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法的考试题吧。不知道算统计学考试题的不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题目答案35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题目答案35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有(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到定量认;7.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数量标;9.统
1.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2. 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有(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3. 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4.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5. 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6. 统计的认识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7. 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8. 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数量标志)9.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10. 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11. 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娟资料是(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12. 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13. 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14. 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15.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16.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二者有时是一致的)17. 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所有从业人员)18. 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每个从业人员)19. 我国的统计报表(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20. 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一般,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越少)21. 对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普查)22. 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23. 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24. 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调查的组织方式)25. 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26. 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27. 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报告法的调查方式)28. 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是(普查)29.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30. 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婚姻状况)31. 下列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全国实有耕地面积)32.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33. 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34.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先取单位方式不同)35. 调查对象是指(所要调查的总体)36. 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日,则调查期限为(一个月)37.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38.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抽样调查)39. 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至结束的时间)40. 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个人生产记录)41. 入户访问的优点之一是(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较为复杂的项目)42. 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43. 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该市所有自行车)44. 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辆自行车)45. 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46. 为了了解职工的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日至21日一击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此项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47. 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职工)48. 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日至21日一击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要求此项调查在9月底完成。调查时间是(8月15日至21日)49. 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50.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51. 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52.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距)53. 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简单分组)54. 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平行分组体系)55. 组距数列中的上报一般是指(本组变量的最大值)56. 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组距和组数(有反向关系)57. 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58. 用离散变量作分组标志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间断)59. 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260)元(最高减最低除以6)60. 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报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组中值)61.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为(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62. 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63. 将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组距式分组)64. 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65.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未组组中值为(230)组中值=(上限+下限)除以2
