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2016年新疆摄影团美的不可方物,摄影团应该在哪拍?

2019-03-06 11:47
来源:
北青网
水晶山形笔山 (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明 故宫博物院)
豇豆红釉莱菔尊 (清 故宫博物院)
笋形陶水盂 (清 南京博物院)
泥塑人面像 (北魏 洛阳博物馆)
粉彩荷花吸杯 (清 湖北省博物馆)
彩绘陶舞蹈女俑 台词仿佛是:“看看我买的这只新手表怎么样?” (北魏 洛阳博物馆)
铜镀金金刚萨埵像 (明 首都博物馆)
三彩马 (唐 波士顿美术馆藏)
月白釉柳叶尊 (清 大都会博物馆藏)
一个人,一台5D4 百微,8年间拍遍全球200家博物馆。他镜头下的文物美得不可方物,很多人因为他的照片爱上了博物馆和摄影。他就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文博爱好者的男神,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武汉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
在新浪微博上,他坐拥241万的粉丝,现实里却享受着“万人如海一身藏”的平凡生活,在微博中从未露庐山真面,更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职业。不过他也坦诚地告诉大家,他并不是什么专业摄影师,也并非文博工作者,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上班族,拍摄博物馆完全是个人兴趣。
对于网友们的各种赞美和崇拜,这个有点佛系的85后始终觉得受宠若惊。在动脉影看来,他“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只是一个 ‘发照片的’,什么也不懂”。
有人在知乎上曾经这样评价他:“照片确实拍得好,但最欣赏他的,是持之以恒。”而从8年前陕西博物馆的那场入坑之旅开始,一直到如今成为一个网络大V,动脉影从来没有想过太多,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只不过“现在回头看了才发现,自己原来都坚持了这么久了”。

20天的蜜月
安排了11家博物馆的行程
在2012年之前,动脉影也常会在出差或是旅行的时候到各地的博物馆“打卡”,但那时候纯粹是游客的状态,虽然早就入手了一台单反,但也基本是在家里吃灰。直到2012年和朋友一起逛陕西历史博物馆,被何家村窖藏展中中国出土的最精致的唐代金银器所震撼,才正式入了文博的“坑”,并为此捡起了家里的单反和被搁置了很久的摄影爱好。“那些物品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来看,都是国内顶级的,宝石、白玉、金银器的质量特别高,我从此开始发现博物馆的好看与值得看。”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动脉影开始把提前半小时排队第一个冲进博物馆、携带干粮持久作战、从开门拍到天黑被工作人员驱赶……当成家常便饭。最久的一次拍摄经历是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当时动脉影和妻子去美国度婚假,整整20天蜜月时间却安排了11家博物馆的行程。对于世界著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动脉影更是选择了有晚场的两天,从早上十点开馆就冲进去,不吃东西不休息,一直拍到晚上九点闭馆才意犹未尽地出来。
“第一天是媳妇跟我一起,我主要是粗略地逛了一遍,对博物馆的空间和展品的方位都有所了解,心里对拍摄所需要的时间也有了数。”第二天,动脉影一早就把信用卡交给了妻子,让她尽情地去逛街买买买,而他则又拿着相机一头扎进博物馆拍拍拍。动脉影最爱的是国外博物馆里珍藏的中国文物,那天在大都会尽情地泡上了一整天,“勉强算是全拍完了”,却也收获了1万多张文物照片。
因为工作的关系,动脉影经常出差,也有了更多到全国各地看展的机会。刚爱上博物馆那会儿,动脉影在逛展前会做大量的功课,“兴趣就是会引导着你主动地去看书,去学习,让你慢慢地沉迷在其中,就感觉特别快乐”。他把和文物的见面,形容成是和老友重逢,“看到那些你在书里、纪录片里看过无数次的熟悉东西出现在面前,感觉非常奇妙”。
如今,“动脉影”对国内外博物馆里的名品已经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去之前不再需要做很多的功课。但同一家博物馆,他即使去了好多次,依然能每次都兴致勃勃,除了关注博物馆的临展,更新了的常设的展览也总能让他逛出新意。
而他也总能发现文物身上最特别的美和细节,拍出被网友们称为“桌面壁纸”级别的美图。但除了推送正经的“在线博物馆导览”式的微博,与大家分享各地博物馆的展览和文物资讯、独家摄影图片,动脉影也经常在博物馆里开启自己的脑洞时刻,把一些文物拟人化,附上内心戏。比如,今年1月份的大同博物馆展出的北魏彩绘陶舞蹈女俑,就被动脉影拍得萌感十足,还配上了“看看我买的这只新手表怎么样”的台词。网友也立刻俏皮地回应:“两团小腮红不要太可爱,想要这个手办。”
也许就是这些时而专业严肃,时而幽默诙谐的注释和一大波不断袭来的高清养眼摄影图,让网友总是禁不住诱惑,在评论里纷纷表示,想马上去博物馆里亲眼见识这些文物的“美色”。

他拥有“穿玻璃而过
以意念操控光源的超能力”
“博物馆的精选买家秀博主,拥有穿玻璃而过、以意念操控光源的超能力。” 是网友对动脉影的评价之一,几乎道出了大家对他的摄影作品的崇拜之情。毕竟博物馆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文物前更是有厚厚的玻璃护体,而动脉影的照片却总能给人一种安静的仿佛能听到文物呼吸的感受,似乎那一件件动人心魄的文物就在一尺之间。
但动脉影其实并没有什么打开玻璃罩的特权,他跟所有的游客一样,想要拍摄好看的照片,就势必要跟玻璃反光和来来往往的人群斗智斗勇。有人跟他讨要摄影秘籍,他也只能诚实地说出最有效却也最简单的技巧:“尽量地贴近玻璃,一般情况下就能解决反光的问题。”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动脉影的独家秘技——在博物馆里抓住一个“黑衣人”。那是一次动脉影在国家博物馆里发生的事儿,当时动脉影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瓶子,但觉得如果背景是黑色的话会更好看,于是他就端着照相机,开始了耐心的苦等,十几分钟后终于有一个穿深色衣服而且身形高大的游客在他面前走过,他赶紧抓住这个绝佳的黑色背景板瞬间,按下快门!
