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哈尔滨去双鸭山需要隔离吗返回双鸭山人员可以在宾馆隔离吗?

1、省内/省外:市域外抵返哈人员均需持48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地人员抵返哈后,实行落地核酸检测,并严格执行“三天三检”(每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和健康监测。

2、区县流动:六区内人员(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需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龙江健康码”绿码通行。

3、需提前48小时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宾馆酒店和单位报备,详细说明来哈返哈时间和方式。

4、7天内有市域外行程、来自风险低地区的抵返哈人员,测温正常、查验健康码绿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行一次免费落地核酸检测后,即可通行,即采即走即追

1、市域外抵返哈人员、间接入境人员,均需提前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宾馆酒店进行报备。

2、省内/省外:市域外抵返哈人员均需持48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地人员抵返哈后,实行落地核酸检测,并严格执行“三天三检”(每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和健康监测。

3、区县流动:六区内人员(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需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龙江健康码”绿码通行。

4、凡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码赋红码,每天进行核酸检测。

5、对7天内有社区传播、外溢风险高的区域旅居史,以及经国内其他口岸入境后解除集中隔离的抵返哈人员,进行一次免费落地核酸检测后,由目的地疫情指挥部“手递手”闭环转运,落实后续管控措施

注意: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指的是在判定高风险区域前,离开风险区的人员。(即在A地划定为高风险区之前,流入到B地的风险人员)。

1、省内/省外:市域外抵返哈人员均需持48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地人员抵返哈后,实行落地核酸检测,并严格执行“三天三检”(每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和健康监测。

2、区县流动:六区内人员(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需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龙江健康码”绿码通行。

3、需提前48小时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宾馆酒店和单位报备,详细说明来哈返哈时间和方式。

注:常态化防控地区为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1、省内/省外:市域外抵返哈人员均需持48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地人员抵返哈后,实行落地核酸检测,并严格执行“三天三检”(每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和健康监测。

2、区县流动:六区内人员(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需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龙江健康码”绿码通行。

3、需提前48小时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宾馆酒店和单位报备,详细说明来哈返哈时间和方式。

注:无疫情城市为所在地级市(或直辖市)以及县(市、区、旗)均无疫情

需提前48小时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宾馆酒店和单位报备,详细说明来哈返哈时间和方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中国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工作,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修订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请及时反馈机制综合组。

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修订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全面梳理了近期国内聚集性疫情处置经验教训,对前期印发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试行)》进行修订,形成了本指南。

(一)及时启动应急指挥体系。疫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完成常态和应急机制转换,成立前线指挥中心,配备到位人员,实行扁平化管理。实行提级指挥,省委或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坐镇指挥,班子同志分工负责,市县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各项防控措施在党委政府的统 一调度下推进,建立健全信息流转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多领域专家参与的会商和决策咨询制度,确保把握住疫情应对关键期, 快速有效处置疫情。

(二)快速统筹调度资源。疫情发生后,前线指挥中心要统筹 调度资源支持疫情防控,包括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隔离点准备、核酸检测能力、医疗救治能力、人员转运、服务保障能力等,必要时可跨市(区)调度支援,上级联防联控机制可根据现场疫情处置需要,协调跨区域资源调度。

(三)强化应急监测和风险评估。疫情发生后,应以县区为单位启动应急监测,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病人和环境监测;加强对药店退热、抗生素、抗病毒、咳嗽感冒等治疗药物的销售监测,严格落实药品实名登记报告制度;加强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监所等重点场所的健康监测。建立每日例会制度,评估疫情发展态势,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和调整风险管控区域。

二、风险区域管控与风险人员排查

(四)做好分区分级防控。

1. 尽早排查、确定风险人群。疫情发生后,要求在4小时内完成病例活动轨迹调查,并根据病例活动轨迹(重点考虑病例的居住点、工作点、发现点和活动点)划定风险人群,基于风险大小可采取健康码赋“ 黄码”或手机短信通知等方式,第一时间告知其法律义务,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对进一步流调判定为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接)的风险人群,要立即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2. 科学划定风险地区和管控区域。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划分 风险等级,对中高风险地区依法依规尽早实施交通管控,有效管控人员流动;严格限制餐饮堂食、集贸市场、线下培训会议等聚集性活动,严防人员聚集。压实“ 四方责任”,动员下沉于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对中高风险地区实行24小时值守,严格落实查证、测温、验码、登记等措施,实行“ 只进不出 ”,严防疫情进一步向外扩散。

