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G学习就像世界杯踢一场世界杯,拿什么遇见美好未来

原标题:被电力激活的世界 未来如何被5G再次激活

历史很相似,总有那么几个不起眼的瞬间,决定着历史的走势。1882年的一个夜晚,110 伏的直流电输送到纽约曼哈顿整个街区,激活了随之而来的电视机、洗衣机、机床等设备,奠定电力工业时代,可以说整个现代社会的模型完全建立在电力这项基础设施之上。

100多年前,没有人意识到电力对人类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就像100多年后的当下的我们,无从寻找5G的落脚点。电力激活了钢铁工业时代一切能激活的产业,移动信息革命则进一步催生出手机以及背后繁荣的移动互联网生态。5G触角并不满足于小小的手机,像电力一样再次激活万物才是它的野心。 从未触电,但仍需触网,用这句话描述5G的万物互联生态毫不为过。

电力激活万物,5G连接万物,全球产业的二次激活伴随着3GPP推动的5G标准化的正式发布有序展开。高速率、低时延和海量互联,三大杀手锏让5G成为改造我们未来四年生活和社会运作方方面面的操刀手。

消除马赛克 5G让我们能换个姿势看球

2020年是5G商业化征程的第一年,这对刚刚结束的世界杯来说是个利好的消息,剩下的两年有足够的时间改变我们下个世界杯看球的姿势。

世界杯已经快有百年历史,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2018年大部分网友依然只能使用720P清晰度在自己刚买的60英寸4K大屏电视上看世界杯的网络直播,加上云的不给力,马赛克和影像重叠依然是本次世界杯观影体验挥之不去的阴影。从1934年第一次电台直播到1954年世界杯第一次进行视频直播再到今天,更多是一场球迷和马赛克的斗争史。

峰值接近20Gbps的5G将在2020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打破马赛克的尴尬史,今年的MWC2018大会上高通公布了其在法兰克福和旧金山进行的5G网络模拟实验的结果,法兰克福的网络实验显示,即便在真实的高密度使用环境下,5G速率依然能够达到493Mbps,这将是我们家庭宽带的5倍之多,应付即将到来的4K高清直播绰绰有余。

除了马赛克的尴尬,延时也会被消弭。试想世界杯看电视直播的隔壁老王喊“进球了”,你这还是一片平静,这不就尴尬了。5G的低时延让社交网络讨论和视频直播“零时差”成为现实。

5G的到来也将成功解锁球迷看世界杯的新姿势——VR 360无死角高清看球。VR设备层出不穷却生不逢时,我们看到阻碍VR普及的难点不是硬件,而是网速,即便是家庭普及百兆宽带也很难获得更为流畅的直播体验,当年天后王菲搞的VR演唱会就被吐槽直播渣画质堪比小电影。

很快,包括世界杯在内的大型体育赛事将变成VR直播大显身手的赛场,5G的高速率和低时延破解了清晰度和卡顿难题之后,也将成为赛事直播的新物种,跟着摄影师的角度看球不过瘾,VR能让你直接置身赛场,看着球向你扑来,这才是5G和VR在赛场上的魅力。显然,VR的普及只是5G应用爆发的基础,它将再次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不出意外手机将率先触网5G,或许不用等世界杯,我们将很快拿到5G手机畅享高清版赛事转播。在1月份举行的技术与合作峰会上,高通与vivo、OPPO、小米、一加等多家手机厂商宣布5G手机的“领航计划”,将采用首款发布的高通X50 Modem在2019年推出5G手机。

车联网联姻人工智能 碰瓷同样无处遁形

4G时代,移动支付的到来让小偷成为一种夕阳产业,没有人会出门再带钱包。同样随着5G网络在蜂窝车联网的发力,碰瓷也将无处遁形。

在从传统汽车到无人驾驶的中间步骤, 5G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未来的汽车之间、汽车与行人之间、汽车与基础设施之间都会产生联动,5G和人工智能是无人驾驶实现的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可以在司机还没有看到的时候,提前知道那哪辆车会以什么样的速度转过来;对面是否有行人,他是不是带了条狗。5G的高速率和低时延则可以帮助司机快速作出判断,从而避免车祸,或者自动规划路线。

车联网联姻人工智能 碰瓷同样无处遁形(图片引自搜狐)

5G能够让交通减少车祸发生、汽车拥堵,同时也能让以碰瓷为生的交通纠纷变得更少,责任也能更加明确。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认为,小偷、碰瓷的发生是人口素质亟待提升的象征,而5G网络的存在则巧妙的对这种不文明现象实行了降维打击,或许这就是科技成就美好生活。

找不到商场出口?室内导航在5G成为可能

被激活的除了体育赛事和汽车之外,5G还会为路痴们点亮室内导航路线。虽然商场的钢筋混凝土对GPS有着天然的屏蔽能力,LTE实际定位精度普遍超过100 m,无法满足室内定位需求,5G被视为亚米级室内定位的通讯基础。

