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部日本动漫,几年前看的了?

首先,日本的动漫最早是出现在1917年,但我个人认为最适合作为最早日本动漫的应当属1943年出品的《桃太郎 海上神兵》,此番正值二战期间出品,毫无疑问内容是夸耀着日本军国主义,也有说法是为了让在当时已经变动格局下的日本平民能够安心而出品。

  由于LZ的信息量太大,我找一篇适当的范文来说明一下。 

    纵观日本卡通发展的半个多世纪历程,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草创期、发展期、成熟期。:

  一、草创期(1950—1970年)

    日本卡通最初起源于民间草笔,19世纪,随着欧美文化的入侵以及日本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开始有一些画师以绘画为职业谋生,一些画开始由单幅发展到有故事情节。不过,当时画师们的绘画仅仅是一种贫苦百姓自娱自乐的消谴方式,不登大雅之堂。

    二战后,随着欧美动漫的传入,日本一些漫画家开始有意识地对卡通这一文化工业的产物进行研究,对欧美的动画经验进行学习,并以日本人特有的“拿来主义”的方式将其改造为自己的“特产”。日本卡通起步虽晚,但是在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一代漫画家的努力下,日本卡通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把美国以及西欧的漫画赶出了国门,而且逐步打开了世界漫画市场,开始了它更辉煌的发展。 日本卡通能得以产生与发展,与“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手冢治虫1928年(昭和3年)出生于大阪府,名“治”,1939年改为“治虫”,并至死都一直使用这个名字。手冢14岁(1942年)的时候,中国万氏兄弟仿照《白雪公主》制作的《铁扇公主》在日本公映了,这部影院动画给少年手冢以极大的震撼,据他自己说正是因为受到这部影片的刺激,日后才走上了漫画创作的道路。 1945年日本战败,也正是在这一年,17岁的手冢进入了大阪大学附属医学专门部学习。第二年就开始尝试在报纸上发表四格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走上了漫画创作的不归路。

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百废待兴,新旧观念和体制互相冲击,人人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跟随着社会的旋涡沉浮。就在这个时候,在交换生活必需品的集市上开始悄悄流行起一种新兴的小画书,这种小画书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由于多以红色纸做封面,所以被称为“红皮书”。“红皮书”是最早的漫画单行本雏形。1947年,手冢绘制的红皮书《新宝岛》把电影、电视中变焦、广角、俯视等手法运用到儿童探险故事中,使人物都“动”了起来。这种耳目一新的模式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欢迎,在经济低糜的战后第三年,红皮书《新宝岛》通过非正常的发行渠道重版狂销40万册,许多人开始按照这种方法绘制漫画。这一年,手冢治虫只有19岁。 红皮书《新宝岛》是日本漫画表现手法的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它决定了手冢未来的道路,也改变了人们对于漫画的观念。当时的人们对于漫画的定义,除去单幅和四格的定义,就是像今天中国的连环画一样的概念:图片配旁白,画与画之间的关系K文字联系。手冢创造性地将大量的电影拍摄手法引入漫画(如同景别的多角度拍摄),按照电影画面来设计,用类似电影里分镜的方法来决定画面的分配,将大小不同的画格排列在一起,造成类似镜头推移的效果,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新漫画就这样诞生了。另外,在无声的漫画中体现声音,将象声字“画”在画面里,也是他的小发明。虽然在手冢之前也曾经有人在某些地方做过一点类似的尝试,但真正系统研究并确立这种全新观念的人是手冢治虫。在他之前漫画是以戏剧的表现手法来创造,在他之后漫画开始以电影的表现手法来叙述故事了。真正的comic,以《新宝岛》为标志开始起步。

