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m加+怎么才开得快

最高时速45公里,续航130公里,小牛电动车 M+ Pro 开箱_【快资讯】
最高时速45公里,续航130公里,小牛电动车 M+ Pro 开箱
最高时速45公里,续航130公里,小牛电动车 M+ Pro 开箱摘要:抢在新品发布前,我们拿到了小牛电动车 M+ Pro。小牛 M+ Pro 开箱这次小牛电动车在巴黎发布了新品电动车 M+ Pro,在新品上市前,我们抢先拿到了最新款的电动车。由于快递到北京已经是晚上了,因此我们只能选择在室内拍摄。不过,我们之后会骑着小牛上路,让驾驶小牛超过 2.5 万公里的&老司机&告诉你新品的体验如何。我们拿到的是 M+ Pro 顶配版,主要参数是48V 42Ah的松下电池,可以支持最高45公里,100公里以上续航,3.5小时充满。搭配小牛自主研发的BMS电池管理系统,11项功能全方位保护电芯安全并且延长电池的寿命。为了更加高效的利用能量而配备的EBS系统,可将多达10%制动后产生的能量回收到电池包中,有效地延长了续航里程1200W的BOSCH电机,这个依然保留。接下来是小牛 M+ Pro 的时间:小牛电动车 M+ Pro 正面小牛电动车 M+ Pro 侧面小牛电动车 M+ Pro 侧面车标细节小牛电动车 M+ Pro 尾部小牛电动车 M+ Pro 脚蹬细节(脚蹬是可弹出式的设计)小牛电动车 M+ Pro 尾灯细节仪表盘显示数据包括时速、时间、电池电量以及当前里程数小牛电动车 M+ Pro 2 档可调,最高时速为 45km/h小牛电动车 M+ Pro 按键:左侧从上到下依次是,远光近光灯切换键,左右转向灯键,喇叭键(红色),定速巡航键;右侧从上到下依次是,档位键,车灯开关调节键,双闪灯键,电源键(绿色)默认装配的是一个车筐,可根据需求换上挂钩(自带,无需另外购买)打开车座,座桶空间刚好可以放下电池和充电器电池大小与车轮比较电池规格电池充电器规格最后讲一下售价和销售渠道,M+搭配了红、白、蓝、银四种颜色,M+国内售价为PRO顶配版8999元,SPORT动力版6699元,CITI都市版5699元,LITE青春版4699元;欧洲售卖2599欧元。M+国内将通过京东平台现货发售,前500名下单用户可得价值998元的限量版尊享礼包,前2500名用户可尊享价值596元的专属版配件礼包。6月13日国内线下500+门店开售,凡到店购买新品M+,可获得价值596元的周边产品大礼包。至于小牛电动车 M+ Pro 的电池续航是否真的可以达到130公里,还请期待之后我们的详细评测。真车图开箱就到这里,还请后续继续关注钛媒体,看我们的评测体验。(本文首发钛媒体,摄影,唐植潇,作者唐植潇,项欧)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图片】入手小牛M+动力版反馈【小牛电动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551贴子:
入手小牛M+动力版反馈收藏
入手小牛M+动力版反馈
买来五天了,一直是破解限速后,二挡暴力骑行,满电续航65公里左右,体重70公斤,偶尔带人。极速满电49-50,80%以上46-48时速,60%以上45稳,20%以上42-45。动力版速度可以,不是欢乐表,基本不遇到PRO,你就是最快的!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
我今天也定了台动力 续航只有65吗? 我还比你重
问下电池已接入是什么意思
都市版怎么样?
发现一个问题,中控耗电巨快,一天掉了40%~我以前的m1一天顶多掉十几%吧。。有没有大佬情况一样的
楼主,你车子时速30-39的时候有震动吗,我的车子上了30就会震动,车把手像手机震动那样,上40就又好了
。。中控耗电什么意思,我一天不骑连1%都掉不了啊,还有你破解限速为啥跟我不破解速度一样啊?我原装买来也是48左右最高速度
我是2档,温柔骑行,均速30,1.5公里1个电,75kg
我的m+入手两天,单脚撑被我磕断了目前还没有配件换
我是周日才买的,蓝色动力版,新车碟刹磨,骑了8公里骑到家就放着,等着牌下来再出来玩。
昨天提了动力版,6899
你们动力版电池什么颜色?
