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国家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_百度知道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也是在找这个问题的答案,顺便提醒你一下你的分类是:文档/报告共享。不是历史啊。
答案;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
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view/f3c18c926bece.html
-----------0-------------------0--------------0-----------------0------------------0---------------------0--------
---------0--------------0-----------------0------------------0-------------
下面的这个答案很长,你自己找几点看看吧。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
挑战大于机遇。
挑战大于机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那么这些挑战的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不仅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但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下,必须:(1)树立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2)培养核心竞争力;(3)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4)转变政府职能;(5)为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而努力。
【摘 要 题】经济全球化
【关 键 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上述定义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主权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交易范围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贸易和投资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二是市场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这两个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同一过程中并行的两种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它必然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国际上流动,使我们有机会利用国际上的资源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有人认为,中国是开放和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2000年,中国的gdp是开放之初1978年的7.4倍。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接轨,使我国企业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熟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际市场规则,建立市场经济机制。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1)经济全球化使国内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品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国内企业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经济利益。(3)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可以加速国内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促进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增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福利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由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避免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商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各国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商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益最大的就是消费者。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wto后,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受冲击较大。其中,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1998年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2000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2.经济全球化可能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边缘化。经济全球化虽使我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无法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也无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现代化。同时,过度发展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还会使自然资源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
3.国际经济运行中“游戏规则”的适应问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它们适应以自己为主导制定的经济规则和经济秩序,没有制度和体制方面的限制,只有协调各利益集团方面的困难。而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由于市场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对市场制度的支持能力较弱。在此时,适应不熟悉甚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显然是困难的。
4.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起点和实力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相对劣势。尽管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这样那样的挑战,但由于其具有经济发达、技术经验、产业结构优化等优势,且处于“中心”,因而能有效地避免全球化的挑战。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不具备上述优势,且处于“外围”,因而处于相对劣势。
5.我国企业竞争力薄弱。在全球化趋势不十分明显的时期,我国企业在规模、效益、研发能力等方面表现得不尽人意,此时,企业的竞争范围主要以本土为界,这就意味着本地企业由于长期的经营历史和对本地的深刻了解,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些保护政策,使企业处于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将在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与更为强大的对手竞争。而我国企业竞争力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恐怕并非易事。
三、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发展策略
1.树立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闭关锁国,游离于全球化主流之外显然没有出路。从正面效果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增长财富和发展经济的机遇。综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已经错过了太多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懂得珍惜机遇,利用机遇。
从中国改革开放自身的实践来看,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动参与者。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最大的赢家之一。截至2000年,中国的国际贸易规模在过去的22年里扩大了约22倍,世界排名从开放之初的第32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80年代初的不到20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00亿美元左右,从1993年以来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资东道国,如今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达3500亿美元。
2.培养核心竞争力。从企业的角度讲,只有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企业才能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必须考虑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对中国企业来说,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中国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政府也应在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1)政府应打破垄断,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培养企业竞争力;(2)政府应在wto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适当的保护;(3)政府应在培养企业竞争力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
3.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各国都在积极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争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也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和强化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智力密集或知识密集型产业。今后五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突出这样几个方面:
——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把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抓好关键环节。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有选择地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关键集成电路、新型运载火箭等重大高技术工程,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资源战略问题。