    1950年,手冢开始在《漫画少年》上连载个人的第一部长篇《森林大帝》,这部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借鉴了迪斯尼的《小鹿斑比》,但同样做为动物主角的这部作品却没有迪斯尼那样的浪漫,手冢试图探讨一些更加现实和深刻的问题。1951年,中篇《阿童木大使》开始在《漫画少年》上连载,阿童木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第二年,手冢经过重新构思将阿童木变为了新长篇连载的主角,《铁臂阿童木》正式连载。也是在这一年(1951年),手冢从学校毕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漫画创作之中。 《铁臂阿童木》是一部在日本、中国、东亚和欧美都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它问世后,很快引起了轰动。这部长篇连载故事加上后来制作的同名动画在电视播放,先后持续了13年,它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还改变了人们对漫画的偏见,那些以前认为儿童看漫画会影响学业甚至还会受到不良影响的家长们,开始鼓励孩子看漫画。而手冢治虫在日本漫画界如同神一般无人能及的地位,也就这样得以确立。

    1953年,手冢开始在《少女组》上连载《蓝宝石王子》,这是公认的第一部少女漫画,在这部“面向女孩子的作品”中,手冢的关于动漫画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需要制作不同取向的理念得以贯彻。这部漫画又是日本漫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以后,日本漫画有了少年漫画、少女漫画的区别,再往后,在少年、少女漫画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了成人向、中性向、SF向等不同的取向,日本漫画高度产业化的时代开始了。

1961年,手冢治虫制作公司成立动画部,手冢开始向动画领域进军。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的动画领域以迪斯尼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自从1937年世界第一部影院动画《白雪公主》获得成功之后,迪斯尼就确立了自己的一整套动画生产理论和制作流程,成为唯一的经典和规范。手冢治虫则以其特有的动画理念和操作方式,对迪斯尼的经典和规范进行了颠覆。 沃尔特·迪斯尼耗费庞大的资金,将真人的形态搬到银幕上,认真地研究着人物的每一个动作,物品的每一个弹性状态。这种精工细作的态度固然值得敬佩,但却也有着不能回避的局限性:高昂的制作成本保证了质量却限制了数量。而迪斯尼,也曾经因为《匹诺曹》的制造走到破产的绝境。按照这种规范操作,除了美国,没有国家做得起动画片。 面对市场的巨大渴求,手冢治虫进行了一场异想天开的革命——和他创作漫画的想法一样,手冢觉得与其关注人物的动作,不如去关心人物的内心。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事,只要故事好,就算是两张纸片也一样可以吸引人。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手冢开发了一整套的制作流程,最大限度地节省制作成本:他尝试着为典型人物制作典型动作(这样可以在不同的背景下重复使用);尝试着眨眼三桢,口动三桢的模式(迪斯尼要求口型与说话结合)制作对话。这种静态对话场面的使用大大节省了资金。另外,手冢对于影院片没有兴趣,他的兴趣在电视这一新兴媒体上,他要利用电视将动画推广给各个层面的观众群。由于思路及流程的正确性,手冢很快取得成功。而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经过无数动画工作者的努力,在今天,低成本、重故事的日本电视动画以数量为武器像蝗虫一样侵占了全世界的动画市场。它将迪斯尼困在经典影院片的古堡里,将欧洲动画打死在小小的学术沙龙咖啡馆中。有人形象地说手冢治虫发明了一个打击迪斯尼动画帝国版图的小锤子,并在上面轻轻地敲开了第一个缺口。因为这个缺口,日本动画才有今天两分天下的局面。 60年代中期以后,手冢治虫又开始向漫画创作更高的山峰攀登,开始了他一生中另外两部最重要作品:《火鸟》和《怪医秦博士》的创作。《怪医秦博士》塑造了一位反传统反社会,藐视经典权威的黑天使的形象,表达了手冢对社会与道德的思索。《火鸟》以火鸟做为线索,探讨生命的秘密讲述生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生命的意义以及宇宙本源的思考。通过这两部作品,手冢向世人表明了动漫画的艺术内涵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差。 手冢治虫一生绘画了近15万页漫画,创作了逾千个极具个性的漫画角色,编绘了500多个不同故事。另外,他把电影、电视中变焦、广角、俯视等手法运用到漫画创作中,给日本漫画的表现手法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新漫画”(也即人们常说的“日本式连环画”、“日本卡通”)由此起步。他之后的日本漫画家,基本上都受到了他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他还进军成人世界,制作了面向成人的长篇动、漫画,晚年又尝试过“实验动画”,在各个领域中的成就在国际上极负盛名。手冢治虫因此被人们尊称为“漫画之神”。为了纪念手冢的贡献,日本漫画界将漫画的最高奖定为“手冢奖”。1990年,日本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史无前例地为一名漫画家举行展览,名为“手冢治虫漫画展”。漫画作为一门艺术,以此为标志登堂入室,被确认了在缪斯殿堂里的艺术地位。 1950—1970年的日本动漫画是确立风格与技法的一个时代,由手冢发展起的新类型漫画绘画,以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为主的娱乐故事,逐渐向题材的多元化延伸。1958年东映动画制作并公映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故事以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蓝本,当时在日本本土和海外都得到很好的评价。60年代后的作品,包括《太阳王子大冒险》、《巨人之星》和《穿长靴的猫》等等,都对后来的日本动画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二、发展期(1970—1980年)

