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解除上契小孩子上契了神仙,要怎样解契?

    李固真:师父,您好!请问为什么说老子是道家鼻祖?

张桂生:人在母腹时,脐连母,与母同呼吸。离开母体后,人在天地间,由鼻子吸气通天,气为祖气,故称鼻祖。老子的《道德经》说了气与其气的变化,互相错综推演,周而复始,演成造化,万物都在此中,此即“有无”之大道。故尊老子为道家鼻祖。

张桂生:《道德经》你读得怎样?若没有用心读过,今后你要精读。“道德”二字可是一个修行者的行为准则,要在十二时中练会道德行,道德住,道德坐,道德卧。人在其中,乐在其中,生在其中,长在其中,成在其中,一切经典莫不在其中矣。

《道德经》我背了一年,到现在我时时刻刻也不敢背离丝毫半点,你又该如何呢?想必勿须多说了吧?

“道德”二字是成败之关键,看不透,弄不明,就休想进入“道德之乡”。没有道德的修为,任何人也休想成功,这是我给你出的第一道题。

李固真:我的理解是,“道”是生天、生地、生万物包括人的本源之气,“德”是人的本性。人外修身心,定性自然得道,内养本性为得德,以德护道保命,是否正确?

张桂生:千真万确。道以载德,德以保道。时时在道,刻刻培德,方是真修。失德叛道乃天下之贼也。

要注意的是,德是本性,并不能解决自己生命最根本的问题。最初积累功德,是炼心手段,最终是要超越它,因为你有判断之心,本性就不能虚空灵明,修功德与做功夫不能混同。

李固真:这“道德”看不见。

张桂生:是的,很多人并不明白“道德”的真意。只以为某人吐个口水在地上,就是道德不好,全不是这一回事。道也者,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道无形,德为相,“无之以为用”。“道生之,德蓄之”,这道与德都是“有无相生”的,而这中间的人是可见的,故人修道修德,是自家身心之事,别人是无法看得见,只有自己明白。但又与日常生活、环境等等无不相关。

李固真:人修“道德”就是“天人合一”吗?

张桂生:必须要弄明白道与德的概念和关系。道喻天,德喻人,是天人合一的关系。道生人,德蓄人,才是成人的真谛。形也生,神也生,全是道德之大功。形神俱妙想得到,无道无德人不成。

李固真:原来修道德就是天人合一。“道生之,德蓄之”说的是人?人有道有德才能形神俱妙,这是有实质的东西,不是空谈。

张桂生:是的,说道说德,人在其中,离开了人,便是空说道德,故人不能离道缺德,所以要修道德,才能成就其人也。望在此处立足才能有大着落。

李固真:《道德经》第一章“众妙之门”的真谛怎么理解?

张桂生:问的好!第一章是全书的总钥,掌握着众妙之门的开关。

老子以众妙之门示人,明确地指出了人的生死之根源。又以有欲和无欲揭示了玄之又玄的奥秘。使人明白,门之为物能开能关,但掌握门之开关的却是锁钥。以此说明心为神之舍,舍必有孔窍,孔窍即门户,精神出入径,关门和开门全由真意宰,有欲和无欲岂能不明了?长生是从灭欲修道得妙中来,死亡全是在纵欲横行中去。语云:“无欲则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有欲则死亦可明了。所以说是生死之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即开和关是同门而异名,正是有欲和无欲是同窍而异名也。由此可明,有欲无欲非常妙,老子用玄说门道。无欲是先天,有欲是后天。灭欲返无欲,后天返先天。谁要能做到,管保个个妙。

李固真:人能够灭欲返无欲就是“致虚极,守静笃”,心息相依就能“归根复命”了?也就能明白玄妙和玄窍?

张桂生:对了,“致虚极,守静笃”是修行的真功,你不下真功,就得不到真谛。“归根复命”以后,就靠德的积蓄了。所以说:“长生在于道,成功在于德”。今后你是否成功,就看你有德没德,师父我爱莫能助了。我的德我修,你的德你修,人人如此,概莫能助也。望自爱自珍吧!

李固真:修道修德是自己的事,都是自己下功夫,全是在功夫上契入,别人无法给予。自己修自己得,不修就不得。“死而不亡者寿”说的是神吗?

