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昆明西山区妇幼保健中心怎么样哪里收自行车,买回来一直放着不骑想卖了

  倾听百姓声音 接受群众监督   政策答疑解惑 构建和谐社会   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监督栏目——云广金色热线   云广金色热线栏目由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   李丹:密切联系群众   杨语:促进作风建设   李丹:大家好,欢迎关注云南新闻广播金色热线节目。今天是金色热线的第490期节目,也是金色热线四位一体联动运行的第135期节目。
昆明市人民政府做客《金色热线》节目   杨语:今天金色热线上线单位是昆明市人民政府,上线嘉宾是昆明市市长王喜良,王市长,您好!   王喜良:主持人好,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金色热线直播节目,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大力的支持和关心,今天借此机会欢迎大家就昆明的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和我的同事一定会虚心听取,并认真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喜良   李丹:现在金色热线的热线电话已经开通了。   杨语:接下来介绍一下随同王喜良市长参加节目的嘉宾:   市政府秘书长胡炜彤   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熊坚   市教育局局长刘绍安   市公安局副局长史云峰   市交运局局长高中建   市住建局局长李彤   市城管局局长陈剑平   欢迎各位!
市政府秘书长 胡炜彤   李丹:今天昆明市各区县以及各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都在现场参与我们的直播,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会参与到我们节目的联动。云南网同步直播,并在金碧坊论坛开通了网友留言互动,云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同步直播。   杨语:另外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将会刊登在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报上,云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星期天的22点25分的电视媒体版的金色热线节目也将会播出相关的内容。   李丹:您可以通过参与到节目互动当中来,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云南新闻广播来发送的问题来。
市教育局局长 刘绍安   杨语:金碧坊论坛的网友午后阳光我们是08年在昆明盘龙区云南映象小区购买的房子,29号我把房子卖出去,买方通过银行按揭支付的方式支付我们的房款,但是这个程序走到了7月初。6月30日就开始实行不动产登记了,没有土地证办不了贷款抵押手续,办不了贷款,但是房子已经过户给对方了,但是现在钱还不拿不到,他有一个建议,他说市政府能不能采取一些过渡性的政策,让我们在6月29日之前交易的二手房仍然按照原来的方式来办理抵押手续。   李丹:他其实就是想用老办法,他是6月29日办理的,能不能按照30日以前的方法给他办理相关的手续了?
市公安局副局长 史云峰   王喜良:这个是昆明很多市民很关心的问题,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我们现在的不动产登记改革,按照国家的规定要求,我们现在统一改成叫做不动产登记,原来我们办房产是有两本证,一个叫房产证,还有一个是土地证,现在实行了二证合一,统一搞了不动产登记。昆明市是按照省国土厅的要求,6月30日正式在昆明启动了全市的不动产登记工作,这项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在改革的各个当中,可能碰到了有一些市民我们办这些产权手续有一些困难,具体的情况请我们住建局局长李彤把详细的流程和一些规定与市民反映的问题给一个详细的答复。   李丹:李彤局长,像网友说的我们是30日开始的政策,29日相关的手续已经开始办了,能不能按照以前的老规矩办事呢?