由于60年代日本动漫制作模式和发展方向的确立,70年代以后,日本动漫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大批技术成熟、构思精湛的漫画家涌现出来,动漫创作题材也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宫崎骏、永井豪、松本零士、藤子不二雄、石森章太郎、安彦良和、赤冢不二夫等漫画家,在手冢之后成为日本漫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也成为日本动漫的经典之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阿尔卑斯山的少女》、《疾风铁拳霸》、《雷朋三世》、《铁甲万能侠》、《恶魔人》、《宇宙战舰大和号》、《苦儿流浪记》、《小双侠》、《高立的未来世界》、《银河铁道999》、《机动战士高达》、《机器猫》等等。这一时期所掀起的动画热潮和人气,至今也未见衰落。 藤子不二雄的《机器猫》(又译为《叮当猫》)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藤子不二雄是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两位漫画家联合创作使用的笔名。藤本弘生于1933年12月1日,富山县高冈市人。安孙子素雄生于1934年3月10日,富山县水见市人。从年龄上看,他们与手冢治虫是同一代人。这两位年龄只差3个月的画家,从小学开始就是同学,由于对漫画的共同爱好,两个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47年,手冢治虫在日本漫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作《新宝岛》发表后,对藤本和安孙子素雄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决心毕生投入漫画事业。

    起初,他们一起绘制电影漫画,并且在藤本自制的反射式幻灯机上放映,给附近的小朋友看,受到大家的欢迎。后来,他们向《少年漫画》等杂志投稿,共同发行《环》和《小太阳》杂志。他们共同创作的连环漫画《天使阿玉》被《小学生每日新闻》采用,连载了10章。当时,他们用的是安孙子和藤本的联名。

    1954年,两位20岁的年轻人为了创作出真正的漫画一起来到东京,寄居在安孙子的亲戚家里。东京一直是日本漫画事业的中心。半年后,他们搬进常磬庄,这里曾经是手冢治虫的住所。他们与同住在这里的本田广男等人结成了漫画帮。

  1963年,他们创建了零制作室,从事动画片的制作。制作室的主要成员有铃木伸一、石森章太郎、角田次郎。后来,赤冢不二夫也加入到里面。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日本知名的漫画家。为了弥补制作动画的赤字,他们又成立了杂志部,推出了连载漫画《怪物Q太郎》。该作品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他们事业的开始。 1970年,《机器猫》开始在小学馆的学年志上连载,一炮打响。聪明可爱的机器猫阿蒙(又被译为叮当猫)很快成了大小孩子们的好朋友,藤子不二雄的名字也走向全国,飞向世界。

    1979年,《机器猫》被搬上屏幕,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直到今天还在播放。《机器猫》对于中国小读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机器猫》80年代末登陆中国至今,随时可以从自己的百宝袋中掏出各式各样的宝物、爱吃馅饼、害怕老鼠的机器猫一直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而忠厚老实的野比、诡计多端的强夫、野蛮粗鲁的大胖,温柔可爱的静子,也成为中国小读者童年时代的亲密朋友。《机器猫》对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新老两代童话作家的诸多作品中,都带有摹仿该作品的许多痕迹。

