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和重庆有多大的差别?

大家好,我是张妍,今天由我为您朗读。

成都和重庆的捆绑印象由来已久。自从上世纪重庆直辖之后,两座西南大城市更是经常被人们拿来比较。表面上看,成渝两地的对比是因为经济转移、政策倾斜、文化异化等等因素的作用。但真正引导这些人为因素的,可能还是两地在盆地内的地缘环境。在不同的时代下,两座地理条件迥异却都深居盆地的大城市,必然出现竞争关系,并走向不同的命运。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影响成渝两城的本质是什么。

四川盆地并非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在地质年代的上古时代,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还是一座大湖,被称为“古蜀巨湖”。

距今一亿三千多万年前,四川盆地开始在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向上抬升,其中抬升比较快的就是西部的成都平原。但是相对于龙泉山脉,位于中间的成都平原抬升速度不够快,变成了一块盆地内的半封闭盆地。在四周山脉呵护下的盆地气温适宜、降水丰沛,相比西面的青藏高原更加宜居。

万年前,就有一支古氐羌移民从人口压力变大的青藏高原边缘下到四川盆地内。他们的运气很好,遇到了整个盆地里最平坦的土地。唯一的问题是成都平原当时水道不明晰,四处布满了溢流的河流和沼泽湖泊,不适于人类居住。

四川藏区美景。甘孜宣传片截图

在彻底搞定水利工程之前,成都的经济发展无从谈起。古蜀人的文明发展,就是围绕着对成都盆地的洪水和沼泽治理而展开的。传说中的蜀王杜宇、鳖灵,无不与成都平原上的水患治理,尤其是对岷江的利用有关。今天人们熟悉的都江堰,相对于古蜀人的长期工程来说,都只能算是一个晚辈。

一旦完成了对岷江和沱江流域的治理工作,成都的农业优势便尽览无遗。

峨眉山金顶。四川省旅发委宣传片截图

由于低洼的地势,成都平原容纳了岷江沱江从山地中带来的沙石、粘土和有机物。根据现代的地质研究,发现整个成都平原上覆盖着巨厚的河流冲积物。正是这些冲积物,让成都拥有了肥沃的土壤,为农业时代这座城市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汉代开始,四川经过多次开发,已经是全国农作物产量极高的地区。三国时代的蜀汉政权能在丢失荆州这个外出通道后,仍然保持定期北伐的能力,四川发达的农业功不可没。

青城山的自然植被。向力民摄

到了唐代,“天府之国”生产的粮食不但要供给当地居民,还要外运救灾。陈子昂所谓:“蜀为西南一都会,国之宝库,又人富粮多,浮江而下,可济中国。”

即使经过了宋元明清各代,成都平原的农业输出能力仍然能快速恢复。

从古蜀人治水完成后就选择了成都作为都城,此后无论是王朝更替还是意识形态变化,都无法动摇这座城市在四川的绝对中心地位。这一点,在世界古城中都并不常见。成都平原的土地肥沃、地形开阔、地质结构稳定,都是促成大成都千年不动的重要原因。

重庆位于川东岭谷地带,这是由30多条平行的东北-西南走向小山脉构成的区域。这些小型山地又细又长,相对高度虽都不高,却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建筑水平和交通运输技术低下的古代,重庆一带并非良好的人类聚居点。

好在四川盆地还是巨湖的年代,大量矿物质随着水流进入湖泊,并在水流冲向东的出口附近堆积,让川东拥有了丰富的岩盐资源。控制了盐,当地居民就能在农耕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依然维持比较高的生活水平。

古代聚居在重庆附近的巴国人,就像今天的中东石油土豪一样,通过卖盐给蜀国和楚国,过上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生活。有了余力的巴人,就想控制西侧川中丘陵的农业用地,和稳扎稳打向东扩张的蜀国发生了矛盾。成都平原和重庆山地的矛盾,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当时的重庆人面对成都人吃了地势上的大亏。沱江、岷江、涪江等水系的上游全部都在蜀国范围内,蜀人顺流而下可以轻松控制沿岸的土地,并在战时顺江而下直捣巴国腹地,地利非常明显。