市交运局局长 高中建   李彤:6月30日是正式移交,过渡时间是29日、30日两天。这个时间是紧锣密鼓的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包括所有当时的资料库的衔接、资料的移交,包括前期的所有的办件的准备。正常来说,应该是按照现在的不动产登记的方式来做,这个是从上到下主导的方向,而现在昆明市的移交部分已经完成。这个市民既然已经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情况,下来以后,我们住建、国土部门就这个市民具体提的问题,我们下来和他联系主动服务,尽快把他的诉求完成。   李丹:96100上吴先生的电话。   吴先生:您好!我向市长反映一下,昆明环湖东路已经修好了很多年,它的标志基本上没有人管。现在市上组织大家搞一个慢游系统和骑行系统,很多起自行车的人都不知道距离的远近,景点叫什么名字也没有标识,建议把它完善。因为周末骑自行车的人还有开私家车的人都很多,有很多景点,昆阳的地方的沙滩等等,甚至连斗南很有名的花市都没有标志。
市住建局局长 李彤   李丹:谢谢吴先生反映的问题。   王喜良:吴先生您反映的问题很好,谢谢你。不知道前天你看过没有,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我们昆明滇池湿地的美景,非常美,这个是我们市委、市政府为我们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环境的一个重大工程。下一步滇池还会更美,我们总共规划要建设23块湿地,沿我们滇池湿地给各位市民提供的慢行系统,可以散步,可以骑单车,估计再有两到三月的时间,吴先生就可以通过我们的海埂公园通过慢行系统一直连接到了会展中心,将近有十多公里,所以我们正在抓紧建设。在这个建设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些缺陷,比如你反映的标识不清、不细、不准,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下来以后我们认真的整改。具体的,你提这个问题,我们在一个月之内,一定按照你的要求整改到位,让广大市民到了环湖东路再也不会出现不知道公里数、不知道怎么行车的路线,我们在一个月之内整改,增加标识,谢谢你!   杨语:接下来是王先生的电话。
市城管局局长 陈剑平   王先生:您好!王市长,我是云南冶金集团马街廉租住房项目部的员工,我叫王源,谢谢你百忙当中接听我的电话,今天向你报告一下廉租住房项目的一些困难。我们冶金集团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是我们集团和昆明市人民政府政企共建的全省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在西山区的马街片区,它的建设模式是企业提供建设用地,政府给予部分的建设资金支持,不足部分由企业来进行筹集。这个项目是在2011年的2月份开工,2014年就已经竣工验收了,总的项目规模是15万多平方米,建设的廉租住房是2589套,总投资是5.6亿,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安排了我们冶金集团范围内的困难职工一共有864户的廉租住户和41户公租住户,目前还依然空置着1700多套。这个项目在实施的初期,是基于廉租住房保障性住房可以先租后售的政策基础,租户租住一定的时间之后,才可以实现部分的产权进行购买,我们企业才做了这个事情,希望通过先租后售能够收回投资,而且逐步退出这个项目。但是到现在,昆明市的保障性住房,先租后售的政策实施细则都还没有完全落实,导致我们职工租赁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企业也无法退出这个项目,反倒是背负了很重的资金压力。   王喜良:你每平米冶金集团投了多少钱?   王先生:国家投资了5.6亿,现在整个资金缺口还有大概4亿左右,其中银行贷款有1.5亿,每年企业还要支付银行利息将近1000万元,后续的工程款也无法支付,我们内部企业的借款,银行贷款的本金都无法进行偿还。今天打电话,是向市领导咨询,昆明市的保障性政府先租后售的政策什么时候能够实行?   王喜良:谢谢王先生,我是冶金集团的老员工,你反映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民生问题,因为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房子更重要的。