    1989年,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两人终止了合作,开始独立创作活动。他们仍然继续使用藤子不二雄这个给他们带来巨大荣誉的共同笔名。不过,他们在名字中加了一点区别:藤本弘用的是藤子·F·不二雄,安孙子素雄用的是藤子不二雄A。

  70年代对后来的漫画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的另一部作品是《机动战士高达》。作品的时间设定在未来,内容讲述了一场长达百年的宇宙战争,主人公是在80、90年代的日本卡通中反复出现的人形作战兵器——“机动战士”。

    这睰ㄍň拗?诞生??0多年来,“高达”这个传奇的名字,风靡了万千动画迷,喜欢他的人永远都是有增无减,他的影响力遍布有日本漫画的每个角落,无论是电视、电影、OVA、漫画、小说、CD、精品、模型、Card Game、RPG、Internet、电玩游戏都可以见到高达。

    《机动战士高达0079》是高达作品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为经典的一部,其后的《机动战士高达》的系列TV版动画在动画界的每个时期都是最热门的焦点,它派生出来的相关的商品几乎支撑着半个动画工业。《机动战士高达》的凝重的历史观和英雄悲剧氛围一直是故事最大的卖点和令FANS最为之心醉的元素。虽然近年的《W》、《倒A》系列备受争议,但依然无损《机动战士高达》在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因为与“高达”这个名字有关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对于刚刚入道的新手高达迷来说,要全面了解高达的世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松本零士的《银河铁道999》也是70年代涌现出来的一睰ㄍň?品。松本零??938年1月25日生于日本福冈县。

  1954年他上高一时,发表了处女作《蜜蜂的冒险》,获得“第一届新人王”奖。高中毕业后,他立志要当一位专业漫画家,来到东京,专画少女漫画。

    1960年前后,又向少年漫画挺进,用科幻手法绘制了《四次元漫画系列》。随后,他创作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宇宙海盗王哈罗克》、《1000年女王》等一系列大型科幻漫画问世,引起了巨大反响。

    1978年,松本零士的《银河铁道999》、《战场漫画系列》荣获第23届小学馆漫画奖;同年,“系列科幻漫画”获得第7届日本漫画家协会特别奖。《银河铁道999》讲述了地球少年铁郎为了追求具有永恒生命的机器身体,和谜一般的美少女梅蒂儿乘银河铁道999列车在宇宙中历险的故事。作品探求的是生命与永恒这一宏大的哲学命题,通篇弥漫着忧伤的情怀。每一位在少年时期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都会被那列在深邃的空间中,挥发青春的时光,在追求中永不停止的999银河列车,感动得落泪。这部作品也是笔者在少年时代阅读过的最为感动的一睰ㄍㄗ髌贰?

    《雷朋三世》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日本动漫的代表之作。它讲述了绅士般的特务雷朋和身怀绝技的朋友在世界各地的冒险故事。故事想象宏大,场景慑人,雷朋的冒险每每叫人想起007,故事至今仍是长拍长有,拥有大量的FANS。

    永井豪于70年代初创作的《铁甲万能侠》讲述了少年兜甲儿驾驶万能侠和侵略地球的地狱博士的邪恶机器军团作战的故事。万能侠开创了日本玩具的新时代,被日本玩具界奉若神明,一切与此有关的产品都相应成为焦点。

    1974年推出的第1期《铁甲万能侠》超合金玩具,当初出售时只卖1150日圆,到现在却炒到了100万日圆的天价。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万能侠爱好者对它们的狂热程度。 《小双侠》开创了日本Q版漫画(“无厘头”漫画)的先河。故事中的“小双侠”是宇宙时间巡逻中心的时间警察,在每一个故事中,他们都会出动前往某一个历史时代,阻止恶魔党坐时间机器篡改历史。人物和情节轻松幽默,引发笑料无数。《小双侠》的表演形式是典型的漫画人物言行,大胆的Q版设计一直是广大观众群的最爱,动画里的闲角配角,在动漫迷中也有一定的人气。