有多少路痴不担心路面导航走错,反而一进入商场就会找不到路,这个时候没有室内导航,再精准的定位也是空谈,5G NR让室内定位变的可能,通过蜂窝网络,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商场构建更清晰的路径,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路线。

室内高精度地位(图片引自新浪)

被激活的除了体育赛事和汽车之外,5G还会为路痴们点亮室内导航路线。虽然商场的钢筋混凝土对GPS有着天然的屏蔽能力,LTE实际定位精度普遍超过100 m,无法满足室内定位需求,5G被视为亚米级室内定位的通讯基础。

有多少路痴不担心路面导航走错,反而一进入商场就会找不到路,这个时候没有室内导航,再精准的定位也是空谈,5G NR让室内定位变的可能,通过蜂窝网络,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商场构建更清晰的路径,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路线。

庞然大物也可以无线控制 这才是工业的未来

以前工厂只要有电就能运转,现在连根网线都嫌难受。智能化工厂的典型连接将变成移动机器人、工厂自动化、新的人机界面和智能物流的组合。自由的移动机器设备、自由的重装生产工具,可以迅速且低成本地在不同种类的产品生产线之间转换生产,快速适应改变。

5G是智能化工厂的基础(图片引自51cto)

这也就意味着需用无线连接来替换工厂内现有的有线连接,只有摆脱了有线的束缚,才可以自由的设计、操作和升级互联的机器设备和机器人。低时延特性的5G显然是主力未来无线重构工厂的必要环节。

与此同时,远程医疗也可以扩展到移动场景。2018年6月11日,由工信部和IMT-2020(5G)推进组主办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的决赛上,我们就看到了5G在远程医疗上的诸多用例。比如搭载5G网络控制的医疗设备救护车,可以让我们在急救的路上就可以帮助病人进行急救和远程手术,利用5G最大化缩短施救的黄金时间的拖延。

可以说5G赋予了传统工厂灵活的智慧大脑,远比电力的赋能的动力更具变革性。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在这一领域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在MWC 2018上,Qualcomm就进行了业界首次演示利用5G NR支持1毫秒超低时延的无线PROFINET工业以太网。

从4G时代的吃喝玩乐,到赛事转播、车联网、室内导航和智慧工业等5G所代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电力释放能量的指数级爆炸。万物触网,目前我们看到的只是被5G激活的冰山一角,当无数个“手机产业”联动起来,5G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无可限量。

5G标准虽然刚刚冻结,但我们看到商用步伐早已快马加鞭。IMT-2020(5G)推进组表示5G技术研发实验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测试,并争取在今年年底具备5G系统的商用和预商用的能力。

终端侧方面高通也是5G标准的积极推动者,业界众多移动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均宣布将采用Qualcomm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用于5G测试和产品设计。最近高通还推出了集成5G毫米波及6GHz以下射频模组,搭配骁龙X50调制解调器,帮助手机厂商更容易的设计5G手机。5G的商业化部署有条不紊的展开,我们未曾见过爱迪生按下开关的一刻,这次的5G变革将由我们每一个人见证。

原标题:如果5G就像踢一场世界杯,拿什么遇见美好未来?

再见C罗,再见梅西,再见阿根廷,再见德国,我的俄罗斯世界杯提前结束了。

以“遇见美好未来”为主题,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也完美落下帷幕。

5G首个标准R15正式诞生于俄罗斯世界杯前夜,本届MWCS与四年一度的足球盛事如期而遇点燃全球,两者邂逅,令人欣喜激动又遐思万千。

阿根廷对法国的那场淘汰赛,无数阿迷为之揪碎了心。整支阿根廷队中场无组织、前场没支点、后防不稳固,足球比赛需前、中、后场集体协作,全靠梅西一人岂能带动整支球队?

今天通信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正处于从4G向5G演进的关键时期,同样需要如同球场上一般的三线配合,才能成功跨进美好的5G万物智联时代。

作为行业领头羊,华为在本届MWCS上以“更好的体验”、“更好的连接”、“更好的商业成长”为支点,以“通往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主题,在笔者看来,简直就是演绎了一场通信业的足球攻防战。

后场稳固:持续推动4G体验和新业务

LTE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成熟的产业生态链,发挥好4G网络的存量优势,才是基础。

随着2G3G用户向4G迁移,不限流量套餐和移动视频的发展,运营商4G网络面临着覆盖、容量、体验和新业务发展三大挑战,需不断提升网络能力。

为此,华为针对覆盖、容量、体验和新业务提出了LTE演进路线。

在覆盖方面,华为提出AnySite全场景覆盖解决方案,以满足城市街道、居民区、偏远农村等场景站址获取和站点快速部署的要求,实现全覆盖连接语音、数据和物联全业务。

在容量方面,华为认为可通过频谱、站点和效率齐头并进,释放10倍容量潜力。该方案包括AnySite+立体组网、多天线、4T6S、频谱演进四种措施。同时,TM9使能LTE FDD波束赋形和多用户MIMO,可增加三倍容量。