因此成都强和重庆弱的局势,在没有域外势力干扰的情况下是会长期存在的。更何况楚国和巴国也接壤,常有边境摩擦,严重牵制了巴国的战斗力。

东部的巴人在盆地政权分裂的年代里毫无优势可言,他们只能凭借岭谷地带的天险招架,很少有成功向外拓展的机会。

好在由于川东岭谷天险的存在,蜀人也很难彻底控制巴国。两者虽然位于同一个盆地内,川东的相对独立却得到了地缘上的支持。

图为重庆长江索道王芸飞摄

当年划定重庆直辖,轻装上阵带动西南经济,也是出于这样的地理和文化认同考虑。

但在大一统背景的商业竞争中,重庆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从域内看,全川主要河流就是以重庆为顶点的扇形展开的。川东和川北的重要城市,可以经嘉陵江、涪江、渠江直接沟通重庆;川西、川南的所有城市,则可以在泸州和宜宾两城中转,走长江进入重庆。重庆天然就是四川盆地物资的汇聚点。

图为重庆武隆仙女山王俊杰摄

从域外看,重庆经过三峡连接东侧的江汉平原,是四川从水路向东部沟通的唯一通道。考虑到连接四川盆地和关中盆地之间的蜀道极为艰难,重庆的价值更是无可估量。

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长江中下游的物资人员移动更为频繁,重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图为重庆洪崖洞夜景 重庆大学黄浩天 摄

可长江水路的一大问题是三峡地区湍急的水势。即使到了今天,内河船运还是会在三峡地区出一些事故,在造船技术较低的古代,这样的损失就更无法令人接受了,川江水运因此始终无法得到最大的利用。

所以尽管重庆的交通商业价值更高,但在农耕时代,它还是一贯被成都压制。

好在技术的进步,给重庆带来了反超的机会。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外国商人就发现了四川盆地这块宝地。四川盆地当时的农产品种类丰富、物美价廉,而且是尚未被列强染指的商业处女地。对于外国商人来说,对四川的开发就如同跑马圈地一般简单,洋布洋烟只要运进四川就能快速脱手变成热钱。

对于主要从东南沿海登陆和贸易的外国商人来说,进川其实只有长江水道一条路可以走。

美丽的都江堰。向力民摄

在险峻的川江逆流而上的确很困难,但机械动力汽轮而言,这点自然之力并不算什么。以英国纺织商人为主的外国利益集团很快就把四川最东边的重庆视为物资集散中心。

尽管对于外国列强强制使重庆开埠的历史评价还有争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轮船的出现和外国商人的聚集,终于解锁了重庆的交通实力,让它有了实现反超成都的机会。

繁忙的交通运输带来了新的产业形态。为了满足洋商购买和销售大宗货物的要求,重庆开始出现了庞大的金融服务网络,各类票号钱庄层出不穷。强烈的商业气氛,让重庆的城市气质在相对孤立封闭的西南城市里显得别具一格,也成为了培养现代银行业的土壤。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全景。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庆能够在抗战时期成为陪都,除了因为山野地形易守难攻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此地是中国西南的金融中心,可以作为国民政府就近的财富中枢。

而成都在近代新形势的影响下反应就明显慢了一拍,当时主导成都的,仍然是传统的商业模式。

好在凭借蜀道的存在,成都在向西北的通道上找回了一些交通优势。

从四川盆地成为“天府之国”开始,成都就处在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何一民语),国际化水平一直都不低。即使进入长江经济带占主导的年代,岷江和沱江通往海洋的航路仍然很通畅,只是比重庆稍微遥远了一些。

春天的九寨沟美景如画。安源摄

成都真正的危机,可能来自技术的进一步进步。

随着飞机技术的普及和中国高铁穿山越岭技术的提高,地形上的优劣势容易被弥合,而距离上的差距则会被进一步放大。过去难以通航的川江水道和难以翻越的鄂西山地,对今天的人已经不成其为障碍。可重庆偏东的位置不会有变化。

图为潼南崇龛油菜花田潼南宣传部供图

重庆到上海的距离1500公里,比成都到上海的距离短了200公里;重庆到广州1000公里,比成都到广州短了250公里。这个距离差体现在高速交通工具所需的时间上,在一个小时左右。现代物流和人员运输的时效性越来越高,这一个小时可能是两城关系转折的关键。

