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电子EDM舞曲 童音男生唱的 tell me really what you want to wear the town out to the door

泻腰。作为一个九年的霉粉,必须要先表达一下我对Taylor Swift的无比热爱,她的音乐可以说贯穿了我的整个中学时代,整段青春的时光(我现在是大三啦,应该还有青春吧,捂脸~~~),她的歌曲也是我记忆里非常非常美好的一部分,所以下面的评价可能主观因素过多,而且我比较想从她的音乐生涯开始说起,同样我也认为创作能力不光是作词作曲也和编曲编排这些有关,所以长文预警!会很啰嗦,希望不要介意哈。如果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错误,也欢迎指正!

Swift的创作能力放在当今主流乐坛来看都是出色的(个人觉得她是新生代五大天后中创作才华最好的),她带着诗意的叙事能力和词作表达、她足够inspiring的旋律,以及她对于生活素材的提炼能力,是目前乐坛其他许多同辈歌手无法比拟的。当然了,独立音乐那一块也有很多写作惊为天人的artist,上至另类音乐教母Kate Bush,下至和我们这一时代的安姨St. Mitchell,虽然现在来看她离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距离。

2006年,老霉凭借同名专辑出道。这张洋溢着些许土气的乡村乐专辑是老霉作品表里相对平庸的一张,但是其中也贡献了不少了好听的旋律。

My)>是老霉早期作品中叙事能力最好的作品,她用第一视角描写了邻家一对老夫妻的故事,从青梅竹马到步入婚姻殿堂再到白头偕老,歌词糖分太高,且排版工整细致,歌词文本中的对仗请各位同学好好学一学(敲黑板!);<Our Song>也是她早期的一首热门单曲,同样是描写男女甜蜜恋情,她接地气俏皮的词作搭配活泼的旋律就显得又可爱又高级,把love比作slamming screen door比作爱人的laugh,深夜背着老妈煲电话粥和第一次约会时后悔没有接吻这样的细节真的就是美国高中生的日常吧,结构上第一段verse和最后的outro首尾呼应,非常棒的乡村小品;<Cold As You>钢琴键引入的悲伤冰冷氛围,还有那句“What a rainy ending given to a perfect day”惊为天人有没有!<Picture To

很多人都在吐槽老霉越来越伪乡村,其实人家从头至尾就是country+teenpop罢了。第一张其实挺平庸的,但是作为真爱粉很多歌拿出来还是很喜欢,在此不再赘述。

2008年发行的<Fearless>真正意义上为老霉打开了国际市场提升了国际知名度,更是荣获了2010年格莱美年度专辑的殊荣,成为最年轻得主。这张专辑其实我一直不是太有好感,主要是个人觉得无畏后面的专辑实在太过出色了(我是有屁粉也是姨妈粉,怎样?! )。

无畏和第一张同名相比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老霉的音乐疆土,甚至不是单纯的country+teenpop了,甚至还加入了一些R&B和舞曲风格。而专辑整体性也把握得很好,取材就是老霉自己的高中日记,喜欢的男生、拉拉队、闺蜜、分手......她的创作体系此时还不是最成熟的,但是她依照传统乡村乐的叙事结构将这些简单的生活细节书写成了极富感染力的旋律。而<Fearless>这张专辑,每当播放她时,脑中浮现出的就是细雨过后的春晨,阳光轻轻洒在天鹅绒般的绿草地上,万物美好我在中央。(个人感受啊,我平时是个挺文艺的蓝孩子)

老霉经典作品,相信也是许多人的入坑曲<Love Story>更加出彩,她的编排非常简单,却融合了传统乡村乐和摇滚乐。老霉她妈说这是之前老霉和父母吵架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小时后写出来的,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改写得如此清新隽永我真的无比佩服。班卓琴的intro可爱悦耳,bridge前的breakdown那段吉他真的很有摇滚的爆发力,而后一段那段改写爱人结局的主歌你真的能听出为爱义无反顾的勇气。歌词中的阳台、舞会、夜晚的花园全然呼应了原著,措辞简单,但是诗意盎然;

Me>也是如此,班卓琴带来乡村乐的韵味,新浪潮的电吉他注入青春活力的美好气息。词作上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主歌里是自己和现任女友的对比,我穿T恤她穿短裙,我穿球鞋她wear high heels,这样细节的捕捉让所有邻家男孩女孩都好有共鸣啊,“You got the smile that could light up this whole town”是我初中装逼写英语作文里百用不厌的一句(可能那个时候没学定语从句和light up吧 );

fifteen”,十五岁面对爱情的冷静理智是不是比现在一些唱着“我受了情伤我好难过我想哭”的trash高级多了?