——加快服务业发展。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结构升级和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4.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治经济体制。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就要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必须按照公开、透明、非歧视等原则改变管理方式。首先,要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要健全市场体系,强化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各种市场规则,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其次,要实行依法治国,用法律规范政府对国家的管理,规范政府的行为,提高政府决策和行为的透明度。
5.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大多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它更能反映发达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对发展中国家带有歧视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我们应该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而努力,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怎么样把握和对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怎么样把握和对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中小企业一直是国家财富创造的主力军。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亿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同时也是对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简称流量)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以下简称存量)572亿美元。按企业数计算,其中约90%海外投资项目是由国内中小企业投资的,而且境外投资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中方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居多。根据商务部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投资区位上,中小企业对外投资首选非洲,比重达32%,东南亚占20%,拉美18%,以下依次为中东、东欧、中亚等地区。
  联合国贸发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1万亿美元,年末存量18.98万亿美元。以此为基期进行计算,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1%,位居发展中国家地区首位,名列全球第五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八年保持了增长势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4%。在这种形势下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就显得更有意义。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
  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应该重视自身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宏观经济形势是中小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基础性条件。
  (一)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也在加强
  当今世界经济,按区域划分已形成比较典型的经济圈,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地区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明显有利于经济圈内企业,不利于区域外的企业。这样,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就具有战略意义,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既重视亚太经济圈内,也应该重视亚太经济圈外。
  虽然出现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发展趋势,但是发达国家仍然是最大的资本供给者和需求者,中东欧、亚洲、中美洲和非洲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热点。这些地区多属发展中国家,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大量的外资涌入这些地区。同时,这些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为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并开拓新兴市场,先后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纷纷到泰国、越南、巴西、印度尼西亚、匈牙利、俄罗斯、南非等社会经济环境较为稳定、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
  (二)进入21世纪后,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出现转移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亚太地区经济近几年持续高速增长,今后世界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将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力密集的亚太地区。随着计划经济模式日益为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这使经济重心东移的可能性增大。随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其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将吸引大批投资者。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根据其动机分为三种类型: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从理论上讲,对外直接投资是扩大市场的一种预防性对策,可以针对出口市场可能出现的新的贸易保护政策,提前打入该市场,还可以绕过外国贸易保护,从而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充分保持现有市场份额。以往,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也更多采用市场导向型,即对外直接投资更注重市场容量和份额。但是现在存在一种重要趋势,即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更加注重三者融合,即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三者融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应该充分认识这种趋势。
  (三)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投资、跨国投资已经成为带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不仅超过了全球产出的增长,而且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投资的地区也转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举。在国际投资发展的大潮中,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伴随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样化,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加快。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多为大型跨国公司,这种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发生重大改变。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大批中小企业也纷纷加入跨国投资行列,成为中小型的跨国公司。同时,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趋势,也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一些国家对外资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使中小企业抓住了历史机遇,形成国际投资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技术经济背景
  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应该重视自身发展面临的技术经济形势。技术经济形势就是生产力要素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特点,我们认为以下特点不容忽视。
  (一)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竞争更为重要
  全球化竞争主要从有形资本的竞争转变为无形资本的竞争,从土地、资金和劳动人口的竞争,转化为人力资本、信息知识的竞争。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原理面临着内在重大调整,自然禀赋不仅仅是土地、人口、资源、技术和资本,还加上了创新能力、信息资源和知识潜力等无形禀赋。信息资源、创新能力和知识要素共同构成了当代国际竞争的新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信息和知识可以为厂商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获得成本优势,或者表现为厂商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差异性战略,或者表现为厂商选择合作伙伴组成战略性联盟的商业机会。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这种竞争性特点,使竞争合作将成为国际经济和对外投资发展的主流,但也对厂商之间的合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这种竞争性特点,使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战略优势更加凸现
  由于知识的互补性正在逐步取代物资资本的互补性,从而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依赖作用和附属地位。既然企业之间的竞争地位取决于其拥有的知识质量和信息数量,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国际联系,分享世界最前沿的产品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进行只有大公司才有技术力量进行的技术转移。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及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已经改变了以往中小企业获取信息落后于大企业的局面,打破了大企业在信息拥有方面的垄断优势。现在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国际网络经销产品,每个中小企业致力于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就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与大企业几乎毫无区别。有人说21世纪的经济是属于“小而强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伴随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
  另外,许多国家由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速度日益加快,国内市场的相对饱和,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这也已成为普遍趋势。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发展趋势,使企业的研发费用迅速攀升,成本加大,企业除了调整产品结构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拓海外市场,可以使企业保持创新产品的合理生产规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在这方面,中小企业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同时具有较强模仿能力,能对国际市场做出快速反应,而这进一步为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条件。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国内基础状况
