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道太极学太极拳教学网,每日学太极的人有多少?

太极拳不敢大松大柔的原因
松功是太极拳内劲或内功修炼的重要一环,是练习内功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对此,无论在理论认识,还是在练功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少的错误认识和误区。从古至今,尚没有一本著述把这个瓶颈问题阐述清楚。在实践中真正练出功夫的人更是很少。所以,前辈人曾说:“在真正能松通者,一代人出不了几个人,能出者可谓凤毛麟角。”正因为如此,使不少的太极拳爱好者,乃至专业太极拳研究工作者,在“松功”面前产生困惑,甚至遗憾终生,到头来没有跨入太极门。下面我们讲解太极拳不敢大松大柔的原因。
太极拳不敢大松大柔的原因
太极正道:"大松大柔、极松极柔"。
太极拳祖师王宗岳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太极拳大师武禹襄说:"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这就是太极拳大松大柔、极松极柔的法则,任谁都不能违背。
没有大松大柔就没有太极拳。
松柔至虚空,才能够发出极坚刚的"气打";大松大柔才能形成推不动的"沉着内劲";极松极柔才能做到与敌人彻底融合的"沾粘";松至无形无相,听劲才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松至全体透空,才能"不为人制"。太极拳的一切,都从大松大柔开始;没有大松大柔就没有太极拳。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不敢大松大柔?还要在大松大柔中妄加点"刚"、妄加点"硬"、妄加点"力"、妄加点"紧"、妄加点"重"、妄加点"掤劲"?
一般人完全无法体会真正"松"的真实感受和境界:
因为"松"是一种极高的无形境界,没有练到"真松"的人,根本不可能明白"松"是什么。这句话说出来,可能没有人会相信,但却是事实。每天嘴里说松,每天练松,每天教人放松,但是却完全不知道松是什么的人,遍地都是。为什么?因为"松"根本不是肌肉不用力这么简单而已。一定要松到别人接触你时,完全感觉不到你有一丝一毫的的重量才行;要松到感觉自己好像完全没有重量,几乎不存在才行。如果你的小手臂,从被人由下抬高而超过头顶,只要别人感觉到你的手臂有丝毫的重量,或自己觉得肘、肩关节,有丝毫卡住的感觉,就表示连基本的松都没有达到,离全身松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生都没接触过大松大柔的师父。
有些人一生都没见过真正大松大柔的师父,根本无法体会什么是极松极柔、大松大柔;因此误把不松不柔当成松柔。如果有大松大柔的师父,让你将他的手臂从下垂状态抬过头顶,而不是抓着他的手在胸前晃晃而已,那是一千两黄金都换不到的经验,因为你将从这个难得的经验中,得到一个追求大松大柔的典范,至少知道大松大柔的感觉是什么,以后就不会把不松不柔当成松柔了。
一生都没见到能用全面战技以柔克刚的师父。
有些人一生都没见过能摔、能打、能擒、能化、能踢,能用全面松柔的战技,来完成以柔克刚的师父;所见到的全都是偷偷使用硬力,或者只能用小松小柔,把别人拨开、推开的偏功师父,因此跟本不相信太极拳在实战时能以柔克刚。也因此,完全不把大松大柔当一回事,丝毫不肯在大松大柔中花心思,用心血。
误用限制太极全面战技的推手,判定松柔是无用。
有些人想学大松大柔,却见到太极拳推手比赛中,大松大柔的选手全都输了,因此觉得太极拳松柔无用。却忽略了大松大柔的太极拳,其全面战技应包含摔、打、擒、化、踢;而大松大柔的太极拳,唯有在能同时使用这些战技时,才能完全而彻底地发挥;只要部份战技受限,大极拳的战力就会受限而无效。目前的太极拳推手比赛规则,正是限制大松大柔的太极拳发挥全面战技的主因。譬如像推手时,别人身强体壮,以全身力量冲撞过来,我们只要稍加吞化或微微避开,即可以拳脚,迅速加以攻击;但是在推手比赛中,却只有推出、推倒才能得分;这种奇怪的比武规则,也是造成硬力、蛮力横行的原凶之一。
误把受挤压的内劲当成硬力。
有些太极拳师,误把因大松大柔所形成的内劲当成硬力,因此才会主张要"软中带硬"。太极拳无论动、静都应该大松大柔,有些太极拳师在让弟子摸手时,故意用内劲顶住弟子的力量,让弟子们感觉到他受挤压而形成的强大内劲。结果弟子们就误以为太极拳在战斗时身上、手上随时都鼓着所谓的"掤劲",造成后来以讹传讹,每一个人都在暗中鼓着"掤劲",而发展成可笑的"掤劲不失"论,并且把这种可笑的掤劲,解释为"沉甸甸、重砣砣、棉里藏针、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松中有紧、软中带硬"等种种似是而非的理论。这些拳师根本不知道内劲是因身体松沉,而自然形成的结构力;内劲在身体移动或静止之时,只是安安静静地蕴藏在体内,丝毫没有对外散发,更不会鼓着、涨着;若不是身体或手部受到主动挤压,或受到被动挤压,太极拳无论是动是静,内劲根本不向外发出。
误把气打当硬力。
太极拳在战斗时完全要大松大柔,任人而动、随人而荡。即使在攻击气打时,也是靠来自涌泉所发出的内劲从环中将拳射出,根本不让身体和手,用上半点力量,以免身体和手部,造成短暂僵硬的"占煞",反被敌人所制。可是一般拳师分不清内家极松柔的强力气打,与外家的硬力打击有何不同;在看到气打的极坚刚力量时,误以为是用硬力在打,于是就要弟子在出拳时抓紧拳头用硬力打击。
实战用法错误,造成非硬力不起作用。
太极拳在战斗时用"敷、盖、对、吞"四大战技应敌,其中没没有一种是要用硬力来改变对方力线的战技;即使腾挪闪战不及,也只有维持最佳攻守之形,以不重要的部位"受打",以换取更好的攻击,根本不用硬力远远挥拳"格挡"。可是在许多知名大师的太极拳体用法中,却挥舞着手臂,远远去格挡对方来拳,甚至还想要用手去抓住对方快速出拳的手臂;这种莫名其妙的战技,是造成战斗时非用硬力不可的罪魁祸首。因为想要挥拳去远远格挡敌人的力量,如果不用更大的力量,便不足以达成;要硬拿、硬抓敌人的手,也非要用更大的力量,便无法完成;于是就只好硬来硬去。这就是不肯"舍己从人"偏误"舍近求远"的错误战技所造成。