改版中<Jump Then Fall>里巧妙地戏剧化“坠入爱河”这个概念则显得格外可爱;

<Untouchable>里对于触不可及的爱情的描写则用了星空、梦境的意象表达,编曲上真的营造了遥远的缥缈虚无的氛围;

总的来说,无畏这张专辑把老霉的叙事风格打成了自己的特色,她对于旋律的表达对于细节的写作,让人们都见证了Taylor Swift的才华。

经过无畏之后,下一张有屁快放<Speak Now>直接首周美国销量突破百万。这张老霉词曲创作一人全包,充分证明了创作能力,并且这是她在传统乡村乐创作人背景下写作最成熟的一张,无畏之中的青涩已全然不见。

town”后的吟唱引出的是烟花漫天飞舞大雨倾泻而下的决绝和坚定感;

<Mean>在班卓琴和小提琴演奏出的出色旋律和抨击评论家的精彩词作大家也可以感受了,这首拿到了第54届格莱美最佳乡村歌曲和最佳乡乐独唱的奖项;

<Haunted>走了点硬核摇滚的路线,旋律非常精彩;

<Never Grow Up>是一首简单的吉他民谣,对于成长细节的描写非常可爱;

Kiss>里对于意象的捕捉更加真实,凌晨、下雨、机场走道、穿着你的衣服闻着你的味道坐在冰冷的地板上,她唱着对于一段美好永远逝去无法挽回的悲伤,这种悲有一瞬已经深入骨髓;

<Long Live>是写给粉丝们的歌,epic一般恢弘盛大,bridge再次为后面的副歌铺垫情绪,每次听到这首心里都被感动充盈;

豪华版里的曲目也不容小觑,<Superman>用看似弱智的小女生幻想情节写出了无比流畅的叙事。还有那么完美流畅的旋律加持;

专辑前半段非常棒,但是她一人词曲包办也暴露了专辑整体性连贯性的短板,一首teenpop+摇滚的<The Story Of Us>硬生生地切入让人有些不爽,但我个人认为<Speak Now>是老霉旋律词作完美结合的巅峰,但是却不是她最好的专辑。

2012年末,老霉释出了她第四张录音室专辑姨妈红<Red>,这张专辑在我心目中是她生涯最佳,也是真正展现她songwriting超常水平的一张。

姨妈当之无愧的神曲,也是老霉所有歌曲中我的第二最爱<All Too

Together>成为老霉第一首冠单,你可以说她很口水很pop,但是你不能否认她妙趣横生的tune悄悄地征服了你;

<The Last Time>即使是煽情到不行的塑料ballad,却依然有出彩的旋律,尤其是后半段的合唱就是情绪加成;

not dancing with you”中建造起自己守护爱情的圣洁之地与梦幻堡垒;

One>是姨妈里少有的我很不喜欢的歌曲,虽然她依赖着塑料感的合成器流行,但是她歌词中和布兰妮的那首<Lucky>一样带着自省意识,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Changed>邀请来好闺蜜黄老板,但是无论制作还是vocal都不那么高级甚至有点破坏了姨妈整体的效果,但是单拎出来旋律还是好听的;

<Begin Again>毫无疑问是最完美的outro,她再次用超强的叙事手法将一段感情的萌动描写得极有意境,主歌里He和I

<Red>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看似乱序的编排里,她在一片喧嚣繁华的明媚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感情世界的边边角角,她像小说和诗集一样的叙述,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带着理智冷静,这份在悲和痛中沉溺时的清醒赋予了这些情感无尽的共鸣性,然后将她不加克制的意境之美洋洋洒洒的释放。这是由她无比出色的创作能力所带来的,masterpiece

Swift的创作才华并使得她的艺术形象日渐清晰,另外专辑中对于流行曲风的试水也为她转型埋下了伏笔。更令人气愤的是,姨妈在格莱美上颗粒无收——这也是无数有屁粉借此来嘲笑姨妈粉(我还是宣布姨妈slay!)因此,老霉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革新自己的事业版图,名正言顺地做一张pop album,做一张既有根源性又有时代性的流行大作。

而事实证明,她的确做到了。哪怕你多么讨厌她觉得她如今的音乐多么口水多么贫瘠,你也无法否认——<1989>是2014年主流乐坛最辉煌的流行大碟。她成为第一位获得两次格莱美年度专辑的女歌手,而她出色的创作能力功不可没。