张桂生:是的,外假死了,内真才能活。

李固真:清静无为,闭门塞兑,待神气充足,自然有真息?

张桂生:说得好极了,闭门塞兑是功夫,清静无为是得道,从今往后行将去,真息自然养谷神。

李固真:何为“谷神不死”?

张桂生:关老用骨垫来说的,即是骨与骨之间的膜。精生髓主骨,骨为筋用,没有骨就没有筋。故有“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古为今用”之说。精足髓足,髓足骨不枯,精在养骨。这也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李固真:“一”不是气?

张桂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就是气,气有阴阳。道生人,与生万物一样,故人能格物以致知。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理,要学会用格物,用大自然来回答生命的疑问,向自然、向物找答案。

李固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是凝神,气聚、生髓、强骨。勤行闭门塞兑以养神,而且虚极静笃,就会有实效,这样理解是否对?

张桂生:理解太浅,“虚其心,实其腹”就是法。“弱其志,强其骨”是守。志乃肾也,灭性欲也。“致虚极,守静笃”是法,不是实效,脏腑强健了,才是实效。这是地天泰的奥秘。非凡俗所能解也。修的是心,成的是身。要真能体会。不是光悟也。真谛是从实证中得来的,所以说,实践出真知,空悟皆胡闹。

李固真:弟子明白了,是体会,不是思悟。

张桂生:说对了,体会是修,思悟是想,光想不修,岂能有成?修是道,成是德。这才是真正的道德修养。

张桂生:“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说了人要约束自己,清静下来,但没有说为了什么。

李固真:是啊!空安空静总是空,到底是为了什么?

张桂生:韩湘子说出了这实质性的东西,他说“息心息气惜精神,固惜精神保己身。精神本是灵丹药,不与韩门度子孙”。吕祖说“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说明了清静得道,道养精神,精神养身体。最终目标是健康长生。只有清静,才能得到药材,药材经熬练,变成延年药,滋养身体。精神食气养身体,这—切都从静中来。

说到静,就同一坐姿,其内就有根本差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的说坐着臆想太阳就是养丹;有的说自身不存在已与天同体而为天人合一,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所有的有意为之,都是有害,有思则伤神。神剑门所传的是,清静的坐或卧,无思无欲,把一切都放下,凝神聚气,身心相合,作为大自然之子,让它为主我为宾,则得天地之气养神,不执著身体局部,亦不落空,不以形象求之,是自然而然,神气和合。

李固真:何谓“人法地”?

张桂生:人对于天的关系来说,人体是物质是阴,天是阳。人法地,就是其性柔,是承受;天是阳,其性是施。地承受则万物生长。人就是要法地的承受,方可生,即炼不炼,常清静,则可以承接天之气养精神。

人是道生的,道一直存在,养育万物。人物、动物、植物,人终究也是物,是寄天地间之一物耳,有何骄傲自大?人在自然中是客人,大自然是主人,人要顺从自然,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只要静定,自然之气会养着;人只要正心,不胡作非为,道就自然养神,可谓“坐享其成”,至简至易。没有弄气弄神之事,有弄就自毁;炼气、炼神就害生。

李固真:人要遣欲,把身心放下,“宫室虚闲神自居”。人所患的是,不能法天则地常守虚室,能常守虚室则灾障不干,此为修心之要领?

张桂生:是的。“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高高在上的头,要为下即身体服务,而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奴役身体。心要为身服务,而不要贪。你诚心待身,你就是有神。不诚心待身,神在身外,人身也不过一物而已。这就如泥塑的佛像,你拜他、供他,他就是佛,你不拜他、不供他,他也就是泥胎。

李固真:如何是“虚其心,实其腹”?

张桂生:要达到老子说的“实其腹”,必先“虚其心”。真正的实修就是“虚心实腹”。思想正确,行为端正,身体健康,以身体作为结果呈现修真的成果。我们神剑门就有“守身如玉”:

1、守肾敛神,邪火不生;

2、守心收气,妄念不来;

3、守腹聚气,如玉之无疵,清清白白得真一之道。

首先不淫欲,即可以保精,其次不动心以养神,后身不动,以心合身,裕气而再生精,如此生生不已,可以长生。

李固真:“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提醒人要处理好虚与实?

