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错误的骑行姿势?

摇车,是一个自行车的重要技巧。

在法国,把摇车这项技能称作为“自行车上的舞蹈”。并不是说车手在自行车上摇摆舞动,而是指车手和自行车配合有节奏地左右摇动,非常具有律动感和观赏性。

摇车,主要是通过加入重力来增加踩踏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达到更高的输出。摇车的时候发力的部位除了臀腿之外,还有核心、上肢的力量可以说这是个需要调动全身力量的骑行动作。

如果说骑车像暴走,那摇车就像小跑。由于摇车对于腿部肌肉以及其他各部肌肉有要求,新手不宜经常采用。进阶骑手不妨多采用,改变骑行方式提升肌力,这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正因为这样,所以在遇到起步、陡坡,终点冲刺等需要更多力量踩踏的时候,车手就会选择摇车来达到快速大功率输出的目的。

正常骑行状态下,车手的手臂和肩膀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时间长了会导致肩颈发硬发酸,摇车能够动用到这些肌肉,让它们能够活动起来,增加血液循环,起到激活和放松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减轻臀大肌的负荷。

既然摇车好处这么多,那是不是见坡就要摇上去?非也非也。

羊毛始终是出在羊身上,功率输出越大,你的体能消耗的也越大,这是无法违背的能量守恒定律。

摇车只是让更多的肌肉参与做功,从而减少部分肌肉的负荷,所以在摇车的时候,功率输出增加,心率也会更高,所以要理智地使用摇车技能哦!

在平路起步或者上坡阶段,可以通过摇车来获得更快的起步速度。

因为长时间坐在座垫上,男性下体会有发麻等不舒适的状况,此时可以通过站立摇车的方式来放松前列腺,让血液循环起来。一般来说建议15-20分钟骑行就站起来摇车30秒左右,有助于保持生殖系统健康。

通过改变骑行方式,让一部分肌肉得到休息,以便后续维持更好的骑行状态。因为长时间的用一个姿势骑行(特别是快速骑行时)乳酸容易产生堆积,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换换姿势会好很多。

上坡的时候功率输出更大,如果一直坐在座垫上,大腿和臀部的负荷很大,这个时候通过站立摇车,可以减轻这几个部位的负荷,同时可以通过调动更多肌肉做功,达到更高的功率输出。上坡摇车的时候,通常需要需要降1-2档,来保持60-70rpm左右的踏频,这是一个稳定性和功率输出比较平衡的点。

上坡也分陡坡和缓坡,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坡都需要摇车。

有研究表明,当坡度小于 5% 的时候,坐着骑的效率比站着摇车更高。

也有研究表明,在较浅的4%-5%左右的坡度下,坐下时爬升阶段需要的氧气比站立时减少10%。

当坡度大于5%时,站立摇车在持续功率输出方面更有效,尽管车手在站立时消耗的氧气多5%。在短暂(少于30秒)全力爆发期间,与坐着相比,站立时峰值功率输出的测量值增加了约25%左右。

2013年英国登山锦标赛的冠军Tejvan Pettinger曾经说过:“我一般会在大约10%以上的坡度时选择站立摇车,站起来当然更累,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能维持在60秒以内”。

运用在比赛中,需要快速爆发大功率冲刺,释放全部力量,一般只能维持10-30秒。但需要注意的是冲刺摇车有一定的危险,需谨慎。

摇车动作幅度比较大,如果是在人多车多的地方,摇车有可能会影响他人的路线,谨慎使用。

路况不好的上坡路段

因为摇车的时候重心前移,后轮的抓地力会变小,所以如果在很颠簸、湿滑或者是有很多砂石的地方,尽量不要站立摇车以免后轮打滑失控摔倒。

摇车时重心偏向于车的前半段,人身体上半身在掌握车子主体重心,摇车发力狠猛,车速起伏大而快,在右转或者左转时,容易让重心发生偏移,后轮容易与地面发生脱离,容易摔倒。

新手如何练习摇车技巧?

很多新手会犯的错误就是站起来的时候重心往前移动,这样会导致中心偏向前轮,失去操控的灵活性。正确的做法是重心保持在坐垫上面,上半身放松保持灵活。

练习摇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肌力,此时可以尽量选择缓上坡或者短陡坡,每次的摇车距离在200米以上或自数50次踏频。

摇车不摇人,踏随车把动。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摇人不摇车。正确的动作应该是核心稳定,自行车随着上半身协助踩踏而左右摇摆。很多人在初期摇车时大臂、肩部随之一起动,这不光要耗费大量体能还造成用力不集中。练习摇车时还是应该先掌握要领再慢慢提高踏频。

因为摇车时车左右摆,容易造成车把不稳。平时可用较低骑行速度和较大配比(即:小踏频)去摇,有充分的时间仔细体会脚、手、腰的用力情况。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康塔多,多练习爬坡和摇车爬坡对你的骑行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刚开始可以用30s短间歇来训练姿势和肌肉适应,然后再慢慢延长摇车训练的时间。

打开一个职业比赛的视频(例如:环法高山赛段),会有大量的摇车镜头,好好欣赏一下职业车手的动作,是学习摇车动作模式的最佳方式。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 请输入右侧的数字/字母

山地车,英文名叫“mou ntain bike”,缩写为MTB。起源于美国,是美国青年为了寻求刺激,在摩托车比赛的越野场地上驾驶自行车进行花样比赛而派生发展起来的车型。最早骑山地自行车进行越野的,是一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生斯科特(James Finley Scott),他是第一位将普通自行车改装成山地车式样的人。以后越野运动逐渐在欧美流行,并形成赛事。1990年国际自行车联盟承认这项运动,1991年首次举行世界杯赛。