重庆多年来经济增长领跑全国,和这个距离优势有很大的关系。

成都位于全国都数一数二的优质平原地带,在农业时代成为了四川最宜居的核心,并和一度是中国主舞台的关中有更多联系,占尽了优势。

到了现代,成都周围从无自然灾害,又控制住了盆地内大多数的优质资源,仍然握有一手好牌。

图为重庆洪崖洞夜景 李新 摄

重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位于山岭之中,容易保持相对独立性而不易被成都彻底吞并。

近代化以后,控制了长江水道,并和经济发达的南方有更多联系的重庆,地理优势得以解放,获得了高速增长的机会。重庆人民也正在抓紧机遇,建设山城。

但重庆的这点地理优势并不绝对。在可预见的未来,成渝两城的比较还将长久地持续下去,永无定论……

文章内容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地球知识局,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社

今天的川渝之行就到这里,感谢收听,再会!

北京共青团新媒体中央厨房

点击底栏菜单“我要朗读”成为朗读者,同时可在喜马拉雅APP关注“青春北京”收听读书会往期更多精彩音频。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 放宽历史视界看“文化圈”的中国走过的道路。聚焦数千年中国人的生活起居、心灵关怀和信仰世界。探索丰富多样的中国区域文化交织融合。比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与其他文明。

每期从留言中选3 位小伙伴,送出该期推荐的图书。下期见!请上期留言的柠檬的空气、微笑要暖的像太阳、小小明天三位小伙伴留言告诉我们收件地址,团团将为你快马加鞭邮寄出《无比芜杂的心绪》。顺便,告诉身边的小伙伴,一起来评论收书哦~

更多内容可在掌阅APP阅读哦!

编辑 | 任姝哲 美编 |乔通

后期 |任姝哲 校审|刘 青 校对 | 白琼瑜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重庆在的时候,四川是雄四川。重庆直辖后,四川被成都带偏,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母兮兮。其实成都和重庆天然差异太大,我不在这里赘述。但是总体而言,成都自娱自乐娇蛮小媳妇。重庆一如即往的大气担当,帮扶落后地区脱贫致富。成都越来越商业化,重庆越来越均富。成都是小资的圣地,重庆是国家的核载。一个服务平民,一个承载战略。不管地形,山水禀赋,个性品行,精神内核,贫富差距都有极端的差异。相对来说,重庆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参照系,也就没有对手,独孤求败。成都更多的还是模仿北京,效仿北京的产业结构。当然原动力不同。重庆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把小农意识彻底摒弃,升级为智能智造,智慧名城,就可以明显的提升品调。成为无以复加的中西部枢纽中心。

人就是最大的区别,成都人假打虚伪出了名的,老一辈的四川人从小就告诫自己的孩子,少和成都人打交道,要吃亏。而重庆人耿直,所以看不惯成都人假打,重庆人和四川人是一家,只是不喜欢成都人。成都,蜀,丞相,乃小人也;重庆,巴将军,耿直也!

成都是四川的省会,重庆只是一个直辖市,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成都与重庆不同,成都市四川省的省会而重庆是一座直辖市。而且成都话和重庆话的口音也不一样。

我觉得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差别就是,成都人都比较柔和,而重庆人都比较刚烈。成都的生活节奏也很慢,重庆的生活节奏就很快。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成都和重庆虽然都在四川盆地,相距也仅仅只有三百公里,全国人民都知道重庆是三大火炉之一,夏天比成都要热一些,但是成都和重庆气候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估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如果以成都和重庆的一月平均低温和七(八)月平均高温为值在全国范围来划出等温线,那么差别就一目了然了。

一月等温线,成都2.6度,重庆6.2度。一月份,成都的这条等温线在中东部地区正好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线,也基本与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传统分界线重合,而重庆的等温线已经越过南岭和武夷山,接近中亚热带的南缘。

七(八)月等温线,成都29.4度,重庆33.2度。七月份,成都的等温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东北地区和山西高原的南缘,一部分是西南山地的北缘,而重庆的等温线正好把江南丘陵给围起来了。

如果以成都和重庆的等温县为界,可把全国粗略分为三个部分,成都等温线以外的属于温热地区,成都和重庆等温线之间的是炎热地区,而重庆等温线之内的是酷热地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城建怎么这么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