登录百度帐号扫码下载极果客户端
小牛电动车M+ PRO体验,城市中短途出行利器
不入流山马骑行者——13年川藏线、15年环太湖以及预备在18年出征的东北边境线;
非专业装备控——户外类、数码类产品测评爱好者;
职业加班狗。
小牛是一个很多年轻人都不太陌生的品牌,它登陆电动车市场时间并不太长,却能在电动车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并且俨然成为人们心中的中高端电动车代表。前不久,牛电科技在巴黎卢浮宫正式发布了旗下两款全新产品,主打速度和续航的N-GT和主打城市驾驶的M+,M+按颜色分有红、白、蓝、银、黑五种颜色,按性能分有青春版、都市版、动力版还有PRO顶配版四种版本,我收到的测评产品是由牛电科技和新浪众测提供的M+ PRO顶配版,整体是黑色,搭配以红色条纹,黑色为M+ PRO的专门配色。一、外观细节小牛M+ PRO的外观整体沿用了M系列的一些经典设计元素,在保留M系列优雅简洁的设计语言的同时,给电动车赋予了一种时尚与科技相结合的美感。在提升用户骑乘舒适度方面,也作出了一些调整。小牛M+ PRO的漆面非常有光泽,在光线好的时候,甚至有镜面效果。车身表面喷漆较薄,增加了刮花的可能性,我的在运输到手时就出现了一处刮伤痕迹。M+ PRO在M1基础上加大车身轴距,同时也加宽了车身,一眼看上去,你会发现M+ PRO比之前的M1要大了一圈,轴距和车身宽度的增加带来的是骑乘舒适度的提升,与M1的适合单人骑乘不同,尺寸增大后的M+ PRO即使是双人骑乘,也能有非常舒适的体位。M+ PRO选用和M1相同结构的的桁架式车架,由钢管组合焊接而成,具有刚度大、质量小的特点。此外座高还由原来的712mm提升到730mm,座高的增加,对于骑行体验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对于腿比较长的用户,可以更好的维持腿部角度,本人1米85的身高,坐在上面并不显得局促。M+ PRO的车座材质为皮革,内部为海绵,支撑性和弹性都不错,唯一不太舒适的是角度,略微前倾的角度使得身体有向前滑动的趋势,另外皮革材质的车座质感很好,但是透气性稍差。原装的M+ PRO没有后储物箱,也没有靠背,车尾显得十分方正,长方形的207°半包围尾灯横贯整个车尾,与侧面的红色喷涂形成贯通效果。出于安全考虑,小牛在后座设计有后座乘员扶手架,内部为金属材质,外层是表面做了喷漆处理的塑料,扶手架非常结实,我在小范围挪车时,都用它作为发力点。M+ PRO比M1增加了为后部乘员设计的脚蹬,材质为铝合金材质,开闭才用了自动弹簧方式。使用时,向内按一下即可弹出,收起时,用手轻轻扶回原位即可自动锁住。脚蹬能够给后座乘员提供额外的支撑点,增加乘坐舒适度。在每次拧动钥匙之后,仪表盘都会启动自检程序,类似汽车启动之前的行车电脑自检,如果有问题将会以故障代码的方式报警。仪表盘自带背光,开启后即为常亮,仪表盘的显示内容非常丰富的,实时速度、档位、电池状态、故障代码、灯光状态以及累计骑行里程数都能通过一体化智能仪表盘反映出来。按键部分相对以往型号没有明显变化,左手边的按钮包括远光/近光切换、转向灯、喇叭以及定速巡航按键。定速巡航按键是增加长距离骑行舒适度的按键,按下之后开始按照一定速度行驶,拧动油门或捏下刹车退出定速巡航状态。靠近右手边的按钮包括档位加减、灯光开闭、启动/驻车和双闪开关。其中,启动/驻车按钮是我觉得比较值得称道的地方,拧开钥匙后按下此按钮,电机才会介入工作;车头下方,M+ PRO增加了置物区域,有置物盒和挂钩两种选择。置物盒大小可以放下一瓶脉动,另外也可以把手机、钱包、钥匙之类的放在里面,置物盒斜上方留有USB接口,可以为手机充电。小牛M+ PRO采用的是朝阳牌真空轮胎,前后型号均为90/90-10,胎面较为光滑,有排水槽设计,可有效降低轮胎滚动阻力,胎宽较粗,宽大的轮胎能够使得行驶更加平稳。  电池仓依然放置在了座椅下面,通过钥匙孔打开锁扣。硕大的电池几乎占满了整个储物空间,如果说还能放得下什么的话,它大概是一个原装充电器的大小。二、电池与智能化电池作为小牛的核心部件,M+ PRO依然采用的是松下18650动力锂电电芯。不同版本的小牛M+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电池容量,M+ PRO的最大容量为48V 42Ah,重量为11kg,大容量的电池也是超长续航的保证,不过它的重量并不轻。原装小牛M+ PRO的充电器大约7小时能够充满电池,小牛M+ PRO还支持快充模式,在另外购买快速充电器后,官方称最快3.5小时即可充满,不过快速充电器的价格并不便宜,它需要599元。在骑行过程中捏下刹车时,会触发小牛M+ PRO的EBS能量回收,将制动后产生的能量回收到电池包中,有效延长续航里程。尤其是在长距离下坡,EBS能量回收效果更为明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EBS能量回收系统只有在电池电量低于一定数值时才会触发。Cloud ECU 智能中央控制器,现已升级为 V3 版本。作为车辆大脑,与遍布车身 13 处部件的传感器保持互联,每分钟 200 次监测、收集、分析车辆信息,并将信息通过 app 让你实现对车辆的远距离控制。独特的 OTA 无线升级功能,无需更换硬件,也能轻松完成功能更新。小牛M+ PRO内置中国北斗、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卫星定位模块,可以大幅度提高定位精度,在APP内能够随时查看车辆所处位置,提高防盗性能。另外,小牛M+ PRO还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异动报警。