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一起骑行去拉萨死了多少人,费用怎样算比较合理

西藏连绵起伏的雪山,野外湍急的河流,肥沃的草原,美丽的白色房屋,飘扬的祈祷旗,金色圆顶的壮丽寺庙,高原,牦牛舞。怎么可能让人不向往这个地方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近乎疯狂的方式走进这个神圣的地方 - 骑行。骑自行车的人有一种说法是,心没有终点,没有尽头,创造一条“骑行”的道路。

骑自行车作为现代人所倡导的健康自然的体育旅游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还可以以简单环保的方式享受旅行过程的美感。

骑行西藏,让无数的骑手们发现了久违的鲜血和对山脉和悲伤的信仰,并在这个虔诚的朝圣之路上艰苦奋斗。

西藏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冒险。道路崎岖不平,天气无法预测。在恶劣的环境中,合适的骑行装备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实现这一远征。除了骑行头盔,骑行眼镜,骑行服和手套等优秀的骑行装备外,可靠耐用的背包也非常重要。

汉宝隐藏式太阳膜设计,摆放在背包前面的是太阳能薄膜。手机在静电充电下充电6次,持续10分钟。天气越好,充电效率越高。充电装置在行走过程中不受身体扭曲和摇晃的影响,在阴天照射阳光的天气仍可在太阳能电池板打开后正常工作。我们随时携带的电子产品总是充满电。在装载能力方面,汉能太阳能休闲旅行背包具有25升的大容量,可以帮助人们携带更多物品。

汉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可减轻肩部,脊柱和腰椎的压力。背部肩部和腰部舒适,解放肩膀,同时释放压力。优秀的设备和良好的背包使我们更接近骑行的结束。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5月26日,长沙雄风车队的13名中老年人从拉萨回到了长沙。图/记者张轶

休憩的景色是迷人的。本版图片/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本报长沙讯 13人,30天,2300多公里,平均年龄59.9岁。这组令人咋舌的数据,是长沙这13个老人的骑行纪录。

这些骑手当中,最大的已经70岁,最小也有50岁,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从昆明穿越到了拉萨,还翻过了大雪山。

据队长马本中介绍,一个月前,他们决定开展这次旅行。骑行前,他们先将自行车、行李等托运到了昆明,4月21日统一从长沙坐火车到昆明,22日休息了一天,23日则正式骑车从昆明出发。马本中说,此次活动中最让他骄傲的是,中途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一个人受伤。从昆明出发,经过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芒康等,5月22日他们终于抵达拉萨,昨日中午返回长沙。整个行程花费36天时间,骑程超过2300公里。记者张树波

最高龄:业拉山口108拐,拼的是毅力

常绍逖,70岁,有8年多的户外骑行经验,他是进藏队伍中年纪最大的骑手。

他表示,一路上,最让他难忘的便是翻越业拉山口。业拉山海拔有4600多米,山顶空气稀薄,上山就用了三个多小时,“山上下着大雪 ,能见度不足5米。”当时只能听到队友讲话声和旁边路人的加油声,“我听到路人说,只有100米到垭口,我就下车推了100米。”当时,他感觉到呼吸困难,“像是被人掐着脖子。”

下山的路更是艰险,差不多58公里山路,拐弯就有108个,“下坡的车速非常快,一定要把握好刹车。”常爹爹说,一不留神或许就会冲到几千米的山下。

最时尚:一路下来盖了28个邮戳

今年58岁的队员王仕德说,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拿着一本小本子,先去找当地的邮政局、邮政所或者邮政储蓄银行,请求工作人员盖章。“只要我穿着这套骑行服,戴着这个头盔,他们一看都很清楚——是想来盖章的。”王仕德和记者比划着,“基本上我说都不用说,把本子往那里一放,人家就会盖这么一个戳。”

这一趟旅行回来,“盖戳党”中,最有创意的是在中国地图上留下邮戳,但邮戳最多的就是王仕德了,他一共有28个邮戳,但沿途有30几个地方,他依然没有一一盖完,“有的地方是和旅游景点在一起的,要交门票80块钱我就没盖,有的地方我到了天都黑了,邮局早下班了。”他笑着说。

最用心:白天骑行,晚上记账

张湘平,55岁,辽宁人,在长沙生活了50年,“我算是大半个长沙人。”张阿姨笑着说。

这次进藏之旅,让张阿姨很难忘,“这是我骑的时间最长、距离最远的。”每天到达目的地,她总会把一天的事记录在一个小本上,包括每天的花费,“36天,花费了3200多元,这钱用得值了。一路上对住宿、餐饮的记录也反映出不同地方的经济水平。”谈起家人的担心,张阿姨笑着说,“孩子们不担心,倒是88岁的老母亲一天一个电话, 每次都是‘辛苦就回家’。”

