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十九回主要内容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流露的感情又是什么?1591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人称正学先生,宁海(今属浙江)人。洪武间为汉中府教授,为蜀献王世子师。有《逊志斋集》。


方孝孺极力维护程朱理学“扶天理,遏人欲”(《后正统论》)主张,维护道统与文统的纯正性。有志于道,上欲“建太平之策,康斯民于无穷,续周统于既绝”,下欲“抉幽探微,明天人性命之奥,以诏来世”。(《与王德修书》)当这种思想与现实相激荡,就产生了毅然以道自命的精神力量和鄙视世俗的斗争精神。《吴士》直接表现他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通过写巫的心理变化来刻画丑恶的灵魂,揭露元末明初社会上浮夸之徒的劣根性。《蚊对》从异类相食引申到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他的诗歌充满独立人格美与阔大境界,又兼具洒脱超然和崇高并存的高古之境。

建文帝时,为侍讲学士,朱棣入南京,命他起草继位诏书,不从被杀,宗族亲友坐诛者数百人。朱棣的谋士姚广孝曾劝成祖不要杀他,说“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明史》卷一四一)。

事实果真如此吗?杀了方孝孺之后,大明王朝真的就成文化沙漠了吗?且看方孝孺之后,明朝在文化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都有哪些?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有《怀麓堂集》。他在朝五十年,入内阁十八年,天下文士尽趋其门,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茶陵诗派。李东阳论诗,崇唐黜宋,力主宗法杜甫。追求和平醇粹的诗文风格。李东阳对文学特别是诗歌自身的审美特征和要求进行探讨,更重视诗文的形式、声律,强调“诗文之别”:“夫文者言之成章,而诗又其成声者也。”(《春雨堂稿序》)反对诗的理化与俗化,因而贬黜宋诗,认为“宋人于诗无所得”,“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怀麓堂诗话》)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科举失意,嘉靖初征为翰林待诏,不久便致仕回到苏州。他诗书画兼长,并不刻意为诗,其诗情思娴静温柔,笔致灵动细润,诗风婉丽,和谐清淡。


唐寅(1470—1524),字伯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般并不将他视为重要诗人,主要是因为他的诗过于俚俗,语意浮薄显豁。《落花诗》《花月诗》《漫兴》《警世》都表现了特殊的人生况味。抒情诗《桃花庵歌》最为有名。他的作品在愤世嫉俗之中呈现出忧怨之美,不无怨愤之气。同时,作品又表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飘逸之美。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他的文章致力于描写日常生活,处处渗透着王阳明“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传习录》中)的精神,为明中叶的雅文学开辟出一条理性化与生活化协调发展的道路。《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尚书别解序》是其代表作。

丘濬(1420—1495),字仲深,广东琼山人。丘濬善诗文,曾有“诗文满天下”之誉。钱谦益的《列朝诗集》称其“七八岁能诗,敏捷惊人”,现有诗文集《琼台会稿》,存诗千首。丘濬著述丰富,仅剧作就有《投笔记》《罗囊记》《举鼎记》《龙泉记》和《五伦全备记》等,其中以《五伦全备记》最广为人知,17世纪即流传至朝鲜,影响深远。丘濬认为,“若于伦理无关紧,纵是新奇不足传”。

明初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朱有燉(1379—1439),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周定王朱橚长子。朱有燉号诚斋,又署锦窠道人、梁园道人、老狂生、全阳翁等。因卓有声誉,为朝廷所忌,故寄情声乐以韬晦避世。朱有燉喜吟咏,工法书,精绘事,尤善度曲,诗文有《诚斋集》,现存杂剧三十一种,又有散曲集《诚斋乐府》。

康海(1475—1541),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沜东渔父,别署浒西山人,西安府武功县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及第,任翰林院编修,后因名列掌权宦官刘瑾之党而免官。康海此后自称“以文为身累,遂倦于修辞”,又言“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于泉石间已矣,何以小技为哉”,故而放形物外,寄情山水,广蓄优伶,制乐府、谐声容。康海精琵琶,自创家乐戏班,人称“康家班社”。康海的著作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和散曲集《沜东乐府》。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王九思的著作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以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等。杂剧《杜子美沽酒游春记》描写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春天闲游长安的见闻,剧中借杜子美之口,痛责李林甫祸国害民之举,揭露“昏子谜做三公”的荒唐现实。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又号天池,别署田水月、柿叶翁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徐渭在诗文、戏曲、书画等领域皆造诣非凡。但孤高自许,科举屡试不中。徐渭生性放纵,藐视礼法,潜心道禅,与世俗格格不入。在诗歌上,当时复古之风正盛,徐渭对此深有不满,给予尖锐批评。他自评“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著作有《徐文长集》。

徐渭戏曲代表作是《四声猿》,又有《南词叙录》,为南戏研究的理论著作。《四声猿》是四部短剧的合称,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玉禅师翠乡一梦》。《南词叙录》对南戏的源流、风格、音律和作家、作品都有精到的分析,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南戏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曾任太常寺少卿,后因不满朝政,抨击权臣而罢官,归居田园。居家近三十年,广藏词曲书画,宏富一方,并作有《闲居集》十二卷,其中诗词四卷、文章八卷。此外,有散曲集《中麓小令》,又有杂剧、传奇多种,并曾编订《改定元贤传奇》。他提倡自然真情,反对一味模拟,所以非常推崇民歌,认为“真诗只在民间”,先后编刻《烟霞小稿》《傍妆台小令》等民歌集。

在文学思想上,李开先认为“情足以感人”,提倡本色和真情,认为戏曲语言“俗雅俱备”“明白而不难知”。现传剧作有《宝剑记》。

梁辰鱼(1519—1591),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资貌甚伟,平生风流跌宕,慷慨任侠,善度曲,足迹遍吴楚,科举却不得意。他编写了第一部昆山腔传奇剧目《浣纱记》,开拓了以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模式,引发文人争相撰写昆山腔传奇,艺人演出也随之增多。《浣纱记》最大的价值还在唱腔上,它恪守昆山腔新声,音调柔美。它率先将水磨调用于舞台演出,作为一部最早采用经过魏良辅改进的昆山腔演唱的传奇戏,《浣纱记》对昆山腔的传布起到很大作用。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是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天资聪颖,卓尔不群。年方弱冠,就已经饱读五经、诸史、诗书,精通歌行、乐府、五七言诗。此外,他还旁涉天官、地理、医药、卜筮,可谓通才。《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负盛名的戏曲作品。闺阁妙龄少女杜丽娘、名门翩翩公子柳梦梅,二人因梦生情,花园叙情,人鬼通情,朝堂定情。这个对“情定胜天”进行极致阐释的故事,在明、清两代曾以情节奇幻瑰丽、文词典雅蕴藉广受称道。

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写了《紫箫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后面三种和《牡丹亭》合称为“临川四梦”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明末清初还有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还有流传至今的《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也是大明王朝贡献的。

明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尤其是晚明可以算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明朝在思想,文学,科技方面的著作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的典型情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