张桂生:名与身就是虚与实之关系。名是人身体的虚,因为有了人身实体,才有了名。说李固真如何,对于李固真身体没有一点实际作用,比如买衣服,不是买衣服的那个牌子,是买那件衣服才能有实际的作用,牌子没有能穿的实际作用,所有的名利等等对于身体没有益处,只是损耗身体去换取。身体只有一个,而名利则千千万万。要名就是务虚,保身就是务实,要务实就不能要虚名,要务虚就没有实。无身,安得有名?名从身得,岂有舍身而从名!故正心修身,正心就是无欲,灭欲为先,道法自然。内真充实,身体才能健康。

李固真:此身犹如烛当风,万事一场空。幸入门,抽身退迹,人间虚梦,不堪重作,心上别无求。

张桂生:妙极!应改为“心上另有求”。回心向道,心息相依永不离才对,否则就成了玩空了。切记!心身都是孤独物,只有得到道化液才不孤。

李固真:《道德经》中处处有“朴”,我理解为“本真”,对吗?

张桂生:说对了,但要更清楚。“朴”就是精神。精神就是本真。返精神就是归真。问天下人谁能反乎?故曰:返璞归真。可见“朴”就是未开发的精神,可惜都被世人给开发利用光了也!你呢?哈哈,现在都讲节能了,可惜都不懂节精神之能也。现在你懂了,我看你节不节,还是继续耗了。

李固真:如今我不把假的当真,不为物役,不使自己疲精费神,否则神耗气也就没了,失去根本,我就成了无源之水。

张桂生:说的好!但要把精神养得重新复盈,可不是件易事。记住:是精神没了,不是气没了也。气就在天地之间,气若没了,天下人岂能活乎?要知:精神有限,大道无穷,用无穷养有限,有限亦无限矣。人死气亦在,气不能活人,活的是人的精神,是精神没了人才死的。可见,人活的就是精神,所以就得修道养精神。正是:

形神好比树和花,全靠聚气养精华。

 精华若丧形神毁,再有大道也白搭。

张桂生:人在气中不知道气,就如鱼在水中不知道水一样。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着,人也是由气养着,而气本来就存在,身体内外都是气,是气辅助神养育生命。人只要息人心,不着意,清静下来,守着自然来养身体,自然而然,而不去刻意贪求,这就是“致虚极,守静笃”,也是吕祖所说:“一日清闲一日仙”。

李固真:如何是“归根”?

张桂生:大地上的植物都有根埋在地里,树是不动的,只有风吹时叶枝在动,根是不动的。人在天地间为客,不为主,只留下鼻子吸气,也不能乱动,一动气就散。故“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李固真:什么是“复命”?

张桂生:复命就是气来归复,身体内的气变成液,滋养五脏六腑,养得五脏六腑坚实起来。我们神剑门的《武当修真秘旨》,开篇就说“凝神聚气”。三丰祖师说:“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上争利息乎?”死心养气,顶真修道,把道当成奇货可居,做个真吝啬之人,如此乃有效验也

李固真:何是“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张桂生:就是要常常清静,让气来归顺和聚,这“静”、“命”、“常”是一体。“命”就是气,归静能养气,而且要恒常,就能神明。

李固真:怎样就“不知常,妄作凶”?

张桂生:人的根是心,修心清静,凝神聚气方有效,盲修瞎炼则害生。修真要有整体观,不是局部功夫,如果只在丹田积气运气,那就会伤身,应该是全身都得到滋养,整体都得到内外气相合而养神,神足气足,而生甘露,才能“饥渴消除见真素”。

神不在则无阳,体内五脏不能养,人要养的是身体及体内的五脏六腑、筋骨等一系列的全体,不是人养气,是让气养人,不是人去弄气,明白了人是道生的,道养的,人为宾而不为主,摆正了位置,就不会胡作非为,不伤身害命而能自然长生。

你背熟第十六章,照着修行,就是一条天堂路。但要知道,修行是路,上了路就不可停,只有身修成时,才是到达天堂之日。这条路只能独行,所以说“慎独”。

李固真:《道德经》多处说到婴儿,比如“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意是什么?