    70年代涌现出来的动漫经典还有《红发少女》、《装甲骑兵》、《网球飞凤》《传说巨神》、《忍者神龟》……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精品之作,每一部都有独立的系列和庞大的读者群。70年代的日本漫画几乎点击了漫画中的所有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70年代的日本动画,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达到了后来者难以启及的高度。

  三、成熟期(1980年—现在)

    70年代世界经济的复苏,使日本的工业得到了异常迅猛的发展。日本在经济飞跃的同时,少年读者的精神生活需求得以剧增。另外,录像机的普及也使得OVA(原创录像动画)制作量增加,动漫的覆盖面因为这一技术的进步得到巨大推动。从工作环境上讲,动漫从业人员的创作条件和空间也有巨大的飞跃。而60、70年代以来持续不衰的动漫热潮,也在日本国内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庞大的消费市场。这一切,无不促使日本动漫由稳步发展走向彻底的成熟。

     80年代至今的日本卡通,当以80年代的作品为重心,因为90年代到现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从80年代就开始创作的那些鸿篇巨制的延续。

80年代初涌现出来的精品数量非常多。其中较为动漫迷熟知的有:80年代初出现的高桥留美子的《福星小子》、美树本晴彦的《超时空要塞》、高桥杨一的《足球小将》,鸟山明的《IQ博士》、安达充的《TOUCH》……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圣斗士星矢》、《城市猎人》、《龙珠》、《机动警察》、《相聚一刻》、《机动战士Z高达》等等。此外,宫崎骏的系列动画影片、大友克洋的《AKILA》、菊地秀行的《妖兽都市》等动画电影也都是本时期深具魅力的亮点。

    宫崎峻(Ghibli)是手冢治虫之后最重要的一位漫画家,也是一位可以被认为是漫画之神的人物。他的作品摒弃漫画的商业性,将漫画的艺术性推向了极至,是日本漫画史上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宫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新的榜样。有人将他和中国的金庸相提并论,认为他和金庸一样都是通过“低俗”娱乐形式,传达思考者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两人在具有高度内省意识、不断否定自身思想的同时,又坚持以本国文化为作品精神内核。

    宫崎骏的代表作品有:《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红猪》、《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

    和手冢治虫一样,宫崎骏的动画生涯也是从“东映动画”开始,1965年秋,宫崎为高田导演的《太阳王子华伦斯的冒险》一片担任场面设计原画,这是两人合作的开始,同时也是宫崎动画生涯的第一步。

    1982年,经过多年等待,宫崎终于有机会向世人完整表达自己:他的卡通巨著《风之谷》于这一年开始在德间书店Animage杂志上连载。这是一部充满对战争、对人类文明反思的漫画“荷马史诗”,它讲述了人类文明损毁千年后,风之谷的公主娜乌斯佳身上发生的种种艰苦战事。《风之谷》前后断续连载了12年,这12年里,故事情节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主题从单纯的环保渐渐到对单纯环保发生怀疑,究竟是生存重要还是爱护环境重要呢?宫崎眼中,人是自然的对立面,两者不可调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实际也是宫崎的思考历程。这一主题在后来的《幽灵公主》中得到更进一步深刻展示。

    也是在这一年,宫崎与另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德间康快相遇了。德间作为全日本最大书店总裁,他敏锐地意识到宫崎的才华,并资助宫崎、高田两人创办工作室。1984年3月在德间资助下,剧场版动画电影《风之谷》上映,宫崎、高田组成二马力工作室,也即是Ghibli前身。1985年Ghibli工作室正式成立,开始制作《天空之城》。翌年,该片问世,获得很高声誉。宫崎峻作品的风格,也初见雏形。

    Ghibli工作室坚持使用质朴的动画语言,在日本动画史上不断创造“草根”奇迹。由于它从不以盈利为前提,而且“痛恨”当时风行的粗制滥造动画TV长剧,因此,Ghibli几乎就是K精工细制的剧场版活着。Ghibli为追求作品的高品质,基本不外接漫画改编,长期依K宫崎和高田两人从剧本、原作到动画电影,一步到位地工作,连漫画出版都跳跃掉。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跟钱过不去。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Ghibli工作室在创造了高额利润的同时,保持着穷人的身份。

