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建设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省,有哪些好建议

陕西省人民政府网
字号:【字号 大 中 小】&&点击:&&打印 &&转发
【 导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未来长远发展做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本文指出了陕西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陕西省环保厅在复函中表示,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力度,发展环保产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
第1号(重点提案)
关于加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未来长远发展做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2010年8月下旬,民革陕西省委会与一批环保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我省商洛、榆林、西安三市的相关工业园区及企业进行调研。所到之处,听取市、县政府汇报,与园区及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实际考察企业生产流程和听取情况介绍,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调研发现,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地都有亮点,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范例,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但毋庸讳言,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调研中发现各地基本没有系统的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缺乏保障措施和机制的支持。各地汇报都有内容,都有亮点,但都缺乏完整的规划文件。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有利于生态环境(简称“两个有利于”)作为切入点、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是以“两个有利于”作为判定标准的,但各地都没有主动自觉地把《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没有主动创造法律实施的条件。不少地方和部门对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清洁生产的中/高费方案都支持很少,这不但不符合两个“促进法”的要求,也不利于地方发展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是一项特别的要求。不少地区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规划和建设工业园,但没有抓住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建设园区时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结构方面下的功夫不够,新铺摊子的多,调整布局的少;二是政府对如何促进资源和废弃资源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在促进企业之间实现合作的政策上缺少创新、缺少研究,出台政策少。一个工业园区的企业各建各的供热系统,各建各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统一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的政策引导与政策支持。同时,在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的行业和园区上下的功夫不足,使循环经济规模和产值普遍偏小、产业链偏短。
(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不突出。各地希望迅速做出成绩的急躁心理,造成在实践中普遍侧重单个项目的开工、投产、做大,对集群项目的上下链接、左右耦合、推进程序、瓶颈制约的解决方案重视不足,造成项目脆弱,如遇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等,则应对困难。
(五)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不突出。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行动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依靠高新技术解决资源能源压力和生态环境问题压力的支持力度、支持政策不足。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辖区内和行业内的有关企业的循环经济的技术、工艺路线、技术细节、技术创新、发展困难不甚了了,因而对如何培育、如何支持心中无数,多数技术方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显示不出辖区内和行业内的创新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
(六)全省整体而言,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如何形成尚属空白,相关研究尚未展开。
(七)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节能减排减碳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生态环境三者一体化,就全省“三大区域”而论,各区域都应有不同的重点和侧重点,然而全省缺乏此方面的分类指导。如果没有按三大区域分别规划并提出指导意见,就不利于分类指导三大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二、政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在公众中、特别是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力争达到认识到位,促使规划到位,行动到位。“十二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目标和指标,抓紧抓好。
(二)抓好分类指导。我省三大区域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发展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均有较大差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有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因此分类指导、分区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省级各部门各包抓三个试验点,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基地,上下互动,在理论与实践中学习,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制定扶持政策。在产业生态(化)上狠下功夫,出台有效的科技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政策,使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化)紧密关联,以符合“两个有利于”的标准。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做大循环经济的规模,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以此有效带动节能减排减碳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建立考核指标。建议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对各地GDP指标考核的“伴侣”,保障科学发展。
(五)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与贡献,加大对山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资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人民共享和谐的良好局面。
(六)加大普法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及其发改委和环保部门要加大《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两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的普法宣传力度,各级人大应加大对这两部法律执法检查的力度,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议各级政府在财政政策上,建立支持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专项资金,积极实施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减碳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七)把陕南三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按照胡总书记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应对全球变暖所提出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任务,建议陕南三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下大力气,做出成效。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予特别支持,特别的政策倾斜。 []
[责任编辑:木易]
加我们您将会得到什么?
Copyright &copy当前位置:
>>>中国共产党W省党委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本省省情,多次召开民主..