车辆位置发生移动、震动、车辆倾倒以及电池被拔出都能通过APP发出提醒,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认为报警系统触动阈值过低,甚至有些无厘头,每次打开APP都会出现一堆异动报警。牛电科技为小牛电动车开发了小牛电动APP,通过 Cloud ECU 智能中央控制器强大的数据能力和连接能力,你在手机 app 上就能实时查看车辆位置、骑行轨迹、车辆状态、电量统计等 17 项车况信息,还能完成自助检修、失窃上报等智能化的售后服务。三、动力与续航电机也是不同版本的M+存在区别之处,青春版和都市版采用NIU小牛定制电机,动力版和PRO顶配版采用德国BOSCH电机,额定功率功率为1200w,这套电机的响应速度和动力输出都非常优秀,只要我想,动力随叫随到。由于某些原因,小牛对出厂的电动车做了限速,2档最高速度为20km/h,我没有第一时间对它解除限速,实际体验时,原厂速度并不让人满意,在第一次骑它上班的路上,我解除了限速。解除限速之后,一档最高速度20km/h,二档最高速度54km/h,真的是畅快淋漓,小牛M+ PRO的车身自重较大,这也使得它即使在高速行驶时非常平稳。小牛的表显速度是基于车轮转速和轮径计算得到的,表显最高速度与行者APP采用卫星定位采集的数据相符。小牛官方称在理想状况下(单人70kg)M+ PRO的续航在一档可以达到150公里,二档可以达到115km。根据实测,本人体重67kg,驾驶较为剧烈,骑行101km时,剩余电量3%左右,其中有带人骑行20公里左右。第二次充满电,骑行113km,剩余电量4%,根据我的估计,如果是比较平稳的单人骑行,115km的续航是足以达到的。当电量低于20%时,仪表盘会出现闪烁的低电量提示,当电量低于10%时,电动车会强制降为一档。不过,在我测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点问题,当我急加速超过35km/h时,小牛会有报故障码的可能,根据我的统计,我的小牛M+ PRO共报过11、111、131三个故障码,行驶过程中断电,仪表盘报完故障码后息屏,完全停止后又重新点亮。我在小牛电动APP中找到了3个故障码的具体意义,主要是和电池电压及控制器有关的故障,不过当时电量50%以上,应该不存在电压过低等情况(见上图)。四、安全性配置小牛M+ PRO采用与M1相同的圆形外观天使眼大灯,最外一圈为日间行车灯,中间三颗为控制远近光的主灯,主灯为感光自动大灯,可根据外界亮度调整主灯亮度。M+ PRO的灯光系统还包括前后转向灯、侧面轮廓灯、270°半包围尾灯,灯光的合理使用,能够提升用户的骑乘安全。小牛电动M+ PRO采用前后双液压减震系统,搭配铝钛合金摇臂,加上尾部上提设计,使得造型看起来更流畅,也给后避震留出了更多的余地。M+ PRO的避震非常舒适,即使在过颠簸路段,也能过滤很大一部分路况。不同版本的M+刹车方式有所不同,青春版和都市版采用前碟刹后鼓刹,而动力版和顶配版采用前后双碟刹。碟刹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刹车抱死,让用户能够更加灵活控制车身,碟刹盘上有通风孔,在行进过程中能够快速散去摩擦产生的热量,因此热衰减要低于鼓刹。五、优缺点总结截至发文为止,本人总共骑行了270余公里,在电池寿命、续航衰减等方面并没有得到长期测试数据,仅就个人体验来谈谈这款电动车的优点和本人认为值得改进之处。首先说优点1、M+ PRO一如既往的高颜值真的是众多颜值控的钱包杀手;2、大容量电池使得它的续航能够达到100km以上,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城市中短途出行;3、大功率电机能够为它提供足够用的动力,动力输出和响应速度都非常出色,任何时候动力都能够做到随叫随到;4、轮胎、减震、座椅提供了非常舒适的骑行体验;5、一体式仪表盘显示的信息非常全面,搭载的传感器能够准确收集车辆各种信息,然后传递给仪表盘和手机APP。可以改进的地方1、定价偏高,顶配版9000元的售价,很多配件仍需另外购买,我认为性价比而言不如都市版或动力版。2、车身重量略重,我觉得小范围挪车的话,对力气小的朋友还真的是一个考验。不过如果车身重量轻了,高速骑行的稳定性又会受到影响。3、速度区间有待斟酌。出厂最高速度是20km/h,这个速度在城市骑行根本不够,所以很多牛友拿到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破解限速,但是破解限速后的最高速度50km/h实在是有点高,在城市人流车流中穿梭,绝大多数时候用不到这么高的速度,正常来说最高35码就足够。4、内置GPS、传感器耗电问题,有几次拧开钥匙发现电量比上次停车前少了10%左右,搜索资料发现是内置GPS、传感器耗电导致,耗电量太高的话势必会影响续航,锁车之后可以考虑适当降低这部分的功耗。5、在使用过程中,急加速超过35km/h时,多次出现报故障码,主要是和电池、控制器相关的故障。个人觉得小牛应该在稳定性方面继续下点功夫,不管它智能化多高、科技感多强,首先它应该是一辆电动车,让人能够放心骑行的电动车。本文作者极果见习体验师:西sirV8999元一台的电动车,小牛电动M+ PRO版到底有什么好的?| 钛极客评测_凤凰科技
8999元一台的电动车,小牛电动M+ PRO版到底有什么好的?| 钛极客评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8999元一台的电动车,小牛电动M+ PRO版到底有什么好的?| 钛极客评测 小牛电动M+
原标题:8999元一台的电动车,小牛电动M+ PRO版到底有什么好的?| 钛极客评测
小牛电动M+ PRO版骑行实测
上周小牛电动在巴黎发布了两款电动车N-GT和M+系列 。我们拿到了M+系列的顶配产品M+ PRO版本,经过一周的骑行体验,现在让我们一起聊一下这款售价8999元的电动车到底怎么样?
电动车最重要的功能你猜是什么?