动脉影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找‘黑衣人’的说法其实是我一次采访时候玩笑着说的一个梗,没想到会流传那么广。其实每次去博物馆拍照都是一个人,去哪里特意找一个穿黑衣服的人呀。不过确实常会趁着其他游客路过的时候,赶紧把快门按下去,无形中也的确起到了背景板的作用,算是个小经验吧。”
其实不只是拍照,发微博时的作图、发图,跟网友的互动,一直就是动脉影自己一个人,而不是传说中的“团队运作”。问起怎么会有动力坚持这么多年,动脉影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每天晚上刚好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完全空闲,我就把这件事儿当成一个娱乐的事情去做的。也没有当成必要的工作或者是负担,有时候没时间就不做,也没什么关系,就是自己的一种休闲的方式。”
而之所喜欢文物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美呀,那是一种穿越了历史的美。有时候看到那些展品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些漂亮的东西其实是凝聚了匠人制作时的很多心血和想法,而当你能够感受到那份展品带给你的美的时候,你其实就相当于接收到了一种跨越了时光的美的传递,匠人们曾经倾注在展品里的思考和情感,隔了那么多年后,传递到在博物馆中欣赏展品的你的心里。”
所以,动脉影一开始发图就是单纯地想要分享博物馆的美,他始终觉得,能够把这些器物里的这样一份感受和价值,把器物身上某一个点的美好,通过他的相机传播出去,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动脉影”成了
爱好博物馆摄影的人之间的一个密码
虽然坚持拍了8年,但如今的走红和成为大V,在动脉影看来,完全是“意料之外”,就连加V的过程也非常佛系。去年 12 月,新浪微博邀请他去北京,参加人文艺术领域博主的交流峰会,与诸多名人一同领奖。颁奖完毕,在工作人员“还是加个 V 比较好”的叮嘱下,从没想过要加 V 的动脉影,这才加了V,并且不得不写一句正式的介绍“博物馆摄影师”。后来,这也成了大家对他的一个官方称呼,但动脉影本人却总觉得对这个带上了“师”字的头衔实在是“愧不敢当”,只好置顶了一条微博,强调自己真的“只是一个‘发照片的’”,并揭露了自己的所有道具:“设备是5D4 百微,字体是造字工房刻宋,LOGO制作和后期都是PS。”同时附上按博物馆分类的相册链接,方便大家查找欣赏。
采访前就知道这个喜欢藏匿于人海的摄影师非常神秘,微博和媒体报道里从来找不到他个人的照片,而与动脉影联系上的第一时间,这个低调的摄影师也宣布了对我采访的唯一要求,就是“不露脸”。
事实上,这个聊起来就会发现又友善又豁达的武汉85后并不是为了营造某种神秘感,只是觉得“没必要,我做的博物馆摄影的这件事儿,跟我的长相没什么关系呀,大家不用知道我的样子,看我的照片就好了”。
虽然动脉影有意把微博上的大V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区分开,但还是有机智的网友,在博物馆一眼就“认出”了他。当时辽宁省博物馆正展出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为了这幅画,动脉影周末专程飞去了辽宁。也是因为太喜欢这幅画,一激动就破天荒地用手机拍了一张发了微博。结果没多久,就有人当面来问:“你是不是动脉影?”他一脸蒙,粉丝却笑着说:“整个展厅,就你看东西最仔细。”
被问到的时候,动脉影一般都会坦然相告,但是为了自己不像明星一样被追,他从此都是延后发图,防止暴露自己的行踪。而有趣的是,动脉影身边的文博摄影爱好者朋友们,则经常会在博物馆全神贯注看展品的时候被当成是动脉影。
“有差不多十来个朋友都曾在博物馆碰到这种情况,其实想想还挺有意思的,就好像‘动脉影’成了有博物馆摄影爱好的人之间的一个密码,因为接下来他们就会自然地开始在博物馆里聊起来,完全陌生但有着相同爱好的两个人兴奋地初次见面就在一块热闹地聊摄影聊文物,真的挺好的。”

照片存量31万张,即使不拍新的
也够发微博三四年
虽然被冠上了“博物馆摄影师”的名号,但其实动脉影也很喜欢拍其他的题材,比如微博上不定期更新的“我家楼下”系列,盛夏的粉嫩荷花,初秋的红叶黄昏,冬雪下红彤彤的南天竹,春日阳光里格外晶莹的梅花……让大家很想知道武汉这样一处鸟语花香四季美如画的“楼下”到底是哪儿,所以也有人猜测,这些照片并非在武汉同一个地方拍摄,“我家楼下”系列只是这位神秘低调的摄影师为自己打的又一个掩护。
而在花草之外,去年8月刚出生的小宝宝“板栗”也成了新晋奶爸动脉影的又一个系列。而在动脉影的朋友圈里,文物几乎很少出现,板栗是最大的主角,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不过,新出生的小家伙也占用了一些拍摄博物馆的时间,但动脉影觉得这也算得上是一份甜蜜的“有得有失”。