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距除以2)66. 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原始调查资料)67.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68. 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分组和次数)69. 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70. 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各组单位数)71. 将某地区30个商店按零售额多少分组成编制的分配数列,其变量值是(各组的零售额)72. 比较法审查是(主要审查数据之间的关系)73. 静态数列,也称时点数列,是反映(同一时间条件下总体内部的数量分布)74. 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75. 总量指标(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种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76. 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77.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78.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79.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80. 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动态相对指标)81. 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7%,则其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94.9%)(100-7)%除以(100-2)%乘以100%82.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水平法)83.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若计划平均指标宜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84.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85.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若比较其标志变动度,不能直接用标准差,而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标准差系数)8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87.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含蕴存款余额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88.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状况,则(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8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人均GDP)90.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某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出分别产出分别为500万元、700万元、600万元,各企业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分别为110%,115%,105%。则该公司工业总产出计划完成程度为(500+700+600)除以(500除以110%)+(700除以115%)+(600除以105%)=110.1%91.某建设施工队盖一栋大楼,计划320天完成,实际290天就完成了,若求计划完成程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计划完成程度为90.63%,超额9.37%完成了计划)290除以320乘以100%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下:2000年指标32917.7亿元,.5亿元,.9亿元,.6亿元,以2000年作为基期,则历年投资的发展速度为(113.05%,132.15%,168.8%)93.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时期数列)94.在时间数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发展水平)95.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累计法)96.已知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水平法)97.假定某产品产量年增加了235%,则年期间平均发展速度为(335%根10)98.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99.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二者无直接代数关系)100.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7.1%)101.总速度是(定基发展速度)102.以1980年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几次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6)103.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104.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总指数)105.公式K=∑KW除以∑W称为(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106.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20%)107.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降低)108.平均指数是通过下列哪项指数权平均而成的指数(个体指数)109.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110.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以下哪项总变动(各种商品销售量)111.指数划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依据是(按总指数编制方法不同)112.利用下列哪项可以建立对国民经济发展变动的评价和预警系统(指数法原则) 113.一项调查,当数据需从总体每一单位中搜集时,称为(普查)114.一项调查,当数据仅从随机抽取的总体部分单位来获取时,称为(抽样调查) 115.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1%人口调查)116.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简单随机抽样)117.按照某一标志,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组、类),再在层内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此种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118.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系统随机抽样)119.将某居民小区的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号码为3,则3,103,203,3903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系统随机抽样)120.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参加考试,将1000份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121.为获得某批日光灯产品平均寿命数据,现随机从中抽取100件产品,测得平均寿命为2000小时,则样本平均数为(2000小时)122.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98%)123.为了了解某地区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时,将职工家庭按居委会分组,并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再对抽中的居委会所辖每户职工家庭一一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为(整群随机抽样)12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成正比)125.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样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126.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是: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极限误差的大小;抽样方法与组织方式的不同;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条件;以及(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127.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计算采取的是(比例分析法)128.在分析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时,常采用(相关分析法)129.在进行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序时,常采用(综合评价分析法)130.连环替代分析法属于(因素分析法)131.年距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之比)132.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 13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项目的是(基本单位普查)134.部门统计调查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135.负责统计组织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工作的是(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36.组织机构代码中,无属性的数字位数为8位,校验码位数为(1位)137.我国县以上行政区域的代码位数为(6位)138.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房地产业属于(第三产业)139.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的对象是(法人企业)140.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141.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不同,划分为(主营单位和附营单位)142.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企业控股经济情况分为(公有控股经济和非公有控股经济)143.