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放牛里面的忽高忽低的唱法又称什么?

阿尔卑斯山附近有好几个国家,瑞士在它中心,德国的南部、奥地利、意大利,都是围绕着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有一种特殊唱法--约德尔(Yodel),约德尔唱法,这约德尔唱法是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域的特殊唱法。

居住山区里,牧人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召唤他们的牛群、羊群,从这儿开始的。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达各种信息。久而久之,就发展出一种非常有趣而又令人惊叹的约德尔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在演唱开始时的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而且用这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一会儿高八度,一会儿低八度,一会儿真声一会儿假声,所以形成一个奇特的效果。基本上是没有歌词的,但有时候采用一些没有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像“咿呀、哦呀、咿呀”这个很多。

另外,在约德尔旋律进程中,音程中的大跳也是非常常见。约德尔歌唱家,用这种发声方法和即兴式的装饰手段,在朴素的曲调中自由、淋漓尽致地表达欢乐、渴望、怀乡、爱情等等发自内心的情感。约德尔歌曲既有独唱的,也有合唱的,也有多声部的,或者一个人独唱,众人应和,形式多样,但是唱法是统一的。歌唱家自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乡间农民与自然、牛群水乳交融的真挚感情。

约德尔歌曲既有独唱的,也有多声部的,或由一人独唱,多人应和的。形式多样但唱法是统一的。传统的约德尔演唱时一般不用乐器伴奏或只用牛铃伴奏。由于地区的差异,传统约德尔的演唱风格也不尽相同。

每个地区甚至互座山谷中都有差别(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在速度和节奏方面),形成了所谓的约德尔方言。约德尔唱法及其歌曲最早产生于阿尔卑斯山北麓的瑞士德语区,后来传播到全瑞士和奥地利及德国南部。是欧洲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是这一地区的重要文化传统。1912年瑞士正式成立了约德尔协会。到1975年已建立了六百多个分会,会员已超过了15000人。在新西兰的瑞士人后裔也保留了约德尔传统。

近年来,约德尔唱法和歌曲的影响不断扩大,电影《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一曲的风格就源自约德尔。还有不少流行音乐中也加进了约德尔的因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小凤黄昏放牛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