在体验方面,为满足实时交互类游戏等低时延业务需求,LTE协议本身也在持续演进,例如Short TTI,可将空口单向时延降低到1~10ms ,可使能从手游到工业互联多种应用。

在新业务方面,NB-IoT/eMTC物联网生态已进入成熟阶段,当前NB-IoT已有45张商用网络,预计18年底达到100张商用网络。3GPP已明确NB-IoT/eMTC完全满足5G mMTC LPWA场景的要求,不会在R16版本中基于NR定义类似方案。

同时,基于LTE-V2X的车联网产业也已进入快车道,华为已发布支持LTE-V2X的海思Balong芯片,并在2018Q2 发布RSU(路边单元),在Q3发布T-box、MEC、V2X server等,为车联产业通信领域提供E2E解决方案。

畅想未来,先立足当下。LTE网络迫切需要演进,承担起5G时代基础网的重任。

华为LTE产品线总裁熊伟表示:“全频段向LTE持续演进,提供无处不在的覆盖、10倍以上容量和毫秒级时延,使能语音、数据、物联等全业务向LTE迁移,构筑5G时代泛在基础网,5G时代LTE将激发业务增长新动力。”

中场推进:R15将MBB推向新高度

足球场上有句老话:“得中场者得天下”。中场负责连系前锋与后卫,是足球中的一个重要位置。

2018年6月14日,5G首个标准R15正式诞生。R15标准主要针对的是eMBB和部分URLLC场景。eMBB是4G移动宽带(MBB)业务的增强版,是运营商当前最主要的商业场景,也是目前最清晰的5G应用场景。

首先,随着用户的流量需求迅猛增长,R15可释放MBB流量需求,解决网络频谱资源不足、用户体验下降等问题。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发表的《让5G把MBB推向新高度》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联通的4G用户DOU已达到9GB,中国电信达到近7GB,中国移动达到近5GB,预测未来1年还有3倍增长。而科威特DOU达到了70GB,沙特DOU 35GB,芬兰一年内增长了43%达到了20GB。5G第一个标准聚焦eMBB,很好的切合了用户的迫切需求。

其次,R15能培育出新的基本业务,比如Cloud AR/VR。

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表示,“Cloud AR/VR应用场景要求100Mbps大带宽来保障2K以上的高清视频体验,同时要求5~8毫秒的网络时延(20ms的MTP时延 Motion to Photon)来消除眩晕感。华为认为Cloud AR/VR最符合5G eMBB的业务特征,是5G早期商用的关键业务。”

Cloud VR摆脱了本地有线和计算能力的限制,将VR最复杂的GPU渲染处理能力搬到云端,业务内容部署在云端,通过宽带网络下行传输IP视频流,上行传输IP动作流,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VR应用。

为此,华为发布了SingleRAN Pro解决方案,以帮助运营商构建高效、敏捷、自动化的移动宽带网络,平滑演进到5G时代。

SingleRAN Pro是一个无线网络融合演进方案,它通过统一硬件平台(All-in-one)、敏捷架构(Agile Architecture)、网络自动化(Automation),实现一张网支持5G兼容2G/3G/4G,一张网支撑运营商多业务发展和运维、资源和能耗效率的全面升级。

前场冲锋:迈进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5G裹挟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卷席而来,将全球推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全球一些领先运营商已经明确了云化转型中长期时间表。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ICT融合云FusionCloud 6.3解决方案,用“一朵云”和“全栈云服务”助力运营商构建数字未来。

面向未来,网络越来越复杂,业务越来越多样化,运维复杂度和成本越来越高,人工智能渗入电信业是必然趋势。

在本届MWCS上,华为推出的解决方案几乎都引入了人工智能,包括SingleRAN Pro、FusionCloud、智简网络、SDSec安全解决方案、vCEM用户体验管理方案等。

面向万物智联时代,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应用同样充满想象空间,在本届MWCS上,华为展台也展示了无线医疗5G机器人、无人驾驶巴士等酷炫科技。

在本届MWCS上,笔者看到一位行业大咖分享的两个观点,颇受感触:

1)电信业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会推动史无前例的产业变革。

2)5G和AI时代将让电信业重回产业链核心地位。

本文落笔之时,正值阿根廷惨遭淘汰后,朋友圈里疯狂转发起了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那一刻,我想如果将这首歌唱给当下的通信业,同样令人感触良深。

回顾通信业几十年风雨历程,有悲欢离合,也有起有落,如今我们正遇见美好的时代,但美好未来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而是应该如球场上前中后场般紧密衔接、层层推进,伴随着连接、体验和商业成长,一步步迈入5G万物智联时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习就像世界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