在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144.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145.收入法增加值的构成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146.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产品法)147.计算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工厂法)148.工业总产出按(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149.建筑业总产出计算中使用的价格,原则上按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结算价格)计算 150.运输业总产出指各类运输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营运收入和服务收入) 151.非盈利性服务业单位的总产出是按本期内(提供服务的总费用)计算的152.批发零售业总产出,通常称为(毛利)153.产品销售量统计的原则是(实现销售)154.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公路货运量按(货物到达量)进行计算155.货物周转量是指(货物重量与运送距离的乘积)156.目前能源统计指标是以(实物量指标)为主157.能源购进量的核算原则之一是(谁购进谁统计)158.下列各项中计入能源批发,零售企业经营销售库存的是(寄存在外单位的原油)159.某工业企业某月份各种能源消费量(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共计30吨,经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6吨,则该企业该月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4吨) 160.财务统计是连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桥梁161.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现金)162.主要反映企业的收入,费用,利润及分配情况的财务统计是(企业损益)163.购进材料款末付时,这笔未结算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164.下列项目中属于长期负债的是(应付债券)165.下列项目中属于不可辩认无形资产的是(商誉)166.下列项目中属于管理费用提(劳动保险费)167.既表面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又反映企业最终财务成果的是(利润总额) 168.下列项目中不计入事业单位经营税金及附加的是(所得税)169.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170.劳动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劳动经济现象)171.现行国家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下列人员中(个体经营户)不包括在单位从业人员中172.为避免从业人员的重复和遗漏,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遵循的统计原则是(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173.长期职工的用工期限为(一年(含一年)以上)174.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统计中,列为失业人员的最低年龄限制为(16岁)175.已知某城镇失业人数为12000人,就业人数为38000人,则该城镇失业率为(24%) 176.下列各项中,不包括在工资总额中的是(讲课费)177.按照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列入奖金统计的是(劳动竞赛奖) 17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一般为一定时期(完成的实物量乘以相应的价格) 179.计算建筑安排工程投资完成额的基本方法(单价法和部位进度法)180.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对象为(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工程)181.投资效益指标反映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182.商品住宅按照用途可以划分为(经济适用住房)和别墅,高档公寓等183.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不包括(单纯土地交易活动)的投资184.某发电厂经批准建设四台10万千瓦发电机组,在报告期以前已建成投产一台,在报告期内施工的两台,其中一台建设成投产,还有一台没有开工,则该电厂报告期的施工规模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题目答案35等内容。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题目答案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1.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2. 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有(同...  2014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1]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今日推荐 116份文档 2014一级建造师考试 ...  2012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试题 《统计法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30 道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2013 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第 1 题: 某县统计局联合县乡镇企业局对某工厂的统计违法行 为做出处罚决定,该工厂不符,申请复议时,...  12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真题(A卷)及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A卷)...  2014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知识》练习题(1) 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统计调查包括...A、自愿性 B、营利性 C、强制性 D、平等协商性 E、公平性 答案部分 单项...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模拟题and答案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多套真题和模拟题统计从业考试 2011 年《统计基础知识...  2008 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计算题计算题(请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得出答案,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5 道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 1. 某企业 2008 年上半年总产...  统计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统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统计基础知识》单选题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1.要了解某班 50 个...金融统计分析试题_金融学_开放教育本科_历届试题库:___电大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关键字搜索:
金融统计分析试题日 九江电大
A. 货币制度&& &&&&&&&&&&&&&&&&&B.利率制度
C. 信用制度 &&&&&&&&&&&&&&&&&&&D.产业部门分类
A. 设计统计方法&& &&&&&&&&&&&&&B. 设计金融统计指标
C. 搜集统计资料&& &&&&&&&&&&&&&D.设计金融统计帐户
A.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B.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C.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
A. 货币当局发行货币&& &&&&&&&&&B.货币当局对金融机构负债
&&&&&&&&&&D.自有资金
A. 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B.办理转帐结算
C. 经营存款贷款业务&&&&&&&&&&& D.能够赢利
A.上涨&&&&&&&&&&&&&&&&&&&&&&& B. 下跌
C. 没有影响&&&&&&&&&&&&&&&&&&& D. 难以确定
A.& 亏损、较高&&&&&&&&&&&&&&&& B.增加、较高
C.较高、较小&&&&&&&&&&&&&&&&& D.减少甚至亏损、较低
A.26.7%&&&&&&&&&&&&&&&&& &&&B.32.3%
C.17.8%&&&&&&&&&&&&&&&&&&&& D.25.7%
&&&&&&&&&&&B. 同业往来收入
D. 利息收入
A. 5%&&& 10%&&&&&&&&&&&&&&& B.4%&&& 8%
C. 5%&&& 8%&&&&&&&&&&&&&&&& D.4%&&& 10%
&& A. 本国不存在通货膨胀&&&&&&&& B.没有政府干预
C. 利率水平不变&&&&&&&&&&&&&& D.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
A. 购买力平价模型&&&&&&&&&&&& B.利率平价模型
C. 货币主义汇率模型&&&&&&&&&& D. 国际收支理论
A. 30562.35&&&&&&&&&&&&&&&&& B.81800
C. 81850&&&&&&&&&&&&&&&&&&&&& D.30543,68
A. 报告期存款余额/报告期存款平均余额
B.报告期存款平均余额/报告期存款增加额
C. 报告期存款最高余额/报告期存款平均余额
D.报告期存款最低余额/报告期存款平均余额
A.10.90%&&&&&&&&&&&&&&&&&& B.30.77%
C. 52.31%&&&&&&&&&&&&&&&&&& D.6. 41%
)为依据的计价原则。