中国共产党W省党委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本省省情,多次召开民主党派等党外有关人士座谈会,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省”的建议。该省政府根据省委的建议,把“建设生态文明省”目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了报告,交由政府负责实施。问题:运用“党的执政方式”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W省党委的做法。(9分)
题型:论述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W省党委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本省省情,坚持了科学执政;多次召开民主党派等党外人士座谈会,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了民主执政;通过省人大使“建设生态文明省”的主张具有法律效力,体现了坚持依法执政本题以中国共产党W省党委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本省省情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党的执政方式知识的理解。可以从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三个方面分析回答。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国共产党W省党委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本省省情,多次召开民主..”主要考查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原因: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要求:①坚持以人为本。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 共同富裕道路。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2)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①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②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 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③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 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活的法制化、规范化。④三者关系如下图:温馨提示:科学执政强调“遵循规律”;民主执政强调“发 扬民主、为民执政”;依法执政强调“依法”,即“领导立法, 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中共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 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 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①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 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2)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②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 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③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 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活的法制化、规范化。④三者关系如下图: 温馨提示:科学执政强调“遵循规律”;民主执政强调“发 扬民主、为民执政”;依法执政强调“依法”,即“领导立法, 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我国政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 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 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②多党合作 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 方针政策的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简称人民政协。&(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优越性。①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 度。②优越性:A.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它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C.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D.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4)人民政协。&&①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 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组成:除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外,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 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 台湾同胞等。③主题:团结和民主。④职能:政治协商、民主 监督和参政议政。&&&人大监督与人民政协监督的不同:
我国政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优越性:①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②优越性:A.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C.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人民政协:①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组成:除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外,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③主题:团结和民主。 ④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共产党W省党委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本省省情,多次召开民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9231274832239066202811231440176770黑龙江省万村千乡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欢迎来到黑龙江省万村千乡网 [
当前位置:主页 && 远教学习 && 详情
更好地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 日 | 作者: tmdjsdnxsyzxfc | 来源: 本站原创 | 访问量: 0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激发林业活力
  记者:近些年来我国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成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请您介绍一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新进展情况,下一步推进这项改革的重点和举措是什么?
  赵树丛: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实行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特别是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战略部署,全面推进这项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目前,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任务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全国已确权集体林地27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7.7%;发证面积26亿亩,占确权林地的96.4%,1亿农户拿到林权证。近5亿农民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户均获得森林资产约10万元,使广大农民成为林木资产的法人,为他们订立契约、积累资本创造了条件。可以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培育农民市场主体方面,走在了前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任务十分繁重。各级林业部门必须紧紧抓住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机遇,加强改革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大胆创新。下一步,要从四个方面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林权生产要素功能,包括可抵押、可担保、可流转,实现资产到资本的转换。集体林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要求,林业部门的职责主要是监管,确保森林资源总量不减少。二要继续深化林业行政审批项目改革,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要改革森林资源采伐管理等监督机制和办法,加强林地管理,清理取消不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三要稳定和完善农民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林地流转。四要健全财政、金融、森林保险、林权交易等政策,引导农民通过林权要素运用,积极发展林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多种市场经营主体,推动林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使农民在经营林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记者:据了解,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我国积极探索国有林场改革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已在7个省区启动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也正待破题。《决定》明确要求,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您认为应该如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一要求?
  赵树丛: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是全面推进国有林区改革的重大举措,其核心是要理顺三种体制。一是理顺国有林所有权、产权管理体制。我国国有林包括两大块:一块是国有林场,有4855个,经营面积11.5亿亩,林地面积8.7亿亩,约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9%,所有权是全民所有,这部分要尽快厘清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对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另一块是国有林区,有138个国有林业局,经营面积11.2亿亩,林地面积9.5亿亩,约占全国林地的21%,所有权是全民所有,产权在中央政府,管理权和监管权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使用权在地方政府,要尽快厘清三者的关系。二是理顺政府管理林区社会的体制,理顺职能和资金渠道。三是改革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构建有利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经过改革,建立起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活力、权责利相统一的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林区发展新体制。
  健全制度和体制机制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记者:森林和林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资产,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保护森林、保护管理林地是林业的重要职责。《决定》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您认为实行这项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赵树丛: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制度基础。核心是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过去,我国没有把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确定清楚,没有划清国家所有国家直接行使所有权、国家所有地方政府行使所有权、集体所有集体行使所有权、集体所有个人行使承包权等各种权益的边界。《决定》要求,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二是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主要解决我国目前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自然资源管理人权益不清、权责不清的突出问题。《决定》要求,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三是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和国有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统一行使用途管制职责。这三项制度都是生态保护体制的重大变革。林业部门要深入研究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要认真研究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的所有权、资产产权和确权登记问题,尽快完善用途管制措施,强化监管权。
  记者: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是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这些举措对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有何意义?林业部门将如何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赵树丛: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对于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可以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上的决定作用,改变自然资源及其产品廉价甚至无偿使用的做法,有利于更加珍惜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二是可以大幅度增加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投入,解决生态建设资金缺乏和生态补偿标准低的问题,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支持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生态保护区域发展,形成多元化补偿方式和动态化补偿机制,推动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顺利实施,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行这两项制度,给林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一要研究森林、湿地、沙区植被、野生动植物等林业资源有偿使用和资产化管理问题,特别是要针对目前占用林业资源的成本过低问题,研究应对措施。二要研究开征资源税给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三要加强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和差别化补偿政策研究,争取不断提高补偿标准。四要研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争取扩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禁止开发区转移支付试点范围,提高转移支付用于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资金比例。五要抓紧研究建立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森林碳汇交易等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
  记者: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这项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林业部门将从哪方面入手完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赵树丛: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对于理顺生态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体制、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林业部门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一是深入研究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有利于保护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的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二是研究建立破坏森林、湿地、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三是研究建立生态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生态损害鉴定评估办法,科学鉴定生态损害范围、程度及价值。探索编制林地、湿地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划定生态红线保护自然生态
  记者:《决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此前我们了解到,编制出台的《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已经明确划定了四条生态保护红线,工作走在了前面。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守住这四条红线?