    在《天空之城》之后,Ghibli同时制作了两部没有外星人、血腥战斗的回忆电影:《龙猫》、《萤火虫之墓》。《龙猫》(1988)选取战后日本质朴的乡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小姐妹和代表自然精灵的龙猫之间的友情故事。宫崎骏倾出全部对大自然的热爱创造出真实、美丽的朴素田园生活。片中多处景色抒写让人想起唐诗和中国山水,该片甚至囊括了该年度最佳摄影大奖。《萤火虫之墓》则是高田对战争的反思和控诉,其人文力量具有直透人精神骨髓的深度和力度。

    这两部片子为工作室带来巨大荣誉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幸好,商人主动上门请求将龙猫形象制作为玩偶出售。龙猫多年来的热销意外地弥补了Ghibli高额亏损。大概出于感激,GhibliStudio选择了龙猫作为工作室标志。后来,争气的《龙猫》还在美国售出了数量惊人的录像带。

    1989年,探讨少年成长经历的《魔女宅急便》上映,这是Ghibli第四部作品,也是Ghibli成为票房保证的开始,它吸引了大约2.64亿名观众,成为日本当年度最卖座的电影。

  1992年,宫崎骏开始转型,他撇开一贯的少年探险情节,选择了1920年的意大利为背景,以一只面临中年危机的猪面飞行员“波哥”作为电影《红猪》(红の猪)男主角。实际上,猪脸孔的欧吉桑也是宫崎的自嘲,该片更像是自传,你在片中可以看到波哥充满自嘲的自述。在日本本土,“波哥”击败了《美女与野兽》和《虎克船长》的好莱坞攻势,稳稳占据票房首位。虽然Ghibli从不因市场考虑制作所谓“国际口味”影片,但《红猪》还是在法国、台湾等地获得了成功的票房成绩。 1997年《幽灵公主》(《MonsterPrincess》,日文名もののは姬)上映,宫崎担任该片导演、剧本、原作。影片推出后因过于操劳,宫崎骏一度宣布退休。《幽》片选用日本中世纪室町时代为背景,描述人、神、魔三界之间争夺生存权的斗争。该片血腥的少女海报,已经预示《幽》将展现的残酷世界。《幽》片剧本酝酿16年,胶片总数多达13.5万张,另外,宫崎本人首次成功采用电脑CG上色为《幽灵公主》一片增色不少。当然,这位大师也趁机添置了天文数字价格的设备。幸好,《幽灵公主》成为日本当时有史以来第一卖座电影,Ghibli又一次改写了历史。

    2002年,宫崎峻再创奇迹——他执导的动画片《千与千寻》获得了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熊奖”。这是继另一部日本电影《武士道残酷物语》(今井正导演)于1963年获得该奖项以来,时隔39年后的第二次问鼎。在嘎那、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上,动画作品获得最高奖也属首次,它显示出日本动画片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也表明了主流电影界对动画片的认可。

    另外,《千与千寻》自从2001年7月首映以来,截至2002年2月15日,其票房收入达到293亿3,600万日元,观众人数突破了2,267万,打破了由宫崎峻自己执导的另一部动画片《幽灵公主》所保持的票房纪录,也刷新了日本电影界的票房收入记录。 《千与千寻》描述了一位任性娇气的小女孩千寻在幻想世界里的冒险经历:她和父母不小心迷失在欲望之都--汤婆婆的家中。父母因为禁不住食物的诱惑而变成了猪,千寻的名字也被汤婆婆偷走,变成了游离在世界之外,没有来由的“千”。“千”为了找回自己和拯救父母,开始经历种种磨难。渐渐地千学会了忍耐(毫无怨言地做着汤婆婆安排的苦工);学会了尊敬(帮肮脏的罗神洗去身上污垢)、善待常人(让无根漂泊的蒙面人有一个躲避风雨的所在);培养了诚实的品德(帮白先生归还了他偷来的宝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为白先生找回失落已久的名字);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父母重新变成人)。 与宫崎骏前20年创作的主题不同,《千与千寻》里没有战争,没有田园的回归,没有人与自然的交锋,讲述的是一个单纯的关于成长的故事。宫崎骏以东方固有的美德完成了主人公一次奇异的成长礼。柏林电影界的评审团对该影片的评论是:“将少女的成长过程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表现力描绘得淋漓尽致。”影评论家佐藤忠男认为,虽然宫崎骏导演的作品是面向儿童的,但大人们看了也同样深受感动,这显示了作品高度的艺术性。