在正式开始评测前,我们先聊点题外话。在和周围很多电动车用户和即将购买的潜在用户了解后,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更关心的是电动车续航和安全这两点。
续航,代表着电动车能跑多远。如果你出行在2,3公里范围内可能自行车就够了,而15公里以外基本都开车或者打车。电动车恰恰解决的是3-15公里范围,所以基本上你骑行时间不会太久,这时最高时速相对没那么重要。而最长续航距离,则决定了你要多少天拎着电瓶回家上楼充电一次,所以电池容量够大会很重要。
安全,分两个方面,自身行驶过程的安全和车辆的防盗安全。电动车骑起来没声音,驾驶的安全更多要考骑手的法规意识,以及车辆的灯光警示是否给力;电动车被盗是大家挺担心的问题,如果这块做的好,绝对会有加分。
接下来,我们的评测,主要围绕小牛电动M+ PRO的续航和安全来说,看看它有什么独到之处。
小牛电动M+ PRO版外观和动力
小牛电动M+PRO外观给人的第一眼就是很漂亮,有自己的个性。而且小牛电动的车都是有家族设计语言的,远处一看,就知道这是小牛电动的车。比如车头的圆环形车灯,就是个标志。
漂亮的外观,第一眼看过去都会喜欢
这款车的外观是黑漆加红色赛车条装饰,这是PRO版本独有的配色,看起来比较拉风。
相比之前的M1,M+做了不少改进和提升。首先加大了车身轴距,选用更轻更强的桁架式车架,好处就是可以把车身做的更大,提供更好的骑行体验,同时还控制了车身重量。
看一下实际的坐姿,必须要说坐垫很舒服
将座高由原来的712mm抬高到730mm,以维持骑行时腿部角度 90°、胳膊角度 125°拉线不变,让骑乘更舒适。这个可以看上图我的坐姿演示,骑起来确实蛮舒服的。
电池比较大个,拎着也不轻
动力部分采用了松下电芯的锂电池,容量为48V 42Ah,随车标配普通充电器,7小时充满,如果想要达到官方宣称的3.5小时充满,前提是要花599元买一个快速充电器,会提供10A的充电电流。电池上有按钮,按下可检测电量是否充满。也可以不拆下电池充电,车座里还提供了直接充电口。
女生拎着会吃力一些
电池重量实测为10.7Kg,我拎着都有点重,对于姑娘来说就有点费劲了。
顶配版本采用德国 BOSCH电机,额定功率功率为1200w,还算有劲。提供了两个档位,1挡可以到7,8公里时速,2挡到17公里左右,平时骑我一般都用2挡,起步速度可以,比较快。而且这个电机噪音是真低,基本上可以让你忽略它的存在。
动力版和顶配版标配博世电机
我体重62公斤,骑了20公里耗电在15%,这样推算下来,实际续航能达到130公里以上(官方宣称数据150公里)。
刹车挺灵的,前后都是碟刹,属于一捏刹车就有的感觉,官方给出的20公里时速刹停数据为:干燥路面刹车距离1.4米,湿地1.8米,不错。前两天北京下雨,被淋了两天,雨停后,车坐垫也没进水,打开坐垫,里面的电池部分也都是干燥的,说明防水密封性做的到位。
动力版和顶配版,前后都是碟刹
整车的前后悬挂都属于舒适性避震,缓冲很舒服,特意找了几个减速带用不同的时速去压,座椅上回弹反馈回来的感觉都是软软的,一点也不颠。这辆车的驾驶感受是舒适性倾向的。
时速15公里压减速带,慢动作回放,不颠
车辆正前方是一款一体化设计的液晶屏,上面的信息很全。电量,时速,档位模式,大灯控制显示,定速巡航都有,一目了然。左手握把是灯光控制,喇叭和定速巡航,右手握把是档位控制和油门,分工也很明确。
一体化设计的液晶屏,显示效果良好
特别要夸一下定速巡航,速度上来后,可以在任意一个速度下,按定速巡航,这时右手就不用拧着油门了,当刹车减速后,自动巡航功能自动消失,恢复常态。
双闪和车大灯都亮起看看
小牛电动M+PRO版这款电动车除了有标志性的LED光源车前大灯,转向灯之外,车身两侧还有日间行车灯,加上车尾部的半包围尾灯,提供了几乎360度的车辆灯光照明,保证了行驶过程中的车辆安全性。
但车前LED大灯夜间的亮度一般,希望在后面软件升级中可以提高一些。
安全防盗和APP的功能特色
如果你觉得这就是小牛电动M+的全部了,那你是没打开对应APP,那简直是一个新世界大门,提供的功能不要太丰富了。
车身上有13个传感器,会随时把车辆的状态返回到你的APP上面。你可以通过APP的车况选项查询到你的每次行车路线,时速,距离。也能看到剩余电量和预估可行驶的剩余里程。
APP里的服务选项则提供了在线报修、自检手册、服务网点、失窃上报等功能。
此外,像论坛版块,商城都有,方便和其他网友交流,买个电动车的配件也挺方便的。
文章开头我们讲到对于电动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盗安全。小牛电动M+采用的是GPS+北斗的双重定位,这种方式可以精准定位你车辆所在位置,我看了下地图,真的和实际停放位置已经很接近了。
而且,你就是把电池拆了带回家,这个功能依然是有效的,车身内有单独给这些模块供电的内置电池。但不要把电池拆了长期放在家里,内置电池也是会逐渐消耗掉的,需要靠外置电池插入后充电。
这个外观真的是很好看,再夸一次
车身内部还内置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异动报警,你锁车离开后,如果车辆被人移动了,电池被人偷了,车辆被碰翻了,你手机APP上都会收到报警,这就心里踏实多了。而且就算整车让人拿面包车偷跑了,你也能看到运行轨迹,报警去抓。