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其主要特征是:宽胎,直把,有前后的减震,骑行较舒适。宽而多齿的轮胎提供抓地力,有减震器吸收冲击。近些年来前减震的应用成为标准,前后减震的车辆越来越普及。一些山地车开始使用副把,但角度上扬的把横却成为了时尚。

山地车,具有刚度大,行走灵活等特点,骑行时不必选择道路,无论街巷漫游还是休闲代步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骑车者可以在各种路面环境上尽情地享受舒适的骑行乐趣。

山地车,因其坚固、粗犷、新颖的外型、缤纷夺目的色彩、优越的骑行性能,很快成为都市青年追求的时尚。

山地车,各种部件均不同于普通自行车,具有缓冲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轮胎,牢固结实、材料钢度大的车架,不易疲劳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够畅快地骑行的变速器等,都使山地车更加适合与爬山越野、郊游旅行。

山地车,车速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21速,24速以及27速。正确运用变速器,能应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顶风等复杂路况和气候,比普通自行车快速省力得多。

长途骑行,应适时变换调速器,充分发挥山地车的特长。一般来说,应以脚下略感有力为宜,若觉得有点“空”,就应马上换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应及时换成低速比。

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术,骑上山地车的感觉简直就象个国王,在我们这个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度里,山地车可算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大哥大。

50%上坡、50%下坡: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

70%上坡、30%下坡:适合竞赛级的高强度越野,但造价过高,都在万元左右。

40%上坡、60%下坡:野地丛林里玩,也可以飞台阶,高强度要求,部分装备接近DH。

30%上坡、70%下坡:飞土包的车,腾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强度车架,前*也不便宜。

0%上坡、100%下坡:从山顶以60公里/时的速度冲下,拥有巨长的双肩前*,超高强度要求,一般造价在3-5万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适合爬坡;又因重量过重,不适合一般的骑行越野。

一部山地车是否骑的舒适,是否轻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强度,能用多长的时间,能否升级等,关键就是看车架了。

车架大致分为两种:硬车架、全避震车架。

硬车架:骑起来更省力,更轻巧,价格低廉,500左右的架子就不错了。

全避震车架:更舒适,过颠簸的山路时不用减速,不过骑起来有懈力,不适合长途,价格较高,尤其是选择一款优秀的后避震器,价格跟车架价格不相上下了。

骑行,是一种健康又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体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近年来,骑行在各个城市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形成庞大的骑行族。自行车由原先的代步工具,变成一项时尚休闲运动,并且形成了骑行文化。骑车是否也有科学讲究?科技日报记者为此走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李威。

李威介绍说,现代运动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骑行运动对人有几大益处:首先,因为自行车运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骨骼系统的调控性,因此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更可以有效预防大脑功能的衰退。

其次,自行车运动对心肺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自行车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核心及下肢肌力,同时使全身多肌群共同参与,因而可以强化全身运动耐力。

另有项调查表明:每天骑单车约6.5公里的人,比不骑车的人,患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几率低50%。

“经常运动对减轻心理的压力及改善情绪有益,特别是在进行户外骑行的时候。”李威表示,与游泳和其他很多在室内进行的运动不同,骑行时看到的景色可不是幽蓝的池底或体育馆的四壁,而是真正的自然美景,沿途的好风光,会让你感觉十分自由且畅快无比。对于一直困扰现代人的减肥问题,经常骑自行车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解决。

对于喜欢骑行的人来说,自行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许多男性却抱怨:在骑了几公里自行车后,阴茎和阴囊会有麻木的感觉。美国波士顿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发现,男性骑车的时间越长,阳痿或失去性欲的危险也就越大。奥地利的研究所也做过调查:许多喜欢骑山地车的男性的阴囊里都有创伤愈合后产生的钙化物。

亦有研究指出,长时间骑自行车容易造成前列腺炎,导致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还有研究显示,顶尖的自行车选手与其他的运动员相比,其精虫的活动力较低。这是否意味着男性不适合将骑自行车当做长期锻炼项目?

对此,李威表示,长时间骑行确实有可能发生泌尿生殖系的问题,但大部分可以在短暂的休息后改善,如果采取科学有效的的措施,可以减少骑行带来的困扰:首先,增加自行车座垫的面积,使用相对柔软的座垫;其次,调整骑车的姿势,不要将全身的重量放在与车座接触的部位;第三,可以适当将座椅的角度调节为向下倾斜大约10度。此外,应避免长时间过于激烈的骑车运动。

李威表示,看似简单的骑行,如果不是在科学指导下进行,骑行的危害能“从头到脚”覆盖全身。“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错误的骑行姿势可以造成对颈椎及腰椎的损伤,最直接的表现为疼痛。李威解释说,引发肩膀痛和脖子疼主要原因可能是车把比较低,过度依靠上肢支撑身体,超过了肌肉负载所能承受的范围。

骑行爱好者需要了解“骑车黄金三角配重原则”,在骑行过程中,将身体重心置于车把、车座及脚踏板组成的三角形中,合理将身体的负荷分配在3个支撑点上,这样就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

“骑行中,背部、脖子的姿势最重要。”春分健身的教练马竞解释说,骑行中需要背部是直的,但不是竖直,是前倾而笔直的,要从臀部前倾,而不是腰部或后胸,否则变成“罗锅”或“虾米”――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需要让脊柱尽量笔直,否则长期骑行后, 会背痛难忍。另外,脖子要自然挺直,别太低也别太挺。

马竞强调,正确的骑行姿势应该是:身体稍向前倾,身体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双腿和车的横梁平行或稍向内扣,膝、髋关节保持协调,身体不要左右摆动,注意把握骑行节奏。虽然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骑行对预防心血管等疾病有好处,但如果没有科学的指导,不科学的骑行反而会使已经存在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记者 李颖)

(责编:王亚微、权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路姿势可以改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