    如果说宫崎峻是日本艺术动画片的代表,那么,鸟山明则是80、90年代日本商业动漫的扛鼎人物。(鸟山明也对中国卡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90年初,他的作品《龙珠》和车田正美的《圣斗士星矢》进入中国时在大陆掀起了漫画狂潮。)鸟山明1955年4月5日(清明节)生于日本爱知县,小时候的鸟山明就特别爱画《铁臂阿童木》中的机器人。1978年,鸟山明在《少年跳跃》78年第52期上发表了处女作《不可思议的岛》。

    1979年,他又发表了几部短篇作品:《不可思议的岛Ⅱ》、《海拉渡假岛》、《女行警番茄》,其作品风格逐渐形成。1980年,他的长篇作品《IQ博士》(又名《阿拉蕾》、《天才博士》)在《少年跳跃》开始连载,由于其故事幽默可乐,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1981年,《IQ博士》被制作成动画,阿拉蕾常说的那些不规范的地方话一时成了大街小巷的流行语言,阿拉蕾的形象也被印制在各种商品上,日本人把这一年称为“阿拉蕾年”。在《IQ博士》连载的日子里,鸟山明还发表了一些短篇作品,如:《POLA&ROID》、《PINK》、《骑龙少年》等,都十分有趣。1984年,长达285回的《IQ博士》连载结束。三个月后,鸟山明的惊世巨作《龙珠》开始连载,这部长达519回的作品,在《少年跳跃》连载了整整十年!

    《龙珠》讲述了一个带有很强的RPG色彩的传奇故事:传说世界上有七颗龙珠,只要能收集起来就能满足发集者的任何愿望。以孙悟空为中心的一大群朋友在冒险中成长,为了修炼更好的武术,孙悟空随龟仙人学习,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武术大会,并消灭了妄想控制世界的红带军团和短笛大魔王。其后故事慢慢地变成了保卫地球、宇宙和平的战斗,孙悟空和朋友以及对手也在战斗中越来越强大,到了后来,几乎发展到打个喷嚏就可以毁灭地球的地步。1992年是《龙珠》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它的影响下,整个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漫画热潮,而作品中的“气、冲击波、战斗力”,几乎成为当时街头少年们无时不刻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本作是推动我国漫画发展的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目前漫画界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出其右。

80、90年代,故事题材的多元化、商业上的屡屡成功、OVA(原创录像动画)的批量生产,使适应各类层面观众的市场发展成熟起来。日本漫画也由从前少年漫画和少女漫画的简单分类中发展出更为细致与多元化的类别。现在的日本漫画至少可以分出以下类型:技击类、体育类、少女类、科幻类、历史类、言情类、侦探类、政治类、商业类、色情类等等。