不会气打,只好用硬力。
环中出拳"气打",像老虎的爪子和牙齿,是内家拳的两把利刃;"环中气打"是大松大柔,丝毫不动手,出拳后也不收拳于腰,完全借着脚底上传的内劲,利用身环、手环以四手法,向敌人连击不停的"连环杀技"。由于"连环杀技"在很多门派中已经完全失传,许多武者在战斗时,一定要拉动手臂才能出拳;太极拳只要一动手内劲就会因败形而中断,只好靠硬力来打击,这也是许多太极拳师非用硬力不可的原因。
最后一代的武者。
太极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与"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的大松大柔战技,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失传,或受到比赛制度的局限而无效,这都是现代武者必需研究克服重新开启的。否则太极拳的战技,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与人才的淍零,而逐步失落;终有一日,将再也寻不回它原来的光彩。甚至后代子孙在看到太极拳的武术记载时,说不定会以为这是先人吹牛夸大之辞罢了。在这个连语言文字都有可能失落的年代,我辈会不会变成大松大柔太极拳的最后一代武者呢?真是值得省思!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正道太极除了太极拳课程之外,还有别的业务吗?_百度知道
正道太极除了太极拳课程之外,还有别的业务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擅长:暂未定制
听我们学校一个领导说,正道太极还有赛事筹办、文化讲座、游学交流、文化礼品等方面的业务,和太极相关的都可以咨询。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正道太极学太极拳的人的水平怎么样?_百度知道
在正道太极学太极拳的人的水平怎么样?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有刚入门的,也有水平高的,我就认识了几个水平非常高的人,打算向他们讨教讨教。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老年人练太极拳“伤膝盖磨损关节”解决方案,手把手教你是正道|太极拳|膝盖|套路_新浪网
中老年人练太极拳“伤膝盖磨损关节”解决方案,手把手教你是正道
中老年人练太极拳“伤膝盖磨损关节”解决方案,手把手教你是正道
现在太极拳越来越受世人的厚爱了,全球据统计已经达五亿多人,从原来的老年人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了!但是对于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存在着很严重一些问题,以至于没有强身健体反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情况!1.思想意识问题,认为太极拳很简单进来大力宣传太极拳健身养生的功效,太极拳可以说家喻户晓,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坚持练习就可以达到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2.没有正规老师,随意跟着别人练套路很多老人退休了,闲来无事,在公园里看到有练太极拳的老年队伍就在后面跟着比划,学练,甚至很多人只知道这种慢练的拳就是太极拳,什么杨式,陈式,二十四式也不清楚,仅仅就是动作不同而已!3.认为太极拳就是套路,学会了就是会太极了!公园里的老人习惯听着音乐慢慢比划,以为所有这些动作组成的套路就是太极了,根本不知道太极拳还有基本功训练,更不知道太极拳是内家拳特性,还需要内功的修炼!4.有了膝盖疼的预兆认为坚持下去就可以好起来应该说有很多初学太极拳的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刚开始膝盖没什么反应,就放心大胆的坚持练下去了。直到有一天发现腿隐隐约约有些不舒服或一些疼痛,反而不怀疑练习方法有问题,而是认为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最后造成膝盖严重磨损,甚至走路都成了问题!综合以上现象问题,在这里只想提醒一下初学太极拳的朋友,如果你决定想通过太极拳达到健身养生保健的目的,那么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供参考1 如果发现膝盖不舒服或疼痛马上停下来!很多中老年朋友练习太极拳有一段时间了,有时感觉膝盖隐约疼痛,还在坚持练习,因为一些老师或拳友说坚持下去就能好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膝盖的磨损就是这样造成的!其实,当你意识到膝盖疼痛的时候,那么你的膝盖已经磨损了!要先立即停止下来,而不是坚持的问题了!切记膝盖的磨损是不可逆的!2 找个好老师,从基础学起现在很多人会一套二十四就以为会太极拳了,打得有模有样就以为可以为人师了!收费免费的各种班都有!注意啦,这种人大有人在,如果你在公园遇到这样只教个太极拳架子的老师,建议不要再跟着学习了,不然,早晚毁了你的膝盖!好老师不仅仅是动作标准要求,他会从内到外知道你如何练习太极拳,而不是只一个姿势的高低角度方向!3 如果膝盖有问题需要找有经验的老师纠正很多人一接触太极拳就喜欢上了这种运动方式,如果因为膝盖问题而放弃,很不甘心!