“户外运动可以交友、锻炼身体,心情好什么都好。”张阿姨说,她已经骑行去过不少地方,下次有活动,她肯定是第一个报名。

(记者 张树波 文乃斐)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先自我简单介绍一下,骑行西藏我干过2次,去年走的是318国道川藏线,从成都进去,在拉萨玩了一下,徒步了次墨脱县,然后到10月走青藏线出去拉萨到青海的格尔木.今年走了一次很牛逼的线路,就是G219新藏线,从新疆叶城沿着中国内陆边境线走了2400公里左右,不过好玩的是新藏线最恶心的烂路走完之后我改道挑战了次骑行阿里小北线,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吧.我不敢说自己是老驴,因为我仅仅骑过2次西藏,而这2次骑行也是我唯一接触自行车的次数.
好了,现在评一些影片中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影片整体加大了对滇藏线的骑行难度!滇藏线走到芒康的时候就会和川藏线汇成一条线,滇藏线和川藏线都是非常成熟的线路,热季(6,7,8月)骑行者N多,所以那些为赚骑行者钱店家也N多,路上不用考虑住宿的问题,单次住宿费用在30块钱以内,他一路帐篷真以为是脱离了现代社会走的是新藏线(新藏线的非常大,如果影片选择的是新藏线搭帐篷这点我认可,因为新藏线在走昆仑山脉的时候在那930公里搓板路内有很多个点都是无人区,我们去的时候那里在修路,所以一路睡工地里).川藏线的时候队里有个刚成年的背包哥(他的外号),川藏线28天他一共花了1500块钱,所以影片主人公最后没钱了我也觉得有点纳闷,他在丽江的时候不是很多钱么?没有给办假身份证的钱......就那些钱足够骑完了!西藏属于敏感区,在特殊日子里,台湾人根本不让进~塌方后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施工人员用铲车清理道路,没有什么让本地人先走让外地人回去的道理,如果真这样的话,那自驾游的一群人就会闹起来了..片子中对季节的描述有点牵强~!各种雪天,在高原上下雪会是一件非常崩溃的事情,海拔越高下的就越有可能是冰雹,并且被暴风带起..我是在10月中旬反骑的青藏线,那个季节就开始皑皑白雪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到那曲县的路上遭遇暴雪加冰雹,打的我左侧边浑身疼.10月份或者5月份雪的覆盖率能到影片中那种程度,想突出表达骑行困难为啥不考虑拍点冰雹?海拔的不同天上下的东西也不同,海拔越高就会下冰雹,山脚下就会下雨...而还是在天气比较热的季节才会发生,片子应该是拍了很久,有横跨好几个月份才会拍成那样,有点不真实~!有一些户外常识,那种最基本的知识片子里都违反了,如果在雪天在雪山附近,别发出较大声音,别吹口哨,这样很有可能引起雪崩,影片刚开始的时候那云南哥们吹口哨的地方没问题,他们爬的那座山没有到雪线的位置,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在寒冷的季节里骑竟然让嘴巴裸着~!他不怕自己热量和水分流失过快?戴个魔术头巾,让呼出的气留在魔术头巾上,暖暖的,就和在嘴巴上盖了一个热湿毛巾一样.大腿内侧磨破了???有点像刀割的吧~!磨破一般是在大腿根部,和你穿什么裤衩有很大关系,而且一般不会破,而是会红肿,那个老骑手竟然带着卫生巾~~~那东西是给刚骑的人准备,不适应山地车座用的一个短时间应急手段,他还没说安全套的作用呢,安全套套手机即防水又能打电话...食物中毒~~啊亲.....西藏那边的饮食文化很薄弱,总共吃的就那么几样,而且还都是用牛羊奶,牛羊肉做的.吃不惯是会的,食物中毒就说他太倒霉了,一路全是川菜馆子,川菜已经把整个中国给占领了!片子主人公竟然不带药上去~!感冒是很危险的事,由感冒引起的脑水肿和肺水肿是会要人命的,高反是很随意的事1星期内一般人就能适应下来,没什么问题,路上爱喝板蓝根,当奶茶的喝,那东西增强体质再好不过...补充体力最好不过的是喝葡萄糖,冲水喝微甜,干吃入口化的快..片中主人公的路线很郁闷,竟然去了来古冰川,还化冰锥取水~!来古冰川是318国道的岔路口啊亲~~~要去来古冰川要绕路啊亲....然乌那么漂亮的地方竟然没多拍啊亲.鲁朗那么漂亮的地方竟然没提啊,鲁朗石锅鸡竟然没吃啊亲~!从米拉山口下去到拉萨有150多公里吧,当时我去的时候最后一天骑了180公里,早上天没亮摸黑就开始骑的,到拉萨都晚上8点半天黑了.他下72拐的时候竟然摔跤了,脚踏竟然掉了~!72拐那块我骑的时候还没修路,速度一直压在30内,我们一队8个人没摔过,而且还有个哥们边下山溜坡觉得颠的屁股疼就下车拿出手机看两眼网络小说~~,脚踏板掉的概率微乎其微~!.....最后说一点,主人公是1个人骑的,孤单是少不了,不过还好,一路上都会有人说话,我走青藏线的时候也是1个人,路上太孤单了,休息的时候我都和自行车说起话了.最后总结了下,骑车的信念要埋在心里最深处,而自己就得傻不兮兮的乐呵呵的,快乐骑行到终点才不会累,下了米拉山口到拉萨,过拉萨大桥的时候我没有认为自己完成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没有想过吼叫一声,当时心情很平静,有点失落感,失落感来自明天没有目标去完成.......只能说这片子没有太多西藏的味道,除了和藏民交流以及一些藏族建筑,西藏的味道没表现出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在西藏户外的味道...还有这名字<转山>,我还以为是说骑行新藏线呢~~因为新藏线有"冈仁波齐"这做圣山....印度人及四大佛教都认为"冈仁波齐"圣山是世界的中心,转一圈洗清今生罪孽,转的越多越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行去拉萨死了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