感觉买这车有一半的理由会是来于这个好用的APP和安全防盗功能。
骑行时候建议还是要带上头盔
这么多款型号,推荐购买6699元动力版
小牛电动M+这次一共推出4个版本:青春版4699元、都市版5699元、动力版6699元和PRO顶配版8999元,在售价、电机、电池上有所不同,容量而且颜色选择也不同。
通过上图,建议根据自己的行驶里程特色来决定买哪款车型。个人建议性价比最高的是5699元的都市版,除了理论续航里程少30公里(也就是少骑2天的事),没有电池快充(反正都是拿回家冲的话,无所谓时间了),其他科技功能都有了,而价格是顶配的75折。
其次推荐的是5699元的都市版,价格比动力版再少1000元,行驶里程少10公里,少智能大灯,电机不是博世的,是小牛自己的,前碟后鼓,但刹车距离并不会变长。
当然,如果不差钱,就像买最好的,那就直接上顶配PRO版吧。
小牛电动M+系列的价格相比市面上那些2,3千元的电动车并不便宜,但外观漂亮,可以和手机APP联动,续航里程也不错,是一款让人心动,值得考虑的产品。(本文首发钛媒体,摄影/kiwis,作者/项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71189
播放数:32390
播放数:39377
播放数:164428不吹不黑 小牛电动M1动力版体验评测
出处: 泡泡网原创 && 作者:李洋&&
&&& 或许是因为坐惯了公交和地铁,在“互联网企业”牛电科技发布小牛电动N1之前,我从没有想过可以骑着电动(摩托)车代替公交或是地铁通勤,或许是因为在它到来之前没有企业告诉我电动车可以满电续航80-100公里,也或者是小牛之前我所认知的电动车都码在店铺里销售,没人营销城市代步以及科技出行的生活理念。&&& 总之,我接触电动车是从小牛N1开始的,但我一直没有骑过小牛的电动车,直到最近要写牛电科技的最新车型小牛电动M1才第一次邂逅这台富有生机的电动摩托车。&&& 我们评测这台车型是小牛电动M1动力版,简称M1S,动力版的M1属于全系次顶配,售价4999元,官方标称续航100公里,极速45公里/小时,这是对它的大致描述。车体:小到车水马龙到处钻小到头盔完全没地放小牛电动M1S外观小牛电动M1S车型标识&&& 初见小牛M1S,给人的感觉就是简洁,多种色彩可选的C形车体在任何停车场里都能够鹤立鸡群,因为4999元以上的M1动力版和M1顶配版本采用多重烤漆的工艺,最外层更是采用了高光泽的面漆,因此室外的小牛M1漆面看着鲜艳而又平滑。&&& 用一句老套的话形容M1整车外观是浑然一体,它的配色非常纯净,车身有三块一体成型的塑件包裹,尾部更是把外露的减震变成了隐藏在车身内的中置斜拉避震结构,所以并没有过多的原件干扰视线。总之,所有人都可以把它从满大街上乱跑的什么小龟王、迅鹰、祖玛及其变种车型中分离开来。&&& 我手头没有小牛N1,不过从参数对比中也不难看出它的规格“优势”,车长得到了最为彻底的尺寸控制,比N1短了足足140mm,车宽也小幅缩小了33mm,为此你能够驾驭着小牛M1S穿梭于各种电动车、行人和汽车之间。当然,请注意骑车安全,文明骑行。小牛M1与小牛N1的车体数据早高峰期间的M1S骑行片段注:图中马路牙两侧有轻微高度差&&& 小牛M1S的另一个车体优势在于重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体验这台动力版M1整体车重是 57.7公斤,比N1轻了足足26公斤。小牛M1S重量配比应该是略为靠前,体验中我在停车场等狭小空间泊车时可以双手搬动车尾,但车头可并不轻巧,推上马路牙时将车头抬起的动作非常吃力。另外,你需要注意的是这车踏板区离地间隙并不算高,官方数据是126mm,马路牙有可能会让车体受到剐蹭。&&& 小牛电动M1S不仅大幅控制了车体尺寸,载物空间也被减少到非常彻底,它坐垫下储物区被改为电池仓,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根本不可能放下头盔,甚至连粗壮的链条锁或者标配充电器也没戏,这里能够放下的每次骑行都必备的配件或许只有碟刹锁。&&& 如若你使用U型锁、链条锁或是佩戴头盔的话需要将它们放在包里存放,这无疑让出行多了累赘和负担,目前骑行它的100多公里路程中,我一次也没有佩戴头盔,这样非常危险。车把下没有N1那个可以放下脉动的储物格了坐垫下的储物空间被电池占据,只有红色区域可以塞点小物件进去平时我能放的也就是一个坐垫套和一个碟刹锁&&& 如果你需要为小牛M1S扩展储物空间,背书包之外的解决办法就是安装后备箱了,小牛官网也有宣传图展示这个“最佳匹配”小牛M1S的周边,它将以选购配件的形式出现,399元可算不上划算。&&& 有关车架,你还需知道小牛M1S官方给出的载重数据是100公斤,这句话的意思是您就别带人骑行了,这个重量也就只能小学生骑车带小学生吧,你也知道这个想法并不现实。除了载重数据外,小牛M1S的坐垫空间也非常有限,加上没有“后排脚踏板”和扶手,这辆车确实根本就没想过让你带人出去。小牛M1S的反光镜比N1圆形反光镜的可视范围更广&&& 与尺寸缩小相反的是,小牛电动M1S的反光镜可视面积得到了有效提升,除了有一部分内侧区域会被胳膊挡住外,小牛M1S留有大量反光镜空间让你可以随时查看左右两侧后方的行车状况。