  赵树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维护代际公平、留给子孙后代最大最珍贵遗产的基本保障,体现了我们党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是为了保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它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就是要明确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的底线,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核心。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核心是严格落实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高压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林业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国家林业局根据法定职责已经划定了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生态保护红线。这四条生态红线为:林地和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湿地红线,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沙区植被红线,全国治理和保护恢复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积不少于56万平方公里;物种红线,确保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下一步要牢牢守住这四条红线。一要把划定的红线落实到地图上、地块上,尽快制定最严格的管制原则和管理办法。二要对已经有法律法规保障的生态红线,必须依法保护管理。还没有法律保障的生态红线,要尽快推进立法。三要推进生态用地可持续增长。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和加大对石漠化和沙化土地、工矿废弃地、退化湿地治理等,有效补充生态用地数量。
  记者:《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国家公园主要是为了保护自然、保护生态。林业在建设国家公园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作用?做了哪些工作?
  赵树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们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创新和亮点。国家公园是当今国际社会保护自然资源的主要模式之一。建立国家公园就是要保护好自然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更好地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国际上的实践证明,这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重要制度和载体。
  建立国家公园是林业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也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国具有国家公园性质的主要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风景名胜区、考古遗址公园、海洋公园等。目前,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有2150处,总面积1.2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还有2800多处森林公园、30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这些资源无论从面积、还是从数量上看,都是第一位的,是建立国家公园的重要依托。2006年,云南省林业部门在迪庆州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2008年,国家林业局又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开展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林业部门要抓紧研究国家公园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适合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区域,全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完善生态修复体系
  记者:我国相继实施一批林业重点工程,在生态修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决定》提出要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对此您有何考虑?
  赵树丛:完善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这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一旦破坏,修复起来十分困难,有的需要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的努力。我国是世界上生态最脆弱的国家之一,全球十大生态危机在我国都相应存在,生态修复任务极其繁重。生态修复制度是生态修复的根本保障,完善生态修复制度有利于把生态修复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为生态修复提供行动准则和依据,使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措施更加合理、完善,可以发挥约束和监督作用。
  完善生态修复制度重点是加强生态修复工程的制度建设。《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了“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十大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格局。要研究健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制度保障,从规划制定、法律法规、绩效评价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
  记者: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中央决定,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林业部门将如何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
  赵树丛: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截至2012年,全国共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4.41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经过15年的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深得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是我国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迫切需要。《决定》提出,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这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定下了基调。林业部门一定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组织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一要稳定原有的退耕还林成果。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了十几年,取得了重大成果,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稳定已退耕还林的面积,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二要扩大退耕还林实施范围。新一轮退耕还林应重点考虑25度以上陡坡耕地、重点地区的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坡耕地以及西部地区实施生态移民腾退出来的耕地等,做到稳步有序推进。三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对还生态林、经济林的比例不再作限制,对退耕农户丧失的机会成本和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给予综合补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收益,既改善生态,又改善民生。
信息量排行
1(278736)
2(278565)
3(165645)
4(101684)
5(82709)
6(72040)
7(50633)
8(42679)
9(41545)
10(40208)
Copyright & 2011 黑龙江省万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号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327号 电话: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文明建设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