3. 快速、严格落实管控措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可将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居住点、工作点划为管控区域;必要时,可将评估风险较高的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点、活动点也划为管控区域,严格落实”封闭隔离、足不出户 “管理措施,全面开展集中消毒工作,提供代购、送餐、清运垃圾等服务,保障居民基本 生活。管控区域可精准划分至楼栋、单元、小区(自然村组)等,管 控区14天内无新增感染者则解除封闭管理。如管控区域内出现聚集性疫情,且难以落实封闭管理措施时,可将管控区域人群进行转移,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五)加强疫情发生地流出人员协查。加快跨区域协查进度, 协查方要在收到通报后24小时内反馈协查结果。对跨地区的密接、密接的密接,疫情发生地第一时间向流入地进行通报协查。流 入地接到信息通报后,迅速对有关人员实行核酸检测、医学观察等 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区域协查 专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向有关省份推送疫情发生地风险人群漫出手机号码信息,有关省份加强信息排查,对所有人员实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措施,及时发现感染者。

(六)重点场所消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感染者发现 点、居住点、工作点和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活动停留点的环境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重点对厢式电梯、公共楼道、公共厕所、公共座椅、健身器材等公共区域与设施,电梯按键、楼梯扶手、单元门把手、快递柜等手部经常接触的重点部位进行消毒。重点场所消毒 前应开展环境采样和核酸检测。

(七)社会层面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形势,疫情所在县(市、区)或地市落实辖区社会面管控。减少人员聚集,停止非必要聚集活动。严格大型活动监管,原则上不开展线下节庆、大型会议、联欢、聚餐等活动。严格落实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测温、扫码、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暂时关闭辖区内卡拉OK、电影院、健身房、室内游泳馆、酒吧、洗浴中心、棋牌室等文体休闲娱乐场所,暂停培训机构线下服务。

(八)流调与密接判定管理。接到疫情报告后,卫生、公安、工信等部门共同组成流调队伍,快速、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研判病例行动轨迹,配合传统的面对面流调方式,快速精准追踪、判定密接和密接的密接。对同时段暴露于通风不良、相对密闭的同一空间内(不局限于诊疗环境)的所有人群均纳入密接范围;8小时内将密接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当病例集中出现大量密接和密接的密接时,应优先将密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九)溯源调查。针对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迅速开展溯源调 查,对病例、疑似病例、密接及其工作、生活环境等进行流行病学调 查,坚持人、物同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全基因测序比对、核 酸筛查、血清抗体动态检测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从人、物品和环境等方面逐一分析论证,综合研判病毒来源、传播途径和传播链关系。

四、以核酸检测为核心识别传染源

(十)快速制定核酸检测计划。疫情发生当日立即组织研究可操作性的核酸检测计划,确定核酸检测范围,确保社区重点区域与 重点人群、医疗机构就诊者等所有可能的感染者划定在检测范围之内。要确保检测结果反馈的及时性,当地现有核酸检测力量要优先确保风险人群24小时内完成采样和检测,同时桉照2- 4天基本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目标提前制定能力准备和检测方案。其中,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地区按照1: 1单样检测,要求采集鼻咽拭子,中风险地区根据检测能力可按照1:1单样或5:1混样检测,低风险地区可桉照 10:l 混样检测。

(十一)迅速组织核酸检测力量。先行组织本地所有检测力量 开展采样和检测,并通过增加班次、调集其他岗位医务人员支援等方式,提高日采样、检测能力。快速测算检测能力缺口,明确需要调集的机动检测队伍数量,尽快向省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 组申请支援,或以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补齐。禁止通过简单培训等方式,使用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从事直接采样或实验室检测工作。全员检测一般以地市为单位,检测人数<5oo 万的,原则上依托本省份检测力量,在 2 天内完成;检测人数>500 万的,采取本省份调度、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检测能力,必要时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申请跨省份支援,在3-4天内完成全员检测。

(十二)严密做好组织和质量控制。核酸检测工作要细化谁采样、谁送检、谁检测、在哪里检测、结果如何反馈、谁负责质控,做好 全流程监督管理。根据检测量、人员分布等确定采样点数量和布局,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样数。采样检测前,及时统计辖区内待检测人员本底信息,按照掌握信息组织核酸检测,做到不漏-户、不落一人。要安排专业人员采样,确保操作规范和采样质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采样信息登记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工登记出现差错。加强采样现场秩序组织,避免人群聚集造成互相感染。做好对本地及外地支援实验室的统筹协调,做 到送检量与检测能力等相匹配,避免出现实验室之间样本分配混乱。

(十三)合理确定核酸检测先后次序和检测频次。根据检测力量到位情况,按照密接、密接的密接、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有疫情发生地旅行史人员、风险不确定人员等持续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全面排查感染人员,防止疫情扩散。对管控区域的人群,要在一个潜伏期内每2— 3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确保及时发现感染者,并对其密接及有关风险人员进行排查。