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对于廉租住房现在统一称为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直从政策资金给了大力的扶持,昆明市委、市政府把这个也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你反映这个问题,一个是你现在的资金压力大,最近,昆明市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立了保障房以购代建基金,规模现在已经达到了200亿,近期我们已经到位了100亿,我们政府组建这个以购代建基金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像冶金集团这样的原来跟政府合作搞廉租住房建设剩余的房子,我们就拿这个基金,你们现在还剩了1700多套,由我们政府来进行回购,回购完了以后,下一步给我们的市民,特别是一些低收入群体来提供住房保障,这样就可以缓解你的资金需求。下来以后,我让我们的住建局,今天是周四,下周一请市住建局的领导亲自到冶金集团上门服务,第一做政策的详细解读,第二拿出可操作的办法来缓解你这个问题,你看这样好不好。   李丹:如果像这样类似的企业,您刚才提到的这笔资金是需要申请还是得到哪个部门办理?   王喜良:具体到住建部门。   李丹:可以申请这个资金。   杨语:应该说这个还是面上的问题,有一些企业还是有类似的问题,接下来把整个面上的问题解决了。   王喜良:关键是解决了利用社会市场的资金来解决当时存在的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好像不是说他有4个亿的资金缺口。   杨语:这个问题我们先说到这里,接下来来接听王先生的电话。   杨先生:有这么一个事情让我非常烦恼,我们是高新小区磊心花园的,外围的一楼都是铺面,铺面开了很多酒吧,晚上很晚都在喝酒,又吵又闹,我们也打了110,他们也解决不了。市长热线也反映过几次,他们说由高新分局来解决这个文化。现在片警也没有权利来管他们,只能是让我们去法院起诉,我说这个不是有一整套的管理规定,对于住宅小区的一些铺面该怎么样管理,不能开这种像酒吧、歌厅这类的场所,开的话必须经过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经过审核之后才能发给他们营业执照,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李丹:110这边有没有出警,有没有去现场?   杨先生:出了,因为这一大圈好几个酒吧,有几个闹的特别厉害,出警应该是出的非常密集。   王喜良:杨先生你反映这个问题有多长时间了?   杨先生:这个是属于老问题了,刚好我们楼下新开了一个酒吧,但是声音非常大,110去了很多次,但是他们说只有警告的权利,没有办法处罚他们。
  杨语:这个时间有多久了?   杨先生:有三个多月了。   王喜良:杨先生,你这个问题我已经听明白了,首先我向您表示道歉,作为一名市长,就是为市民服务的市长,保障每一位市民在昆明生活的安逸,不能扰民,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也给你妥善处理好,没有及时处理好我表示歉意。你是在五华区这边的吗?   杨先生:我是在高新开发区,这样,今天正好有一个人说话比我更管用,县官不如现管,今天公安局长来了,他说话就更管用了,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如何解决呢?我要求他马上解决,至于怎么解决,我请公安局的史局长回复。   李丹:史局长,110打了电话出警以后是不是就是劝阻一下,没有办法只能上法院投诉,是这样吗?   史云峰:不完全是这样,因为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市公安机关可以处理的,我们会及时处理。涉及到相关部门的,我们会跟相关部门共同来协调这样一件事情。   李丹:对于酒吧噪音扰民的问题怎么处理?   史云峰:一般对于环境方面的,我们都会做一些要求。但是确实有一些交叉的问题在里面。   王喜良:我们有一个噪音的标准,开酒吧放音乐噪音不能超过标准,超过标准公安系统必须要处理处罚。   史云峰: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以及时间、时段的这些干扰工作生活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管理。   李丹:对于出警的情况可能还要具体的问责一下。   史云峰:对于杨先生反映的问题,刚才我已经记下来了你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接下来以后,我们尽快安排辖区公安机关的同事具体的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做出合理的解决。   王喜良:我就提个要求,市民反映的问题无小事,公安局史局长要在三天之内把这个问题给我摆平,至于说你是依法依规怎么去弄,那是公安局的事,三天之内必须给我解决,必须回复杨先生,我们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抓落实。   李丹:继续来接听王先生的电话,你好!   