张桂生:人能成为人,是由精子到母亲的子宫中胎养成人的过程。胎儿不动念,日日由脐通母吸气生长。那么人要在天地的宫中养自已这个胎子,只有人要像胎儿一样,心不动,才能得道育。人心动念,心息相离,心不在道上,无法得道育。心是根,气是药。人如婴儿在天地宫中养,只一气相连。婴儿住胎不动,全是母亲的作用,生下后在婴儿期,自己也是不动的,完全由母亲看护。因此不是找法,始终是以练心为基。所以要自然回归,没有得说的。一说就错,更别说练,练就更错。用心修身,不是用心瞎想,更不是用心乱动。所以达摩说胎息。

心是根,身是本,只有根深本壮,才能枝荣叶茂,凝神就直接说到水了,还要去找那装水的桶干吗?自然呼吸就是养气,还要找什么气呢?人在气中找气,如鱼在水中找水,岂不是多此一举?你在神就在,还找什么神,岂不是头上安头。炼功没有定势,坐卧都神气相合、心息相依。

李固真:何谓“知白守黑”?

张桂生:其实没有白天,只是太阳光照到地球成了白天。人睁眼能看见了,开始动起来。所以要知白守黑,神光照才能积累精气。不要因循所谓的“明天”的概念。其实也没有明天,只有分秒,而且没有白天,因有阳光让人看见了一切。所以三丰祖师说:“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在黑中积累药材,慢慢熬成延年药。

李固真:为何“知者不言”?

张桂生:因为言语道断,即不能保持腹内气足并守着。“金口难开”,一开就散,一散就零。要守得住气,则口不开,故知道者,不言也。

《老君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正是:

失去两字极妙,道生两字更奥,

慎勿失道失生,太上度人坦荡。

张桂生:因为有了道,你就忘去一切,甚至忘记我。道与非道,只能选择一项,不可能兼得。只有忘情绝念,放下一切,一思不挂,才能与道在一起,才不会背道而驰,“道不可须臾离也,离则非道”。忘记经典,忘记师父,一切都没有,只有道,心只在道上。

李固真:真正的养生要在日用细微处时时小心,方能远祸全身。

张桂生:是的,修养全凭自然之道,成功却靠人为之德。故曰:“道生之,德蓄之”,所以全凭十二时小心翼翼也。

    圣传是传心,心心相印,万法归一,万心归一,要改变的是心,这是提纲挈领的事。教人教在心上,不是思想,是直指人心。要人心死,道心才能现。修真是从心开始的,身体是随着心的变化而变化。心可以给身体药吃,古人说“一心了万病,不假众药方”。

李固真:安分身无辱,知机心自闲。凭清静之功,得真我之果。闲处看人忙,自得逍遥趣。这是“性命双修”?

张桂生:是的。有的人只静修心性,没有道,这就是玩空,就是所谓“用砖磨镜”。有道才是性命双修,形神俱妙。

三丰祖师在《后天筑基》说:“绝虑忘思赤子心,归根复命仙人业,丹田温暖返童颜,笑煞顽空头似雪”。修行人,要明辨佛、魔和神仙的真相。

觉是佛,迷是魔。人人都是佛魔的共同体。佛讲静,魔讲动。静从觉中来,动从迷中去。归静时,人人都可以做佛;欲动时,人人都变成了魔。做了佛从此修道可成仙,成了魔从此背道下地狱。可见我们既是佛又是魔。是佛战胜了魔去修道成神仙?还是魔战胜了佛去纵欲下地狱?这就是人人必须做出的选择。因为,人人都有双重性格,都有善恶之两面,既可做好人,又可做坏人。好人喻活佛,坏人喻妖魔。好人修清静,坏人纵欲为。人的一生,正是在觉迷之间的佛魔大战。佛胜了魔才能修身成神仙,魔胜了佛必然害身成死人。由是可知:人生是有两条路,一条主生是觉路,一条主死是迷路。就看谁能由迷转觉登上修真路。可惜的是,世人由迷转觉易,觉后不知有道程。故而停在修心上,不能继续修身成。所以世间神仙少,多是火化舍利成。不信可以看八仙,谁把舍利留人间?舍利都由佛化成,神仙一颗也没留。奉劝世人多留意,迷是凡,觉是佛,神仙都是修成的。光觉不修是玩空,觉后修身是悟真。莫在心上多争辩,要在身上下真功。因为人死不能活,别用僵尸误活人。我今说破生死谜,不在信仰在身体。大道至简又至易,小人都能登圣域。何况谦谦之君子,岂能困惑不努力。望君打破众教规,心明眼亮爱自己。