York>贡献了老霉最好的开场曲目,合成器勾勒出五彩斑斓的都市霓虹灯光。她的beat很单薄,但是配合着流畅的旋律,你可以看到一个新时代的都市女性红唇墨镜,开着跑车,自信满满地驶入纽约城,她的进城姿态毫不做作毫无违和感,甚至比许多土生土长于流行土壤中的歌手更有魅力更有感染力。副歌里复读机一样的“Welcome To New

Space>带来了1989>第二首冠单,把近年来所有对自己私生活的指责谩骂融进了808鼓机中,不光是天才的旋律写作,更有“Darling I’m the nightmare dressed like a daydream”这么牛逼的金句,她故意把妖魔化的形象放大在歌曲当中,这番反击的姿态着实强势;

<Style>沦为弃女,但是她的光芒仍旧无法掩盖。简单的吉他riff铺陈出深夜驱车行驶于高速公路,disco的加入则增添了不少时尚感,“Cause

Woods>则更加高级,数码音效和鼓点营造出了一种暗黑恐怖片的氛围,副歌充盈着暖意的new wave席卷着广袤无垠的浪潮,在云开日出的bridge里光芒四射。副歌的无限循环其实累积着能量,只等着从黑洞中寻找到出口的那一刹那迸发出无限生机。大气磅礴的编曲,还有细腻无比的词作:“The rest of the world was black and white but we were in me”面对这样叙事极佳的写作我真的无语凝噎了;

Stay>依旧是新浪潮+funk味的pop,歌词里的大片排比句是不是想让老霉教你写英语作文了?

Pop里显得如此活力四射,她的songwriting细腻饱满,叙事诗一般的构架将恋爱的边边角角洋洋洒洒地倾泻而下,那个2am引出的无数故事甜蜜又浪漫;

filler,但是去超常完成了任务。整体都是那么嘻哈质感,她在pre-chorus里利用合成器音效扩大了歌曲的容量,刀光剑影的机械体积中带着糖果味的侵略性词作和唱腔,有种处女变婊的邪魅妖娆感,而bridge后面的两段chorus则直接将听感推向高潮,童趣十足的合成器键盘和background和音让你同时体验复仇快感和表面少女内心碧池的girl power,听听看“Band-aids

Girl>的吉他riff行云流水,又回到了她乡村乐的根源,只是80年代感的制作赋予其更多的活力,歌词少女心事也是非常可爱的;

<Clean>是高出无数段位的indie抒情歌曲,晨间森林薄雾一般的质感,清冷疏离,和英国独立女歌手Imgoen clean”以及主歌中对于花朵、裙子、蝴蝶这些意象的描写我再次为霉姐下跪了!

同样豪华版里的<New Romantics>也是一首时代经典,她把新浪潮的韵味涂抹在青春的日子里,大气磅礴恢弘壮丽,足够成为the anthem of

<1989>是一张主流和独立乐界都一致好评的作品,她敏锐的流行触觉和资源整合能力,更别提她闪闪发光的创作才华锦上添花了。这是21世纪一张极其优秀的流行范本,足够成为代表时代精神的浪漫主义作品。

1989 era结束后的老霉遭遇了职业生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次公关危机,Kanye和Kim对她的围剿、外网一边倒的刷 谩骂唾弃,唱着新浪漫主义的那个都市摩登女郎在2016年逐渐消失,我们开始好奇她下一张专辑该怎么做怎么唱。

Do>横空出世,起初对于这首歌我是很生气的,因为她的词作实在是.....不符合她以往的水准,用词造句几乎都是四级考试的水平。但是她的才华是不允许她服输的。八音盒音效和弦乐引出的狂风骤雨前夕的阴暗氛围,Peach大姐<Operate>的baseline采样,prechorus的钢琴键盘都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哥特感,当然还有无比高级的副歌部分念经一样的歌词——你可能觉得她太flat太boring甚至质疑她失去写旋律的能力,可是这看似单调的hook暗藏了多少东西啊?她每一层副歌里的电气氛围都冒着毒汁四射的狠劲,而那句“I

Woods>的暗黑气息,用电气十足的节拍塑造出一种紧凑氛围,主歌的唱腔婊气十足,pre-chorus又用电子节拍营造了宽广之感;然后副歌的dubstep锦上添花,清亮的pop旋律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波澜壮阔的视觉感。她把嘻哈和trap深深植入,再从重工业感十足的电子大网中杀出一条与爱人厮守的血路,高明!“And he can be my jailer.Burton to this