王先生:你好!王市长。   王喜良:你好,今天怎么我们王家的人那么多。   王先生:我是晋宁县出租车的驾驶员,我想反映一下,我们晋宁县的出租车去年34万取得了八年的经营权,现在政府对网约车放开,对我们冲击很大。政府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出租车的利益,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考虑一下我们出租车的利益。   李丹:以前你们每个月多少钱,现在一个月多少钱?   王先生:以前每个月四五千,现在每个月两三千。   王喜良:我做过了解,对出租车有影响,但大概影响不会一半以上,我估计你一个月收入在3000多一点,不是你说的2000。这个问题,王先生,今年以来,政府专题研究过好几次,我非常理解我们全市的出租车司机朋友们,工作辛苦、风餐露宿、两人一车,在车上啃面包,喝矿泉水,有时候路边吃碗米线,很难很难,很辛苦。所以我个人的想法跟你一样,不要说司机作为中高收入,这么一个辛苦的行业在目前昆明的物价标准前提下,应该维持到四千到五千的收入是合理的,所以我表明我个人的观点。第二,现在的滴滴打车和网约车的问题确实对全市出租车经营带来冲击,而且冲击比较大,可能会减少1000多块钱的收入。最近交通部明文规定,市交通局按照国家和省里面的要求,正在认真调研,怎么把滴滴打车和黑车这个问题,滴滴打车现在是合法的,黑车是非法的,所以还不能把这两个相提并论,黑车必须坚决取缔打击,因为现在滴滴打车是一种发展的新趋势,因为我们乘客、我们广大市民也很欢迎,因为他有市场需求,所以两方面的利益我们都得兼顾,一方面滴滴打车要让他规范,第二个要考虑到现在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水平,我们已经有考虑,也准备尽快出台办法和采取措施,具体的我想请我们交通局的高中建局长再给你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高中建:王先生好,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这个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我们搞巡游出租车比较关注的问题,您可能做过一个详细的了解,现在出租车分两种形式,一个是传统的就是巡游的出租车另外一种就是网约出租车,就是广大市民提到的滴滴、优步、易道。   李丹:他们加入不需要再有其他的费用?   高中建:是的。其实你提到的问题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个是出租车经营权拍卖的问题,现在昆明市的出租车管理是适用于昆明市出租车管理条例,过去出租车经营权都采取拍卖的方式;第二种,刚才昆明市全部是五城区的,县区是由县区政府来确定的,当时晋宁市拍卖了昆明市最后一批,当时我们听说了以后已经制止他,当时已经有信息说,可能对出租车的管理有一些政策的重大变化。另外一种,网约车,其实市长已经是说的非常准了,对于黑车我们是坚决打击的,但是对于一些合法的车辆,主要是规范管理。在中央文件当中,包括刚才市长解释的,昆明市不出意外的话,11月1日就要出台网约车的管理办法,如何规范网约车的运营管理,从人到车,到怎么纳税,我们会在管理办法当中进一步的明确。等到昆明市管理办法出台以后,将会明确各县区或者依照新的管理办法来进行运行或者使用,其实主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说既然你拍卖了这个出租车,应该是有一定权益的保护,要有一定的保障,只是现在正在征求意见,要等到市政府通过以后,我才能给你更明确的一些答复。但是对于你的权益的保障,你的经营权拍下来之后,如何保障,这个我们在管理办法当中是做了充分的考虑。   杨语:现在正在征求意见,如果其他的出租车司机朋友有什么意见想反映,有什么渠道呢?   高中建:有多种方式,一个是座谈会,从公司到个人,开一些行业座谈会。当然咱们晋宁县这边我们会责成晋宁县主管部门对出租车的问题,如何按照市里面今后出台的管理办法来做好县里面的出租车管理的工作。
  杨语:不能说完全满意,最起码各方基本满意。   高中建:对,要保护各方的利益。   王喜良:要保护八年。   高中建:至少要八年,比如说晋宁县政府承诺的八年,肯定是要保护的。   王喜良:不然年限不一样,价格都不一样了。它对应的是八年的经营权。   李丹:我们接着来看罗女士的电话。   罗女士: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外地户口的小孩在昆参加高考,有没有新的政策变化?第二个问题,他的父母有一方户口是在昆明,像他们这种情况能不能不一刀切。   李丹:父母现在都在昆明工作,只是有一方户口还在外地。   杨语:现在的政策是什么?   罗女士:随迁的子女户籍必须得在昆明,但是他的户籍还没有转到昆明。   王喜良:谢谢您提的问题,今天正好教育局长在现场,我请教育局长刘绍安给你回答。   