不过就算去博物馆的时间减少了,但微博的更新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动脉影笑着说:“我的照片存量目前有31万张,而微博上只发了1.4万张照片,所以即使不再新拍照片,还能坚持发微博三四年哦。”至于粉丝们期待能够手捧动脉影摄影集的愿望,动脉影表示,现在的全职工作非常忙碌,时间和精力还不够做这件事儿,“未来有精力的时候应该会做,也当做是给自己的一个阶段的总结吧”。
其实,241万的粉丝和各种媒体的报道,对动脉影唯一的影响只有“发微博的时候要谨慎一点了,毕竟你的一句话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负起这个责任来”。此外,他还是那个大隐隐于市的武汉籍的博物馆爱好者,平时忙于工作,休息时在微博上发发图,在楼下拍拍花草,逗逗可爱的小板栗。你可能会因为他的一张图片而跑去看一场展览,甚至你可能会在你城市的博物馆里与正出差的他擦肩而过,抑或是与他一同被一件文物的美所吸引同时驻足观看,却不知道他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动脉影。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爱上了博物馆,爱上了那些惊艳了时光的器物,并享受与它们对视时的欣喜。
文/张沫 供图/动脉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3-09-01 12:42
来源:
砍柴艺术观
金秋坝上
- 确定发团 -
TAKE A TRIP
金秋坝上邀您一起与摄影大咖 于云天、沈遥 、蒋澍三位金像奖获得者一起创作!
我的摄影我的团联合坝上葫芦诺日村组织的万马奔腾上过央视和中央媒体,并多次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崭露头角,往期活动赢得全国数千影友参加活动并得到他们的好评和点赞。金秋我们将一如既往在坝上组织万马奔腾等草原马文化摄影活动,并邀请金像奖获得者于云天、沈遥、蒋澍做摄影指导和讲座,并与我们一起参加摄影联欢晚会。
行程
亮点
金山岭长城
长城蜿蜒曲折,起伏跌宕,高低隐现,
塔楼密而形式各异。
将军泡子
美的透心入股不可方物,水面开阔,四面环山,以磅礴大气的日出和日落享誉摄影界。马群在这里饮水、嬉戏奔跑,奔腾踏浪的壮观景象。
坝上秋景
“中国十大风光摄影圣地、摄影爱好者必去的摄影地”,起伏的山峦、光影中白桦林、湿地草原、散落的牛羊马群、黄昏下牧归等。
皇家鹿苑
散放可爱的精灵在白桦林中嬉戏玩闹觅食,好不自在,近距离拍摄不一样的感觉。
天太永
蓝色滩涂下的马踏水花,在摄影人眼中,是一个百拍不厌,常拍常新的摄影创作宝地,同时也是体验秋季草原大自然的美丽场地。
摄影指导
于云天
著名风光摄影家 首届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获得者 《中国摄影》杂志编委 原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曾多次担任国家重大摄影比赛评委,出版大型摄影画册《神秘的西藏》、《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入选《中国人物年鉴》、《中外文学艺术名人肖像》、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美国摄影协会《世界名人录》,并获日本尼康公司《拍摄世界丽景》杂志国际知名摄影家,出版摄影随笔《我思故我行——于云天高山峡拍摄记》和《共有的家园》等摄影作品集。先后为美国柯达公司、日本尼康公司、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中国风光摄影讲座。
沈 遥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第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著名摄影家、原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蒋 澍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详情行程
请扫码查看
往期优秀作品赏析
《群山峻岭》周广山 摄
《霞映长城》陈希平 摄
《红尘滚滚》赵明建 摄
《奔腾》韩光 摄
《马到功成》倪奉良 摄
《烟缠雾绕》高萍 摄
统筹 / 侯思远
编辑 / 程一凡
美编 / 盛璐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新疆摄影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