相比小牛N1的圆形反光镜,M1S有效延伸了左右可视范围,而且这个反光镜的成像非常清晰,它比我正在骑的X联盟BWS以及骏越GTR电动车出色。&&& 上面凌乱的为大家介绍了小牛M1S的车体,它与你每次骑行都息息相关,至于我们每次如何骑行小牛M1S呢?咱们来看看它的操控系统。操控:初上手尴尬到不会启动汽车级的巡航和驻车双闪功能&&& 毫无疑问,我们与小牛M1S的绝大部分交互都是通过车把区域来完成,为此,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车把的基础功能,下图我为大家标注了主要的功能键和状态指示灯。小牛M1S的各项控制键介绍小牛M1S仪表盘显示状态介绍&&& 即便你此前接触过其他电动摩托车,初上手M1S时,或许你并不能顺利把它骑走,因为它拥有与汽车相似的驻车、和档位设定。小牛M1S的电子边撑&&& 当电子边撑处于落下状态时,我们是无法启动小牛M1S的,抬起它,你依旧无法发动这台电子化程度极高的电动摩托车。想要发动它,你需要捏住后刹车的同时按下启动键1-2秒,仪表盘上“P”档指示灯熄灭后,你可以骑着轻巧的小牛电动M1S兜风去了。&&& 每次断电启动后,小牛电动M1S都会恢复到1档,这个档位下限速20公里每小时。如果想要起步或极速更快,按下升档键即可,动力版小牛最高时速为45公里每小时(下坡时达到最快速度,平地41-42左右),这个速度已经足够城市代步。开启了巡航的小牛M1S&&& 除了上述简单操作外,小牛M1S还支持“双闪”、定速巡航等更高级的骑行功能,这是大多数品牌电动车所没有的配置。它们的操作很简单,按下相应的按键即可进入对应的模式,如果想取消巡航,轻点右手的前刹车、再次按下巡航键、拧动转把或是大幅度捏后刹车都可以,我个人推荐轻点前刹,很方便。灯光:转向灯自动归位方便到爆LED大灯亮度和宽度有限&&& 与操控相关的还有灯光,不过把它放在灯光系统的解读区域更合适,因为小牛M1S的灯光系统会让你感受到当前最佳电动摩托车的操控体验。&&& 小牛M1全系采用全LED的灯光配置,包含了“日行灯”、远近光、转向灯以及尾灯,LED高亮度特性无疑会让小牛M1S在路上变得更加显眼。除了灯光,车体四周基本无盲区的配置了反光条以增强辨识度。启动后便会全时开启的圆形LED行车灯启动与“熄火”时的尾灯状态&&& 骑行体验期间能够感受到牛电科技是多么为骑行者的安全所思考,即便是关闭灯光的模式,车头以及车尾的行车灯也依旧会强制开启,只要你将钥匙插入并旋转至启动档,前后的两组LED行车灯就会一直亮起。转向灯工作时小牛M1S会发出声光提示&转向灯回位演示&&& 小牛M1真正让我赞叹的是转向灯自动回位,汽车级的转向灯自动回位功能让我对它难以忘怀。在拨动了转向灯后,你无须查看仪表盘也完全不会忘记转向灯的工作状态,它会以间歇的指示灯以及声音时刻提醒你转向灯正在亮起,自动回位加声光辅助根本没可能将它忽略。想想40公里每小时低头2秒看仪表盘并关灯能够走出多远你就能够感受到小牛M1S“智能灯光辅助”的必要性,它让你可以更为专注的投入到城市骑行中。&&& 小牛电动M1S还能够支持自动大灯,当进入桥洞或是地下车库时,光线传感器会与灯光控制系统通信从而自动启动近光灯。如果是切换远光,小牛M1S提供了单点启动的超车灯或者全程远光的控制模式,远近光和超车灯操作在一个灯光控制键上即可完成,逻辑简单。三透镜的LED大灯&&& 灯光系统另一非常重要的信息是大灯的亮度和照射宽度,优良的大灯可以让夜间骑行更加安全,而且也能看清道路两侧的行人和其他车辆。小牛M1S的大灯采用三个透镜加LED光源的设定,其中中间透镜为近光,左右两侧为远光,内部配置了六颗贴片式LED灯珠。&&& 对于小牛M1S的大灯评价,我个人的结论是城市够用但郊区道路上安全性保障不高。体验感觉城市路面灯光亮起时几乎无法察觉M1S大灯的存在(很多汽车的卤素大灯也是如此),这种高亮度环境光本身就会让行车安全很有保证。当你骑着小牛M1S进入郊区后,在无灯光照射环境下大灯的可视范围大概5-8米,因此极度不建议这种环境下快速骑行,车速过快就会让前方事物的辨识度大打折扣,说白了就是看不清远处的路面情况和行人。巡航时单反录制的小牛M1S灯光表现(包含无灯光、有灯光的路面,以及汽车参照)小牛M1S的灯光亮度主观参照这场路面环境下的小牛M1S灯光无灯光环境下的小牛M1S灯光照射范围有限&&& 上面图片以及视频分别拍摄了在灯光通明的道路、无灯光道路环境下小牛M1S的灯光表现,可以看出有照明的路面上小牛M1S灯光亮度很微弱,此时它的作用为提醒行人或过往车辆有电动车经过,路面照明效果有限;当进入无灯光环境时,小牛M1S灯光可以覆盖车前数米处的行人或其他非机动车,当然了,如果案例中三位学生并非穿着带有反光条的长裤,他们三位的轮廓更更加模糊,为此,我建议大家在昏暗环境中控制小牛M1S车速骑行,否则你可能会因为突然看到的自行车或行人而紧急刹车。&&& 我个人非常在意电动车的灯光表现,因为图中没有路灯照明区域就是我下班的骑行路线,更可怕的是一路上开着远光的大货车很多、也有少量灯光很高的振远押款车和并不注意合理使用远光的低素质司机。当然,最恐怖的是在这种高逆向灯光环境中视线范围会进一步缩短,路旁行人辨识极为困难。&&& 因为这个原因,我的第一辆电动车BWS改了氙灯,第二辆刚刚买不久的GTR准备改装氙灯,他们都比小牛M1S的灯光要出色。