刘绍安:罗女士你好!异地高考的问题我们有专门的文件,主要是防止高考移民的问题,它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在昆明读了几年才能参加高考,基本是跟全国的政策是一样的。另外,您刚才说的随迁子女问题,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随迁子女的教育,我们的政策应该说是做的最好的,只要是你居住在昆明六个月以上的所有孩子办一个暂住证,其他有相关的配套的住房、工作,统统都可以读书的。   王喜良:能不能参加高考?   刘绍安:这个异地高考有条件。   王喜良:他父母双方有一方的户口是昆明,有一方户口是南京,小孩户口是南京。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昆明读,问题是能不能参加明年的高考?   刘绍安: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在昆明上的,一定是可以高考的。   李丹:是不是还得办一个暂住证。   刘绍安:不用,那个是两码事。他是在这里有学籍的,是可以高考的。   王喜良:罗女士,听清楚了吗?   罗女士:但是现在咨询的政策就是小孩高考受限,现在是二本和三本在合并,意思是这个小孩能考云南的三本,那么三本的院校是什么?小孩的成绩也很好,他想上一本和国内的重点,像这种情况,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去做,去补救?   李丹:是不是只能二本三本吗?   刘绍安:明年考完了再说。   王喜良:你小孩是今年考完了还是明年考?   罗女士:小孩是明年高考。   李丹:这应该是按分数来。   罗女士:这个是看政策,我和我的家人都在关注云南的高考政策,高考政策是这样的,有个门槛,就是有一个配套的政策。但是配套政策不是很明确,比如说刚才所说的他们家这个情况是属于父母有一方在南京,小孩也跟着是在南京,没有迁回昆明,像他这种情况,如果迁回了昆明,明年报考高考,他没有三年。但是他的学籍从幼儿园到高中已经是12年都在昆明了。   杨语:能不能考,接下来问一下刘局长。   李丹:如果不迁回来呢?   王喜良:允许他高考。考完以后成绩好,不想读二本三本,是不是就只能报考三本了?   刘绍安:异地高考只能在三本。因为现在我不知道他的情况,如果你是异地高考的,你只能够三本。如果学籍达到三年,就不是异地了。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王喜良:就不受读三本的限制了。
  刘绍安:不受了。   王喜良:她的情况已经很清楚,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在昆明上。   刘绍安:不应该受限的。   李丹:刘局长,我们下来以后找专门的工作人员去看一下。   王喜良:因为时间关系,下来以后再请刘局长给罗女士做政策对接和解释,打消他的疑惑和疑虑。   李丹:今天9月1日,开学的日子,十三五期间,昆明市会不会建更多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王喜良:这个问题提的好,政府干什么?首要任务是保障我们的民生,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医疗,这个是我们昆明市人民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的政治任务。所以今年上半年,整个财政的支出涉及到民生的像教育、医疗、卫生占到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5%,是用于民生支出。百年树人,教育十分重要,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保证昆明市民的小孩都能够享受到比较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设施,所以为此我们过去、现在、将来都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我们专门有十三五的教育发展规划,特别是在这个规划前提下,我们细化到整个昆明每一个小区教育设施的配套,根据每一个小区的住户数,人口总规模,按照国家标准应该配多少班的幼儿园,多少班的小学,多少班的中学,我们都要详细的规划和规定。这个规划已经发布,所以也请主持人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教育事业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杨语:现在是上学没有问题,都有学生,关键是好的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有这样一个问题。   王喜良:这个问题涉及到有一些择校,都想上好学校、名牌学校,怎么办呢?