五、坚决做到集中隔离、应隔尽隔

(十四)准备足够数量和规模集中隔离点。疫情发生地政府,尤其是农村地区要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充分估计疫情发生的规模,原则上按照一个感染者备用 100 间隔离房间、不少于20间/万人口规模来储备,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各地(县、市、省)要统筹协调和管理本区域的隔离房间,并建立应急扩容或跨区域调配的机制,准备充足的隔离房间,应对大规模的人员 隔离需要。集中隔离点选址应遵循影响面小、安全性高、与人口密 集居住及活动区域保持一定防护距离、不得设置在医疗机构的原则,优先利用现有宾馆资源等。要保障一定的房间规模,原则上在 100 间房间以上,避免出现 “小而散”的情况。集中隔离点应当相对独立、安全卫生,配有保证隔离人员正常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由政府统一管理,新建的集中隔离点要经过包括院感专家在内的专业评估后方可启用。在输入疫情风险较高的口岸地区,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酌情建设大型专用集中隔离场所。

(十五)严格隔离防疫管理。专班专人负责隔离场所的调用征用和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应隔尽隔”,对密接、密接的密接等重点 人群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严格实施单人单间隔离,实施硬隔离,符合“ 三区两通道“要求,除不适合单独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特殊人群外不允许居家医学观察、两人以上一间隔离,所有隔离 人员在医学观察期间不允许相互接触。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集中隔离点。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隔离场所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垃圾清运等工作,每天对隔离房间、卫生间、走道、楼梯等场所至少进行1次消毒。应落实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和封闭管理。全面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发现发热等异常症状第一时间报告并送至定点医疗机构排查,解除隔离前对其居住房间环境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

(十六)做好隔离点服务保障。根据隔离人数足额配置医护人员、公安人员、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等,全部培训合格后上岗,落实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为隔离点配备足够数量的体温计、口罩、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消毒产品和急救药品。及时向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缓解其负面情绪。切实加强对 隔离点的安全保护,安排专人负责安全巡查。

六、严格落实” 四集中 “要求

(十七)及时腾空定点医院。提前指定救治能力强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具备呼吸系统传染病救治条件的综合医院作为定点医 院。出现10人以上确诊患者,48小时内腾空一所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患者,床位数要达到 500- 600 张以上,全部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必要时组织高水平医院组建医疗团队整建制接管病区,并统筹做好重症病区设置,原则上重症监护床位数不少于床位总数的10%。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做好及时启用后备定点医院的准备。要指定救治能力强的综合医院设置独立院(病)区,专门用于救治隔离场所核酸检测阴性但罹患其他疾病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此类院(病)区人员防护、院感防控等要按照定点医院管理,做到人流、物流、空气流与其他院(病)区物理隔离,病区内患者要实行单人单间隔离治疗,不得将隔离点转来的患者与普通患者混和收治。

(十八)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发现感染者后,确保2小时内转往定点医院。组织好有援鄂经验的医务人员,优先调派其参与一线救治工作。强化关口前移,及时完善无症状感染者CT、血常规等临床检查,明确临床诊断,对出现病情进展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轻症患者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轻症转成重症。对重症患者要按照“一人一策”原则进行多学科诊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注重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及早介入、全

(十九)加强发热等症状监测。各医疗机构要实行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一体化闭环管理,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倭病人。发热门诊要特别关注有发热、咳嗽、气喘、咽部疼痛、腹泻、嗅(味)觉丧失等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应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疑患者要全部留观,按照2小时报告病例信息,4-6小时回报核酸检测结果,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对可疑 患者进行排查,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前不得允许患者离开医院。发热门诊要 24小时接诊,不得无故自行停诊。不具备接诊条件的 医疗机构发现新冠肺炎可疑病例要及时报告,并尽快将其闭环转

诊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发挥医联体或医共体的作用,县乡一体落实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的包乡任务,乡村一体落实乡镇卫生院包村任务。牵头单位组派人员下乡,开展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提升基层防控水平。

(二十)做好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每个业务科室有专人督促检查。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监管。严格执行感染防控制度,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感染防控管理;按照不同区域和医疗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措施,加强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管理,细化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区域院感防控措施;开展感染防控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减少人员现场聚集;强化进入医疗机构人员核酸检测结果核查工作,严格入院患者管理和陪护制度,严禁陪护人员随意进出病房;加强一线医务人员和医院重点部位环境核酸检测,落实”应检尽检“,坚决防止交叉感染事件发生。

七、做好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

(二十一)及时报告疫情信息。发现核酸初筛阳性者,要2小时内报告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严格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要求诊断报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医疗机构接到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辖区内的疾控机构应立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并在2小时 内完成审核,任何地方不得擅自增加会诊、复核等程序。疾控机构需在病例发现后24小时内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传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二十二)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本土疫情发生后,疫情发生地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 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建立例行新闻发布机制,组织党政部门负责同志、新闻发言人、基层代表、专家学者等出席,重点发布新增病例 及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防疫政策、医疗救治、保供稳价、科普知识等重要信息。对重要信息和敏感问题的发布要进行风险评估,严格把关发布内容。

(二十三)做好社会舆情引导。做好舆情风险点监测和研判,高频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解疑释惑、普及防护知识、回应涉疫热点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做大正能量舆论场。省、市、县党委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保持疫情防控指挥决策和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运行,做好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确保出现疫情能够第一时间响应,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去双鸭山需要隔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