当天黑后骑行小牛M1S走这段路时,不改大灯的铺路效果极度有限,看上面的对比图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无论铺路范围还是亮度都无法与下面两台电动车相比。动力与刹车:动力系统功率一般但在小牛M1身上够用刹车防抱死效果出色4999元M1动力版功率是800W,而同样价格同样动力版的N1则是1200W品牌再大,它也只是800瓦功率的电机&&& 平心而论,即便我们评测这款4999元动力版小牛M1的动力系统也不算出色,它仅仅配置了博世800瓦功率的无刷电机。但M1的优势在于小功率电机与轻巧车架的搭配,这让它可以用同等功率的电机发挥出更高的加速和极速性能,所以功率降低的同时M1动力版(800W电机)却达到同样N1动力版(1200W电机)的45公里每小时时速。&&& 45公里每小时足够大城市里代步使用,然而在我骑行的郊区路段,小牛M1S的加速优势会因后期极速性能而拖后腿,在空旷的行车道上,可以超越小牛M1S极速性能的电摩大有车在。&&& 有关动力,或许你最关注加速性能,即便它是一项非常核心的数据我也没有进行精细化测试。经过体验视频可以看出,小牛M1S在2档满把起步从静止到30公里每小时的加速时间大致为5秒。在下文的刹车距离测试板块有完整的加速测试视频&&& 之所以不建议太过关注加速性能是因为城市骑行真的没有多少机会让你最快提速到30甚至40公里,我们测试提速到30公里每小时骑出了大概30米,这么长的一段路上或许有很多汽车和行人,而且再过几十秒或许就会遇到下一个红灯,因此真的没必要过分关注极限加速。如果想找刺激感,2档油门到底起步时的推背力度会给你感觉。&&& 我不建议你追求极速的另一原因是刹车距离,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小牛M1已经从N1的前后碟刹变成前碟刹后鼓刹了,官方给出的刹车距离也相应增加,所以从规格来看M1S在刹车系统上无疑比N1落后。前碟刹,刹车盘尺寸并未公布后鼓刹,相对碟刹散热和维护操作会比较劣势&&& 实测显示,在无明显坡度情况下,小牛M1S从35公里每小时车速刹车到底,从刹车开始到完全静止的距离为11米,这期间如果有汽车急刹或者窜出了行人都无法完全急停,所以一定要合理控制车速和车距。&&& 小牛M1S加速和35公里每小时刹车实测&&& 我个人非常喜欢小牛电动M1S的刹车“防抱死”,它在后轮刹车到底的情况下会出现轻度抱死,然而这种情况下我们依旧可以很从容的控制小牛M1S不要摆尾甚至是跑偏。从视频中能够看出,在一片尖锐的急刹和轮胎摩擦地面的声响过后,我依然控制着M1S在走直线,而且并没有摔倒甚至是很难控制。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本能把刹车捏死,小牛M1S的刹车控制真心很赞。电池和续航:电池容量1.2千瓦时动力版敞开骑60公里左右续航充电器喜忧参半&&& 和动力一样,续航一定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其核心是,小牛M1动力版真能像官方资料所说跑100公里?&&& 试骑过程中,我只有一次在一天之内把小牛的电量从100%消耗到彻底无法启动,当天的骑行总里程是32.4+5.4+23.9,总里程是61.7公里,距离小牛官方给出的100公里还有很大差距。28日上午北六环到东三环的32公里骑行数据(最高时速可能是GPS跑偏)一路上某些时刻的行驶里程和剩余电量&&& 首先随我的视角回顾一下当天的骑行路线,早晨从家满电出门,北六环小汤山双兴苑到东三环团结湖公园对面的康莱德酒店参加活动,全程32.4公里。我是怎么骑的呢?基本上属于偏暴力骑行模式,反正不是那种缓起步和轻刹车的模式,能快就快,平均骑行的速度是28公里每小时。这一路上电量从100%消耗到43%。&&& 看到剩余电量数据我在酒店发了个朋友圈,担心无法从呼家楼骑回苏州街的办公楼,百度给出的这段路里程为18公里左右。然而更要命的是当天我预约了配眼镜,还要从呼家楼骑车前往潘家园的兆佳眼镜城。这段路上的骑行数据我没有统计,不过从出门开始便有意将车速控制在30公里每小时左右,并且能溜车就不刹车了。根据百度给出的数据,骑完这段5.4公里城市道路后剩余电量为31%。东三环潘家园到北四环苏州街的行驶数据(最高时速可能是GPS跑偏)出发时31%,到达时3%,此时130代码错误的M1S已经无法启动了&&& 把小牛M1S电量消耗的最后一段最难忘记,因为我用31%的电量跑了整整23公里。如果按照这个数据计算,小牛M1S续航80公里应该可以达成。这段“最后的路程”真心磨炼人心,因为我知道想要省电就得控制车速和加速,尽可能的匀速行车并减少刹车,所以我选择了沿三环辅路回公司(也因为百度地图推荐的穿市区路线实在不熟)。&&& 我至今仍然记得31%到15%电量期间我从潘家园骑到了安贞桥(14公里),因为当电池低于15%时,小牛M1S会将最高车速锁定在1档的20公里每小时,而后的10公里我几乎是以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爬回去的。路上经过绿灯时间有限的宽广路口或者超自行车都有些力不从心,这个速度模式下,小牛M1S仅仅是帮助你避免推车回家而已,显然是做到了。