第一,我们尽量的提高整体昆明的教育质量水平,加大我们名校和其他学校的交流、互动、培训,只有扩大我们优质学校的总体规模,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你不能出现两极分化,特别分化,这样矛盾就更加激烈。最近我们教育局还准备引进北大、清华甚至我们老家湖北的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我们昆明和政府合作联合办学,来提高全市整体的教育质和水平。另外还包括国外,加拿大、澳洲一些国外的学校来跟昆明市合作,提高整个教育水平;第二、利用科技的手段,这个很重要,特别是互联网,我们现在推出了互联网+教育,什么意思呢?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可能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比如说师大附中,一个班只能有60个孩子能够听到这个优秀老师的授课,如果把昆明市的教育云建立起来,我们搞互联网+,这样一个老师的讲课可以在所有同年级的班都可以听到这个老师的上课,由60个学生的听课放大到600,这样解决一个优质资源共享的问题,这就要用科技手段。所以我们昆明市搞了一个互联网+12,其中就有互联网+教育,你还有其他什么好招,告诉我们。   李丹:接下来接听林女士的电话。   林女士:王市长,您好,您现在可能听到的只是我一个人的声音,可是在我的身后,有6000多个滇池卫城小区的业主正在对您的回复翘首期盼,我们接房五年多了,但是一直没有办理不动产登记证。这期间跟万达开发商一直在交涉,但是一直没有答复。现在我们作为业主,想问一下,昆明市政府在不动产登记证的办理过程有没有一些过渡性的细则出台,比如说在省外,有一些地方是没有土地证但是可以办理不动产。   王喜良:我们有一个过渡期。   林女士:这个细则什么时候可以和我们广大市民见面;第二个问题,如果昆明市政府严格执行国家的办理不动产登记证的政策的话,面对我们这些没有土地证,据我所知,昆明市还有100多个小区面临同样的问题,昆明市有没有一些措施帮助我们解决,除了我们走司法程序以外,政府对我们有没有一些什么建议。   王喜良:你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走司法程序很费时间很费经理。万达是你们的开发商吗?   林女士:对,我们现在是三个小区,一个商业街,6000多户,接房五年了。   王喜良:土地证为什么没有拿到?   林女士:我们一直在沟通,万达说在请代办公司在办理,但是代办公司说没有提供办理资料,就是一大堆专业术语。我们业主真的是势单力薄,今天正好听到广播,王市长做客,就想走这样一个捷径,各部门的老大都在,就想请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王喜良:我就回答两句,第一,我刚才说了,市长就是为市民服务,所以你代表6000多市民,我一定给你服务好。第二,你这个问题下周三开专题会给你解决,并回复你。   林女士:谢谢你。   王喜良:你的电话我记下来了,下周三开专题会,因为你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我要以这个项目的突破来带动全市问题的解决,下周三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答复你,尽快给你解决。   李丹:刚才我们也提到了的午后阳光的朋友也是类似的问题。   杨语:之前有媒体还整理了一下,在昆明有多少拿不到土地证的。希望市民等一下,下周三我们的市长召开专题会,这个问题就要解决了。   李丹:之前我们的记者也对昆明市地铁建设的情况做了一些采访,我们来听一下我们的记者把观察点放在哪里了?   市民李女士每天走得最多的一条路就是人民路,从2012年地铁3号线开始进场施工以来,李女士最担心的就是出行的安全。   市民李女士每天走得最多的一条路就是人民路,从2012年地铁3号线开始进场施工以来,李女士最担心的就是出行的安全。   “围起蓝色围挡的时候,但是至少把慢车道和人行道分开,有时候我看到很多的小孩去上学,和这个电单车很容易就会发生一些事故。还有就是修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有积水,没有办法排出。一个月两个月,我们尽量理解,我们尽量忍耐,但是它是好几年了,这种隐患一直在。”   对于出租车司机彭师傅来说,每天12个小时车轮上的工作,也更切身感受着道路的拥堵和破损所带来的不便。   “像人民西路,随时都是坑塘,一下雨淹得到处都是,行车很不方便,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路面太糟糕,就像搓板一样,又颠又跳,影响出行。”   不仅仅是路难走,慢吞吞的建设速度和单一的线网布局也让很多市民不满意。   “3号线已经修了很长时间了,对交通特别是主城区的交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修地铁这个事情工期太长了,3号线原来说是15年通车,到现在16年了都还没有通车,时间太长,希望政府能够加快施工的进度,还市民一个舒适的环境。”