神剑门的《秘笈五要》之“三圣归一”说:“圣人诲人不倦,循序渐进。仙人行功守恒,功到自成。说圣也可,说仙也可。吕祖祠有一楹联云:‘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说明圣与仙殊途而同归。圣乎仙乎?其圣仙相合而神乎,道成自知焉”。

李固真:这也就是所谓的“金丹”?

张桂生:丹是单,也就是一,一个人与气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合一”。吕祖在《指玄篇》中说:“灵丹只是气和精”;三丰祖师也在《大道论》中直接说:“外药是气,内药是精”。

海洋里有不少生命,每种生命在自然中自在生长,都有生命基因遗传密码在延续。空气中也有千万生命存在、生长,人是其中之一。因此,人只要归静,不妄作,道就养着,就能生精、补髓、强身。

李固真:人的身体是实验室,完全呈现宇宙的自然规律,这些规律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存在空间中。能知道规律并合乎规律,人就健康。神是人身中的磁,神吸气,如磁吸铁,自然吻合。修道人,心要有正念,随时提醒自己把神留在身中,就能神与气合,这样理解对吗?

张桂生:对。聚了气,化成液,自家酿成长生酒,从此我命得矣,性得养矣。三丰祖师《堪叹》诗云:“堪叹世人不学仙,四时常怕病来缠。岂知一气原无敌,气满身中命可延”。

李固真:气化成液,液化成气,循环往复。促成变化的是温度,神光下照,水炁上升复化甘露润芳田。

张桂生:非常正确。这也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想明白了,把它炼成,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这才是真正的实修。努力吧,祝你取得好成绩。

李固真:感谢师父!您使我明白了《道德经》的真义,感受千古道脉的传承,我愿把《道德经》融化到生命中,由闻道而修道,直至成道。古人云:“自古大道非儿戏,开辟以来是嫡传”。幸甚矣!

张桂生:闲诗三首赠固真:

   世人爱武不爱身,唯我爱身不爱武。

故而爱武多辛苦,唯我爱身享清闲。

世人爱文不爱身,唯我爱身不爱文。

故而爱文多辛苦,唯我爱身享清闲。

以此类推万般业,害尽天下所有人。

只有觉悟修大道,才能学仙享清闲。

  •   谢沉云觉醒之后虚弱期已过,进入真正的苏醒期。这个苏醒期顾名思义,他体内的四脉苏醒后会在外貌上表现出来。

      身为主角,样貌本就是上上乘,此刻黑眸变为赤色,五官更为精致,周身气息亦正亦邪。

      除了右下臂那条见骨的伤口,其他的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许乘风走过去握住谢沉云左手腕,以灵力探查他体内情况,发现他丹田内四股雾气萦绕,似分似和,而经脉内没有一丝灵力存在。

      许乘风对系统道:““怎么回事?”

      系统有问必答:“因为你。”

      原本在白月宗山门前谢沉云灵脉激发后会杀了那五个穹苍宗的蓝袍修士,萧久眠也没有出现,随后自绝仙脉黑化了。再之后得机缘、统三道、报大仇、灭仙道、直至最后跳崖自尽系统并没有给许乘风传输具体细节,只是笼统总结了几个大事件将之一句话概括了,但那都是因为原主许乘风死了。而他现在活着,这个世界的走向已经变了。

      虽然以后都要他自行摸索,许乘风心里还是很高兴,没有灵力不要紧他来想办法,只要不自绝仙脉怎么都行。

      许乘风收回思绪,抬眸,见谢沉云正一瞬不瞬的盯着自己。

      见他看来,谢沉云非但没有闪避,反而往前凑近几分。

      这一凑,许乘风发现谢沉云比他稍高一些。

      他不禁腹诽:这人被囚七年,暗无天日,竟然没耽误他长个子!