    技击类漫画代表性作品有:原哲夫的《北斗神拳》、车田正美的《圣斗士》、富坚义博的《幽游白书》等等;体育类漫画代表作品有:井上雄彦的《篮球飞人》、高桥阳一的《足球小将》等等;少女类漫画代表性作品有:五十枫优美子的《小甜甜》、桂正和的《电影少女》、CLAMP的《圣传》、《X战记》等等;儿童题材类漫画有:《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等;科幻类漫画代表性作品有: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士郎正宗的《苹果核战记》、桂正和的《DNA2》等等;历史类漫画代表性作品有:安彦良和的《大国主》、大和和记的《源氏物语》等等;言情类漫画代表作品有:柴门文的《东京爱情故事》、神尾叶子的《流星花园》等等;侦探类漫画代表性作品有:佐滕文也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青山刚昌的《名侦探柯南》、北条司的《城市猎人》等等;政治类漫画代表性作品有:池上辽一的《圣域》等等;商业类漫画代表性作品有:弘兼宪史的《科长岛耕助》等等;色情类漫画代表性作品有:《臭作》、《下级生》、《同级生》等等。另外,《福星小子》、《我的女神》、《机动警察》、《东京巴比伦》、《冒险海娜汀亚》、《美少女战士》、《乱马1/2》、《罗德岛战记》、《天空战记》、《机动战舰》、《魔神英雄传》、《宠物小精灵》、《浪客剑心》、《幽游白书》、《机动战士高达ZZ、V、G、W、A》系列、《新世纪福音战士》、《少女革命》、《青之六号》、《小孩子的玩具》等等,也是燃起整整一个时代的火热作品。 90年代后期,一味的追求商业上的成功和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使几乎所有获得成功的作品都无一幸免地被倾销般推向市场,也使雷同化题材不厌其烦地在每个能赚取少年金钱的领域出现。能感动人和有趣的作品越来越少,出版社只能循环地“炒冷饭”。另外,电子游戏的冲击也是日本卡通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撇除商业上的成功不讲,90年代后期日本动漫的精品可谓少之又少。

    90年代后期,《少年跳跃》、《小学馆》杂志已难以重现全盛时期的景象。以往在多本杂志连载的支柱故事逐一完结,富坚义博的《猎人X猎人》、尾田荣一郎的《海盗路飞》、荒木飞吕彦的《JOJO奇妙冒险》成了目前少年漫画作品最后的防线。虽然动漫作品推陈出新速度不断加快,但虚无主义和表面化刻画人物的快餐式作品却以批量生产,令人满意的作品可谓少之又少。

    踏入新世纪,日本本土热播的作品有《游戏王》、《最游记》、《卡片少女樱》、《猎人X猎人》、《犬夜叉》、《封神演义》等,但这些作品已难以再现70、80年代的辉煌。

    2002年,宫崎骏《千与千寻》在艺术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为日本动漫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日本动漫将往何处去?中国卡通是否可以迎头赶上,并成为后起之秀?我们很难就此下断言,只能拭目以待,并以一颗对动漫无限热爱的虔诚之心去祈祷与祝福

  上面是转载,下面是个人看法。

  70前代之前,日本只有(阿童木)风行世界

  70年代后期,机器猫和机动战士高达的诞生是两个跨时代的牛比作品,它们的影响到今天还在盛行,还在继续为公司圈来大把的钞票。

  进入80年代,少年JUMP可以说是异军突起,七龙珠,圣斗士星矢,筋肉人分别称霸漫画,动画,模型三届。甚至将机器猫的东家(小学馆)都压得抬不起头。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由于有人模仿动漫自杀了-_-!!!政府开始干预,动画进入寒冰期。但漫画却在蓬勃发展,灌篮高手,TOUCH,相聚一刻,罗德岛战记,美少女战士等优秀的作品开始让人眼前大放光明。

  如果说80年代少年JUMP的七龙珠,圣斗士星矢,筋肉人够成的三叉戟所向无敌,那么进入95年,EVA的出现及火爆让人简直无法想象,作为纯动画作品,它不仅完全的解冻了近十年的动画冰川期,而且基本弥补了龙珠的完结带来的遗憾。

  少年JUMP开始走下坡路。。。。。

  95年之后,EVA带动的动画走红,完全掩盖了漫画的一家独大。

  这时尾田才刚刚作为鸟山的粉丝进入少年JUMP工作。

  96的秀逗魔导士,98的魔卡少女樱,99棋魂,2000网球王子。无不是动画赚的钱比漫画多,影响更大。

  ——————————————————————————————————————

至于进入了新世纪以后,虽然依然不乏有大量的神作,但可惜的是动漫的产业化导致废萌动画以及大量低质的漫画改编和轻小说改编作品诞生,原创作品在新世纪反而逐渐的减少,良心的动画制作公司也十分难求。由于新世纪的部分争议太多,不多做评价。智商太低,还望见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几年最好看的动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