向 战地司令官提供必需的 METOC 数据的系统。 为了快速而秘密地测量局部地区关键的高精度的战术 METOC 参数,美国海军已经部署或 正在研制一些舰队传感器。 这些参数通过包括安全的网际协议路由器 网(SIPRNET)和非安全的网际协议路由器网(NIPRNET)等多种通信路径, 发送到各种用户。计划在各种平台上部署大气传感器,包括无人机、 SH-60 直升机、P-3S 反潜机和所有水面舰艇。在空中、水面、水下平 台和特种作战小组部署海洋传感器。 在局部战争决策中需要使用当 地数据,如能见度、电磁/电光(EM/EO)和声学测量值。为了与未来的 数字化预报模型融合和归档到气象数据库, 对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 METOC 传感器数据进入处理和通信设施后,可以供诸如战术自动 化任务计划系统(TAMPS), 微型机械化工程数据(MEDAL)等舰队任务计 划系统中的战术辅助决策 (TDA) 和 METOC 辅助决策 (MDA) 系统使 用。 新研究中的主要创新包括支持直接测量特征的现场传感器的部 署,以及从平台传感器上萃取环境参数的转换技术。美国海军现在的 研究显示用 “宙斯盾” SPY-1 和 SPQ-9 雷达以及 SQS-53 声纳搜集 METOC 数据大有希望。诸如背景散射、海底成份、环境噪声和海底沉船等参 数,以前一直从历史数据库中获得,现在能现场搜集直接融入战术决 策辅助设备。 近海恶劣的环境使非声学反潜战更加受到美国海军的重视。非声 学反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磁传播环境的评估和利用。基于 PC 机的雷达在地形上方的传播评价系统最近已经下发美国舰队使用。 该系统利用无线电物理光学模型 (RPO)和地形抛物线方程模型(TPEM) 评价雷达传播的电磁效果。两个模型都能处理多个声探测,为战场空 间提供与距离相关的多方位的图像。 试验新的概念和技术 1996 年秋天,北约在混合? 96 演习中演示了“快速环境估计”概 念, 混合? 96 演习是北约快速响应? 96 演习的一部分。 “快速环境估计” 的目的是基于正在形成的作战需求,集中于局部的目标区域,进行大 量的实时大气、海洋学和海岸调查,为军事战术行动提供数据。 在进行混合? 96 演习的几个?星期中,通过对已有的气候和观测数 据的分析,来决定反潜战、水雷战和两栖战战略,缩小登陆海滩的选 择范围,提出初步的水雷战和反潜战的战术。在演习前的两个星期, 基地就开始搜集详细的数据。在确定的滩头通道进行实时的调查,进 行直接的滩头警戒。通过沉船数据库得到有关海底沉船的资料,并用 高解析度的卫星图像和 5 艘水文调查船对以前的海底沉船进行重新 检查。检查发现登陆通道中几艘沉船的位置已经变化,遂对其进行了 重新定位。 这些实时的数据经中继传到海军海洋学办公室下属的作战 支援中心(WSC)。 在作战支援中心,所有的数据都融合到几张特别战术海洋学信息 图(STOIC)中,之后将图反馈回战区的战斗指挥官。另外,实时的反潜 战数据经中继传到位于西班牙罗塔基地的海军欧洲 METOC 中心。在 该中心,进行特定区域和特定传感器的声学预报,并加载到 METOC 主页供舰队用户使用。 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数据收集 海湾历来是美国关注的重点地区, 伊朗 1996 年举行了有 100 多艘 舰船参加的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海军演习,其中包括两栖登陆演习。 先进的“基洛”级常规潜艇也已从俄罗斯运伊朗。 美国认为这对其 第五舰队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美国海军加强了该区域近海特征方面的 调查。 为了深海作业,美国海军在过去几十年中研制了声学模型、海水 测温仪和历史的数据库以对作业环境进行充分描述。 但有关阿拉伯海 湾和亚德亚里海的近海环境特征的现有数据库, 总的来说是很不充分 的,需要许多调查船工作多年来增加和扩充这些资源。美国海军气象 与海洋学司令部的 8 艘海洋调查船正在这些海区进行调查。 美国海军 认为大量重要的环境因素及其巨大的可变性, 已经对海军提出了如下 需求:实时测量这些参数、改进区域模型使其能够进行快速的数据融 合并使作战系统随变化的环境来优化。 美国海军已经研制出阿拉伯海 湾和亚德里亚海的高解析度的模型, 现在可以通过海军海洋学办公室 的美国国防部高性能计算中心使用。
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气象环境对军事环境的影响——为大家提供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同时提供范文参考。主要栏目有:范文大全、个人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 优秀作文、考试辅导、试题库、诗词鉴赏。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闪雷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