  而这一说法,我们在昆明地铁建管公司房地征收部负责人马宇松那里得到了印证   “从3号线来说的话,总的征地拆迁涉及到四个区、一个管委会,最后一个点的拆迁差不多是到了今年的7月中旬才拆完,这个点是在大金区间,也就是大树营到金马寺的明挖区间,因为这个区间涉及拆迁是有7个小区、640多户住户,主要是老旧小区,拆迁的难度主要是因为以前的老旧小区住户的情况比较复杂,心理期望值比较高,有的提出要3万一平方5万一平方,我们不像地产开发,你拆除一片,可以原地建盖这个回迁安置房。安置上来说也是一个困难,所以在征迁过程当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王传亮是昆明地铁建管公司土建三部的负责人,长期负责三号线整体土建施工,对于三号线推进缓慢,他有着深深的无奈。   “第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就是征拆,第二个就是管线这方面,毕竟是市政工程,又在主干道下面,涉及的管线众多,煤气自来水电力啊,管线太多,各管线单位、产权单位的施工能力可能不足,也导致我们地铁修建的比较慢。作为施工方来说,场地交不出来,这些设备也就只能摆在那里晒太阳,有力没法使,作为地铁建设者来说,一条线修8年,确实是没法对昆明人民交代。”   李丹:刚刚提到修了八年的3号线,推进比较困难。这块上我们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王喜良:首先要感谢昆明广大市民,对于昆明地铁建设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地铁建设当前造成了我们市民出行的不方便,甚至出现了有一些不安全,我们广大市民都能够包容、理解,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市民表示感谢。这里面我要说几个观点:第一、现在的不方便是为了将来的方便,所以我经常讲,要解决昆明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各位市民朋友,昆明现在二环以内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了2人,相当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水平。所以依靠我们现在昆明现有的路网密度,现在平均下来才4.78公里/平方公里,远远满足不了,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样的情况堵车是必然,不堵是偶然。所以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出行的困难,我们下定决心,砸锅卖铁,加快我们昆明地铁的建设,就是要让昆明的地下成网,让我们公交出行率提高到40%左右,减少现在的市民特别是上班族上班时出行私家车的问题。我们的计划是这样的,我们去年通车了1号线,2号线首期工程以及6号线,历程是60公里,今年在建的有五条地铁项目,今年要新开工6条地铁项目,到2020年,我们全市地铁的通车里程要实现240公里以上。我刚才说了,2015年我们才60公里,等于说我们要提高6倍,达到240公里,总投资将达到1200亿。我们引进社会资本,用PPP合作的模式,我就想在十三五期间能够把昆明的地铁基本成网。因为刚才有个市民说的很对,你只是一个单向的,市民很不方便,从东往西只有一条单线,南和北呢?所以地铁的效益,市民要方便必须要联网,所以请广大市民放心,我们一定会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我们昆明市民交通拥堵问题,这个是我到昆明工作以后,我抓的力度为大,时间投入最多的一项重大工程。第二,我们现在马上会出台一个绿色出行新措施,我们现在的地铁,有些老百姓感觉到上班不方便,就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没解决,从家里到地铁占要走20分钟半个小时,从地铁站出来到办公室又要走20分钟半个小时,所以现在搞一个绿色出行,就是把自行车和地铁站无缝对接,我们现在引进社会投资,设站点买自行车,今后上车你就可以骑着单车到地铁站,然后进地铁。地铁站出来,又骑着单车到电视台,这样叫无缝衔接,绿色出行,可以方便市民,也大幅度降低市民的交通费用。至于说的人民西路3号线的问题,我会责成市轨道公司和交警部门尽快到现场做详细的调查。   李丹:好的,谢谢王市长的回答,我们明天中午回音壁再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西山区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