&&& 从这段骑行经历不难看出,如果你低速行驶,小牛M1S的续航其实可以达到80公里左右(我体重170斤,如果100斤还会增加续航),然而这种模式下并不比自行车快出多少。真正正常骑行时,小牛M1S的续航里程将比官方数据明显缩减,所以大家尽量不要像我这样将电池完全放电才去充电,这样使用锂电池也并不合理。早高峰骑行视频耗电量数据&&& 此外,我还录制了一段早高峰33公里骑行的视频,全程电量100%-39%,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早高峰从郊区到市区的骑行路况。&&& 说完续航我们简单聊聊电池,动力版M1S的电池为48V 26AH,总容量1248瓦时,电芯采用松下/LG或者三星的18650。相比N1动力版的60V 26Wh,同样4999元的两款动力版车型电池总容量分别是Wh,还是有些差距的。小牛M1S的锂电池充电开始和充电结束时间&&& 小牛M1动力版锂电池总重量是8.1Kg,实测8.3Kg。M1S标配一个4A充电器,官方给出的充电时间为6小时,我们体验期间3%开始充耗时大约是6.5小时,从上午10点半一直延续到下午17点左右,充电期间总能量消耗是1222Wh(M1S电池容量1248Wh)。此外还有一个数据非常值得关注,充电期间,小牛M1S充电器外壳最高温度达到了54摄氏度,非常烫手,这是因为M1S的充电器采用无风扇且全铝外壳导热的结构,希望夏天高温环境使用足够稳定。&&& 小牛官网资料显示M1系列还有一款可以3小时充满的大功率充电器,猜测将和后备箱一样为选购配件。像我这样通勤33公里需要往返充电的用户还真得思考一番,到底天天装着沉重的充电器上班还是再选购一个大功率充电器呢?亦或者买个后备箱天天背着充电器?总之身形小巧的M1S不让你锻炼身体就让你消耗钱包。智能:科技感绝对高于绝大部分电动车但细节Bug急需解决&&& 最后一点篇幅我简单聊聊小牛M1S的智能部分,这也是我体验较少的部分。这一周的体验期间,我与小牛管家APP的交互并不算多,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小牛M1S的骑行数据统计APP内的用户运营以及功能说明和实用知识推荐&&& 此前我所骑行的电动车可以说完全没有这些移动互联的功能,他们没法为我记录骑行的轨迹、没法定位我的电动车,此外也无法像APP中的社区一样与牛油交流或者是直接咨询小牛的服务人员。无法否认的是,小牛管家APP拉近了用户与电动车的距离,而且还给城市代步增添了一些情趣。&&& 然而,短暂的体验期间,我遇到了一些软件的问题。例如续航测试当天上午我把车停放在东三环的康莱德酒店,因为安保人员阻拦,最后车子停在了酒店外的一个角落,据说是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即便如此我仍然会担心只骑了100公里连膜都没撕干净的小牛M1S被盗,所以想在酒店里不定时的通过软件查看车辆位置。第一张图是停在酒店时定位在家中的截屏&&& 然而当我打开网站却看到车子还停在家里,这样的定位结果显然是错误的,此外剩余电量的数据也没有更新,你说98%的电量和24公里预估里程让我如何融洽的相信?还有最后骑回公司时3%剩余电量的17公里,这些功能还有待牛电科技做进一步优化。此外,在公司停放期间也有定位的小Bug,真不知道8层楼梯间的小牛M1S是如何做出上图中位移的,但好在它没有偏离我停车的区域。体验总结:&&& 短暂的一周骑行体验过后,小牛M1S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与众不同。它与自家N1不同,这是一台小型化到有些偏激的取消储物空间的城市代步工具,当然,我也肯定M1S更容易穿梭于拥堵城市的小型化车身设计。&&& 它的与众不同还因为定速巡航、全LED大灯、智能化APP、转向灯自动回位等更高级的设定,在电动摩托车行业很具有科技感。一个理想化的情况是我希望小牛可以带动整体电动车行业普及转向灯回位模式,这或多或少会促进路上电动车规范行驶,当然,有了便利的操控设定还得看骑行者素质,仅靠设备是无法改变的。&&& 小牛M1系列的不同还因为它用户群体相对受教育程度更高,一部分原因是它的科技元素、也因为它比普通电动摩托更高的定位。骑行者素质高意味着小牛电动在路上行驶的更为规范,无形中可以提升了牛油群体对小牛电动的认同感。&&& 聊回产品,小牛M1S拥有足够城市代步的动力和续航表现,刹车系统能够辅助用户降低紧急情况下发生事故的风险,这辆科技潮玩还拥有自动大灯、自动回位转向灯、电子边撑等人性化的人机交互体验。尽管同等配置下的小牛M1比N1略贵,尽管没法出门撩妹带人兜风,尽管它有空间小、大灯亮度一般、充电慢等可改善空间。但是在无载人使用需求下,小牛M1绝对可以称作是同价位最佳体验的电动摩托车,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
行车视线精品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牛m+尺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