A. 批发价&&&&&&&&&&&&&&&&&&&& B.零售价
D. 内部价格
A. 逐笔申报制 &&&&&&&&&&&&&&&&&B.交易主体申报制
C. 定期申报制&&&&&&&&&&&&&&&&& D.金融机构申报制
A. 生产帐户&&&&&&&&&&&&&&&&&&& B.资本帐户
C.国民收入帐户&&&&&&&&&&&&&&& D.资金流量帐户
A. 对金融交易的信任&&&&&&&&&&& B.金融机构透明度
D. 银行部门资产占GDP的比重
A. 货币和准货币&&&&&&&&&&&&&&& B.所有者权益
C. 国内信贷&&&&&&&&&&&&&&&&&&& D.中央银行债券(净)
E. 对金融部门的债权
A. 股票交易总量&&&&&&&&&&&&&&& B.股票价格水平
C.法律因素&&&&&&&&&&&&&&&&&&& D.文化因素
E. 公司因素
A. 结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用汇单位和个人,按一定的汇率收取本币的行为
B.结汇是指外汇收入所有者将其外汇收入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按一定汇率付给等值的本币的行为
C.结汇使用的汇率是买人价
D.结汇使用的汇率是卖出价
A. 硬贷款&&&&&&&&&&&&&&&&&&&& B.软贷款
C.高息代款&&&&&&&&&&&&&&&&&& D.低息贷款
E.市场利率贷款
)4类要素共27项指标组成。
A. 资本成本的大小&&&&&&&&&&&& B.债券交易频繁程度
C.资本市场效率的高低&&&&&&&& D. 股票市场活力
1.为什么要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
2.简述银行资产业务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至少列举四项)。
3.简述借外债的经济效益。
1.下表是某公司X的1999年(基期)、2000年(报告期)的财务数据,请利用因素分析法来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和影响方向。
2.利用下表资料,计算人民币汇率的综合汇率变动率。
(提示: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汇率的变化(%)二(旧汇率/新汇率―1)×100%,每步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3.已知1994年中央银行总资产比1993年增加3913亿元。其中,94年与93年相比,货币当局外汇资产增加2832亿元;货币当局对政府的债权增加了105亿元;货币当局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增加了841.5亿元;货币当局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增加了18亿元;货币当局对非金融部门债权增加了46亿元。要求:(1)计算影响94年中央银行总资产变动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百分比。(2)分析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3)并说明这些主要因素的影响对于货币供给的影响含义。(20分)
1.& D&&& 2.& B&&& 3.& D&&& 4.& D&&& 5.&& A
6.& A&&& 7.& A&&& 8.& A&&& 9.& C&&& 10.& D
11. B&&& 12. D&&& 13. B&&& 14. A&&& 15.& D
16. A&&& 17. C&&& 18. B&&& 19. D&&& 20.& C
1.& ABD&&& 2.& AB&&& 3.& BC&&& 4.&& AB&&& 5.& ACDE
1.答: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它是一个存量概念,反映了该时点上全社会的总的购买力。
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的核心任务就是反映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货币概览是由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生成的,它的目的是要统计 和 。银行概览是由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生成的,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全面统计 。
2.答:(1)一定时期的各种贷款发放、回收及余额统计分析。
(2)资产质量分析统计,分析报告期内各种不良贷款余额、占用形态、不良贷款成因,用以掌握贷款质量的变化情况,作为加强贷款管理的依据。
(4)资产的利率敏感性分析,分析资产隐含的利率风险。
(5)资产变动的趋势分析。
(6)贷款市场占比分析,反映银行的竞争力水平。
(7)资产流动性分析,指银行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主要指标有速动资产/总资产,(速动资产―法定准备金)/总资产,证券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总资产等。
3.答:借外债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借外债可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增加投资能力。
(2)技术和设备:借入外债后,债务国可以根据本国的生产需要和消化能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设备,经过不断的吸收,提高本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出能够满足国内需要的产品,丰富本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就业:通过借外债增加国内的生产投入,开辟新行业,建立新企业,能吸收大批的待业人员,经过培训后,不但提高了本国的就业率,而且提高了劳动力素质。
(4)贸易:借外债不仅促进了本国的生产结构变化,而且有利于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5)银行或金融机构:通过借外债能够加强债务国和债权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增强债务国经营和管理国际资本的能力,最终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合作的开展。
该分析中从属指标与总指标之间的基本关系是:
净资本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总资本周转率x权益乘数& (2分)
下面利用因素分析法来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和影响方向:
销售净利润率的影响
总资本周转率的影响
=19.23%×(1.13―0.85)×2.34
权益乘数的影响
=报告期销售净利润率×报告期总资本周转率×(报告期权益乘数―基期权益乘数)
=19.23%×1.13×(2.10―2.34)
=-5.22%& (8分)
净资本收益率的变化=报告期净资本收益―基期净资本收益率
=销售净利润率的影响+总资本周转率的影响+权益乘数的影响
=45.63%―36.54%=1.71%+12.60%+(―5.22%)
=9.09%& (10分)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X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2000年相对1999年升高了9.09个百分点,其中由于销售净利润率的提高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71个百分点,而由于总资产周转率的速度加快,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2.60个百分点;由于权益乘数的下降,使得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5.22个百分点,该因素对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13分)
(1)综合汇率变动率是根据一国货币和其他各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幅度,用各国在该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各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作为权数,加权计算出的汇率变动率。&&& (3分)
(2)先计算人民币对各个外币的变动率。
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3)以贸易比重为权数,计算综合汇率变动率:
因此,从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了0.64%& (12分)
3.答案:(1)影响94年中央银行总资产变动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百分比分别是:(计算保留一位小数百分比)& (8分)
货币当局外汇资产增加的影响百分比=2832亿元/3913亿元=72.4%
货币当局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增加的影响百分比=70亿元/3913亿元& =1.8%
货币当局对政府的债权增加的影响百分比=105亿元/3913亿元=2.7%
货币当局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增加的影响百分比=842亿元/3913亿元
货币当局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增加的影响百分比=18亿元/3913亿元=0.5%
货币当局对非金融部门债权增加的影响百分比=46亿元/3913亿元=1.2%
(2)从影响百分比看,货币当局外汇资产增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货币当局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增加的影响。& (5分)
(3)货币当局外汇资产增加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通过大量增加外汇资产的操作放出基础货币。增加外汇资产的含义是货币当局买进外汇,放出人民币。其次是货币当局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增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即增加货币当局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促进存款货币银行扩张信用。& (7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计学期末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