      手下的肌/肤温度渐渐升高,有些烫手。

      许乘风收回手,迈步上了台阶,示意三个徒弟跟他走。

      谢沉云看着刚刚被许乘风碰过的手腕,意味不明。

      许乘风不知道这个世界鬼修善双休,妖修善□□气,魔修善养炉鼎,就连那些已正义正天道的道修找到合适的都愿意结个道侣,像他这样整个似仙人下凡一般的存在,在谢沉云这个四脉齐身的人眼里,是一种怎样的诱/惑。

      何况许乘风还救了他。

      谁说只要不自绝仙根就不会黑化的,别人黑化了会告诉你吗?你知道人家黑化在哪个方面吗?

      许乘风对此一无所知。

      走过百阶石阶于平台上站定,许乘风拿出那瓶系统奖励的高级丹药给沈怜渡和周裴琴各分了三粒,让他们各自吃下一粒后先去休息,看着两个徒弟一前一后进了正殿东面的房屋。那里只有两间房,师兄弟一人一间。

      西面那座房屋一间是厨房一间是饭厅,没到辟谷期的修士是需要吃饭的。

      在这里练气只是开端,证明你有修真的资质,过渡了融合期到了筑基期才是真正的开始,筑基不算什么,只有到了辟谷期后才能开始增长寿元,摸到求仙问道的门槛。

      许乘风带着谢沉云走进正殿。

      正殿不大,除了中间的大厅之外,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隔间,原本的许乘风住在右边的隔间里,左边的隔间空着除了床和一张桌子椅子外就没什么了。许乘风走进右边的房间,谢沉云跟着进去,走动间闻到前方许乘风发间淡香。

      许乘风在屋中站定转过身,将千云剑置于桌上,从左手食指的罗天戒中取出那张写满奇怪字符的契书,展开后同样放在桌上,示意谢沉云:“这本是你谢氏先祖之物,如今也算物归原主。”

      随后拿出那瓶高级丹药,对着谢沉云道:“坐下,右臂伸出来。”

      谢沉云默了默,赤眸深沉,看着对面许乘风淡影白衣长身玉立,心内思绪纷杂轻声问道:“为何救我?”救了他,就要与天下人为敌,灵苍虽大,凭他谢沉云如今这般却没有立足之地。

      许乘风从瓶中倒出七粒药丸,一一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碎,左手在下接着,“在为师这里,不算什么,你我一场师徒缘分,避是避不开的。”

      是的,如果他能活到飞升,那之前都避不开!

      谢沉云明白,许乘风那句不算什么是什么意思,师徒缘分……

      这缘分来的如此之快,一切已不受他控制!

      谢沉云坐下,露出见骨的右下臂。

      许乘风黏完了药粉,拉过他手腕查看伤口,手指上的肌肤与之相触,谢沉云感到丝丝凉意,与自己的温度形成鲜明对比。

      整条伤口呈现乌黑之色,似是用了毒。

      系统:“上面附有毒瘴,已侵入骨髓,宿主手上的高级丹药虽有药效却要费时十天半月,谢沉云是个变数,十天半月不长但难保发生点什么,以防万一为了大局着想,可在药粉中混入几滴宿主的血,以谢沉云的特殊体质不出一刻便可痊愈。”

      许乘风一听谨慎道:“……我的血?”不是什么幺蛾子?

      现在他也没有其他选择,许乘风右手拇指蓝光一闪划过食指,几滴鲜红落在左手心混在药粉中。

      谢沉云见许乘风略微沉吟后划破手指以血入药没有丝毫迟疑,心中动容:“师尊!”他就是想叫他,喊他的名字,想听他用清冷的嗓音唤他沉云。

      许乘风以为他怕疼,安抚道:“沉云,没事,不疼的。”

      谢沉云只觉随着那声沉云浑身一个战栗,从头到脚,没有一处逃得过。

      他疼了七年,早已麻木。

      许乘风刚要给谢沉云上药,一滴血不小心滴在了桌面上的契书上。

      血滴在上面立刻融进去,其上繁复的符文似是活了般跳动起来,最后悬在一起组成一个红色阵纹,而后阵纹与契书一同消失化成一道红光冲进了谢沉云的眉心,在眉心处形成一竖行丹砂印记。

      一切不过短短数息。

      他脑海中回想着当时同契书放在一起的另一张纸上写着什么,就见谢沉云过来一把抓住他的手臂,用劲不小,那双赤色眼眸似要冒出火来,眉心处的丹砂印记越发红艳,全身颤抖,额头沁出汗珠。

      像是在极力克制,谢沉云慢慢上前,将头枕在许乘风的肩膀上。

      许乘风偏头看他,看不到他的脸,问道:“可有事?”