Game>继续抓住嘻哈命脉,R&B肆意流淌在闪耀着黑人音乐光芒的金色血液里,工业化中有着流光溢彩的rich和bossy感,歌曲编排的层次应该是她作品中最庞大的一次尝试。她确实是在用心吸收那些从未尝试过的流行元素,并且将其努力融进自己的掌控之中。只是歌词不太经得住打磨。

Me>是老霉突破自己vocal障碍的一次用力尝试,成品来看气势上算是成功的。前者是真正意义上的黑化霉,比首单<Look What You Make Me Do>更狠更黑更毒辣。哥特城堡上的少女被逼成女巫,狂风骤雨电闪雷鸣之间,复仇的幻想如同墨汁肆意翻滚,甩<Bad Blood>无数条街的攻击性和婊气,皮鞭和机关枪音效辅助chorus直接祭出最摄人心魄的索命咒语,而Bridge的autotune则是更猛烈的末日风暴般的chorus前的可怕寂静了。她反击得这般自信骄傲,作为粉丝其实还是很欣慰的;而后者则用了暗黑教堂一般的gospel,旋律沉重但是华丽,她用drugs形容love也挺带感的其实。

我太爱这首歌了!雁渡寒潭的疏离清冷感,水雾般朦胧的质地那么细腻那么脆弱。这是最能体现出她此刻盛名之下的心境的歌曲,也是最能点名专辑主题的,在名誉破碎之后孤独脆弱渴求着被理解被包容,却又不忍伤害到那个他。除了副歌里那脆弱敏感的isn’t it?的重复,bridge的“Sometimes I wonder when you sleep.Are you ever dreaming of

专辑前半段里暗黑压抑的工业气息混合电流重压畅快讨论名誉,肆意挥洒复仇的快感;后半段延续了<1989>非常iconic的恢宏感,把热恋推到大气磅礴的时代经典的高度,绽放出金色绚烂光芒,也依旧保留她创作里清丽美好的气质。

Car>把逃离一段情不由衷的感情比作曾是雌雄大盗如今相爱相杀的戏剧性概念也是非常天才了。合成器和节奏相得益彰得持续推进,经过溺水一般的verse之后的chorus突然绽放金色光芒,bridge层层递进的钢琴和大气磅礴的弦乐贡献了全专最美的时刻之一。在夜晚的公路疾驰逃离的无奈悔恨与如释重负的情绪,与都市灯火渐行渐远的摩登气息竟融合得这么棒。尽管她唱的是对于过去的抽身诀别,但是你一定又可以听出愿意彼此一起亡命天涯的宿命感,悲情至极又浪漫至极;

Tied>是EDM+Club,尽管她所表示的是在热恋中忘情舞动,但冷峻的键盘堆积起的intro迅速营造出在幽闭空间和深水之下的冰冷压抑窒息感,合成器提供了阴冷色彩和空间感。而渐渐扬起的副歌尽管基调是舞池感,但尤其是Bridge后面的听感更像是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地努力挣脱,最终浮出水面得到解脱,“My, my love had been frozen.Deep blue, but you

<Dress>是典型的vocal拖了制作后腿的歌曲,但也是专辑直接描写老霉和脚爱闻鱼水之欢的歌曲,来品品歌词——这是foreplay“There is

Want>拥抱了PBR&B的暖流,清冷私密中蓬勃生长出爱的花朵,弱化旋律注重氛围,模糊了主歌副歌但听感又非常舒服,整体一步步推向舒适的境界。不仅是主歌对于自己名誉危机的对比,“brought a knife to a gun fight”我听到真的捶胸顿足,还有这样的比ocean blue eyes更好的赞美“You know I did one thing

<reputation>是老霉走电子乐路线最成熟的一张专辑,是她整体性最好的一张专辑,她真的有在积极吸收黑人音乐元素,并且在整合出一套自己的东西出来。虽然侧重节奏,但是旋律也并不是没有辨识度。通过名誉堡垒一夜坍塌,她在废墟里重振旗鼓,最终和爱人一起携手并进,在爱情里找到救赎。这一条主线贯穿整张专辑,我们也随着她找到慰藉,这样的专辑理念实在太过高明了。这张专辑无疑是她经历巨大负面新闻后的一份完美答卷,我开始期待她开启的TS7时代了。


希望老霉有朝一日可以创作出关乎普世情感共鸣的有力作品,那么她就是未来的Joni Mitchell了!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得说——向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创作者之一——Taylor Swift致敬!我永远爱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孩天籁童声唱哭全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