  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应该重视自身发展面临的国内基础状况。
  (一)相对于发达国家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是具有成本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这样就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虽然整体上我国中小企业技术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相对落后,但相对于拉美、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仍然具有很大技术优势。加入WTO后也对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带来有利因素。我国在2001年正式成为WTO成员以后,大量的外国先进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市场,但是根据对等原则,外国市场也逐步对我国进行开放,这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此外,WTO中的有关规定如有关反倾销的规定和国民待遇原则等也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但在开展对外投资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中,仍存在着审批手续过于繁琐、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援助和税收优惠不多、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等问题,人才的缺乏也使我国中小企业总体素质、管理水平与开展跨国经营的需要相比具有较大差距。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开展对外投资的障碍。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国际化经营意识淡薄。另外,知识经济竞争也使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新困难。虽然知识经济可以使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做到小而强,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缺乏知识创新能力,有可能使其生存空间有所缩小。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获得是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缺少资金购买和建立信息通讯系统,这使得它们有可能在这方面落后于国外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对其自身国际化发展非常不利。
  (三)中小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应该正视国际条约和宏观政策的制约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签订的国际条约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产生阻碍。例如,《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条款的有关规定限制了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给予的补贴政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条款对以仿制为主的中小企业形成严重挑战。金融危机过后,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的全面实施,使得外国可以通过技术壁垒阻挡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这是由于我国国内产品标准相对低于国际或国外的先进标准。另外,我国现有对外贸易体制也使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受到影响,打击了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积极性。此外,在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项目审批程序、融资条件等方面,现行政策也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要求,进一步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
  四、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认为中小企业和大型公司是促动经济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从而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我国也应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一)构筑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国内支撑环境,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立法工作,为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必须加快有关中小企业的立法工作,必须尽快制订和完善诸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法》等法律以及相关配套管理条例,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对外投资行为,进一步简化对外投资项目审批和出国出境人员手续。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同时应对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减免税收,实行差别税率。
  在政府支持方面,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极为重要。在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可以借鉴台湾省完善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的经验,这个体系包括财务融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研究开发、资讯管理、工业安全、污染防治、市场营销、互助合作和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服务。为此,建议成立中小企业家协会或者联合会,提供政策、法律、技术和金融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在需要时提供必要救助。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保障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抵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的能力较弱。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是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而发展中国家相对具有较大的政治和社会风险,因此,要加紧与有关国家签订双边保护协定。另一方面,建立对外投资保证制度,鼓励政策性保险公司和商业保险公司对国内中小企业开展国外投资提供投资保险,消除中小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担心和顾虑,使投资者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在建立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保障体系的同时,改善中小企业的国内融资环境。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国家提供政策性出口信贷担保等。国有商业银行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约束和贷款激励的不对称问题。银行对中小企业应该主动地发掘贷款需求,较好地平衡贷款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信贷支持。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注重专业化发展道路
  虽然中小企业在规模与实力上不能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但仍可通过生产精、尖、特、优产品,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的方向发展,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根据市场营销分析的市场细分原理,由于存在着异质市场,消费者用户在需求、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上存在着差异性,中小企业就可以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特殊性出发,避开大企业关注的市场,将资源集中于有限的细分市场上,进行专业化经营,寻找内部规模经济,中小企业应该在国际化经营初期以扩大产品出口带动对外投资发展。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应该积极转移目标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我国中小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日本、欧共体等发达国家市场,过分依赖于这几个市场的经营形式,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策略。并且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比普遍缺乏竞争力,也受发达国家的市场排挤,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不要仅仅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还要开拓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国家市场,相对来说,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也比较适合这些不发达或欠发达国家的市场要求,这也为中小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供了生存发展空间。
  (四)中小企业应该积极进行网络化经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日益开放,经济生活中的信息化、网络化越来越普遍,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重视电子商务的利用,通过电子商务来宣传自己、寻找客户、了解技术信息和市场行情,走上网络化经营的道路。中小企业应该在网络经济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适合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此外,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内部经常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这样就易使技术创新缺乏动力,易使高管陷入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企业陷入困难境地。为保证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必须建立与有效公司治理相适应的科学管理制度,促进人力资本效用实现最大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才是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最重要保证。
作  者:&&&&出  处:单  位:&&&&经济类别: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 ()& ()& ()& ()& ()& ()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遇和挑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