      只听谢沉云低声,音色暗哑:“师尊,我好疼。”

      谢沉云将头埋在许乘风的颈间,鼻息间萦绕的全是许乘风身上的淡淡暗香,那裸/露的肌肤近在眼前,他只要一张嘴就可以碰到。

      许乘风左手心握着药粉,右手臂被徒弟抓着动弹不得,只得道:“沉云。”示意谢沉云上药。

      谢沉云听他一叫名字顿时如遭电击!

      那契书本是谢氏先祖之物,虽后来给了许氏,谢氏却从没断了它的传承。谢沉云虽没见过,却在许乘风拿出来那一刻一眼就认出了它,他知道当许乘风误把血滴在契书上之后他眉心的印记代表着什么。

      天定之人,至此不离……

      他此生以后,成仙为鬼,心中所想,目之所及,除了许乘风再无他人。

      本就属意于他,再加上契书的缘由,又刚刚结印,谢沉云觉得现在的自己就像是中了不可描述的药物一般。

      他想靠近许乘风,与他耳鬓厮磨。

      他想跟许乘风结为道侣,长相厮守,日夜为伴,不想让他人觊觎一分一毫!

      谢沉云压抑着放开许乘风,未受伤的左手拉住许乘风右边的一截衣袖,他慢慢退开些许,眼角眉梢都泛着某种冲动,谢沉云敛目,他怕自己在多看一眼就会忍不住马上扑上去。

      许乘风直觉从谢沉云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极为强大的压力,那一抬眼一垂眸像极了他在修真小说中看到的魔尊!

      许乘风差点忘了,这是一个除仙脉之外,集妖、鬼、魔于一体被称为邪的主角。

      不省心呢,他要时刻把他放在身边注意着动静!

      许乘风扯回了袖子双手给谢沉云上药,听谢沉云道:“师尊,你嫌弃弟子吗?”声音低沉,带着试探,抑制,小心翼翼。

      许乘风以为刚刚从他手中扯回袖子让他以为被嫌弃了,毕竟十多岁宗族被灭又被囚七年受尽磨难,早就记不起人世间的温暖,才二十岁到底是个孩子。

      他怕是忘了,在现世的时候他不过二十五岁,来到这里也还是二十五岁,自己又比人家大了几岁。

      “为师若嫌弃你便不会收你,为师在一日便护你一日。”许乘风手上不停为他上好了药。

      谢沉云心中一突,听见这句回答忍不住抬眼去看,他看见那人风光霁月,凌霜容颜,就站在自己身边触手可及。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刚才说‘在一日便护你一日。’

      有一股温热,自心中喷涌而出流向四肢百骸,他已控制不了。

      系统说的没错,确实不到一刻,他才刚上好了药才过了几分钟,谢沉云那见骨的伤已经痊愈了,连疤痕都没留下。

      他心中感慨:不愧是拽着整个灵苍命脉之人。

      “弟子谢沉云拜见师尊,谢师尊收徒之意!”说罢双膝跪地对着许乘风行了三拜拜师大礼。

      这三拜是免不了的,从此之后他就是白月宗宗主许乘风座下弟子谢沉云,不管他以后能修炼也好是废物也好,升仙还是入邪,许乘风永远是他的师尊。

      他总有一天会让他的师尊知道天道已经为他俩定下了契约。

      他的师尊会变成他一个人的。

      许乘风受了谢沉云的拜师礼,回身从木柜中取出一套崭新的藏蓝色衣衫交给他。

      “为师带你去沐浴。”

      谢沉云初来乍到,应是他这个当师傅的带着去的。

      沐浴……谢沉云望着已经走出门去的许乘风,想到了师尊宽衣解带的样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完救凤娇诗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