那么坚持就要掌握方法和好的老师指导才可以!什么是好老师,一定是懂内功修炼的而不是花架子那种,切记膝盖问题的纠正绝不是一个提前热身,膝盖不超脚尖,高低架就能解决的,没有内功的拳架可以说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会出问题!3 关于膝盖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初学者杜绝套路练习很多初学者在不了解太极拳的特点要求练习方法的情况下就直接模仿者练习套路,有的是看着运动员表演的漂亮跟着学,有的是感觉就是慢慢的运动很符合自己就跟着比划,听着音乐一趟拳练下来好像找到了感觉!其实太极拳一个起式动作就不下几十项的要求,由外到内,由内到外那是那么简单啊!身边相信有不少人学了二十四,又学四十二,学了陈式练杨式,练的不亦乐乎!单式练习太极拳的单式训练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式。套路存在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硬伤”,比如方向错了,这容易纠正;还有一种是软伤,就不是一指出来,立刻就能改的,得通过多次练习逐渐解决,比如六封四闭,右转体上左脚的时候,右肩一线应该不动,膝盖需要固定,不可枉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用得着单式练习或者单动练习了。仅单式(往往不只一个动作)可以重复练习,单个动作也可以拿出来练习。这不但可以加强练习的针对性,而且对完成这一动作所需要的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很有效。如果不采用单式练习的方法,走一趟架子,做得好的式子是一遍,做得不好的也是一遍,一刀切,结果好的仍旧好,差的仍旧差,这是不分重点地傻练,效果就差出十万八千里去了。做单式训练的时候,要结合其它的方法一起练,如无人似有人,相关的规矩等等。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多数练太极拳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中的走猫步、顺逆缠丝劲、开肩开胯、桩功以及一个练功的小秘法如提水、拧毛巾、蹲墙功等练习而且更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套路里的毛病其实往往是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好了套路就会有整体的提高,各个水平的人都应该练基本功不辍。太极桩功是太极拳入门基础好方法过去有谚语入门三年桩的说法,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让你急于套路、招式、技击,而是让你扎实的通过站桩打基础。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而现代人都是学太极拳就认为就是学套路,对于桩功很多老师也不教也不懂,所谓大家想通过太极拳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疑是“拔苗助长”!桩功包括弓步桩、虚步桩、浑圆桩、无极桩、开合桩、升降桩式桩等,以及独立抱膝等练习。在走架时间以外,经常练习这些桩步,使下肢力量日渐加强,内气和内劲日渐充足。每天不论早晚,抽一点时间站桩,每天站30分钟以上。每次桩式可以不同,但必须坚持一种。不应在同一次练习中频频更换桩式或双腿轮换太快,要使每侧下肢有足够的静力负荷量。从而为太极拳单式、套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杜绝了练习太极拳中的膝盖受伤的问题!最后想说的是,很多朋友阅读本文是寻找方法的,并且想通过网络上的图片、文字、视频来解决自己的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好的老师面对面口传身授,完全靠自己的悟性,太难了!找个老师手把手教你才是正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少学、勤练、多悟是太极拳之正道
来源:太极中国网
原标题:少学、勤练、多悟是太极拳之正道   少学、勤练、多悟是太极拳之正道  太极拳的练习是有其规律的,很多习练者总想接触了解更多的太极拳信息,以为学的多功夫就会精进。但是信息量太大,就会对错参杂,如果习练者的甄别能力不足的话,容易被错误信息所左右,这些错误信息反倒成了太极拳修炼的绊脚石。正是“少则得,多则惑”。所以,少学精学是太极拳修炼的正确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对于太极拳而言,听别人说千遍,不如平心静气用身体演练一遍,太极拳的理论是要我们通过勤习苦练最后体证的。现在的太极拳界有太多的“学者”型的理论家,而缺少能用身体表现实践者。  太极拳是在用身体语言表达道家的思想,而“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习练太极拳要如同修道一样,不能越练越复杂,而应该总结规律,往简单的方向练,最后要“大道至简”。这个由繁至简的过程就需要不断的“悟”,这个“悟”字造的很好,一边是“心”,一边是“吾”,也就是说只有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才能“悟”道。  总结以上我们得到习练太极拳所应遵循的规矩:少学才能知“道”,勤练才是修“道”,多悟才会有至简的大“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初学入门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